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纳米树突状多聚物颗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徐 茏 益 敏 徐宇虹
    2003, 10(1):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1
    [摘要](1396) [HTML](0) [PDF 205.92 K](1798)
    摘要: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其首要的技术问题就是实现外源基因的输送。在基因输送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一直在探寻一种安全、高效的基因运输载体。许多种合成的载体被研究作为可能的基因传输工具。这些合成的载体包括带正电的多肽 ,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多聚物等 ,与病毒载体相比 ,这些载体具有制备方法简单 ,免疫原性较低 ,安全低毒等优点。但它们的基因转染效率都低于重组病毒载体 ,如腺病毒。PAMAM(Polyamidoamine)Dendrimer是最早被合成、定性并商业化的一种纳米级球状多聚物。其大小、形状及功能基团的…
    2  癌胚抗原启动子控制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体外对结肠癌细胞专一性杀伤
    吴文溪 沈历宗 刘新垣 许德华 丁 强 华一兵
    2003, 10(1):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2
    [摘要](1998) [HTML](0) [PDF 194.64 K](1666)
    摘要: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是否能控制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EC-CD)基因在CEA阳性结肠癌细胞中专一性表达和杀伤结肠癌细胞。方法:构建由CEA启动子驱动的含EC-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CEACD与由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驱动的含EC-CD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MVCD,分别感染CEA阳性的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用RT-PCR法检测受染细胞中EC-CD基因的表达,并用MTT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结果:Lovo细胞在AdCMVCD及AdCEACD感染后均有EC-CD mRNA表达,且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强,Hela细胞在AdCMVCD感染后有EC-CD mRNA表达,对5-FC的敏感性增强,而在AdCEACD感染后则没有EC-CD mRNA表达,5-FC对其亦无杀伤作用。结论:CEA启动子能够控制EC-CD基因专一性地在CEA阳性的结肠癌细胞中表达,从而实现EC-CD基因的靶向性作用。
    3  腺病毒介导人血管抑素抑制乳腺癌生长的研究
    罗春霞 邹卫国 邱松波 马建岗 刘新垣
    2003, 10(1):9-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3
    [摘要](1504) [HTML](0) [PDF 178.86 K](1627)
    摘要: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重组人血管抑素 Plasminogen K5基因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PCR将人血纤维蛋白酶原的信号肽基因加至Plasminogen的K5结构域基因,克隆到质粒pCA13,并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得到腺病毒Ad-K5。将Ad-K5体外感染乳腺癌细胞B-Cap-37和血管内皮细胞ECV304,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同时在乳腺癌的裸鼠动物模型上,检测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在感染Ad-K5的B-Cap-37细胞中检测到K5基因mRNA的表达。Ad-K5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有抑制作用,但对癌细胞B-Cap-37没有直接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Ad-K5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 K5基因能抑制乳腺癌实体瘤的生长。
    4  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李 柏 张 晨 李绍祥 万旭英 顾 伟 凌昌全
    2003, 10(1):13-1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4
    [摘要](1792) [HTML](0) [PDF 201.06 K](1867)
    摘要:
    目的:构建携蜂毒素基因及甲胎蛋白(AFP)启动子(rA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rAFP驱动的蜂毒素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人工合成蜂毒素基因,置于rAFP之后,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质粒中,转染人胚肾293细胞进行腺病毒包装;采用MTT法测定蜂毒素基因转染对AFP阳性、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携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MTT实验证明携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后,AFP阳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而对AFP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无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则对各种细胞增殖均无抑制作用。结论:表达rAFP驱动的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可特异性地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5  人可溶性4-1BBL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协同刺激效应的研究
    沈丽琴 徐 颖 黄伟达 邓忠彬 古 涛 马泓冰 张学光
    2003, 10(1):17-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5
    [摘要](1802) [HTML](0) [PDF 201.73 K](1884)
    摘要:
    目的:通过甲醇营养型毕氏酵母蛋白质表达系统,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可溶性4-1BBL重组蛋白。方法:PCR方法从XG-4-1BBL转基因细胞中获得4-1BBL的胞外段基因;利用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s4-1BBL,经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氏酵母GS115中,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发酵上清中hs4-1BBL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特异性;体外T细胞增殖试验(3H-TdR掺入法)观察rhs4-1BBL 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1)成功地扩增到4-1BBL的胞外段基因,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与已知的基因序列一致;(2)SDS-PAGE蛋白电泳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获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与预期分子量(21 kD)相同,并可被4-1BBL特异性抗体识别;(3)重组蛋白在体外具有协同促进T细胞增殖的效应。结论:成功地在毕氏酵母表达系统中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可溶性4-1BBL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6  人SCF基因转染NK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 建 张建华 许晓群 冯进波 孙 汭 田志刚
    2003, 10(1):21-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6
    [摘要](1807) [HTML](0) [PDF 172.01 K](1534)
    摘要:
    目的 : 研究人SCF基因转染NK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将SC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SCF转染NK-92细胞系,RT-PCR鉴定表达SCF的细胞克隆并以SCF依赖细胞株TF-1测活,MTT法检测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3,CD16和CD56。结果:建立表达hSCF基因的NK-92-hSCF细胞株,在IL-15培养条件下,其增殖能力显著高于NK-92,并且低剂量的IL-15可以维持其较高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3、CD16和CD56。结论:可以通过SCF基因修饰NK-92,改变其生物学特性,提高其增殖能力,使NK细胞系有更实用的应用价值。
    7  人白血病细胞系J6-1变异M-CSF的表达及受体结合活性研究
    曹震宇 饶 青 李 戈 张 斌 林永敏 郑国光 吴克复
    2003, 10(1):25-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7
    [摘要](1468) [HTML](0) [PDF 224.25 K](1378)
    摘要:
    目的:从人白血病细胞系J6-1克隆并表达变异的M-CSF的功能区,研究其受体结合活性。方法:RT-PCR克隆muM-CSF,并在大肠杆菌BL21trxB(DE3)、pET32c(+)系统中表达;镍柱鏊合层析,抗体亲和层析纯化。ELISA法测定其受体结合活性和解离常数,并测定对J6-1细胞增殖刺激的活性。结果: muM-CSF可在本文实验系统呈可溶性表达,纯化产物具有M-CSF受体的结合活性,解离常数为3.7 nmol/L低于正常M-CSF,且刺激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大于正常M-CSF。结论:从人白血病细胞系J6-1克隆的muM-CSF能在BL21,pET32c(+)系统表达,可得电泳纯产物。
    8  可调控自杀基因的SCID小鼠乳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
    曾赵军 胡维新 陈 迁 易伟峰 罗赛群
    2003, 10(1):30-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8
    [摘要](1877) [HTML](0) [PDF 200.83 K](1865)
    摘要:
    目的:探讨经强力霉素(Dox)诱导后,丙氧鸟苷(GCV)对SCID小鼠乳腺癌的调控性治疗作用。方法: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TRE/HSVtk与pRevTet-On共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接种SCID小鼠成瘤后,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GCV及Dox+GCV治疗15 d。观测肿瘤体积和组织病理改变及用RT-PCR分析肿瘤组织有无HSVtk的表达。结果:乳腺癌SCID小鼠经Dox+GCV治疗15 d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生长受抑,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发现治疗组肿瘤有局部坏死,炎性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Dox诱导后肿瘤组织HSVtk表达较明显。结论: 在Dox的诱导作用下,GCV对可调控性自杀基因乳腺癌SCID小鼠有显著治疗作用。
    9  人α干扰素诱导骨肉瘤细胞Anoikis凋亡
    吕 海 郑燕芳 金大地
    2003, 10(1):34-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09
    [摘要](1793) [HTML](0) [PDF 203.50 K](1510)
    摘要:
    目的:恶性肿瘤细胞逃避Anoikis凋亡的特性是其原位侵袭和远处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旨在研究应用人干扰素(IFN)α2a诱导骨肉瘤细胞出现Anoikis凋亡,并深入探讨其产生机理及信号传导途径。方法:采用抑制接触培养法建立细胞Anoikis凋亡诱导模型。观测IFN-α2a诱导骨肉瘤细胞MG- 63产生的Anoikis凋亡。TUNEL法形态学检测MG- 63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和细胞表面整联蛋白受体表达。特异性底物切开法检测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 (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 caspase)信号途径。结果:人IFN-α2a可明显诱导骨肉瘤细胞MG- 63产生Anoikis现象,并诱导了MG- 63细胞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但IFN对整联蛋白亚单位α4,α5及αv无明显影响,上述整联蛋白封闭抗体对IFNα-2a诱导的MG- 63细胞Anoikis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干扰素α2a可以在体外通过调节细胞caspase信号途径,诱导骨肉瘤细胞MG- 63产生Anoikis现象,从而抑制骨肉瘤的转移。
    10  胃癌MAGE-1基因启动子 B′B区去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许 琳 罗 兵 王 青 徐翮飞 黄维青 梁 华
    2003, 10(1):39-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0
    [摘要](1466) [HTML](0) [PDF 146.51 K](1678)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 MAGE-1基因启动子 B′B区去甲基化状态及其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取胃癌组织标本40例,另外取同患者相应的癌旁组织40例作为对照。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甲基化敏感性内切酶酶切及 PCR扩增技术,研究了胃癌组织中MAGE-1启动子 B′B区的去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所检测的胃癌组织标本中 MAGE-1基因启动子 B′B区去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5%(10/40)。而在癌旁组织中发生率为0,两者发生率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在低分化腺癌中 MAGE-1基因的 B′B区去甲化发生率为50%(6/12),中分化腺癌中发生率为18.7%(3/16),高分化腺癌中发生率为8.3( 1/11)。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胃癌组织中 B′B区的去甲基化的发生率为16.7%,在晚期胃癌组织中发生率为28.6%(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组织中 MAGE-1基因启动子的 B′B区存在去甲基化。该区的去甲基化发生率与胃癌组织的病理分级以及与临床分期有关。
    11  Ad-wtp53对p53状态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阎 昭 李 雯 牛瑞芳 史玉荣 郝希山
    2003, 10(1):42-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1
    [摘要](1724) [HTML](0) [PDF 227.06 K](1625)
    摘要:
    目的:探索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cDNA(Ad-wtp53)对内源性p53基因状态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否存在差异,研究p53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选择Ad-wtp53的最佳转染滴度,分别感染内源性p53基因缺失、突变和正常的3种结直肠癌细胞株,观察比较它们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Ad-wtp53在1 000 MOI时表现出最强的细胞抑制作用,p53缺失细胞株(THC-8908)的抑制效应最明显,3种细胞转染后均发生G0/G1期阻滞,并对不同p53状态细胞G2-M期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 cDNA导入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同时对内源性p53状态不同细胞的生长抑制强度和G2-M期调控作用不同
    12  全反式维甲酸通过磷酸化JNK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
    闵红波 王建文 孙继虎 步世忠 余永伟
    2003, 10(1):48-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2
    [摘要](1681) [HTML](0) [PDF 158.29 K](1742)
    摘要: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生长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掺入分析法观察ATR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TRA对Y79细胞周期的影响,用Western blot分析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结果: ATRA可明显地抑制Y79细胞的生长,10-6 mol·L-1 ATRA处理36 h时,3 H-胸腺嘧啶掺入率下降达40%,此条件下,Y79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并出现Sub-G1峰;此生长抑制过程可被JNK的阻断剂Curcumin阻断;在此过程中,JNK被激活,磷酸化。结论:ATRA可抑制Y79细胞生长,其过程是由磷酸化的JNK介导。提示,ATRA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药物。
    13  bcl-xs基因对卵巢癌的作用及其凋亡机制的研究
    陈爱平 刘 晖 徐 冰 戴淑真
    2003, 10(1):51-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3
    [摘要](1580) [HTML](0) [PDF 165.06 K](1516)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bcl-xs基因(adv-bcl-xs)对卵巢癌细胞及其裸鼠移植腹水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荷瘤裸鼠生存率的影响,同时探讨bcl-xs基因对于卵巢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扩增后的adv-bcl-xs感染卵巢癌细胞NUTU-19,观察对NUTU-1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检测其病毒滴度,再将adv-bcl-xs导入人卵巢癌裸鼠移植腹水肿瘤,观察对腹水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裸鼠荷瘤生存时间,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bcl-xs 基因表达情况。终末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dv-bcl-xs对NUTU-19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在NUTU-19细胞和裸鼠体内过度表达,使裸鼠腹水形成时间和荷瘤裸鼠平均生存时间延长,有统计学意义。在NUTU-19细胞和裸鼠卵巢癌移植腹水肿瘤细胞中检测到凋亡细胞。结论:adv-bcl-xs对卵巢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而且可能是通过凋亡机制发挥的。
    14  抗PSA单链抗体/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武国军 王 栋 于 磊 王 禾 郝晓柯 袁建林
    2003, 10(1):54-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4
    [摘要](1434) [HTML](0) [PDF 190.85 K](1661)
    摘要:
    目的:构建抗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单链抗体(scFv)/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并进行真核表达和活性测定。 方法: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与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克隆入pUC19载体中构建pUC19/IgG3/p53克隆载体。将抗PSA scFv克隆入pUC19/IgG3/p53载体中,构建抗PSA scFv/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后,将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 B中,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获得了抗PSA scFv/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基因全长891 bp,可编码297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抗PSA scFv、人IgG3上游铰链区和人p53四聚功能域基因cDNA序列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为约35 kD的特异蛋白条带,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以特异性地结合PC-3细胞,亲和力高于scFv。结论:获得了可与PC-3细胞特异结合的抗PSA scFv四聚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15  Survivin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王晓娟 戴国仪 王国华 朱慧芬 张 悦 沈关心
    2003, 10(1):58-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5
    [摘要](1141) [HTML](0) [PDF 131.21 K](1748)
    摘要:
    目的:构建抗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单链抗体(scFv)/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并进行真核表达和活性测定。方法: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与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克隆入pUC19载体中构建pUC19/IgG3/p53克隆载体。将抗PSA scFv克隆人UC19/IgG3/p53载体中,构建抗PSA scFv/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后。将融合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中,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获得了抗PSA scFv/人p5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基因全长891bp,可编码297个氨基酸,与已发表的抗PSA,scFv,人IgG3上游铰链区和人p53四聚功能域基因cDNA序列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为约35kD的特异蛋白条带,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以特异性地结合PC-3细胞,亲和力高于scFv。结论:获得了可与PC-3细胞特异结合的抗PSA scFv四聚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16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策略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夏 晴 沈倍奋
    2003, 10(1):60-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6
    [摘要](1145) [HTML](0) [PDF 176.02 K](2842)
    摘要:
    肿瘤的发生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分子事件,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可以大规模地定量分析细胞内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等性质以及定义信号网络中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从而有希望发现控制肿瘤进程的关键分子,为肿瘤的诊断、分型、药物研制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蛋白质组学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本文综述了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策略和技术体系及其应用于肿瘤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17  抗EGFR单克隆抗体cetuximab的研究进展
    代志军 王西京 刘小旭
    2003, 10(1):63-6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7
    [摘要](1276) [HTML](0) [PDF 231.05 K](1757)
    摘要: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cetuximab(C 225)特异性与EGFR高亲和力结合,从而阻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 α(TGF α)与EGFR结合及其引起的细胞增殖。体内外的临床前实验都显示cetuximab通过调节细胞周期、抑制血管生成和转移及促进凋亡等抑制肿瘤,而且可以增加放化疗疗效。Ⅰ,Ⅱ期临床试验显示,药代动力学呈剂量依赖非线性关系,半衰期长,高效低毒,在人体耐受良好。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cetuximab单药及联合化疗或联合放疗均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18  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
    欣 坚 屠曾宏 郑维君
    2003, 10(1):65-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8
    [摘要](1308) [HTML](0) [PDF 167.84 K](1761)
    摘要:
    一种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内皮抑素的抗肿瘤效果可能与诱导凋亡,以及与原肌球蛋白、黏附受体整合蛋白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重要因子有关。
    19  RNA干扰研究进展
    张 翊 裴德宁 王军志
    2003, 10(1):68-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19
    [摘要](1469) [HTML](0) [PDF 181.86 K](1730)
    摘要:
    RNA干扰能使特异基因沉默,目前RNA干扰研究成为热点,并成功的在哺乳动物细胞和小鼠体内抑制部分基因的表达,本文介绍了目前RNA干扰作用机理、导入技术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可以预见RNA干扰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细胞信号转导以及疾病的基因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0  宫颈癌HPV基因疫苗研究进展
    侯 萌 濮德敏
    2003, 10(1):71-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20
    [摘要](1540) [HTML](0) [PDF 257.61 K](2004)
    摘要: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由核酸和衣壳蛋白组成的DNA病毒,基因组编码10个开放阅读框(ORF),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L区)和上游调节区(URR),早期区包含E1,E2,E4,E5,E6及E7 6个早期基因,编码合成蛋白,调控病毒转录,复制和转化;晚期区L1和L2编码病毒的主要和次要衣壳蛋白。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高危型HPV E6/E7被证实为转化基因,在相关组织中构成性表达,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被首选用来制备HPV基因疫苗;HPV晚期基因L1的产物具有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及细胞免疫的表位,也是制备基因疫苗的理想候选基因。针对E6,E7和L1等基因序列构建的基因疫苗可同时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宫颈癌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21  DC瘤苗的研究新进展
    骆云雅 张 梅
    2003, 10(1):74-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1.021
    [摘要](1138) [HTML](0) [PDF 165.18 K](1757)
    摘要: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树突状细胞成为肿瘤和免疫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DC瘤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诱人。本文综述了DC的免疫学活性,抗原摄取和递呈途径,体外诱导扩增及其瘤苗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进展。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