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调节性T细胞与肿瘤
    张利宁
    2007, 14(3):201-2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1
    [摘要](1016) [HTML](0) [PDF 298.88 K](1689)
    摘要:
    调节性T(regulatoryT,Treg)细胞是一群具有抑制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负调控细胞,包括CD4+Treg、CD8+Treg、NKTTreg和双阴性(doublenegative,DN)Treg细胞等四大类。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升高,且这些升高的Treg细胞能抑制抗肿瘤免疫、降低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寻找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升高的原因及清除Treg细胞的方法,已经成为肿瘤免疫的研究热点。现已证实,肿瘤可诱导肿瘤特异性Treg细胞的产生、肿瘤特异性CD4+CD25+Treg细胞在肿瘤局部募集和扩增、普通CD4+CD25-T细胞向Treg细胞的转化可能是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细胞数量升高的原因。抗CD25抗体能清除Treg细胞,但也同时清除了活化的效应细胞;新近发现,某些TLR信号通路的活化可抑制Treg细胞的功能,该发现为联合应用某些TLR配体和抗原肽改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曲古菌素A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有丝分裂的灾变
    张旭辉 于晓妉 赵名 易欣 杜芝燕 徐元基
    2007, 14(3):206-2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2
    [摘要](984) [HTML](0) [PDF 374.57 K](1567)
    摘要: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曲古菌素(trichostatina A,TSA)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探讨HDACi杀伤肿瘤细胞的新机制。方法:将前列腺癌DC-145细胞分成不加药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00、200、300、400nmol/L)TSA加药组,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MTT法检测TSA对DU145细胞的杀伤效应,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DU145细胞异常的有丝分裂现象,Western blotting检测TSA处理对DU145细胞某些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SA处理诱导DU145细胞发生有丝分裂,TSA处理24h后多核细胞数目由0.24%增加至1.21%。细胞周期计数结果显示,TSA处理后有丝分裂各期细胞比例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后末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出现多极纺锤体、染色体分离滞后等异常有丝分裂现象。TSA作用于DU145细胞后,能明显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增强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的乙酰化,并诱导P21蛋白高表达。结论:TSA能够诱使DU145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灾变,其机制可能与TSA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以及增强微管蛋白的乙酰化有关。
    3  辐射致癌相关蛋白质的筛选及其表达
    崔建国 蔡建明 高福 赵芳 董俊瑞 李百龙
    2007, 14(3):212-2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3
    [摘要](822) [HTML](0) [PDF 347.40 K](1505)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辐射致癌的细胞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辐射癌变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表达谱,以期获得辐射致癌相关蛋白。方法:选取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BEAS-2B),利用γ射线照射诱导癌变,建立辐射致癌的细胞模型。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筛选癌变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点并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其中4个蛋白(ENO1、PrxI、Dyrk2和GPX1)在辐射致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辐射癌变细胞和正常细胞间共得到差异表达蛋白点59个,其中14个点仅在癌变细胞中表达,15个点仅在正常细胞中表达,23个点在癌变细胞中表达降低,7个点在癌变细胞中表达升高。通过质谱分析,共有26个蛋白质点得到鉴定,主要包括一些参与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的酶类、信号调控蛋白、DNA结合蛋白以及一些细胞结构蛋白、少数功能不明的蛋白及肽段,其中ENO1和PrxI随辐射癌变的进展而升高,Dyrk2和GPX1随辐射癌变的进展而降低。结论:应用二维电泳技术获得了辐射致癌差异表达蛋白谱,筛选和鉴定了与辐射致癌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分析部分差异蛋白在辐射致癌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为阐明辐射致癌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4  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阳性肿瘤疫苗的构建及体外活性鉴定
    廖书杰 王世宣 马丁 邓东锐 徐茜 王丽 王薇 程艳香 白向阳 卢运萍
    2007, 14(3):220-2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4
    [摘要](1105) [HTML](0) [PDF 319.71 K](1519)
    摘要:
    目的:制备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8型阳性的肿瘤疫苗,并观察其体外活性。方法: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简称Bac to Bac)表达系统,将HPV18L1基因重组入穿梭质粒pFastBac-Htb,构建HPV18L1-Htb,通过转座反应,将目的基因片段重组入杆状病毒基因组,分离重组的Bacmid DNA,并转染Sf-9昆虫细胞进行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形成;用Ni-NTA系统纯化表达蛋白;以小鼠红细胞凝集试验鉴定蛋白生物活性。结果:收集被转染的Sf-9细胞,提取细胞蛋白,SDS-PAGE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大约63000处可出现一新生蛋白条带,Western blotting证实为HPV18L1蛋白;透射电镜观察证实L1蛋白可自我组装成VLP,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小鼠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纯化的蛋白在0.5~4ng/μl范围可介导小鼠红细胞凝集。结论:Bac to Bac表达系统可高效地制备HPVVLP,并具有体外生物学活性;Ni-NTA系统能高效简便地纯化带有6×His短肽的HPV18L1蛋白。
    5  小肝细胞癌患者染色体1p36杂合性缺失的特点
    董辉 丛文铭 冼志红 吴伟清 王艳华 吴孟超
    2007, 14(3):225-2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5
    [摘要](825) [HTML](0) [PDF 241.27 K](1410)
    摘要: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1p36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在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技术,对140例信息性sHCC中1p36上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志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进行检测。结果:本组140例sHCCs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5%(91/140),LOH以D1S507最高,为40.8%(31/76);在肿瘤直径≤1cm的HCC中,D1S507和D1S2893位点的LOH发生率显著高于直径>1cm组(P<0.05);在Edmondson分级≥Ⅲ级的HCC中,D1S468、D1S2694和D1S243位点LOH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级的HCC(P<0.05);包膜完整HCC中D1S243和RIZ位点的LOH发生率明显低于有包膜突破的HCC(P<0.05);女性患者中RIZ位点LOH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sHCC在人染色体1p36上存在多个LOH位点,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缺失区可能存在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并与sHCC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有关。
    6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特异的单链DNA适体的人工进化
    曾贤铭 仲人前 周琳 杨再兴 梁艳 蒋廷旺 吴传勇
    2007, 14(3):230-2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6
    [摘要](1036) [HTML](0) [PDF 250.82 K](1538)
    摘要:
    目的:进化筛选与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 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BAFF)特异结合的单链DNA适体,鉴定其结合力。方法:应用指数方式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ystemati c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技术,将随机序列寡核苷酸文库与BAFF分子相互作用,分离出结合的寡核苷酸配体,经反复扩增、筛选数个循环,获得重组人BAFF的单链DNA适体,应用Dot blotting鉴定其结合力,酶联法比较各适体序列对BAFF的相对结合力。结果:优化实验条件后成功进行了13轮次筛选,随机选取42个阳性克隆测序,各序列GC含量最高达75%,分为6类不同序列;Dotblotting证实这些适体均与BAFF相结合;比较各适体序列结合BAFF的光密度值,以序列44光密度值最高(0.752,P<0.05),具有对BAFF相对最高结合力。结论:首次成功获得特异结合BAFF的高亲和力的单链DNA适体,为研发防治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新药奠定了基础。
    7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周东波 胡成平 梁硕 陈琼 杨红忠
    2007, 14(3):235-2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7
    [摘要](841) [HTML](0) [PDF 313.94 K](1497)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脂质体介导wt-p53转染作阳性对照组。MTT法和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基因转染对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A549/DDP细胞诱导凋亡作用,RT-PCR检测其对A549/DDP细胞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而以脂质体介导wt-p53对增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短暂;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同时介导wt-p53上调Bax 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也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结论: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有持续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8  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乙型肝炎病毒衣壳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
    潘德键 王东林 王卫兵 周锡建 陈正堂
    2007, 14(3):240-2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8
    [摘要](918) [HTML](0) [PDF 235.32 K](1485)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PEG8000病毒浓缩法、β-丙内脂法从能持续产生HBV的HepG2.2.15细胞上清液中制备乙型肝炎病毒衣壳(hepatitisBvirusenvelope,HBVE),用它包裹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IRS2-EGFP)后得到基因转移载体复合物HBVE-GFP,用脂质体包裹pIRS2-EGFP后得到基因转移载体复合物Liposome-GFP。用HBVE-GFP及作为对照的Liposome-GFP转染人成肝细胞瘤HepG2细胞来研究其转导效率;用HBVE-GFP分别转染HepG2细胞及作为对照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来研究其靶向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发光率。结果:(1)有效性检测:Liposome-GFP组及HBVE-GFP组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HBVE-GFP组的荧光强度较Liposome-GFP组更强(P<0.01);Liposome-GFP组的转染效率为(49.97±2.37)%,而HBVE-GFP组为(70.65±3.15)%,两者差异显著(P<0.01)。(2)靶向性检测:各种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HepG2细胞较其他细胞具有更强的荧光强度(P<0.01),HepG2细胞的转染效率为(71.35±0·0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衣壳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转染有效性和靶向性。
    9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相关性
    刘超 王立
    2007, 14(3):244-2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09
    [摘要](762) [HTML](0) [PDF 229.17 K](1428)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与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方法:52例胃癌石蜡标本选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病例,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及S-100蛋白标记的TIDC的浸润程度,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在低分化和高、中分化胃癌中,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6%和44.23%(P<0.05);在VEGF-C阳性、阴性组中,浸润至浆膜的病例分别占72.41%和34.78%(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占93.10%和60.87%(P<0.01),Ⅲ、Ⅳ期胃癌的病例分别占75·86%和47.83%(P<0.05)。(2)在低分化和高、中分化胃癌中,TIDC高度浸润分别占34.48%和52.17%(P>0.05);在TIDC高度浸润、低度浸润组中,浸润至浆膜的病例分别占36.36%和70.00%(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占63.64%和90.00%(P<0.05),Ⅲ、Ⅳ期胃癌病例分别占45.45%和76.67%(P<0.05)。(3)VEGF-C阳性、阴性胃癌中,TIDC高度浸润率分别为27.59%和60.87%(P<0.05),提示VEGF-C可能有抑制TIDC的作用。结论:VEGF-C能够促进胃癌浸润和转移,而高度浸润的TIDC可能有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胃癌组织中VEGF-C影响TIDC的浸润程度,从而可能影响宿主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和肿瘤的浸润转移。
    10  同种异体NK细胞对人多药耐药鼻咽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梅家转 郭坤元 吴远彬 周健 魏红梅
    2007, 14(3):249-2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0
    [摘要](1056) [HTML](0) [PDF 317.55 K](1794)
    摘要: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人多药耐药鼻咽癌细胞CNE2/DDP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探讨异体间的免疫治疗。方法:PCR-SSP法分析CNE2/DDP细胞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型和健康人NK细胞表面的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inhibitory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基因型,用磁珠分离法从3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中分离NK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扩增。12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每只裸鼠皮下接种1×106个CNE2/DDP细胞,治疗组裸鼠同时每只经尾静脉注入3×107个NK细胞,观察两组裸鼠成瘤时间、成瘤率及肿瘤体积变化。成瘤后3周,眼眶取血,流式细胞术检测人NK细胞;处死裸鼠,取肿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病理特点。结果:3例健康者KIR与CNE2/DDP细胞表面的HLA-Ⅰ类分子之间存在错配。对照组和NK细胞治疗组成瘤率均为100%,肿瘤出现时间分别为(17.17±1.17)d、(24.83±1.47)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瘤后3周,治疗组外周血可检测到人NK细胞;对照组和NK细胞治疗组裸鼠的瘤重分别为(1.60±0.22)g、(1.28±0.52)g(P<0·01),NK细胞治疗组的抑瘤率为20%;肿瘤病理学鉴定为低分化鳞状上皮细胞癌,NK细胞治疗组可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坏死。结论:同种异体NK细胞对CNE2/DDP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希望成为治疗鼻咽癌的免疫效应细胞。
    11  MicroRNA在6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马卓娅 汤华 李欣 刘民 吴海东 王晶
    2007, 14(3):254-2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1
    [摘要](810) [HTML](0) [PDF 282.14 K](1353)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分析6种不同器官肿瘤细胞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差异。方法:将210个与已知人类和小鼠miRNA互补的序列(206个miRNA,4个阳性对照)作为探针,点于玻片上制备寡核苷酸芯片。提取肿瘤细胞HeLa(人宫颈癌上皮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A549(人肺腺癌细胞)、HT-29(人结肠腺癌细胞)、ES-2(人卵巢透明细胞癌)、K562(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miRNA,荧光染料Cy3标记,并与制备好的芯片杂交;用ScanArrayTM Express1.0扫描仪扫描荧光信号,采用ScanArray3.0和Cluster3.0软件分析处理扫描结果;North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6种不同器官肿瘤细胞中,检测到115种miRNA存在差异,91种miRNA没有明显差异;其中,miR-21在6种肿瘤细胞表达水平均较高,miR-125b表达水平均较低,let-7不同亚型在6种细胞系中表达水平较低;miR-17-5p和miR-20a呈集簇表达,在卵巢肿瘤ES-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细胞,乳腺肿瘤细胞系MCF-7和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miRNA表达谱聚为一类。Northern blotting检测到miR-17-5p及其前体在K562细胞中均见表达,A549和ES-2细胞中只见较弱的前体表达,MCF-7、HeLa和HT-29中可见明显的前体和较弱的成熟miRNA的表达。RT-PCR检测到miR-17-5p前体在K562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几种细胞,在ES-2细胞中的表达量低于K562细胞,同时高于另外4种细胞;miR-21在6种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均较高,在A549细胞中表达最高。结论: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miRNA的表达差异为进一步探索miRNA与肿瘤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12  一种新的神经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裘玮 黄倩 李惠明 王丰 伍瑛 陈霞芳 易苗英
    2007, 14(3):259-26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2
    [摘要](1069) [HTML](0) [PDF 345.36 K](1558)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可动态观察肿瘤细胞生长的大鼠神经胶质瘤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含有强化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转染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经G418筛选及亚克隆,获取稳定表达EGFP的细胞系C6-gfp。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C6及C6-gfp细胞增殖情况;将C6-gfp细胞接种于Wistar大鼠颅内,通过B超、大体标本、荧光体视镜、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颅内成瘤情况及瘤组织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体外培养的C6-gfp细胞97.7%产生绿色荧光;C6-gfp细胞与亲代C6细胞相比,生长曲线无明显不同(P>0.05)。C6-gfp接种于颅内3周后成瘤率达70%;利用B超可动态观察肿瘤生长,利用荧光体视镜可见肿瘤组织发出绿色荧光,可与周围正常组织区别。H-E染色可见肿瘤细胞核大,染色深,核分裂明显,瘤内有很多新生血管。免疫组化可见GFP阳性细胞染色深浅不一。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高水平表达EGFP的大鼠神经胶质瘤C6-gfp细胞株,其生物学行为未发生改变,能在同系大鼠颅内成瘤。该模型为神经胶质瘤防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3  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体外诱导及其功能
    朱一蓓 张学光 黄勇 陈成 李文香 戴俊 夏瑜 吴明媛
    2007, 14(3):264-2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3
    [摘要](638) [HTML](0) [PDF 300.29 K](1360)
    摘要: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nocyte-deriveddendriticcells,Mo-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选取11例肺癌、卵巢癌和胃癌患者及10例正常志愿者,分别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FITC-dextran吞噬实验、微孔迁徙实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比较肿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表型及功能差异。结果:肿瘤患者来源的Mo-DC在体外诱导早期持续高表达编程死亡-1配体1(programmeddeath-1ligand1,PD-L1),而PD-L2及CCR7、CXCR4的表达则较正常人低(P<0.05);患者来源的Mo-DC分泌高水平的IL-10,体外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及趋化T细胞尤其是趋化活化T细胞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肿瘤患者来源的Mo-DC可能由于自分泌高水平的IL-10和高表达PD-L1而影响其功能的行使。
    14  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卵巢癌细胞COC1/DDP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
    孙迎春 张晓慧 张爱荣 陈官萍 付建武
    2007, 14(3):269-2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4
    [摘要](1049) [HTML](0) [PDF 360.15 K](1486)
    摘要:
    目的:探讨c-myc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逆转人卵巢癌细胞顺铂(cisplatin,又称DDP)耐药的可行性。方法:以卵巢癌DDP耐药细胞株COC1/DDP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以脂质体为载体分别将c-myc ASODN、c-myc正义寡核苷酸(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ODN)转染到COC1/DDP细胞内,阴性对照组细胞以同体积的培养液转染。采用计数法检测转染细胞增殖变化,MTT法检测DD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转染细胞及c-myc ASODN治疗后裸鼠移植瘤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研究c-myc ASODN逆转癌细胞耐药及降低肿瘤恶性表型和成瘤能力的作用。结果:实验组转染ASODN后COC1/DDP细胞增殖被抑制;对DDP的敏感性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增高,与SODN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DN转染后COC1/DDP细胞的c-myc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相同浓度SODN转染组、阴性对照组的COC1/DDP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腹水瘤模型中ASODN+DDP治疗组与单纯DDP治疗组及SODN+DDP治疗组相比较,腹水少、腹腔内瘤块少且体积小、移植瘤中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体外、体内实验中c-myc ASODN均能有效地逆转卵巢癌细胞DDP耐药性,c-myc反义寡核苷酸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卵巢癌治疗方法。
    15  自身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施晓琴 刘军权 陈复兴 陈维峰
    2007, 14(3):275-27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5
    [摘要](1034) [HTML](0) [PDF 254.64 K](1489)
    摘要:
    目的:观察自身树突状细胞疫苗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的作用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的73例受试者均为HPV-DNA检测阳性,并经过冷冻、或激光、或电外科治疗加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半年未愈的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抽取患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细胞因子联合定向培养树突状细胞(DC);从CA患者的疣细胞中提取HPV抗原,用其致敏自身DC制备DC疫苗;将DC疫苗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后,检测T细胞增殖数;同时将自身DC疫苗注入患者腹股沟的浅表淋巴结内,每例注入DC总数为(1~4)×107个,观察其疗效。结果:经HPV致敏的DC疫苗能促进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HPV致敏DC疫苗治疗后,治愈率为90.4%(66/73),经6~12个月随访无复发;每例治愈时间为(25±10)d。结论:HPV致敏的自身DC疫苗能提高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治疗HPV致尖锐湿疣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16  外源性FHIT基因对多柔比星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
    薛淑芳 许洪伟 张春清 郝菁华 秦成勇 王潍博
    2007, 14(3):279-2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6
    [摘要](983) [HTML](0) [PDF 280.15 K](1370)
    摘要:
    目的:将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导入该基因表达缺失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探讨FHIT基因表达对多柔比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载有人外源性FHI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FHIT用脂质体介导转入FHIT表达缺失的胃癌细胞MGC-803,筛选阳性克隆,同时以空载体pRcCMV转染的胃癌细胞及胃癌细胞株作为对照;以多柔比星作用于3组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丫啶橙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多柔比星处理前后各组胃癌细胞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多柔比星处理后,转染FHIT基因的MGC-803细胞凋亡水平(40.66%)与空质粒转染细胞(13.94%)及胃癌细胞(15.81%)相比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FHIT基因与多柔比星有轻度的协同促凋亡作用(P<0.05);同时FHIT基因转染后的胃癌细胞生长周期出现了明显的G0/G1期阻滞(74.43%vs56.30%、52.30%);丫啶橙染色亦见转染FHIT基因的胃癌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且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多柔比星协同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FHIT基因可提高胃癌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
    17  双歧杆菌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黄红莹 黄汉菊
    2007, 14(3):284-2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7
    [摘要](961) [HTML](0) [PDF 238.16 K](1311)
    摘要: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小鼠恶性黑素瘤B16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B16细胞活力,用H-E染色法观察B16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术测定B16细胞周期。结果:1×109cfu/ml的双歧杆菌作用B16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6.69%;1×108cfu/ml的双歧杆菌作用B16细胞72h后,抑制率为63.47%;由此可见,双歧杆菌对B16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经双歧杆菌处理后,B16细胞核浆比例下降,细胞变小,核仁减少,说明B16细胞胞质和细胞核都趋于成熟化;经双歧杆菌处理后B16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对照组和处理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1.22±1·15)%和(67·25±3.13)%],但凋亡作用不明显[处理组凋亡率为(1.87±0.04)%]。结论:双歧杆菌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抑制B16细胞的生长。
    18  Probasin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活性
    张翔 郝晓柯 刘家云 苏明权
    2007, 14(3):287-2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8
    [摘要](949) [HTML](0) [PDF 237.01 K](1441)
    摘要:
    目的:构建Probasin(PB)启动子调控的pGL3表达载体,比较两种不同组成形式的Probasin启动子的组织特异性和活性。方法:提取大鼠前列腺组织DNA,通过PCR得到Probasin启动子(-426,+28bp)序列,并通过交叠PCR得到改造的ARR2PB序列,分别插入pGL3-Basic表达载体,同时构建CMV启动的荧光素酶载体P3.1-LUC作为阳性对照,并用pEGFP-N2载体做转染效率对照,用脂质体法把构建好的PB-pGL3载体、ARR2PB-pGL3以及P3.1-LUC分别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PC-3,以及HeLa宫颈癌细胞和张氏肝细胞等4种不同的细胞系,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量。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后证实所构建的载体正确。观察各个细胞系中转染pEGFP-N2后都有绿色荧光的表达;荧光素酶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系,而且其中激素依赖性的LNCap细胞中的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激素依赖性细胞PC3;ARR2PB-pGL3载体的荧光素酶表达量明显高于PB-pGL3载体。结论:由Probasin启动子调控的pGL3表达载体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两种不同组成形式的Probasin启动子中以ARR2PB的启动活性为佳。
    19  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陈川 俞德超 滕理送
    2007, 14(3):291-3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19
    [摘要](1214) [HTML](0) [PDF 219.47 K](1590)
    摘要:
    肿瘤的生长和迁移依赖于大量新生血管的生成,其中VEGF/VEGFR途径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以VEGF/VEGFR作为靶标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有数种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或已上市。针对VEGF/VEGFR信号传导途径研发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中和VEGF/VEGFR的抗体(如贝伐单抗、IMC-1121B)、可溶的VEG-FR类蛋白(VEGF-Trap)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其中VEGF的人源化抗体贝伐单抗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虽然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疗效显著,但也发现其有某些不良反应,如血压升高、胃肠穿孔、血栓形成等。此类药物在与传统的放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肿瘤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但这种作用机制还不清楚。综述还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抗性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20  肺癌的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冕 田野苹 孙卫民
    2007, 14(3):296-3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7.3.020
    [摘要](1230) [HTML](0) [PDF 221.82 K](1429)
    摘要:
    肺癌的传统疗法效果不够理想,用抗体治疗肺癌是一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有5类抗体用于治疗肺癌:(1)西妥昔单抗(Cetuximab)、ABX-EGF(Panitumumab)、Matuzumab(EMD72000)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等,这类抗体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分子抑制细胞生长,具有较好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贝伐单抗(Bevacizumab),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转移通道,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3)BEC2、3F6和3F6ScFv,它们作为治疗性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可以激活免疫系统,诱导抗肿瘤反应,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抗体偶联效应分子,如90Y-CC49、131I-chTNT和5F11-DOX可以靶向杀伤,作用更有针对性,减少正常组织受损;(5)Catumaxomab(removab)和OKT3×Antag2,作为双特异性抗体可以联接肿瘤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增强杀伤作用。抗体治疗肺癌可以弥补传统治疗的不足,抗体治疗与传统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对肺癌的疗效。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