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3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纳米材料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崔大祥
    2006, 13(2):79-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1
    [摘要](1208) [HTML](0) [PDF 0.00 Byte](61)
    摘要:
    2  FK228阻断细胞生存信号通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赵 名 王生余 候春梅 杜芝燕 徐元基 于晓妉
    2006, 13(2):83-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2
    [摘要](1693)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FK228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MTT比色法测定FK228抑制DU145细胞增殖及其对细胞的杀伤效应;瑞氏 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蛋白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FK228明显抑制DU145细胞体外增殖,并介导细胞死亡;12.5 ng/ml FK228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存活率降至63.7%; 伴有细胞形态改变及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内多种重要的激酶蛋白,包括EGFR、Her2、Raf-1、Src、Cdk4、Akt及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细胞内两条重要的生存信号通路Raf-MEK-ERK及PI3K/Akt被阻断,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FK228可以通过清除细胞内重要信号蛋白、阻断细胞生存信号通路来诱导DU145细胞发生凋亡。
    3  靶向转录因子STAT3的Decoy核苷酸对膀胱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王淑芬 包建玲 张须龙 张 建
    2006, 13(2):88-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3
    [摘要](1106) [HTML](0) [PDF 0.00 Byte](67)
    摘要: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STAT3的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DNs)对人膀胱癌细胞系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阳离子聚合物Sofast为转染试剂将STAT3 decoy ODNs转染入膀胱癌T24及5637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ODNs的转染效率;荧光显微镜检测ODNs入核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ODNs前后bcl-xl、cyclinD1和c-myc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ODNs可有效地转染至细胞内,部分可进入核内,转染效率呈剂量依赖关系;STAT3 decoy ODNs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100 nmol/L组抑制率最明显,达40%~48%;100 nmol/L decoy ODNs明显抑制bcl-xl、cyclinD1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STAT3 decoy ODNs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基因cyclinD1及凋亡相关基因bcl-xl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4  重组FN多肽CH50促进肿瘤微环境正向免疫调节效应
    项锦毅 张桂梅 耿 辉 袁 野 刘 毅 李 东 肖 晗 吴丰华 冯作化
    2006, 13(2):93-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4
    [摘要](1403) [HTML](0) [PDF 0.00 Byte](56)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内非靶向转染表达重组FN多肽CH50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BALB/c小鼠接种肝癌细胞后,实验组采用基于流体动力学方法体内非靶向转染CH50真核表达质粒,对照组分别注射对照质粒或生理盐水。接种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RT-PCR检测治疗过程中肿瘤局部组织B7-1、B7-H1等基因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肿瘤局部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 体内非靶向基因转染表达CH50对肿瘤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肿瘤组织中B7-1、B7-H1等基因的表达随着肿瘤生长而上调;CH50治疗后可使B7-1/ B7-H1及B7-1/ B7-DC的比值显著增高,同时显著抑制IL-10和TGF-β基因的表达;CH50直接作用于瘤细胞可导致TGF-β基因表达下调;治疗组的肿瘤组织TIL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非靶向转染表达CH50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基因表达的调节是其作用机制的重要方面。
    5  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联合紫杉醇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李月敏 宋三泰 江泽飞 徐建明 张 琪 苏长青 钱炎珍 钱其军
    2006, 13(2):98-1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5
    [摘要](1813)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目的:观察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TRAP-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DA-MB-453、SK-BR-3)和正常成纤维细胞株MRC-5的端粒酶活性;进行病毒增殖实验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并与野生型腺病毒wtAd5进行对比,验证CNHK300选择性复制和选择性杀伤能力;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进一步考察CNHK300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用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E1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细胞株端粒酶均为阳性,而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株端粒酶为阴性。CNHK300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病毒增殖能力与野生型腺病毒相似,两者也具有相似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在MRC-5正常成纤维细胞中,CNHK300病毒增殖能力较wtAd5明显减弱,同时对正常成纤维细胞的杀伤力明显减弱。CNHK300病毒和紫杉醇联合应用,较同样剂量的两者单独应用,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CNHK300病毒E1A可以选择性地在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在端粒酶阴性的正常成纤维细胞中不表达。结论: 肿瘤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300可选择性地在某些端粒酶阳性的乳腺癌细胞中复制,并产生溶瘤作用。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6  RNA干扰对Aurora-A在人卵巢癌细胞中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苏荣 刘国红 王 波
    2006, 13(2):103-1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6
    [摘要](1421)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Aurora-A基因表达,研究其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两对特异性针对Aurora-A基因的Oligo siRNA,转染至SKOV3细胞中,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urora-A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利用MTT试验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后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情况。结果:转染Oligo siRNA后,SKOV3细胞Aurora-A mRNA表达受抑制(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 P<0.01)。结论: 体外合成的特异性针对Aurora-A基因的Oligo siRN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Aurora-A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urora-a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7  MHC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诱发H22荷瘤鼠的抗肿瘤效应
    陈 强 李晓峰 叶韵斌 范南峰 黄伟炜 陈明水 李洁羽 陈慧菁 陈淑萍 周智锋
    2006, 13(2):107-1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7
    [摘要](2043)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目的: 观察MHC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抗小鼠H22实体瘤的效果。方法: 以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的BALB/c×C57BL/6杂交F1代雌性小鼠为受鼠,以健康雌性F1、雄性C57BL/6、雄性C3H小鼠为MHC全相合、半相合、不相合供鼠,观察移植后的抑瘤情况;观察供鼠细胞经60Co照射的MHC半相合移植对WBC、生化和嵌合体的影响;比较供鼠细胞经与不经60Co照射的MHC半相合移植的GVHD情况。结果: 供鼠细胞经/不经60Co照射的MHC半相合移植小鼠的肿瘤明显较小,与单纯化疗未进行移植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受鼠未经化疗预处理的MHC半相合细胞输注没有出现抗肿瘤效应;供鼠细胞经7.5 Gy 60Co照射的MHC半相合移植能明显降低GVHD反应,且对外周血白细胞、生化无不良影响。结论: 经7.5 Gy 60Co照射的MHC半相合脾加骨髓细胞移植能对H22肝癌细胞产生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并降低GVHD反应。
    8  表达新城疫病毒HN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其抑瘤作用
    李雪梅 金宁一 李 霄 连 海 管国芳 孙丽丽 陈立刚
    2006, 13(2):112-1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8
    [摘要](1616)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目的: 构建表达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HN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vFVHN,探讨vFVHN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 SMMC7721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荷肝癌模型的体内抑瘤效果。方法: 以野生型鸡痘病毒(fowl poxvirus, FPV)282 E4株为载体,构建表达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vFVHN。采用5-溴-2-脱氧尿苷(5-bromo-2-deoxyribouridine,BrdU)加压法筛选重组体,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etetrazolium,MTT)染色法检测vFVHN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率,并通过检测抑瘤率观察其在C57BL/6小鼠荷肝癌模型的抑瘤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鸡痘病毒vFVHN,其对SMMC7721细胞的杀伤率为43.37%,对C57BL/6小鼠肝癌模型的抑瘤率为20.65%。结论: 重组鸡痘病毒vFVHN可有效杀伤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对C57BL/6小鼠荷肝癌模型体内的实体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9  地塞米松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ERK1/2活性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高庆贞 吕家驹 尉立京 张 辉 丁克家
    2006, 13(2):116-1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09
    [摘要](1752)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DU145的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方法观察地塞米松及其受体阻断剂RU486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地塞米松对DU145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U145细胞受地塞米松作用后cyclin D1表达水平和ERK1/2活性的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DU145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 地塞米松明显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并且有剂量依赖效应;地塞米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地塞米松作用DU145细胞3 d后,细胞内ERK1/2的活性降低,cyclin D1表达量下降。RU486可以拮抗地塞米松对DU145细胞的作用效果。RT-PCR结果显示DU145细胞有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结论: 地塞米松具有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此作用与其降低ERK1/2活性、抑制cyclin D1合成有关,提示糖皮质激素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10  腺病毒介导HSV-TK基因血管靶向治疗裸鼠皮下人肝癌细胞移植瘤
    李宝金 宁长青 张 超 郝 颖 刘晓平 区庆嘉
    2006, 13(2):120-1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0
    [摘要](1633)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酶系统通过血管靶向治疗裸鼠皮下人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32只BALB/c鼠皮下接种建立裸鼠皮下人肝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当瘤体达100 mm3时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更昔洛韦(GCV)组(Ⅰ)、空载体病毒组(Ⅱ)、重组腺病毒CMV-TK组(Ⅲ)及重组腺病毒AdKDR-TK组(Ⅳ)。各治疗组瘤内分别注入重组腺病毒液及空载体病毒液,重组腺病毒治疗组在病毒给予24 h后分别在腹腔内注射GCV,连续10 d;对照组腹腔内注入GCV。观察各组瘤体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Ⅲ、 Ⅳ组经治疗后肿瘤的生长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其抑瘤率分别为12.3%和24.5%(两者比较,P<0.05)。肿瘤组织内的MVD,Ⅰ组为(37.4±86)个/mm2、Ⅱ组为(30.6±7.8)个/mm2、Ⅲ组为(27.6±7.1)个/mm2、Ⅳ组为(10.7±4.1)个/mm2,其中Ⅲ组与Ⅱ组(P <005)、Ⅳ组与Ⅱ组(P<0.01)、Ⅳ组与Ⅲ组(P<0.01)之间的肿瘤内MV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以KDR为启动子的胸苷激酶系统能够通过血管靶向性地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
    11  siRNA抑制卵巢癌细胞株SKOV3 HPA基因表达的研究
    辛晓燕 毛 敬 刘 玉 于月成 李 萍
    2006, 13(2):124-1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1
    [摘要](1295)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目的: 研究siRN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两对HPA编码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中间间隔9个核苷酸序列,通过定向克隆至载体Pgenesil-1,构建siRNA真核表达载体,经稳定转染SKOV3细胞后应用RT-PCR、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卵巢癌细胞中HPA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情况。结果: 测序证实成功地构建了编码2条shRNA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通过RT-PCR、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染siRNA的SKOV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HPA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构建的PGenesil-1(+)-HPA重组质粒能有效的抑制HPA基因在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表达,为研究HPA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调节途径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12  HSP70L1与OVA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杨 峰 万 涛 周向阳 吴艳峰 李 楠 陈国友 蒋应明 曹雪涛
    2006, 13(2):129-1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2
    [摘要](1464) [HTML](0) [PDF 0.00 Byte](77)
    摘要:
    目的: 获取原核表达的新型热休克蛋白分子HSP70L1与模型抗原卵清蛋白(OVA)片段的融合蛋白,并观察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表达载体pQE30-OVA-HSP70L1,在相应的表达宿主菌中诱导表达后,从包涵体中依次以Ni2+螯合层析柱和DEAE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通过获得的融合蛋白对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细胞因子释放的促进作用初步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pQE30-OVA-HSP70L1载体构建正确;纯化的OVA-HSP70L1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8 000,纯度大于95%;活性研究表明,OVA-HSP70L1融合蛋白可以有效地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Th1型细胞因子IL-12和TNF-α的产生。结论: 纯化的HSP70L1与抗原OVA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融合蛋白的获取为进一步开展HSP70L1佐剂效应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13  抗γ 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的RTS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韩月东 邓敬兰 宦 怡 高 峰 潘碧峰 崔大祥
    2006, 13(2):135-1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3
    [摘要](1811)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目的: 制备人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并检测其生物活性与靶向性。方法: 应用快速翻译系统(RTS)表达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制备E4B7ScFv肽段和纳米颗粒偶联物,应用免疫沉淀反应、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和细胞实验,研究该抗体进入前列腺癌细胞的活性。结果:成功地制备了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纳米颗粒偶联物。该抗体可与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可在15 min内将纳米磁珠带入前列腺癌细胞内,进入癌细胞的磁球数量随着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对照实验显示该偶联物不能进入其它组织肿瘤细胞。结论:制备的抗γ-精浆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生物活性与靶向性均较好,在前列腺癌的早期核磁共振显像诊断与靶向治疗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4  131I-Rituximab对荷人淋巴瘤裸鼠模型的放射免疫治疗效果
    陈淑霞 冯九江
    2006, 13(2):140-1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4
    [摘要](1115)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15  肺癌患者胸水来源树突状细胞增强CIK细胞的杀伤作用
    张才擎 张 嵩 王红梅
    2006, 13(2):142-1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5
    [摘要](1293) [HTML](0) [PDF 0.00 Byte](89)
    摘要:
    目的: 观察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例采用反应停联合VAD方案,反应停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增加50 mg/d,最大剂量为200~400 mg/d,持续12周以上;对照组7例采用单纯VAD方案,28 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出现较对照组相对明显的不良反应有便秘、失眠,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组。
    16  晚期肺癌气雾吸入免疫治疗的临床观察
    虞喜豪 翁瑛霞 孔晓东 何 伟 孙爱霞
    2006, 13(2):145-14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6
    [摘要](1242) [HTML](0) [PDF 0.00 Byte](66)
    摘要:
    17  CpG ODN的免疫活性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刘学丽 马 洁 张叔人
    2006, 13(2):147-1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7
    [摘要](1385)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含有未甲基化CpG基序的寡核苷酸序列(CpG ODN)能激活宿主的免疫系统,引起先天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CpG ODN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活化的各种免疫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CpG ODN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包括作为单独治疗剂、免疫佐剂或和其他免疫疗法共同治疗,也可以与放疗﹑化疗以及外科手术联合应用治疗肿瘤。CpG ODN的抗肿瘤活性已经在动物模型中得到证明,目前正以CpG ODN的这一特性为基础开发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有几种CpG ODN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18  成体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程冬婉 张 伟 张叔人
    2006, 13(2):150-1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8
    [摘要](1111) [HTML](0) [PDF 0.00 Byte](68)
    摘要:
    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其“可塑性”的特性在组织和器官损伤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安全而有效,自体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心肌内注射治疗心肌梗死也有较好疗效;外伤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采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对于眼表面疾病患者来说,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简单而有效的重建角膜表面和明显提高有效视力的治疗方法;来源于骨髓的成骨祖细胞,在体外生物陶瓷支架上生长扩增后移植于骨损伤部位能显著提高大段骨损伤的治疗效果。有证据显示皮肤和人吸脂术后的脂肪组织内有类似于MSC的多功能干细胞,具有临床应用的良好前景。
    19  原癌基因Pokemon的研究进展
    邬赟斌 郭传勇
    2006, 13(2):153-1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19
    [摘要](1249)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Zbtb7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9p13.3区带,其编码的产物POK家族具有BTB域和Kruppel锌指结构。通过早期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的实验,发现POK家族成员之一的Pokemon是ARF特异性转录抑制剂,通过ARF-P53路径对细胞生长进行调节。Pokemon过表达能使小鼠发生淋巴瘤,其还能与癌基因BCL-6联合作用显示原癌基因的活性,促进淋巴瘤的发生。所以认为该基因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监视靶点。
    20  基因组的监视器:组蛋白H2AX
    于 琳 孙 青 石彦明
    2006, 13(2):156-1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2.020
    [摘要](1618) [HTML](0) [PDF 0.00 Byte](70)
    摘要:
    组蛋白H2A变体H2AX在离其肽链C端4个氨基酸处存在一个高度保守的丝氨酸残基(Ser-139),DNA双链断裂(DSB)一经产生,该残基便能迅速被磷酸化,形成γ-H2AX。γ-H2AX识别抗体是探测DSB存在的金标准;H2AX在细胞周期关卡中起重要作用,H2AX-/-细胞不能正确停止在G2期并进入有丝分裂期;H2AX的丧失不影响V(D)J重排,但有效的类型转换重组需要H2AX;H2AX还在细胞分裂中起重要作用。总之,H2AX是基因组的监视器,DNA损伤一旦发生,H2AX的磷酸化即会被启动,然后招募更多的修复因子共同修复DNA损伤;H2AX在抑制基因组不稳定和癌症放疗疗效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