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鉴定
    朱学军 曹雪涛 于益芝 雷虹 万涛 陈国友 马施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0
    [摘要](1187)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树突状细胞(DCs)是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可持续高表达MHCⅠ类及Ⅱ类分子,高表达共刺激分子及粘附分子,受刺激后分泌高水平的IL-12,体内外均可诱导较强的免疫应答.在小鼠模型中,骨髓来源的DC经体外肿瘤抗原冲击后,少量回输就可以治疗荷瘤小鼠,使低免疫原性的已建立肿瘤消退;首例临床方案将DC体外经抗独特型抗体冲击致敏后,回输息者治疗B细胞淋巴瘤取得了较好疗效.我们应用GM-CSF和IL-4从人外周血中扩增出了DC.由新鲜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培养贴壁2小时后弃除悬浮细胞,以AIM-V无血清培养并加入hGM-CSF1000U/ml,hIL-4 500U/ml,3天后补加细胞因子.在培养第3天可见培养板中心出现较多细胞聚集体.继续培养2天后,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从聚体脱落,呈悬浮、畸形的毛刺状细胞.从100ml人外周血平均可获得1×10~7细胞.表型分析
    2  GM-CSF基因修饰瘤苗腹腔内免疫后对腹腔抗原提呈细胞和功能的影响
    朱学军 曹雪涛 黄欣 何龙 袁正隆 李楠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1
    [摘要](1378)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首先需要由抗原提呈细菌 (APCs)摄取、加工肿瘤抗原!并将之提呈给T淋巴细胞,促进 APC的功能将有利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 GM-CSF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原提呈 功能,延长它们的体外存活时间,并可在体内、体外诱导DC 的大量扩增,我们以腹水型FBL3白血病细胞制备成GM-CSF
    3  鼠静脉内单剂量注射白细胞介素8可快速动员造血祖细胞进入外周血
    张毅 朱剑昆 张雁云 刘继明 邱月华 李新燕 刘蓓岭 谢炜 郑列琳 冯丽瑾 郭玲 朱学东 强亦忠 张学光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2
    [摘要](1351)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8(rhIL-8)动员小鼠外周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给BALB/c小鼠单剂量单次或联合注射IL-8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后,分别观察小鼠外周白细胞计数、CFU-C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给致死性辐照小鼠(接受7.5Gy~(60)Co-γ射线照射)经尾静脉回输2×10~6个上述动员的PBMNCs,无菌饲养12天后,取其外周血,观察外源性CFU-S数等指标,并取5×10~5骨髓MNCs(MMNCs)再次回输给第二组致死性辐照小鼠,观察其外周血中骨髓造血重建活性细胞(MRA)数.结果:给小鼠
    4  淋巴因子激活的LAK/TIL细胞及其亚型
    吴直江 高奇蓉 龚忠萍 胡炜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3
    [摘要](1669)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淋巴因子激活的TIL、IAk细胞在不同的培养激活时期以及不同的样品来源,有着不同的表型特征,这与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应用FACS流式细胞仪,用多种抗人单抗,同时以不同组合的双荧光标记方式研究杀伤细胞的激活过程及其表面CD分子的变化,找出表型特征及其规律.
    5  LAK细胞在动物体内分布及影响因素初探
    步召德 林本耀 张梅颖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4
    [摘要](1348)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多项研究提示L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深入研究其体内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具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全身(照相技术研究~(99m)Tc标记的LAK细胞经不同途径输注的体内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经肝动脉、门静脉输注后细胞浓集于肝脏并在2小时
    6  GM-CSF基因修饰巨噬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研究
    于益芝 曹雪涛 雷虹 陶群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5
    [摘要](1284)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作为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巨噬细胞还具有抗原提呈功能.若能在利用其免疫效应细胞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抗原提呈功能,将有可能给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将GM-CSF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增强其双重功能,再将其接种至肿瘤局部治疗皮下接种的荷瘤小鼠或经肿瘤抗原致敏后通过静脉注射治疗实验性肿瘤肺转移小鼠,观察了其疗效并初步探讨了其免疫机制.
    7  阻断HSP70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及诱导凋亡的研究
    赵霞 魏于全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6
    [摘要](1429)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为了探讨HSP70对癌细胞的增生及生存的作用,我们使用自己合成的S(硫)修饰的HSP70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mer)阻断癌细胞的 HSP70基因的表达,分析了HSP70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的抗肿瘤作用中细胞凋亡与HSP70的关系.我们合成的抗核酸酶的S(硫)修饰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碱基序列为5’-CGCGGCTTTGGCCAT-3’)与人HSP7OmRNA的起始密码子以及其下游的四个密码子互补.此外,合成了相应的正义脱氧寡核苷酸(sense oligomer,5’-ATGGCCAAAGCC GCG-3’)以及无义脱氧寡核苷酸(nonsenseoligomer,5’-CGGGTATGCTTC GCC-3’)作为对照.这些寡脱氧核苷酸经高压液相色谱及反相色谱纯化,分析其细胞内代谢动力学,发现90~180分钟之间可进入细胞内,并且在其细胞内可稳定存在24/小时以上.经 Westem blor、定量免疫荧光以及Northem blot分析发现HSP70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8  生物疗法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抗瘤效应
    吕同德 于兰 陈新民 邓芝云 张元平 张百炼 李春娟 龙强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7
    [摘要](1346)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目前,对LAK细胞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不一,为进一步研究其抗瘤效亡,本文做了如下探讨.以自建荷胃癌裸鼠为动物模型进行抗瘤试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只鼠每次分别用IL-2、脾细胞IL-2/LAK和CD3-IL-2/LAKI细胞肿瘤局部注射、隔日一次,每次注射前计最大小,注射后定时观察动物生活情况
    9  食管鳞癌中Langerhans细胞和浸润T淋巴细胞的关系
    晏梅 张云汉 文小岗 高冬玲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8
    [摘要](1281)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41例食管鳞癌中CDla阳性Langerhans细胞(LC)和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结果表明:25/41例(60.98%)癌组织中可见CDla阳性LC,26/41例(63.41%)有CD4~ T淋巴细胞,16/41例有CD8~-T淋巴细胞浸润,经统计学处理发现CDla~ LC与CD4~
    10  经自身肿瘤细胞激活的脑胶质瘤特异性CTL表型变化研究
    汪泱 袁铿 江紫生 江全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09
    [摘要](1290)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在动物肿瘤模型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都获得了肯定疗效,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数量较少,为了获取GIL类似的抗肿瘤活性淋巴细胞,我们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胶质瘤细胞与自体血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培养5天后,收集存
    11  脐血LAK活性与增殖特性实验研究
    陈健 刘利明 李勤 陈再连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0
    [摘要](1204)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胚胎期淋巴细胞体外可诱导出LAK活性,本文研究rIL-2对脐血淋巴细胞LAK活性的诱导和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脐血淋巴细胞用rIL-2能诱导出明显的LAK活性,较
    12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对CD3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陈复兴 刘军权 王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1
    [摘要](1130) [HTML](0) [PDF 0.00 Byte](87)
    摘要:
    近年来,对树突状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和免疫耐受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为了解人外周血中DC对抗肿瘤效应细胞的作用,我们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DC,观察其在体外对CD3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天的CD3AK细胞活性最高,至10天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活性
    13  靶向杀伤白血病的新策略:IL-6/IL-6R系统介导的重组IL-6-PE40融合蛋白
    奚永志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2
    [摘要](1343)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白血病的靶向杀伤治疗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从理论上讲,由于导向治疗的高度特异性、高杀伤性和低毒性等特点,从而可明显避免或弥补放化疗及骨髓移植的诸多不利或缺陷.以抗原-抗体为主体的第一代导向杀伤策略虽然在基础理论与体外实验中取得重要进展,然而至今已有的临床资料显示其疗效远非令人满意.因此,如何改善并创造新一代导向杀伤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利用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导向传递重组细胞因子-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以达到有的放矢杀伤肿瘤的新策略.目前国际上仅美国NCI、波士顿和明尼苏达大学的三个实验室在遥遥领先地从事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第二代导向杀伤研究.并证明重组细胞因子-外毒素融合蛋白能在代内外高度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相应细胞因子受体的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新近又在Ⅰ、Ⅱ期临床应用中得以验证
    14  胸腺移植前后肿瘤患者IL-2水平的变化
    王红霞 袁润英 相东 赵西茹 周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3
    [摘要](1231)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本研究对45例肿瘤患者的IL-2活性及胸腺移植前后IL-2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病理诊断为癌症的住院病人20例.术后第2天皮下移植胎儿胸腺.分别于移植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静脉
    15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人巨核系祖细胞的作用研究
    尉达民 王良绪 宁丰 陈萍生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4
    [摘要](1180)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巨核细胞形成及血小板产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结论不尽一致.我们研究了rhTPO对人外周皿单个核细胞(PBMNCs)和巨核系祖细胞的作用及与其它几种因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TPO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TPO单独对造血祖细胞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本实验未做细胞免疫标记分类,故不能了解培养后细胞组分的变化.(2)集落分析显示TPO和IL-3都能形成CFU-MK和CFU-Mix集落,但TPO组以CFU-MK集落为主,集落内巨核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多,细胞核多;
    16  经IFN-γ诱导的人IL-2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体外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万涛 曹雪涛 王宝梅 陈国友 于益芝 陶群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5
    [摘要](1243)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早期的成纤维细胞介导的基因治疗多采用外源基因修饰成纤维细胞,旨在利用其作为表达目的蛋白的“工厂”,回输体内后表达一定水平的目的蛋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但这些研究往往忽视了成纤维细胞自身的功能,以往的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经免疫激活剂或细胞因子诱导后.不仅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抗原提呈作用.因此,我们采用IFN-γ诱导IL-2基因修饰的人原代成纤维细胞,对其体外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采用含有人IL-2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扩增出表达hlL-2的成纤维细胞,置含有100U/ml IFN-γ的条件培养液中培养72小时,弃去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5/ml,继续培养24/小时,收集培养上清,
    17  rhG-CSF促进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的临床观察
    杨日楷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6
    [摘要](1544)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解决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问题.是白血病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对20例急性白血病,中位年龄39岁.ANLL 18例,ALL 2例,在化疗后外周血WBC明显下降时(WBC0.15~0.5×10~9/L13例,0.55~0.9×10~9/L6例,14×10~9/L1例)开始用rhG-GSF治疗,剂量为:75μg/d 2例,150μg/d 13例.225μg/d4例;300μg/d1例,除1例外,余均为皮下注射,13/20例在完成化疗后1~7天用药,用药3天5例,4~7天11例,8~14天4例.结果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治疗组中位天数14(7~28)天,对照组中位天数20(8~38)天(p<0.05);化疗后发热
    18  干扰素治疗晚期肾癌(附1例报道)
    钱志英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7
    [摘要](1539) [HTML](0) [PDF 0.00 Byte](103)
    摘要:
    1996年3月14日~12月14日我们以先灵保雅公司生产的干扰素(intron A)单药治疗晚期肾癌1例,取得PR疗效.此患者年龄76岁,有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20余年,体质差,不能耐受化疗.患者因左肾癌于1995年12月作左肾切除术,术后一年胸部 CT发现两肺转移.我们给予Intron A单药治疗,用法如下:Intron A 300mu肌注,3次/日,百服宁用Inron A前半小时口服,3次/日,预防发热.冶疗2周后,患者胸闷气急好转,复查陶片,两肺病灶明显缩小.继给予干扰能300mu肌注,3次/日,隔日使用,治疗3月后,1996年3月19日胸部CT显示:左上肺转移灶消失,右下肺转移灶仅见一结节.达PR,说明较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晚期肾癌具有较好疗效.
    19  白细胞介素11对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邱沙洛 刘功云 刘德文 王思一 陆全 赵宇 印佩钦 吴炯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8
    [摘要](1399) [HTML](0) [PDF 0.00 Byte](108)
    摘要:
    白细胞介素11(IL-11)是一种对免疫应答、造血、急性炎症反应、以及脂肪细胞、神经元和骨细胞的发育起关键调控作用的细胞因子 本研究探讨了IL-11对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之———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发现:I IL-11可直接对T淋巴细胞进行调节作用,IL-11可刺激T细胞一定程度的增殖,若将同样剂量的IL-11加Con A一起作用于T细胞,则可明显增强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2 IL-11加 Con A联合刺激T细胞,在该培养上清液中,可明显检测到IL-2、IL-3、IL-4、活性,这可能有临床应用的价值;但未测到IFN-γ和淋巴毒素(LT)活性,IL-11单独刺激T细胞,则无以上各种活性,IL-11这种协同诱导T
    20  60例晚期肺癌白细胞介素2雾化吸入的近期疗效观察
    陈茂森 迟春花 李桂莲 何冰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19
    [摘要](1251) [HTML](0) [PDF 0.00 Byte](89)
    摘要:
    白细胞介素2(IL-2)雾化吸入治疗晚期肺癌,国内报道不多.我们从1993年3月至1996年11月,共收治晚期肺癌60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痰或胸水细胞学检查证实.其中鳞癌10例,腺癌37例,小细胞肺癌11例,肺转移癌2例,全部为初治Ⅲ、Ⅳ期患者.分两组:(1)单药组28例,IL-210万单位雾化吸入,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用2个疗程.(2)联合用药组32例,即IL-2雾化吸入同时,给CE方案,卡铂300mg/m~2,静滴1次/4周,足叶乙甙(VP-16)100mg,第3~5天静滴,每4周为一个周期,共用2个周期.用药前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摄胸部平片或CT扫描,并做超声检查,做为判断疗效的依据.
    21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的Ⅲ期临床研究
    庄英帜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0
    [摘要](1119)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我院于1996年4~1997年4月参加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Ⅲ期临床研究,治疗20例恶性肿瘤.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2.85岁.其中肺癌6例,原发性肝癌Ⅲ期5例,直肠癌2例,乳腺癌2例,恶性黑
    22  细胞因子使用方法与用药途径选择
    赵承彦 牛青霞 刘秀茹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1
    [摘要](1559) [HTML](0) [PDF 0.00 Byte](105)
    摘要: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类主要由淋巴细胞分泌,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或多肽.由于细胞因子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理化性质不太稳定,因此,临床使用原则应该是选择适当途径给药,使细胞因子尽可能快地作用于淋巴细胞.正确选择细胞因子用药途径,应当掌握机体内淋巴细胞分布与循环规律.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在机体转换和循环有两条路径.与细胞因子临床应用有关的重要淋巴结(管)群有胸导管,右淋巴导管,颈深淋巴结(管)群,腮腺颌下腺淋巴结(管)群,腋淋巴结(管)群和腹股沟淋巴结(管)群.
    23  肝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潘志刚 杨秉辉 刘银坤 施达仁 陆洪芬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2
    [摘要](1277) [HTML](0) [PDF 0.00 Byte](99)
    摘要:
    随着肝癌二级预防研究的进展,早期病例检出率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小肝癌术后3年复发率为25.7%,5年复发率高达43.5%,肝癌组织中TCF-β1的表达增高.但TCF-β1与肝癌复发的关系尚未有报道 作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992~1995年手术切除的52例小肝癌石蜡存档标本小肝癌中TGF-β2的免疫反应性并分析其与复发的关系.其中术后两年内复发者20例,无复发者32例.小肝癌指单个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cm.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有门脉癌栓者17例,无门脉癌栓者35例,有肉眼或镜下TFPV者均判定为有门脉癌栓者,抗体为亲和层析纯兔抗人TG-β1多克隆抗体(其相关抗原源于用酸激活的完整的人TGF-β1肽链),使用
    24  体内诱导的抑癌因子对人胃癌细胞及乳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苏秀兰 王桂林 闫美荣 刘庆平 陈春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3
    [摘要](1242) [HTML](0) [PDF 0.00 Byte](70)
    摘要:
    体内诱导的抑癌因子是从经诱导的动物脾脏中提取的活性物质,我们曾证实抑癌因子是分子量小于10000道尔顿的小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凋亡,调动机体自身免疫力的功能,可能还具有调节肿瘤细胞的某些代谢活动的功能.为了探讨肿瘤细胞的某些代谢活动的功能.为了探讨抑癌因子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及人乳癌细胞MDA231增殖的抑制作用与计量和作用时间的关系,研究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抑癌因子,在不同的作用时间条件下观察了抑癌因子对MGC803和MDA231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
    25  TNF对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张海燕 马鸿儒 潘李珍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4
    [摘要](1183)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本研究以肺癌A549细胞株为实验材料,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对A549细胞单层及细胞球体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了TNF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多细胞肿瘤球体(multicellular spheroid)在体外培养环境中的生长类似于实体瘤结节,具有活体肿瘤组织的许多特证,因此,利用多细胞球体研究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能更好地反映药物及细胞因子的抗肿瘤效应.A549细胞体外转管培养1天,取直径为250μm大小的球体,转移至琼脂铺底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一个球体,分组加入TNF(10~4U/ml)及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每天观察球体变化,测量相互垂直的两个长轴(a,b),用ab~(1/2)表示球体的平均直径.
    26  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研究
    刘海川 姚善谦 楼方定 彭(?)云 张伯龙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5
    [摘要](1571)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本文报告30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干细胞后,采集外周血干细胞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7~40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第一次缓解(CR_1)20例,第二次缓解(CR_2)10例.方法:应用动员剂前先联合化疗,待白细胞回升后,采用粒单细胞因子(GM-CSF)动员11例,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19例、药物剂量3~6μg/kg体重,皮下或静脉注射3~7次,每天1次,在用药后4~7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高采集2~3次.结果:移植前获得单个核细胞(MNC)数为6.23±2.03×10~8/kg重.GM-CSF数为5.83±0.31×10~4/kg体重CD34~ 细胞5.11±0.61×10~6/kg体重(10例).对照组未动员者15例,分离采集5~7次,获得MNC数1.84±0.83×10~8/kg.GM-CSF数为2.73×10~4/kg.造血功能恢复:白细胞>1.0×10~9/kg中位数时间18天(14~46天),血小板>20×10~9/L为21天(14~64天),骨髓增生活跃所需中位时间为36天(18~90),远
    27  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作用
    王金万 储大同 孙燕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6
    [摘要](1346)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为验证干扰素α-2b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毒性,本研究用重组干扰素α-2b(r-IFN-α-2b)治疗恶性肿瘤102例.采用 r-IFN-α-2b肌肉注射,每周2次,第1周3×10~6IU/次;第2周 6×10~6IU/次;第 3~8周9×10~6IU次.结果表明,在90例可评价疗效的病人中,总有效率为16.7%(15/90),其中肾癌的有效率为10.8%(4/37,2例CR,2例PR);恶性黑色素瘤
    28  恶性肿瘤联合化疗中Filgrastim(rhG-CSF)对中性白细胞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冯仲珉 赵金波 杨晓燕 蒋葵 麻军 王怀谨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7
    [摘要](1478)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为寻找恶性肿瘤联合化疗中对中性白细胞作用的有效用药方法,我们对Filgrastima(rhG-CSF)的作用进行了对比观察.从96年12月~97年4月我们对40例住院病人进行了观察,均为经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方案用药为标准剂量,严格按体表面积计算.观察组为20例病人,方法为化疗用药结束后48小时用Filgrastim(rhG-CSF),剂量为 80~100μg/m~2,皮下注射,平均用药时间为 5~10天.对照组20例病人,为化疗用药结束后中性白细胞平均下降至 2.0×10~9L以下用Filgrastim(rhG-CSF),剂量为 80~100μg/m~2 ,皮下注射,至中性白细胞恢复至 4.0 ×10~9/L以上停药,平均用药时间为4~11天.观察组平均Filgrastim
    29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对大肠癌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陈樟树 饶本强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8
    [摘要](1272) [HTML](0) [PDF 0.00 Byte](93)
    摘要:
    本实验建立人结肠腺癌细胞株SW-480裸小鼠移植模型,并进行移植的生物学特性鉴定;在此基础上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单用或合用5-氟脲嘧啶(5-FU),及福氏完全佐剂(FCA)包裹rhTNF对大肠癌和分析rhTNF对大肠癌作用的病理变化、细胞动力学变化等.旨在探讨rhTNF对大肠癌的作用和机理,及寻找提高rhTNF对大肠癌作用效果、降低rhTNF副作用的方法.
    30  内窥镜下局部注射白细胞介素2治疗消化道肿瘤
    侯澎 周铮 谷川 杨士琨 潘鞠芬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29
    [摘要](1218)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白细胞介素2(IL-2)在肿瘤局部的注射治疗,已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多被应用于机体表面的恶性肿瘤.我科通过内窥镜将IL-2局部注射于贲门癌、胃癌、结肠癌及直肠癌等病人,而后通过手术切除标本,行免疫酶标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检查,观察在肿瘤细胞周围T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细胞的破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31  复制缺陷型人IL-2和GM-CSF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章卫平 曹雪涛 何龙 马施华 王全兴 陈国友 周正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0
    [摘要](1214)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已从实验研究进人临床试用.目前,已有多项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方案经美国FDA等批准进入临床,试用于治疗多种晚期肿瘤患者,其中以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项目最多,而白细胞介素2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应用最多、疗效最为肯定的目的基因,利用腺病载体具有感染效率高等优点.我们构建了人IL-2和GM-CS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开展其临床研究创造条件.
    32  双亚基共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章卫平 曹雪涛 马施华 何龙 陶群 张明徽 郑玲莉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1
    [摘要](1246)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由p40和p35两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动物试验表明其抗肿瘤和抗感染疗效显著,同时也发现全身应用的毒副作用较重,因此寻找合适的局部应用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IL-12基因导人肿瘤局部,动物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瘤体内注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IL-12基因修饰的成纤维细胞已经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肿瘤患者.
    33  IL-12、IL-7、IL-2协同诱导人PBMC增殖分化和细胞毒活性的实验研究
    徐红薇 吴长有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2
    [摘要](1614) [HTML](0) [PDF 0.00 Byte](91)
    摘要:
    已知IL-12、IL-7可对T细胞、NK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但有关IL-12、IL-7和IL-2间的相互作用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应用同位素3~H-TdR掺入法和3~H-TdR释放法比较了重组IL-12、IL-7、IL-2单独或协同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体外增殖和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L-7单独即可促进PBMC增殖分化和诱导产生细胞毒活性,与IL-2协同可使二种作用均增强,并高于单独用IL-2时的效应.IL-12单独不能引起PBMC增殖,但可诱导PBMC产生细胞毒活性,与IL-2协同可使这种效应明显增强.IL-12与IL-7协同作用于PBMC引起的增殖反应呈现一种剂量依赖方式.
    34  含IFN-α生物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114例临床观察
    李玉升 王金万 储大同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3
    [摘要](1480) [HTML](0) [PDF 0.00 Byte](97)
    摘要:
    含IFN-α生物化疗方案已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特别对放化疗均不敏感的晚期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本研究报告114例晚期恶性肿瘤应用含IFN-α生物化疗方案的疗效.114例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接受含IFN-α生物化疗方案治疗,男85例,女29例,中位年龄55.3,所有病人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恶性黑色素瘤29例;结直肠癌26例;肾癌20例;食管癌6例;其他肿瘤34例;17例为术后巩固治疗,76例为复治病人,生物化疗方案:1.结直肠癌:IFN-α600万U/SC.TIW×8周;CF200mg/m~2.ivgtt持续2小时,之后,5-FU0.75/m~2.ivgtt持续6小时d1~5,d22,29,36,43,50,57.2.恶性黑色素瘤:IFN-α600万U/SC.TIW×8周;IL-2 200万U~400万U/im.d3~6,17~21,21~34,45~49;CDDP 100mg/m~2.ivggt d1,d29.3.肾癌:IFN-α600万U/SC.每周一、三、
    35  脑细胞活性因子治疗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志华 肖桂元 牛寒英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4
    [摘要](1398)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放射性脑病(RBD)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中较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自1992年3月至1996年12月应用脑细胞活性因子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产生放射性脑病的病人22例,以单用地塞米松治疗的病人2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病灶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2年生存率、生存质量随访情况.经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单用抑制变态反应药物有效率提高45%(P<0.05),且使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2年生存率提高.本文分析了RBD的产生机理主要是放射使神经细胞膜脱髓鞘,引起神经细胞破坏,产生血管破坏阻塞,脑内血运紊乱,致脑梗塞、坏死,而脑细胞活性因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其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神经生成分化,刺激脑细胞生长,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并可抑制肿瘤有丝分裂,促其向良性分化.本文还建议应对放
    36  IL-2和iRNA在鼠H22肝癌主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张忠彪 刘威 闫瑞方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5
    [摘要](1252) [HTML](0) [PDF 0.00 Byte](71)
    摘要:
    本研究取鼠H22肝癌细胞制备部分纯化的多价抗原与同系健康鼠脾细胞加适量IL-k、iRNA共同孵育12~24小时后用于荷瘤(H22肝癌)小鼠的主动免疫治疗.经治疗小鼠分为四组.组1,瘤苗组,即用本实验制备的瘤苗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用4次,末次注射1周后腹腔接种H22肝癌细胞.组2,单纯用部分纯化抗原组.单纯抗原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用4次,末次注射1周后腹腔接种H22肝癌细胞.组3,用iRNA和IL-2组,iRNA0.5mg,IL-2800U腹腔注射,
    37  榄香烯与TNF的体外联合抗肿瘤作用
    李爱民 罗荣城 丁雪梅 卢惠芳 严晓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6
    [摘要](1183)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榄香烯是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抗癌成分,实验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都证实该制剂对肿瘤有确切疗效,目前榄香烯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TNF均已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特别是胸、腹水的治疗,但两者联合应用则少有报道.我们采用MTT方法,以结肠癌细胞株(LoVo)及宫颈癌细胞株(Hela)为靶细胞,进行了体外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和/或TNF对LoVo、Hel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榄香烯及TNF对
    38  ConA预刺激小鼠LAK细胞杀瘤机制的研究
    赵雅莉 施广霞 郭连英 钱振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7
    [摘要](1313) [HTML](0) [PDF 0.00 Byte](87)
    摘要:
    本实验采用T细胞有丝分裂原刀蛋白A(ConA)在体外刺激正常小鼠脾细胞,并用rIL-2扩增培养,获得了具有MHC非限制性杀瘤活性的杀伤细胞(ConA-LAK),探讨了其杀瘤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先用ConA刺激预培养24小时的小鼠脾细胞,然后加用rlL-2,可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增殖.(2)ConA-LAK介导MHC非限制性杀瘤活性,可杀伤YAC-1(NK敏感),L929(TNF敏感)和MHC-1类抗原阴性的
    39  TNF-α,IL-2抑制KBv200耐药细胞MDR1基因表达
    杨林 谈华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8
    [摘要](1206)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耐药是肿瘤化疗的重大障碍,其中以MDR1基因表达的P-糖蛋白(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最具代表性,此耐药表型的逆转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现有逆转剂均因其某些不足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选择了肿瘤生物治疗细胞因子疗法中最具代表性的TNF和IL-2,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ABC法分别观察了其对MDR1 mRNA和P-GP表达的影响,探讨了其逆转MDR表型的机制和潜力.其中,组织总RNA按改进的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并完成其cDNA合成.PCR扩增的mdrl片断长度为167bp,作为内参标的β-actin片断长度为316bp.用图象分析仪扫描底片mdrl和α-actin电泳带及底片密度,以mdrl/β-actin密度比值5表示MDR1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RT-PCR法结果显示:
    40  增强PHA-LAK细胞诱导激活新途径的研究
    范亚欣 程一棹 郭连英 王艳 钱振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39
    [摘要](1545) [HTML](0) [PDF 0.00 Byte](125)
    摘要:
    本文将新分离的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3组培养:(1)用抗CD3单抗(αCD3)、rIL-2共同刺激PBMC,诱生、扩增CD3AK;(2)用PHA预刺激PBMC48小时,再用含rIL-2的全培养基培养,诱生、扩增PHA-LAK细胞;(3)用PHA预刺激PBMC48小时,再用αCD3、rIL-2协同刺激,诱生、扩增新型效应细胞PHA-αCD3LAK.利用活细胞计数、MTT、ELISA、A-PAAP等方法对3组效应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细胞毒活性、细胞表型、mIL-2Rα的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sIL-2R和IL-2的含量作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PHA-αCD3LAK、PHA-LAK和CD3AK 3组细胞(1)均为异质性细胞群体,PHA-αCD3LAK以CD3~ 、CD8~ T细胞为主,含有较多的CTL细胞,(2)其增殖曲线及mIL-2Rα的表达均于培养的第6天达到高峰,其峰值和扩增倍数均为PHA-αCD3LAK>PHA-LAK>CD3AK(P<0.05),(3)均可介导MHC非限制的细胞毒性,对K562细胞和
    41  IL-2胸腔内输入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高亚杰 刘基巍 周涛 孙亮新 于佩瑶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0
    [摘要](1242)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癌性胸水的控制与否,对于肿瘤愈后影响较大,我们应用IL-2胸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购水,前瞻性的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IL-2胸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胸水56例,胸水的控制率在80.3%,与田口等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同.其机理可能为IL-2直接诱导活化NK以及LAK细胞、TIL细胞,它们直接杀伤胸膜表面的肿瘤细胞,并促使胸膜纤维化、胸膜粘连,
    4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吴楠 崔恒 钱和年 冯捷 付天云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1
    [摘要](1269) [HTML](0) [PDF 0.00 Byte](94)
    摘要:
    目前G-CSF已广泛应用于卵巢癌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的预防及治疗,但G-CSF有促进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本研究探讨了G-CSF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CAOV3及COC1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G-CSF浓度分别为0.1ng/ml、1ng/ml、10ng/ml、100ng/ml、1000ng/ml时,XTT法检测G-CSF对3AO、CAOV3及COC1细胞株生长均未发现显著性影响;而G-CSF浓度为100ng、1000ng/ml作用24小时,XTT法检测SKOV3细胞的OD值均值,较对照分别增高3.4%、4.8%,幅度较低,但此差异的t检验的结果,P<0.05.
    43  一氧化氮与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毒作用关系的研究
    包建军 邢嵘 于丽华 钱振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2
    [摘要](1311)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本实验选用Raji和K562两种人淋巴瘤/白血病细胞株作为靶细胞,以LPS和INF-γ作为巨噬细胞的激活剂,研究了NO与活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Ф)细胞毒作用的关系以及靶细胞对PEMФ合成NO的影响.结果如下:1.分别用MTT法和台盼兰拒染法测定化学源性的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SNP)对Raji和K562细胞的细胞毒效应,两法结果一致,均表明:SNP对Raji和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的关系,但在各种浓度(0.05mM~10.0mM)下共育16小时之后,SNP对K562细胞的毒作用均明显低于对 Raji细胞(P<0.001).
    44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β(rhTNF-β)的细胞毒效应
    管晨 马志章 朱成钢 周晴 应红宇 丁仁瑞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3
    [摘要](1329) [HTML](0) [PDF 0.00 Byte](103)
    摘要:
    应用本室纯化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β(rhTNF-β)对悬浮的人白血病细胞HL-60和K562小鼠骨髓瘤细胞NS-1以及贴壁的小鼠纤维母细胞L929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了微量细胞毒试验,其中悬浮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贴壁细胞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检测.实验表明,此rhTNF-β对HL-60有很强的杀伤作用;NS-1为相对敏感细胞株;而对SMMC7721及K562的杀伤率很低,具有一定抗性.与此同时,作者还应用FDA-PI荧光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DNA电泳以及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百分率的检测等实验,进一步研究了rhTNF-β对L929和
    45  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原核高效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马志章 丁仁瑞 周晴 冯根生 陈常庆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4
    [摘要](1400)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将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hIFN-γ/TNF-β,rhTNF-β)是一种颇具理论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细胞因子.鉴于现有的rhTNF-β表达质粒的表达水平较低(1%左右),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本工作在过去构建rhTNF-β表达质粒的基础上,采用分步构建的方式,首先构建了该融合蛋白基因5’端部分的人γ干扰素突变体(hIFN-γ134-X13)编码序列的表达质粒,在获得高效表达以后,再在其3’端连接上5’端缺失23个氨基酸残基(aa)的人β肿瘤坏死因子(hTNF-β148)的核酸序列,进行整个融合蛋白基因的表达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构建的rhTNF-β表达质粒经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λP_RP_L启动子的控制下,温敏诱导表
    46  人β-肿瘤坏死因子的高效表达及其IMAC柱的快速纯化
    邱莲女 马志章 周晴 丁仁瑞 陈常庆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5
    [摘要](1442) [HTML](0) [PDF 0.00 Byte](92)
    摘要:
    TNF-β是一种有前途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细胞因子.TNF-β缺失N端24个aa,可使它们在体外的细胞毒活性增加2~6倍,而对小鼠致死率却降低5倍,这为重组人TNF-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人TNF-βN端缺失23个aa的基因序列插入到一种新型的表达载体pRSET C,使590bq的目的基因置于该载体的多聚组氨酸序列和肠激酶酶切位点序列的下游,构建了含hTNF-β基因的pRSET C(简称PC-TNF-β),再转化大肠杆菌BL21(DF3),在T_7噬菌体后动子控制下,经PTG诱导,hTNF-β得到高水平表达,经SDS-PAGE检测,在分子量约21KD处出现目的蛋白的条带,薄层扫描分析,表达产物占细菌总蛋白的18~26%.表达菌体经超声破碎,高速离心,上清经0.45μm滤膜过滤后,即为hTNF-β粗制品,经固
    47  膜结合型肿瘤坏死因子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王桂林 许佐良 张文卿 吴恩 张桂国 于杰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6
    [摘要](1217)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TNFL-α)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膜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MA-TNF-α)同样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由于MA-TNF-α仅在局部微环境中起作用,因此没有全身性的毒副作用.为了观察MA-TNF-α对肿瘤的作用,本研究将含突变的MA-TNF-α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包装细胞系,以其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人乳癌细胞MDA231研究了外源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并通过体外杀伤及裸鼠体内致瘤性实验观察了其抗肿瘤效应.基因转导后生成的产病毒细胞产生的病毒上清能有效转染MDA231细胞(转导后的细胞称为MDA231T).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行PCR分析
    48  人肿瘤细胞中Th2类细胞因子的优势表达
    刘杰 田志刚 孙汭 魏海明 冯进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7
    [摘要](1138)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近年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存在Th2型细胞因子偏移的倾向.我们选择了20种人肿瘤细胞株,采用RT-PCR和RNA斑点杂交的方法分析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分布情况.20种人肿瘤细胞株中包括11株实体瘤:以IL-2、IFN-γ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IL-10、IL-13代表Th2类细胞因子,β-actin作为内参照,并初步进行了半定量估计.11株实体瘤中,除HTB-133T-47D和小细胞肺癌有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呈现混合的ThO型,M14无细胞因子表达外,其余8株均呈典型的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状态,并且二株ThO型在表达量上亦明显的向Th2类偏移,为ThOTh2型.9株血液系统肿瘤表现的结果较复杂,除Karpas淋巴瘤和U266骨髓瘤表达典型的Th2型细胞因子外,其余均为混合表达的ThO型
    49  人肿瘤细胞中Th2类细胞因子的逆转与NK抗性变化的研究
    刘杰 田志刚 孙汭 张建华 魏海明 冯进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8
    [摘要](1338)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正常状况下,机体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处于一种平衡状态,IFN-γ、IL-2和Th2类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促进向Th1型发育,IL-4和抗IFN-γ单抗促进向Th2方向分化.我们选择人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发现肿瘤细胞存在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强势状态,推测可能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理之一,为调整肿瘤细胞所处的状态,调动细胞免疫反应,我们采用 IFN-γ、IL-12和抗 IL-10 McAb进行不同的组合,对典型的Th2型肿瘤细胞株Karpas淋巴瘤进行了促逆转的研究.
    50  rhIL-6对血小板低下豚鼠的实验性治疗
    张建华 王郡甫 冯进波 张捷 田志刚 崔淑莲 玉郡甫 冯进波 唐松山 黄漫祥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49
    [摘要](1243)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IL-6是目前较有前途的促血小板再生的细胞因子之一,为了证实国产rhIL-6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较系统地观察了rhIL-6对血小板低下豚鼠的治疗作用.通过抗血小板血清和致死剂量辐射两种方式分别建立了两种豚鼠血小板低下模型,发现rhIL-6可提高豚鼠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尤其是在致死辐射豚鼠模型中发现豚鼠死亡与血小板急剧下降有关,并可延缓豚鼠血小板的降低速率、延长其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提示rhIL-6确实是一种明显促进血
    51  瘤体内/瘤周注射TNF重组腺病毒和/或IL-2重组腺病毒对肝癌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肖农 曹雪涛 弭静 杨嗣坤 周正芳 郑玲莉 徐志工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0
    [摘要](1380)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选择两种具有协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进行联合基因治疗是提高肿瘤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对IL-2/TNF-α联合基因方案,特别是瘤体内注射途径的抗肿瘤研究尚未见报道.IL-2与TNF-α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我们分别将携带TNF-α基因和IL-2基因的腺病毒(Ad-TNF,Ad-IL-2)联合或直接注射于BALB/c小鼠肝癌内,观察其抗瘤效果,并探讨其抗肿瘤免疫机制.结果表明:1.TNF治疗组脾细胞NK、LAK、CTL活性及Mφ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诱生的细胞因子包括IL-2、GM-CSF、IFN-γ、TNF和IL-
    52  人IL-2、sIL-2R、IL-8酶联免疫测定在癌症标本检测中的应用
    马文雄 陈桂林 徐庚达 奚为乎 李德春 惠国桢 周岱 杜子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1
    [摘要](1485) [HTML](0) [PDF 0.00 Byte](99)
    摘要: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癌症病人血浆IL-2、sIL-2R、IL-8含量的变化,探讨与肿瘤的发生机制,疗效观察及愈后估计.本研究发现,良性垂体瘤组IL-2(12.75±4.40 pg/ml)、sIL-2R(92±46.92 pg/ml)、IL-8(36.38±3.06 pg/ml)与正常对照组IL-2(15.00±4.20 pg/ml)、sIL-2R(70±45.01 pg/ml)、IL-8(30.02±4.60 pg/ml)相比,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胶质瘤、胃癌、肺癌组病例IL-2、sIL-2R含量有明显改变(P<0.05),肺癌组病例IL-8含量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手术前IL-2(8.18±3.21 pg/ml)、sIL-2R(178.36±50.21 pg/ml)与癌肿全切后IL-2(17.34±5.10 pg/ml)、sIL-2R(128.31±
    53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与TN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李军 魏曙亚 李宝兴 党红芳 侯荣 安小惠 原荣 张京田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2
    [摘要](1237)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采用ELISA夹心法和~3H- TdR释放法分别对217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sIL-2R和TNF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sIL-2R和TN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与临床分期、肿瘤活动、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
    54  Developing Immunomodulators:IL-12 and ONO-4007
    TETSUOTAGUCHI.M.D.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3
    [摘要](1024)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IL-12:Interleikin-12(IL-12)was discovered as a cytokine with aunique heterodimeric structure.It was originally found in cultere su-pematant from B lymphobastoid cell lines as natural killer cell stimu-latory factor by M.Kobayashi,et al.in 1989.Recent studies haveshown that the majority of IL-12 is produced by macrophages/mono-cytes following appropriate stimulation.IL-12 Palys a pivotal role inthe regulation of cell-mediated immunity,exerting pleiotropic effectson T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cells.This function is promoted by theIL-12 induced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γ from both resting and acti-vated NK and T cells,by the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IL-12 on acti-vated NK and T cells,by enhancing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NKcells,and by supperting cytotoxic T lymphocyte generation.IL-12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aive murine CD4~ T cells into Thelper type 1(Th1)cells in response to antigen.Based on thesepotent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IL-12 has been shown to havetherapeutic activity in a variety
    55  肝癌、慢性肝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检测意义探讨
    檀风海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4
    [摘要](1166)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在慢性肝病中对疾病过程的影响和治疗前后动态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171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进行检测,并与6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结果显示:慢性肝炎,肝癌病人TNF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差异非常显著.24例肝炎病人和15例肝癌病人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
    56  TNF和tbooH对大肠癌细胞毒及脂质过氧化、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赵东辉 周正端 齐德林 黄祥成 张福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5
    [摘要](1293) [HTML](0) [PDF 0.00 Byte](71)
    摘要:
    TNF是新一代生物反应调节剂,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在临床应用中展示出良好的苗头,TNF作用的重要机制是自由基的产生,但其疗效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TNF和自由基为线索探讨了两者对大肠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关系及对脂质过氧化物、膜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TNF和tbooH在体外均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而且tbooH能明显加强TNF的细胞毒作用.(2)INF、tbooH和TNF tbooH在
    57  小剂量rIL-2肿瘤转移灶内直接注射治疗144例肿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高继英 王秀荣 吴海妹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6
    [摘要](1188)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小剂量rIL-2转移灶内直接注射治疗肺癌乳腺癌转移灶325处,每日每个灶内注射1.0万国际单位rIL-2,经21天治疗后,完全消失179处,直径缩小50%以上者88处,直径缩小25%以上者59处,仅16处无效,总有效率 95.1%.相比较该法明显优于化疗对照组,故而可以认为该法是一种治疗
    58  化疗药物与rIL-2的生物化学治疗对晚期肺癌、肝癌的临床效果
    杨春旭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7
    [摘要](1199) [HTML](0) [PDF 0.00 Byte](89)
    摘要:
    本文观察了化疗药物联合rIL-2(实验组)对28例肺癌及肝癌患者的生物化学治疗效果并与14例纯化疗患者(对照组)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对肝癌及肺癌有效率(CR PR)分别为31%,42%,合并有效率(CR PR)为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17%,14%,P<0.01),卡氏评分(KPS)实验组治疗后增加的比例(43%)亦高于对照组(21%)(P<0.05).除发热,胃寒或寒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外,其他
    59  HER-2/neu蛋白——人类肿瘤治疗的特异靶抗原
    秦慧莲 何球藻 MaryL.Disis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8
    [摘要](1297)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近年来,围绕着HER-2/neu原癌基因产物免疫治疗实验性动物肿瘤及人类恶性肿瘤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因而以HER-2/neu产物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正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60  构建人源抗体库并筛选高亲和力抗大肠癌单链抗体
    胡志伟 孙去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59
    [摘要](1241)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鼠源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用于体内时,由于其分子量大不易穿透入组织及诱发人体产生抗小鼠抗体(HAMA)反应,在体内应用效果不理想.为此,必须将鼠源单抗人源化.最好的策略是用噬菌体技术构建抗体库.但人淋巴细胞未经体内/外致敏,不易筛出特异性和亲和力高的抗体.国内外尚无结合体外致敏法和噬菌体呈现技术以改造鼠源单抗的报导.本研究拟建立抗原体外致敏淋巴细胞,RT-PCR克隆人抗体基因,噬菌体呈现技术构建人源抗体库并用单抗纯化的抗原筛选抗体库的策略,以人源化鼠源单抗Hb3.方法与结果:首先,用Hb3亲和层析纯化大肠癌相关抗原CA-Hb3,该抗原经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后,与IL-2和丝裂原于体
    61  抗人VEGF单抗抑瘤抗转移的实验研究
    杨治华 王贵齐 杨房生 石瑜琳 刘军 董志伟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0
    [摘要](1279)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肿瘤组织VECF是否阳性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中和VECF的活性,或阻断VECF与其受体的结合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可抑制肿瘤的转移.为此,本研究组研制了抗VECFF的单抗,获得了九株能中和VECF促血管形成和促血管渗漏活性的中和抗体.并对其中六株进行了体内实验动物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2  Fas McAb诱导耐药AML HL60/HT12细胞凋亡及和三尖杉酯碱的联合效应
    陈俊 郭坤元 黄雄 陈永乐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1
    [摘要](1201)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Fas-FasL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引人注目的凋亡通路(Fas通路),我们的前期工作显示抗Fas McAb能诱导AML H60细胞凋亡,显示该细胞系的Fas通路处于完整的功能开通状态,但目前还不清楚Fas通路在耐药白血病细胞中的功能状态,本研究以三尖杉酯碱(Harrinngton,HT)诱导的耐药AMLHL60子系HT12细胞为模型,观察耐药细胞Fas的表达状态及对Fas McAb的反应性,并观察Fas McAb和化疗药物HT联合应用对HT12细胞的效应,
    63  人源化抗P185~(HER-2)单区抗体与IL-2融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和生物学活性
    刘乐琴 钱振超 程一棹 张叔人 张友会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2
    [摘要](1268)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HER-2/C-erB-2原癌基因编码蛋白简称P185,在多种肿瘤存在HER-2基因的扩增和/或高表达,其扩增程度越高,预后越差,在其他肿瘤也存在HER-2基因的扩增和/或高表达.因此P185可作为肿瘤相关抗原为肿瘤导向治疗提供了靶子.本研究以两种不同方式构建了人源化抗P185单区抗体与IL-2的联合基因.一种是将人IL-2基因重组于人源抗P185抗体的V_H基因的羧基端(V_H-IL-2),并插入pBV221表达载体中;另一种是将IL-2置于V_H前面的氨基端(IL-2-
    64  双特异性单抗GP95×CD3介导T细胞对人肝癌的杀伤作用
    施乐华 崔贞福 车晓燕 吴孟超 沈峰 谢天培 郭亚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3
    [摘要](1378)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为了解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McAb)能否在体外介导人T细胞对肝癌的免疫杀伤效应,本文通过杂交-杂交瘤方法将分泌抗原发性肝癌单抗杂交瘤(αGP95 )与抗人T细胞CD3单抗杂交(αCD3)融合后获得双功能单抗(CP95 × CD3),后者既能与T细胞CD3结合又能与肝癌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结合.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作为效应细胞(E),以国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7721作为靶细胞(T).杀伤试验采用~51Cr释放试验.研究共分5组:G1:7721 GP95 × CD3,G2:7721十PBL,G3:7721 PBL GP95×CD3,C4:7721 PBL GP115×CD3(抗人结肠癌双功能单抗作对照),G5:7721 PBL αGP95 αCD-3.结果:G1 组因无效应细胞存在,即为自然释放率.
    65  单克隆抗体3A5用于肿瘤区域性导向治疗及其临床前质控研究
    王维刚 徐琳娜 张胜华 薛玉川 甄永苏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4
    [摘要](1393)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单抗导向药物用于肿瘤治疗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静脉给药时肿瘤组织单抗摄取量甚低,偶联物实际到达肿瘤细胞尤其是实体瘤深部细胞的数量有限,局部注射是可行的解决办法.平阳霉素(PYM)是研制局部注射用单抗偶联物较为理想的“弹头”药物,3A5是抗肝癌大鼠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和人结肠癌具有强免疫反应性.本研究将单抗3A5与PYM偶联,探讨了3A5-PYM用于局部或腔内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并对单抗3A5及3A5-PYM偶联物进行了质量检测.
    66  抗肿瘤侵袭与转移单链抗体scFv-M97基因构建、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周春水 江敏 徐琳娜 甄永苏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5
    [摘要](1251)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在肿瘤侵袭与转移过程中,需要多次侵袭基底膜,基底膜的骨架是IV型胶原.IV型胶原酶是降解IV型胶原的主要蛋白酶,它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可分为72kDa/
    67  双特异抗体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细胞毒性增强效应
    汪森明 王军 张积仁 黄颉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6
    [摘要](1268)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近年来研究表明,部分肿瘤组织中分离TIL细胞.单用IL-2难以诱导出高的抗癌活性.双特异性抗体中能识别T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的抗CD3单抗不仅能促进TIL细胞增殖,而且能增强其抗瘤活性;而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肿瘤单抗,则引导TIL定向杀伤肿瘤靶细胞.本文选择了抗CD3单克隆抗体和抗肺癌单克隆抗体制成双特异性抗体,探索其对TIL细胞杀伤肺癌细胞增强效应,现报告如下:首先采用SPDP化学偶联法将纯化后抗CD3单抗和抗肺癌单抗ALTO4以二硫键连接成ALTO4-CD3双特异性抗体.再分离得到TIL细胞,并经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制得TILCD3~ 细胞占65%.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AL-TO4-CD3能同时与A549和TIL细胞特异地结合,而且通过其桥梁作用,显著增加TIL和A549细胞结合率;通过MTT比色
    68  抗人CD3-抗人肺腺癌双特异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
    蒋欣 黄华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7
    [摘要](1418)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单克隆抗体不仅可以直接中和毒素和病毒性病原体,还可以和毒素、同位素相连,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这些免疫偶联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另外,未经修饰的鼠源单抗中,只有一部分种类可以引发补体系统或细胞毒反应,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构建人-鼠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方法之二是构建双特异抗体(BsAb),将靶细胞和效应细胞直接相连,这对于克服抗体冶疗中存在的肿瘤细胞异质性及实质瘤核心难以接近的障碍,会是一个有效的手段.目前,构建BsAb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即双杂交瘤法(quadroma)、化学偶联法和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简便快捷,并可对其中的scFv组分进行人源化改造,使产物更适应于临床治疗.
    69  抗人膀胱癌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复性研究
    李志华 黄华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8
    [摘要](1284) [HTML](0) [PDF 0.00 Byte](103)
    摘要:
    抗人膀胱癌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成功为高特异性诊断和治疗膀胱癌带来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对其进行表达和复性研究,为其进入中试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具体过程和方法如下.采用本室克隆的抗人膀胱癌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以及构建的适于单链抗体表达的谷胱甘肽流基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ROH80,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经1mM IPTG,37℃诱导表达抗人膀胱癌单链抗体.SDS-PAGE和Westem印迹分析表明,融合型单链抗体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超声沉淀中,其表达量可达细菌总蛋白量的30%,而空载体表达GST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超声上清中.降低诱导强度(0.1mM OPTG,28℃)表达并未影响包涵体形式表达.此外,更换其它培养基,如SB2和M9CAA,也未见明显效果.于是,我们对包涵体进行了一系列复性研究.
    70  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反义寡核苷酸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徐勤生 袁玫 黄志强 王玉芝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69
    [摘要](1255) [HTML](0) [PDF 0.00 Byte](96)
    摘要:
    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是肿瘤治疗特别是基因治疗的良好靶体.本研究首先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IGF-1R在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系SW1990上的表达,然后合成针对IGF-1R的反义寡核苷酸(ASON).所有反
    71  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法诱生的小鼠CD3AK对Ca761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施广霞 于丽华 钱振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0
    [摘要](1407)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采用抗小鼠CD3单抗(145-2Cll)和rIL-2共刺激小鼠脾细胞,可制备出具有增殖能力和体外抗瘤活性的抗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在本实验中我们以615系小鼠的自发乳腺癌Ca761为模型,研究了小鼠CD3AK对Ca761的免疫治疗作用和继承性化学免疫治疗作用.于第0天给小鼠接种1×10~6个Ca761细胞,第4天时局部已长出瘤结,第7天平均瘤体积达2.3±0.46cm~3,第10天达4.07±1.63cm~3,第14天活杀时平均瘤重为3.88±2.41g.如果于第4天起每日注射(ip)rIL-2(1000 U/只/日)达7天,无抑瘤作用,活杀时瘤重为4.4±2.59g;给同样大rIL-2的基础上,于第7天瘤内注射1×10~7CD3AK细胞,也无抑瘤作用,活杀时瘤重为4,81±1.57g,抑瘤率为-16.86%;如果注射2×10~7CD3AK细胞,则有一定抑瘤作用,活杀时瘤重为2.82±2.72
    72  卵巢癌基因工程抗独特型疫苗6B11和3D5的基础研究
    崔恒 张香云 钱和年 冯捷 邱并生 黄华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1
    [摘要](1481) [HTML](0) [PDF 0.00 Byte](103)
    摘要:
    抗独特型抗体(Ab_2βb)能够模拟肿瘤抗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又被称为“抗独特型疫苗”,6B11为本中心制备的鼠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可模拟卵巢癌单抗OC166-9;3D5杂交瘤是用抗卵巢癌单抗OC125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分泌的抗体能模拟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两种抗独特型抗体均可在体内外诱导产生特异性抗卵巢癌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有可能作为“卵巢癌疫苗”用于卵巢癌的治疗.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6B11和3D5在基因水平进行改造,构建6B11和3D5卵巢癌基因工程疫苗.
    73  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谢裕安 覃源才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2
    [摘要](1204)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实验取健康人O型血,加入抗人CD3单抗辅以少量的rIL-2诱导而形成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在培养的第4天至16天,每隔3天分别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一次,观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动态变化,并与LAk、NK细胞比较,结果表明:(1)培养到第4天的CD3AK细胞已有明显的杀伤活性,杀伤率为39.15%,第10天达到高峰,杀伤率为81.54%,随后开始下降,第16天已下降为57.71%,(2)在同等条件下培养到第10天的CD3AK
    74  CD3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实验性抗喉癌作用的研究
    张伟 诸小侬 韩德民 陈靖 范尔钟 李颖 黄志刚 王津津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3
    [摘要](1257)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基于CD3抗原广泛存在于成熟T细胞表面的理论基础,我们应用CD3单克隆抗体与IL-2在体外成功诱导出了具有较好增殖活性的CD3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并对其抗喉癌作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培养的LAK细胞相比,以健康人新鲜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为前体、经CD3单抗(4μg/ml)和IL-2(1000U/ml)诱导产生的CD3AK细胞具有集落形成率高、体外扩增能力强、存活时间长、抗瘤作用持久稳定等优势.在培养初期,CD3AK细胞的扩增情况与LAK细胞相似,但CD3AK细胞生长后劲明显,于培养8~10天达增殖高峰,平均扩增18.5倍,并可维持体外长期存活达两周之久,而同期培养的LAK细胞1周时平均仅增5.5倍,且多于1周后逐渐死亡,二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CD3AK细胞在体
    75  抗HER2/neu胞外区的特异性抗体对乳腺癌细胞株酪氨酸磷酸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邵红霞 秦慧莲 谢琪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4
    [摘要](1232)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本文运用Westerm blot及抗体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增殖试验观察抗HER2/neu胞外区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对SKBR3乳腺癌细胞株酪氨酸磷酸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单抗c-neu-5对SKBR3细胞P185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对SKBR3细胞增殖作用不明显;单抗c-neu-2对SKBR3细胞酪氨酸磷酸化及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49.8%.
    76  肿瘤患者自体抗CD3抗体 IL-2诱导LAK与LAK的比较及在生物治疗中的意义
    邵莹 徐琪 李慧 和世岩 郝希山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5
    [摘要](1423) [HTML](0) [PDF 0.00 Byte](70)
    摘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抗CD3抗体联合IL-2诱导LAK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效应细胞的制备:本院实体瘤患者外周血PBLC,选用RPMI 1640、15%人 AB血清,分别经(1)IL-2 1000U/ml:(2)CD3抗体300μg/ml IL-2 1000U/ml诱导培养2周.免疫表型分析:采用DAKO公司荧光抗体CD3.CD4、CD8、CD56、CD25、CD45RO/CD8对培养2周的CD3LAK与LAK细胞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靶细胞抑制力: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I Cat No.1465007(MTT),Raji、K562为靶细胞,LAK、CD3LAK为效应细胞,效靶比例为10、5、1:1.
    77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构建及表达
    黄浩旻 蒋欣 黄华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6
    [摘要](1227)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为了对膀胱癌进行早期的检测和治疗,运用免疫毒素寻找并有效杀死癌细胞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但是,早期的免疫毒素是通过化学偶联而成的,有以下缺点:1.易释放从而伤害了正常细胞.2 免疫毒素的免疫原性较强.且渗透性较差,导致毒素的活性不够强.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异源的SeFv基因与削减的毒素基因融合并克隆,在大肠杆菌中翻译出单链融合蛋白.这就是所谓的第三代免疫毒素,又称基因工程免疫毒素.
    78  抗EGFR单抗-丝裂霉素结合物对人肺腺癌裸鼠模型抗癌作用的初步研究
    陈小东 张尚权 钮善福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7
    [摘要](1379)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多种肿瘤细胞过度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体外和动物研究证实,抗EGFR单抗可显著抑制一些过度表达EGFR的癌细胞的生长,这是因为抗EGFR单抗竞争性地抑制EGF或TGF-α与EGFR的结合.从而阻断了酪氨酸激酶介导的细胞信号传递而发挥其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由于EGFR是一种膜抗原,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过度表达,因而抗EGFR单抗的免疫交联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抗体药物导向治疗中有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抗EGFR单抗-丝裂霉素结合物对人肺腺癌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抗癌作用,对抗EGFR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抗体导向化学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取8周龄裸鼠10只,每组5只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人肺腺癌SPC-Al细胞株(10~7)接种裸鼠左腋窝皮下,
    79  介导RA538、p53和p16基因转移的重组体腺病毒的构建及抑制肿瘤活性的研究
    程金科 林晨 邢嵘 牟巨伟 张雪艳 隗玥 王秀琴 吴旻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8
    [摘要](1299)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我们构建了分化相关基因RA538和抑癌基因p53、p16的重组体腺病毒,并转导了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WM-983A细胞,对它们体外和体内抗瘤效应及机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如下:
    80  重组人催乳素对小鼠和人结肠腺癌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促进作用
    孙汭 田志刚 DanL.Longo AratiRaziuddin SusanRichards WillianJ.Mruphy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79
    [摘要](1327)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骨髓移植(BMT)治疗后恶性肿瘤的复发对癌症病人来说仍然是一个主要难题.过继免疫治疗极有可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首先采用C57BL/6鼠建立荷结肠腺癌(MCA-38)模型,将MCA-38细胞株经尾静脉注入小鼠,该鼠将因为肿瘤定向转移于肺而导致死亡.荷瘤后10天对小鼠进行致死剂量照射,同时给予同基因骨髓移植(BMT)并加脾细胞移植悬液(SC)移入,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催乳素(rhPHL)(10μg/天,连续10天,ip).实验分为单纯
    81  重组人催乳素对骨髓移植小鼠的造血与免疫重建效应
    孙汭 田志刚 DanL.Longo GaliaTsarfaty AratiRaziuddin SatoshiFunakoshi SusanRichards WillianJ.Murphy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0
    [摘要](1232)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加快自体骨髓移植(BMT)后的造血与免疫系统的重建可以缩短骨髓衰竭与免疫缺陷的间期,已经发现了系列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髓和免疫系统的重建,同时发现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的受体与其它造血生长因子(IL-2~7,GM-CSF,G-CSF,M-CSF,EPO等)受体在结构上极为相似,从而促使我们进一步观察rhPRL的促造血效应.小鼠BMT后给予腹腔照射rhPRL(10μg/次/天,连续1O天).发现rhPRL治疗组内小鼠的肝脏和骨髓中造血前体细胞的频率(CFU-C,BFU-C)和细胞总数均大幅度增加,外周血的WBC、PLT和HCT亦大幅增加并时相提前.粒细胞前体细胞(8C5~ 细胞)在脾脏和骨髓中大幅度增加,B细胞前体细胞(B220~ sIgM~-细胞)在脾脏和骨髓中亦大幅度增加.同时发现B细胞对LPS丝裂原
    82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转移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初步研究
    胡锦 徐涛 高文伟 宋雷 王韧 居士明 顾斌贤 卢大儒 邱信芳 薛京伦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1
    [摘要](1485) [HTML](0) [PDF 0.00 Byte](92)
    摘要:
    本文成功地构建了含有CMV启动子控制转录的HSV-TK基因的重组质粒AdCMV-TK,与JM17一起共转染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CMV-TK,感染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PCR方法检测HSV-TK基因,证实HSV-TK基因能被腺病毒有效地转入靶细胞,带有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C6细胞,X-gal染色,结果表明腺病毒载体的转移效率近100%.体外实验证实:带有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ACV、GCV作用下,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在感染复数MOI达到800时,脑胶质瘤C6细胞可被GCVI00%杀伤,MOI为500和1000时、ACV的半致死剂量(IC_50)分别为60μg/ml和40μg/ml,GCV的半致死剂量为6μg/ml和3μg/ml.GCV的杀伤作用比ACV大10倍.
    83  CEA专一性表达HSV-TK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许德华 戈凯 蒋琼 郑仲承 刘新垣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2
    [摘要](1317)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癌胚抗原(CEA)是广泛应用的一种肿瘤标志,在多种肿瘤中CEA表达明显增加,对疾病的诊断、预后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构建了含组织特异性的CEA启动子控制HSV-TK自杀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诱导组织专一性杀伤.探讨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
    84  SCF或/和GM-CSF体内基因转染对“自杀基因”疗法抗肿瘤作用的增强效应
    黄欣 曹雪涛 赵忠良 章卫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3
    [摘要](1320)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自杀基因”疗法一般在治疗之初都疗效显著,随着治疗进程的推移,治疗效果就明显减弱.联合一个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以增强“自杀基因”疗法所介入的某些环节的作用或许会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本实验着重探讨了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入手,为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疗效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发现在以“自杀基因”疗法治疗肿瘤的同时转染mGM-CSF或/和mSCF基因后,并未明显提高其疗效.为了探讨是否可以通过提高抗原提呈功能来增强“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小鼠在荷瘤前1周,先低剂量地转染mGM-CSF或/和mSCF基因重组腺病毒,而后再进行“自杀基因”的疗法的治疗,结果是预力转染mGM-CSF和mSCF基因能提高“自杀基因”疗法的疗效,mM-CSF的作用要强于mSCF,两者还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以同样的方法转染mGM-CSF和mSCF基因并给小鼠荷瘤,而不给予“自杀基因”疗法的治疗,各组小鼠的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组间无差别.可见实验中所用的低剂量mGM-CSF和mSCF重组腺病毒的预转染并不能产生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85  腺病毒介导CD/5FC“自杀基因”疗法对人肝癌裸鼠和小鼠结肠腺癌的治疗作用研究
    黄欣 曹雪涛 章卫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4
    [摘要](1450)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自杀基因”疗法应用于肿瘤治疗时,通常是在肿瘤局部直接转染“自杀基因”,以期达到在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而避免全身毒性.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CD/5FC系统)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及小鼠结肠腺癌CT26的生长抑制作用,证实了腺病毒介导的CD/5FC系统在体外能杀伤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且能明显地抑制裸鼠SMMC-7721肿瘤模型的生长,对小鼠的结肠腺癌CT26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了以AFP启动子驱动的CD基因合并5FC的使用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证实了以肝癌特异启动子驱动的CD基因能在高表达AFP的肝癌细胞HepG2中特异表达,合并5FC的使用能在体外特异地杀伤HepG2细胞.这一组织特异性的“自杀基因”系统能特异地抑制高水平分泌AFP的人肝细胞癌裸鼠模型7721AFP( )的生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CD/5FC系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组织特异性的表达调控更能体现该疗法的实用价值.
    86  ODC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的抑瘤作用
    关钧 徐梅 周天红 范慕贞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5
    [摘要](1330)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鸟氨酸脱羧酶(ODC)是催化多胺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多胺在维持肿瘤恶性表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室多年的研究表明,控制多胺生物合成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分化,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近年,我们以ODC为靶基因构建了ODC反义RNA表达载体,以此转染人肺鳞癌细胞,成功地使其恶性表型得到了逆转.进一步说明抑制多胺生物合成
    87  淋巴瘤细胞系(Jurkat)bcl-2基因阻断Fas介导的细胞凋亡
    曹惠芳 钱其军 吴孟超 黄洪莲 玉华菁 贾随旺 郭亚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6
    [摘要](1366)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现已知CTL对肿瘤细胞杀伤主要通过穿孔素及(Fas-L)两个途径.最近有研究表明:过量bcl-2基因表达能拮抗部分CTL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然而对bcl-2拮抗CTL的杀伤活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我们应用抗Fas单抗模拟Fas-L的杀伤作用来研究bcl-2对Fas-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从而了解bcl-2基因在淋巴瘤癌变过程中逃避机体免疫监控的作用机制.
    88  c-fos反义寡核苷酸与MDR1特异Ribozyme联合对人耐药肝癌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郭军 王宝成 顾广玉 狄剑时 师秋丽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7
    [摘要](1355)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多药耐药MDRl基因的过度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MDR的重要机制.c-fos基因表达的变化很可能对MDRl基因的表达起着调控作用.为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本文分别设计合成了针对c-fos Exonl(914-938)的25聚反义寡核苷酸(ASODN),其序列为5’CAGCGGGAGGATCACGCCTCGTAGT-3’.同时设计合成了切割MDRl mRNA第196密码子GUC序列的锤头状Ribozyme,其双链序列为:5’-pGATCCATTAATACGCTCACTATAGAATCTTCGACTGATGAG-3’,和5’-pAATTCTCTTTCA GTTTCGTC-CTCACGGACTCATCAGAATG-3’.将Ribozyme基因定向克隆于逆转录病载体pDOR-neo的BamH Ⅰ位点,经病毒包装细胞PA317包装后感染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OX,用c-fox ASODN 作用于此转化细胞株,48小时后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联合治疗组细胞P-gp的表达为6.2~7.8%;单纯Ribozyme治疗组细胞为38~45%;对照组为93.4~97.5%.
    89  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9L胶质肉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林松 吴建中 王忠诚 厉俊华 顾建人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8
    [摘要](1383)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恶性胶质瘤化疗面临二大难题,一是肿瘤化疗药不敏感和耐药,二是化疗的有效剂量同中毒剂量常很接近.副作用大,在杀伤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人们在寻找特异性杀伤肿瘤药物同时,还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近来的研究发现放疗和化疗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而是否发生凋亡同肿瘤 p~53基因的状态有关.本实验证实野生型p~53基因(Wt-p~53)能增强9L胶质肉瘤细胞化疗敏感性,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有协同作用.钙通道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细胞的凋亡并无Ca~(2 )的活动.目前认为凋亡的DNA lader是由于细胞内Ca~(2 )、Mg~(2 )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把DNA切成180-200bp不同倍数的核酸片段形成的.该酶需要 Ca~(2 )激活.肿瘤细胞凋亡是否由Ca~(2 )通道引起,取决于细胞是否存在Ca~(2 )依赖性核
    90  人IL-15基因修饰肺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沈永泉 崔莲仙 何维 薛莉 巴德年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89
    [摘要](1143)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质粒pL-IL-15-SN,以Lipofectin脂质体介导将其分别转染到人肺鳞癌细胞(PC细胞系)、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细胞系),经G418筛选后获得阳性表达克隆,我们选用了两株高表达IL-15的细胞克隆——人PG1细胞(201 U/ml/10~6 cells/24小时)和小鼠LA795A(178 U/ml/l0~6cells/24小时)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内外实验.
    91  GM-CSF和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转导系统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的研究
    任常山 隋承光 陈红 任舒月 吕筱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0
    [摘要](1223) [HTML](0) [PDF 0.00 Byte](91)
    摘要:
    为了增强免疫基因治疗瘤菌诱导机体抗肿瘤系统免疫效应,我们应用逆病毒中介基因转移技术,将IL-2、IL-4、IL-6、IL-7、IFN-α、B7-1、TNF-α、GM-CSF等多种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证实了这些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由于多种细胞因子基因的导入,诱导宿主抗肿瘤系统免疫能力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为了开发增强宿主免疫的肿瘤基因治疗新方案,构建了可以表达双价细胞因子GM-CSF、TNF-α、IL-4的逆病毒载体的基因修饰瘤苗.通过接种放射线灭活的分泌GM-CSF和IL-4细胞因子的肿瘤细胞即细胞因子肿瘤疫苗,来诱导有效地抗肿瘤系统免疫功能.应用构建的双价逆病毒载体和逆病毒中介基因转移技术,对肺癌、脑肿瘤小鼠模型进行了双价细胞因子基因瘤苗的抗肿瘤免疫增强效果和
    92  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产物p185蛋白免疫原性研究
    李晓华 秦慧莲 何球藻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1
    [摘要](1415)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p185蛋白是由原癌基因HER2/neu编码的跨膜糖蛋白,在许多肿瘤患者体内高表达,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表达增高预后较差.已从肿瘤患者体内分离出识别p185蛋白及多肽CTL和CD4~ 的T细胞,也证实患者血清中存在抗p185抗体,p185作为肿瘤抗原已引起广泛关注.为进一步研究将该蛋白作为瘤苗应用于临床可行性,我们用表达p185蛋白的HER2/neu转基因3T3-HER2/neu细胞裂解物免疫BABL/c小鼠,经3次免疫后,免疫鼠脾细胞对表达p185蛋白3T3HER2/neu细胞呈现较强的增殖反应(平均刺激指数分别为SI=3.15±1.88),而对未转染HER2/neul基因的3T3细胞的应答较弱(SI=1.14±0.97).并检测到1号免疫鼠脾细胞对3T3-HER2/neu细胞有特异杀伤.免疫鼠血清中出现高水平的抗P185抗体(OD均值=1.02±0.16),较正常对照组(OD
    93  转B7基因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刘晓平 区庆嘉 黄洪莲 王小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2
    [摘要](1278)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共刺激分子B7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若在缺乏B7分子的肿瘤细胞中转入B7基因并表达,则可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促进T细胞的
    94  HSA基因转染小鼠淋巴瘤细胞EL-4诱导的抗瘤效应
    刘村兰 秦慧莲 姚雪强 何曦 邵红霞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3
    [摘要](1220)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本文将热稳定抗原(HSA)的CDNA与质粒PcDNA3连接,构建成真核表达体,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将重组质粒导入不表达HSA的淋巴瘤细胞EL-4中,使其表达抗性基因和HSA分子,通过高剂量G418(400μg/ml)选择培养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并进一步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到高表达HSA的单细胞克隆,用含低剂量G418(200μ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维持培养,以维持转染瘤细胞上的HSA的表达,从而提供活化T细胞必要的协同刺激信号,以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实验观察了高表达HSA淋巴瘤细胞EL-4在体内诱导的抗癌效应及其提高肿瘤免疫原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用丝裂霉素C灭活的HSA~ 癌细胞作为瘤苗早期治疗野生型瘤细胞EL-4接种小鼠的动物模型显示
    95  瘤内/瘤周注射M-CSF和/或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雷虹 曹雪涛 于益芝 陈国友 马施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4
    [摘要](1419)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目前过继性回输活化的巨噬细胞治疗局部和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但由于回输体内的巨噬细胞缺乏持续的刺激信号而影响了其抗肿瘤功能的充分发挥.若能将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IFN-γ基因转入巨噬细胞以同时增强其免疫效应功能和抗原提呈功能,再将此巨噬细胞用于治疗局部肿瘤,将有望而取得更好的抗癌效果.
    96  肿瘤抗原触发的M-CSF和/或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雷虹 曹雪涛 于益芝 陈国友 马施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5
    [摘要](1301)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本部分实验中,我们将腺病毒介导的M-CSF和/或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与肿瘤抗原共孵育,以发挥其抗原提呈功能而使巨噬细胞在回输体内前就获得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能力,进一步用此巨噬细胞治疗了实验性肺转移黑色素瘤小鼠,观察了其疗效并检测了经治疗后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免疫功能.
    97  突变的人DHF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转导和表达
    许佐良 王桂林 张文卿 吴恩 于杰 张桂国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6
    [摘要](1348)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的获得性耐药是抗肿瘤药物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氨甲喋吟(MTX)是常用的抗肿瘤化疗药之一.但是,肿瘤细胞对MTX容易产生耐药性,且发展较快,出现耐药的同时常伴有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力增高.为了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必要建立合适的耐药模型.本文将人的DHFR的突变体(第31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基因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分别导入人的乳癌细胞株MDA-231和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Raji细胞,建立了几株耐MTX细胞系,研究了其耐药特性和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情况.
    98  含人突变DMF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对造血细胞的转导及其对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和长期保护作用
    张文卿 许佐良 徐光炜 张桂国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7
    [摘要](1519)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本研究以含人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应用共培养的方法将突变的DHFR基因导入小鼠造血干细胞,再回输给经致死剂量照射的小鼠,经不断MTX筛选和反复移植,研究了其对骨髓的重建和长期保护作用.
    99  转染B7分子的人宫颈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何曦 张跃建 秦慧莲 向荣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8
    [摘要](1174)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B7(CD80)是一种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在诱发T细胞应答和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B7cDNA与PcDNA3连接,构建成真核表达体,通过电穿孔将重组质粒导入不表达B7分子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通过高剂量G418(400μg/ml)选择培养后,有限稀释克隆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挑选高表达克隆.用含低剂量G418(200μg/ml)的RPML1640完全培养液维持培养,可使B7分子在Hela细胞上持续表达.同时将PcDNA空质粒转入Hela细胞用于对照.用MTT法检测Hela、HelaB7~ 、HelaPcDNA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特性发现三者无明显差别.用肿瘤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反应(MLTC)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发现在HelaB7~ 实验组中,MLTC反应增强,而Hela和HelapcDNA实
    100  自杀基因与GM-CSF基因联合治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鞠佃文 曹雪涛 王宝梅 银平章 陶群 于益芝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199
    [摘要](1316)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将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转移至肿瘤细胞内可以大大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有效诱导肿瘤细胞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但是该作用不够强大,对已建立的肿瘤作用较弱.而自杀基因治疗虽然可以消除肿瘤负荷,但是不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本研究以腺病毒作用载体,将小鼠GM-CSF基因与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联合转移,在体内可以观察到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小鼠体内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表达GM-CSF的腺病毒载体Ad-GM-CSF和表达CD基因
    101  IL-2基因与自杀基因联合转移对小鼠红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王宝梅 曹雪涛 鞠佃文 陶群 于益芝 孔令非 银平章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0
    [摘要](1366) [HTML](0) [PDF 0.00 Byte](89)
    摘要:
    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体外转染小鼠红白血病FBL-3细胞,结果CD基因转移后该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提高了近1000倍,FBL-3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发生,且观察到明显的旁观者效应.小鼠体内接种FBL-3红白血病细胞后3天,肿瘤局部注射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表达载体(Ad-IL-2)和Ad-CD腺病毒载体,然后连续10天给予5-FC 300mg/kg行治疗.结果FBL-3皮下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部分小鼠肿瘤消失.联合治疗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大于单用Ad-IL-2治疗组和单用自杀基因CD与5-FC治疗组.体内免疫功能检测表明,经小鼠自杀基因与IL-2联合基因治疗后小鼠脾细胞的CTL杀伤
    102  人白细胞介素15cDNA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张叔人 王盛典 张友会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1
    [摘要](1129)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白细胞介素15(IL-15)是近几年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为了深入研究该因子,找们从人单核细胞中克隆了IL-15的cDNA,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并成功地制备了高纯度基因重
    103  转B7-1基因的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7可以有效地激发杀肿瘤细胞的CTL
    顾宗江 张学光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2
    [摘要](1221) [HTML](0) [PDF 0.00 Byte](110)
    摘要:
    在已知的共刺激分子中,B7分子(包括B7-1和B7-2分子)与它的反向受体CD28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对免疫应答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亦已显示B7-CD28的相互作用对CD8~ CTL的产生是必要的.为了调查B7分子的表达是否可以使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诱导出CD8~ 的CTL依赖的抗肿瘤反应,我们构建了含B7-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TG5192,通过Lipofectin法将含有B7-1基因的PTG5192导入包装细胞293E中,用G418进行选择,经流式细胞仪筛选得到高表达B7-1分子的293E细胞,保留其培养上清,然后用此培养上清
    104  部分肿瘤、SLE和再障病人及正常人血桨IL-6、sIL-6Rα和gp130水平的检测
    刘俊恒 张学光 邱玉华 张毅 李新燕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3
    [摘要](1330)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IL-6是机体应激和防御的重要介质.它参与了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介导急、慢性炎症、休克和移植排斥的关键性病理生理因子,同时也是一些恶性肿瘤的生长促进因子.sIL-6Rα能以膜型受体同样的亲和力与IL-6结合.形成IL-6/sIL-6Rα复合物,活化模型sgp130的信号传导.因此,sIL-6Rα具有增强IL-6生物学功能的特性.有关sgp130的检测,目前国内外尚未见详细报导,其生物学功能至今尚未明了.本研究利用本室研制sgp130ELISA检测试剂盒和Immunoteeh公司提供的IL-6、sIL-6RαELISA检测试剂盒对部分肺癌、肝癌、白血病、SLF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门诊病人和部分正常人血浆IL-6、sIL-6Rα以及sgp130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选用一部分白血病和再障病人对以上三项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有50%肺癌、35%肝癌、
    105  c-erbB_1反义序列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Z体内外作用的影响
    曾方银 邓凡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4
    [摘要](1356)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BGFE过量表达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Z有关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将EGFR基因c-erbB_1 cDNA5’端编码区1350 bp长的片段以3’→5’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成反向重组质粒pLXSN/AS,通过PA317细胞得到高滴度达病毒并感染靶细胞CNE-2Z,同样经G418常规筛选,获得反义表达质粒转染的10个阳性克隆和空载体转染的3个阳性克隆,PCR证实外源基因和载体序列都能稳定地整合到受体细胞基因组内,对两个反义RNA表达的代表性细胞克隆CNE-2Z/AS(4)、CNE-2Z/AS(8)及空载体转染的阳性克隆CNE-2Z/pLXSN和对照细胞CNH-2Z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光镜下两个反义克隆细胞组细胞变大,胞内有空泡,且有的细胞呈现成纤维细胞形态;CNE-2Z/pLXSN与对照CNB-2Z相比,无明显差异.电镜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差异.通过LIGAND和Scachard图分析,两个反义克隆细
    106  原发性肝癌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CE)基因治疗的研究
    贾随旺 钱其军 吴孟超 姚晓平 郭亚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5
    [摘要](1237)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ICE基因被认为是调节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关键基因,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面,迄今尚未见到应用ICE进行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
    107  c-erbB-2特异性ribozyme的体外切割作用
    毕锋 张学庸 樊代明 惠宏襄 王成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6
    [摘要](1422)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c-erbB-2原癌基因的产物是跨膜生长因子受体的一种,具有内在酪氨激酶活性,在肿瘤细胞生长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发现该基因的扩增或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许多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核酶(Ribozyme)因可直接切割靶RNA并能够反复利用,而在阻断有害基因的表达方面比反义核酸更有效.本文在计算机辅助下设计了C-erbB-2特异性核酶并观察了它对靶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切割作用.主要内容如下:1.以人癌基因c-erbB-2 mRNA为靶RNA,用计算机分析显示c-erbB-2 mRNA第2428~2776位和第2820~3004位之间的二级结构相对稳定,可成为核酶攻击理想的区域.该区第2438、2477、2751位是核酶的最佳切割位点;2.在计算机辅助下,根据锤头装结构设计了针对这三个位点相应的三个核酶,分别称为RZ1、RZ2、RZ3.合成了核酸RZ1基因,测序证实合成的核酶基因序列正确;3.构建并鉴定了RZ1的体外转录载体pGEM3Z-RZ1、靶基因体外转录
    108  人白细胞介素17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曹雪涛 黄欣 赵忠良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7
    [摘要](1041)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初步研究发现它可能参与T淋巴细胞与造血系统的相互作用,其确切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从现有的有限资料来看,对于该因子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T淋巴细胞活化的阶段进程及此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T淋巴细胞与造血系统之间的可能关系.为了研究IL-17 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我们克隆了人IL-17的cDNA并构建了其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
    109  B7基因转导非免疫原性肿瘤联合应用IFN-γ的抗肿瘤研究
    郑述凌 张叔人 张友会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8
    [摘要](1182)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T细胞的有效激活需要双重信号,非免疫原性肿瘤往往存在多种信号传导缺陷,不能诱导机体的排斥反应.本研究根据上述原理探索非免疫性肿瘤的免疫治疗问题.小鼠黑色素瘤B16是高度恶性的非免疫原性肿瘤,不表达或低水平表达MHCⅠ类分子,不表达B7共刺激分子.用含B7-1基因和neo筛选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2包
    110  反义基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张凤春 林玉梅 姜玉珍 卢振霞 孙延霞 张秀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09
    [摘要](1205)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为探讨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_1)性的方法,提高化疗效果.本文采用多药耐药及义基因(MDR_1-AS PS-ODN)逆转K562/ADM肿瘤细胞的MDR_1,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现MDR_1AS PS-ODN诱导K562/ADM细胞株细胞产生大量DNA断片,FACS检测发现几乎全部MDR~ 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其结果表明MDR_1-AS PS-ODN能有效、特异地抑
    111  肝细胞癌中mdm2基因表达与p53基因失活有关
    邱双健 叶胜龙 吴志全 汤钊猷 刘银坤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0
    [摘要](1324) [HTML](0) [PDF 0.00 Byte](106)
    摘要:
    mdm2基因与p53基因间存在相互调节网络,可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靶基因,本文应用反转录PCR反应、PCR联合限制性内切酶反应方法,研究了42例癌组织和25例癌周肝组织中mdm2基因表达与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第249密码子突变的相互关系.结果提示mdm2基因表达值(均数±标准误)在p53基因未突变肝癌组(62.1%±8.4%)高于p53基因突变肝癌组(38.5±4.8%,P<0.5),也高于癌周肝组织(p53基因无突变)(26.2%±5.1%,P<0.01),而在p53基因突变组(38.5±4.8%)与癌周肝(26.2%±5.1%,P>0.05)间无明显差别.病灶多发肝癌与病灶单发肝癌相比,mdm2基因表达值(均数±标准误)在病灶多发组(68.9%±10.1%)明显高于病灶单发组(42.6±4.2%,<0.05),而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则明显差别(40%对44%,P<0.05).
    112  人类乳腺癌中CDK4基因的表达
    肖卫群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1
    [摘要](1428) [HTML](0) [PDF 0.00 Byte](93)
    摘要:
    目的:分析人类乳腺癌中CDK4的表达及其作用.材料和方法:通过PCR方法,我们得到一段CDK4基因,以此为探针,采用Southern和Don等杂交方法,分析CDK4在人类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基因学改变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DK4基因在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DA231出现了扩增,其mRNA也有过表达现象.而在多例人类乳腺癌组织中发现CDK4的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的乳腺组织.结论:
    113  多靶链攻击的反义基因治疗研究
    陈剑经 陈剑经 易玉珍 张锋 黄玫玲 邝珠玑 叶燕丽 詹德进 谷丽 Raab-TaabN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2
    [摘要](1280) [HTML](0) [PDF 0.00 Byte](87)
    摘要:
    依据我们克隆的鼻咽癌活化基因片段(c-myc第一、二外显子,Haras点突变)和广州地区基因型突变株EBV基因片段(LMP-Xho Ⅰ,EBERs),构建对抗活化癌基因和病毒转化基因的联合反义基因工程,从体内/外系统进行干扰和控制人鼻咽癌细胞系生长的实验性反义基因治疗,构建癌基因片段(c-myc第1外显子起始点和第2外显子2.7kb、Haras癌基因第12位点突变片段145bp)和EBV基因片段(LMP-Xho ⅠO.9 kb和EBERs0.6 kb)的双向启动子pGEM(1、2或Blur)反义序列重组质粒.建立SP6/T7 RNA多聚酶诱导的基因体外转录反义mRNA技术系统.我们还建立从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测定反义技术控制基因活化表达和癌细胞生长增殖的配套检测系统.
    114  HER2/neu原癌基因及其片段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张跃建 秦慧莲 何球藻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3
    [摘要](1278)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HER2/neu原癌基因编码的P185蛋白在很多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研究发现在肿瘤患者体内存在针对P185蛋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说明P185蛋白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制备HER2/neu蛋白进行疫苗接种.有可能诱导出针对P185蛋白阳性肿瘤的免疫应答.完整的自身蛋白常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蛋白片段免疫常暴露了潜在的亚优势抗原表位从而打破自身耐受,诱导出有效的免疫应答.为研究P185蛋白的免疫原性,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我们分别构建了HER2/neu原癌基因及其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
    115  应用RV-HSV-TK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及转染阳性的细胞对GCV敏感性研究
    高勇 王杰军 王兵 徐丹枫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4
    [摘要](1245)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基因治疗是治疗胰腺癌的一条有希望的途径.由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K基因系统(RV-HSV-TK)是众多肿瘤生物治疗方法中一个技术较为成熟的方案,本实验采用该系统在体外成功地转染了人胰腺细胞株SW1990并能够稳定传代培养,转染了TK基因的SW1990细胞(SWtk)生长曲线与未转染细胞无差异.10~(-2)μg/ml的GCV对SWtk即有明显的毒性作用,IC50=2.5μg/ml.GCV对SWtk的杀伤效应与时间成正比,作用48小时以后开始出现毒性作用.将派SW1990细胞
    116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湖北株)E_7蛋白免疫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盛德乔 赵旻 伍欣星 赵文先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5
    [摘要](1132)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与人类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关系十分密切.HPV_(16)E_7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作用最为重要,这是因为E_7基因是HPV最主要的转化基因.1994年本室从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到HPV_(16)E_7基因的变异株(称为HB-E_7),DNA测序发现HB-E_7基因与标准株相比有两处突变.第43位密码子由CAA突变为终密码子TAA,产生了无义突变,另一突变发生在第76位密码子,由CGT突变为TGT.其中前者使E_7蛋白由标准株的98个氨基酸残基
    117  微酸法提取肿瘤抗原肽体外冲击树突状细胞后回输体内的抗肿瘤效应
    朱学军 曹雪涛 雷虹 于益芝 陈国友 万涛 马施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6
    [摘要](1405)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肿瘤抗原可以由肿瘤细胞的MHCⅠ类分子提呈于细胞表面,经微酸法可以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下被MHCⅠ类分子所提呈的抗原多肽,进一步纯化富集后可获得高纯度的肿瘤抗原多既.从癌性腹水分离FBL3白血病细胞,以微酸提取液洗脱瘤细胞表面1类肽,洗脱液经Separk C18柱吸附,乙酸洗脱后,可获得分子量小于5,000D的多肽分子,冻干后即可用作肿瘤抗原多肽富集产物.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加人FBL3酸提抗原可有效激发FBL3特异性T细胞株的增殖,表明可以被酸提抗原多肽树突状细胞提呈给T细胞.将酸提抗原冲击后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小鼠体内,2天后,皮下接种FBL3细胞(3×10~6),而另设FBL3冻融抗原冲击DC治疗组及未处理组.酸提抗原致敏DC治疗组小鼠可诱导较
    118  榄香烯增强恶性渗出液相关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
    周云 范魁生 樊青霞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7
    [摘要](1300) [HTML](0) [PDF 0.00 Byte](87)
    摘要:
    榄香烯是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对恶性积液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就榄香烯对恶性渗出液相关淋巴细胞(EAL)的作用以及对IL-2诱导EAL增殖和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EAL取自8例病人的恶性胸水,原发灶为肺癌6例,卵巢癌2例,治疗方法为:榄香烯400mg胸腔灌注每周2次,连用3周,疗效为62%(5/8).实验方法为:取治疗前、后的胸水200ml离心沉淀,取细胞沉淀做细胞涂片、HE染色进行细胞学观察,确定治疗前、后胸水中EAL及癌细胞数量变化;以Ficoll-Hypag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AL,然后用含500U/ml IL-2的培养液将EAL培养72小时,收集EAL用于LAK活性检测.LAK活性检测采用MTT法,靶细胞为Hela细胞,效应细胞取自榄香烯治疗前、后胸水中的EAL,这2种
    119  白色念珠菌瘤苗对S-180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张明策 潘兴瑜 李淑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8
    [摘要](1231)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本室利用白色念珠菌(去分裂增殖处理)自然感染S-180瘤细胞12~24小时后,经甲醛处理,制备了白色念珠菌瘤苗,并以盐水、S-180瘤苗及BCC瘤苗(BCG与S-180瘤苗混
    120  李斯特菌瘤苗对S-180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
    张明策 王岩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19
    [摘要](1119)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与肿瘤瘤苗免疫原性的强弱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作者认为细菌性佐剂的应用仍不失为制备强免疫原性瘤苗的有效方法,并以胞内寄生性细菌——李斯特菌为佐剂性细菌,通过碱毒性自然感染或溶壁后原生质体与瘤细胞融合的手段制备得到了李斯特菌瘤苗
    121  用活化B细胞、CD3mAb、IL-2共刺激诱导人膀胱癌特异性抗瘤活性
    邹学森 刘红河 钟群 周绪堂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0
    [摘要](1188)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我们采用活化异基因B细胞、CD3mAb、IL-2共刺激诱导膀胱TIL,对其增殖特性、免疫表型、杀瘤活性及IEN-γ分泌进行了初步研究.B淋巴细胞来自成人外伤切除脾细胞,用LPS、IL-4培养
    122  恶性淋巴瘤常规治疗中加进卡介苗免疫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江然 王珉 杨娟宁 席连武 厅光炎 穆怀德 杨治中 王伟祖 陈嘉 祝浩祥 顾本蕙 许康雄 项其昌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1
    [摘要](1310) [HTML](0) [PDF 0.00 Byte](70)
    摘要:
    本文试图从卡介苗免疫治疗前后病人OT皮试反应能力与临床表现的动态变化来认识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加进免疫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免疫治疗采用卡介苗上划痕法,每周2次,连续4周,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病人及非肿瘤对照者的OT皮试反应能力表现在高低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特点,这说明各个体间的免疫功能状态的差别十分悬殊.进一步对比治疗措施对OT皮试反应能力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手术、化疗、放疗的抗肿瘤治疗还表现出有助于(OT皮试反应能力的恢复与增强,这在接受卡介苗免疗的病人,增强OT皮试反应能力的作用
    123  CEA分泌性肿瘤基因疫苗的研究
    王晓怀 江悦华 杨太成 李云贵 罗晓勇 谢波 赖晃文 杨洁 罗超权 徐国恒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2
    [摘要](1250) [HTML](0) [PDF 0.00 Byte](87)
    摘要:
    以CEA为靶抗原的基因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学研究的突出进展,我们用CEA阳性中国胃癌细胞株构建了胃癌cDNA定向表达基因文库,库容量为1.2×10~6,重组率>99%.从文库随机挑出10个噬菌斑,对其插入片段做PCR扩增,电泳显示插入片段大小介于0.5~5Kb,平均1±500pb,符合一般cDAN文库构建的要求,为今后克隆已知或未知目的基因创造了条件.用国外获得的人CEA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了中国天坛株重组人CEA痘苗病毒(rV-CEA),经细胞学和兔动物接种实验再次证实:中国天坛株痘苗病毒也是一种高效真核表达载体;rV-CEA在活体可高效表达人CEA,可激发机体抗CEA的免疫反应;rV-CEA的应用是安全的.用CEA真核表达质粒(pCEA)免疫兔子,兔血清CEA含量升高,
    124  CEA多聚核苷酸疫苗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
    王晓怀 杨太成 江悦华 杨洁 罗超权 徐国恒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3
    [摘要](1184)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以CEA为靶抗原的基因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学研究的突出进展,我们用CEA真核表达质粒(pCEA)免疫兔子,分别以重组人CEA痘苗病毒(rV-CEA)和生理盐水作阳性和阴性对照.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CEA组和rV-CEA组兔血清CEA含量明显升高,并出现高滴度的抗人CEA抗体,CEA核苷酸疫苗较rV-CEA疫苗作用时间持续更长久.
    125  重组人CEA痘疫苗病毒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实验研究
    杨太成 江悦华 杨洁 王小春 冼江 王晓怀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4
    [摘要](1317)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将构建的重组人CEA痘苗病毒(rV-CEA)和痘苗病毒野生型(VV)及生理盐水分别接种纯种新西兰兔.rV-CEA组兔血清CEA含量明显升高,升高以第1、2次免疫后更明显,分别达275μg/L和330μg/L.rV-CEA组兔血清出现抗人CEA抗体,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而增高.
    126  细小病毒H-1抗肝癌的实验研究
    范竹萍 萧树东 李继强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5
    [摘要](1142)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细小病毒中的某些自主性细小病毒,不但具有干扰肿瘤的“自发”形成特点,而且能有效抑制或杀伤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仓鼠溶骨性细小病毒的H-1(Parvovirus H-1,PVH-1)是自主性细小病毒的一种.体内外研究均证实PVH-1对体外培养和体内接种的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有抑制杀伤作用.用MIT法测定PVH-1对10株细胞包括9株肿瘤细胞和1株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并建立荷人肝癌细胞L_C-412裸小鼠模型,分三组,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给药组,其中一组为一次治疗组,一组为二次治疗组,于治疗后不同时间分别测量肝叶上瘤径大小,并做病理检查.同时,应用PVH-l治疗六例人体晚期肝癌,动态观察血清甲胎蛋白和B超变化.
    127  B16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以提高其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
    陈习武 秦慧莲 何球藻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6
    [摘要](1368) [HTML](0) [PDF 0.00 Byte](97)
    摘要:
    肿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是制备肿瘤疫苗的一种新的方法.我们用有限稀释法对B16进行克隆筛选,得到一个既不表达H-2K~b也不表达B7的B16克隆.以50%PEG介导该克隆与活化B细胞(经过贴壁和抗Thy1抗体纯化,以10μg/ml LPS刺激48小时,可使91.95%的B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B7分子,平均荧光强度为108.5,较抗原体内免疫来制备活化的B细胞更为有效)的融合.融合细胞经HAT选择和进一步的克隆筛选能够得到高表达B7和H-2分子的融合细胞克隆(B16.B).B16.B有94.6±28.2对染色体,而B16(H4)瘤细胞仅有65.1±17.9对,表明B16. B的确是融合细胞.与B16相比,B16. B在体外表现出生长速度的减慢.
    128  抗腺癌肿瘤疫苗对小鼠Lewis肺癌的防治研究
    林星石 费丽华 李力 袁玫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7
    [摘要](1408)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本研究观察了本室制备的抗腺癌肿瘤疫苗的抑瘤效果.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即抗腺癌肿瘤疫苗 环磷酰胺(Cyclo)组,其又根据抗腺癌肿瘤疫苗的不同剂量分为5组(0.1μg、0.5μg a、0.5μg b、15μg);对照组:0.9%NaCl a组,0.9%NaCl b组,BCG组及单纯Cyclo组.实验组自-57天起每间隔2周于鼠尾根部双侧皮下肿瘤疫苗免疫1次,此外在-45天给予实验组鼠腹腔注射Cyclo 3 mg/只;与此同时NaCl组相应给予0.9%NaCl注射液;BCG组除在-57天于尾根部双侧皮下注射BCG 0.25mg/只外,在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待肿瘤长径至0.8cm时,于肿瘤基底部注射BCG,剂量同前;单纯Cyclo组于-57天、-10天给予C57小鼠腹腔注射Cyclo 3mg/只.各组C57小鼠均于0天接
    129  高度恶性的小鼠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615表达B7-1可激发抗肿瘤反应
    李牧 尤胜国 廖晓龙 魏代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8
    [摘要](1329) [HTML](0) [PDF 0.00 Byte](96)
    摘要:
    研究表明,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使肿瘤细胞表达B7-1是诱发宿主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探讨高度恶性的小鼠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615表达B7-1分子是否也能有效地激发移植宿主体内的抗肿瘤T细胞免疫.用小鼠B7-1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mR7-1(西雅图陈列平博士惠赠)转染L615细胞,经G418抗性选择和克隆,并经FACS分析获得细胞膜表达B7-1的细胞系L615-B7-1,与野生型L615细胞比较,用PI-FCM法测细胞周期,体内移植实验、免疫保护实验以及L615-B7瘤苗体外激活的T细胞杀伤实验、增殖实验和因子分泌检测阐明表达B7-1对L615细胞致瘤性和免疫原性的影响.
    130  FBL-3肿瘤抗原的研究:从多肽池中分析肿瘤抗原
    陈永良 何球藻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29
    [摘要](1311)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T细胞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是通过识别肿瘤细胞MHCI类分子结合的肿瘤源性多肽发挥效应的.肿瘤多肽通常是由20个以内氨基酸组成的短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常为有一定基本结构的8~9个氨基酸组成.此多肽决定肿瘤的抗原性质.对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进行分析鉴定,在肿瘤免疫识别及肿瘤疫苗设计等多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由Friend病毒诱发的小鼠白血病细胞株FBL-3为研究对象,对其表达的抗原多肽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采用细胞膜酸洗法,即用pH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36小时多次酸洗肿瘤细胞,来获得MHC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用RP-HPLC进一步分离出不同组分,以肿瘤杀伤试验测定各组分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酸性法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获得肿瘤细胞MHCI类分子相
    131  脂质体瘤苗激活巨噬细胞的抗瘤作用
    顾君一 张天一 林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0
    [摘要](1278)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巨噬细胞是体内重要的抗瘤效应细胞,使用巨噬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肿瘤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用脂质体瘤苗免疫小鼠后,取其腹腔巨噬细胞(PEM)进行同系动物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疗效.PEM来源于供体A.用H22肿瘤相关抗原脂质体瘤苗免疫的小鼠.供体B.用Frund’s adjuvant comleptH22癌细胞匀浆免疫的小鼠.供体C.艾氏腹水瘤肿瘤相关抗原脂质体瘤苗免疫的小鼠.供体D.用不含抗原的脂质体免疫的小鼠.供体E.用生理盐水代替免疫制剂免疫的小鼠.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10~5个H22癌细胞后第二天腹腔分别转输各组PEM细胞5×10~6,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PEM.结果表明,死亡动物存活时间(X±SD)分别为A:32.7±9.3、B:30.6±6.8、C:31.2±9.2、D:31.1±6.6、
    132  香菇多糖对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凋亡的影响
    周振英 张军妮 朱月清 吴晓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1
    [摘要](1158)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为了探讨免疫调节剂——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本文用流式细胞术——DNA单参数检测法对4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加免疗及化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的凋亡(APO)水平和细胞增殖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APO、SPF和PI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48%±7.96%、0.69%±0.74%、2.13%±2.28%和0.25%±0.28%、0.38%±0.18%、0.92%±0.86%,P<0.01.这表明肿瘤患者血细胞有具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患者经过免疗或化疗后其APO进一步升高,免疗加化疗组为8.84%±10.17%(P<0.01),单纯化疗组为12.02%±13.68%(P<0.01);SPF和PI分别减低,PI减低更
    133  猪苓多糖与COEP方案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50例近期疗效观察
    卞志远 李金枝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2
    [摘要](1522) [HTML](0) [PDF 0.00 Byte](95)
    摘要:
    自1993年2月至1997年4月,笔者应用猪苓多糖配合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足叶乙甙(VP16)、强的松(PDN)联合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50例,近期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在病理学确诊有可测病灶,Kamofskg评分在60分以上.男38例,女12例.中位年龄52岁(30~74岁).局限期16例,广泛期34例,初治37例,复治13例.复治病例中放疗后病灶复发、转移6例,
    134  防风多糖抗肿瘤免疫促进作用的实验研究
    周勇 李莉 陆蕴如 张丽 严宣佐 葛东宇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3
    [摘要](1367) [HTML](0) [PDF 0.00 Byte](65)
    摘要:
    本研究从十多种中药多糖中筛选出防风多糖有效部位JBO-6(以下简称JBO-6),进行了抗肿瘤免疫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JBO-6体外无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而体内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作用.JBO-6具有体外免疫增强作用即能单独明显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但单独不刺激小鼠胸腺细胞增殖.而与ConA合用时则对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有协同作用;能刺激裸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此外还能促进小鼠腹腔MΦ吞噬作用及细胞毒作用,促进小鼠NK活性.JBO-6具有体内免疫增强作用,即增加小鼠脾重,能提高小鼠胸腺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提高脾淋巴细胞对LPS增殖反应.此外还能提高小鼠外周血L3T4细胞百分率及K3T4/Lyt2比例,小鼠腹腔MΦ吞噬功能及细胞毒作用、NK细胞活性及IL-1、2活性.
    135  硒酸酯多糖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和自身肿瘤杀伤活性的作用
    魏虎来 赵怀顺 贾正平!兰州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4
    [摘要](1469) [HTML](0) [PDF 0.00 Byte](99)
    摘要:
    目的:研究硒酸酯多糖(KSC)对荷瘤鼠免疫功能和自身杀伤肿瘤活性(ATK)的作用.方法:测定KSC对荷Sl80肉瘤小鼠NK及LAK细胞活性,IL-2分泌能力,ATK活性和抑瘤的影响.结果:KSC(4Dmg·kg~(-1)·d~(-1)×9d,ig)增强荷瘤鼠NK细胞和LAK细胞活性,促进脾细胞产生IL-2,增强ATK活性;加强环磷酰胺(Cy 20mg·kg~(-1)·d~(-1)×9d,ip)的抑癌作用,并
    136  中药肝康冲剂提取诱导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李杰 孙桂芝 朴炳奎 刘玉琴 顾蓓 薛克勋 高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5
    [摘要](1438) [HTML](0) [PDF 0.00 Byte](87)
    摘要:
    本研究提取了肝康冲剂的主要成分并对抑瘤作用与诱导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肝康冲剂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MIT法):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加大而升高.其中肝康冲剂提取物>80mg/ml、阿霉素>5μg/ml作用显著,抑制率均大于50%.2.肝康冲剂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凋亡的诱导(1)对于肝癌冲剂和阿霉素作用的肝癌细胞BEL-74O2细胞周期DNA含量的检测表明,肝康冲剂、阿霉素均可阻滞人肝癌GO/G1期细胞进入S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2)细胞核形态观察表明;AO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细胞扫描断层分析发现:对照组细胞完整无缺,DNA荧光强度分布地形图显示整个结构形似“蛋糕”.肝康冲剂组作用6小时后部分细胞核开始固缩,染色
    137  老君仙灵芝口服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56例临床研究
    李育强 张红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6
    [摘要](1252)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我们应用生物反应修饰剂——老君仙灵芝口服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取得65.71%和42.8%的效果(P<0.01),疗效满意.本研究证明老君仙灵芝口服液能够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治疗效果,尤能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并进一步验证了老君仙灵芝口服液能减少化疗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使化疗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减少,显著提高肿瘤
    138  中药六君子汤增强肝癌栓塞化疗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疗效观察
    程惠华 陈樟树 吴昌倍 王雯 戴西湖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7
    [摘要](1317) [HTML](0) [PDF 0.00 Byte](89)
    摘要:
    对51例肝癌患者用化疗栓塞合并中药六君子汤治疗和单纯化疗栓塞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肝癌患者化疗栓塞合并中药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NK细胞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单纯栓塞化疗组(P<0.001),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胀等副反应较对照组轻,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中药六君子汤能够提高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139  复方抗癌中药神应汤的生物反应调节作用
    刘宗印 孙玉萍 姜莉华 申红 汪运山 潘广锦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8
    [摘要](1255)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复方抗癌中药神应汤是清朝皇家御医治疗肿瘤的经验秘方,本研究对神应汤进行了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神应汤不仅能抑制小鼠S180移植瘤的生长,更为重要的是具有显著的生物反应调节作用.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五组,A:荷瘤对照组 B:中药组C:IL-2对照组 D:中药 IL-2组 E:正常小鼠对照组.A、B、C、D组均接种S180细胞,其中A、B、C三组给于不同药物处理,观察各组小鼠胸腺、脾脏的重量及系数、T淋巴细胞分型、脾细胞的NK活性及诱导牌细胞产生IL-4的水平,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神应汤具有生物反应调节作用:①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成熟,中药组小鼠胸腺和脾脏的重量
    140  淫羊藿甙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李贵新 张玲 王芸 郭鸣 毛海婷 崔正言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39
    [摘要](1257) [HTML](0) [PDF 0.00 Byte](99)
    摘要:
    淫羊藿甙(icarrin,ICA)是从朝鲜淫羊藿中提取的主要单体成分,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能诱导HL-60细胞沿粒系方向分化.本研究对IC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行了观察,同时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阳性对照,以期得到ICA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证据并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1. 不同剂量ICA处理HL-60和U937细胞,均表现出增殖抑制作用(P<0.05),呈剂量依赖关系;ATRA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这些细胞体积变小,核染色质凝聚于核膜内侧,核碎片形成,出现膜包绕核碎片和胞质的小体样结构(凋亡小体).超微结构显示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凝聚,出现核碎片,可见内质网等细胞器.细胞膜完整,微绒毛消失,凋亡小体出现,DNA片段化的电泳结果显示典型的DNA梯状图谱.ARTA处理HL-60细胞也出现与ICA处理组相似改变.2.ICA处理HL-60不同时间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时间效应趋势.
    141  灵芝多糖增强人脐血LAK细胞活性机理研究
    徐新 侯桂华 曹容华 谢文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0
    [摘要](1230) [HTML](0) [PDF 0.00 Byte](97)
    摘要:
    本研究观察了灵芝多糖(GLP)对人脐血LAK(CB-LAK)杀伤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0~500U/ml rIL-2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升高,CB-LAK细胞杀伤活性逐渐增强,当加入10μg/ml GLP时,几乎所有浓度点都诱导出增强溶细胞效应,10μg/mlGLP 50U/ml rIL-2所诱导的杀伤水平与单独使用500U/ml rIL-2所诱导的杀伤水平(7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GLP具有较强促进CB-LAK细胞杀伤活性作用.能显著降低诱导CB-LAK细胞所需IL-2用量.IL-2和IL-6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能提高NK、LAK活性,单独GLP不能刺激CBMC产生IL-2,也
    142  一个肿瘤区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
    袁玫 李沛雨 李力 夏红天 张笑明 阎锡蕴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1
    [摘要](1325)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血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也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以肿瘤区血管为靶,抑制其生长,是治疗肿瘤的途径之一,关键是得到抗肿瘤区血管的特异抗体.基于肿瘤区血管生长迅速,且分子结构与正常血管应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以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为免疫原,制备抗增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探讨新生血管的标志物,并为靶向血管治疗肿瘤提供载体.
    143  血管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及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在消化道癌的表达
    袁玫 夏红天 余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2
    [摘要](1425)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都依赖于血管的供应营养,肿瘤区血管的生长是正常组织的50~200倍,是什么因子促使肿瘤区血管的生长?已知的正调因子有十余种之多,主要为:VEGF,PDGF,FGF及TGF-β.本工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这四种因子在多种组织的表达,结果发现:一、B-FGF,TGF-β,PDGF,VEGF在胃癌,大肠癌,肝癌细胞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分泌至细胞外.而正常消化道组织不表达,二、除在
    144  Fas/FasL系统在骨髓基质细胞直接抑瘤效应中的作用
    张明徽 曹雪涛 赵勇 朱学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3
    [摘要](1225)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经FBL3肿瘤抗原预激的骨髓基质细胞对小鼠红白血病FBL3肿瘤细胞具有强烈抑制作用,为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直接抑瘤作用的机制,我们从骨髓基质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表达的各种免疫相关分子入手进行了探讨.通过ELISA检测发现,经FBL3抗原预激的骨髓基质细胞能分泌较高水平的IL-1β和TNF-α和NO.通过FACS分析还发现经GM-CSF诱导成熟的骨髓基质细胞高表达Fas蛋白,而经FBL3肿瘤抗原刺激后细胞高表达FasL.FasL/Fas途径也是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进一步采
    145  大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检测
    白岚 姜云飞 赖卓胜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4
    [摘要](1251)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由巨噬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种种活性的发挥有赖于细胞膜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的介导.近年的研究证实正常人血清,尿液及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着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sTNFR有和sTNFRⅠsTNFRⅡ两种,分别来源于TNFRp55和TNFR p75的膜外段,并保持与TNF-α结合特性,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尤其是在某些病理状态下,STN-FR水平可异常升高,卯慢性肾衰,实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爱滋病患者等等.本文利用针对sTNFR Ⅰ不同位点的两种单抗建立了双单抗夹心ELISA,检测了66例正常成人及56例大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TNFRⅠ水平,结果显示正常成人血清sTNFR Ⅰ浓度为51.64±26.67U/ml,该浓度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56例病人经病理诊断9例为良性腺瘤和息肉等,其STNFRⅠ为57.36±56.23U/ml,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47例大肠癌患者按Dukes分期,A、B期病人
    146  白细胞介素1受体竞争蛋白增加生长因子撤离后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
    郭坤元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5
    [摘要](1271)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增殖调节失常和程序性死亡(凋亡)调节紊乱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环节,其中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改变,使其连续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探讨了撤离生长因子和用白细胞介素1受体竞争蛋白(IL-1RAP)阻断对白细胞介素1(IL-1)应用后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一、IL-1对AML增殖的刺激作用是随着外源性IL-1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在1×10~6/ml细胞中加入500ng IL-1时,达到最大增殖倍数6.8倍.二、彻底洗掉IL-1再培养3天,IL-1最高剂量组自发性凋亡的比例最高,为48%,
    147  回输体外培养造血-免疫祖细胞加快亚去髓剂量化疗后造血-免疫功能的恢复
    郭坤元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6
    [摘要](1404)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有相当一部分肿瘤可以通过提高化疗药物的剂量来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化疗强度的提高对机体造血-免疫系统的损伤也加重,造血-免疫功能的损伤会招致反复感染和残存瘤细胞的扩散,反而造成不利.本研究意在建立一种能加快高剂量化疗后造血.免疫功能恢复的方法,结果表明:有序的应用GM-CSF、IL-2、抗肿瘤-抗T细胞双功能抗体建立了培养人造血-免疫祖细胞的培养体系,经过3天的培养GM-CSF扩增了5.8倍,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提高了3.4~5.7倍.将培养后的造血-免疫祖细胞回输给接受了亚去髓化疗剂量的病人(n=19),同时应用G-CSF.化疗方案:乳腺癌、鼻咽癌:5-FU 7500mg/M~2、CF 1200mg/M~2、VP 900mg/M~2、cDDP 150mg/M~2、TAM 500mg/M~2.肺癌:CTX3600mg/M~2、ADM 150mg/M~2、VP16 900mg/M~2、cDDP150mg/M~2,骨肉瘤:IFO 12000mg/M~2、Mesna 6000mg/M~2、VP16 900mg/M~2、CDDP 150mg/M~2.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维持<100/μl的天数和恢复>500/μl的天数,与未处理干细胞回输组相比,分别缩短了5.9天和5.7天(p<0.05,P<0.05)。用此培养体系培养的造血祖细胞回输对血小板的恢复无影响.抗菌素应用和住空气层流室时间,与未处理干细胞回输组相比,分别减少了5.6天和8.9天(P<0.005,p<0.05)。患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恢复时间和对卡介
    148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FasL表达及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功能
    黄雄 郭坤元 徐安龙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7
    [摘要](1263) [HTML](0) [PDF 0.00 Byte](106)
    摘要:
    Fas配体(FasL)是T细胞介导细胞毒效应的主要效应分子之一,与靶细胞Fas受体结合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抗原特异性或非抗原待异性刺激可激活T淋巴细胞表达FasL.Fas-FasL凋亡途径已成为白血病发生、发展和生物学冶疗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研究在体外用包被CD3单克隆抗体通过TCRCD3信号复合体激活T淋巴细胞(6小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技术、GAPDH内标记RT-PCR定量分析、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比较分析了AML(M2)患者T淋巴细胞FasL表达及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功能.结果显示:1.M2患者T淋巴细胞FasL荧光阳性率为15.9±8.65%,健康人为47.1±8.53%(P<0.01);健康人T淋巴细胞FasL mRNA为M2患者的10~100倍,2.M2患者T淋巴细胞FasL表达有明显的个
    149  CD3~ TCRγδ~ 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许顺 赵惠儒 胡永校 殷洪年 李厚文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8
    [摘要](1272) [HTML](0) [PDF 0.00 Byte](89)
    摘要:
    TCR存在于T细胞表面,现已证实,TCR有两种,即TCRαβ和TCRγδ在外周血中TCRγδ仅占5~15%.有关TCRγδT细胞亚群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0例健
    150  三磷酸腺苷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研究
    吕桂芝 林仲翔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49
    [摘要](1475)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巨噬细胞通过其吞噬功能可清除炎症及肿瘤区域的病原体及坏死组织,在防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肿瘤治疗常用的放疗化疗手段是引起细胞的凋亡,所形成的凋亡小体也依赖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但放疗化疗又同时造成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降低,因此,研究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提高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151  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
    王殊 马行行 佟富中 乔新民 张嘉庆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0
    [摘要](1220) [HTML](0) [PDF 0.00 Byte](103)
    摘要:
    我们以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乳腺病防治中心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末梢血细胞免疫指标,对其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与手术打击影响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观察.16例中包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例,乳腺癌局广切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病理类型分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例,乳腺单纯癌2例;临床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6例,Ⅲ期4例.我们对16例患者于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3天分别提取末梢血淋巴细胞,使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染色,检测CD3、CD4、CD8、
    152  放射免疫法检测雌、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率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联性
    佟富中 乔新民 张嘉庆 崔志荣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1
    [摘要](1286)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乳腺癌组织细胞ER与PR阳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乳腺癌的预后因子.我科对1993年10月~1995年11月间手术切除的315例乳腺癌组织,使用葡聚糖活性炭饱和放射免疫分析检测法,进行了ER与PR的测定.并对其阳性率与各种乳腺癌病理分类,年龄、病期等多种预后因子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与98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的ER,PR的阳性率进行了对比分析.
    153  生物治疗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叶胜龙 汤利猷 干育红 郑宁 刘化驰 潘志刚 葛宁灵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2
    [摘要](1540)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获得根治的最有效途径,但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甚为常见,我所资料表明,肝癌术后1年复发率17.1%,5年复发率可高达61.5%.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癌术后的复发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报告自1994年5月以来采用以生物治疗为基础进行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探索.本组原发性肝癌共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30~73岁,肿瘤位于右叶31例,左叶9例,累及二叶1例,肿瘤直径>5cm者16例,<5cm者23例(3例术前破裂).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除8
    154  蛋白水解酶抑制剂与肿瘤生长
    陈识杰 李永和 莫素珍 何介薇 金为翘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3
    [摘要](1350)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肿瘤的生长,转移等过程均与蛋白水解酶有关,在恶性细胞中蛋白水解酶升高,它能降解基质和结缔组织,从而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我们研究了机体内存在的(约占血清总蛋白鼠的3%)广谱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甲_ 2巨球蛋白(α_2M)对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离体实验采用SGC-7901胃腺癌细胞和B16黑色素瘤细胞,整体动物(小鼠)接种用Lewis肺癌细胞,实验内容有:用核孔滤膜法观察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计数癌细胞的集落形成;观察癌细胞的生长表现; 以H~3-TdR标记癌细胞观察其侵袭粘附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观察接种癌后动物的存活情况;接种部位癌块的生长体积;检查癌肺部转移灶的数量;测定组织蛋白酶D和超氧化
    155  IGF-1受体在不同转移表型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张青 张楚毅 王晓东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4
    [摘要](1285)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本研究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不同转移特性PLA-801癌细胞IGF-1受体mRMA及其蛋白表达,观察不同转移能力癌细胞IGF-1R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出现在胞浆内,呈紫蓝色或紫棕色.未加探针对照组无阳性杂交信号.经甲基绿复染后细胞核呈绿色,瘤细胞核均较大,几乎占据整个细胞.PLA-801DL癌组织阳性杂交信号比PLA-801C强,说明在IGF-
    156  A549细胞萃取培养液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熊跃斌 戴志芳 江紫生 袁铿 袁芳 江全 章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5
    [摘要](1330)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促生长因子进行恶性增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研究天然阻抑系统中肿瘤自分泌生长抑制物在肿瘤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1987年,Wakefield等人报导A549细胞分泌相当高水平的非活性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而生长良好,但激活的TCF-β是这种细胞很强的生长抑制因子.已知A549细胞为一种高分泌型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本室发现A549细胞无血清萃取培养液(T1)能在体外不同程度地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70%);对脑胶质瘤细胞及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7%和32%;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及红白血病细胞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3%和8%;但
    157  多发性骨髓瘤骨损伤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
    陈健 陈再连 王凤丽 刘淑俊 宛凤玲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6
    [摘要](1408)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损伤性骨病变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显著特征,已有较多的证据表明:骨损伤的机理与破骨细胞激活因子(OAF)有关,白介素1(IL-1)是其中主要因子.我们已报道,MM伴骨损伤患者骨髓培养上清具有明显的骨吸收性(BRA),上清中IL-1活性水平增高.为进一步探讨骨损伤的治疗方法,本实验选用临床治疗骨病变选用的地塞米松、降钙素、骨磷和三样中药复方(三七活血汤、跌打营养汤、三骨汤)来研究它们对MM~3中骨吸收因子(IL-1)和骨髓瘤细胞KM_3培养上清的骨吸收作用影响.
    158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
    陆庆国 李楠 王俊玫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7
    [摘要](1286) [HTML](0) [PDF 0.00 Byte](96)
    摘要:
    本文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新型荧光染料Fluo-3/AM标记的单个血小板受诱导剂激活后细胞内[Ca~2 ]的变化,以阐明血小板激活后细胞内[Ca~2 ]的增高机制,为
    159  上海市黄浦区乳腺癌流行趋势及防治对策
    段励奋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8
    [摘要](1234) [HTML](0) [PDF 0.00 Byte](101)
    摘要:
    为掌握我区乳腺癌流行趋势,研究防治对策,将我区74~92年乳腺癌的发病资料.死亡资料作一统计分析.采用74~76年、80~82年、90~92年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区乳腺癌标化发病率(1/10万)从16.87上升到28.80,增加70%,乳腺癌占女性总
    160  体外扩增的小鼠造血祖细胞重建大剂量化疗后的骨髓造血系统
    董强刚 江晓丰 冯久贤 包国良 顾伟勇 王恩忠 廖美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59
    [摘要](1504)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在体内,正常的造血过程是通过骨髓造血微环境来维持的.研究表明,这种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由骨髓基质细胞如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组成.这些基质细胞能分泌造血细胞因子,并能维持造血细胞在体外长期生存.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建立了一种新颖的小鼠HPC培养系统.该系统以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作为生长支持介质,通过加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来促进HPC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将氟脲嘧啶(5-Fu,150mg/kg) 处理的C57小鼠骨髓细胞置于BMEC细胞层上,并加入25ng/ml G-CSF培养2周,细胞数量增加21.2倍.流式细胞分析提示,扩增后的细胞中60%表达祖细胞相关抗原CD117,40%表达髓系细胞分化抗原Gr-1.而培养前的骨髓细胞中上述二种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和
    161  脾内移植GM-CSF基因转染的胎肝细胞促进化疗后造血损伤恢复的实验研究
    弭静 曹雪涛 王全兴 张明徽 袁孟彪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0
    [摘要](1233)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胎肝细胞(FLC)悬液富含粒、红系祖细胞,其中造血干细胞(CD34~ )的增殖能力比成年骨髓高3倍,且淋巴细胞含量少,移植物抗宿主(GVHD)反应低下,采用异基因胎肝细胞输注无疑克服了异基因骨髓移植配型不合的并发症.木研究对促进骨髓粒、单系为主的造血前体细胞分化、成熟作用确切的GM-CSF基因通过重组腺病毒转染至小鼠胎肝细胞,脾内移植于大剂量化疗后的同种异基因小鼠体内,观察了这种GM-CSF基因疗法对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162  癌症患者红细胞花环率的变化
    黄晓东 陈红兵 严红 蔡冠华 朱晴晖 王勤富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1
    [摘要](1329)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本文报告了经有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结果表明,共检测22例病人和20例正常人对照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肿瘤病人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的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的平均值,又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平均值明显低于正常人平均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在正规接受化疗的胃癌8例中进行化疗前后PCR和TRR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163  HLA-DR抗原在培养的肝细胞癌细胞表面的表达及意义
    杨连君 隋延仿 陈志南 徐力青 米力 曲萍 刘成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2
    [摘要](1397)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HLA-DR是人类MHCⅡ类分子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HCⅡ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主要表现为其主要类型HLA-DR的表达,并且其阳性率与多种肿瘤的分化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但是关于HLA-DR在培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对生长于盖玻片上的贴壁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组化ANC法染色,检测了HLA-DR在HHCC、SMMC-7721、BEL-7402和HCC-9204等4种培养的人肝细胞癌细胞系以及正常人肝细胞系QZG表面的表达情况.阳性肝癌细胞呈现棕黄染色.如果>5%左右的肝癌细胞为阳性,则认为该种细胞阳性,否则为阴性.两人双盲法阅片,观察结果一致.结果表明,4种肝癌细胞中只有部分SMMC-7721细胞表面呈阳性,多次实验的结果经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具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肝癌细胞着色略呈细颗粒状,阳性信号普遍较弱,HLA-DR在QZC细胞表面未见表达.说明HLA-DR可以在某些培养的肝细胞癌细胞系中表达.
    164  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其机理初探
    钟梅 吴易元 朱岩 陈金栋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3
    [摘要](1265) [HTML](0) [PDF 0.00 Byte](91)
    摘要:
    本研究应用肿瘤细胞系在体外探讨锂是否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抑瘤作用.此外还观察了锂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与蛋白质重新合成及第二信号传导系统的相关性,并检测了锂作用时p53,bcl-2和c-myc三种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改变,以期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锂(LiCl)可以诱导人髓性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及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产生凋亡;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细胞形态皱缩,核固缩断裂.电泳可见明显的DNA“梯带”.在流式细胞分析仪显示在G_1峰前有凋亡特有的AP峰(Apoptotic Peak).诱导HL-60及U937凋亡的条件为1000μg/ml,LiCl,24小时,诱导A2780则需200μg/ml,48小时.
    165  TFD对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增强作用及机制
    康德智 陈锦峰 张国安 刘小朋 陈紫榕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4
    [摘要](1298)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为观察胸腺因子D(TFD)对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体外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取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组织,分离出10例可供研究的GIL,同时留取相应的自体瘤细胞作巴细胞,探讨了TFD或IL-2
    166  免疫调节剂分枝杆菌多糖对喉癌的实验研究
    诸小侬 王鸿 陈靖 韩德民 孙永菊 王津津 陈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5
    [摘要](1255)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分枝杆菌多糖(MPS)是由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中提取的多糖成分制成的一种免疫调节剂.我们观察了NPS对加强LAK细胞体外对喉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观察表明,LAK细胞培养联合应用MPS0.4mg/ml可使LAK细胞扩增明显增加达25倍,而单纯用lL-2时LAK细胞扩增倍数为10.7倍,二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且使lL-2用量减少4/5.而且MPS尚能增加LAK细胞于体外对喉癌细胞HEP-2细胞的杀伤活性,于LAK细胞培养第10天,其对HEP-2细胞的杀伤活性为15.6%,而加用
    167  NAG酶荧光比色测定细胞毒及其应用研究
    牛瑞芳 黄建英 李希 庞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6
    [摘要](1477)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细胞毒测定作为免疫学的一项基本技术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已成为检测NK细胞、LAK细胞、CTL细胞、细胞因子活性、药敏实验等一切杀伤活性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室建立的NAG酶荧光比色法测定细胞毒,较经典的~(51)Cr释放
    168  自、离体血液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的临床研究
    范士怀 葛来增 贺方学 尹永学 吕相坤 魏玉学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7
    [摘要](1191)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为了探讨自、离体血液照射回输提高机体抗辐射能力及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合理防护.我们把514例确诊、放疗的癌症病人,随机分研究组(自离体血液照射回输),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血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白细胞变化、急、慢性放射性炎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癌症疼痛及生存质量情况,并对急性放疗反应与放疗剂量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
    169  新型免疫佐剂(脂质体)的实验研究
    费丽华 李力 林星石 袁玫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8
    [摘要](1251) [HTML](0) [PDF 0.00 Byte](92)
    摘要:
    本文制备并比较了MLV(多层小室)和DRV(冻干水化)型脂质体的包裹率、稳定性及诱发BALB/c小鼠的免疫功能.传统的MLV型脂质体虽然可作为免疫佐剂诱发BALB/c小鼠的体液免疫,但因其缺点难以广泛地推广应用.DRV型不仅对可溶性蛋白有相似的包裹率(70%以上),相似的
    170  维甲酸诱导大肠癌细胞分化与抑制端粒酶活性
    杨骅 张行 蔡心涵 郁琳琳 王仙平 郑树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69
    [摘要](1321)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肿瘤的恶性转化与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有关,而正常体细胞与绝大部分良性肿瘤缺乏端粒酶活性.研究证实端粒酶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端粒及端粒酶已被广泛认为是新的肿瘤标记物以及抗肿瘤治疗的靶点.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针对端粒酶的治疗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RA)是迄今研究最多的分化诱导剂之一,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分化逆转其恶性表型.为了了解实体瘤细胞恶性表型逆转是否与端粒酶活性抑制相关,本文观察了
    171  三氧化二砷注射剂诱导乳癌细胞凋亡
    杨骅 郁琳琳 王仙平 马文学 郑树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0
    [摘要](1429)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恶性肿瘤的成因与增殖失控,凋亡受阻有关.促进凋亡治疗开创了肿瘤治疗新模式.我国学者最近报道砷剂(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As_2O_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无论对初治还复发及难治病例均有明显疗效,并证实As_2O_3可诱导APL细胞凋亡,为促凋亡治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了解As_2O_3对乳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观察了三氧化二砷注射剂诱导乳癌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半数抑制剂量(IC50),三氧化二砷注射剂处理人乳癌细胞
    172  免疫磁珠技术检测外周血中卵巢癌细胞
    范蓉 钱和年 冯捷 刘开江 叶雪 付天云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1
    [摘要](1399)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免疫磁珠技术已应用于免疫检测、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等方面,并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实验采用免疫磁珠技术检测外周血中卵巢癌细胞,1.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2. 建立血行转移模型:将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3AO细胞极限稀释,按比例加入获得的单核细胞中,单核细胞与癌细胞比例分别为10~4:1,5×10~4 :1,10~5:1,5×10~5:1,获得卵巢癌血行转移模型,3. 制备免疫磁珠:将磁珠清洗干净后,用不同PH值缓冲液恢复原体积,取我中心制备的卵巢癌单抗COC183-B2,用缓冲液稀释,加偶联剂碳二亚胺,混匀后加入清洗好的磁珠,再次混匀,置37℃摇床缓慢振荡2小时,用洗液清洗后,获得包被单抗的免疫磁珠.4. 免疫检测:在建立的卵巢癌血行转移模型中加入包被单抗的免疫磁珠,磁珠与细胞比例为10:1,混匀,37℃摇床缓慢
    173  增强子序列用于细胞因子的高效表达
    袁勇 马大龙 敬保迁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2
    [摘要](1441)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细胞因子在原核系统中高效稳定地表达,除了需强启动子外,mRNA的结构以可在转录后水平影响其翻译效率,国外学者研究表明:mRNA起始密码下游序列并不是随机分布的,将序列沉默突变后,不同序列的翻译效率并不一样,可能mRNA分子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时,除了SD区和起始密码外,SD上游和起始码下游序列也参与了16s rRNA间的结合.通过对T7噬菌体基因的研究证实:若起始密码下游存在16s rRNA 3’端 1469~ 1482区的匹配序列,该基因即可高效表达.将我室曾克隆表达过的细胞因子的编码序列用
    174  围冷冻治疗期联合应用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研究
    曲平 周春霞 张叔人 张友会 张保宁 袁兴华 高峰 李景敏 关秋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3
    [摘要](1334) [HTML](0) [PDF 0.00 Byte](92)
    摘要:
    冷冻治疗可使大块肿瘤产生凝固性坏死,并且可诱导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反应,若配合免疫治疗,对于清除残余肿瘤、防止复发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非免疫原性小鼠黑色素瘤 B16(1×10~5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侧腹壁.第18天,肿瘤直径达3~5时,苯巴比妥钠麻醉小鼠,瘤旁切开皮肤,用深部冷冻仪细探头接触肿瘤进行一次冷冻;免疫冷冻联合治疗组于冷冻前2天腹腔注射1mp环磷酸胺一次,肿瘤局部注射5万单位IFN-α两次,自冷冻当天起连续10天注射rIL-2,每次5万单位,肿瘤局部与腹腔交替注射;同时设立单纯免疫治疗组(方法同上)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测定两次肿瘤大小.结果显示:肿瘤接种后第35天,对照组、冷冻组、免疫组和免疫冷冻组的肿瘤平均大小分别为3.9(n=7)、1.1(n=7)、1.9(n=6)和
    175  日本BRM研究现状及展望
    赵温利 崔正言 张玲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4
    [摘要](1413)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1 肿瘤疫苗:近年来已对不同种类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主动免疫试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力度加大,且初获成功,至少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中已显示可喜疗效.这也进一步促使人们去开发更良好的疫苗,2.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剂:某些从天然产物中抽提的部分纯化制剂如细菌产品、多糖制剂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机会感染的副作用,但目前大多数尚未得到由宿主防御机制增强而介导的抗瘤效应的确凿证据.许多制剂因其对宿主反应存在多效性,致使人们难以明确其中发挥抗瘤效应的最根本特异效应物.但阐明其作用机制仍然
    176  卵巢癌患者癌基因表达、细胞因子活性检测及其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
    潘继存 徐新 马玉燕 张廷国 江森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5
    [摘要](1165)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采用PCR-SSCP,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了卵巢癌患者体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与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一、在卵巢癌,p53变化的阳性率为43.3%;Ⅰ、Ⅱ期者为21.4%,Ⅲ、Ⅳ期者为62.5%(P<0.05),而与组织类型及分级无相关性,但多见于浆液型、低分化肿瘤.卵巢癌中nm23基因产物多为胞浆内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6.67%,阳性表达的恶性程度较低,多属高、中分化,病程短,临床早期的病人,而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多为核内表达.二、卵巢癌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细胞因子IL-6 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与正常对照组者(P<0.05),尤其是卵巢癌患者腹水中M-CSF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P<0.01),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
    177  PJ-CW对TIL抗肿瘤活性的调节作用
    曲迅 徐新 李新华 邓文 李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6
    [摘要](1289)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PJ-CW(Pseu-domonas Jinanensis Celwall,PJ-CW)是济南假单胞菌的细胞壁成分,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本文研究了PJ-CW对TIL的扩增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J-CW可明显增强TIL对IL-2的增殖反应性,于培养早期(第5天)已有明显的升高,TIL的有效扩增时期明显缩短.TIL的扩增速率明显加快,于培养后第12~16天,细胞可达治疗数量级(10~(10)).2.将TIL悬浮于含500U/ml IL-2、25μg/ml PJ-CW的环境中孵育时,TIL细胞产生IL-2和IFN-γ的时
    17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vβ受体的缺陷及硒在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
    杨舸 步荣发 张磊 陈钰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7
    [摘要](1223)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免疫功能的紊乱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治疗效果等关系密切.微量元素硒对人体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也已有报道.本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正常人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数量、平衡状态及功能进行了研究,并观察了患者服晒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变化的情况.
    179  荷瘤大鼠机体中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机理及低剂量Bleomycin处理后的改善作用
    藏满保宏 李永庆 小林正伸 细川真 澄男 袁岚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8
    [摘要](1427)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荷瘤机体中由肿瘤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对机体所产生的免疫抑制作用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和杀伤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TGF-β作为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参与多种免疫抑制作用包括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
    180  晚期肝癌的化学免疫治疗
    陈强 刘健 叶韵斌 张其忠 陈增 陈明水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79
    [摘要](1169)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我们采用静脉或口服化疗和免疫效应细胞(CTL)输注为主体的化学免疫疗法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18例,与单纯化疗相比,疗效明显提高.自1995年11月~1996年9月收治3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均经临床和CT证实,其中18例采用化学免疫疗法(甲组),同期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除对症处理外,单用静脉化疗或肝动脉插管化疗21例,列为对照组(乙组)、诊断和分期符合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作会议标准(1977,上海).化学免疫疗法采用口服优福定或静脉滴注FuDR同时输注免疫效
    181  内源性凝集素介导的MTX-拟糖蛋白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崔贞福 吴孟超 虞紫茜 张世民 殷正丰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0
    [摘要](1343)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内源性凝集素是一类存在于动物体内的糖结合蛋白.近年来发现了肿瘤内源性凝集素后,人们开始研究糖蛋白作为靶向载体的可能.为探索肝癌内源性凝集素在拟糖蛋白一药物靶向中的作用,本研究制备了7种MTX-拟糖蛋白,在体外观察了这些复合物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82  穴位肿瘤抗原注射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刘亚革 蒲菲菲 姜志明 曹建平 孙亦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1
    [摘要](1322)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本研究用小鼠S180肉瘤细胞株经冷冻、超声、离心,制备了肿瘤抗原.在穴位间断免疫后给小鼠皮下接种10~6个S180细胞.结果发现穴位抗原注射组中,未荷瘤且生存期达到100天的小鼠只数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HS180(后海穴注射生理盐水)及MNS(对照穴注射生理盐水)各组未荷瘤鼠
    183  海洋生物——被囊类生物活性物质HQS的提取分离与抗肿瘤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蔡光明 崔燕 陈云 刘东平 王芳 魏振满 张建中 曹阳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2
    [摘要](1423)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被囊内动物是以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栖动物,本文将就近二年来在完成国家重点课题海洋药物研究中——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部分研究工作进行报告.经过对所获得的被囊类动物属原料(HQS)按照规定的提取工艺,首先得到HOS总提取物,经进一步采用薄层色谱(TLC),柱层析色谱(C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L)等方法分离纯化获得了HQS提取物Ⅰ(HQSⅠ)与提取物Ⅱ(HQSⅡ)和提取物Ⅲ(HQSⅢ),经化学法和紫外光谱法初步鉴定,在上述各部位HQS提物中分别含有多肽与
    184  第三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征文通知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3
    [摘要](1292)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中国免疫学会拟于1998年7月20~25日在甘肃兰州召开“第三届全国免疫学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学术交流大会”.这次会议将产生第三届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会,也将是我国免疫学界一次学术盛会,欢迎全国免疫学工作者踊跃投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 人体免疫、动物免疫、临床免疫、免疫学技术等各项基础和临床研究、经验、技术革新等多方面论文,具体见下:1.免疫细胞、2.免疫分子、3.抗原、4.免疫识别与应答、5.免疫耐受、6.兔疫调节、7.遗传免疫学、8.超敏反应、9.自身免疫病、10.免疫缺陷病、11.免疫增生病、12.肿瘤免疫、13.移植免疫、14.感染免疫、15.免疫预防与治疗、16.实验技术、17.其他相关的临床免疫病,如血液、肾脏、呼吸、生殖、消化、内分泌、皮肤、神经、五官等.
    185  我国肿瘤流行趋势与生物技术在肿瘤控制中的作用
    董志伟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4
    [摘要](1196) [HTML](0) [PDF 0.00 Byte](57)
    摘要:
    186  肿瘤生物治疗规范化问题
    曹连之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5
    [摘要](1419)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肿瘤的生物学冶疗是现代化生物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它应用生物学的技术方法,于体外将自体/异体或异种细胞经过生物学的加工、处理过程,并经过质量检验的活体细胞.而后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应用这些细胞生物制品的临床治疗又称为“体细胞治疗”.如果将在体外或体内改变了遗传物质的细胞用于医学治疗,这种方法又称为“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均属于生物治疗的范畴. 对生物治疗的要求同对其它治疗用品和技术方法一样,都必须是安全的,有效的.制药行业和生物制品行业,通过漫长的实践探索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和应用,制定了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应用等各个阶段的规范,对所涉及的每个方面,各项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研究开发阶段的规范称为CLP,生产制造阶段的规范称为GMP,临床研究的规范称为CCP,销售的规范称为CSP.事实证明,只有不折不扣地按照规范的要求工作,才能有效地防止偏差,差错事故.污染,保证工作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这对生物制品来说更为重要.
    187  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马大龙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6
    [摘要](1631) [HTML](0) [PDF 0.00 Byte](91)
    摘要:
    一、概述 机体的各种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行使功能,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本文重点介绍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1.白细胞介素(IL):包括IL-1~IL-18-2.集落刺激因子(CSF):包括Multi-CSF(IL-3).GM-CSF,C-CSF,C-CSF.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rmia inhibitory factor,LIF),血小板生成素(Tpo)等.3.干扰素(IFN):包括IFN-a,IEN-β,IFN-γ.4.肿瘤坏死因子(TNF):包括TNT-α.TNF-β(LTα).(LTα),LT-β.5.趋化素(Chemokine):根据分子结构分为4个亚家族,包括C-X-C,C-C,C和C-X_3-C亚家族.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对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188  分子信号信传导与肿瘤生物治疗
    寿成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7
    [摘要](1018)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189  NK细胞的发育,识别与免疫学调节功能
    田志刚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8
    [摘要](1554)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一、引言 NK细胞为“MHC非限制性”,“裸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发育过程不甚明了.外周血及器官中的成熟NK功能主要根据对某些肿瘤细胞(如人的K562、小鼠YAC-1)的天然杀伤能力而定性定量.上述诸项NK的基本概念近几年均有惊人发展,其在抗癌免疫反应中可探索的空间均得以较大扩展.二、NK细胞的发育生物学1、NK和T、B细胞的共同前体细胞的发现 淋巴类细胞系决定着T、B和NK细胞的产生.人们一直尽力寻找这三类细胞的共同前体细胞.发现小鼠编码锌指纹蛋白(IKAROS)的基因发生突变或Knockout后,HSC向淋巴类细胞的分化被中止,其它造血细胞的分化不受影响,推测IKAROS基因的表达涉及HSC向淋巴类细胞的分化.2、NK细胞与T细胞分化发育的关系 联合重症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病人体内缺乏T细胞和NK细胞,但含有B细胞和其它髓样细胞,提示人类T细胞和NK细胞含有共同前体细胞;人类胚胎未成熟NK可表达CD3的所有四条链的基因.成熟NK受IL-2激活仍可表达CD3分子.NK细胞所承担的细胞毒效应与CTL有相近之处,N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种类及数量与Th细胞相近,故倾向认为NK细胞和T细胞为个体发育上关系十分接近的两类细胞.
    190  抗原提呈细胞与肿瘤生物治疗
    曹雪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89
    [摘要](1919) [HTML](0) [PDF 0.00 Byte](97)
    摘要:
    一、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机体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和B淋巴细胞等,最近的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抗原提呈功能.D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有效刺激静息的T淋巴细胞,诱发初次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其他抗原提呈细胞则不具备这特性.DC来源于骨髓细胞,在正常组织中的含量极微,高度表达MHC Ⅱ、MHC Ⅰ等免疫刺激分子.用GM-CSF和TNF-α可从CD34~ 的造血干细胞中成功扩增出DC,GM-CSF联合IL-4也能从CD14~ 的单核细胞培养出DC,此外Flt3L能显著增强DC的扩增效果.细胞因子对DC的分化成熟和抗原提呈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巨噬细胞和B细胞均需激活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巨噬细胞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能通过ADCC效应,释放细胞毒介质(TNF-α、NO等)或膜接触效应(Fas/FasL途径)等机制杀伤肿瘤细胞.
    191  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进展
    钱振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90
    [摘要](1605)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理论的进展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ASI)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使之走出低谷,形成高潮,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一、人类肿瘤抗原的确立及抗原提呈、免疫识别理论的突破肿瘤抗原: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物质的总称,肿瘤特异性抗原(TSA):久经争论的肿瘤免疫学的一个中心问题.TSTA的存在早在动物肿瘤中获得证实,TSTA诱发的特异性肿瘤排斥反应由T细胞介导,但TSTA的本质长期未能阐明,人类肿瘤抗原尤其是TSA是否存在过去也久悬未决.(一)人类肿瘤抗原的确立
    192  人体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与过继性免疫治疗
    魏于全 赵霞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91
    [摘要](1533)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肿瘤生物治疗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因其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肿瘤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方案,有必要了解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探讨免疫系统在控制人体肿瘤中的作用,例如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免疫指标(参数)反映病人的预后,指导临床的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以及判断病人对其治疗方案的反应等.我们发现人体淋巴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内能直接杀伤癌细胞,其杀伤过程的各阶段的改变均可见.这种原位杀伤活性根据肿瘤的类型不同其频率不同.这些观察为在人体内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提供了直接的形态证据.这种杀伤活性的有无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进而我们对多种癌症病人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杀伤从病人自身的肿瘤组织分离出来的新鲜癌细胞进行了功能分析.使用这样一个用新鲜的淋巴细胞与自身肿瘤细胞相结合的体系进行杀伤活性测定,更接近病人的体内状态.根据肿瘤类型及转移状态的不同,5~80%的癌症患者血中淋巴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的杀伤活性.此活性有无与病人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例如在根治性手术时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阳性的肺癌病人,其中80%左右的病人可以存活五年以上并无复发及转移.相反,如果是没有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病人,在2年内复发或转移,并在5年内全部死亡.这提示
    193  介绍一种治疗肿瘤肺转移的新途径
    张友会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92
    [摘要](1688)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重要特征.许多局部生长的恶性肿瘤,包括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肾癌、各种肉瘤,均易向远处转移至肺.没有临床征象的肺转移甚至在确诊之初亦已发生.现有治疗肺转移的方法均远不令人满意,亟需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我们的工作以及国外报道都已证明,巨噬细胞对各种瘤细胞有杀伤作用.抗瘤谱广,不受MHC限制,是其突出特点.杀伤作用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巨噬细胞必需处于激活状态;活化的巨噬细胞必须与瘤细胞紧密接触.前者需要一个活化信号,后者提供了一个触发信号,诱导巨噬细胞的细胞毒因子(MCF)形成和释放.肺脏既是转移的好发器官,又有丰富的巨噬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利用这一特点以达到控制瘤细胞在肺内生长目的,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激活肺泡巨噬细胞并不难,但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不易与瘤细胞接触是其缺点.体外实验证明,活化的噬细胞在少量LPS作用下,能诱导MCF的产生.在这里,LPS与其受体(CD14)结合,代替与癌细胞的接触,提供了必需的触发信号.巨噬细胞有IL-2受体,我们证实IL-2也是很好的触发剂,诱导活化的肺泡巨噬细胞释放MCF.在体外实验
    194  基因治疗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顾健人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93
    [摘要](1378)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基因治疗是指基因直接导入人体用于治疗(甚至预防)疾病.它是一项高度集成、综合性和高难度的生物高技术.它集中了基因分离、基因导入人体、基因在人体内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既要求有效而又须确保安全.国外的基因治疗研究经历了两个历史性阶段,一是从1989年至1994的盲目阶段;二是从1995年开始的理性阶段.以下就其现状和我国发展基因治疗的对策,作一分析.
    195  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汤健 韩济生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94
    [摘要](1484)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基因转移是研究基因功能和实现基因治疗的一个关键.基因转移必须安全、有效、稳定、特异、可控、经济、简便易行并可携带不同长度的DNA.目前,基因转移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介导的两种方式.本文结合心血管系统的基因治疗,介绍几种我们实验室创建的一些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1. 基因缝线 基因缝线是将外源性DNA直接涂粘或通过Poylysine耦联到手术缝合线上,进行血管、肌肉和组织的缝合而实现基因转移的方式.应用pcDNA3/lacZ基因缝线,缝合血管、骨骼肌、心肌等器官可以实现高效基因转移,其表达量可较直接注射法高5~10倍,并可持续3个月以上.并且肌肉再生、组织缺血损伤可以促进外源性基因的表达.应用这种方法转移MTHFR基因,可以产生DNA抗体;应用基因缝线,携带尿激酶原的基因,给微小动脉进行血管缝合,可以防止吻合口的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携带VEGF基因,给血管梗塞的大鼠、狗和猴进行血管外基因转移,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的生长、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侧枝循环的建立,治疗梗塞性血管病.携带心钠素基因,可以使血中心钠素水平升高一倍以上,产生明显利钠、利尿和降低血压的作用,防治和延缓高血压的发生.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肌肉介导的基因转移,其外源基因仅在局部表达,而不累及远隔的组织和器官.
    196  基因工程抗体研究进展
    王琰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295
    [摘要](1614)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抗体制备技术经历了源自一百年前的多克隆抗血清、七十年代的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工程抗体阶段.使抗体的制备、性能和生产等均有了根本的改观.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80年代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接着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小分子抗体和抗体融合蛋白,至九十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本文仅就基因工程对抗体的改造(鼠单抗人源化、小分子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基因工程方法克隆新的抗体(抗体库技术)的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197  特邀大会报告——我国肿瘤流行趋势与生物技术在肿瘤控制中的作用
    董志伟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67
    [摘要](1508)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70年代我国曾组织85万工作人员对全国 8.5亿人口进行了1973~1975年的三年死因回顾调查,并出版了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1992年卫生部又组织了全国1/10抽样人口(1.2亿)1990~1992年死因回顾调查.这两次死因资料的初步对比分析可概括地勾画出我国肿瘤的流行趋势.1. 我国肿瘤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 70年代肿瘤的死亡率为83.65人/10万人,90年代为108.26人/10 万人,上升了29.42%;若计算调整死亡率,70年代为84.58人/10 万人,90年代为94.36人/10 万人,仍上升了11.56%.死因构成由70年代的12.57%上升至17.94%,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占第二位.与同期世界部分国家相比较,我国肿瘤死亡上升非常明显,尤以男性为著,远高于美、英、法、日及新加坡等国.
    198  分子信号传导与肿瘤生物治疗
    寿成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68
    [摘要](1167)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或激素均可与其相应受体结合,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通过一系列分子间相互作用即分子信号传导,最终调节某些重要基因的转录,使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或凋亡.癌基因产物大都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其过度表达或突变使细胞增殖调节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肿瘤发生,基于大部分肿瘤由于信号通路活性过高导致细胞无限增殖,以分子信号通路为靶点,通过阻断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生长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有的方案已进入临床试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199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69
    [摘要](1272)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Metastasizing cancer cells can invade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using surface motor organelles,termed invadopodia that contact and dissolvethe matrix.Various membrane-bound proteases and their associated proteins such as integrins localized on the invadopodial membran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degradation and cell invasion,A control mechanism of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may involve the for-mation of such invadopodial protease assembly(IPA),induction of IPA,and the regulation of invasion by a novel immune complex in senum.
    200  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肖东杰 申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0
    [摘要](1568) [HTML](0) [PDF 0.00 Byte](98)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淋巴细胞的凋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淋巴细胞,包括激活的T细胞、B细胞以及未成熟的淋巴细胞表现为对细胞凋亡敏感.在细胞凋亡过程中,CD95(Fas)/CD95L(Fas配体,FasL)以及CD40/CD40L(CD40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激活T细胞的自我毁灭或杀伤激活的B细胞而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弱.T细胞的凋亡包括Fas:FasL的相互作用,Fas和FasL正调节T细胞杂交瘤的T细胞受体配体,然后以自分泌方式相互作用而引起细胞凋亡过程,即T细胞可以通过Fas-依赖途径杀伤自己本身;但B细胞进行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过程(AICD)却不依赖于Fas,而是对T细胞介导的、FasL-诱导的细胞死亡敏感,表现为Fas非依赖性.
    201  利用cDNA-RDA技术研究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刘红涛 王玉刚 张颖妹 宋泉声 敬保迁 袁勇 马大龙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1
    [摘要](1432) [HTML](0) [PDF 0.00 Byte](103)
    摘要:
    本研究利用cDNA-RDA(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sAnalysis)技术研究了在人红白血病细胞株TF-1细胞撤除细胞因子后进入凋亡时诱导表达的基因.我们以去细胞因子8小时后的TF-1细胞为tester,以正常培养的TF-1细胞为diver,进行三轮RDA.得到的RDA产物克隆至测序载体中进行测序.测序20个克隆经向GeneBank查询发现了6个TF-1细胞凋亡表达或高表达的新基因片段.其中有三个经与GenBank nr和dbest查询均没有发现同源性,已经GenBank进行登记,登记号分别为U83208.U83279,U83397.同时还发现一批已知基因与凋亡相关,其中包括Hou和人疏氧还原蛋白等,以前的工作提示它们在凋亡中起作用.对20个克隆中的13个用Slot Blot进行检测发现其中7个只在去细胞因子的TF-1细胞中表达或高表达,Northem Blot结果与Slot Blot结果一致并估计了两个未知基因的大小约为1.5~2.0kb.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凋亡相关基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们除了进一步研究一些已
    202  CD3AK细胞在裸鼠体内抗转移作用观察
    许沈华 钱丽娟 牟瀚舟 孙永正 朱赤红 凌雨田 高永良 羊正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2
    [摘要](1290) [HTML](0) [PDF 0.00 Byte](97)
    摘要:
    为研究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CD3单克隆抗体激活(CD3AK)后在体内是否仍然具有抗肿瘤作用,作者采用人卵巢癌病人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CD3单抗激活后输注载有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体内实验性治疗.实验共31只棵鼠分为4组:顺铂组、CD3AK组、联合治疗组各7只,对照组10只.治疗于接种移植瘤后10天开始,顺铂组以每只鼠给予顺铂7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0.5ml,在80天中共治疗6次,总剂量每只鼠为1.02mg.CD3AK组每只鼠各注射0.25ml含0.14×10~6~4.46×10~6细胞于腹腔和肿瘤周围,共治疗7次,每只鼠接受CD3AK细胞总量为10.76×10~6.观察到CD3AK细胞治疗组1只裸鼠移植瘤消退,2/7只裸鼠出现转移灶,与对照组8/10只裸鼠出现转移
    203  人脐带/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活性研究
    李新燕 谢炜 张雁云 张学光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3
    [摘要](1312)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群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APC),DC负载肿瘤多肽作为疫苗治疗肿瘤已经应用于临床.为此,我们利用人脐带/外周血,建立了体外扩增DC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特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物质基础.利用人脐带肝素抗凝血50~100ml,常规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贴壁2小时,用RPMI 1640 10%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加人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300ng/ml,人肿瘤坏死因子(rTNF-α)1nd/ml培养,每隔一天半量换液.6~7天,细胞出现少量粘附集聚现象,10天左右,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经电子显微镜分析,细胞表面有许多树突状突起,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免疫表型分析证实,此群细胞高表达CDla、HLA-DR、B_7抗原,低表达或不表达CD14、CD22、CD4等分化抗原.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此群细胞能介导很强的T淋巴细胞增值作用(~3H掺入法).经10~14天培养,能获取1~2×10~7个DC细胞.人
    204  IL-12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后免疫激活效应的研究
    赵勇 曹雪涛 于益芝 张明徽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4
    [摘要](1251)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白细胞介素12(IL-12)对T细胞及NK/LAK细胞的活化有多种促进作用,可单独或协同IL-12诱导lFN-γ产生,从而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IL-12可促进Thl细胞的分化和增殖,IL-4可以促进Th2细胞的应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免疫平衡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治疗,是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关于IL-12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诱导其分化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为进一步探讨IL-12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寻找新的诱导分化疗法,以小
    205  GM-CSF诱导红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研究
    赵勇 曹雪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5
    [摘要](1211) [HTML](0) [PDF 0.00 Byte](95)
    摘要: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抗原提呈功能最强,其特点是能激发静息的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在树突状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关键作用.近来文献报道,GM-CSF与IL-4或TNF联合应用,可使外周血中的CD14阳性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提示树突状细胞可来源于单核细胞.目前,关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曾初步观察到GM-CSF处理后的FBL-3细胞,单核细胞的特异性标志CD1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NBT还原能力增强,提示GM-CSF可诱导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
    206  CD3AK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系体外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钱丽娟 许沈华 牟瀚舟 羊正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6
    [摘要](1403) [HTML](0) [PDF 0.00 Byte](91)
    摘要:
    为研究卵巢癌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经CD3单克隆抗体激活后的杀伤细胞CD3AK在体外的抗瘤作用.作者采用人卵巢癌病人盆腔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与CD3单抗和少量rIL-2诱导并激活后,在我所自建的两株人卵巢癌HO-891O、HO-89lOPM细胞系上进行了研究.两株细胞各随机分成6组:1)阴性对照组(A组):只加新鲜的全培养液 ; 2)低浓度CD3AK组(B组):5×10~5/ml CD3AK培养液;3)中浓度CD3AK组(C组):1×10~6/mlCD3AK培养液;4)高浓度CD3AK组(D组):2.5×10~6/mlCD3AK培养液;5)顺铂阳性对照组(E组):含10μg/ml顺铂的培养液;6)顺铂 CD3AK联合用药组(F组):含10μg/ml顺铂 1×10~6/mlCD3AK培养液,分别用LDH活性测定、自然杀伤率及台盼兰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结果.结果表明:CD3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两株细胞均以中浓度CD3AK细胞
    207  CIK细胞的制备及检测
    张蒙恩 陈志敏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7
    [摘要](1342)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在CD3AK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其他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我们用外伤脾作CIK细胞源,与普通LAK细胞进行了实验对比,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其细胞增殖率及抗肿瘤活性较LAK细胞强.应用外伤脾作CIK细胞源制备CIK细胞,
    208  自体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韩彩丽 宋伟庆 王风荣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8
    [摘要](1252)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取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胃腺癌组织标本22例,分离单个胃癌细胞,反复冻融后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获冻融液作为粗提可溶性抗原.用该抗原刺激患者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一起共同培养,体外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培养前后的表型变化.分别用自身胃癌细胞、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和人胃粘液腺癌细胞株(MGC-803)作为靶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CTL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诱导的CTL对自体癌细胞杀伤活性为89.53%±3.1%,明显高于对胃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P<0.01);对同一组织分型的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杀伤活性为63.05%±5.6%,高于对MGC-803的杀伤活性40.09%±
    209  新城鸡瘟病毒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与细胞毒依赖作用的研究
    白莲花 于春 鲍秋莉 顾芳 李娟 陈乃玲 钱振超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79
    [摘要](1384)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目的:确定新城鸡瘟病毒Losota系(NDV-L)能否诱导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产生一氧化氮(NO)以及该NO是否与 PBMCs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有依赖关系.方法:Griess、FACS分析和~3H-TdR同位素释放法.结果:NDV-los不同时间(1,2,4,8,12,24和48小时)与人PBMCs作用后:发现NDV-L与PBMCs作用,FACS分析显示吸附率从2小时以后均在75%以上;如果收集NDV-L与PBMCs作用24小时的上清,用Griess方法则可检测到NO,说明NDV-L可以诱导PBMCs释放NO,且释放量(72μM)与阳性对照组(BCG-LPS作用的
    210  冻存克隆化LAK细胞净化骨髓的应用基础研究
    黄云中 周莉 徐铮 李秀森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0
    [摘要](1351)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在白血病的大量放疗和化疗中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时必须解决骨髓中瘤细胞的清除问题.LAK细胞,具有广谱杀瘤细胞作用,IL-2、LAK细胞用于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可净化残留白血病细胞.白血病骨髓的净化需要大量的LAK细胞,还需要选择治疗时机,必须解决LAK细胞冷冻保存问题.本文介绍在不同冻存条件下对冻存克隆化LAK细胞活性的影响;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冻存克隆化LAK细胞清除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及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211  应用不同方法激活杀伤细胞的探讨
    潘兴瑜 张明策 付晶京 李宏伟 刘艳平 符淑媛 庄砚田 李宝林 何桂芝 丛奕 谢建鸣 崔忠广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1
    [摘要](1295) [HTML](0) [PDF 0.00 Byte](94)
    摘要:
    过继免疫治疗肿瘤首先需要解决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质量问题,以降低成本,提高疗效.我们经过4年多研究,取材于健康O型血PBL和胸腹水中的淋巴细胞,先后制备了rIL-2,PHA/rIL-2和PHA-CD3/rIL-2激活的杀伤细胞.实验表明,制备rIL-2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所需rIL-2(以1000U/ml为佳)量大,细胞增殖数量少,杀伤活性较低,7天后增殖不良杀伤活性下降;用PHA/rIL-2激活的杀伤细胞(PHA-LAK),同时也做了PHA预先诱导和PHA/rIL-2同步激活比较,PHA-LAK增殖数量较LAK量大,杀伤活性提高,rIL-2用量下降(以100U/ml为佳),三个指标(增殖数量,
    212  LAK和CD3AK细胞的培养对癌细胞作用观察
    刘军权 陈复兴 姚仁南 丁树标 许祥裕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2
    [摘要](1314)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LAK和CD3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大致包括细胞接触、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三个方面,前二者通过电镜已进行了深入研究,而CD3AK和LAK对靶细胞的间接杀伤研究较少,为了探讨LAK和CD3AK细胞两者对靶细胞间接损伤差异,我们用不同培养时间的LAK和CD3AK细胞上清液对8株瘤细胞的生长影响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培养初期的CD3AK细胞上清液抑制瘤细胞生长的能力高于LAK细胞,
    213  L615小鼠白血病脾脏中存在抗肿瘤的L3T4~ T细胞
    尤胜国 魏代奎 李牧 廖晓龙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3
    [摘要](1444)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L615细胞是一株表型为L3T4~ 的体外培养的能表达一定程度肿瘤特异性移植排斥抗原的T淋巴细胞系.但它在移植的同系宿主体内并不能激发有效的抗肿瘤反应.本研究试图阐明L615细胞移植后患鼠体内是否存在着抗肿瘤的T细胞及其特性,L615小鼠预先经照射灭活的L615细胞接种,然后再攻击具有可供选择性杀灭标志的L615细胞(L615HPRT~-).于活瘤细胞攻击后7天左右取脾,制成单细胞悬液,经含低浓度HAT培养液的选择性培养,再给以照射灭活的L615细胞和正常的L615鼠脾细胞致敏.得到体外可长期培养的细胞系.分析其细胞表型并测定细胞毒性,探
    214  转基因的TIL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实验观察
    唐佩福 张永一 曲国蕃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4
    [摘要](1244)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是迄今为止恶黑治疗的最为有效的免疫活性细胞.然而,TIL细胞的应用必须同时以大量的白细胞介素2(IL-2)以维持其活性.而IL-2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用量大、代价昂贵,而且能够引起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如果将IL-2基因插入TIL细胞、使其一方面释放IL-2维持自身的活性,另一方面使TIL细胞能携带IL-2基因到肿瘤部位释放具有广泛免疫活性的IL-2,一定能使TIL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如虎添翼.我们以逆转录载体成功地将IL-2基因导入恶黑的TIL细胞中,并得以持续、稳定的表达.IL-2基因的PCR扩增证实外源性IL-2基因成功插入TIL细胞中,转染率在1‰~
    215  T细胞杀伤肝癌的机制及其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的研究
    钱其军 吴孟超 曹惠芳 王华菁 贾随旺 黄洪莲 沈锋 郭亚军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5
    [摘要](1171) [HTML](0) [PDF 0.00 Byte](98)
    摘要:
    研究肝癌组织中是否存在激活T细胞以及如何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增加激活T细胞寿命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研究20例肝癌组织中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的穿孔素及Fas-L表达情况,结果表明80%肝部癌组织中存在着表达穿孔素及Fas-L的TIL细胞,表明绝大多数肝癌组织中存在着激活T细胞,为体内、外扩增这种具有杀伤活性的激活T细胞提供实验基础.其中No.14肝癌组织中可见大量TIL细胞侵润,绝大多数TIL细胞表达穿孔素及Fas-L,该例病人已1年6个月无复发,提示大量激活T细胞存在可能有利于肿瘤治疗,然而除该例病人外,其余病人的TIL的穿孔素及Fas-L阳性率<10%,表明仅有极少量TIL细胞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具有杀
    216  活化NK细胞对移植物抗癌效应的促进和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抑制作用
    田志刚 孙汭 DonL.Longo OsamuAsai SatoshiFunakoshi AratiRaziuddin RonaldL.Homung WilliamJ.Murphy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6
    [摘要](1530)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尽管异基因骨髓移植可引起致死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但发现存活的患者往往可获得更佳的抗癌效果,被称为移植物抗癌效应(GVT).预防GVHD的主要办法是去除移植骨髓中残留的T细胞,但往往对骨髓植入不利并易复发肿瘤.由于大部分自发肿瘤为弱或无免疫原性,MHC非限制性杀伤则可能承担重要的抗癌任务.已知IL-2活化NK在体内具有抗癌效应,本研究又发现供者IL-2活化NK细胞可促进异基因骨髓植入并抑制异基因骨髓中残留的T细胞导致的GVHD,从而促使我们进一步观察IL-2活化NK细胞在荷瘤小鼠的异基因骨中对GVT和GVHD效应的影响.C57BL/6小鼠荷结肠癌MCA-38,该瘤静注后仅转移于肺部并形成肺结节.在小鼠荷瘤10天后行致死照射并行异基因BMT(来源于BABL/c鼠),由于小鼠骨髓含T细胞极少,故在异基因BMT同时静脉注入供者脾细胞以形成CVHD状态.
    217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小鼠同基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田志刚 孙汭 DonL.Longo WilliamJ.Murphy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7
    [摘要](1296)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自体骨髓移植(ABMT)最大问题是ABMT后造血重建过程缓慢,病人在一定间期内处于极易感染状态.近年来发现人生长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与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已知生长激素在体外可促进红系细胞和粒细胞成熟,但体内资料甚少.我们曾观察到生长激素缺乏的侏儒鼠处于一种造血低水平状态,注射生长激素可部分缓解其造血低能状态.本研究将进一步采用正常鼠模型,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其ABMT后骨髓重建的影响.BALB/c.鼠在致死照
    218  抗原递呈细胞——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表型和功能的研究
    李艳芬 陈毓仙 万云霞 马建辉 石卫 李秀琴 陈金栋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8
    [摘要](1579)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树突状细胞(DCs)是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为研究人DCs在诱导CFL和肿瘤疫苗效应中的作用,我们从骨髓造血祖细胞中培养DCs,并检测其表型和功能,现介绍如下:把肾癌手术切除的肋骨中取出的骨髓细胞培养在含GM-CSF和IL-4培养液,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并
    219  两株人乳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于杰 许佐良 李志宏 阳兰桂 黄信孚 何洛文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89
    [摘要](1297) [HTML](0) [PDF 0.00 Byte](107)
    摘要:
    由裸鼠异种接种成功,并经4次传代的两份不同来源的人乳癌组织中分离培养出两株在体外能长期传代培养的人乳癌细胞系.分别命名这两株细胞系为:BICR-y-9601和BI-CR-y-9602.核型分析表明,所有的染色体均为人染色体.BICR-y-9601细胞的染色体数为亚二倍体,其中63%的细胞染色体数在44~5O之间,其中染色体为48条的细胞最多.BICR-y-9602细胞的染色体数为亚三倍体,80%的细胞具有50~58条染色体.该两株细胞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其中BICR-y-9601细胞主要为半贴壁生长的圆球型细胞,其倍增时间为25小时.BICR-y-9602细胞为贴壁生长的多形性的细胞,其倍增时间为30小时.同时,我们用FACS分析了这两株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的情况.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这两
    220  可溶性结肠癌抗原与CD3mAb,IL-2联合诱导杀伤细胞的实验研究
    董坚 曾为玲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0
    [摘要](1278)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IL-2诱导体外杀伤细胞扩增慢,高依赖IL-2,特异性差,影响了其疗效的发挥.根据报道CD3mAb与IL-2在杀伤细胞的诱导过程中有增强作用.为了获得具有高效,特异细胞毒活性的抗肿瘤效应细胞,我们采用CD3mAb、IL-2与可溶性肿瘤抗原(结肠癌抗原)联合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相对特异的杀伤细胞(TAK),并对TAK与LAK在增殖活性、杀伤活性及表型上进行了对比.
    221  抑瘤素M基因转染的白血病细胞免疫学特性的观察
    王全兴 曹雪涛 弭静 马施华 周红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1
    [摘要](1277)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抑瘤素M(OSM)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主要由激活的T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多种实体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本文以鼠红白血病细胞系FBL-3为对象,研究重组OSM与FBL-3细胞共育以及携带OS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OSM)转染FBL-3细胞后,其免疫学特性的变化,以期为OSM及其基因治疗在抗肿瘤中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222  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张笑人 葛海良 周光炎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2
    [摘要](1615)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一、肿瘤抗原问题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中心问题.二、肿瘤免疫反应激发过程中的免疫耐受和免疫效应过程事的自身免疫损伤.三、肿瘤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MHC-I类分子介导的抗原加工和提呈;三元体结构的阐明;CTL激发的新机制CTL激发和效应中的HLA限制性;HSP在肿瘤抗原加工过程的“分子扮娘”作用.四、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以肿瘤抗原特异性CTL为基础的肿瘤疫苗,进行过继输注和肿瘤抗原疫苗.五、面临的挑战 需重新认识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特异性问题、肿瘤细胞抗原加工和提呈的异常,并引起MHC-Ⅰ类分子表达降低;肿瘤治疗的HLA限制性问题;肿瘤免疫激发和效应过程中的免疫抑制;肿瘤免疫效应过程中的时空限制;肿瘤抗原的变异;T细胞TCR信号传导异常.
    223  异源性CTL的诱导及细胞毒性测定
    王云永 赵贵德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3
    [摘要](1278)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脑胶质瘤是目前难治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有效的效应细胞是目前研究的方向.我们根据文献报道的方法,用自己研制的瘤苗,给昆明种小鼠体内致敏,取其脾细胞,体外再次用胶质瘤细胞刺激,获得特异性异源性CTL.具体方法是用榄香烯和丝裂霉素共同处理等量G422胶质瘤培养18小时,可得胶质瘤特异性瘤苗(榄香烯/丝裂霉素瘤苗),配制成单细胞悬液2×10~6/ml.取上述瘤苗1ml给昆明鼠多点注射体内致敬,2周后重复一次.第二次致敏10天后,取其脾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1ml中加入脾细胞2×10~6、G422瘤细胞4×10~5和rIL-2400U,共同培养10天,收获特异性源性CTL.分别做正常脾细胞、体外经rIL-2培养的正常脾细胞(LAK)、
    224  细胞毒T淋巴细胞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王云永 赵贵德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4
    [摘要](1317)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前文研究表明,榄香烯/丝裂霉素瘤苗在小鼠体内可诱导出杀伤G422瘤细胞很强的异源CTL,故选用CTL做脑内治疗胶质瘤实验.用微量注射器在小鼠右额叶直接穿刺,脑内注射G422细胞后第2天,再在原来穿刺部位分别注射CTL rIL-2,CTL,rIL-2,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结果表明:单纯CTL治疗小鼠的生存期较rIL-2和对照组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05),CTL rIL-2较单纯CTL治疗明显延长且有长期生存(P<0.025).病理检查未见正常脑细胞损伤和残
    225  脐血淋巴细胞表型、NK细胞活性和血清sIL-2R水平研究
    陈旭芳 贾廷珍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5
    [摘要](1276) [HTML](0) [PDF 0.00 Byte](70)
    摘要:
    目的:为脐血临床应用提供免疫学依据,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足月正常分娩新生儿脐血进行了淋巴细胞表型、NK细胞活性和血清sIL-2R水平研究.并与健康成人外周血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成人外周血相比,脐血CD3~ 和CD8~ 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因而CD4~ T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CD19~ B细胞百分比亦显著增高,CD16~ NK细胞百分比两者无显著性差别,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脐血中仅有CD19~ B细胞百分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它指标均无性别差异,脐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清.
    226  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宋英晖 徐红薇 任欢 李呼伦 邢淑贤 田景先 周贵生 王丽荣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6
    [摘要](1484) [HTML](0) [PDF 0.00 Byte](121)
    摘要:
    本文就CIK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其高效杀瘤活性及体外大量增殖的发生机制.首先研究了IL-2、抗CD3单克隆抗体、IL-1及LFN-γ对PBMC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浓度分别为IL-2 300U/1×10~6cells,抗CD3单克隆抗体15U/1×10~6 cells IL-1 100U/1×10~6cells,IFN-γ1000U/1×
    227  CIK疗法对S180荷瘤小鼠的体内抗瘤作用的研究
    任欢 徐红薇 李呼伦 宋英晖 周贵生 邢淑贤 田景先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7
    [摘要](1607) [HTML](0) [PDF 0.00 Byte](111)
    摘要: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本文选择了S180荷瘤鼠作为实验肿瘤动物模型来研究其体内抗肿瘤作用.首先建立了S180荷瘤鼠肿瘤模型,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昆明鼠各接种2×10~5个S180细胞,两天后通过尾静脉、局部注射两种途径给予10~7/次CIK细胞抗肿瘤治疗,设LAK细胞治疗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经过2次/周共4次治疗,第5天后杀鼠取脾,计算抑率.结果可见,CIK静脉组及局部组的抑瘤率分别达57%和78%,与LAK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并于治疗结束后解剖鼠肿瘤部位大体观察所见,CIK治疗组肿瘤块较光滑、较小、
    228  α-CD4单抗对α-CD3单抗刺激和IL-2诱导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扩增和杀瘤活性的影响
    黄辉 俞红 素慧莲 林云璐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8
    [摘要](1442)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在用a-CD3单抗和20U/ml rIL-2扩增FBL-3红白血病肿瘤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获取了具有高度杀瘤活性的、FBL-3特异性的T细胞的基础上,观察了a-CD4单抗对FBL-3特异性的T细胞的增殖、杀瘤活性及表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四种不同的培养方案:(1)单独使用a-CD3单抗(CD3组);(2)单独使用20U/ml rIL-2(IL-2组);(3)使用a-CD3单抗48小时后,加入a-CD3单抗和20U/ml rIL-2(CD3 IL-2组);(4)a-CD3单抗和a-CD4单抗同时使用48小时后,加入a-CD3单抗、a-CD4单抗和20U/ml rIL-2(CD3 CD4 IL-2组).实验结果显示,CD3 IL-2组在20天培养过程中细胞扩增为590倍,在培养12天时对FBL-3的最大杀伤活性为83.6%;CD3 CD4 IL-2组在20天培养过程中细胞扩增为950倍,在培养12天时对FBL-3的最大杀伤活性
    229  小鼠树突状细胞肉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相关功能的研究
    高进 刘玉琴 李存玺 段德义
    1997, 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7.3.099
    [摘要](1233)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种专职抗原呈递细胞(Professional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DC细胞在正常组织中极少,关于DC来源的人类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已有报道.60年代,我室将昆明种小鼠自发肿大的脾脏肿瘤进行了移植,经长时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