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第7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MUC1粘蛋白的免疫生物学作用及其在肿瘤生物学治疗中的应用
    张立新 李春海
    2000, 7(3):165-1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1
    [摘要](75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2  超抗原活化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陈钰 李琳 尉承泽 周严恒
    2000, 7(3):171-1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2
    [摘要](574)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本文对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Th1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进行了研究。方法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SEB共同培养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亚群 ;用酶联双夹心法测定IL 2 ,IL 4水平 ;用K5 6 2 ,HL 6 0肿瘤细胞和自身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测定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杀伤活性。结果 :SEB共同培养 6d的淋巴细胞 ,CD4+T细胞由37.5 %增加到 48.5 % ;CD16 +淋巴细胞由 14.3%增加到 2 7.9% ;CD8+T细胞无明显增加。预先去除CD8+T细胞不影响SEB对CD4+T细胞的活化作用。结论 :SEB活化CD4+T细胞是Th1而不是Th2细胞。它们释放大量的IL 2而不是IL 4。活化的Th1细胞介导了效应细胞和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但是不能介导CTL的杀伤作用
    3  mrp反义RNA逆转胃癌细胞系SGC7901对VCR的耐受性
    喻召才 丁杰 毕锋 韩全利 张学庸 樊代明
    2000, 7(3):174-1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3
    [摘要](922)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探讨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作为靶分子进行胃癌多药耐药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已构建成功的mrp反义RNA真核载体pcDNA Amrp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 1,用G418抗性筛选出稳定细胞克隆 ,命名为M SGC790 1;用32 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打点杂交检测M SGC790 1细胞中mrpmRNA表达的变化 ;从细胞生长曲线中 ,观察M SGC790 1细胞生长速度的变化 ;经 0 .0 0 5 μg/ml的长春新碱 (VCR)处理 1月后 ,行流式细胞术检测M SGC790 1细胞周期的改变 ;同时 ,行MTT法检测M SGC790 1对VCR的IC50 值 ;最后 ,行Habit法检测M SGC790 1中谷胱苷肽S 转移酶 (GST)活性。结果 :①M SGC790 1细胞的mrp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明显较对照组弱。②M SGC790 1细胞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M SGC790 1生长明显阻滞于S期 (P <0 .0 5 )。④M SGC790 1对VCR的IC50 值显著降低 (P <0 .0 5 )。⑤M SGC790 1中GS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本文为以mrp为靶基因进一步进行胃癌多药耐药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4  CpG-ODN对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的影响
    王闻雅 于益芝 张明徽 刘书逊 厉永建 王宜强 曹雪涛
    2000, 7(3):177-1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4
    [摘要](612)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探讨CpG ODN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bonemarrow deriveddendriticcells ,BM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利用合成的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 (CpGmotifcontainingoligonucleotides,CpG ODN) ,通过酶切鉴定DNA制品CpG基序甲基化程度 ,FACS分析DC表型和内吞作用的变化 ,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 12 ,IL 6 ,IL 1β和TNF α和NO的含量。结果 :CpG ODN能够刺激DC前体细胞增殖 ,提高DCMHCⅡ类分子、B7 2和CD40的表达 ,明显增加IL 1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显著增强DC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结论 :CpG ODN与LPS一样能够促进DC成熟进而增强抗原提呈功能
    5  一种简单γδT细胞扩增培养方法及其抗肿瘤生物学功能研究
    马安伦 葛海良 张冬青 王树军 周光炎
    2000, 7(3):181-1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5
    [摘要](892)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建立一种特异快速地诱导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 ,并比较了γδT细胞 ,NK和LAK细胞的抗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收集用不同单抗分别包被粘附的细胞 ,然后通过MACS细胞分选仪的分选 ,获取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表型、细胞杀伤活性的测定以及单抗阻断效应的分析。结果 :经MACS分离得到的γδT细胞 ,培养 2周后细胞数扩增 6 0 0~ 80 0倍 ,CD3,CD8和γδ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是 72 .2 9% ,5 8.0 2 %和 6 5 .98%。γδT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 6 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XG 7这 3种不同靶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率 ,分别为 35 .98% ,5 2 .2 7%和 6 9.0 8% ;NK细胞对此 3种细胞的杀伤率分别是 45 2 1% ,12 .34%和 11.94% ;LAK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44 .0 1% ,2 9.2 7%和 2 5 .6 8%。γδT细胞对经MHC Ⅰ类单抗阻断前后的K5 6 2 ,Raji和XG 73种靶细胞的杀伤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γδ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都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γδT细胞对MHC Ⅰ类单抗阻断后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无明显变化。提示γδT细胞较NK细胞和LAK细胞有更广泛的抗瘤谱
    6  精氨酸酶对人APL原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梁实
    2000, 7(3):184-1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6
    [摘要](954)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了解精氨酸酶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原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RPMI 16 40培养液中补加 10 %胎牛血清和精氨酸酶 5 0 0U/L ,与对照组培养液同时置于 37℃孵箱中孵育 2 4h ,以活细胞密度 5× 10 8/L接种来自 18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病人的原代白血病细胞 ,在 37℃ ,5 %CO2 和饱和湿度下培养。结果 :培养 4d计数活细胞 ,发现其密度为起始密度的 (6 4 2 8± 3 12 ) % ,而对照组为 (10 8 5 6± 12 2 7) % (P <0 0 0 1) ;收集细胞行Wright Giemsa、DNA、POX、NAE及NaF抑制试验、墨汁吞噬试验和NBT还原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 ,油镜下观察发现 ,白血病细胞向成熟分叶核粒细胞分化。结论 :精氨酸酶对APL原代细胞有抑制生长和引导分化作用
    7  脂质体介导的鼠内皮细胞抑制素基因治疗人肝癌的研究
    汤宇澄 居中华 钱关祥 陈诗书
    2000, 7(3):187-1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7
    [摘要](83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利用内皮细胞抑制素进行肿瘤抗血管基因治疗的尝试。方法:用RT-PCR从鼠地脏扩增出内皮细胞抑制素cDNA,经测序证实后,装入分泌表达载体pSEC-hygromycin,用DEAE-葡聚糖将其转染COS-7细胞,从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检测内皮细胞抑制素的表达,并观察分泌上肖是否具有特异性抑制bFGF刺激的内皮细胞增殖作用,并通过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和琼脂糖电泳来探讨其作用机制。
    8  CD基因联合mIL-2/mGM-CSF基因治疗胃癌的研究
    郭善禹 顾琴龙 刘炳亚 朱正纲 尹浩然 林言箴
    2000, 7(3):191-1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8
    [摘要](826)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观察CD基因联合mIL 2 /mGM CSF基因对小鼠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CD基因构建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 ,mIL 2和mGM CSF基因构建于pIRES。先用CD/ 5 FC治疗胃癌细胞株 ,然后联合mIL 2 /mGM CSF两种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小鼠模型胃癌 ,以期产生显著的抗肿瘤作用。RT PCR检测基因表达。结果 :体外结果显示 2 0 %的转基因细胞即可杀灭70 %~ 80 %的肿瘤细胞。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CD/ 5 Fc ,即可产生很强的抗肿瘤作用。结合mIL 2 /mGM CSF两种细胞因子基因 ,抗肿瘤作用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肿瘤消退速度明显加快 ,大部分肿瘤完全消退。RT PCR结果显示 ,CD基因和mIL 2 ,mGM CSF基因均能在组织中表达。结论 :CD/ 5 Fc能够杀灭肿瘤细胞 ,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联合IL 2 /GM CSF后 ,抗肿瘤作用会得到进一步强化 ,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应用病毒和脂质体方法转染自杀基因和细胞因子基因 ,可以在组织中满意表达
    9  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治疗的研究
    郝晓柯 施溥涛 张盈华 殷缨 韩云龙
    2000, 7(3):195-1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09
    [摘要](913)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研究前列腺癌的导向酶 前体药物疗法 (ADEPT) ,在体内观察前体药物甲氨喋呤 α 肽对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 :用前体药物甲氨喋呤 α 苯丙氨酸 (MTX α Phe )和甲氨喋呤 α 精氨酸 (MTX α Arg)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行肿瘤生长抑制及药物动力学的观察。结果 :经抗人精浆蛋白单克隆抗体导向的羧肽酶 A MTX α Phe动物模型体内试验 ,ADEPT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 ,裸鼠生存时间延长 ,生活质量优于单用MTX组。药物动力学显示 ,抗人精浆蛋白单克隆抗体 羧肽酶A注入72h后 ,给于MTX α Phe治疗效果最佳。结论 :MTX α Phe +CP A是一理想的前列腺癌的ADEPT对.
    10  冻融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
    唐华 银平章 孔令非 曹雪涛
    2000, 7(3):199-2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0
    [摘要](629)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研究冻融的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结肠癌小鼠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 :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2 6冻融抗原体外冲击致敏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 ,观察其体外刺激荷瘤小鼠脾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其诱导的CTL对C2 6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体内以 3× 10 5DC /只一次或多次接种于已荷瘤 10d结肠癌的小鼠同侧腹股沟皮下 ,观察抗原冲击的DC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体外抗原冲击致敏的DC能显著刺激荷瘤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 ,其诱导的CTL对C2 6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在效靶比为 10∶1,5∶1,2 .5∶1时其杀伤率分别 88 1% ,71.4%和 5 0 .0 % ;抗原冲击致敏的DC体内多次皮下免疫后对肿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一次性DC体内免疫接种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不明显。结论 :肿瘤细胞冻融抗原体外冲击致敏的DC多次皮下免疫对结肠癌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1  GM-CSF及B7-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抗肿瘤的研究
    张清媛 李殿俊 王志华 张春艳
    2000, 7(3):203-2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1
    [摘要](842)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研究GM CSF及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有效性。方法 :我们将小鼠GM CSF及CD80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分别导入EL 4淋巴瘤细胞中 ,进而研究了EL 4/GM CSF及EL 4/B7 1在同系C5 7BL/ 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 :转B7 1基因的肿瘤细胞诱发了CD80的高表达。转基因的肿瘤细胞在同源小鼠中的成瘤性下降 ,免疫原性增强。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对实验性荷瘤小鼠进行治疗 ,基因修饰的瘤苗作用明显增强 ,而在肿瘤生长的晚期未能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作用。射线灭活的EL 4/GM CSF瘤苗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 ,而射线灭活的EL 4/B7 1瘤苗作用减弱。将EL 4/GM CSF和EL 4/B7 1瘤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效果。结论 :GM CSF及B7 1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 ,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 ,此两种瘤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12  rBCG-IL-2对小鼠肿瘤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曾星 梅玉屏 黄羽 章国来 谭敏 张维彬
    2000, 7(3):206-2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2
    [摘要](650)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将rBCG IL 2应用于动物实验 ,观察其对肿瘤生长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rBCG IL 2 ,用黑色素瘤细胞株B16接种于小鼠小腿外侧皮下 ,再用rBCG IL 2局部治疗 ,2周后处死小鼠 ,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 2 ,IFN γ和GM CSF的含量和肉眼及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和局部免疫效应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rBCG IL 2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肿瘤细胞周围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肿瘤细胞减少。同时rBCG IL 2还能诱导机体产生IL 2和IFN γ。结论 :rBCG IL 2能通过诱导局部免疫效应细胞浸润和机体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肿瘤生长 ,甚至清除肿瘤细胞
    13  重组人白介素2腺病毒对腹水癌的治疗作用
    魏海燕 郑常文 童晋 孙雪奇 彭旭东
    2000, 7(3):209-2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3
    [摘要](971)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为鉴定已构建的重组hIL 2腺病毒 (AdvIL 2 )活性 ,在体外转导人多种癌细胞系 ,以及观察重组病毒对小鼠腹水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ELISA法测定所表达hIL 2的量 ,MTT法测定所表达IL 2的活性。从注射后 2 4h后 ,每日称量试验小鼠的体重 ,并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结果 :发现AdvIL 2在体外能高效转导多种癌细胞 ,并检测到有 10ng水平hIL 2表达 ,持续时间为 3周左右。腹腔注射治疗小鼠腹水癌 (MathA) ,总剂量为 5× 10 8PFU ,注射AdvIL 2组小鼠腹水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 :重组荧光酶腺病毒 (AdvLuc)、培养基 ,在观察结束时 ,试验小鼠的平均体重分别为 :2 6 .5g ,39g和 36 .5g。在注射后第 30天时观察存活率 ,AdvIL 2注射组存活率达 6 2 .5 % ,而AdvLuc对照组在 30d时存活率仅为 2 5 % ,培养基注射组动物则在第 2 5天时全部死亡。结论 :表明AdvIL 2用于腹水癌的治疗效果良好 ,具有较好前景.
    14  重组人干扰素-β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刘长暖 张翊 饶春明 林建伟 高凯 张明芳 王军志
    2000, 7(3):212-2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4
    [摘要](1065)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通过对重组IFN β的质量研究和实验方法参数的选择 ,建立重组IFN β的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 :通过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 ,以IFN α国家标准品、WHO的IFN β国际标准品作为参考品测定样品的含量 ,比较Lowry法、BCA法测定IFN β的蛋白浓度 ,采用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含量 ,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其他项目的测定。结果 :结果表明可用IFN α标准品和IFN β标准品测定IFN β的生物活性 ,用Lowry法测定的蛋白浓度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鲎试剂法可用于制品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测定。国内生产的重组IFN β制品达到了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结论 :建立了重组IFN β的质量标准 ,并可以有效地控制制品的质量 ,为我国重组IFN β的研制及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15  观察细胞内药物浓度方法的比较
    王少东 张杏泉 樊代明
    2000, 7(3):216-2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5
    [摘要](658)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16  携带DT390-VEGF165或DT390-VEGFexon7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潘欣 柯重伟 潘卫 曹广文 戚中田
    2000, 7(3):218-2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6
    [摘要](636)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17  导入多药耐药基因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抗性
    杨旭伟 陈元仲 林振兴 胡建达 吕联煌 梁敏 吴勇
    2000, 7(3):220-2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7
    [摘要](905)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18  直肠癌和癌旁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范国利 张仕成 董洪新 许延发
    2000, 7(3):221-2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8
    [摘要](650)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19  脂质体异体瘤苗对肿瘤的治疗效应研究
    甘岫云 王东 李增鹏 王远东 肖华亮 雍凌
    2000, 7(3):223-2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19
    [摘要](789)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20  瘤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实体瘤临床观察(附101例报告)
    李凯 马育林 姚智
    2000, 7(3):225-2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20
    [摘要](678)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21  免疫球蛋白样分子在非淋巴细胞肿瘤中的表达
    汪泱 张叔人 何祖根 张友会
    2000, 7(3):227-2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21
    [摘要](689)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Ig基因由三组不连锁的基因群编码 :Igκ ,Igλ和IgH基因群。传统免疫学理论认为Ig基因只有在B淋巴细胞中表达。然而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非B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中也有可能存在Ig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这一发现将为我们研究肿瘤癌变机理及肿瘤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2  Ig融合蛋白临床应用前景
    孙凯 冯琦 金伯泉
    2000, 7(3):229-2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22
    [摘要](681)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是指在基因水平将目的蛋白基因同Ig部分片段基因相连而表达的重组蛋白 ,由于同时具有目的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域 ,使重组蛋白获得了许多新的特性。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方面有极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23  细胞因子对早期NK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
    夏青 田志刚
    2000, 7(3):232-2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23
    [摘要](621)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NK细胞是不同于T ,B淋巴细胞而能够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的一个特殊淋巴细胞系 ,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 ,其分化过程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 ,其中IL 2作用CD34+造血干细胞产生的NK可能是NK前体细胞 ,具有部分的杀伤活性 ;IL 12是效应最强的NK细胞激活因子 ,但是 ,单独促进生成NK细胞的分化能力很弱 ;IL 15存在于骨髓中 ,可能是NK细胞分化成熟的天然调节因子 ;IL 7可直接诱导NK细胞产生LAK活性 ,其诱导产生的NK细胞比IL 2诱导的NK细胞更为不成熟
    24  HLAⅠ类分子的缺失与肿瘤逃逸
    张惠丽 奚永志 孔繁华
    2000, 7(3):234-2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24
    [摘要](661)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Ⅰ类分子在肿瘤细胞上的缺失呈异质性 ,现已发现至少有 5种之多 ,并有证据显示这一改变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细胞的杀伤、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此外 ,还有可能影响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或生物治疗
    25  Flt3配体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许志祥 张学光 胡华成
    2000, 7(3):236-2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25
    [摘要](613)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Flt3配体 (FL)是一种能够刺激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FL可促进体内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 ,从而具有重要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对乳腺癌、纤维母细胞肉瘤、肝癌、淋巴瘤等肿瘤的体内、外实验亦证实FL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本文就FL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在体应用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26  鸡新城疫病毒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古长庆 金宁一
    2000, 7(3):238-24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0.3.026
    [摘要](872)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鸡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diseasevirus,NDV)感染机体可以诱导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能够在患瘤机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NDV的附着蛋白 (hemagglutinin -neuramidase ,HN蛋白 )具有增加瘤细胞对淋巴细胞的粘附力、刺激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改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等作用 ,同时NDV可以激活患瘤机体的免疫细胞 ,使免疫细胞发挥细胞毒性功能。NDV免疫机体后可以发挥这些抗肿瘤作用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反应 ,减少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 ,增加肿瘤病人的存活率 ,在临床治疗肿瘤中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