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6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IL-2/IL-2R系统介导靶向杀伤高表达IL-2R恶性血液病的新策略
    奚永志
    1999, 6(4):243-2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1
    [摘要](618)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鉴于恶性血液病细胞异常高地表达IL-2R这一事实,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利用IL-2R与IL-2R的特异性结合来导向传递重组IL-2毒素融合蛋白以达到特异性杀伤高表达IL-2R恶性血液病细胞的新策略,它标志着肿瘤导向杀伤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利用IL-2/IL-2R系统介导重组IL-2-毒素融合蛋白选择性杀伤恶性血液病细胞以及对正常造血影响的某些进展加以概述
    2  腺病毒介导RA538基因转移及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邢嵘 林晨 牟巨伟 程金科 张雪艳 付明 吴旻
    1999, 6(4):246-2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2
    [摘要](848)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目的:RA538是从维甲酸诱导终末分化的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分离出的一个与分化相关的基因,本研究探讨了其抗癌作用.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基因转移观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结果:通过重组体腺病毒将RA538基因转导到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和人结肠癌细胞系(HCY)中,获得较高的转导效率,显示出较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7.2%和77.9%,并能降低两细胞系体内肿瘤形成能力.流式细胞计数、DNA片段化分析及TUNEL检测证实RA538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Westem blot分析表明,RA538具有明显下调c-myc基因表达的作用,结论:研究结果提示,RA538是一个较广谱的抑癌基因,可以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目的基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  比较跨膜型与分泌型TNF-α在体内的杀瘤效应
    李清芬 冯玮 李卓娅 龚非力 姜晓丹 徐勇 熊平
    1999, 6(4):250-2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3
    [摘要](687)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目的:比较分泌型和跨膜型TNF-α在体内抗瘤作用的异同.方法: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3种TNF-α(野生型TNF-α重组体、跨膜型及分泌型TNF-α突变体)基因,观察其抗瘤效应 结果:3种TNF-α均能有效表达。并具明显抑瘤效应,跨膜型TNF-α突变体对早期肿瘤的仰制效应明显高于其它2种TNF-α(P<0.01),而野生型TNF-α对中肿瘤的抗瘤效应则最佳.此外,注射3种TNF-α裸DNA均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结论:分泌型和跨膜型TNF-α抑瘤机制可能下同,裸DNA直接用于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较安全,简易和有效.
    4  可溶性TRAIL分子的同源性模建
    饶严 黄家强 顾维丰 马大龙
    1999, 6(4):252-2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4
    [摘要](972)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MSI公司的Insight Ⅱ分子模拟软件,参照TNF-α的三级结构信息文件,对TRAIL分子胞外区的R117到G281共165个氨基酸残基进行了同源性模建;并利用Profile-3D程序中的Inverse Fold-ing方法对模建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模建出的TRAIL分子共含10个β-片层结构,且这些β-片层均对应于TNF-α中相应的β-片层区.这与同一家族的分子在结构保守区,特别是形成二级结构的保守区中序列组成变化不大的理论相吻合.而且验证模建结果的结果可靠性积分值为55.80.结论:模建结果基本正确,为TRALL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
    5  卵巢癌细胞HLA Ⅰ类分子表达异常和TAP,LMP基因表达的关系
    张笑人 葛海良 张惠珍 周光炎 蔡晓敏
    1999, 6(4):257-2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5
    [摘要](629)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目的:肿瘤细胞表达MHCⅠ类分子是激发肿瘤抗原特异性CTL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肿瘤细胞HLAⅠ类分子表达异常是肿瘤逃脱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我们探讨了卵巢癌细胞HLAⅠ类分子表达异常的分子基础.方法:本文以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HLA Ⅰ类分子的表达,以RT-PCR检测TAP,IMP基因的表达,探讨肿瘤细胞HLA Ⅰ类分子表达异常的分子基础.结果:卵巢癌中HLA Ⅰ类分子表达异常相当普遍(5/8),并涉及抗原加工相关基因TAP,LMP基因表达异常.25℃培养肿瘤细胞可部分诱导Ⅰ类分子的表达;结论:卵巢癌HLA Ⅰ类分子表达异常与其Ⅰ类抗原加工途径异常有关.
    6  HSV-tk/GCV系统对小鼠肝癌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的研究
    唐展云 周晓明 孙文长 陈诗书
    1999, 6(4):261-2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6
    [摘要](828)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研究HSV-tk/GCV系统对小鼠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重组DNA技术,将HSV-tk基因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TK)中,在LipofectAMINE介导下,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直至出现抗性克隆,扩大培养,用NT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将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小鼠肝癌细胞MM45T.Li,G418筛选,直至出现抗性克隆,挑取阳性克隆,扩大培养,命名为MM45T.Li/TK.PCR,RT-PCR对HSV-tk基因修饰的MM45T.Li细胞进行鉴定,然后观察CCV对MM45T.Li/TK和不同比例TK~ 与TK~-混合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为5×10~5CFU/ml,PCR及RT-PCR分析证明HSV-tk基因已整合至MM45T.Li细胞基因组中,并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MM45T.Li/TK与未转基因的原肿瘤细胞,二者的生长速度与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别.MM45T.Li/TK细胞对CCV高度敏感,即低浓度GCV(1mg/L)处理MM45T.Li/TK细胞3d,即可将其杀死.旁观者效应显示将25%MM45T.Li/TK细胞与75%MM45T.Li混合,发现90%以上的细胞被杀死.结论:小鼠肝癌细胞对HSV-tk/CCV系统高度敏感,并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7  单克隆抗体导向的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抗肝癌实验研究
    杨连君 隋延仿 陈志南
    1999, 6(4):265-2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7
    [摘要](811)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目的:制备超抗原(SAg)葡萄球菌汤毒素A(SEA)与搞人肝细胞癌单克隆抗体(McAb)F(ab’)_2段的结合物,并观察其介导外周皿单个核细胞(PBAMC)的抗人肝癌作用,方法:提取McAb HAbl8,用木瓜蛋日酶制取其F(ab’)_2段,再用N-琥珀酰亚氨基-3-(2二硫吡啶)丙酸酯(SPDP)制备HAb18 F(ab’)_2-SEA结合物;经凝胶色谱柱纯化后用SDS-PAGE鉴定各收集峰,免疫组化ABC法鉴定此结合物的抗体活性,MTT法观察HAb18 F(ab’)_2SEA介导PBMC的抗肝癌作用.结果:成功地制备了HAb18 F(ab’)_2-SEA结合物,并且此结合物具有明显的介导PBMC靶向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并与其剂量呈正相关.对照组无此作用结论:MCAb与SAg结合物导向治疗肝癌是一种有发表前景的肝癌免疫治疗模式.
    8  FasL基因转染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药物敏感性的上调效应
    陈俊 张积仁 袁亚维 周殿元
    1999, 6(4):268-2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8
    [摘要](1045)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染对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调节效应,方法:LjpofectAMINE介导建立FasL基因修饰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FL,MTT法检测化疗药物对转染细胞的杀伤效应,半定量RT-PCR分析化疗药物作用前后转染细胞Fas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经C418筛选,RT-PCR和免疫组化鉴定,建立FasL稳定表达MCF-7/FL,ADM在0.625~2.5μg′ml之间.MTX在3~6μg′ml.CDDP在1.25~10μg ml间对MCF-7FL的杀伤效应均明显高于MCF-7和转染空载体的MCF-7Vt而F(ab’)_2-APO-LMcAb可部分抑制这—增强效应,半定量RT-PCR显示上述化疗药物作用后MCF-7/FL Fas mRN水平表达显著增强,结论:外源FasL基因导入可上调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化疗药物上调Fas表达从而增强瘤细胞FasL-Fas凋亡通路效应有关
    9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王永红 胡晋红 陈国友 原永芳 苏晴 曹雪涛
    1999, 6(4):273-2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09
    [摘要](772) [HTML](0) [PDF 0.00 Byte](18)
    摘要:
    目的:优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的原核表达条件,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比较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导时间的表达量,选择最适条件,大量扩增后,分离出包涵体,分别采用盐酸胍溶解法和SDS溶解法两条纯化路线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并对所纯化产物进行常规分析鉴定.结果: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溶解包涵体方法,通过后续复性及纯化,均可得到高纯度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IL-17.采用SDS溶解法具有较高的得率,采用盐酸胍溶解法纯化得率较低,得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较高.结论:通过表达及纯化,得到了大量高纯度具有活性的rhIL-17,为进一步研究IL-17的体内外生物学效应打下了基础.
    10  TC-1基质细胞系促进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基因转移的实验研究
    于晓妉 刘晓丹 刘元林 张双喜 周生 李秀森 刘兵 毛宁
    1999, 6(4):277-2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0
    [摘要](975)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的:摸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理想的造血细胞基因转染体系.方法:以人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报告基因,比较了小鼠骨髓细胞与病毒包装细胞共培养、与骨髓基质细胞系TC-l共培养及单纯上清感染等不同体系的转染效率.结果:与单纯上清转染法相比,TC-1基质细胞可明显提高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3组中,以与病毒包装细胞共培养组转染效率最高.结论:骨髓基质细胞介导基因转染的方法,既可促进靶基因的转染效率,又可避免重组辅助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1  Angiostatin的分离纯化及对B16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
    夏国宏 卢卫新 殷国勇 葛锡锐 费俭 邢力 郭礼和
    1999, 6(4):280-2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1
    [摘要](853)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研究Angiostatin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从人血浆组分Ⅲ中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分离Plasminogen和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技术得到弹性蛋白酶纯品.经此酶分离Plasminogen进行有限酶解,产物经亲和层析分离得到Angio-statin.结果:体外实验表明,Angiostatin能显著抑制牛主动脉弓内皮细胞的增殖.体内实验发现,以0.6 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14d后,B16黑色素瘤生长抑制率达77%(P<0.05);以小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黑色素瘤转移模型,采用同样的方法冶疗18d后,B16黑色素瘤的肺转移率降低了65%(P<0.05).结论:本研究为Angiostatin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说明Angiostin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表达Angiostatin基因的B16黑色素瘤体内抑制作用
    夏国宏 卢卫新 邢力 费俭 郭礼和
    1999, 6(4):284-2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2
    [摘要](819)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目的:研究表达Angiostatin基因的B16黑色素瘤的体内生长行为.方法:通过改造Plasminogen cDNA得到Angiostatin基因,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pAGAGS3后导入B16黑色素瘤细胞使其表达.结果:表达Angiostatin的B16黑色素瘤细胞体外生长速率和软琼脂中克隆形成能力均未改变.但接种小鼠26d后,体内生长抑制率达87%(P<0.01).结论:表达Angiostatin的B16黑色素瘤体内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13  人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分离与测序
    杨翠红 朱千政 钱振超 欧武 杨佩英
    1999, 6(4):288-2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3
    [摘要](1026) [HTML](0) [PDF 0.00 Byte](16)
    摘要:
    目的:肿瘤差异表达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胃癌在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中居第一位,本文拟钓取人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探讨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应用最新分离差异基因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优化反应条件对人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进行分离,测序和Northem验证.结果:获得经Northem杂交证实的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两个cDNA片段scg1和scg2,序列分析表明长度分别为194bp和343bp,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scg1和scg2与GenBank中已发表基因序列均无同源性.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scg1和scg2可能是人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新基因片段,推测与人胃癌发生发展相关.检测全长cDNA序列的深入工作正在进行中.
    14  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在肺癌中的表达
    张容轩 张敏 陈红莉 孔洁
    1999, 6(4):292-2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4
    [摘要](864) [HTML](0) [PDF 0.00 Byte](17)
    摘要:
    目的:探讨非靶器官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否存在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ER、PR与肿瘤的关系,方法:146例手术切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本,按WHO肺癌组织学分类标准进行光镜诊断;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进行石蜡切片的ER,PR检测 结果:ER阳性检出率58.9%,PR阳性检出率69.1,双阳46.6%.提示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将其作为激素辅助治疗的一个指标,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5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国家标准品的研制
    王军志 高凯 饶春明
    1999, 6(4):295-2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5
    [摘要](841)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目的:建立符合WHO重组细胞因子要求,用于rhTNF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品.方法:用NIBSC提供的国际标准品为标准,采用L929细胞体外活性测定系统,按统一方案组织了4家实验室,对这批rhTNF-α国家标准品(批号960508)的效价进行协作标定.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3289~4266IU/支,单次测定的95%标准值范围为1735~8087IU/支.这批国家标准品效价确定为3500IU/支.4种不同温度存放27个月的样品,效价测定结果表明其效价稳定.结论:这批rhTNF-α经统一协作,质量可靠,效价稳定,可用作国家标准品使用.
    16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小鼠腹水瘤的研究
    李懿萍 苏宁 严航
    1999, 6(4):299-3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6
    [摘要](1073)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目的:研究HSVtk/GCV系统对腹水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XTT、动物实验、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方法.结果:HSVtk(+)的P388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约为其亲本P388细胞的37倍,且对其邻近的HSVtk(-)的P388细胞或S细胞具有旁观者效应,当P388tk细胞与P388细胞或S细胞混合培养,5μg/ml GCV处理后,P388tk细胞占混合细胞的10%,就可杀伤50%的混合细胞.动物实验中P388tk细胞或P388tk与P388细胞等量混合所致的荷瘤鼠在以CCV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细胞死亡的机制与凋亡有关.结论:在体内和体外水平,HSVtk(+)的P388tk细胞能被GCV有效杀伤,且对其邻近的HSVtk(-)的细胞产生旁观者效应.
    17  CEA-重组痘苗病毒对CEA阳性肿瘤疗效的实验研究
    卢方安 杨洁 郭俊明 杨英浩 伍新尧 罗超权 黄冰
    1999, 6(4):302-3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7
    [摘要](750)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为探讨CEA-重组痘苗病毒对CEA阳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CEA阳性小鼠Hepa肝癌细胞模型(Hepa-CEA);对4组实验鼠进行颈背部皮下注射CEA阳性或CEA阴性同源鼠Hepa肝癌细胞,再接种痘苗病毒(野生型W-VV或重组型CEA-rV)3次:观察动物反应,并在接种癌细胞后每周测量一次皮下肿瘤大小.结果:4组实验鼠颈背部皮下均可见瘤块形成,但3个对照组肿瘤生长迅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种Hepa-CEA/CEA-rV组小鼠皮下肿瘤生长缓慢,瘤块较小,与3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整个实验过程中接种鼠未表现有毒副反应,结论:CEA-rV可能通过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CEA特异性的细胞或体液免疫应答反应,对CEA阳性肿瘤的生长明显产生抑制作用.
    18  c-jun反义核酸消除人体卵巢癌细胞的抗药性研究
    高小平 韩为跃 刘忠荣 李伯刚
    1999, 6(4):305-3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8
    [摘要](857)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目的:c-jun反义核酸消除人体卵巢癌细胞抗药性探讨.方法:采用c-jun反义核酸处理抗药型人体卵巢癌细胞,观察c-jun,γ-GCS以及GSH在两种细胞内的表达水平.结果:c-jun反义核酸可抑制c-jun基因的表达并降低谷胱苷肽合成的关键酶γ-GCS的mRNA表达量,使抗药型细胞内GSH含量降低大约75%.ATT分析结果也表明,经c-jun反义核酸处理后,抗药型细胞对顺铂的IC50从40μmol/L降低到1.0μmol/L,对敏感型细胞无明显影响(0.2μmol/L).结论:c-jun反义核酸可特异地抑制抗药型细胞内c-jun基因的表达并间接抑制γ-GCS的表达,最终抑制GSH的合成,从而消除卵巢癌细胞的抗药性.
    19  腺病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李红霞 黎健 魏东 夏永静
    1999, 6(4):310-3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19
    [摘要](620)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20  重组白细胞介素2联合化疗治疗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灶的探讨
    孙红 张惜阴 丰有吉
    1999, 6(4):312-3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20
    [摘要](865)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的手段,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已达晚期.而晚期病人由于手术难以彻底及化疗药物的耐受性,患者常于术后1~2年中复发.虽然二线药物泰素对复发患者有30%的疗效,但仍不能解决药物的耐受性问题.而白细胞介素2作为免疫调节剂不受药物的耐受性的限制,可望对复发及转移的晚期卵巢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及化疗联合应用治疗卵巢癌的复发及转移灶,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实体肿瘤的作用效果,为有效冶疗复发和转移的卵巢癌提供一种方法.
    21  人His6—TNF—β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产物一步纯化法研究
    徐建芬 周晴 马志章 华明 丁仁瑞 余建法 沈丙辉
    1999, 6(4):314-3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21
    [摘要](690)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人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mecrosis factor beta,TNF-β)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研究表明,它不仅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而且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并能诱导多种分化细胞抗原的表达.成熟的人TNF-β由171个aa组成,其N端为非功能区,研究发现若N端缺失25个aa,仍可保持其细胞毒活性;若缺失24个aa,则该缺失体的细胞毒作用可提高2~6倍,而对小鼠致死率却降低5倍.TNF-βC端结构的完整性对保持细胞毒活性是必需的,因此可通过构建N端的不同缺失体来重组高抗癌效应和低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本文选用融台表达载体来组建人N端缺失体的表达质粒,并且借T(?)-lac启动子、His6-tag等元件,以期获得高效表达和利用Ni~(2 )螯合树脂柱来亲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TNF-β缺失体的生物学活性和TNF-β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22  基因治疗靶向载体研究进展(一)
    贺平 汤钊猷
    1999, 6(4):315-3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22
    [摘要](619)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基因治疗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有合适的目的基因,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理想的载体系统,它能将这个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运送到特定的靶细胞中,并能精确调控其表达.科学家们设计不同的方案,改造载体的结构,构建了不同类型和特征的靶向载体.如将不同的配体组分交联到病毒载体的外膜上,构建靶向转导载体;或在载体的DNA中引入顺式调控元件,构建靶向转录载体等等.这些载体的构建有力地推动着基因治疗的发展.
    23  人NK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张彩 田志刚
    1999, 6(4):318-3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23
    [摘要](821)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本文对人NK细胞的纯化、扩增、克隆化培养及NK细胞系的建立情况进行了概述.这些技术的日益成熟,为NK细胞的发育分化、生物学功能、细胞毒和信号传导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4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张红梅 朱迅
    1999, 6(4):321-3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24
    [摘要](624)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多种粘附分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上的表达与AML发生、发展及转归相关,对指导AML的治疗,监测AML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意义.本文将此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AML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25  免疫毒素的研究进展
    靳更林 寿成超
    1999, 6(4):324-3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25
    [摘要](71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肿瘤的导向治疗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篇章.在众多的导向治疗中免疫毒素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别将起导向作用的载体和杀伤效应的毒素基因进行一系列的改建,然后重组而获得的免疫毒素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免疫毒素已经进入临床Ⅰ,Ⅱ期试验,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6  人源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毛春生 于长明 王海涛
    1999, 6(4):327-3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1999.4.026
    [摘要](718) [HTML](0) [PDF 0.00 Byte](17)
    摘要:
    鼠源抗体对人的异源免疫原性问题直接导致了人源抗体技术的出现,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该技术日臻成熟.嵌合和人源化抗体的研究巳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巳有产品应用于临床,但在实践中有其局限性.噬菌体抗体库体系的创建,用细菌克隆代替B细胞克隆,是人源抗体技术又一次突破性进展.噬菌体抗体操作简便,可以从中筛选出包括中和抗体、毒素抗体、多糖抗体、自身抗体、抗全细胞抗体在内的各种高亲和力抗体.转基因动物抗体技术于叨年代初出现,技术还不大成熟,目前人们只能将一部分人的Ig全套胚系基因转移到动物体内,但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