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11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关庆东 王立新 张进平 徐 薇 储以微 王 缨 熊思东
    2004, 11(2):79-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1
    [摘要](1439) [HTML](0) [PDF 212.78 K](1401)
    摘要:
    目的:探讨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脾细胞过继免疫在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转染建立稳定表达ehCGβ和HBV-preS2/S的细胞株Sp2/0-ehCGβ和Sp2/0-preS2/S。以TR421-hCGβ质粒实施基因免疫,免疫后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活性;同期将脾细胞过继免疫给正常小鼠,以过继TR421-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实验组、过继TR421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为对照组,检测脾细胞杀伤效应。结果:效应脾细胞对Sp2/0-ehCGβ的杀伤率明显高于Sp2/0-preS2/S(P<0.05)。Sp2/0-ehCGβ在实验组小鼠仅2只形成实体瘤,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抗肿瘤任用有肿瘤特异性,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小鼠均形成实体瘤。Sp2/0-preS2/S在所有的小鼠均形成了实体瘤,其瘤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hCGβ肿瘤基因疫苗诱生的效应细胞可特异性杀伤肿瘤,过继免疫效应细胞能使正常小鼠获得明显的特异性抗肿瘤能力。
    2  BXD纯系小鼠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基因定位分析
    杨新文 Hui-Chen Hsu William E. Grizzle PingAr Yang Huang-Ge Zhang
    2004, 11(2):84-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2
    [摘要](1655) [HTML](0) [PDF 217.48 K](1613)
    摘要:
    目的:探讨DC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是否与其基因位点有关。方法:选择19株基因型明确的BXD纯系小鼠的树突状细胞(DC),MTT法和ELISA分析对DC吞噬肿瘤细胞的作用;肿瘤细胞诱导DC产生IL-12的能力;经肿瘤细胞刺激后的DC对T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的影响进行测定。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抗原标志CD80 和CD54。有关数据用MapManagerQTX and WebQTL软件对DC抗肿瘤免疫的基因位点进行分析。结果:DC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BXD各系的遗传差异。DC吞噬肿瘤细胞及诱导IL-12产生的能力都与DC刺激T细胞的增殖相一致(P< 0.01)。基因位点定量分析(QTL)分析在第6和第13号染色体上有2个位点可能与DC的肿瘤抗原提呈加工功能和T细胞毒作用有关。结论:不同系的BXD小鼠,其DC的抗原提呈、加工能力不同。DC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与IL-12的诱导产生和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呈平行。其有关基因位点分别于第6和第13号染色体上。
    3  MIP-1β基因修饰增强肿瘤相关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罗小玲 张学荣 梁安民 谢裕安 匡志鹏 吴继宁
    2004, 11(2):89-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3
    [摘要](1509) [HTML](0) [PDF 177.68 K](1540)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进一步增强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DC体外经携带人MIP 1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expressing human macrophoge inflammatory protein-1 beta, AdhMIP-1β)转染后(MIP-1β-DC),用小鼠CT26结肠腺癌细胞相关抗原冲击致敏,然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观察其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的保护性免疫反应;通过体内阻断试验探讨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分子在DC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经抗原致敏的MIP-1β DC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通过对其抗肿瘤免疫机理的分析发现,CD4+、CD8+ T 细胞共同参与了经抗原致敏的MIP-1β-DC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主要的抗瘤效应细胞,NK细胞作用不明显。结论:通过基因修饰增强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体内趋化活性,能更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4  封闭ERCC1基因表达对卵巢癌细胞耐药的影响
    李体远 Jing Jie Yu Eddie Reed
    2004, 11(2):92-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4
    [摘要](1958) [HTML](0) [PDF 166.18 K](1865)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封闭ERCC1基因表达干扰DNA损伤修复路径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ERCC1基因反义表达载体,转染人卵巢癌细胞A2780及A2780/CP70,采用Northern杂交及Western Blot分析人卵巢癌细胞内ERCC1基因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观察宿主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作用;采用MTT实验研究细胞对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卵巢癌细胞转染反义ERCC1基因后,ERCC1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果证明,宿主细胞的DNA修复活性下降。MTT实验表明,伴随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降低。结论: 转染ERCC1反义基因显著影响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影响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5  抗人DR5单克隆抗体诱导U343细胞凋亡研究
    庄国洪 孙红光 杜柏榕 朱 迅
    2004, 11(2):96-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5
    [摘要](1891) [HTML](0) [PDF 198.90 K](1689)
    摘要: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的死亡受体DR5单克隆抗体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的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从蛋白质水平定量地检测DR5在U343的表达;用RT-PCR从mRNA水平检测DR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明确DR5在U343的分布情况。通过MTT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观察抗人DR5单克隆抗体对U343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及其诱导凋亡效应。结果: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表达死亡受体DR5,DR5分布于细胞内细胞核的周围。抗人DR5单克隆抗体3 μg/ml作用4 h可明显杀伤U343细胞,其机制与诱导凋亡有关。结论:抗人DR5单克隆抗体可以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343凋亡,以死亡受体为靶点的抗体制剂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6  环氧化酶2启动子调控促凋亡基因BAX在卵巢癌细胞系的特异性高表达
    于爱芳 辛晓燕 张文红
    2004, 11(2):100-1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6
    [摘要](1247) [HTML](0) [PDF 209.28 K](1402)
    摘要:
    目的: 验证环氧化酶-2(COX-2)启动子能调控下游基因特异性在COX-2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高表达;并以CMV启动子为对照,分析COX-2启动子的转录效率。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COX-2-BAX和CMV-Luc。脂质体介导分别把质粒phPES2,CMV-Luc瞬时转染COX-2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COX-2阴性的结肠癌细胞系SW480,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法把质粒COX-2-BAX、pcDNA3-BAX转染SKOV-3和SW48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COX-2-BAX和CMV-Luc。COX-2-Luc转染 SKOV3和SW480细胞24 h后报告基因活性分别为1554±86.5和53.7±10.9。CMV-Luc财法转染后,报告基因活性分别为9851.7±129.5和8831.0±167.3。COX-2-BAX转染SKOV-3和SW480细胞36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4%,3.7%;CMV-BAX同法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7%,25.6%。结论: COX-2启动子可调控下游基因特异性地在COX-2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CMV启动子。含COX-2启动子经合理修饰后可用于卵巢癌的基因治疗。
    7  常规化疗药物连续刺激对人肺腺癌细胞株表达erbB-2,p53和MDR1的影响
    迟志宏 张积仁 李 鹏 刘端祺
    2004, 11(2):105-1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7
    [摘要](1455) [HTML](0) [PDF 205.19 K](1509)
    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化疗药物连续刺激对肿瘤细胞株表达erbB-2,p53和MDR1的影响,为联合应用生物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人肺癌细胞株经ADM,VP-16,DDP单药及联合用药连续刺激,每种药物分2个剂量梯度。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erbB-2,p53和MDR1的阳性细胞数及平均荧光强度,以此推算出不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连续2~3次作用后细胞株以上各蛋白表达的细胞数、平均表达量、总表达量,同时设对照组。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项检测指标其阳性细胞的百分数、平均荧光强度及总荧光强度均呈下降趋势。高剂量各组erbB-2和MDR1以上各项指标基本上均随刺激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低剂量各组的检测指标则有升有降;p53的表达无一定规律,但第三次刺激后药物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化疗药物连续刺激后,特别是小剂量化疗后,erbB-2,p53和MDR1的表达可不同程度增高,提示临床上针对这些分子对病人实施生物治疗时应考虑化疗药物的影响。
    8  选择性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淋巴细胞
    刘 峰 楼国良 李永梅 陈 莉 黄正霞 杨宏斌 朱 杨 王梁华 球 谊 焦炳华
    2004, 11(2):110-1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8
    [摘要](1256) [HTML](0) [PDF 190.61 K](1800)
    摘要:
    目的:选择性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淋巴细胞,诱导异基因特异性低反应性。方法:用携带有Fas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BALB/c小鼠来源的DC,并与C57BL/6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方法检测异基因特异性低反应性。结果:转染FasL基因的DC诱导了对BALB/c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2次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著降低,但并没有抑制针对第三方的反应。结论:转染FasL基因的DC体外可有效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移植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骨髓,有希望在抑制GVHD的同时,不影响移植物抗肿瘤复发和抗感染的功能
    9  特异性增殖型腺病毒CNHK200-mIFN-γ表达mIFN-γ及体外肿瘤杀伤实验
    陈 洁 钱其军 达万明 欧英贤 薛惠斌 崔贞福 苏长青 李林芳 姜梨华 吴红平
    2004, 11(2):114-1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09
    [摘要](1658) [HTML](0) [PDF 205.00 K](1667)
    摘要:
    目的:构建增殖型腺病毒CNHK200-mIFN-γ和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Easy-mIFN-γ,比较两者在肿瘤细胞中表达mIFN-γ蛋白的能力以及CNHK200 mIFN-γ,ONYX-015及野生型腺病毒Ad5在正常及肿瘤细胞中的增殖力,进一步观察其抗瘤效果。方法:以病毒增殖试验检测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能力;透射电镜观察CNHK200-mIFN-γ在Hep3B细胞中的增殖复制;检测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后mIFN-γ的表达;CPE实验观察增殖病毒对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CNHK200-mIFN-γ和ONYX-015仅在肿瘤细胞中增殖,且前者增殖力较强。CNHK200-mIFN-γ在肿瘤细胞中表达mIFN-γ,且表达量与病毒增殖密切相关,而AdEasy-mIFN-γ在肿瘤细胞中的mIFN-γ表达几乎不能测到。ONYX-015与 CNHK200-mIFN-γ对正常的细胞无杀伤性,但能有效地杀伤癌细胞。结论:外源基因mIFN-γ的插入没有改变增殖病毒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增殖的特性。增殖型腺病毒CNHK200-mIFN-γ具有良好的肿瘤选择性及增殖性,且可以有效表达mIFN-γ,并且有效杀伤癌细胞,显示其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10  TRAIL基因修饰联合阿霉素对大肠癌细胞株RKO作用的研究
    何 超 梁建华 胡晓彤 劳伟峰 陈 萍
    2004, 11(2):119-1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0
    [摘要](1571) [HTML](0) [PDF 201.22 K](1510)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sis factor,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基因联合阿霉素后,应用于人大肠癌细胞株RKO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方法:将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TRAIL基因作用于大肠癌细胞株RKO,并联合低剂量的阿霉素协同作用。通过MTT比色法与流式细胞仪研究分析其对RKO细胞的作用效果,并以RT-PCR检测联合应用阿霉素前后TRAIL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病毒载体对RKO细胞的生长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作用4 d抑制率为11.9%,但不增加RKO细胞的凋亡率。TRAIL对RK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凋亡诱导率分别为501%和198%。联合阿霉素后,TRAIL对RKO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分别达60.3%及490%。RT-PCR结果提示联合应用阿霉素后,TRAIL基因的表达并未增强。结论:TRAIL能有效抑制RKO的生长,联合阿霉素后,其对RKO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均明显增强。阿霉素不是通过增加TRAIL基因的表达来实现上述作用的。
    11  HLA-G反义基因增强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温见燕 张 玲 王 芸 毛海婷 温培娥 崔树龄 李登华 顾洪涛
    2004, 11(2):124-1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1
    [摘要](1639) [HTML](0) [PDF 204.14 K](1558)
    摘要:
    目的:研究HLA-G反义寡核苷酸逆转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提高免疫效应细胞识别杀伤活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反义核酸技术合成HLA-G反义寡核苷酸(ASODN),硫代化修饰与脂质体形成复合物,转导入高表达HLA-G的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采用RT-PCR方法检测HLA-G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LA-G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MTT法检测:NK杀伤活性、CD3AK杀伤、增殖活性的变化; ELISA方法探讨ASODN调节CD3AK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变化。结果HLA-G ASODN可显著抑制HLA-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逆转可溶型HLA-G分子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抑制作用;可部分逆转HLA-G分子对CD3AK细胞产生IFN-γ的抑制作用,并增强CD3AK的增殖活性,增强JEG-3细胞对CD3AK的杀伤敏感性。结论: HLA-G ASODN通过抑制肿瘤细胞HLA-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增强NK,CD3AK的杀伤作用和机制,发挥逆转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作用。
    12  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GVHD反应的动物实验研究
    葛林阜 姜国胜 刘希民 黄 宁 刘传芳 唐天华 董政军 马焕文 张玉昆 孔凡盛 郭 鹏
    2004, 11(2):129-1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2
    [摘要](1843) [HTML](0) [PDF 180.75 K](1527)
    摘要:
    目的:观察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的GVHD反应。方法:以急性放射病615小鼠模型为受鼠,615×C57BL/6杂交F1代小鼠为半相合供鼠。半相合鼠骨髓和脾细胞中混合一定比例的同基因脾细胞,经白细胞介素-2体外活化后,进行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观察移植后小鼠死亡率、白细胞系造血重建、脾结节、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嵌合体及病理学改变,比较不同移植方式的GVHD反应。结果:活化半相合骨髓移植组与未活化半相合骨髓移植组具有明显的GVHD反应。供受鼠3∶1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不能明显降低GVHD反应,供受鼠脾细胞比例1∶1和2∶1移植组可以明显减轻GVHD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造血恢复快,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降低及嵌合体百分率升高。结论: 活化半相合混合骨髓移植方式可以降低GVHD反应,并与同基因和异基因脾细胞比例有关。
    13  MIP-2γ/GM-CSF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双重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张 意 陈国友 王建莉 卢 琳 蒋应明 于益芝 曹雪涛
    2004, 11(2):133-1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3
    [摘要](1452) [HTML](0) [PDF 193.87 K](1536)
    摘要: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具有双重生物学活性的MIP-2γ/GM-CSF融合蛋白。方法:通过引物设计和分级克隆的策略构建了MIP-2γ/GM-CSF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MIP-2γ与GM-CSF由(Gly4Ser)3相连;瞬时转染293-T细胞后收集含融合蛋白的细胞培养上清;研究了该融合蛋白在体外的促造血细胞增殖活性和对免疫细胞的趋化活性。结果: MIP-2γ/GM-CSF融合基因载体构建正确;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4.9 kD;初步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融合蛋白能有效促进TF-1细胞增殖,比活性约为2.2×10 7IU/mg,并能显著刺激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融合蛋白能有效趋化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和CD3+T细胞。结论: MIP-2γ/GM-CSF融合蛋白具有促进造血和趋化免疫细胞的双重活性,有望成为在造血调控和抗肿瘤免疫中具有良好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细胞因子。
    14  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方法的优化
    王 磊 曲 迅 魏奉才 冯进波 刘少华 孙善珍 杨美香
    2004, 11(2):138-1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4
    [摘要](1314) [HTML](0) [PDF 181.13 K](1386)
    摘要:
    目的:探索采用体外连接技术替代同源重组方法构建Ad-BMP-2,优化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方法:将BMP-2基因连接到辅助载体pShuttle2后,以限制性内切酶PI-SceⅠ及Ⅰ-Ceu Ⅰ酶切,获得含启动子Pcmvie的BMP-2基因片段,然后将其连接到经同样双酶切的Adeno-X载体上,获得含B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BMP-2。将其以限制性内切酶Pac 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颗粒,并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载体pShuttle2-BMP-2及Adneo-BMP-2均采用酶法切及PCR鉴定,鉴定结果均与理论相符。将包装后的重组腺病毒以PCR鉴定,以1%琼脂糖电泳见1.2 kb及287 bp有带,与MBP-2及腺病毒扩增片段大小相符。结论:与传统的同源重组方法相比,体外连接技术方法简单、快捷,并且此方法不需噬斑纯化、筛选方法简便,提高了腺病毒载体构建的效率;同时,Ad-BMP-2的构建成功为后续进行BMP-2基因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rh-TNFαD3a )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余新民 徐 农 范 云 黄建瑾 张沂平 朱利明 马胜林
    2004, 11(2):142-1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5
    [摘要](1332) [HTML](0) [PDF 211.32 K](1532)
    摘要:
    16  鼻咽癌患者血循环Endostatin的水平
    刘陶文 陈煌基 常捷燕 李西融
    2004, 11(2):144-1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6
    [摘要](999) [HTML](0) [PDF 138.19 K](1410)
    摘要:
    17  亚高温热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洪雷 王雅杰 金冶宁
    2004, 11(2):146-1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7
    [摘要](1235) [HTML](0) [PDF 216.66 K](1598)
    摘要:
    亚高温热疗(MHT)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离体和在体实验研究表明,39.5℃~41.5℃的加温并不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其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提高正常免疫效应细胞活性、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再分布以及影响某些细胞因子和热激蛋白的表达而达到的,因此具有重要的肿瘤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性肿瘤治疗手段。
    18  细胞因子重组融合蛋白研究进展
    郁子扬 张立煌
    2004, 11(2):148-1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8
    [摘要](1123) [HTML](0) [PDF 161.76 K](1376)
    摘要:
    细胞因子重组融合蛋白是一类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细胞因子和其他有特定功能的蛋白分子基因序列连接并表达相应蛋白质融合产物。其结构特点为将细胞因子功能活性域与其他分子的活性域融合,各组分可发挥协同作用,使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较各单体大大增强。按生物学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细胞因子与抗体的融合蛋白、细胞因子与毒素的融合蛋白、不同细胞因子的融合蛋白、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融合蛋白以及细胞因子与其他分子的融合蛋白。这些兼具特异性与高效性的新型重组融合蛋白有些已走向临床,在抗肿瘤、抗风湿病、抗HIV感染等领域发挥作用,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19  DNA甲基化与肺癌关系研究进展
    夏 辉 张叔人 马 洁
    2004, 11(2):151-1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19
    [摘要](1209) [HTML](0) [PDF 152.24 K](2155)
    摘要:
    DNA异常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改变,常发生在启动子区的CpG岛。某些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且是肺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发生在肺癌早期,可以通过去甲基化药物发生逆转。
    20  PSA激活的前体药物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李 斌 郝晓柯 苏明权
    2004, 11(2):154-1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4.2.020
    [摘要](1127) [HTML](0) [PDF 188.66 K](1725)
    摘要: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利用PSA既具有肿瘤定位特异性,又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水解活性的特性设计,合成能被PSA特异性识别并水解的抗肿瘤前体药物已成为前列腺癌靶向治疗中极具前景的策略,为高效、低毒、特异的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