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8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的基因病毒治疗的研究热点
    钱其军 刘新垣 吴孟超
    2001, 8(2):77-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1
    [摘要](759)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2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施明 王福生 刘明旭 张冰 雷周云 邱兆华 高兰兴 吴祖泽
    2001, 8(2):80-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2
    [摘要](82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当MOI为 5 0pfu/细胞时 ,腺病毒载体对 3株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均达到 80 %以上。转染BB 10 2后 ,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11倍和 2 8倍 ,对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3 .75倍和 2 0倍。而BB 10 2的转染对BEL 74 0 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没有影响。结论 :BB 10 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能显著提高p5 3基因突变的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和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 ,因而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 C对HLE和HuH 7细胞的杀伤作用
    3  bcl-x_S增加鼻咽癌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陈扬超 张月飞 周克元 周茂华 梁统
    2001, 8(2):84-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3
    [摘要](892)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利用bcl xS基因降低肿瘤细胞凋亡阈值 ,促进化疗药物顺铂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 ,探索提高顺铂疗效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含有人bcl xS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xS导入人鼻咽癌低分化上皮细胞株CNE 2Z ,G4 18筛选培养后 ,经Westernblot检测bcl xS的表达。以不含有bcl xS基因的pcDNA3质粒转染CNE 2Z作为对照细胞(CNE 2Zneo)。顺铂处理 2种细胞后 ,台盼蓝计数法求得各自的IC50 ,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结果 :Westernblot检测证实获得稳定表达bcl xS的细胞 (CNE 2ZxS) ,与对照细胞相比 ,其对顺铂的IC50 值明显降低 ,经相同剂量顺铂处理后 ,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检测 ,结果表明 ,其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结论 :bcl xS能显著增加鼻咽癌CNE 2Z细胞对顺铂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4  可溶性TNF受体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耐受的机理
    楼国良 王全兴 陈国友 丁国善 厉永建 刘玉杉 张明 孙文佶 曹雪涛
    2001, 8(2):88-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4
    [摘要](874)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研究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将可溶性TNF α受体 (sTNFR p5 5 )基因修饰骨髓来源的非成熟型DC ,观察基因修饰DC的表型特征和功能变化 ,并研究其诱导免疫耐受的效果及机制。结果 :腺病毒sTNFR p5 5基因转染DC后 ,其表型及IL 12分泌与非成熟型DC相比无明显的变化 ;但LPS刺激后 ,sTNFR基因修饰可明显抑制LPS刺激对DC的表型及IL 12分泌的上调作用。sTNFR基因修饰的DC与同种T细胞的MLR明显减弱 ,并可体外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低反应性。将基因修饰的DC免疫受者后 ,移植的同系肿瘤的生长较非成熟型DC和LacZ DC免疫的受者明显加快 (P <0 .0 0 1)。结论 :sTNFR基因修饰非成熟型DC后 ,可抑制外源性LPS刺激的促成熟作用 ,维持DC的非成熟状态 ,并增强其致耐受活性 ;免疫小鼠后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5  VP22的细胞间传递作用对HSV-tk/GCV的肿瘤细胞杀伤促进效应
    刘春生 孔北华 马道新 王文霞 MQ Wei KAO Ellem
    2001, 8(2):93-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5
    [摘要](992)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探讨VP2 2的细胞间传递作用对HSV tk/GCV杀伤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VP2 2与报告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或前药酶基因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构建在同一载体上 ,进行DNA序列分析鉴定 ;将此融合基因载体转染 2 93T或COS7细胞 ,免疫荧光分析确定转染情况和细胞间传递作用 ;在前药GCV不同浓度、转染与未转染细胞比例不同时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利用转染细胞培养液上清培养未转染细胞 ,确定旁观者效应是否由培养液转移。结果 :PCR及序列分析显示融合基因插入载体正确 ;对 2 93T或COS7细胞转染率可达 2 5 %~ 3 0 % ,且证明融合蛋白已被表达并在细胞间传递 ;HSV tk与VP2 2融合后在前药GCV浓度低至 0 .1μg/ml时就可显示出细胞杀伤效应增强 ,并随着表达VP2 2 HSV tk细胞比例的增加 ,细胞杀伤作用增强。结论 :VP2 2介导的自杀基因产物的细胞间传递作用可解决自杀基因的低效细胞毒作用 ,明显增强细胞杀伤效应。
    6  趋化因子MCP-3协同B7诱导小鼠抗宫颈癌的主动免疫效果
    吴宜林 陶光实 陆琳 胡锦跃 林秋华 李官成
    2001, 8(2):98-1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6
    [摘要](955)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探讨趋化因子MCP 3能否增强B7基因诱导小鼠抗宫颈癌主动免疫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 :将pCMV/MCP 3以基因药物的方式肌注 615小鼠 ,同时用B7+U14细胞疫苗在同一部位免疫小鼠 ,再将野生型U14移植入已免疫的小鼠。对照组A :用B7+U14细胞疫苗 +生理盐水同时免疫 615系小鼠 ;对照组B :用pCMV/MCP 3 +野生型U14免疫小鼠 ;其它处理同治疗组。观察 3组小鼠的成瘤情况、生存期。用以上 3种方案分别处理小鼠 ,2周后分别取脾T淋巴细胞用MTT法体外检测其对U14的杀伤率。结果 :经方差分析比较 3组在移植U14后不同时程瘤体平均体积有显著性差异 (F =91.86,P <0 .0 0 1)。3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10 0 ,63 ,3 7d ,经Kaplan Meier曲线比较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1)。体外检测经MCP 3和B7+U14疫苗处理的小鼠 ,其T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对U14的杀伤效率均明显高于经MCP 3和U14疫苗处理者 (F =4 0 62 ,P <0 .0 0 1)。结论 :趋化因子MPC 3能增强B7基因修饰的U14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效果 ,其增强作用需疫苗有B7的表达为前提
    7  OK-432对荷瘤小鼠脾细胞IL-12及Th1细胞因子分泌的诱导作用
    王湘辉 藤本敏博 张滨 磨伊正义 柴福录
    2001, 8(2):102-1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7
    [摘要](70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探讨溶血链球菌冻干制剂OK 4 3 2的抗肿瘤机理。方法 :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C5 7BL/ 6小鼠皮下 ,3d后腹腔注射 1KU的OK 4 3 2 ,每周 1次 ,连续 3周。观察肿瘤生长体积及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并测定了OK 4 3 2在体内、体外对荷瘤小鼠脾细胞IL 2 ,IL 4 ,IL 6,IL 10 ,IL 12 ,IFN γ分泌的影响。结果 :OK 4 3 2能显著抑制B16黑色素瘤的生长 ,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P <0 .0 5 ) ;在体外OK 4 3 2可刺激荷瘤小鼠脾细胞IL 6,IL 10 ,IL 12 ,IFN γ的分泌 (P <0 .0 1) ;腹腔注射OK 4 3 2后荷瘤小鼠脾细胞IL 2 ,IL 12 ,IFN γ的分泌显著增加 ,而IL 10显著减少 (P <0 .0 5 ) ,提示OK 4 3 2治疗后荷瘤小鼠脾细胞Th1增加 ,Th2 相对减少。结论 :OK 4 3 2在体内可通过诱导荷瘤小鼠脾细胞IL 12的分泌 ,促进Th0向Th1分化 ,使宿主的免疫功能处于Th1优势状态 ,从而增强宿主的抗肿瘤作用
    8  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对食管癌细胞的作用
    沈健 吴敏华 蔡维佳 沈忠英
    2001, 8(2):106-1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8
    [摘要](800)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研究不同浓度As2 O3对食管癌细胞系的作用。方法 :食管恶性转化上皮细胞 (SHEEC1)是我室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18和TPA诱发的细胞系 ,培养在培养瓶和 2 4孔板 ,用浓度 1,3和 5 μmol/L的As2 O3处理 2 ,4 ,8,16,2 4h ,电镜检查细胞形态 ,光镜检查核分裂指数 (MI) ;用放射自显影检查 [3H] TdR掺入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查增殖指数 (PI)和凋亡指数 (AI)。结果 :低剂量As2 O3( 1.0 μmol/L)组 [3H] TdR掺入细胞 ,MI,PI皆增加 ,提示SHEEC1增殖率提高 ;高剂量组 ( 3和 5 μmol/L)高AI和低PI,给药 2 4h后 ,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和坏死。结论 :不同剂量氧化砷的作用不同 ,低剂量可引起食管癌细胞DNA合成增加和促进细胞增殖 ,高剂量则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
    9  胎牛肝细胞低分子天然抑瘤物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
    罗小玲 梁安民 李力 谢裕安 吴继宁 匡志鹏
    2001, 8(2):110-1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09
    [摘要](661)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探讨胎牛肝细胞低分子天然抑瘤物 (LMW NTS)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急性与长期毒性作用。方法 :从胎牛肝脏中分离提取出LMW NTS ,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分子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OD2 6 0 及OD2 80 值。采用体外双层软琼脂细胞培养及腹腔注射LMW NTS治疗荷瘤小鼠 ,观察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急性与长期毒性作用。结果 :胎牛肝细胞LMW NTS的分子量为 70 0 0~ 80 0 0 ,属核酸和多肽类物质 ,性质稳定。体外培养条件下胎牛肝细胞LMW NTS对小鼠S 180细胞较对正常小鼠骨髓粒 巨噬系祖细胞有更强的抑制增殖及集落生成作用 ;腹腔注射胎牛肝细胞LMW NTS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延长小鼠寿命 (P <0 .0 0 1)。毒性试验证实胎牛肝细胞LMW NTS无毒副作用 ,长期应用安全。结论 :胎牛肝细胞LMW NTS是一类分子量小、在体内外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应用安全可靠的抑瘤物。
    10  新城疫病毒长春株和四平株致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
    龚伟 金宁一 薛立娟 罗琴芳 孙大辉 葛涛 李萍
    2001, 8(2):114-1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0
    [摘要](897)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研究NDV长春株和四平株致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采用空斑试验、细胞抑制试验、琼脂糖电泳及TUNEL染色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NDV长春株和四平株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BHK、HeLa,Hep-2,HCT和OS-732等肿瘤细胞产生明显的病变,而对人的羊膜细胞(Wish细胞)无明显影响。结论:长春株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四平株,长春株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不存在量效关系,只有量适剂量才引起最强的抑制作用,长春株和四平株在体外引起细胞死亡的途径不完全一致,长春株导致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而四平株导致细胞死亡以坏死为主。
    11  接种9724肝癌细胞后不同免疫力小鼠体内T细胞的作用
    张志培 施新猷 李六金 刘雪松 江逊 彭磊 赵佐庆
    2001, 8(2):118-1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1
    [摘要](1049)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探讨人类肝癌细胞系 972 4在不同免疫力小鼠中的生长特点及T细胞对癌细胞的排斥特点。方法 :体外培养 972 4 ,接种到不同免疫力小鼠 (正常BALB/c ,B细胞缺陷的CBA/N ,T细胞缺陷的BALB/c nu ,T细胞、B细胞缺陷的SICD小鼠及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 )中 ,观察其生长特性 ;测定小鼠脾细胞杀伤力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 +,CD8+的百分率。结果 :BALB/c小鼠和免疫重建的BALB/c PBL SCID不成瘤 ;CBA/N随接种数量和途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BALB/c nu ,SCID小鼠和免疫重建的CBA/N PBL SCID10 0 %成瘤。接种过癌细胞的BALB/c和CBA/N小鼠脾细胞对癌细胞杀伤力较强 ,免疫重建的SCID杀伤力较小。不同组别CD4 +百分率都下降 ,CD8+变化不大 ,CD4 +/CD8+比值下降。结论 :小鼠成癌率与T细胞的作用最为密切 ;T细胞在异种瘤移植排斥中起主要的特异性的免疫杀伤作用
    12  组胺联合LAK/IL-2疗法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曹漫明 汪森明 张积仁 韩少荣 彭秋平
    2001, 8(2):122-1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2
    [摘要](1089)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研究组胺对C5 7BL/ 6小鼠脾源性LAK细胞体内杀伤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 :以B16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的C5 7BL/ 6小鼠作为治疗对象 ,比较LAK/IL 2 /组胺疗法与LAK/IL 2疗法导致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 :组胺可明显增强LAK/IL 2疗法的体内抗肿瘤转移活性 ,产生明显的肿瘤消退 ,近期疗效优于LAK/IL 2疗法 ;组胺与单纯LAK/IL 2治疗相比 ,LAK/IL 2 /组胺疗法显著提高了荷B16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 ,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组胺的这一协同效应可被H2 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完全阻断 ,H2 受体激动剂dimaprit则可模拟这一效应。结论 :用组胺和LAK/IL 2联合应用在C5 7BL/ 6小鼠体内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对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LAK/IL 2疗法 ;组胺的这一效应是通过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上的组胺H2 受体介导的。
    13  榄香烯复合瘤苗对Hca-F肝癌小鼠的免疫治疗效应及对IL-10与IL-12分泌的影响
    赵卫红 施广霞 袁小林 钱振超
    2001, 8(2):126-1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3
    [摘要](94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探讨榄香烯复合瘤苗 (EC TCV)对小鼠肝癌Hca F的免疫治疗效应及治疗小鼠脾细胞IL 10与IL 12分泌的变化。方法 :带Hca F小鼠分别用EC TCV ,CY ,EC TCV +CY治疗或不治疗 (PBS对照 ) ,观察比较肿瘤生长情况并用ELISA法测脾细胞与Hca F细胞混合培养上清中的IL 10与IL 12。结果 :EC TCV免疫治疗或CY化疗后 ,肿瘤潜伏期延长 ,瘤重减轻 ,用EC TCV +CY进行化免治疗的小鼠在第 15天活杀时均无瘤生长 ,与Hca F细胞混合培养的EC TCV治疗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 10浓度明显降低 ( 1.82± 0 .2 9pg/ml,P <0 .0 5 ) ,IL 12浓度明显升高 ( 7.13± 1.89pg/ml,P <0 .0 5 )。结论 :EC TCV对Hca F有免疫治疗效应 ,可与CY并用而加强 ,而EC TCV主动免疫促进脾细胞IL 12分泌、抑制IL 10分泌可能是其抗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14  基因工程人β干扰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研究
    陈国友 蒋应明 张意 黄欣 厉永建 施群英 王全兴 张明徽 何龙 曹雪涛
    2001, 8(2):130-1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4
    [摘要](917)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摸索一种适合于中试生产的点突变重组人β干扰素(17Ser-IFN-β)发酵与纯化工艺。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和热诱导时间对17Ser-IFN-β表达的影响;观察pH、蛋白浓度和层析条件对17Ser-IFN-β纯化的影响。结果17Ser-IFN-β工程菌在含甘油、酪蛋白水解物及微量元素的M9培养基中,17Ser-IFN-β表达量明显增加。灰度扫描显示热诱导4h后的表达量最高,目的蛋白可达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17Ser-IFN-β可以相对特异性地被仲丁醇抽提至有机相中,纯度达80%,经S200凝胶过滤柱层析后纯度达90%,用G25柱转换缓冲液,使缓冲液pH值>8,同时去除缓冲液中的还原剂DTT,将复性后的样品用C4反相柱层析进行精制,最终获得纯度>98%和比活性>3×107U/mg的17Ser-IFN-β制品。结论成功地建立了注射用新型重组人β-干扰素的中试生产工艺,为随后进行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打下基础。
    15  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
    宋文刚 于益芝 曲迅 刘书逊 王闻雅 张明徽 唐玲 厉永建 曹雪涛
    2001, 8(2):134-1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5
    [摘要](711)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探讨肿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诱导小鼠骨髓DC发育的过程中 ,加入肿瘤细胞培养上清 ,观察DC生成情况 ,并与正常培养条件下的DC比较共刺激分子、Ⅱ类分子、黏附分子的表达 ,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 ,以及抗原提呈功能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 :经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和肺癌细胞 3LL的分泌上清培养后 ,DC表达共刺激分子CD4 0 ,CD86,CD80 ,和黏附分子CD5 4的水平下降 ;分泌Th1细胞因子IL 12的水平也降低 ;并且DC的抗原提呈功能和刺激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功能下降。上述肿瘤细胞均可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 10。结论 :在肿瘤组织的微环境中存在免疫抑制性因子 ,对DC分化发育和抗原提呈功能起负性调节作用
    16  抗内毒素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
    陈鸣 陆建华 府伟灵 俞丽丽 张雪 张波
    2001, 8(2):138-1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6
    [摘要](869)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构建一个鼠源性的抗内毒素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从中筛选出对内毒素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单链抗体。方法从小鼠脾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小鼠抗体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VH,VL),用Linker将VH,VL交联形成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经NotⅠ,SfiⅠ双酶切后与经同样双酶切的pCANTAB5E载体相连,转化入大肠杆菌TG1以构建鼠抗内毒素单链噬菌体抗体库。在援救噬菌体抗体库后,用内毒素淘筛特异性的ScFv,富集的噬菌体阳性克隆重新感染TG1。在96孔板分别援救单个含特异性ScFv的TG1菌落,最后随机挑选出190个菌落经ELISA检测抗内毒素ScFv。结果小鼠血清中抗内毒素的效价为1∶12800。提取的总RNA浓度为12.3813μg/ml,纯度较好。扩增出的VH长约340bp,VL约320bp,ScFv约800bp。转化入TG1后有约1.9×107个菌落。淘筛一轮过后即有3×104阳性菌落长出,190个菌落经ELISA检测有2个阳性克隆。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库容量为1.9×107的鼠抗内毒素单链噬菌体抗体库,并从中筛选出了2株抗内毒素ScFv。
    17  提高bFGF基因表达水平的策略及其表达产物的纯化工艺
    王莉馨 刘雅娟 林剑 范洪学 金宁一
    2001, 8(2):142-1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7
    [摘要](927)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通过在同一个表达载体pLX1上调整SD序列和ATG之间距离,以提高bFGF目的蛋白表达量。方法以Klenow和MungBeanNuclease通过增加2个及减少2个碱基调整SD序列和ATG之间距离,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以高压液相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及肝素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MTT法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获得了重组质粒pLX2,pLX3,诱导后与表达质粒pLX1(7.78%)相比,表达量分别为8.03%,9.9%,经纯化后获得的bFGF纯度达98%,ED50为2.29ng/ml。结论调整SD序列和ATG之间距离可以增加目的基因的剂量,从而提高了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
    18  香茹多糖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李平 胡育新 张竝
    2001, 8(2):145-14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8
    [摘要](721)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19  CD3AK细胞不同途径输注时体内的分布
    秦建国 韩本立 韩民 李梅
    2001, 8(2):146-1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19
    [摘要](705)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20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邢秋月 张庆 聂淑芬
    2001, 8(2):149-1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20
    [摘要](669)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21  胸腺素α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刘扬东 时德
    2001, 8(2):150-1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21
    [摘要](59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胸腺素α1(Tα1)是氨基端乙酰化的 2 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 ,作为免疫增强剂 ,除具有免疫刺激作用外 ,尚有直接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在老年人及免疫力功能低下的病人中用作疫苗的增强剂。Tα1在对肿瘤治疗的辅助放疗及联合化疗中 ,表现出积极、肯定的作用 ,能提高缓解率和生存率 ,促进免疫功能重建 ,抑制肿瘤的增生和防治肿瘤扩散、转移 ,减少治疗的毒副作用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2  超抗原SEA研究进展
    薛华 何生
    2001, 8(2):153-1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22
    [摘要](935)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超抗原是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大量的淋巴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应答效应的抗原性物质。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A,SE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家族中一员,是最有效的T细胞活化因子之一。研究发现,SEA可通过刺激T细胞增殖,促进IL-2,TNF-α,IFN-γ等淋巴因子的产生,从而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
    23  超抗原SEA研究进展
    李荣清 金冶宁
    2001, 8(2):155-1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23
    [摘要](659)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 ,最初被应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 ,以后又推广到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但是 ,这种疗法存在许多缺陷 ,其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利用辐射来实现对自杀基因体内表达的时空调控 ,提高基因靶向转移的效率 ,同时自杀基因疗法还可以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文将对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24  TRAIL与肿瘤治疗
    常卫红
    2001, 8(2):157-1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24
    [摘要](701)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凋亡分子 ,它的只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不对机体正常组织产生毒性效应的特征使其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将TRAIL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对其作用机制、抗瘤效应、以及毒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本文介绍了TRAIL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的作用机制 ,和国外对TRAIL的体内外抗瘤实验观察 ,联合化疗等效应以及TRAIL可能存在的潜在毒性 ,为将来TRAIL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25  靶向腺病毒
    张艳丽 杨克恭 陈松森
    2001, 8(2):160-1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2.025
    [摘要](838)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靶向腺病毒与传统腺病毒载体相比之优势以及两种不同的靶向腺病毒构建策略,靶向腺病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去除天然嗜性,二是靶向新受体。有两种途径可以到这一目的,“双组分体系”中,腺病毒与双特异分子结合,该双特异分子可同时去除天然嗜性和靶向新受体。“单组分体系”中,病毒颗粒经基因修饰后,不再与天然受体结合,并加入了新配基。双组分体系可灵活地通过某特受体而达到靶向效果,单组分体系则更适于作用为基因治疗药物。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