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2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机遇和挑战——CD4+ T淋巴细胞免疫介导疫苗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徐沪济
    2005, 12(1):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1
    [摘要](1234) [HTML](0) [PDF 227.33 K](1384)
    摘要:
    纵观医学研究发展史,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疫苗的问世及其预防接种。目前,发达国家投入使用的疫苗有12-13种,发展中国家有6—7种,这些疫苗的预防接种每年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假如能成功地研制并使用艾滋病、结核、疟疾等疾病的疫苗,每年又将有成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因此疫苗的研制仍然是当前医学
    2  内质网——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蔡 真
    2005, 12(1):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2
    [摘要](1204) [HTML](0) [PDF 210.14 K](4633)
    摘要:
    白喉毒素(DT)是由白喉棒状杆菌所产生的分子量为58kD的外毒素,它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A和B两个片段,B片段能与敏感宿主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并能将A片段转位到胞浆,A片段具有核糖体依赖的酶活性,它通过灭活真核细胞的肽链延长因子Ⅱ来阻断细胞蛋白合成。
    3  胃癌特异性纳米疫苗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师 瑞 吴开春 吴道澄 宁晓暄 林 涛 樊代明
    2005, 12(1):9-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3
    [摘要](1671) [HTML](0) [PDF 208.44 K](1708)
    摘要:
    目的:以胃癌特异性多肽抗原MG7为靶点研制胃癌特异性纳米疫苗,并观察其对小鼠的免疫效能。方法: 人工合成胃癌MG7-Ag的模拟表位多肽,用磁力超声法将其包封于纳米乳剂中,通过透析纯化,HPLC检测其包封效率。用包封有MG7抗原肽的纳米疫苗免疫健康Balb/c小鼠,以空白纳米疫苗和PBS作为对照,测定其免疫活性,通过ELISA测定血清中抗MG7抗体的效价;ELISPOT测定小鼠脾CTL活性。同时,用表达MG7-Ag的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进行肿瘤攻击2周,观察疫苗对小鼠的保护作用。
    4  抗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抗体库的构建及特异结合抗体的筛选
    田 媛 秦 玺 胡宝成 黄翠芬
    2005, 12(1):13-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4
    [摘要](1470) [HTML](0) [PDF 243.06 K](1493)
    摘要:
    目的:获得前列腺癌的噬菌体呈现型单链抗体库,筛选与前列腺癌特异结合的抗体,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 用两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前列腺癌细胞PC3,DU145膜蛋白混合物免疫Balb/c小鼠。取脾脏提取总RNA,用RT-PCR分别扩增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VH和VL), 经Linker连接形成ScFv基因片段,将ScFv基因片段与噬菌粒载体pCANTAB 5E的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TG1。用辅助噬菌体M13KO7进行超感染,获得重组噬菌体抗体。以恶性程度低的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为对照,用PC3细胞对重组噬菌体抗体库进行五轮筛选后,随机挑取克隆,经phage-ELISA筛选特异性结合PC3细胞的ScFv。结果:用所构建的库容量为3.5×10 6的单链抗体库筛选特异结合抗体,得到一个与PC3细胞特异结合的噬菌体 单链抗体。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抗体库中可筛选到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特异性较好的抗体,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
    5  HPV16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联合应用治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周小山 千新来 陆元志 刘 巧 赵清正
    2005, 12(1):19-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5
    [摘要](1591) [HTML](0) [PDF 193.00 K](1698)
    摘要:
    目的: 观察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12 Gy)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雌性C57BL/6小鼠右侧后肢接种肿瘤细胞后7 d,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n=6);免疫组(IM,n=6);放疗组(RA,n=6);联合治疗组(IM+RA,n=6)。比较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及存活时间。采用TUNEL法对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IM+RA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较慢,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RA、IM及C组,IM组与C组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没有差异。TUNEL实验结果表明,IM+RA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HPV16E6/E7融合蛋白疫苗与放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6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治疗小鼠肝细胞肿瘤
    杨 燕 冯作化 张 慧 李 东 张桂梅
    2005, 12(1):23-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6
    [摘要](1635) [HTML](0) [PDF 203.92 K](1536)
    摘要:
    目的:探讨经化疗药物作用后的H22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观察TRAIL、纤黏连蛋白及内皮抑素的真核表达质粒pTRAIL,pCH510,pES联合化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pTRAIL转染BHK细胞后,加入分别经MMC,ADM,5-FU处理的H22细胞,MTT法检测pTRAIL对H2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22细胞凋亡。在小鼠种植瘤体内注射MMC与pTRAIL,pCH510,pES,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pTRAIL能抑制H22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与MMC,ADM及5-FU联合,H22的凋亡百分数分别为28.1%(P<0.01),22.5%(P<0.01)及47%(P>0.05)。 体内, MMC+ pTRAIL+pES+pCH510联合能有效抑制肝细胞肿瘤生长,肿瘤生成率为37.5%。结论:MMC或ADM作用后的残存H22肿瘤细胞对 pTRAIL敏感,MMC+pTRAIL+pES+pCH510具有协同抑瘤效应,能将小鼠肝细胞肿瘤抑制在组织学水平。
    7  FasL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抑制GVHD的作用和机理
    楼国良 刘 峰 李永梅 陈 莉 黄正霞 杨宏斌 王梁华 焦炳华
    2005, 12(1):28-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7
    [摘要](1254) [HTML](0) [PDF 207.77 K](1273)
    摘要:
    目的:选择性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淋巴细胞,特异性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用携带有Fas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Balb/c小鼠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并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物共培养,把经过这种处理的骨髓细胞移植物移植给Balb/c受体小鼠(C57BL/6→Balb/c小鼠GVHD 模型 ,H-2b→H-2d),然后观察、比较各组GVHD表现。结果: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鼠在接受经FasL-DC处理的供体骨髓细胞移植后,没有出现明显的GVHD表现,生存期显著延长,3个月时生存率80%以上。但对照组2周后均出现了明显的GVHD症状,腹泻、脱毛和靶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等,生存期没有超过30 d。结论:转染FasL基因的DC可有效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移植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骨髓,能够有效抑制GVHD的发生。
    8  γ1neo-hgp100基因的体外转染表达及体内免疫保护效应
    李 昂 刘荣军 林 怡 熊思东 储以微
    2005, 12(1):33-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8
    [摘要](1692) [HTML](0) [PDF 179.05 K](1584)
    摘要:
    目的:构建含有黑色素肿瘤相关抗原hgp100的CTL表位编码基因质粒γ1neo-hgp100,观察此质粒的体外表达和表达产物的提呈,以及体内基因免疫对黑色素肿瘤攻击的保护效应。方法: 将编码hgp100的CTL表位的DNA序列插入抗体化抗原的表达质粒γ1neo中,构建γ1neo-hgp100,体外转染J558L,ELISA检测免疫球蛋白的表达;转染后的J558L与pmel TCR转基因T细胞共育,48 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以γ1neo-hgp100脾内基因免疫C57BL/6小鼠,以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攻击免疫后小鼠,定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大小。结果:所构建的γ1neo-hgp100可以在体外表达,表达产物可以被充分的提呈,被提呈的hgp100 CTL表位能有效的活化pmel TCR T细胞分泌IFN-γ。经γ1neo-hgp100免疫的小鼠能显著抵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生存时间得以明显延长。结论: γ1neo-hgp100基因可有效的在体外表达并被提呈至T细胞,产生体内免疫保护效应。
    9  fat-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李 馨 王秀丽 田润华 刘 颖 侯 琳 耿芳宋 葛银林
    2005, 12(1):37-4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09
    [摘要](1353) [HTML](0) [PDF 194.14 K](1421)
    摘要:
    目的: 研究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内的表达、功能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把fat-1 基因插入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中,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 (Ad.GFP.fat1),将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的腺病毒感染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fat-1的反义mRNA 作探针,用Northern Blot检测fat-1 基因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内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n-3脂肪酸脱氢酶对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增殖的影响。气象色谱仪分析n-3脂肪酸脱氢酶对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的n-6 PUFAs/n-3 PUFAs含量影响。结果: fat-1 基因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 中能有效异源表达,2 d后检测到fat-1mRNA的条带。fat 1基因抑制了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的增殖,降低了20%(P<0.05);同时降低了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n-6 PUFAs/n-3 PUFAs含量降低。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fat-1 基因能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内有效异源表达,且抑制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的增殖
    10  VEGF反义RNA对人食管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潘立峰 李巧霞 单保恩 王俊霞
    2005, 12(1):41-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0
    [摘要](1357) [HTML](0) [PDF 185.60 K](1449)
    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以VEGF反义RNA进行食管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反义VEGFcDNA质粒转染入食管癌细胞TE-1;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原位杂交和RT-PCR技术检测VEGF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周期分布。结果:被反义VEGFcDNA质粒转染的食管癌细胞有外源性VEGF反义基因的整合及表达,该细胞的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细胞生长速率无明显改变,未发生明显凋亡现象;接种裸鼠后,形成肿瘤的时间明显延长,肿瘤的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结论: VEGF反义RNA可抑制食管癌细胞VEGF表达和裸鼠体内的肿瘤生长。该表达体系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11  CXCR4表达水平对肺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
    苏丽萍 张进平 郑秀娟 储以薇 熊思东
    2005, 12(1):46-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1
    [摘要](1607) [HTML](0) [PDF 231.26 K](1417)
    摘要: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水平对人肺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FACS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肺癌细胞株95C,95D细胞的表达。构建CXCR4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至95C和95D细胞内,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株。通过趋化和趋化侵袭实验测定转染前后细胞对基质衍生因子(SDF-1α)的迁移能力,通过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活性,通过FACS检测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CXCR4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质粒pcDNA3-X4和pcDNA3-ASX4能明显上调或下调肺癌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上调95C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可以增强其对SDF-1α的趋化反应性、MMP-2活性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相反,下调95D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抑制了其对SDF-1α的趋化反应性、MMP-2活性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上调或下调肺癌细胞表面CXCR4表达可以显著增强或抑制其转移潜能,提示CXCR4表达水平与肺癌细胞转移潜能有关
    12  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制及其靶向治疗肿瘤作用的研究
    董兰凤 赵兴茹 冯凤莲 范美菊 杨 丽
    2005, 12(1):52-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2
    [摘要](1700) [HTML](0) [PDF 223.33 K](1931)
    摘要:
    目的:研制阿霉素脂质体(AL)、阿霉素长循环脂质体(ALCL)和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ALTSL)。研究不同类型脂质体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各实验组的抑瘤效果,计算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 HPLC法研究静脉给药后各实验组阿霉素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及组织学分布特征;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实验组肿瘤和心脏等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ALCL和ALTSL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7.8%和67.0% (P<001);尾静脉注射给药24 h后,ALCL和ALTSL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和血液中的阿霉素含量明显上升,而在心、肺中的含量显著降低;ALTSL使肿瘤细胞大量坏死,而对心肌细胞无明显损伤。结论: ALCL和ALTSL均能提高化疗药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降低阿霉素的心肺毒性,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
    13  VI-28胶囊辅助环磷酰胺治疗荷载LLC肿瘤小鼠的实验研究
    张 玲 白晓薇 杨晶晶 王立忠 高晓明
    2005, 12(1):57-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3
    [摘要](1683) [HTML](0) [PDF 233.87 K](1377)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VI-28胶囊(即卫康胶囊,主要成分有人参、鹿茸、菟丝子)辅助环磷酰胺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纯系小鼠背部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LCC,每只10 6个细胞),同时按40mg/kg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治疗。实验组灌胃VI-28(2%悬液,每只0.5 ml,隔天给药)。第28天时取小鼠胸腺和肿瘤组织块,计算肿瘤指数和胸腺指数。取脾细胞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组织切片观察所形成实体瘤的病理学特征。结果:小鼠接种LLC细胞14 d后在接种部位开始形成实体瘤,瘤块直径增加为1~1.8 cm。与单纯化疗荷瘤组小鼠相比,VI-28辅助治疗组的胸腺较大,脾细胞对ConA反应性较强,形成实体瘤的瘤块较小且分化程度较高。结论:VI-28胶囊可有效地促进化疗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帮助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生长,是一种有效的化疗辅助药。
    14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杨武双 刘金凤 杨德林 岳 武
    2005, 12(1):61-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4
    [摘要](1340) [HTML](0) [PDF 135.99 K](1411)
    摘要:
    15  二甲基肼诱导昆明小鼠大肠癌的研究
    刘成霞 张尚忠 李铁军 黄丽华 王 兵 张孝卫 耿秀兰
    2005, 12(1):63-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5
    [摘要](1487) [HTML](0) [PDF 133.25 K](1738)
    摘要:
    目的:选择性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淋巴细胞,特异性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法:用携带有Fas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Balb/c小鼠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并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物共培养,把经过这种处理的骨髓细胞移植物移植给Balb/c受体小鼠(C57BL/6→Balb/c小鼠GVHD模型,H-2^b-H-2^d),然后观察、比较各组GVHD表现。结果: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鼠在接受经FasL-DC处理的供体骨髓细胞移植后,没有出现明显的GVHD表现,生存期显著延长,3个月时生存率80%以上。但对照组2周后均出现了明显的GVHD症状,腹泻、脱毛和靶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等,生存期没有超过30d。结论:转染。FasL基因的DC可有效去除骨髓移植物中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移植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骨髓,能够有效抑制GVHD的发生。
    16  抑制AFP基因表达能直接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
    亓同钢 汪运山 刘相东 孟月生 张 伟 关广聚
    2005, 12(1):65-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6
    [摘要](1576) [HTML](0) [PDF 135.82 K](1508)
    摘要:
    目的:构建含有黑色素肿瘤相关抗原hgp100的CTL表位编码基因质粒γ1neo-hgp100,观察此质粒的体外表达和表达产物的提呈,以及体内基因免疫对黑色素肿瘤攻击的保护效应。方法:将编码hgp100的CTL表位的DNA序列插入抗体化抗原的表达质粒γ1neo中,构建γ1neo-hgp100,体外转染J558L,ELISA检测免疫球蛋白的表达;转染后的J558L与pmel TCR转基因T细胞共育,48h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以γ1neo-hgp100脾内基因免疫C57BL/6小鼠,以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攻击免疫后小鼠,定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大小。结果:所构建的γ1neo-hgp100可以在体外表达,表达产物可以被充分的提呈,被提呈的hgp100 CTL表位能有效的活化pmel TCRT细胞分泌IFN-γ。经γ1neo-hgp100免疫的小鼠能显著抵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生存时间得以明显延长。结论:γ1neo-hgp100基因可有效的在体外表达并被提呈至T细胞,产生体内免疫保护效应。
    17  5-Fu和α干扰素抗肿瘤血管形成协同效应的实验研究
    耿怀成 陈龙邦 尹 鸣 王靖华 褚哓源 张 群
    2005, 12(1):67-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7
    [摘要](1469) [HTML](0) [PDF 145.76 K](1523)
    摘要:
    目的:研究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内的表达、功能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把fat-1基因插入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中,与骨架载体同源重组,构建腺病毒重组载体(Ad.GFP.fatl),将通过包装细胞系(293)产生的腺病毒感染人乳腺癌株QMB2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以fat-1的反义mRNA作探针,用NorthernBlot检测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内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n-3脂肪酸脱氢酶对人乳腺癌株QMB2细胞增殖的影响。气象色谱仪分析n-3脂肪酸脱氢酶对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的n-6PUFAs/n-3PUFAs含量影响。结果:fat-1基因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中能有效异源表达,2d后检测到fat-1mRNA的条带。fat-1基因抑制了人乳腺癌株QMB2细胞的增殖,降低了20%(P<0.05);同时降低了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n-6PUFAs/n-3PUFAs含量降低。结论:腺病毒介导的fat-1基因能在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内有效异源表达,且抑制人乳腺癌株QMR2细胞的增殖。
    18  嵌合性启动子HRE.CArG的构建及对肝癌细胞乏氧和射线应答的调控
    郑爱青 宋现让 于金明 王兴武 魏 玲
    2005, 12(1):69-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8
    [摘要](1334) [HTML](0) [PDF 223.35 K](1586)
    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对人食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以VEGF反义RNA进行食管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反义VEGFc DNA质粒转染人食管癌细胞TE-1;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原位杂交和RT—PCR技术检测VEGF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周期分布。结果:被反义VEGFcDNA质粒转染的食管癌细胞有外源性VEGF反义基因的整合及表达,该细胞的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细胞生长速率无明显改变,未发生明显凋亡现象;接种裸鼠后,形成肿瘤的时间明显延长,肿瘤的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结论:VEGF反义RNA可抑制食管癌细胞VEGF表达和裸鼠体内的肿瘤生长。该表达体系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19  Stathmin蛋白的研究进展
    吴 冰 张立潮 张惠中
    2005, 12(1):71-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19
    [摘要](1334) [HTML](0) [PDF 172.24 K](1828)
    摘要:
    Stathmin蛋白由于其特有的微管解聚活性,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肿瘤发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抑制Stathmin蛋白的表达已经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的靶点,并且已经证实Stathmin蛋白能够影响某些作用于微管的化疗药物的疗效,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意义。Stathmin蛋白还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受到更多的关注
    20  基因电路研究进展
    王卫东 陈正堂 王志新
    2005, 12(1):74-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20
    [摘要](1057) [HTML](0) [PDF 147.37 K](2287)
    摘要:
    将不同基因按一定规则连接在一起即构成基因电路(genetic circuits),上游基因的蛋白产物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活性,环环相扣,从而完成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基因电路构成的基本原理是各种逻辑门(logic gate),最基本的两个逻辑门是“变极器”和“AND”,在此基础上可构成各种复杂的基因电路。BioSPICE软件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基因电路设计程序,但其尚需进一步完善。“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法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基因电路设计方法。基因电路在未来的肿瘤诊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21  CD20抗原及治疗性抗CD20抗体
    王玉刚 沈倍奋
    2005, 12(1):76-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21
    [摘要](1525) [HTML](0) [PDF 211.36 K](1592)
    摘要:
    CD20是人类B淋巴细胞表面特有的标识。它高表达于所有正常B细胞和多数恶性B细胞表面,不会发生明显的内化和脱落,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理想的靶抗原。其胞外区由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但组成的抗原表位却异常多样。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CD20抗原的抗体被FDA批准上市,用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22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王小兵 张 伟 张叔人
    2005, 12(1):80-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1.022
    [摘要](1401) [HTML](0) [PDF 196.92 K](3168)
    摘要: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清除HPV感染和阻断由HPV感染所引发的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尚缺乏理想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已有20多种HPV相关疫苗已进入动物和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主要制剂形式是蛋白质、核酸。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HPV疫苗将在预防HPV感染及治疗由感染所引起的相关疾病方面有重要作用。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