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15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功能差异细胞模型筛选抗肺癌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抗原
    卢燕来 冉宇靓 遇 珑 赵西路 刘 军 胡 海 杨治华
    2008, 15(6):501-5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1
    [摘要](2012) [HTML](0) [PDF 0.00 Byte](2470)
    摘要:
    目的:筛选获取抗肺癌细胞膜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及其靶抗原,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治疗剂及靶标。方法: 将新鲜人肺癌组织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用脾细胞融合法制备大容量单克隆抗体库。建立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定向功能差异细胞模型,采用活细胞免疫荧光与功能差异模型筛选其抗原在定向功能(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差异模型细胞膜上差异表达的单抗,再经体外相应功能实验筛选具有抑制作用的功能性单抗,Western blotting鉴定这些单抗的抗原,裸鼠体内抑瘤实验鉴定部分单抗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结果: 细胞融合后共获得2 893株杂交瘤克隆,其中与肺癌细胞膜结合反应的309株。分别建立了3种体外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差异模型用于筛选,筛选获得20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增殖、10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侵袭、5株单抗能显著抑制肺癌细胞迁移(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鉴定了其中6株的抗原。选取其中2株单抗均能在裸鼠体内显著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5或P<0.01)。结论: 采用大容量功能性单抗库技术结合功能差异细胞模型可批量筛选获得具有体内外抑制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功能性单抗,为筛选肺癌靶向治疗剂及靶标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2  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p53AIP1的抗肿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姜云波 陆应麟 贾海泉 徐元基 陈惠华 刘 刚 王 妍 杜芝燕
    2008, 15(6):508-5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2
    [摘要](1746) [HTML](0) [PDF 0.00 Byte](2308)
    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性p53AIP1(p53regulated apoptosisinducing protein 1)基因抗肿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评估p53AIP1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构建携带p53AIP1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p53AIP1,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应用MTT比色法、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罗丹明染色以及电镜等观察外源性p53AIP1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小鼠皮下接种感染Adp53AIP1的小鼠乳腺癌4T1细胞,观察Adp53AIP1对肿瘤细胞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建立4T1细胞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 直接瘤内多点注射重组腺病毒,观察Adp53AIP1的抗肿瘤疗效。结果:感染Adp53AIP1的HepG2细胞能够高效表达P53AIP1蛋白。MTT检测显示Adp53AIP1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流式细胞术分析证实p53AIP1使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罗丹明染色、电镜观察以及凋亡相关蛋白PARP表达的检测均证实p53AIP1 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明显凋亡。感染Adp53AIP1的肿瘤细胞体内成瘤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P<001), Adp53AIP1瘤体注射对移植瘤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ting以及RTPCR检测证实Adp53AIP1对p53mRNA表达无影响,能下调mdm2 基因的表达;p53AIP1能上调P53蛋白的表达、下调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还影响P21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p53AIP1有明显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反向调控P53蛋白、调控多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该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3  曲古抑菌素A和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张 嵩 张 焱 李 胜 王红梅 牟晓燕 姜淑娟
    2008, 15(6):516-5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3
    [摘要](1794) [HTML](0) [PDF 0.00 Byte](2277)
    摘要:
    目的: 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和紫杉醇(paclitaxel, PTX)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KLE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TSA和PTX、卡铂(carboplatin,Carbo) 、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单独或联合作用于KLE细胞,锥虫蓝法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Hoechst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乙酰化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PTX、Carbo、Dox和TSA对KLE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TSA和PTX联用后抑制作用最强。Annexin V染色、Hoechst染色、线粒体膜电位法和PARP、Caspase9的检测显示,单用PTX或TSA均可诱导细胞凋亡, 联合应用产生最强的协同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TX和TSA均可诱导微管蛋白乙酰化,联合用药后微管蛋白乙酰化明显增加。结论: TSA和PTX联合使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KLE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激活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和增强微管蛋白乙酰化有关。
    4  基因对胃癌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刘 彬 崔大祥 杜 彤 李智铭 宋 华 杨 浩 鲍晨晨 甘 慧
    2008, 15(6):522-5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4
    [摘要](2204) [HTML](0) [PDF 0.00 Byte](2455)
    摘要:
    目的:研究沉默乳腺癌相关抗原1(breast cancerassociated antigen 1,BRCAA1)基因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BRCAA1基因shRNA载体,将构建的shRNABRCAA1质粒与阴性对照质粒shRNAN转染胃癌MGC803细胞,24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实时定量PCR检测 BRCAA1和GAPDH基因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转染后24、48与72 h的细胞增殖水平,AnnxinV PE/7AAD检测转染24 h后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48 h后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RCAA1 siRNA表达质粒转染MGC803细胞24 h 的转染效率为(81.2±2.6)% 。转染后48 h MGC803细胞的BRCAA1 mRNA水平下降了61.4%,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45.0%,转染siRNA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和对照质粒转染细胞\[(14.4±1.6)% vs(5.4±2.0)%,(4.4±2.5)%,P<0.05\]。转染siRNA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Rb与Bax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cl2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BRCAA1基因的沉默可有效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其促进Rb和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有关。
    5  基因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
    朱传东 李晓军 汪 萍 贾 丽 仲爱芳 陈龙邦
    2008, 15(6):527-5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5
    [摘要](2267) [HTML](0) [PDF 0.00 Byte](2036)
    摘要:
    目的: 研究外源性分化抑制因子3(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3,Id3)基因表达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Id3和EGFP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EGFP/Id3,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EGFP/ Id3导入A549细胞。FCM分析转染细胞EGFP表达效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情况;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转染后A549细胞 Id3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A549细胞生长抑制情况,FCM分析A549细胞周期进程,Annexin V/7AAD和Hoechst33258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人Id3与E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EGFP/Id3;荧光显微镜和FCM观察到EGFP的有效表达,转染48~72 h时EGFP表达率最高;Id3 mRNA及蛋白在转染后的A549细胞中能有效表达。转染后48 h和72 h,pEGFP/Id3转染组A549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细胞周期分析表明,pEGFP/Id3转染组G0/G1期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nnexin V/7AAD双染结果显示,pEGFP/Id3转染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10.67±2.60)%\]显著高于pEGFP组\[(3.39± 2.21)%\]和未转染组\[(2.35 ± 0.95)%\](P<0.05);Hoechst33258染色结果也证实pEGFP/Id3组A549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形态特征。结论:外源性Id3基因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能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6  肺癌细胞中survivin与P53的相关性
    芮 萌 刘长庭 段蕴铀 于晓妉 侯春梅
    2008, 15(6):532-5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6
    [摘要](1760) [HTML](0) [PDF 0.00 Byte](2269)
    摘要:
    目的:观察survivin特异性小干扰 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对P53野生型和P53 缺失型肺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 分析肺癌细胞中survivin 与 mP53的相关性 。 方法 :以化学合成的survivin siRNA转染 P53野生型肺癌细胞株A549和P53缺失型肺癌细胞株H1299,用MTT 法检测转染前后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改变,半定量 RTPCR 检测转染对survivin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 检测survivin、 PARP、 P21、 P53等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siRNA转染前A549 细胞中survivin表达量明显低于 H1299 细胞(P<0.05)。 Survivin siRNA 转染组两种细胞 survivin 蛋白及 RNA 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无关干扰组(P<0.01)。Survivin siRNA 对 A549 和 H1299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对H1299细胞的抑制起效晚于A549,且抑制程度低于A549细胞。转染后 A549和 H1299 细胞均有 G1 期比例增加和 S 期比例相应地减少,H1299 细胞的变化更为显著。 A549 细胞有一定比例出现凋亡,PARP 发生了裂解,P53、 P21蛋白表达增加,而H1299 细胞中上述指标的变化却不明显。 结论:P53野生型 A549细胞内源性survivin表达明显低于P53缺失型H1299细胞;抑制survivin能上调P53蛋白表达,其对A549细胞的生长、凋亡和P21等蛋白表达的影响明显强于H1299细胞;提示survivin与P53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抑制作用。
    7  CpG ODN107增强人鼻咽癌CNE2细胞对β射线照射的敏感性
    岑彦艳 刘昱竹 丁国富 赵妍妍 李 斌 周 红
    2008, 15(6):538-5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7
    [摘要](1800) [HTML](0) [PDF 0.00 Byte](2035)
    摘要:
    目的: 筛选能提高鼻咽癌CNE2细胞对β射线放射敏感性的CpG ODN序列,观察筛选获得的CpG ODN序列放射增敏的作用特点,为寻找新的鼻咽癌放疗增敏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TT实验筛选21种CpG ODN序列中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放射增敏作用最强的序列,以MTT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该最强作用序列与β射线联合作用对CNE2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细胞迁移、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结果:筛选实验显示CpG ODN107对 CNE2细胞具有最高的增敏比(1.59±0.06),CpG ODN107和β射线联合作用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显著高于单纯照射(P<0.05, P<0.01);联合作用显著抑制CNE2细胞集落形成和迁移能力,显著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显著增加细胞凋亡(P<0.01),上述作用效应均明显强于单纯β射线照射(P<0.05或P<0.01)。结论: CpG ODN 107可显著增强人鼻咽癌CNE2细胞对β射线的照射敏感性,其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有关。
    8  HIF1α特异性siRNA对VX2移植瘤组织乏氧状态的调节及其抗瘤效应
    窦建新 任瑞美 李文通 张伟栋 蔡晓珊 刘 静
    2008, 15(6):543-5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8
    [摘要](1736) [HTML](0) [PDF 0.00 Byte](2140)
    摘要: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特异性siRNA调节肿瘤组织乏氧状态的抗肿瘤效应。方法:构建含有HIF1α特异性RNAi序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携带VX2肿瘤细胞的荷瘤模型兔。将构建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入兔耳缘静脉中进行治疗,以注入无干扰序列腺病毒载体为对照。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成像的方法观察模型兔肿瘤组织乏氧和坏死的变化。切除剥离肿瘤,测量肿瘤体积;HE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坏死程度;采用RTPCR检测HIF1α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HIF1α特异性siRNA的重组腺病毒,其滴度约为1.1×1010 PFU/ml。PET成像检测显示,经siRNA重组腺病毒治疗后的移植瘤组织中18FFDG标准摄取率(SUV)较对照兔显著降低\[(3.51±0.36)% vs (8.73±0.83)% ,P<0.01\],图像显示肿瘤组织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缺氧和坏死区域。HIF1α siRNA治疗组的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RTPCR检测显示,治疗组肿瘤组织中HIF1α mRN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1α特异性siRNA使肿瘤组织HIF1α表达减少、肿瘤组织乏氧加剧和坏死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
    9  双歧杆菌对兔VX2瘤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蔡晓珊 任瑞美 张式暖 李文通 朱洪光 窦建新 刘 静
    2008, 15(6):548-5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09
    [摘要](1861) [HTML](0) [PDF 0.00 Byte](1963)
    摘要:
    目的: 探讨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兔VX2瘤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荷VX2瘤模型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经耳缘静脉注射青春型双歧杆菌。处死动物,取出脏器和肿瘤组织粉碎后进行厌氧培养和革兰染色,观察双歧杆菌对肿瘤的靶向性;另取部分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 青春型双歧杆菌能够靶向定植于肿瘤组织中;经双歧杆菌治疗后实验兔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实验兔VX2瘤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6)。结论: 青春型双歧杆菌能够在兔VX2瘤组织中靶向定植,且能下调兔VX2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
    10  基因促进TRAIL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
    刘寿贵 刘 磊 周晓健 郭善禹
    2008, 15(6):552-5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0
    [摘要](1446) [HTML](0) [PDF 0.00 Byte](1981)
    摘要:
    目的:研究抑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kinase 3,MEKK 3)基因表达促进TRAIL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寻找乳腺癌临床治疗新策略。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人TRAIL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合成MEKK3siRNA,应用脂质体介导MEKK3siRNA转染入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CF7细胞MEKK 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EKK3siRNA与TRAIL联合处理后MCF7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结果:TRAIL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作用,但其抑制作用较弱。MEKK3siRNA转染后能有效而稳定地抑制MCF7细胞中 MEKK3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TRAIL与MEKK3siRNA联合处理MCF7细胞较TRAIL单独处理更明显地抑制细胞增殖活力(P<0.05),更明显地增加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siRNA沉默 MEKK3基因能显著促进TRAIL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为探讨乳腺癌治疗新方案提供了实验依据。
    11  siRNA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抑制作用
    贾如江 侯丽艳 刘 奇 冯运章
    2008, 15(6):561-56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2
    [摘要](1548) [HTML](0) [PDF 0.00 Byte](1936)
    摘要:
    目的: 探讨VEGFR3对人结肠癌细胞黏附力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携靶向 VEGFR3基因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结肠癌LoVo细胞, 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前后LoVo细胞VEGFR3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基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转染后的黏附能力,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侵袭性的改变。结果:携靶向 VEGFR3 基因siRNA的表达载体成功构建,RTPCR检测转染siRNA后LoVo细胞 VEGFR3mRNA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siRNA后72 h LoVo细胞VEGFR3蛋白表达下降,其表达相对值由(1.26±0.19)降至(0.39±012)(P<0.05)。转染siRNA 72 h后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0.626±0.047)vs (0.407±0.029), P<0.05\];LoVo细胞穿膜细胞数(6.38±3.25)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24.82±3.44)、非特异性对照组(23.58±3.73) (P<0.05)。结论:siRNA能够在LoVo细胞中引发RNA干扰效应,下调VEGFR3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LoVo细胞的黏附能力和侵袭性。
    12  NogoB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吴小军 卢亦成 陈怀瑞 陈菊祥 黄承光 杨志荣 潘静薇 骆 纯 胡国汉 楼美清 韩 唏 刘 平 芮耀诚
    2008, 15(6):566-5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3
    [摘要](1657) [HTML](0) [PDF 0.00 Byte](1920)
    摘要:
    目的: 探讨NogoB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8年手术获得的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36份,另取其他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10份。以免疫组化技术、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这些标本中NogoB在基因和蛋白质层面的表达水平,结合病理资料分析NogoB的表达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Realtime PCR检测发现,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组织中NogoB基因表达明显下调,Ⅲ级的胶质瘤组织中NogoB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脑组织相比下降了90%左右(P<0.01),NogoB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度成相关。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正常脑组织中NogoB蛋白表达相对恒定;在高恶性级别的胶质瘤中NogoB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其下降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NogoB主要在人正常脑组织中弥漫性阳性表达(100%),在人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36例胶质瘤组织中NogoB染色阳性程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在ⅠⅡ、Ⅲ、Ⅳ级中阳性表达分别为88.2%,42.9%,2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人脑胶质瘤中NogoB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表达均出现下调,其下调程度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13  磷酸化mTOR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兆龙 韩策然 阎 波 罗芸葆 王永兵 宋 安 朱振亚 于观贞
    2008, 15(6):571-5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4
    [摘要](2334) [HTML](0) [PDF 0.00 Byte](1969)
    摘要:
    目的: 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hosphorylat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肿瘤科20042007年间6例慢性胆囊炎、7例癌旁组织和59例胆囊癌组织中pmTOR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浸润深度、分化、Nevin分期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mTOR在慢性胆囊炎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和47.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TOR在分化高、中和低/未分化的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48.1%和66.7%(P<0.01);在浸润至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和周围组织的胆囊癌组织中,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5.7%和71.4%(P<0.01);pmTOR在Ⅰ/Ⅱ期、Ⅲ/Ⅳ期和Ⅴ期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46.4%和66.7%,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结论: pmTOR的表达与人胆囊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和Nevin分期密切相关,pmTOR可能参与人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14  LMP1、NET1、VEGF在非角化性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 燕 陈 莉
    2008, 15(6):575-5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5
    [摘要](1792) [HTML](0) [PDF 0.00 Byte](1873)
    摘要:
    目的: 探讨潜活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LMP1)、N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非角化性鼻咽癌(nonkerat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K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999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病理诊断明确的60例NKNPC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on二步法)检测LMP1、NET1、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另取10例鼻咽慢性黏膜炎症组织作对照。结果: (1)NKNPC中LMP1、NET1、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慢性黏膜炎症组织 (P<0.05);(2) NKNPC中,LMP1表达强度与有无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NET1、VEGF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 ),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3)NKNPC中LMP1、NET1、VEGF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 (P<0.05)。(6)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MP1、VEGF表达与NKNPC的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P1、NET1、VEGF的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NPC转移与预后,LMP1和VEGF可作为评估NKNPC预后的指标之一。
    15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武亚娟 王 琦 武希润 董胜利 刘晓丽 张晓琴
    2008, 15(6):585-5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7
    [摘要](1660) [HTML](0) [PDF 0.00 Byte](2285)
    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或)肝穿刺所取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IDO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癌旁肝硬变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IDO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患者大体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浸润型IDO表达强度较块状型明显增高(P<0.05);有血管浸润及癌栓形成患者IDO也呈高表达状态(P<0.05);IDO的表达还与病理组织学分化情况相关,低分化肿瘤组织IDO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IDO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有一定的相关,故IDO拟可以作肝癌预后差的一个参考指标。
    16  DLL4在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煜辉 岳志健
    2008, 15(6):588-5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8
    [摘要](2013) [HTML](0) [PDF 0.00 Byte](2478)
    摘要:
    抗新生血管治疗是实体肿瘤治疗中的有效策略,近年来抗VEGFA和VEGFR2受体治疗出现了耐药现象。Notch信号转导是一种细胞间信号通路,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在Notch通路中,Delta样配体4(Deltalike ligand 4,DLL4)在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抑制新生血管分支形成,促进新生血管的成熟;阻断DLL4能增加无功能新生血管数量,加剧恶性肿瘤缺血缺氧,抑制肿瘤的生长。对DLL4蛋白的深入研究为肿瘤新生血管分子靶向治疗 提供新的策略和新的靶标,DLL4有可能成为继VEGF后肿瘤血管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
    17  循环内皮祖细胞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厉 倩 谭龙益
    2008, 15(6):591-5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19
    [摘要](1965) [HTML](0) [PDF 0.00 Byte](2455)
    摘要: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是存在于骨髓和循环外周血的祖细胞亚群,具有在体内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能力,参与血管发生和血管稳态。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使骨髓中的EPC动员至外周血,并募集到肿瘤组织的血管床,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外周血EPC水平与肿瘤的体积、抗新生血管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等密切相关,因此EPC可作为肿瘤血管新生的生物标记物。EPC还可作为靶向肿瘤的细胞载体负载自杀基因、毒素或药物,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1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林之光 许小平
    2008, 15(6):594-5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20
    [摘要](1780) [HTML](0) [PDF 0.00 Byte](2710)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ema,DLBCL)在形态学、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反应上都表现出异质性,明确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根据免疫表型分组,DLBCL分为GCB组和非GCB组,GCB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非GCB组,其分组的准确性甚至优于基因检测;相关免疫表型如bcl2、 bcl6对于不同组的预后影响不同,利妥昔单抗的应用减少了细胞来源和相关免疫表型对于预后的不良影响。特定转录因子可以作为预后预测因子,如FOXP1阴性组预后好于阳性组、LMO2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生存率等。抑制PI3K/AKT通路可使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且pAKT阴性组预后较阳性组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XP1)低表达组预后较好;而在GXP1低表达组中,ABC转运体MDR1低表达组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组。此外,EB病毒感染、骨髓浸润的一致性、肿瘤大小、肿瘤血管形成均同预后有关,都有可能作为预后预测因子。
    19  硒防癌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申社林 李 兵 李建广 李朝争 郭靠山
    2008, 15(6):598-6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8.6.021
    [摘要](1683) [HTML](0) [PDF 0.00 Byte](2150)
    摘要:
    研究表明,硒是一种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适量补硒能使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硒的防癌、抗癌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抗氧化损伤、调控基因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癌细胞凋亡、稳定DNA的结构抵御组织癌变、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抵御组织癌变、硒介入某些化学致癌剂的代谢等。但也应指出,硒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缺硒会引起异常反应,另一方面高浓度的硒又可引起中毒反应。硒防癌、抗癌机制的阐明将可能为未来肿瘤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