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8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以肿瘤血管为靶标的癌症治疗研究
    李鲁远
    2001, 8(3):163-1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1
    [摘要](717)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异常活跃的血管发育是恶性肿瘤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肿瘤血管有 3个要素使它成为开发抗癌药物的一个较好的靶标。第一 ,同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的正常血管相比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处于高度生长状态 ,因此成为突出目标。第二 ,肿瘤血管细胞是从正常组织进入肿瘤的正常细胞 ,基因组稳定 ,不象基因组极不稳定的癌细胞那样容易产生多种抗药性 ,因此可能较易控制。第三 ,尽管各种肿瘤细胞差异极大 ,其血管细胞因为是正常细胞 ,差异较小 ,因此同一药物如果针对肿瘤血管则可能对不同肿瘤均有疗效。本文对目前国际上对肿瘤血管发育机理的了解 ,常用的研究手段 ,及抗血管生长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概况作一简介。
    2  重组FN多肽真核表达载体pCH510衔接化疗治疗小鼠肿瘤的研究
    黄波 冯作化 张桂梅 李东
    2001, 8(3):168-1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2
    [摘要](877)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研究肿瘤化疗后转pCH510质粒是否提高疗效,以及二者衔接是否需要特定的条件。方法:采用瘤细胞接种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通过基因转染,观察pCH510对不同接种量所形成的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小鼠肿瘤化疗后立即进行pCH510转染的抑瘤效果;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小鼠体内注射化疗药物后,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激活功能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的方法,观察化疗药物所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变化的动力学;另外小鼠肿瘤化疗后第5天进行pCH510转染,观察抑瘤效果。结果:转染pCH510对不同接种量形成的小鼠肿瘤生长都有抑制作用,并呈负相关。化疗药物可使免疫细胞代谢降低,活化受阻,在化疗后第3天免疫细胞数降至最低,约10d左右恢复正常;化疗后立即连续10d转染pCH510质粒,疗效没有增强;化疗5d后,再连续15d转染pCH510质粒,则疗效明显增强。结论:化疗后转染pCH510质粒,对小鼠肿瘤治疗效果更好,但由于化疗既降低免疫细胞数量,又抑制其功能,化疗后立即转染pCH510质粒是不恰当的,并且转染治疗时间不宜过短。pCH510、化疗和化疗 pCH510三者对肿瘤不同抑制特点的比较显示化疗具有两面性,既抑瘤又捉瘤。
    3  VEGF受体KDR克隆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影响
    周彩存 谈立松 唐亮 张颉 粟波 康健
    2001, 8(3):173-1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3
    [摘要](996)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克隆VEGF受体KDR基因膜外5-7区,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提取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克隆KDR基因膜外部分5-7区,并使之在QIA表达系统进行表达;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复性、生物学活性鉴定。结果:该系统能表达KDR基因片段,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左右。经复性,可溶性蛋白具有与VEGF特异结合功能,并能抑制VEGF促使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KDR基因片段能在QIA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复性后表达蛋白具有与VEGF结合的生物学功能。
    4  特异性核酶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郑燕芳 张积仁
    2001, 8(3):178-1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4
    [摘要](66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研究特异性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特异性切割HPV16E6基因的核酶,构建抗HPV16E6核酶的真核表达质粒。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核酶、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CaSKi-P细胞。Northern杂交细胞3种细胞中E6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细胞的凋亡率,并测定HPV16E6,c-myc,bal-2,p53,fas等蛋白的表达。将3种细胞在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用荧光(Hoechst33342)染色和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ling)2种方法测定细胞凋亡。结果:Northern杂交证实CaSKi-P中表达E6较CaSKi-P,CaS-Ki明显降低。与CaSKi-R细胞表达HPV16E6,c-myc,bcl-2蛋白明显减少,而表达p53明显增高;两者中fas蛋白的表达相近。CaSKi-P细胞中各基因的表达与CaSKi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抗HPV16E6-Ribozyme的导入能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其原因可能在于病毒癌基因E6表达的降低,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细胞内一系列基因表达的改变。
    5  干扰素对KBv200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的研究
    梁彦 魏熙胤 李凯 杨毅 牛瑞芳
    2001, 8(3):183-18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5
    [摘要](671)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探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 (IFN α)对人口腔表皮癌细胞株KB及多药耐药细胞株KBv2 0 0的影响。方法 :以MTT法测定梯度浓度的干扰素及长春新碱 (VCR)的细胞毒性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测定IFN α作用后肿瘤细胞对罗丹明蓄积作用的变化及P 膜糖蛋白 (Pgp)的变化。用RT PCR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mdr 1)mRNA。 结果 :高浓度IFN α(10 0 0 0IU/ml)能明显抑制KB/KBv2 0 0细胞的增殖作用。低浓度IFN α(10 0 0IU/ml)能增强VCR对耐药细胞KBv2 0 0的杀伤作用 ,增加KBv2 0 0细胞对罗丹明的蓄积 ,下调Pgp和mdr 1mRNA表达 ,对敏感细胞KB无作用。 结论 :IFN α对KBv2 0 0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 ,其机制是通过下调Pgp和mdr 1mRNA表达逆转多药耐药性。
    6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α逆转K562/A02耐药性的研究
    李杰 郭伟剑 许良中
    2001, 8(3):186-1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6
    [摘要](779)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干扰素α(IFN α)对耐阿霉素 (ADR)K5 6 2细胞株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 ,分析TNF α和IFN α(均为 10 0U/ml)分别处理K5 6 2 /A0 2前后 ,K5 6 2 /A0 2对ADR敏感性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观察mdr1基因的表达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内ADR浓度的变化。结果 :TNF α与IFN α分别处理K5 6 2 /A0 2细胞 ,2 4h后逆转倍数为 6和 5 ,处理 48h后 ,逆转倍数分别为 10倍和 8倍 ,均具有显著差别 ;但 72h后 ,逆转倍数反而减小。在TNF α和IFN α孵育后 2h ,K5 6 2 /A0 2细胞内ADR的积累分别增加 2 .2和 1.8倍 ,而对K5 6 2 /S无明显增加ADR积累作用。结论 :TNF α和IFN α(10 0U/ml)对K5 6 2 /A0 2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活性 ,其作用似乎呈时间依赖性。由于低剂量TNF α和IFN α毒性微小 ,因此 ,具有一定的实际临床应用意义。
    7  IL-4对人肝癌细胞侵袭力及转移力的调节作用
    彭贵勇 庞政
    2001, 8(3):190-1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7
    [摘要](717)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研究IL-4对肝癌细胞侵袭力及转移力相关因素的调节作用。方法:用IL-4处理肝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肝癌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表达水平,用附壁试验检测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亲和力,用细胞聚集试验检测肝癌细胞的聚集能力研究IL-4对肝癌细胞侵袭力及转移力相关因素的调节作用。结果:经高浓度和低浓度IL-4处理后,肝癌细胞表面ICAM-1及HLA-1类抗原表达均增加,CD44表达减少,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亲和力及肝癌细胞聚集程度均为降低。结论:IL-4可明显增加肝癌细胞ICAM-1和HLA-1类抗原的表达,抑制CD44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亲和力聚集作用。因此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力和转移力。
    8  凋亡素诱导人成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株凋亡的研究
    孙大辉 金宁一 谷贵山 龚伟 段德生
    2001, 8(3):193-1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8
    [摘要](1011)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研究凋亡素对人成骨肉瘤细胞0S-732多药耐药株R-OS-732的作用.方法凋亡素基因VP3经酶切后克隆入质粒pIRES1,获得重组质粒pIRVP3,通过脂质体法pIRVP3转染R-0S-732细胞,RT-PCR检测凋亡素在细胞中的表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瘤细胞;提取瘤细胞基因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凋亡素基因已在转录水平表达;光镜及电镜下两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电泳见转染组DNA呈梯状条带,对照组为单一条带;转染组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凋亡素可有效诱导R-OS-732细胞凋亡.
    9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肿瘤MUC1/Y黏蛋白结合肽
    张立新 李春海 孙丽亚 岳文
    2001, 8(3):196-2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09
    [摘要](954)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探索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可用于肿瘤导向治疗的新型小分子载体。方法:以MUC1/Y黏蛋白的胞外段蛋白(MUC1/Yex)为靶分子,用凝胶亲和法和酶联板法分别筛选十二肽噬菌体随机肽库,ELISA鉴定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后确定MUC1/Yex结合肽的氢基酸序列;免疫组化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及正常及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及特异 性。结果:通过4轮筛选,共获得3种MUC1/Yex的结合肽,分别为HHWHSRSQLSWF,HLKHKNYLPPTP和GNWYRHPHYLQP,其中HXXHS表位可能在与MU1/Yex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阳性噬菌体克隆可与肿瘤细胞系MCF7,OVCA3,而不与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结合。结论:筛选获得的MUC1/Yex结合肽具有一定的亲合力和肿瘤特异性,可进一步用于肿瘤导向治疗的研究。
    10  筛选与KDR有结合活性的小肽
    武婕 陈惠鹏 张宏斌 王捷 郑文玲
    2001, 8(3):201-2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0
    [摘要](787)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从噬菌体12肽库和环7肽库中,筛选能够与KDR分子有特异结合活性的小肽。方法:以KDR/IgGFc为靶分子筛选噬菌体12和肽7肽库,经过3轮筛选和竞争性洗脱后,由ELISA、细胞-ELISA和竞争结合实验,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并测序。结果:从40个噬菌体克隆中得到12个能特异性与靶分子结合的阳性克隆,其中,6个噬菌体克隆与靶分子有较强的结合力,6个结合力较弱。结论:测序结果表明,12条小肽的一级结构中没有发现共同模式。特异性与KDR结合的活性小肽,有望在临床上作为放化疗药物的导向肽,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和降低其毒副作用。
    11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性测定标准品的研制
    赵阳 饶春明 张翊 郭莹 丁有学 王军志
    2001, 8(3):205-2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1
    [摘要](102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建立效价测定用的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国家标准品.方法标准品按WHO有关要求进行制备、分装、冻干、检测,用GM-CSF国际标准品为标准进行协作标定.结果冻干重组GM-CSF标准品经检测外观,无菌实验合格,水分为0.93%,加速热稳定实验表明其生物学活性在温度为-20℃,4℃和25℃,37℃条件下23个月保持稳定.该标准品经3家实验室协作标定共21次测定,几何平均效价为1.77×105IU/支.实验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1.64~1.90)×105IU/支,单次实验的95%参考值范围为(1.23~2.34)×105IU/支,平均可信限率为6.962%.结论该批重组GM-CSF国家标准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作为国家标准品使用,效价定为1.8×105IU/支,编号为98/01.
    12  无血清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的比较
    孙婧 陈红松 高燕 王松霞 张毅 王宇
    2001, 8(3):208-2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2
    [摘要](875)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多方面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支持作用。方法:分别用AIMV及完全培养基在IFN-γ、IL-2,及抗-CD3单抗存在的条件下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及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并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细胞回输体内后的抑制病毒效果。结果:与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相比,无血清培养基AIMV培养细胞增殖能力与之相当;CD25的表达率增高,表达持续时间延长;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时间延长;回输体内后的抑制病毒作用更明显。结论:无血清培养基AIMV用于培养临床治疗用的免疫细胞,综合效果优于完全培养基。
    13  人黏连蛋白基因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徐斌 居小萍 胡先贵 夏放
    2001, 8(3):213-2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3
    [摘要](616)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14  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CIK细胞的体外大量扩增与生物学指标检测
    于津浦 任秀宝 张澎 安秀梅 张乃宁 郝希山
    2001, 8(3):215-21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4
    [摘要](1195)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15  HSV-tk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诱导杀伤的特性研究
    王晓 李梁 冯凯 白慈贤 裴雪涛
    2001, 8(3):217-2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5
    [摘要](617)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16  NF-κB活化与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
    杨季云 曾祥元 马布仁
    2001, 8(3):219-2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6
    [摘要](673)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放射治疗、TNF α治疗都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NF κB作为Rel家族的一个成员 ,能够被电离辐射、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激活。NF κB活化后启动转录合成一些细胞因子和保护蛋白 ,能对细胞提供有益保护 ,增加其应激耐受性。在肿瘤治疗中 ,NF κB活化影响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通过抑制NF κB活化 ,可提高放疗、化疗和TNF α治疗肿瘤的疗效 ,用作肿瘤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17  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模式及其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解志刚 郭宁 沈倍奋
    2001, 8(3):222-2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7
    [摘要](77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双特异性抗体是改善抗体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已成为抗体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的多种构建模式,并且有多种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制剂已经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试验。本文仅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8  热休克蛋白gp96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岳培彬 杨树德 黄常志
    2001, 8(3):225-2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8
    [摘要](1118)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热休克蛋白(HSP)gp96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呈单态性的蛋白质。它具有分子伴侣功能,能与细胞内大量多肽非共价结合而不受细胞单倍型和MHC分子的影响。gp96-肽复合物也可在体外形成,并具有与体内相似的免疫活性。gp96参与MHC1类抗原的提呈。用肿瘤gp96-肽复合物免疫小鼠可诱发抗相应肿瘤细胞的MHC I类限制性CD8^ 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产生记忆性T细胞应答,具备了作为疫苗的一个关键重要,为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19  TRAIL/TRAILR系统与凋亡
    刘书逊 于益芝
    2001, 8(3):227-2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19
    [摘要](747)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分子之一 ,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够选择性的诱导肿瘤细胞或转化细胞的凋亡 ,而对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目前发现TRAIL分子在体内有 4个膜结合型受体 ,和一个分泌型受体。这些受体在体内不同组织的选择性表达参与调控不同组织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因此 ,本文从TRAIL和TRAILR的发现、分子结构、表达调控、和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 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TRAIL与凋亡的关系。
    20  缝隙连接与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研究进展
    王卫东 陈正堂 王志新
    2001, 8(3):231-2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20
    [摘要](706)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在自杀基因治疗中,旁观者效应表现为转染细胞对临近未转染细胞的毒性作用,是决定自杀基因疗效的关键因素。研究证实:细胞缝隙连接(gap-junctions,GJs)是旁观者效应的主要机制;检测这种连接的基本组成元件一接合素,可供筛选肿瘤细胞对自杀基因的敏感性;通过生化或基因转移的方法诱导细胞GJs,可增强GJs功能缺陷细胞自杀基因的旁观者效应。
    21  肿瘤引起T细胞和NK细胞的ζ链水平下调或缺失
    韩扬 张叔人
    2001, 8(3):233-2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21
    [摘要](70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ζ(zeta)链是一种跨膜信号蛋白 ,以二聚体形式表达在T和NK细胞膜上 ,影响T和NK细胞的活化。在肿瘤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中 ,T和NK细胞 ζ链的水平往往比正常人低甚至缺失 ,从而导致T和NK细胞丧失免疫活性。ζ链水平低下的患者 ,其存活率常低于 ζ链正常的患者而且预后不好。在免疫细胞内 ,肿瘤诱导活化的caspase能引起 ζ链在蛋白水平的降解 ,而患者体内的巨噬细胞通过产生H2 O2 也能降低 ζ链的水平 ,但可被过氧化氢酶抑制。深入研究肿瘤患者 ζ链下调机制 ,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2  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范应方 聂晶 黄宗海
    2001, 8(3):236-2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1.3.022
    [摘要](662)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常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浸润、转移涉及一系列多机制、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如原发肿瘤组织中具有转移潜能的细胞亚群的异常增生、黏附分子介导癌细胞间或癌细胞与细胞基质间的黏附与脱黏附、水解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癌细胞的迁移运动、新生血管的形成、癌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等。针对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各步骤 ,从分子水平进行阻断治疗 ,将会大大提高结直肠癌现有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