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3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靶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钱其军 张 琪
    2006, 13(4):239-2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1
    [摘要](1469) [HTML](0) [PDF 267.62 K](2072)
    摘要:
    2  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杨建民 Michael S Friedman 李 峤 James J Mule Alfred E Chang Kevin T McDonagh
    2006, 13(4):243-2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2
    [摘要](1214) [HTML](0) [PDF 330.18 K](1663)
    摘要:
    目的: 研究小鼠T淋巴细胞在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后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应用重组DNA技术,将HER2特异性嵌合性T-细胞受体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包装细胞后,收集病毒上清,转染小鼠T淋巴细胞,转基因后的小鼠T淋巴细胞分别与HER2阳性(SK-OV-3)或阴性(MCF-7)的肿瘤细胞系共培养,检测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释放,51Cr释放法检测CTL评价其抗肿瘤效应。结果: 所构建载体经酶切鉴定符合要求,乒乓法转染包装细胞系GP+E86,检测病毒滴度为1.2×106,Retronectin结合离心法转染经抗CD3/CD28单抗活化的小鼠T淋巴细胞,转染效率可达50%以上;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的T淋巴细胞与HER2阳性或阴性的肿瘤细胞系共培养后可检测到HER2特异性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释放,51Cr释放法测CTL可见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T淋巴细胞对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具显著杀伤效应。结论: 转染嵌合性T细胞受体基因的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可通过细胞因子释放和CTL效应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3  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辅助放射治疗抑制小鼠肾癌移植瘤的生长
    黄建华 李 峤 王 瑶 郭 佳 吕海燕 扬 军 马 林
    2006, 13(4):249-2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3
    [摘要](1416) [HTML](0) [PDF 251.77 K](1761)
    摘要: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肾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右腋皮下注射 25× 106 Renca肾癌细胞制作移植瘤模型,分为无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DC治疗组和DC联合放疗组4组进行治疗。皮下荷瘤的BALB/c小鼠,在第12~16天连续5 d接受肿瘤局部放射治疗,6脉伏电子线,7 Gy/次,并于第11、15、19和22天分别4次在肿瘤部位直接注射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1×106/次),第28天处死小鼠。检测各组肿瘤生长速度和瘤体重量,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IL-2、IFN-γ、IL-4和IL-10分泌水平。结果: 与单纯治疗组比较,DC联合放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明显缓慢,体积明显减小,脾细胞分泌的IL-2 、IFN-γ和IL-4的能力显著提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瘤内DC注射免疫治疗联合放疗能够有效地抑制BALB/c小鼠肾癌移植瘤生长,其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治疗。
    4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格局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储以微 刘荣军 张 镭 金美玲 郑秀娟 郑惠如 熊思东
    2006, 13(4):253-2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4
    [摘要](1778) [HTML](0) [PDF 312.60 K](1838)
    摘要: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细胞数量、亚群比例、细胞表型及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次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流式细胞术对CD3+、CD4+及CD8+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记忆样表型T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体外以PHA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48 h后检测对K562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化疗后外周淋巴细胞数量迅速减少,1周左右达最低水平,此后逐渐恢复至化疗前水平;淋巴细胞恢复过程中, 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记忆样表型T细胞(CD44high,CD62Llow)比例增加;增生期淋巴细胞在体外以PHA刺激后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没有下降,个别患者的杀伤能力还有所增强。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后不仅没有降低免疫功能,反而可增强其免疫效应,该结果为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开展免疫生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5  低氧环境下罗勒多糖对乳腺癌细胞TIMPs mRNA表达的影响
    郭文菁 曲 迅 张彬彬 邵倩倩 高文娟 郑广娟 孔北华
    2006, 13(4):257-2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5
    [摘要](1199) [HTML](0) [PDF 325.82 K](1514)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 23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罗勒多糖(basil polysaccharide,BP)对TIMPs的作用。方法: 分别置MDA 231细胞株于常氧(21% O2、5% CO2)、低氧(1% O2、5% CO2和94% N2)环境中和罗勒多糖(200 μg/ml)培养6 h,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TIMP1、2、3 mRNA水平。结果: MDA-231细胞株表达TIMP1、2 mRNA,未检测到TIMP3 mRNA;低氧环境下MDA-231细胞株TIMP1、2 mRNA水平显著上升(P<0.05);罗勒多糖处理后TIMPs mRNA的含量,无论常氧组还是低氧组都有显著改变:常氧环境下罗勒多糖可明显下调MDA-231细胞株中TIMP1、2 mRNA的表达(P<0.05),而低氧环境下则显著上调其表达(P<0.05)。结论: 罗勒多糖在常氧及低氧环境下对MDA-231细胞TIMP1、2基因表达的影响效应截然相反,提示抗肿瘤药物及生物疗法的体外机制研究设计应充分考虑氧环境的影响。
    6  CpG-ODN持续刺激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陈 杰 孙卫民 季海峰 田野苹
    2006, 13(4):261-26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6
    [摘要](1255) [HTML](0) [PDF 269.44 K](1506)
    摘要:
    目的:研究CpG ODN持续刺激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用GM-CSF培养7 d,持续刺激组全程加入CpG-ODN,短期刺激组在培养的最后36 h加入CpG-ODN,对照组不加CpG-ODN。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和细胞摄取抗原的能力,ELISA检测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细胞提呈抗原的能力。结果: 用CpG-ODN持续刺激的小鼠骨髓DC表达MHCⅡ、CD86和CD40等分子和分泌IL-12 p70的能力并未增加,吞噬FITC-OVA的能力显著升高,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和刺激同种同基因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低于CpG-ODN短期刺激组。结论:CpG-ODN持续刺激可抑制DC的发育成熟,可能是持续严重感染时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
    7  含MMP-9信号肽、人MMP-2 PEX片段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活性
    纪素娟 张志谦
    2006, 13(4):266-2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7
    [摘要](2580) [HTML](0) [PDF 351.77 K](1647)
    摘要:
    目的: 构建含MMP-9信号肽、人MMP-2 PEX片段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ET-M9-PEX),通过基因治疗策略建立患者体内药物生物反应器,以期利用抗血管因子的体内表达实现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利用PCR、基因重组等技术,构建含M9-PEX融合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经L293细胞包装、扩增后得到有感染力的ET-M9-PEX重组腺病毒。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其感染细胞后PEX的表达和分泌,通过生长曲线观察其感染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的培养上清对EC增殖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实验检测其对血管发生和种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ET-M9-PEX构建成功,感染细胞后有PEX的表达和分泌。体外实验表明,ET-M9-PEX感染细胞的培养上清能抑制EC增殖。体内实验证实,ET-M9-PEX感染后的PG细胞接种于CAM,与E-T相比,对瘤重的抑制率为57.57%( P<0.01),对一级血管的抑制率为33.52%(P<0.01);而E-T和PBS组之间瘤重和一级血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构建的ET-M9-PEX重组腺病毒能显著抑制EC细胞增殖,抑制CAM种植瘤生长和血管发生,ET-M9-PEX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有效药物。
    8  BH3-HIV-TAT抗前列腺癌的活性
    韦 华 郝晓柯 苏明权 张建芳 刘家云
    2006, 13(4):272-2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8
    [摘要](1072) [HTML](0) [PDF 309.59 K](144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的BH3-HIV-TAT肽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25、50、1 000 μmol/L的BH3-HIV-TAT处理LNCaP细胞12或24 h,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H3-HIV-TAT肽的细胞定位;观察经BH3-HIV-TAT肽处理后,LNCap细胞凋亡过程中核染色质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短肽对细胞凋亡程度和周期的影响;以MTS/PMS测定,分析短肽对LNCaP细胞的增殖是否有浓度依赖性的影响。结果: 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BH3-HIV-TAT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内;LNCap细胞经短肽处理后,可观察到分为2期的细胞凋亡过程;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证实了短肽对细胞凋亡程度和周期的影响;MTS/PMS测定表明该短肽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抗前列腺癌细胞的活性。〖HT5W〗结论〖HT5"SS〗: BH3 HIV-TAT肽可有效地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的凋亡,从而影响其增殖,实验结果为癌症靶向性治疗提供了依据。
    9  γ-干扰素对白血病细胞Fas/FasL系统的调控及凋亡的影响
    卢 琳 李绪彤 张 婷 杨金平 崔为发
    2006, 13(4):277-2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09
    [摘要](1192) [HTML](0) [PDF 197.13 K](1560)
    摘要: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白血病细胞Fas/FasL表达的调控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TUNEL测凋亡法、细胞培养技术,检测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 60及临床髓系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的Fas的表达及相关功能,并研究γ-干扰素对之的影响。结果: 白血病细胞表达Fas蛋白较正常骨髓细胞低,并能致共同培养的Jurkat细胞发生凋亡;而IFN-γ能提高其Fas蛋白的表达(P<0.01),且调节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并有下调白血病细胞致Jurkat细胞凋亡的能力,且能够增强白血病细胞对Fas途径介导的凋亡敏感性及增强对化疗药物阿糖胞苷的敏感性。结论: IFN-γ能通过对白血病细胞Fas/FasL系统的调控以防止其逃避免疫监视,并能增强白血病细胞对以Fas/FasL为靶标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10  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王 颖 李春艳 林春艳
    2006, 13(4):281-28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0
    [摘要](1311) [HTML](0) [PDF 354.23 K](166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反义寡核苷酸对C57BL/6小鼠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C57BL/6小鼠皮下肺癌模型40只,分为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治疗组、VEGF正义寡核苷酸(SODN)治疗组、VEGF错义寡核苷酸(MODN)治疗组及对照组。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24 h内,用ASODN、SODN及MODN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以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ASODN组、SODN组、MODN组平均瘤重分别为(7.33±0.71)g、(4.56±0.38)g、(7.59±0.32)g和(7.62±0.39)g,ASODN组、SODN组、MODN组抑瘤率分别为43.8%、5.5%、3.1%。光镜下观察, VEGF-ASODN 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降低增殖活性。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SODN组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ODN组、MODN组及对照组(P<0.05)。CD34免疫组化结果表明,ASODN组MVD为8.25±2.12,与对照组(14.78±3.51)、SODN组(13.71±3.62)及MODN组(12.81±2.56)比较,ASODN组MVD明显减少(P<0.01)。结论: 原位注射VEGF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小鼠肺癌生长。
    11  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
    杨静悦 曹大勇 刘文超 范 黎 斯小明 腾增辉 杨文涛
    2006, 13(4):286-2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1
    [摘要](1330) [HTML](0) [PDF 269.35 K](1625)
    摘要: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dVHBsAg)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将腺病毒表达载体AdVHBsAg转染人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构建AdVHBsAg-DC肝癌瘤苗,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转染基因表达,FACS检测表面分子和内吞功能,3H-TdR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MTT法检测CTL活性。结果:HBsAg基因转染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示HBsAg基因表达于转染的DC,表明腺病毒介导的HBsAg基因转染的有效性。AdVHBsAg-DC可高表达CD1a、CD11c、 CD83、CD86和HLA-DR,但内吞功能较DC组降低(P<0.05)。AdVHBsAg- 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功能均明显高于DC对照组和AdVLacZ-DC组(P<0.05)。AdVHBsAg- DC体外诱导CTL对HepG2215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特异性。结论:肝癌相关基因HBsAg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切入点,该研究为HBV相关肝癌DC体内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12  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与消化系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刘福国 高艳景 王 敏 许建民 陈 建 赵幼安
    2006, 13(4):290-2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2
    [摘要](1549) [HTML](0) [PDF 196.19 K](1513)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并分别以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结肠腺瘤患者和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 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结肠腺瘤患者及健康人群组(P<0.01);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而血清Endostatin水平较术前升高(P<0.01)。结论: 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升高,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它们可推荐作为评价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程度的有效指标。
    13  eGFP标记肿瘤细胞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江千里 王健民 江 汕 温丽敏 胡晓霞 周 虹 许小平
    2006, 13(4):296-3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3
    [摘要](1256) [HTML](0) [PDF 322.32 K](1603)
    摘要:
    目的: 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RV)标记肿瘤细胞,建立小鼠体内长期、系统肿瘤细胞研究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应用。方法: 制备高滴度eGFP-RV,感染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有限稀释法获得eGFP+的单细胞克隆;在体外和DBA/2小鼠体内,分别以流式细胞术、荧光倒置显微镜、冰冻切片和普通病理切片、半固体集落培养和PCR等方法,观察小鼠体内eGFP标记肿瘤细胞的效率、定位和时效。结果 : eGFP基因导入率达80.2%,经克隆筛选后eGFP+率>99.2%。P388-eGFP细胞体外传代3个月后eGFP+率为95.2%,体内序贯接种(56.3±1.25)d后eGFP+率为(93.3±0.50)% (n=3)。eGFP基因导入未影响P388细胞的体内外生物学特性。多聚甲醛灌注固定法和液氮速冻法可有效保存组织中的荧光,灌注固定法制备的标本适用于多种病理和组化染色观察;外周血、肝、脾、脑等脏器中eGFP+细胞的分布、增殖,可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等动态、定量观察,并可通过外周血的荧光细胞变化动态观察肿瘤细胞对治疗的反应;无菌获得的eGFP+细胞可用于体外培养或体内序贯移植;PCR等技术可提高微量肿瘤细胞检测的敏感性。结论: 成功建立的模型可在体内外以多种方法长期、动态、敏感地追踪观察荧光标记的肿瘤细胞,可广泛应用于肿瘤和细胞组织工程等领域。
    14  几种免疫辅助治疗对晚期复治肺癌疗效的对比
    虞喜豪 李新娉 陈雪萍 翁瑛霞 程永德
    2006, 13(4):301-3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4
    [摘要](1573) [HTML](0) [PDF 155.15 K](1517)
    摘要:
    目的: 探讨几种以免疫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晚期复治肺癌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2例晚期复治肺癌患者按主要治疗方法分单纯免疫治疗(A)、介入化疗(B)、雾化吸入免疫治疗(C)及热化疗(D)4组,观察4组的肿瘤缓解有效率、患者中位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 A、B、C、D 4组的肿瘤缓解有效率分别为:18.8%、45.4%、23.1%、20.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09、7.35、5.46、10.24个月,B组及D组较高; 2年以上生存率A组及D组较高,但4组间无统计差异。 结论:单纯性全身免疫疗法肿瘤缓解率较低,微创介入化疗有较高的肿瘤缓解率,但并非一定可延长生存率。局部吸入性免疫疗法及热化疗有积极意义。
    15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
    郝明志 陈 强 叶韵斌 肖景榕 林海澜 吴 晖 余文昌 张孔志 陈起忠 刘友晓 郑伟生
    2006, 13(4):303-3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5
    [摘要](1374) [HTML](0) [PDF 167.73 K](1609)
    摘要:
    目的: 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生存期为观察终点指标,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异体CIK细胞疗法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与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46例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存期差异。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95%CI, 7~37)、10个月(95%CI, 8~12)。两组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5835%、48.62%和69.05%、32.74%、3.97%,治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HT5W〗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CIK细胞疗法较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有可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16  多重功能的CYR61: 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曹亚南 李宁丽
    2006, 13(4):305-3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6
    [摘要](1493) [HTML](0) [PDF 178.51 K](1544)
    摘要:
    Cyr61是CCN家族成员之一,人的Cyr61基因位于染色体1q22.3,其编码的蛋白具有镶嵌型多模组结构,可与多种因子相互作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细胞基质调节因子,在细胞的黏附、迁移与增殖以及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和组织重构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重要的是,Cyr61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不同的肿瘤中其作用有所不同。Cyr61在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中起诱导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癌作用,而在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起到促进细胞凋亡等抑癌作用。Cyr61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受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可与多种整联蛋白结合激活不同的下游通路,调节Bax、Bad、p53和p21WAF1等分子的表达。作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的一个重要角色,Cyr61可能成为未来肿瘤药物治疗中的重要靶点。
    17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陈彩霞 庄国洪
    2006, 13(4):308-3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7
    [摘要](912) [HTML](0) [PDF 194.68 K](1542)
    摘要: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 VEGI)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属于 TNF超家族,是Ⅱ型跨膜蛋白。重组VEGI 不仅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且可阻止新生血管生成,从而产生抗肿瘤生长的作用。VEGI作为一个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生成负调控因子可激活JNK、P38MAPA及胱冬肽,也可激活NF-κB,从而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VEGI的N段部分缺失可影响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8  MICA蛋白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作用
    周智锋 叶韵斌 陈 强
    2006, 13(4):311-3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8
    [摘要](1324) [HTML](0) [PDF 229.10 K](1506)
    摘要:
    近年,NK细胞的活化性受体NKG2D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NKG2D配体的MICA(人类MHC Ⅰ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蛋白越来越受关注。机体内MICA以膜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存在。膜型MICA与NKG2D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监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分泌型MICA不仅下调NKG2D受体的表达,而且下调其细胞毒活性,对免疫细胞抗肿瘤起阻碍作用,可能是肿瘤免疫逃逸的一种新的机制。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发挥MICA蛋白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9  肿瘤的免疫逃逸
    张金叶 郭振红
    2006, 13(4):315-3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6.4.019
    [摘要](1252) [HTML](0) [PDF 198.26 K](1622)
    摘要:
    肿瘤在人体免疫监视功能作用下仍能发生、发展、转移,表明肿瘤具有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功能。肿瘤自身释放的抑制因子起到重要作用。肿瘤细胞本身会释放VEGF、IL-10、TGF-β、PEG2、IL-6、趋化因子、NO等抑制因子使DC分子表面MHC分子或共刺激分子CD80/86表达改变;或是肿瘤细胞表面的标志物Fas、CD44、TAA、MHC分子、B7分子、MCRP在肿瘤表面表达改变,影响DC的抗原提呈过程,致使肿瘤无法被正常识别和杀伤。另外,T细胞应答能力的下降,在肿瘤细胞数量极少时造成漏逸,以及血清中封闭因子的存在,也会造成机体在抗肿瘤方面受到抑制。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