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某些新进展——第88届美国肿瘤年会(1997.4)简介
    曹雪涛
    1997, 4(2):79-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1
    [摘要](655)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2  FBL-3肿瘤抗原的研究:Ⅱ.从多肽池中分析肿瘤抗原
    陈永良 何球藻
    1997, 4(2):81-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2
    [摘要](729)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是通过识别肿瘤细胞MHC I类分子结合的肿瘤源性多肽.为分析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及肿瘤抗原的多肽性质,本文选用FBL-3肿瘤细胞,用pH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36小时多次酸洗肿瘤细胞,以获得MHC 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并分析酸洗液中多肽混合物的肿瘤抗原性,以及RP-HPLC分离的部分收集液多肽的肿瘤抗原性,为FBL-3肿瘤细胞抗原的确定提供基本数据.结果表明:酸洗法能有效获得肿瘤细胞MHC I类分子相关的多肽抗原,肿瘤细胞多肽抗原的分离、纯化、HPLC分析以及抗原性鉴定是肿瘤抗原性确定的一个重要方法.
    3  人突变DHFR基因高效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在小鼠造血细胞的表达
    张文卿 许佐良 于杰 张桂国 徐光炜 王桂林 赵实诚
    1997, 4(2):85-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3
    [摘要](787)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本文用转染了人突变DHFR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新一代产病毒细胞AM12-S31,研究了其耐药特性、产生的病毒滴度及DHFR基因在小鼠造血细胞的表达.MTT法显示AM12-S31细胞对G418和氨甲喋呤耐受,对照细胞AM12对G418和MTX敏感.产生的病毒滴度为7.8×10~4~4.2×10~5CFU/ml,且为无复制活性病毒.将AM12-S31上清转染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后进行体内、外研究.CFU-GM分析显示:于不同C418浓度均有阳性克隆,而AM12上清转染组则无耐G418克隆.将转染后骨髓细胞从尾静脉回输给经致死剂量(900 rad)照射小鼠,MTX筛选(第一周为4mg/kg,每周二次;以后各周10mg/kg,每周二次),结果:实验组小鼠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逐渐恢复正常;对照组小鼠 30天内全部死亡.PCR分析耐G418 CFU-GM克隆和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均检测到标志基因Neo~R的存在.因此,初步研究表明该产病毒细胞能够产生高滴度、安全有效的非复制型逆转录病毒,并能成功转染小鼠造血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使在MTX筛选条件下重建小鼠造血功能.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耐药基因治疗打下了基础.
    4  导入Rb、p53、p16和H-ras反义RNA对人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
    李文梅 吕有勇
    1997, 4(2):90-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4
    [摘要](1025) [HTML](0) [PDF 0.00 Byte](19)
    摘要:
    构建Rb、p16、p53、H-ras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和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其分别转入—存在Rb基因部分缺失、p16低表达、p53缺失和H-ras点突变的胃癌细胞系.观察这些基因对该细胞生长及致癌性的影响,探讨肿瘤相关基因在人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多种基因分别重组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中,经鉴定获得正插及反插有该基因的重组质粒.将这些质粒分别用脂质体介导和病毒感染的方法转染BGC823细胞,G418筛选2~3周后,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对转染后细胞DNA、RNA进行分析,证明外源性基因已整合人BGC823细胞并获稳定表达.表达有外源性p16、p53基因和H-ras反义RNA的裸鼠致癌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Rb基因对BGC823的恶性增殖能力没有明显抑制.这一结果表明p16、p53、H-ras几个基因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这一个细胞癌变及最终发展成胃癌的主要原因.本实验进一步明确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变异累积的结果.
    5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γ-干扰素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钱书兵 张腾飞 胡亮 陈诗书
    1997, 4(2):95-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5
    [摘要](867)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人源γ-干扰素(huIFN-γ)基因转导入4种不同的人肝癌细胞株,经G418抗性筛选均获得了阳性克隆.PCR和RT-PCR结果均表明IFN-γ基因已在基因组DNA中整合并表达.IFN-γ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基因修饰的4种不同个体人肝癌细胞株及同一细胞株的5种不同克隆中,分泌的IFN-γ活性有较大差别.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结果表明基因修饰肿瘤细胞表面HLAⅠ类分子表达有显著提高.同时还首次对HLAⅠ类分子专一位点A2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IFN-γ基因修饰后,A2表达增加与HLAⅠ类分子总体增加相一致,本实验为进行基因工程修饰的肿瘤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6  逆转录病毒介导GM-CSF在造血祖细胞中的基因转移
    王庆余 杜楠 刘昕 章波 纪贤文
    1997, 4(2):100-1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6
    [摘要](913)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为了探索GM-CSF基因治疗的可行性,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将小鼠GM-CSF cDNA逆转录病毒pLXSN/GM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A317,然后感染富含造血干、祖细胞群体,经含G418的体外半固体造血祖细胞培养,表现出较多的G418抗性CFU-GM生成,用PCR和Southem Blot方法分别检测出转化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Neo~R基因和GM-CSF cDNA,原位杂交显示转化细胞有较强的GM-CSF mRNA表达,在Dexter培养中,GM-CSF修饰组的成熟非粘附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GM-CSF重组逆转录病毒成功地转入造血祖细胞并获得了表达,为下一步体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7  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夏永静 蒋雷 李红霞 黎健 胡亚军 衣林
    1997, 4(2):104-1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7
    [摘要](812)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为研究野生型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株GLC-82细胞生长的作用,确立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首先构建了野生型p53复制缺陷型腺病毒重组体,应用生化染色方法确定了重组体的转染效率,以免疫组化法及PCR技术分别确定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p53基因转染GLC-82细胞后p53蛋白和p53 cDNA的表达情况;最后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检测了p53对GLC-82细胞扩增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组体可以高效、快速转染GLC82细胞,抑制GLC-82细胞扩增,使细胞合成期和分裂后期的量减少,出现细胞凋亡现象:提示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可作为治疗肺腺癌的途径之一
    8  切割MDR1 RNA的核酶(Ribozyme)对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OX化疗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王宝成 郭军 顾广玉 师秋丽 狄剑时 姚长樱 植晓燕 徐芳
    1997, 4(2):107-1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8
    [摘要](870)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蛋白所介导的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受性,设计合成了一种能切割MDR1 mRNA第196密码子GUC序列的锤头状核酶(Ribozlyme)并定向克隆于转录病毒载体pDOR-neo的BamH Ⅰ位点.经病毒包装细胞PA317包装后感染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OX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的转化细胞株.Northem Blot杂交证实包装细胞PA317及转化的BEL-7402/DOX细胞中均有病毒的高表达,RT-PCR证实转化细胞中MDR1 mRNA与未转化细胞相比明显减少甚至不能扩增出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化细胞P-gp的表达与非转化细胞的93.4~97.5%相比下降至8.2~14.6%.MTT法检测证实转化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重新产生较高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表达Ribozyme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化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DOX后能有效抑制MDR1的表达和翻译,使已产生耐药的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表型发生逆转.
    9  rhGM-CSF/LIF融合蛋白的体外抗肿瘤效应研究
    张雪峰 葛忠良 孙丽亚 张群伟 袁丽珍
    1997, 4(2):111-1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09
    [摘要](759)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本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一种人GM-CSF与LIF融合蛋白rhGM-LIF,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rhGM-LIF融合蛋白、rhGM-CSF与rhLIF单独使用及合用的体外抑瘤作用.结果表明,融合蛋白不但能够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而且能够抑制其生长,其抑制作用与用药剂量相关,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这种作用显著地高于单个因子和两者合用的效果.值得重视的是,融合蛋白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提示,重组的融合蛋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10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6/IL2融合基因转导对小鼠B16细胞粘附及转移特性的影响
    于晓妉 唐佩弦 张明伟 赵春华 彭善云 刘元林 侯春梅 毛宁
    1997, 4(2):115-1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0
    [摘要](891)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为探讨细胞因子之间对肿瘤细胞修饰的协同效果及融合基因用于肿瘤细胞转染的可行性,我们采用PCR及柔性接头连接的方法,构建了含人IL6/IL2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其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对基因转导后细胞的粘附及实验性肺转移能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基因转导的细胞所分泌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IL-2和IL-6两种细胞因子活性.对肿瘤细胞体外粘附及转移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经融合基因修饰的B16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Laminin及重组基底膜Matrigel的粘附得到抑制,同时伴有实验性转移能力降低.这一结果提示,融合基因转导可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基因修饰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对机体的免疫刺激活性有关.
    11  α-干扰素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短期使用效果的研究
    史清明 张宜文
    1997, 4(2):118-1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1
    [摘要](77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选取经细胞学、病理学证实的72例NSCLC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相同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加用IFN-α,100万U,肌肉注射/次/日×20天.分别评定化疗疗效、骨髓的抑制程度、癌肿的生长情况、化疗问期.其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是:在NSCLC的治疗中短期使用IFN-α可以使:1.近期疗效提高.2.骨髓抑制程度降低.3.癌肿的生长速度减慢.4.化疗的间期缩短.IFN-α在NSCLC化疗中短期使用是可行和有效的.
    12  新城鸡瘟病毒诱导巨噬细胞TNF-α基因表达及其继承性抗肺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
    白莲花 钱振超
    1997, 4(2):121-1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2
    [摘要](720)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本文报道了新城鸡瘟病毒(NDV-L)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Φ)后,可诱TNF-α其因的表达;将NDV-L激活的PEMΦ静脉输入荷B16黑色素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制其肺转移的作用.
    13  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MTT法的比较
    童善庆 张希衡 朱佑明 胡宝瑜 丁建青 陆德源 钟晓松
    1997, 4(2):125-1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3
    [摘要](1028) [HTML](0) [PDF 0.00 Byte](17)
    摘要: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用于肺癌患者分离的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时,有显著性差别(P
    14  大肠癌相关抗原体外致敏法构建人源抗体库
    胡志伟 孙去病
    1997, 4(2):130-1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4
    [摘要](739)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建立杂交瘤单抗亲和层析纯化抗原、抗原体外致敏淋巴细胞和RT-PCR克隆人抗体基因及噬菌体呈现技术构建人源抗体库的策略.将亲和层析纯化的大肠癌相关抗原CA-Hb3经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后,与IL-2和丝裂原于体外致敏10个大肠癌病人各10ml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出现淋巴母细胞化和集落形成现象,提取总RNA并纯化mRNA,经RT-PCR扩增3种VH-CHI(γ)基因和5种VL-CL(κλ)基因,再经PCR克隆3种VH(γ)和8种VL(κλ)基因.通过(Gly_4Ser)_3相应的寡核苷酸连接序列将VH和VL基因不同组合连成24种单链抗体(ScFv)基因,经 SfiI酶切,将之克隆入fUSE 5RF,用电穿孔法将此表达载体转化MC1061,四环素抗性筛选得到10~6库容的初级抗体库,ScFv基因插入百分率为85%.该策略将可能普遍用于鼠源单抗人源化.
    15  人肺癌细胞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叶棋浓 王恒梁 韩照中 苏国富 黄翠芬 姚潇 张毅 周廷冲
    1997, 4(2):134-1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5
    [摘要](862)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用磁珠从肺癌细胞株A549中直接分离mRNA.以随机六聚体为引物,在M-MLV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一链,在RNaseH和DNA聚合酶的共同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经T4DNA聚合酶使其末端平齐化后,连接到经EcoRI酶切后消平的质粒表达载体中,电击转化E.coliDH5α.该文库大小约为9.0×105,重组子阳性率达85%,插入的cDNA长度约在0.5~4kb之间.以该文库cDNA为模板,应用PCR方法,首次从肺癌细胞中获得了死亡蛋白酶CPP32基因.该cDNA文库的构建为筛选调节肺癌细胞死亡的其它基因打下了基础.
    16  单克隆抗体与超抗原结合物介导的T细胞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杨连君 隋延仿 陈志南
    1997, 4(2):137-1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6
    [摘要](603)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超抗原(SAg)是一类能高效地刺激T细胞增殖并且使之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的细菌或病毒产物.SAg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cAb)的偶联物或者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制成的它们的融合蛋白对MHCⅡ类分子阳性或阴性的肿瘤细胞都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体外细胞毒实验和动物体内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新型肿瘤免疫导向治疗剂.但是目前尚未见临床应用的报道.本文综述了用McAb与SAg结合物介导的T细胞对肿瘤进行免疫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
    17  186/188Re-MAG3-McAb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边惠洁 陈志南 金小海
    1997, 4(2):140-1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7
    [摘要](787)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应用于肿瘤放射免疫治疗中的放射性核素最好应发射β或α粒子,而不发射或少发射γ射线,β能量以小于IMeV为宜,通过理论计算,186Re和188Re是两种比较理想的核素,近几年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采用双功能整合剂MAG3将186/188Re和McAb偶联的技术,使该交联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因而在肿瘤的导向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从186/188Re的核素性能、186/188Re标记McAb技术的发展以及186/188Re-MAG3-McAb交联物的生物学特性三个方面介绍了该放免治疗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放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18  畸形糖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
    李睿 朱迅
    1997, 4(2):143-1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8
    [摘要](670)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畸形糖基化指细胞表面糖链发生异常变化.肿瘤细胞表面经常发生畸形糖基化,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涉及肿瘤的生长、失分化、侵袭和转移,以及免疫抑制、免疫逃避等,并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选择、克隆进化有关.
    19  国外重组细胞因子药物研究新动向
    王军志 丁锡中
    1997, 4(2):146-1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19
    [摘要](813)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本文综述了国外重组细胞因子药物发展近况,内容包括白细胞介素类、血细胞刺激因子、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重点介绍了各产品的开发最新动向,并用简表介绍了各种重组细胞因子开发的特点.
    20  人胃腺癌TIL培养上清中sIL-2R及IFN-γ含量变化与抑瘤观察
    刘振华 蓝兰 林秋华 王清水
    1997, 4(2):152-1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20
    [摘要](628)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21  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的初步建立
    卫立辛 吴孟超 陈汉 沈锋 施乐华 钱其军 贺平 崔贞福 郭亚军
    1997, 4(2):153-1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21
    [摘要](708)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22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与抗癌药物合用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王丽英 李东复 葛焕琦 宋玉芳 于青参
    1997, 4(2):155-1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22
    [摘要](729)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23  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的Ig基因分析
    邱晓彦 杨贵贞
    1997, 4(2):157-1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23
    [摘要](693)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24  维生素C协同VP-16诱导K562细胞调亡的实验研究
    陈华群 倪黎 马鸿泰 丁小健 毕志刚 朱敏生
    1997, 4(2):158-1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24
    [摘要](814)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25  白细胞介素-2局部外用治疗癌性溃疡
    欧阳学农 陈樟树 戴西湖 范寅根
    1997, 4(2):160-1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2.025
    [摘要](589) [HTML](0) [PDF 0.00 Byte](21)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