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2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NK细胞识别的新模式——压力诱导模式
    魏海明 邬 鹏 田志刚
    2005, 12(2):85-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1
    [摘要](1453) [HTML](0) [PDF 178.99 K](1647)
    摘要:
    2  肿瘤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功能缺陷及其机制
    韩超峰 曹雪涛
    2005, 12(2):89-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2
    [摘要](1593) [HTML](0) [PDF 204.17 K](2207)
    摘要:
    3  应用血清蛋白组学技术筛选鼻咽癌肿瘤抗原
    宋 鑫 杨金亮 唐小海 柳 斌 秦 慧 黄 欣 田 聆 魏于全
    2005, 12(2):94-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3
    [摘要](2012) [HTML](0) [PDF 209.74 K](2021)
    摘要:
    目的:应用血清蛋白组学技术优化肿瘤抗原筛选方法,筛选鼻咽癌肿瘤抗原。方法:以免疫印迹技术筛选出含有特异性抗体的鼻咽癌患者血清,运用免疫沉淀技术对血清与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裂解物进行处理以富集肿瘤抗原,正常人血清做对照,经凝胶电泳找出差异条带,通过质谱分析、数据库搜索和信息学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此方法找出存在于鼻咽癌样本中的明显差异条带1条,重复性较好,经鉴定该条带为膜结合IgM。结论:采用上述方法筛选肿瘤抗原行之有效,可能成为肿瘤抗原筛选的一种简单、便捷、灵敏的有效方法,得到鼻咽癌候选抗原膜结合IgM。
    4  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pPIC9K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杨峥嵘 何 飞 王 蒙 粟永萍 程天民
    2005, 12(2):98-1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4
    [摘要](1734) [HTML](0) [PDF 218.86 K](1637)
    摘要:
    目的:构建去除凝血功能,但保留TF亲和力的rmFⅦ-pPIC9K表达载体并用毕赤酵母表达目的蛋白。方法:通过RT-PCR自小鼠肝脏获得FⅦcDNA,对其进行定点突变后连入pPIC9K质粒,电击转化Gs115酵母细胞,经G418筛选、BMGY/BMMY小量摇瓶培养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初步的凝血、结合活性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3种rmFⅦ-pPIC9K表达载体(M1:LCmFⅦ-pPIC9K;M2:K341AmFⅦ-pPIC9K;M3:QEAmFⅦ-pPIC9K),并通过酵母表达获得相应蛋白,经初步活性鉴定其中两种符合设计目的。
    5  重组金葡菌肠毒素A的抗癌效应研究
    胥全彬 张艳红 张雷雷 刘传暄 马清钧
    2005, 12(2):103-1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5
    [摘要](1483) [HTML](0) [PDF 208.83 K](1517)
    摘要:
    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作为一种超抗原,其抑瘤活性一直受到关注,其直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其抑瘤活性进行了分析。方法: 利用亲和层析纯化出重组SEA,注射接种了黑色素瘤的小鼠,观察其抑瘤效应。结果: 各组剂量的重组SEA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其高、中、低剂量重组SEA的抑瘤率分别为79.3%、75.6%和73.8%,而原位注射(中剂量)的抑瘤率为90.6%。治疗小鼠的肿瘤组织出现大量的T细胞浸润;此外,SEA以免疫的形式刺激动物,能明显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鼠对肿瘤转移的抵抗力。结论: 重组SEA对小鼠黑色素瘤的能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尤其是原位注射,这为SEA的靶向治疗肿瘤奠定了基础
    6  放射性碘标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生物分布与代谢研究
    张春丽 俞莉章 赵 翀 谢蜀生 王荣福
    2005, 12(2):107-1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6
    [摘要](1733) [HTML](0) [PDF 183.98 K](1702)
    摘要:
    目的:〖对偶联苦瓜毒素(MT) 后131 I-BDI-1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与代谢性能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应用于膀胱癌导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MT与BDI-1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进行偶联;BDI 1与BDI 1-MT采用ChT法进行131 I标记;两组荷人膀胱癌裸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31 I-BDI-1-MT与131 I-BDI-1,经48 h, 72 h及120 h后进行体内放射性分布测定与γ显像。计算肿瘤与各个脏器的摄取百分数(%ID/g)及与正常组织放射性之比(T/NT)。结果:与131 I-BDI-1 相比,131 I-BDI-1-MT在肿瘤中的摄取率未见明显降低,但在多数正常组织中的摄取率显著低于131 I-BDI-1,其T/NT值明显高于131 I-BDI-1;131 I-BDI-1-MTγ影像中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优于131 I-BDI-1;131 I-BDI-1-MT与131 I-BDI-1在肿瘤中清除速率差异不大,而131 I-BDI-1-MT在正常组织中(尤其在血液中)的清除速率高于131 I-BDI-1。结论:131 I-BDI-1-MT有抗肿瘤活性,可有效地靶向膀胱癌细胞。
    7  多聚乙烯基亚胺介导的pOSP1-HSVtk基因对卵巢癌的抗瘤研究
    金 平 孔北华 邱 健 路慧丽 徐宇虹
    2005, 12(2):111-1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7
    [摘要](1542) [HTML](0) [PDF 211.41 K](1563)
    摘要:
    研究多聚乙烯基亚胺(PEI)介导的卵巢特异性启动子调控下的自杀基因对卵巢癌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 (1)将卵巢特异性启动子调控下的真核表达质粒pOSP1-HSVtk利用PEI导入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肺癌细胞NCI-H460和人肝癌细胞HepG2,MTT法测定GCV对三种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2)建立卵巢癌移植瘤模型,瘤周注射PEI/pOSP1-HSVtk复合物,通过HPLC监测体内GCV浓度的变化来评价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效率;同时记录裸鼠的体重、瘤体大小及瘤重,计算体积和重量抑瘤率,并进行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和TUNEL检测。 结果: (1)GCV仅对SKOV3细胞具有杀伤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GCV的浓度在转染pOSP1-HSVtk的肿瘤组织局部显著降低(0.05>P>0.01);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和瘤重显著减小(P<0.01),体积抑瘤率与重量抑瘤率分别为63.66%和58.98%。组织学示治疗组肿瘤细胞有出血及坏死,TUNEL证实了细胞的凋亡。 结论: 多聚乙烯基亚胺介导的卵巢特异性启动子调控下的自杀基因对卵巢癌有靶向杀伤作用。
    8  survivin启动子的克隆及在HeLa细胞中的特异生物活性
    吴 冰 王 燕 任继鸿 赵 辉 张利潮 张惠中
    2005, 12(2):116-1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8
    [摘要](1702) [HTML](0) [PDF 211.15 K](1702)
    摘要:
    目的: 构建带有survivin启动子的pGL3Basic真核表达载体,探讨survivin启动子在HeLa细胞中的特异表达活性。 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survivin启动子,插入pGL3Basic载体,构建携带survivin启动子的pGL3Basic真核表达载体(pGL3Basic/ Surp)。纯化pGL3Basic/ Surp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和正常血管内皮细胞ECV304,48 h后收集转染细胞与荧光素酶底物反应,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 成功克隆1 kb survivin基因启动子,并构建了携带有survivin基因启动子的pGL3Basic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的Hela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为2074.2±78.5,而ECV304荧光素酶活性为9.7±1.1。 结论: 成功克隆的survivin启动子在HeLa细胞中表现出较高的肿瘤特异性活性,为进一步开发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9  EGF-PE35KDEL嵌合毒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
    李树民 李咏梅 冯书章 郭学军 孙 洋 朱 平
    2005, 12(2):120-1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09
    [摘要](1653) [HTML](0) [PDF 190.31 K](1653)
    摘要:
    目的: 构建由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成的融合蛋白,并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连接EGF和PE35KDEL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将其转化至BL21(DE3),在BL21(DE3)以可溶的形式表达EGF-PE35KDEL嵌合毒素,经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等层析后,纯度达到95%。结晶紫检测EGF-PE35KDEL对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SDS-PAGE和薄层扫描分析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0%。细胞活性检测证明EGF-PE35KDEL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IC50为0.07 μg/ml。结论:EGF-PE35KDEL嵌合毒素对体外表达EGFR的Hela细胞有杀伤作用。
    10  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500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李月敏 宋三泰 江泽飞 徐建明 张 琪 李明颖 钱炎珍 崔贞福 钱其军
    2005, 12(2):124-1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0
    [摘要](1710) [HTML](0) [PDF 217.46 K](1669)
    摘要:
    目的: 观察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500对乳腺癌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行病毒增殖实验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验证CNHK500选择性复制和杀伤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E1A和E1B在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 CNHK500在乳腺癌细胞中复制能力与野生型腺病毒wtAd5相似,较ONYX-015增殖能力强。在正常成纤维细胞中CNHK500病毒增殖能力明显减弱, 较wtAd5增殖能力弱1 000倍左右。CNHK500可有效杀伤乳腺癌细胞株;而CNHK500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杀伤力较wtAd5减弱约100倍。CNHK500病毒的E1A可以选择性在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在端粒酶阴性的正常成纤维细胞株BJ中不表达, CNHK500可以选择性地在缺氧条件下表达E1B。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静脉注射CNHK500可以显著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治疗效果与给药剂量相关。结论: 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500可选择性在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复制,并产生体内外杀伤作用
    11  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抗肿瘤作用及对单核巨噬细胞激活作用机制
    邱 爽 陆 融 赵 岚 王 松 周春雷 赵 茜 李国力 高文远 姚 智
    2005, 12(2):129-1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1
    [摘要](2366) [HTML](0) [PDF 212.46 K](2016)
    摘要:
    目的: 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亮肽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方法: 观察YSL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体系的抑制作用;观察YSL对PEMφ杀伤肿瘤细胞BEL-7402及B16-F10的影响;观察YSL对PEMφ分泌合成IL-1β,TNF-α和NO等细胞毒效应分子的影响。 结果: YSL能显著抑制BEL-7402移植瘤裸鼠的肿瘤生长,给药剂量为160 μg/(kg·d)时疗效最显著,抑制率为44.03%;YSL体外对BEL-7402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增强裸鼠PEMφ对BEL-7402,B16-F10杀伤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增强Balb/c小鼠PEMφ对BEL-7402,B16-F10杀伤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YSL能促进小鼠PEMφ分泌合成细胞毒效应分子IL-1β,TNF-α和NO,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YSL能够抑制BEL-7402的增殖,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毒功能,促进细胞毒效应分子IL-1β,TNF-α和NO的分泌合成。
    12  DC联合小剂量IL-2大量扩增白血病特异性CTL的实验研究
    楼敬伟 杨建民 贾新颜 陈 莉 章卫平 周 红 王健民
    2005, 12(2):134-1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2
    [摘要](1235) [HTML](0) [PDF 196.89 K](1611)
    摘要:
    目的: 建立和优化体外大量扩增白血病特异性CTL的方法。 方法: 用1×10 7FBL3细胞冻融产物(FBL3-LY)冲击的DC每10天1次对C57BL/6小鼠反复接种,在第3次接种5 d后处死小鼠制备脾T细胞,每周用FBL3-LY冲击的DC刺激,体外培养10 d后加入小剂量的IL-2。 结果: 共培养至21 d, T细胞可扩增100倍以上,其中CD8+细胞比率明显增高。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证实扩增所得CTL对FBL3细胞具有高效的杀伤作用(81.84±8.68%),而对K562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 结论: FBL3-LY冲击的DC联合小剂量IL-2可大量扩增FBL3白血病特异性CTL,该方法的建立对提高白血病特异性CTL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3  重组腺病毒人内皮抑素的质量标准研究
    李永红 饶春明 赵 阳 高 凯 袁力勇 韩春梅 李 响 王军志
    2005, 12(2):138-1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3
    [摘要](1958) [HTML](0) [PDF 211.39 K](2161)
    摘要:
    目的: 建立重组腺病毒人内皮抑素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方法: PCR法鉴定腺病毒载体的E2B区和插入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重组病毒DNA酶切图谱。分光光度法测定病毒颗粒数,TCID50法测定病毒感染滴度。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测定插入基因的表达量,感染人血管内皮细胞HM2测定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病毒的纯度分析采用A260/A280比值和HPLC法进行。采用A549细胞进行复制型腺病毒的检测。 结果:腺病毒载体E2B区和插入基因PCR扩增结果与理论相符,重组病毒DNA的酶切图谱与标准品一致。原液病毒颗粒数为2.4×10 12 VP/ml,滴度为1.53×10 11 IU/ml,比滴度为6.4% IU/VP;成品病毒颗粒数为1.0×10 12 VP/ml,滴度为3.75×10 10 IU/ml,比滴度为病3.8% IU/VP。以50 MOI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48 h后培养上清人内皮抑素表达量为332 ng/ml。50 MOI重组腺病毒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55%。A260/A280为129,HPLC纯度为99.7%。复制型腺病毒为≤1RCA/3×10 10 VP。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建立了重组腺病毒人内皮抑素的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并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14  嵌合寡核苷酸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伍 勇 陈 辉 刘 丽 郭建军 罗 骜
    2005, 12(2):143-1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4
    [摘要](1518) [HTML](0) [PDF 188.73 K](1599)
    摘要:
    目的: 研究嵌合寡核酸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方法: 合成各种寡核苷酸(ODNs),利用HL-60细胞溶解液实施体外实验,U 87细胞系观察这些寡核苷酸在细胞水平的作用。 结果: 硫代磷酸酯寡核甘酸(PS ODNs)和RNA模板反义ODNs都可以抑制端粒酶的活性,且可产生累积效应。PS-ODNs的3′端延长一段与端粒酶RNA模板区域互补的各种修饰的ODNs则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它们的抑制效率。 结论: 研究设计的嵌合反义寡核苷酸(cODNs)作为目前较有效的端粒酶活性抑制剂,可成为肿瘤治疗中较有前途的药物之一。
    15  人MUC1/Y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祁 澜 曲 迅 孔北华 杨美香
    2005, 12(2):148-1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5
    [摘要](1261) [HTML](0) [PDF 212.77 K](1573)
    摘要:
    16  FBC方案预处理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黄 宁 葛林阜 马焕文 刘希民 郭 鹏
    2005, 12(2):150-1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6
    [摘要](1125) [HTML](0) [PDF 140.82 K](1649)
    摘要:
    17  细胞器相关凋亡途径研究进展
    胡 洁 蔡 真
    2005, 12(2):152-1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7
    [摘要](1195) [HTML](0) [PDF 166.05 K](2078)
    摘要:
    细胞凋亡是一个由基因调节的重要的主动过程。细胞内各组分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协调,组成了精细的调控系统。细胞核和线粒体是近年发现与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和内涵体等也与凋亡活动有关。
    18  p53与卵巢癌的基因治疗
    闫雪冬 潘凌亚
    2005, 12(2):155-1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8
    [摘要](1459) [HTML](0) [PDF 173.25 K](2609)
    摘要: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首要死亡原因,为了提高5年生存率,卵巢癌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治疗方法。卵巢癌中p53的突变率最高,p53与卵巢癌密切相关。卵巢癌的p53基因治疗已兴起十余年,本文着重从体外到临床试验阐述了p53基因与卵巢癌发病相关性,以及p53基因治疗在卵巢癌的应用和仍然存在的问题。目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作为首个基因治疗产品已经问世,在美国、欧洲等国家仍有50多个临床试验正在实施,基因治疗有望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之后的又一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19  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安富荣 沈金芳
    2005, 12(2):158-1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19
    [摘要](1273) [HTML](0) [PDF 241.23 K](1905)
    摘要: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可与肿瘤细胞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贝伐单抗已于2004年2月获FDA批准,与5 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推荐剂量为5 mg/kg,每14天给药1次,静脉滴注。贝伐单抗的耐受性良好,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出血和血栓形成。
    20  华蟾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韩鸿彬 陈嘉勇
    2005, 12(2):160-1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5.2.020
    [摘要](991) [HTML](0) [PDF 168.51 K](2413)
    摘要:
    华蟾素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抗炎、抗病毒、消肿止痛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华蟾素在抗肿瘤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同时诱导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本文就华蟾素在华蟾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