1995年第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白细胞介素-2研究:从基础到临床
    刘新垣
    1995, 2(3):165-1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1
    [摘要](748)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2  细胞因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曹雪涛
    1995, 2(3):175-1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2
    [摘要](1049)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细胞因子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热门课题。本文分四部分内容介绍了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细胞因子受体的结构及其信号传导分子机制、新型细胞因子的研制、细胞因子疗法的适应症和应用途径。其中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因子研究中的应用,例如转基因小鼠和基因敲除小鼠对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研究的推动作用,对已有细胞因子进行结构改良或通过基因融合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但活性更佳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等。最后对目前细胞因子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了几点认识。
    3  肿瘤生物治疗基本原理探讨
    杜平
    1995, 2(3):183-1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3
    [摘要](593)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对肿瘤生物治疗基本原理进行了推测,怀抛砖引玉之目的,旨在引起同行对该问题的注意及讨论。“稳态”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从“内环境”概念的提出到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分析了“稳态”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机制;从免疫监督和肿瘤发生这一对矛盾中分析了免疫监督功能降-低肿瘤发生-生物疗法纠正免疫失衡三者之间的关系;癌变源于基因,人类基因组各种功能基因之间存在着“平衡”关系,从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及广义抗癌细胞因子基因水平评述这种平衡关系有助于指导现代肿瘤生物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
    4  卵巢癌细胞C-erbB2表达与LAK杀伤活性的关系及IFN-γ的体外调控影响
    金志军 吴直江 费俭 张惜阴 丰有吉 吕彪
    1995, 2(3):185-1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4
    [摘要](62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利用卵巢癌细胞株进行C-erbB2表达与LAK杀伤活性的关系及IFN-γ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3AO细胞C-erbB2扩增和高表达;AO细胞C-erbB2正常拷贝和低表达;LAK对AO细胞的杀伤活性为36.0±28.9,明显大于对3AO细胞的杀伤活性(27.6±18.7);IFN-γ可降低3AO细胞C-erbB2的表达,提高LAK对3AO细胞的杀伤活性,但对AO细胞无显著影响。提示:卵巢癌细胞C-erbB2的过表达可抑制LAK的杀伤活性;IFN-γ可降低C-erbB2的过表达,从而改善LAK的杀伤活性。
    5  rIL-6抗癌机理初探(Ⅱ)-rIL-6对小鼠脾脏NK细胞和CTL细胞体内外调节效应
    孙涓 田志刚 张建华 张捷 孙汭 王东升
    1995, 2(3):188-1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5
    [摘要](649)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为了探讨rIL-6对NK和CTL细胞的调节效应,我们进行了rIL-6对小鼠脾脏NK细胞和CTL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实验采用C57BL/6荷瘤或正常小鼠,给予rIL-6或生理盐水,连续10天,第15天取小鼠脾脏进行NK细胞或CTL细胞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rIL-6在体外对NK细胞在小剂量时有促进作用,在大剂量时有抑制作用;对CTL细胞则表现出随IL-6剂量的增加,促进作用明显增强;(2)rIL-6对正常鼠体内NK细胞杀伤活性有促进作用;(3)对荷瘤鼠体内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rIL-6对荷瘤所致NK功能下降具有预防作用。提示rIL-6对小鼠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活性的促进效应可能是rIL-6发挥抗癌作用的一个途径。
    6  肝癌患者粘附性LAK细胞制备及抗瘤活性研究
    柴晓杰 叶胜龙 吴伟忠 孙瑞霞 贺平 汤钊猷
    1995, 2(3):191-1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6
    [摘要](64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本研究在常规LAK细胞制备基础上进行改进,用苯丙氨酸甲酯(PME)去除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抑制LAK细胞活性的单核巨噬细胞。制备抗癌活性较高扩增迅速的粘附性LAK细胞,从实验结果分析。外周血处理后粘附性LAK细胞较未粘性LAK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最大扩增倍数23~243倍,同时粘附性LAK细胞中TH细胞亚群有增加趋势,Ts细胞亚群有碱少趋势,其IL-2R^ 表达增加至64.3%。此外,在抗瘤活性方面粘附性LAK细胞与非粘附性LAK细胞存在一定差别,分别为64.6%和42.8%.因此。从临床实用出发。制备相对高效的粘附性LAK细胞可以提高LAK疗法的治疗效果。
    7  干扰素-α对LTBMC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
    李成文 邱录贵 严文伟 韩俊岭 施红 韩明哲 郝玉书
    1995, 2(3):194-1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7
    [摘要](689)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通过体外骨髓长期液体培养(LTBMC),我们研究了IFN-α对CML细胞的作用。在LTBMCk ,于培养开始加一次IFN-α(10^2,10^3,10^4U/ml),对非贴壁层的细胞数和基质细胞层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大剂量IFN-α(10^3U和10^4U/ml组)对非贴壁层CFU-GM抑制明显;每周连续加用IFN-α(10,10^2,10^3U/ml),对非贴壁层细胞数和CFU-GM抑制明显,而且INF-α浓度愈高.贴壁层的形成愈少。联合INF-α和LTBMC可使部分病人非贴壁层Ph( )染色体提前消失或Ph(-)比例提高。上述结果表明IFN-α,优先抑制晚期CFu-GM,对基质细胞也有抑制作用,LTBMC联合INF-α对Ph( )CML细胞有协向净化作用。
    8  应用GM-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单学健 王东林 刘宝江 徐富 蒋志林 朱仁英 范慧 宋东光 范中玉
    1995, 2(3):197-2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8
    [摘要](749)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本文研究总结了北医联合生物工程公司研制的GM-CSF,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12例,其白细胞减少时间较对照组缩短5天。对合并感染的病人有较明显的抗感染作用,降低了抗生素的作用时间。临床应用常规剂量未发生明显副作用。是肿瘤根治性化疗的抢救、保驾药品。
    9  肿瘤坏死因子及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探索
    黄敏丽 孙红 丰有吉 尹德领
    1995, 2(3):201-2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09
    [摘要](644)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但大多数为实验研究。本研究将肿瘤坏死因子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其结果显示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尚难确定,还需进一步对其进行探索。
    10  临床应用同种LAK细胞是否导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初步观察
    万涛 刘江秋 李忠义 金一 何亦祥 阎凤君 李殿俊
    1995, 2(3):204-2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0
    [摘要](655)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应用V50血液成分分离系统分离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1000U/ml rIL-2条件下诱导LAK活性,然后以1×10~(10)细胞量输入患者体内,于输入前及输入后2月、6月分别测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对IL-2的反应性及IL-2产量,结果表明上述指标在输入前后无显著差别,临床观察及皮肤活检均未观察到GVHD征象,提示同种LAK细胞的临床应用并未导致GVHD。
    11  肿瘤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程一櫂 施广霞 钱振超 薛宝华 关汝明 傅体辉
    1995, 2(3):207-2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1
    [摘要](712)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用615系小鼠及其同基因型L615白血病为模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1)转输不同遗传背景供鼠正常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预防(AIP)效应和规律;(2)正常及免疫脾细胞的继承性免疫治疗(AIP)和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ACIT)效应.并分析了体外非特异性激活的、体内L615瘤苗特异性主动免疫和体外再致敏的脾细胞的抗瘤效应与机制,这些研究为临床开展肿瘤的继承性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12  脂质体介导的体内外细胞因子基因转移效果的初步研究
    王全兴 曹雪涛 章卫平 王建莉 叶天星
    1995, 2(3):213-2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2
    [摘要](817)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本研究用反相蒸发技术制备出包裹IL-2 DNA或IL-6 DNA的脂质体,将其与体外培养的靶细胞共育,或将其直接注射至小鼠腹腔内及荷瘤小鼠的瘤体内.研究其介导体内外基因转移的效果,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脂质体不但能将目的基因转移至体外培养的靶细胞中,并可通过腹腔内注射及瘤体内注射后,在腹腔内及肿瘤原位直接将IL-2和IL-6基因转移至腹腔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稳定表达IL-2和IL-6。
    13  IL-2基因疗法对骨髓移植后免疫及造血重建的影响
    李青 曹雪涛 王全兴 周正芳 蔡荣
    1995, 2(3):218-2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3
    [摘要](813)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本文以大剂量化疗后骨髓功能严重损伤做为实验模型.动态观察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IL-2基因疗法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后免疫及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IL-2基因疗法能显著增强实验小鼠骨髓细胞的NK活性、LAK活性及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但对骨髓CFU-GM,CFU-MK、CFU-E集落形成无影响,提示成纤维细胞介导的IL-2基因疗法能加快和增强骨髓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过程,提高骨髓移植抗肿瘤作用,并可减少骨髓移植后感染等并发症。该结果为IL-2基因疗法应用于骨髓移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14  TNF的生物学功能与受体的信号传导
    应红宇 丁仁瑞
    1995, 2(3):222-2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4
    [摘要](816)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本文综述了今年来TNF发挥其多效生物学活性的分结构基础、TNF与受体结合后所出现的一系列跨膜反映现象及其信号传导机理的研究进展。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已发现TNF可激发多种激酶的活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级联反映,继而活化NF-κB以调节靶基因的转录,使靶细胞进入不同的反映状态,这些研究将为TNF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5  造血细胞因子临床应用
    姚善谦 韩晓苹
    1995, 2(3):227-1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5
    [摘要](825)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本文对几种造血细胞因子,包括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P),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介素-2(interleukin-2)与LAK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的临床应用机理、适应症、毒副作用,根据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体会,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作了介绍。近年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迅速,新的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并推向临床,对已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的适应症、用药时机、剂量和毒副作用的防治等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用细胞因子治疗一些过去被认为难治的疾病已展示出可喜的前景,但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昂贵、市场品种繁多、效应不一等等,给临床应用带来困难。
    16  细胞粘附分子、粘附蛋白与肿瘤转移
    周同 宋长玲
    1995, 2(3):232-2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6
    [摘要](727)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机制逐渐被阐明,参与、介导这一粘附机制的一类细胞粘附分子以及粘附蛋白正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已证明这些成分参与多细胞体包括生长发育、成形以及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液凝周等各种生命活动,也是肿瘤浸润转移的分子基础。已知肿瘤浸润转移是肿瘤致死眭的关键因素,而有选择性调节或阻断细胞粘附分子及粘附蛋白的粘附活性,可能会随着肿瘤转移机制不断被阐明而成为有效防治肿瘤转移的手段之一。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研究工作进展作一探讨。
    17  PA317产生高滴度带有人TNF-α基因逆转录病毒的研究
    胡亮 钱关祥 沈文红 许伟榕 张腾飞 陈诗书
    1995, 2(3):235-2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5.3.017
    [摘要](76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要过渡到临床应用,主要解决如何使病毒载体具有高滴度而不具有复制活性。本文旨在探索建立一种合适的方法,能产生高滴度而且是安全的逆转录病毒载体。采用带有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LXSN载体转染PA317包装细胞,建立产病毒的包装细胞株,结果表明:病毒载体滴度受包装培养液体积和胎牛血清浓度影响;包装细胞在32℃产生的病毒滴度比37℃高,而且比较稳定。产病毒包装细胞和被感染的靶细胞经PCR分析显示,被转染和被转导的细胞都有病毒基因的整合,而且包装细胞不会产生具有复制活性的逆转录病毒,因此能进一步用于临床研究。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