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6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不同单核细胞亚群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特性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曲春枫 杜 君 孙宗棠
    2009, 16(3):211-2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1
    [摘要](2952) [HTML](0) [PDF 0.00 Byte](3381)
    摘要:
    树突状细胞由多种表型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特性不同的亚群组成,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群体。近年来研究表明,人体内外周血单核细胞由CD14++CD16-和CD14+CD16+两个群体组成,小鼠体内则由CD115+Ly6Chigh和CD115+Ly6Clow组成;不同亚群单核细胞可发育分化成为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内外诱导产生不同类型的免疫应答反应。小鼠体内CD115+Ly6Clow群体是机体稳定状态下外周组织器官树突状细胞的重要前体细胞, CD115+Ly6Chigh单核细胞是炎症状态下外周淋巴器官中树突状细胞的重要来源。CD115+Ly6Chigh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呈外周摄取的抗原,另一方面还可将MHCⅠ/抗原肽复合物传递给淋巴组织中原住性树突状细胞。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间的协同和交互作用确保机体诱发针对不同外源抗原刺激的有效免疫应答。
    2  PRMT1通过精氨酸甲基化作用修饰剪接因子SF2/ASF
    贾 荟 杜超豪 鲍时来 郑胡镛
    2009, 16(3):216-2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2
    [摘要](3077) [HTML](0) [PDF 0.00 Byte](2981)
    摘要: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1,PRMT1)对剪接因子SF2/ASF (splicing factor 2/alternative splicing factor ) 的甲基化修饰位点。方法:构建SF2/ASF野生型和Arg93/97/109突变体质粒,在体外表达和纯化GST标签的PRMT1、SF2/ASF及其Arg突变体融合蛋白,以甲基化活性实验检测PRMT1对SF2/ASF的甲基化作用及其甲基化修饰位点,以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甲基化修饰对SF2/ASF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PRMT1对 SF2/ASF有明显的甲基化修饰作用;当Arg93/97/109突变为赖氨酸后,PRMT1对SF2/ASF突变体的甲基化修饰程度明显降低,其中Arg97突变后SF2/ASF甲基化程度减弱最明显。甲基化修饰不影响SF2/ASF的亚细胞定位。结论:发现SF2/ASF是PRMT1新的底物蛋白,Arg93/97/109均为PRMT1的甲基化修饰位点,其中Arg97是主要修饰位点;PRMT1对于SF2/ASF的甲基化修饰并不改变后者细胞内的定位。
    3  流感疫苗促进髓系白血病骨髓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曾鹏云 杜 昊 张连生 柴 晔 刘 瑛
    2009, 16(3):221-2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3
    [摘要](2131) [HTML](0) [PDF 0.00 Byte](2832)
    摘要:
    目的: 研究流感疫苗对髓系白血病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髓系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19例,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8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用GMCSF和IL4诱导7 d,获得未成熟白血病DCs,然后加入全病毒灭活流感疫苗(whole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e, WIV)、裂解病毒流感疫苗(split influenza vaccine,SIV)或TNFα继续培养24 h。R显带法分析DCs染色体核型,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型,ELISA法测定DCs培养上清IL12的水平,CCK8法检测DCs诱导的CTL对自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19例AML患者中的15例及8例CML患者的MNC全部成功诱导出DCs。与TNFα刺激的白血病DCs相比,流感疫苗刺激的白血病DCs表面分子(CD80、CD83、CD86、HLADR)表达明显上调(P<005),培养上清中IL12的分泌水平明显增加(P<0.05),其诱导的CTL可显著杀伤自体白血病细胞(P<0.05);WIV刺激的DCs在表型、IL12分泌水平及细胞毒作用方面均较SIV刺激的DCs显著增高(P<0.05)。结论: 流感疫苗促进髓系白血病源DCs表型成熟及IL12的分泌,增强其诱导的CTL对自体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4  Survivin HLA-A2+高亲和性CTL表位的预测及鉴定
    陈明水 陈 强 李洁羽 周智锋 陈淑萍 叶韵斌
    2009, 16(3):227-2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4
    [摘要](2448) [HTML](0) [PDF 0.00 Byte](2756)
    摘要: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方法预测和鉴定survivin抗原HLAA2+限制性CTL表位,为探索基于survivin的肿瘤免疫治疗奠定基础。〖HT5W〗方法:〖HT5"SS〗采用超基序法和量化基序法对靶抗原survivin HLAA2+限制性 CTL表位进行预测;选取得分>10的表位肽为候选对象,并进行人工合成。采用T2细胞,以HLAA2结合实验和流式细胞术(FITC染色)检测候选CTL表位肽的结合亲和力\[以荧光系数(fluorescence index,FI)表示\];以HLAA2解离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结合稳定性\[以复合物解离50%的时间DC50(dissociation complex 50%)表示\]。〖HT5W〗结果:〖HT5"SS〗预测到的候选survivin CTL表位肽分别是:20STFKNWPFL28 (SV2028)、23KNWPFLEGC31 (SV2331)、96LTLGEFLKL104 (SV96104)、6LPPAWQPFL14 (SV614)、33CTPERMAEA41 (SV3341)、46CPTENEPDL54 (SV4654)、130KVRRAIEQL138 (SV130138)、37RMAEAGFIH45 (SV3745)、88SVKKQFEEL96 (SV8896)。亲和力分析显示: SV2028 、SV96104、SV130138、SV2331的FI分别为8.61、6.88、5.89、3.81;SV3341、SV614、 SV4654、 SV3745 、SV8896的FI分别为0.31、-0.29、-04、-0.16和-0.03;稳定性分析结果DC50为:SV2028、SV96104、SV130138 >8 h;SV2331 为4~6 h;SV614、SV3341、SV8896为2~4 h;SV4654、 SV3745为0~2 h。结果提示,SV2028 、 SV96104、SV130138为高亲和力表位肽,SV2331为中等亲和力表位肽,SV3341、SV614、 SV4654、 SV3745 、SV8896为低亲和力表位肽。〖HT5W〗结论:〖HT5"SS〗超基序法、量化基序法可快速有效地预测抗原表位,SV2028 、SV96104、SV130138有可能是survivin HLAA2+ CTL表位,可用于后续研究。
    5  bcl-2、IL-6、IL-6R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小细胞肺癌细胞作用的比较
    祝亮方 陈鑫基 胡建达 林振兴 陈英玉 黄绿叶
    2009, 16(3):232-2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5
    [摘要](2353) [HTML](0) [PDF 0.00 Byte](2962)
    摘要:
    目的: 比较bcl2、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phosphorothiate oligodeoxynucleotide, ASPSODN)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初步探讨反义核苷酸技术治疗中靶基因的选择策略。方法:合成反义寡脱氧核苷酸bcl2 ASPSODN、IL6 ASPSODN、IL6R ASPSODN,分别作用于NCIH446细胞株,通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细胞凋亡线粒体流式检测及DNA倍体分析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bcl2 ASPSODN、IL6 ASPSODN、IL6R ASPSODN均能够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细胞凋亡,其中以IL6 ASPSODN抑制作用最强, bcl2 ASPSODN次之, IL6R ASPSODN作用最弱。(2)3种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均能下调肺癌细胞相应基因的表达水平,其中以IL6下调幅度最大,达(84.1±5.01)%; bcl2和IL6R基因下调幅度相近,分别为(62.6±3.42)%和(60.3±4.45)%。(3)反义核苷酸作用后除了引起自身基因表达下调外,还伴对其他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如IL6 ASPSODN作用使bcl2基因表达下调(32.2±020)%;而bcl2 ASPSODN作用使IL6基因表达上调(74.3±413)%。 结论:IL6 ASPSODN较bcl2 ASPSODN和IL6R ASPSODN能更有效地诱导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IL6是NCIH446小细胞肺癌反义核苷酸治疗较为合适的靶基因。
    6  抗ATPase F1α抗体MAb3D5AB1对荷A549肺腺癌小鼠的抑制作用
    周俊平 楼国良 李敏玉 朱海沫 胡宗涛 芦东徽
    2009, 16(3):238-2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6
    [摘要](2295) [HTML](0) [PDF 0.00 Byte](2896)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抗ATPase F1α抗体,人血管抑制和肿瘤转移相关蛋白(human angiostatin interacting and tumor metastasis involving protein,HAITMIP)抗体MAb3D5AB1(简称GX)对A549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方法:在C57BL/6小鼠右前腋窝接种A549肺腺癌细胞,制备小鼠荷瘤模型,32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及A、B、C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125、250、500 ng/ml GX)。观察各组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生长延迟时间(tumor growth delay, TGD)及小鼠生存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成功建立了荷A549肺癌小鼠模型,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明显减小(P<0.05)、TGD随GX剂量增加而显著延长(P<0.01)、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P<0.05),TUNEL法检测发现各治疗组瘤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GX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调亡,使A549肺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减慢,并延长小鼠生存期。
    7  模拟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中CGRP对成骨细胞OPG和RANKL表达影响
    杨 晨 赵 晖 姚 阳 王智煜 陈 平
    2009, 16(3):243-2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7
    [摘要](2296) [HTML](0) [PDF 0.00 Byte](2957)
    摘要:
    目的: 以乳腺癌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模拟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观察在此微环境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成骨细胞护骨素 (osteoprotegerin,OPG)及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 RANKL;又称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转移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或MDAMB435与成骨细胞MG63共培养,建立模拟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行CGRP(1×108 mol/L)干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干预后OPG和RANKL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G63与MDAMB231或MDAMB435共培养环境中,RANKL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而OPG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降;CGRP处理后,共培养环境中RANKL mRNA及蛋白水平降低,OPG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 (均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能调节成骨细胞OPG/RANKL轴的表达,进而可能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造成溶骨性破坏;CGRP 干预可逆转此调节作用,在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8  Smad4过表达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和NF-κB通路的影响
    姚 军 钱翠娟
    2009, 16(3):248-2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8
    [摘要](1851) [HTML](0) [PDF 0.00 Byte](2584)
    摘要:
    目的: 构建pEGFPC1Smad4表达载体,观察Smad4过表达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与NFκB的相关性。方法:构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Smad4的融合表达载体, 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GC7901Smad4细胞中Smad4和NFκB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异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 assay,EMSA)检测过表达Smad4对胃癌SGC7901细胞NFκB 活化的影响,MTT法检测过表达Smad4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转染pEGFPC1Smad4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SGC7901Smad4)中观察到EGF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SGC7901 Smad4细胞中Smad4过表达,并伴随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表达水平下调;EMSA检测显示Smad4过表达可下调NFκB活化;MTT法显示过表达Smad4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P<0.05或P<0.01)。结论:Smad4过表达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有关。
    9  肝癌细胞特异性IL-1β反义RNA对小鼠移植肝癌的抑制
    刘艳艳 梁淑娟 王焕芹 张素华 肖伟玲 吴慧娜
    2009, 16(3):253-2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09
    [摘要](2123) [HTML](0) [PDF 0.00 Byte](2820)
    摘要:
    目的: 构建肝癌细胞特异性小鼠IL1β反义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由AFP最小启动子和CMV增强子嵌合序列调控的携IL1β反义RNA表达载体pafpIRES2antiIL1β1和pafpIRES2antiIL1β2,经质粒PCR、限制性酶谱分析、序列测定进行鉴定。反义RNA表达载体转染小鼠H22肝癌细胞,分H22/mock组、H22/antiIL1β1组、H22/antiIL1β2三组,RTPCR检测IL1β的表达水平。以转染后的H22细胞皮下接种建立荷肝癌小鼠模型,观察移植瘤体积和重量,MTT法检测荷瘤小鼠脾脏中分离的NK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HT5W〗结果: 〖HT5"SS〗 经质粒PCR、限制性酶谱分析、序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能够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IL1β反义RNA的表达载体pafpIRES2antiIL1β1和pafpIRES2antiIL1β2,转染H22细胞后细胞中IL1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以pafpIRES2antiIL1β2更为显著。成功建立荷肝癌小鼠模型,与H22/mock组小鼠相比, H22/antiIL1β2组小鼠移植瘤体积较小,生长显著减慢(P<0.05)。 H22/antiIL1β1、H22/antiIL1β2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成功构建的肝癌细胞特异性IL1β反义RNA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小鼠移植肝癌的生长,其机制与靶向阻断IL1β表达、上调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关
    10  携突变减毒Stx1编码序列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抗乳腺癌的活性
    安秀梅 魏 枫 于津浦
    2009, 16(3):258-2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0
    [摘要](2040) [HTML](0) [PDF 0.00 Byte](83)
    摘要:
    目的: 构建携带1/100、1/1 000减毒活性的突变减毒志贺样毒素Ⅰ(Shigalike toxin 1, Stx1) 编码序列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观察其抗人乳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活性。方法:重叠PCR法构建毒性为原毒素毒性1/100、1/1000的突变减毒Stx1编码序列,TA克隆并测序后构建携带该编码序列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Stx1R170L。制备人乳腺癌T47D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AdvStx1R170L肿瘤局部注射给药,评价其体内抑瘤能力。结果:经测序证实正确克隆了1/100、1/1 000减毒活性的突变减毒Stx1编码序列,成功构建携带该突变减毒Stx1编码序列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Stx1R170L。体内实验显示,AdvStx1R170L可以有效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序列的腺病毒对照组、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1/1 000原毒素活性的突变减毒Stx1编码序列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该病毒载体可以有效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且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11  Exosomes联合卡介苗的体内抗肿瘤效应
    杨云山 钟海均 修方明 蔡志坚
    2009, 16(3):263-2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1
    [摘要](2394) [HTML](0) [PDF 0.00 Byte](3258)
    摘要:
    目的: 探讨exosomes(Exo)联合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的体内抗肿瘤效应。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E.G7OVA肿瘤细胞来源的Exo,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成分。分别以Exo、BCG 、Exo+BCG、PBS免疫小鼠,以E.G7OVA细胞攻击,观察各组免疫保护效应;建立E.G7OVA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免疫治疗效应。LDH法检测4组免疫小鼠脾细胞CTL细胞毒性。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Exo含有HSP60、OVA、HSC70和CD63分子;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Exo+BCG组免疫小鼠90 d无瘤率显著高于Exo组和BCG组(60% vs 20%、0%,P<0.01);免疫治疗实验结果显示,Exo+BCG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显著强于Exo组和BCG组(P<0.01)。CTL检测结果显示, Exo+BCG免疫小鼠的CTL细胞特异性杀伤E.G7OVA细胞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BCG作为免疫佐剂能显著增强exosomes的体内抗肿瘤效应。
    12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靶向抑制作用
    刘 超 毛伟征 赵宝成 李 辉
    2009, 16(3):267-2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2
    [摘要](2030) [HTML](0) [PDF 0.00 Byte](2742)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靶向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到裸鼠腹股沟皮下建立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CIK细胞组与成纤维细胞组,分别注射荧光染料SPDiI标记的CIK细胞与成纤维细胞(HFLI)于裸鼠种植瘤对侧腹股沟皮下, 观察其在荷胃癌裸鼠体内各种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同时观察CIK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大小并计算抑瘤率,病理观察肿瘤的坏死面积。结果: SPDiI标记的CIK细胞注射后10 d主要浓集在荷瘤裸鼠的肿瘤组织,注射局部、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中无CIK细胞或分布极少(P<001);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没有出现在肿瘤组织、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主要集中于注射局部。CIK细胞治疗后裸鼠的移植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其抑瘤率为29.82%;移植瘤组织坏死面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IK细胞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有良好的靶向性和杀伤性。
    13  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检测及食管癌诊断模型的建立
    刘丽华 单保恩 王士杰 孟 君 王 玲
    2009, 16(3):272-2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3
    [摘要](2302) [HTML](0) [PDF 0.00 Byte](3381)
    摘要: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技术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建立食管癌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5月至9月间胸外科食管癌患者血清32例和健康志愿者血清28例,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磁珠)提纯血清蛋白,MALDITOF MS技术进行血清蛋白质质谱检测,所得结果用ZUCI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运用遗传算法结合支持向量机运算建立食管癌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将60例标本随机分成训练组和盲法测试组,训练组为21名食管癌患者和19名健康人,盲法测试组为11名食管癌患者和9名健康人,验证诊断模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采集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经数据对比分析找到44个有显著性差异的质荷比峰(P<0.05);从中筛选出差异最显著的6个蛋白质荷比峰(m/z分别为2 210、2 864、6 634、4 068、2 083和8 131),并以此建立食管癌蛋白指纹图谱诊断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诊断食管癌的特异性为88.9%、敏感度为100%。结论: 应用MALDITOF MS技术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建立的食管癌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14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陆俊 孙 静 张 磊 谈 炎 张光波 张学光
    2009, 16(3):277-2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4
    [摘要](2060) [HTML](0) [PDF 0.00 Byte](3091)
    摘要:
    目的: 探讨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B7H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9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认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协同刺激分子B7H1、B7H3的表达以及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B7H1阳性表达率为53.06%(26/49),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Her2/neu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2)乳腺癌组织中B7H3阳性表达率为59.18%(29/49),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3)乳腺癌组织中B7H1和B7H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316,P<0.05)。结论: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密切相关,对该两分子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15  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中Axl及其配体蛋白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黄 钢 侯建国 许传亮 高 旭 曾 锐 孙颖浩
    2009, 16(3):282-2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5
    [摘要](2336) [HTML](0) [PDF 0.00 Byte](2861)
    摘要:
    目的:探讨受体酪氨酸激酶Axl及其配体Gas6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7年2008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或病理穿刺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45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32例。 Western blotting分析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及DU145中Axl及其配体Gas6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Axl及其配体Gas6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高侵袭性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PC3中Axl的表达显著强于低侵袭性细胞LNCaP,Gas6的表达在3个细胞系中无明显差异。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Axl蛋白强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68.9% vs 21.9%,P<0.01);前者Gas6蛋白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后者(53.3% vs 15.6%,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Axl和Gas6蛋白的强阳性表达与Gleason评分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Axl和Gas6高表达,该两者的表达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16  Ets-1、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 涛 张敬川 何景生
    2009, 16(3):287-2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6
    [摘要](1869) [HTML](0) [PDF 0.00 Byte](3007)
    摘要:
    目的: 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 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 (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 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17  ERCC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曹轶林 邱小芬 刘陶文 徐李容 屈元姣 陈 熙
    2009, 16(3):292-2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7
    [摘要](1901) [HTML](0) [PDF 0.00 Byte](2656)
    摘要: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 ERCC1)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西南溪山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确诊的82例中晚期NPC患者,接受顺铂+5FU的基础化疗加放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PC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及其中的34例患者癌旁上皮组织(对照组)中ERCC1蛋白的表达。结果:NPC癌旁上皮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为88.2%,显著高于NPC癌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63.4% (P<0.05)。ERCC1表达与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NP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6.5%,ERCC1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在中晚期NPC癌组织中低表达,ERCC1表达与顺铂+5FU方案的疗效呈负相关,检测ERCC1表达有助于预测NPC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18  自制细胞冻存液对树突状细胞存活率及活性的影响
    赵满仓 魏文青 刘 晶 张 艳 付 瑶 安 萍
    2009, 16(3):296-2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8
    [摘要](2897) [HTML](0) [PDF 0.00 Byte](2992)
    摘要:
    目的: 用自制的改良细胞冻存液冻存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观察冻存复苏后DCs的细胞存活率及体外诱导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培养获得DCs,分别用3种冻存液冻存:(1)含10%二甲基亚砜(DMSO)、20%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2)日本ZENOAQ公司的Cellbanker细胞冻存液;(3)自制细胞冻存液(含DMSO、羟乙基淀粉及细胞稳定剂)。每组DCs分6管,于-80 ℃和-196 ℃各冻存3管,分别于冻存后第30、60和180 d复苏,用锥虫蓝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MTT法检测冻存复苏后DCs活化的CIK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每组3种冻存液冻存的DCs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冻存复苏DCs的存活率和活性均有轻度下降,但经统计学分析3种冻存液的冻存效果无明显差别。结论:自制的改良细胞冻存液能够替代传统冻存液和进口冻存液用于DCs的冻存,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19  彩超检测子宫内膜癌血流及其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
    余 美 雷建明
    2009, 16(3):300-3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19
    [摘要](1711) [HTML](0) [PDF 0.00 Byte](2634)
    摘要: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识别各自的配体,是机体抵抗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第一道防线。TLRs主要在固有性免疫系统细胞表面表达,一些非免疫细胞也表达TLRs;不同TLRs定位于不同的细胞。TLRs信号转导通路分为MyD88依赖性和MyD88非依赖性两种。已证实几种TLRs的激动剂具有抗肿瘤作用,肿瘤细胞表面TLRs的活化也可能对肿瘤生长产生影响。近年来TLRs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细胞表达多种TLRs,TLRs激动剂能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最近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方案中已包含TRLs激动剂,TRLs激动剂用于淋巴瘤的治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0  Toll样受体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王丽娟 蔡 真
    2009, 16(3):301-3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20
    [摘要](1834) [HTML](0) [PDF 0.00 Byte](3571)
    摘要: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识别各自的配体,是机体抵抗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第一道防线。TLRs主要在固有性免疫系统细胞表面表达,一些非免疫细胞也表达TLRs;不同TLRs定位于不同的细胞。TLRs信号转导通路分为MyD88依赖性和MyD88非依赖性两种。已证实几种TLRs的激动剂具有抗肿瘤作用,肿瘤细胞表面TLRs的活化也可能对肿瘤生长产生影响。近年来TLRs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细胞表达多种TLRs,TLRs激动剂能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最近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方案中已包含TRLs激动剂,TRLs激动剂用于淋巴瘤的治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1  甲状腺癌中的基因突变及其在诊断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袁耿彪
    2009, 16(3):305-3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21
    [摘要](2215) [HTML](0) [PDF 0.00 Byte](3280)
    摘要: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约占人类全部恶性肿瘤的1%。常见的4种病理类型中,约80%的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PTC)中有BRAF突变(45%)、RET/PTC重排(20%~80%)和RAS突变(10%~20%),但很少在同一个病灶中共存。约15%的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中,常见RAS突变(40%~50%)和PAX8PPARγ点突变(35%), 以及PI3K/AKT突变(6%~13%);胡尔特尔细胞(Hürthle cell,HC)瘤中存在RAS突变(5%~25%)。低分化和退行性甲状腺癌中(poorly and anaplastic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s; pDTC,aDTC)中,TP53点突变分别为60%~80%、15%~30%,RAS点突变分别为18%~27%、50%~60%,BRAF突变分别为15%、20%。髓样癌(medulla thyroid carcinoma,MTC)进展期常见到RET点突变。大多数基因突变会导致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系统的激活。应用分子诊断技术检测这些基因突变,可应用于TC的病理诊断、预测TC的预后,针对突变基因的靶点抑制剂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TC的手段之一。
    22  化疗增强肿瘤免疫原性的研究进展
    蔡 凯 陈复兴 张南征
    2009, 16(3):310-3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22
    [摘要](2233) [HTML](0) [PDF 0.00 Byte](3402)
    摘要:
    化学治疗作为肿瘤常规治疗的中坚力量,其目的是杀伤肿瘤细胞,但由于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也有一定程度的杀伤或抑制效应,因而以往普遍认为化疗与免疫治疗在功能上是拮抗的。新近研究发现,一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促进肿瘤细胞释放内源性危险信号、以及抑制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等机制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介导抗肿瘤免疫,对肿瘤的整体化疗效果有其独特的贡献。依据化疗后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不同变化,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将化疗和免疫治疗有机结合,将最终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23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马 骥 刘文超
    2009, 16(3):315-3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3.023
    [摘要](2094) [HTML](0) [PDF 0.00 Byte](3203)
    摘要: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相关基因的突变和表达失调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的周期、增殖以及凋亡等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能够抑制CDK4/CDK6介导的Rb蛋白产物的磷酸化,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21作为p53的下游调节因子,与肿瘤血管的生成、淋巴转移及预后相关;p27作用机制复杂,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并可恢复耐药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p57在细胞周期G1到S期的转变中至关重要,其表达程度与部分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它还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了解这些基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而寻找有效治疗靶点,已成为肿瘤分子生物学关注的热点。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