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0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
    杨介钻 王小宁
    2003, 10(4):235-2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1
    [摘要](1066) [HTML](0) [PDF 206.80 K](1758)
    摘要:
    2  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抗体的抗肿瘤作用
    王立新 徐 薇 关庆东 熊思东
    2003, 10(4):239-2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2
    [摘要](1414) [HTML](0) [PDF 192.51 K](1782)
    摘要: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抗hCGβ抗体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TR421-e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空载质粒为对照,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hCGβ-IgG抗体;以3H-TdR掺入法检测灭活补体前后免疫血清对ehCG+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和FACS分别观察Hela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TR421-ehCGβ质粒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抗hCGβ-IgG抗体;抗hCGβ免疫血清对Hela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明显强于对照血清,灭活补体后抑制率无明显变化;免疫血清的抑制作用与肿瘤细胞的hCGβ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Hela细胞与免疫血清孵育后细胞死亡明显增多,但其中凋亡细胞为3.42%,与对照血清孵育细胞的凋亡(1.88%)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抗hCGβ抗体以不依赖补体方式抑制ehCGβ+肿瘤细胞的增殖。
    3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体外分化成熟影响因素的研究
    束永前 朱一蓓 戴 俊 席 弘 黄 勇 吴明媛 夏 瑜 张学光
    2003, 10(4):243-2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3
    [摘要](1645) [HTML](0) [PDF 194.30 K](157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抗原摄取能力检测、DC对T细胞的趋化能力及对IL-10的拮抗效应的测定,研究了TNF-α,FL,sCD40L,CD40mAb,gp130,IL-10等不同因素对DC的体外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结果:CD40信号和TNF-α都可以有效地使DC上调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并进而促进DC激发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及对T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但在体外培养体系中,sCD40L能有效地拮抗IL-10的抑制效应,而TNF-α则明显不如sCD40L有效;激发型gp130单克隆抗体和人重组FL可以显著地促进DC的体外扩增,但是无明显地促进DC分化成熟和促进DC激发T细胞的功能。结论:CD40和TNF-α都具有促进DC分化、成熟的能力,但CD40的作用明显优于TNF-α。
    4  Tju103和CTLA4-Ig诱导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耐受比较
    陈永乐 郭坤元 李玉华 陈继跃 张立诚 严定安 李江琪
    2003, 10(4):248-2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4
    [摘要](1901) [HTML](0) [PDF 221.43 K](1792)
    摘要:
    目的:观察Tju103和CTLA4-Ig各自对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半相合供鼠T细胞与受鼠抗原、Tju103(或CTLA4-Ig)共育后与骨髓细胞混合移植,观测移植后受情况。结果:A. 单纯照射组:全部小鼠于照射后11 d内死于造血衰竭; B. 白血病CTX治疗组:全部小鼠于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6~23 d死于白血病; C. 单纯移植组:全部小鼠于移植后21 d内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D. CsA预防组:5只小鼠于移植后8~22 d死亡, 1只死于白血病,各有2只死于GVHD和感染,5只活过30 d; E. Tju103处理组:4只小鼠于移植后9~26 d死亡,2只死于GVHD,各有1只死于白血病和感染,6只活过30 d; F. CTLA4-Ig 处理组:2只小鼠于移植后17~26 d死亡GVHD,8只活过30 d。结论:Tju103和CTLA4-Ig均明显延长生存期,降低GVHD发生和严重程度,CTLA4-Ig保留有抗感染和移植抗白血病(GVL)作用,而Tju103没有。
    5  肿瘤相关抗原编码基因CHP2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曲 迅 杨美香 刘福利 孙宝柱
    2003, 10(4):253-2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5
    [摘要](1864) [HTML](0) [PDF 196.15 K](1670)
    摘要: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抗原编码基因CHP2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对产生的重组子进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测序正确的重组子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入293细胞系,药物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在基因水平以及蛋白水平进行鉴定;用3H-TdR掺入的方法检测CHP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鉴定,所插入的片断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获得的稳定转染细胞株能够高效的表达CHP2蛋白。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CHP2稳定转染细胞株的3H-TdR掺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HP2在细胞中的有效表达能够显著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CHP2可能是参与细胞生长调控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
    6  OVA66抗原肽与HLA-A2分子结合性和结合稳定性的研究
    王 颖 尤 强 张惠珍 王树军 陈玲琳 周光炎 葛海良
    2003, 10(4):257-2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6
    [摘要](1269) [HTML](0) [PDF 138.11 K](1829)
    摘要:
    目的:建立利用T2细胞体外筛选肿瘤相关抗原OVA66中HLA-A2限制性抗原肽表位的实验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预测获得OVA66抗原中多个不同分值的九肽分子,在不同浓度(0.2 μg/ml,2 μg/ml,5 μg/ml和20 μg/ml)下与T2细胞共同孵育4 h,并分别在其后的0,2,4 h测定T2细胞表面HLA-A2分子的平均表达强度,抗原肽与HLA-A2的亲和力以20%MFImax时的抗原肽作用浓度表示;抗原肽与HLA-A2分子结合稳定性以MFI(4 h)/MFI(0 h)的百分比表示。结果:经计算机预测所获得的分值不同的4种候选OVA66抗原肽表位与T2细胞表面HLA-A*0201的结合能力和结合稳定性显示出差别,并且与预测的分值不尽符合,其中L235和L238与HLA-A *0201的结合力优于L236和L237。 结论:利用T2细胞可以在体外初步筛选获得与HLA-A *0201具有高亲和力的抗原肽。
    7  天然活性物SPA对肺癌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蒋捍东 翟振国 秦筱梅
    2003, 10(4):260-2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7
    [摘要](1414) [HTML](0) [PDF 197.13 K](1425)
    摘要:
    目的:探讨SPA对肺癌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以及小鼠动物模型,观察SPA对培养肿瘤细胞的抑制,及其对小鼠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免疫及白介素1和2产生的影响。结果: SPA在20,40,80 mg/kg的剂量下连续灌胃给药10 d,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27%(P<0.01),48.29%(P<0.001),65.41%(P<0.001),但对体外培养的A549肺腺癌细胞株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能够增加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溶血素水平,增强迟发超敏反应,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与脾细胞分泌IL-1,IL-2。结论: SPA可通过调节免疫来抑制肺癌增殖。
    8  食管癌中AKT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蒋 虹 徐志飞 邱秀华 曹惠芳 唐 亮
    2003, 10(4):265-2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8
    [摘要](1503) [HTML](0) [PDF 185.74 K](1563)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AKT和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AKT,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KT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PTEN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 ,二者呈负线形相关(r=-0.583,P<0.01)。AKT蛋白表达在Ⅲb-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的表达高于Ⅱ-Ⅲa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P<001),而PTEN则完全相反(P<001)。二者的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AKT蛋白的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而PTEN则抑制这一作用过程。
    9  腺病毒介导的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
    宋文刚 曲 迅 陈宪锐 李雅林 吴 聪 秦庆亮
    2003, 10(4):269-2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09
    [摘要](1499) [HTML](0) [PDF 212.70 K](1665)
    摘要: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携带小鼠AFP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Ad-AFP转染BMDC,构建AFP-DC肝癌瘤苗,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确证AFP-DC转染的有效性,FACS检测表面分子和内吞功能,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51Cr 释放法检测CTL活性。结果: AFP基因转染12 h后DC及其培养上清中可检到AFP的表达,表明腺病毒介导的AFP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FP-DC与BMDC比较B7分子明显上调,MHC分子也有轻度升高,内吞功能降低(P<0.05)。AFP-DC激发同基因型小鼠T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高于DC对照组和LacZ-DC组(P<0.05)。AFP-DC体外诱导CTL对Hepa1-6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 肝癌相关基因AFP可作为抗肝癌基因治疗的切入点,该研究为肝癌树突状细胞体内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1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抑制作用
    李忠义 刘江秋 徐 璐 刘万兴 夏结来 汪军远
    2003, 10(4):274-2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0
    [摘要](1678) [HTML](0) [PDF 164.76 K](1606)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u-Endostatin)对小鼠Lewis肺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寻找其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每只小鼠剃毛背部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待肿瘤长至100 mm3左右时,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次分别注射rhu-Endostatin 5 mg/(kg·d), 15 mg/(kg·d)或30 mg/(kg·d),每天1次,连续21 d。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注射用环磷酰胺\[100 mg/(kg·d)\]治疗对照组。于第22天断颈处死小鼠,称皮下肿瘤的重量,并取脑、肺、肝、脾和肾切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组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小于肿瘤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检查显示,治疗组肿瘤有大面积的坏死,瘤周毛细血管消失。结论:rhu-Endostatin可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肿瘤的生长(高剂量组可达588%)、转移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
    11  G(M)-CSF治疗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
    邓清华 朱 远 刘 鹏 马胜林
    2003, 10(4):277-2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1
    [摘要](1672) [HTML](0) [PDF 170.49 K](1491)
    摘要:
    目的:观察因接受同步放化疗而出现白细胞低下并同时伴有口腔黏膜炎的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G(M)-CSF治疗以提升白细胞的同时,G(M)-CSF对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15例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接受同步放化疗中,当白细胞≤1.5×10 9/L并同时伴有Ⅲ~Ⅳ度口腔黏膜炎时,给予G-CSF(惠尔血)150~300 μg/日或G(M)-CSF(生白能)200~300 μg/日,皮下注射,连用5~10 d。结果: 所有病人的白细胞均提升至5.0×10 9/L以上,口腔黏膜炎1例痊愈(CR),8例好转(PR),6例稳定(NC),无1例进展(PD),总有效率(CR+PR)为60%。结论: G(M)-CSF在有效提升白细胞的同时,对同时伴有的口腔黏膜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12  重组人纽表位肽12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纪 宏 王军志 饶春明 张 翊
    2003, 10(4):280-2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2
    [摘要](1534) [HTML](0) [PDF 224.23 K](1871)
    摘要:
    目的:建立适用于重组人纽表位肽12体外质量控制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用于该制品的生物学活性评价。方法: 采用小鼠,比较不同品系、给药浓度、给药周期等条件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出的小鼠相应抗体水平,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以建立相应的体外活性测定方法。结果: FVB/N转neu基因小鼠 (TgN MMTVneu 202 Mul,Jackson Lab.,USA)对重组人纽表位肽12的反应存在量——效关系,并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和给药剂量,用抗体阳转百分率作为评价指标,样品测定重复性较好,CV%值为6.7%(n=4),结果可靠。结论: 已建立的FVB/N转neu基因小鼠测定重组人纽表位肽12生物学活性的方法可用于重组人纽表位肽12生物学活性的常规评价。
    13  乳腺癌耐药细胞中mdr-1与mrp基因的表达及As2O3对其表达的影响
    孙长滨 郝立宏 王秀丽 孔 力
    2003, 10(4):285-2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3
    [摘要](1535) [HTML](0) [PDF 187.31 K](1467)
    摘要: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阿霉素(ADM)耐药细胞系MCF-7/ADM的mdr-1基因和mrp基因表达,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上述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s2O3的细胞毒性及非细胞毒性剂量,应用RT-PCR检测mdr-1基因和mrp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 As2O3的非细胞毒性剂量为0.2 μmol/L,低毒计量为0.8 μmol/L。Mdr-1基因和mrp基因在MCF-7/ADM细胞中均呈过表达,而且mdr-1的基因表达强于mrp基因,在MCF-7/S细胞中未见表达。As2O3可下调上述基因的表达,而且As2O3低毒剂量的下调作用强于无毒剂量。结论: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获得阿霉素抗药性,与mdr-1基因和mrp基因过表达有关,As2O3可通过多种机制部分逆转MCF7/ADM细胞的耐药性。
    14  人类TAP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王 兰 李殿俊 吕雪莹 杨秋霞 谷金宇 刘 玉
    2003, 10(4):289-2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4
    [摘要](1886) [HTML](0) [PDF 171.72 K](1448)
    摘要:
    15  HLA-G与肿瘤免疫逃逸
    花 瞻 贾振庚 张远春
    2003, 10(4):292-2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5
    [摘要](1637) [HTML](0) [PDF 153.08 K](1462)
    摘要:
    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HLA-I类抗原。在人类黑色素瘤、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膀胱癌、肾癌和肺癌中可表达HLA-G。HLA-G可以通过抑制NK细胞、CTL细胞等效应细胞的作用,改变机体细胞因子分泌的模式来抑制机体的肿瘤免疫反应,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而得以生存发展。
    16  4-1BB/4-1BBL在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李 敏 张学光 顾宗江
    2003, 10(4):295-2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6
    [摘要](1553) [HTML](0) [PDF 154.81 K](1424)
    摘要:
    4-1BB/4-1BB配体(4 1BBL)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超家属成员,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一对重要的共刺激分子,4-1BB/4-1BBL相互作用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维持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功能介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4-1BB/4-1BBL共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 DC),通过激发4-1BB/4-1BBL为DC活化提供了新的思路,进而增强DC激发T细胞的能力。因此,调节4-1BB/4-1BBL信号在以DC为主介导的肿瘤免疫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7  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张 琪 钱其军 吴孟超
    2003, 10(4):298-3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7
    [摘要](1503) [HTML](0) [PDF 173.80 K](1781)
    摘要:
    肿瘤细胞的失控生长容易产生肿瘤内缺氧微环境,进而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形成。HIF-1为一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在多种肿瘤中广泛存在,且受多种因素调节。它与一系列缺氧反应靶基因上的特定结合位点缺氧反应元件(HRE)结合,从而启动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同肿瘤的增殖、转移密切相关。以HIF-1为靶点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新的策略。
    18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肿瘤标记物筛选鉴定中的应用
    侯彦强 仲人前 孔宪涛
    2003, 10(4):301-3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8
    [摘要](1265) [HTML](0) [PDF 179.69 K](1585)
    摘要:
    蛋白质组学是针对蛋白质组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包括结构蛋白质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近年来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同时也成功地应用于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肾癌等常见肿瘤标记物的筛选鉴定。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生命科学领域已取得了许多成果,显示出强大的应用前景,对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控及肿瘤相关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9  Herstatin,EGFR家族的天然抑制因子
    胡品良 郭 宁
    2003, 10(4):304-3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19
    [摘要](1605) [HTML](0) [PDF 143.55 K](1680)
    摘要:
    Herstatin是HER2 mRNA被选择性地剪切而产生的HER2截短的版本,其序列包括HER2第Ⅰ及Ⅱ胞外区结构域的340个氨基酸和第八内含子编码的79个氨基酸,是一种可溶的HER2自身抑制因子。Herstatin能与HER2和EGFR高亲和力结合,抑制EGFR家族成员异源或同源二聚化,降低受体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有选择地抑制AKT信号传递系统,进而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其抗凋亡效应。Herstatin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20  新型共刺激分子B7RP-1的研究进展
    朱 伟 张学光
    2003, 10(4):306-3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3.4.020
    [摘要](1306) [HTML](0) [PDF 179.53 K](1257)
    摘要:
    B7RP-1 (B7 related protein 1) 是B7家族的新成员,可持续表达于B淋巴细胞表面。它与其特异性受体ICOS (Inducible costimulator) 的结合在机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T细胞的增殖、活化、Th2型细胞因子分泌以及B细胞的增殖、分化、抗体分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B7RP-1/ICOS信号途径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抗移植排斥等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