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7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增殖病毒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钱其军
    2000, 7(1):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1
    [摘要](1324)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目的:探讨HER2/neu原癌基因胞外区片段DNA免疫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在体内的抗瘤效应。方法:克隆并构建人HER2/neu原癌基因及其胞外区片段表达载体,分别转染SP2/0细胞以制备杀伤靶细胞。将质粒DNA免疫小鼠,观察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同时分析免疫动物体内抗瘤效应。结果:体外获得稳定表达HER2/neu基因的SP2/0靶细胞。目的基因DNA免疫后,免疫鼠脾细胞在体外可检测到特异性杀伤作用,体内肿瘤细胞接种后可发现肿瘤结节出现时间延迟,肿瘤生长缓慢。结论: HER2/neu原癌基因胞外区片段DNA免疫可诱导出特异细胞免疫应答,并具有一定抗瘤效应。
    2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细胞线粒体基因表达的调控*
    张睿 王雪皎 王秀琴 郭明洲 丁芳 刘芝华 吴旻
    2000, 7(1):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2
    [摘要](1173) [HTML](0) [PDF 0.00 Byte](84)
    摘要:
    探讨维甲酸在预防和治疗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分离受维甲酸调控的靶基因。 方法: 采用AP PCR、测序、Northern杂交及序列同源分析等方法。 结果: 首次发现ATRA可上调线粒体基因ATP酶第六亚单位表达, 这种表达上调开始于ATRA诱导早期并持续整个诱导过程(7 d)。Northern杂交结果证实了ATRA对线粒体基因ATP酶第六亚单位的上调作用。对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调控区D loop序列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该转录调控区两处存在着与维甲酸受体反应元件核心序列高度一致的外翻重复序列(everted repeated sequences),其间隔分别为12 bp和13 bp。 结论: 维甲酸受体与线粒体基因组维甲酸反应元件相互作用可能是其调控线粒体基因的表达。 维甲酸除调控核基因外, 亦可对线粒体基因进行直接调控。
    3  多聚阳离子对非病毒载体转移效率的影响*
    李钧敏 田培坤 蒋惠秋 顾健人
    2000, 7(1):6-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3
    [摘要](1351)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了解鱼精蛋白应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利用GV1,GV2靶向性非病毒载体来比较多聚赖氨酸与鱼精蛋白对靶向性基因转移复合体携带DNA的能力及体外基因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在A375细胞中,鱼精蛋白与多聚赖氨酸参与形成的复合体基因导入率都为50%左右。在ABAE细胞中,鱼精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体基因导入率只有20%左右,而多聚赖氨酸可达70%左右。鱼精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体导入引起的基因表达在转染后第6天达到高峰,传代培养不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多聚赖氨酸在转染后第7天达到高峰,传代培养使基因的导入率明显下降。结论:鱼精蛋白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4  新型基因转移系统介导p21基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体外研究
    柳湘 韩俊松 田培坤 顾健人
    2000, 7(1):11-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4
    [摘要](1594)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探索靶向性非病毒载体系统在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组建了EGF-R介导的GE7基因转移系统,分别与β-gal报道基因和p21基因构成载体复合物,体外转染U251细胞,通过X-gal染色、Western blot分析、原位末端标记、DNA梯带检测等,观察了外源基因的导入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X-gal染色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率可达80%;转染p21基因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第7天生长抑制率约58%。原位末端标记及DNA梯带检测发现,转染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发生。结论: GE7载体系统能高效靶向地将外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效诱导其凋亡。
    5  HER2/neu原癌基因胞外区片段DNA克隆及其在小鼠中诱导的抗体应答 *
    张跃建 何球藻 秦慧莲
    2000, 7(1):15-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5
    [摘要](1480)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目的:研究HER2/neu原癌基因胞外区片段(ECD) DNA直接肌肉注射在小鼠体内表达,体液免疫状况,利用小鼠流产模型观察其体内效应。方法:克隆并构建了人及大鼠HER2/neu原癌基因胞外区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3-X, 采用肌肉直接注射的方法免疫小鼠,分析目的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结果:在质粒DNA直接注射部位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 并诱导了针对HER2/neu的抗体反应;同时诱发小鼠流产,使免疫鼠产仔数减少,可观察到流产结节形成。结论:通过基因免疫,可诱导针对HER2/neu原癌基因产物的有效免疫应答。
    6  HER2/neu胞外区片段基因免疫诱导特异细胞免疫及其抗瘤效应研究 *
    张跃建 何球藻 秦慧莲
    2000, 7(1):18-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6
    [摘要](1257) [HTML](0) [PDF 0.00 Byte](95)
    摘要:
    探讨HER2/neu原癌基因胞外区片段DNA免疫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在体内的抗瘤效应。 方法: 克隆并构建人HER2/neu原癌基因及其胞外区片段表达载体,分别转染SP2/0细胞以制备杀伤靶细胞。将质粒DNA免疫小鼠,观察其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同时分析免疫动物体内抗瘤效应。 结果: 体外获得稳定表达HER2/neu基因的SP2/0靶细胞。目的基因DNA免疫后,免疫鼠脾细胞在体外可检测到特异性杀伤作用,体内肿瘤细胞接种后可发现肿瘤结节出现时间延迟,肿瘤生长缓慢。 结论: HER2/neu原癌基因胞外区片段DNA免疫可诱导出特异细胞免疫应答,并具有一定抗瘤效应。
    7  IL-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影响*
    孙黎飞 曹雪涛 田野苹 章卫平 张明徽 黄欣 于益芝
    2000, 7(1):21-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7
    [摘要](1251) [HTML](0) [PDF 0.00 Byte](94)
    摘要:
    观察用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后,DC表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变化及DC体内免疫后,小鼠体内主要脏器中IL-2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抗原提呈微环境的改善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DC培养上清和小鼠血清及脏器中IL-2的含量,用RT-PCR方法检测DC中IL-2,IFN-γ,IL-12,GM-CSF,IL-4,IL-10,TNF-α,IL-1β,MIP-1β,MCP-1,RANTES和IP10等的表达,用FACS分析DC表面IL-2受体的变化。结果: 经IL-2基因修饰后,DC除了分泌高水平的IL-2外,尚能分泌一定水平的IFN-γ和IL-2,其表面表达的IL-2Rα密度增加。RT-PCR分析表明其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用IL-2基因修饰的DC免疫小鼠后,血清和脏器中能检测到高水平的IL-2。结论: IL-2基因修饰DC,能促进DC表达IL-2受体,并以自分泌形式分泌高水平的IL-2,优化其抗原提呈的微环境,提示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功能。
    8  完整肽聚糖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和杀瘤功能的影响
    王立生 潘令嘉 施理 李明松 孙勇 张亚历 周殿元
    2000, 7(1):25-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8
    [摘要](1496) [HTML](0) [PDF 0.00 Byte](94)
    摘要:
    探讨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完整肽聚糖注射于裸鼠腹腔,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L929细胞体外杀伤法及Griess试剂分别测定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 1,TNF-α及NO的水平;同时也观察了巨噬细胞体外杀瘤活性的变化。结果: 完整肽聚糖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 TNF-α及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外杀瘤活性也明显增强(P<0.01)。结论: 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瘤活性,并使之分泌多量的细胞毒性效应分子。
    9  CH50多肽体内激活巨噬细胞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
    冯作化 张桂梅 李东 张慧
    2000, 7(1):28-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09
    [摘要](1130)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研究重组FN多肽CH50在体内激活巨噬细胞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特点。方法:体内注射CH50和/或转染IFN-γ基因,检测巨噬细胞产生的各种因子,测定荷瘤鼠体内肿瘤生长速度。结果:CH50单独作用可促进巨噬细胞产生NO,TNF,IL-1等因子,但激活作用较慢。注射CH50和转染IFN-γ基因不分先后,均可在体内协同作用,迅速激活巨噬细胞。单独注射CH50能够抑制肿瘤结节的形成,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低剂量CH50对 <1 mm 的肿瘤结节已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较大剂量时对>1 mm的肿瘤结节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CH50与IFN-γ在体内的协同作用使其抑制体内肿瘤生长的作用更强。结论:CH50与IFN-γ作为体内巨噬细胞激活的双信号因子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10  重组人白介素2-卡介苗对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 *
    梅玉屏 曾星 黄羽 章国来
    2000, 7(1):32-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0
    [摘要](1542)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研究能分泌人白细胞介素2的重组卡介苗(rBCG-IL-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杀伤活性功能的改变,探讨rBCG-IL-2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电转化技术构建卡介苗,采用MTT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的杀伤活性。结果: rBCG-IL-2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大于rBCG组和对照组,且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在一周内达到最大。结论: rBCG-IL-2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制剂。
    11  巨噬细胞在MIF基因修饰瘤苗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
    刘艳君 田野苹 曹雪涛
    2000, 7(1):35-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1
    [摘要](1250)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研究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基因修饰的瘤苗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机理。方法: MIF基因修饰的FBL3瘤苗小鼠免疫后,观察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结果: MIF基因修饰的瘤苗免疫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数量,表面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以及TNF-α和NO的分泌水平增高,吞噬功能、杀伤活性和抗原提呈功能增强。结论: MIF基因修饰的瘤苗体内免疫后,其分泌的MIF显著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功能,被活化的巨噬细胞在瘤苗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12  分次小剂量放射免疫治疗预防和控制荷瘤小鼠肺转移的实验研究 *
    丁 勇 田嘉禾 张锦明 曹丽敏 王 铮 陈英茂 张书文 关志伟 冯惠茹
    2000, 7(1):39-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2
    [摘要](1306)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研究放射免疫治疗(RIT)对肿瘤转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寻找一种抑制肿瘤转移的方法。方法: 采用131I C50治疗LA795肺腺癌小鼠模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小鼠的体重减轻量、瘤重、生存期、肺转移数。比较一、小鼠接种后不同时间给药分次小剂量RIT与化疗、手术及对照组之间疗效差别。二、接种后不同时间截肢后综合治疗对荷瘤小鼠作用。结果: 一、接种后第7天给药,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减轻少、瘤重轻、肺转移结节数少,以分次小剂量RIT组最优。接种后第4天给药,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进一步提高。二、接种后第15天手术,分次小剂量RIT组、化疗组比单次大剂量RIT组及对照组小鼠生存期延长,肺转移结节数减少,分次小剂量RIT优于化疗。接种后第8天手术,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进一步提高,且分次小剂量RIT组最优。结论: 分次小剂量RIT优于单纯化疗、手术;提前给药分次小剂量RIT疗效更优;分次小剂量RIT结合手术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放大小剂量RIT的抑瘤效应;尽早实行综合治疗疗效更优。
    13  融合基因pCEAcd-tk/前体药物体系的体外旁观者效应的差异性
    郭语彬 伍新尧 罗超权 郭俊明 许道松 刘敏
    2000, 7(1):42-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3
    [摘要](1599) [HTML](0) [PDF 0.00 Byte](85)
    摘要:
    探讨融合自杀基因pCEAcd-tk在导入到肺癌细胞后,其体外旁观者效应的细胞差异性。方法:融合基因pCEAcd-tk提取后,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到6种肺癌细胞株(SPCA-1,GLC-82,A549,SC,HLAMP,L-78),用MTT法测定在细胞转染前后对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和丙氧鸟苷(GCV)的敏感性和在体外的旁观者效应。结果: ① 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很低。② 在6种已转染的肺癌细胞株中,有2种肺癌细胞株(SPCA-1,A549)对前体药物5 FC和GCV有较高的敏感性;③ 旁观者效应显示,2种细胞株(SPCA-1,SC)有强的体外旁观者效应,1种细胞株(A549)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而另外3种细胞株(GLC-82,HLAMP和L-78)的旁观者效应较差。结论:不同的细胞在转染了融合自杀基因以后,其体外旁观者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
    14  IL-12协同B7-1增强实验小鼠的抗肿瘤免疫 *
    王志华 康熙雄 谷宪三朗 住本秀敏 中畸有恒 浅野茂隆
    2000, 7(1):46-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4
    [摘要](1513)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我们应用逆转录病毒构建了IL-12,B7-1和GM-CSF表达载体,以研究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的癌疫苗作用。方法: 将3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EL-4胸腺瘤细胞并研究了该基因导入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 当接种了EL-4/IL-12细胞后,在C57BL/6同系鼠中其基因导入细胞的肿瘤原性比较EL-4/Wt和EL-4/Neo组明显减少( P <001)。在EL-4/IL-12被排斥后,体内试验中诱发了实验动物抗EL-4/Wt的系统性、保护性免疫,51Cr释放测定中,获得一个较强的抗EL-4/Wt和一个较弱的抗同系Lewis肿瘤细胞的CTL活性,体内淋巴细胞消除分析的结果提示减少的肿瘤原性主要依赖于CD4+,CD8+和NK细胞。用EL-4/IL-12细胞进行疫苗治疗比较用EL-4/Neo细胞能有效地延缓已建立的EL-4/Wt肿瘤的生长(P<0005),EL-4/IL-12和EL-4/B7-1联合比用单一的转基因细胞增强了治疗效果(P<0005)。结论: 提示应用IL 12进行血液肿瘤的治疗是有效的,IL-12和B7-1联合使用在未来人类癌症的治疗中亦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5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Ⅱ型受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
    陈洪 张立煌 姚航平 李敏伟 刘克洲
    2000, 7(1):50-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5
    [摘要](1789) [HTML](0) [PDF 0.00 Byte](95)
    摘要:
    为了探讨TGF-β1及其受体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选取了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及核酸狭缝杂交,图像分析仪半定量的方法,从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TGF-β1及TGF-β1受体的含量。结果:在肿瘤发生的情况下,癌细胞,癌旁组织细胞均表达TGF-β1,后者分泌量明显高于前者,同时,癌旁有大量的TGF-β1受体表达,而癌细胞大部分为阴性。结论: TGF-β1受体的缺失,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TGF-β1抑制生长作用的方式。
    16  T淋巴瘤TCR V β核酸疫苗的构建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检测
    张建芝 许佐良 何忠效
    2000, 7(1):53-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6
    [摘要](1296) [HTML](0) [PDF 0.00 Byte](88)
    摘要:
    制备T淋巴瘤TCR V β核酸疫苗。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人T淋巴瘤细胞Jurkat 的TCR V β基因片段,并将其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用重组表达载体转染SP2/0细胞,在mRNA水平上检测其表达。再用pcDNA3和重组载体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收集抗血清,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抗体产生情况。结果: 扩增出TCR V β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证实其序列与已发表的一致。并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TCR V β。该质粒转染到SP2/0细胞,可在mRNA水平上检测到其表达。在用pcDNA3-TCR V β免疫的小鼠抗血清中检测到抗Jurkat细胞TCR V β的抗体。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血清不与表达TCR γδ的人T淋巴瘤细胞发生反应,而与转染该基因的SP2/0细胞产生强阳性反应。正常小鼠血清与pcDNA3免疫的小鼠血清与Jurkat细胞不产生显色反应。结论:所制备的T淋巴瘤TCR Vβ核酸疫苗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
    17  抗PML-RARα反义核酸对NB4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陈 烨 缪金明 朱学宏 邵念贤 方智雯 欧阳仁荣
    2000, 7(1):56-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7
    [摘要](1610) [HTML](0) [PDF 0.00 Byte](96)
    摘要:
    探讨抗PML-RARα反义核酸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NB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细胞计数采用台盼兰排除、计数板计数法;白血病细胞集落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流式细胞仪(FCM)用于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以60 μg/ml的终浓度处理细胞,抗PML-RARα融合部位反义核酸(FUAS)能明显抑制NB4细胞增殖及白血病细胞集落(AML CFU)形成,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6.8%,51.6%;GM-CSF能减弱FUAS的作用,FUAS作用时间越短,GM-CSF促AML-CFU增加越明显;FUAS处理第7,9天,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群,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1.0%,34.2%;FUAS处理第5天S期下降,G2/M期升高,第7天G0/G1期明显升高,S期回升。结论:抗PML-RARα反义核酸具有抑制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18  抗APO-1单抗诱导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的研究
    王祥卫 杨唐俊 何 斌 金欢胜 曾 毅 刘素英
    2000, 7(1):60-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8
    [摘要](1437)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探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诱导途径。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相差显微镜及电镜技术,观察BIU-87/ADM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和抗APO-1单抗对该细胞存活的影响及其特征。结果: Fas抗原在BIU-87/ADM中有高表达,经抗APO-1单抗作用后,BIU-87/ADM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阳性。结论: 抗APO-1单抗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Fas抗原结合,触发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凋亡。
    19  重组RA538、反义c-myc腺病毒对不同细胞系转染效率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
    陈洁平 林 晨 徐采朴 张雪艳 付 明 隗 玥 邓友平 吴旻
    2000, 7(1):63-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19
    [摘要](1635) [HTML](0) [PDF 0.00 Byte](106)
    摘要:
    目的:研究放射免疫治疗(RTT)对肿瘤转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寻找一种抑制肿瘤转移的方法。方法:采用^131I-C50治疗LA795肺腺癌小鼠模型。观察治疗前后小鼠的体重减轻量、瘤重、生存期、肺转移数。比较一、小鼠接种后不同时期给药分次小剂量RTT与化疗、手术及对照组之间疗效差别。三、接种后不同时间截肢后综合治疗对荷瘤小鼠作用。结果:一、种后后第7人药,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减轻少、瘤重轻、肺转
    20  抑癌基因p16INK4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
    朱长军 张利宁 马春红 曹英林 孙汶生
    2000, 7(1):65-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20
    [摘要](1619) [HTML](0) [PDF 0.00 Byte](91)
    摘要:
    目的:探讨融合自杀基因pCEAed-tK在导入到肺癌细胞后,其体外旁观者效应的细胞差异性。方法:融合基因pCEAed-tk提取后,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到6训肺癌细胞株(SPCA-1,GLC-82,A549,SC,HLAMP,L-78),用MTT法测定染前后对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和丙氧岛苷(CCV)的敏感性和在体外的旁观者效应。结果:(1)脂质体介导找历历志染效应低低。(2)在和种已转染
    21  基因治疗靶向载体研究进展(二)
    贺 平 汤钊猷
    2000, 7(1):67-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21
    [摘要](1399)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针对基因治疗安全性,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寻找理想的靶向表达载体。除了构建靶向转导载体和靶向转录载体外,还有利用可诱导的启动子或人工合成的转录因子,构建靶向诱导系统,以诱导目的基因按一定的时相表达。本文综述有关基因治疗靶向诱导载体的研究进展。
    22  树突状细胞与髓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
    陈 莉 楼国良
    2000, 7(1):69-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22
    [摘要](1567) [HTML](0) [PDF 0.00 Byte](87)
    摘要: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近年来对DC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DC应用于髓性白血病尤其是具有明确白血病抗原的白血病特异性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3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新用途
    赵忠信
    2000, 7(1):71-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23
    [摘要](1537)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个具有多项潜能的造血生长因子,因为它不仅能够促进造血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而且对其他的细胞,如抗原递呈细胞(APC)、成纤维细胞、角质细胞、皮肤粘膜细胞等,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由于GM-CSF对骨髓抑制的修复作用,目前在临床上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因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已有很多,GM-CSF在升高白细胞方面的作用已经比较肯定。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报道表明,GM-CSF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的口腔粘膜溃疡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以及在抗病毒、抗真菌感染等的治疗中也有着良好的疗效。
    24  抗体导向酶——前药疗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王 智 武国军 刘智广 郝晓柯
    2000, 7(1):73-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24
    [摘要](1530)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抗体导向酶——前药疗法(antibdy-directed enzyme prodrug therapy, ADEPT)是利用抗体作为载体将前药的专一性活化酶选择性地结合于肿瘤部位,使无毒性的前药可以区域特异性地在肿瘤组织内转化为活性细胞毒分子,杀伤肿瘤。利用不同的活化酶/前药对已建立了多种ADEPT系统,羧肽酶G 2/MMC1系统已用于临床Ⅰ期试验。本文就ADEPT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25  血管生成抑制素Endostatin研究新进展
    贺 祥 潘 卫 芮耀诚 戚中田
    2000, 7(1):76-7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1.025
    [摘要](1645) [HTML](0) [PDF 0.00 Byte](98)
    摘要:
    1997年O'Reilly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瘤中分离到一种新的20 kD具有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因子——Endostatin,它对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有特异的抑制增殖作用,而对非血管内皮细胞系细胞如NIH3T3,A10平滑肌细胞等则无增殖抑制作用,实验证实大肠杆菌生产的复性及未复性的Endostatin及杆状病毒生产的重组Endostatin均有抑制鸡胚血管生成的作用,而且Endostatin没有象肿瘤化疗药物那样引发肿瘤产生抗药性,其作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