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6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台桂香
    2009, 16(5):427-4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1
    [摘要](2561) [HTML](0) [PDF 0.00 Byte](4001)
    摘要: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大量肿瘤抗原不断被发现。DC摄取肿瘤抗原诱导免疫激活还是抑制,取决于肿瘤细胞释放危险信号(GMCSF、单核趋化蛋白1、MCP1及热休克蛋白等)还是抑制性信号(TGFβ、IDO和iNOS等)。在危险信号的调节下,激活Th1细胞免疫应答清除肿瘤;而在抑制性信号的作用下,激活Th2应答,不能有效清除肿瘤。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抗体疗法、T细胞疗法及肿瘤疫苗。目前至少有7种抗体与化疗药物合用的临床效果已经被证实;尽管抗不同种癌症的抗体种类在逐渐增加,但还需进一步探讨用于抗体治疗的新靶点、开发新抗体及扩大抗体应用的抗肿瘤范围。而T细胞疗法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大多数肿瘤疫苗处于Ⅰ期和Ⅱ临床试验,但为数不多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尚需进一步完善。抗体在免疫监视中的重要作用被逐渐认识,肿瘤免疫预防最终可能成为现实。
    2  CD4+CD25+CCR6+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乳腺癌模型中对CD8+T细胞的抑制作用
    徐 林 徐 薇 蒋正刚 熊思东
    2009, 16(5):431-4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2
    [摘要](2435) [HTML](0) [PDF 0.00 Byte](2382)
    摘要:
    目的:观察CD4+CD25+CCR6+调节性T细胞(简称CCR6+Tregs)体内对CD8+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建立4T1乳腺癌细胞荷瘤裸鼠模型,FACS分选CCR6+Tregs,检测其Foxp3的表达;FACS分选4T1特异性CD8+T细胞,CFSE标记后分别与CCR6+Tregs或CCR6Tregs共同过继转输入4T1荷瘤裸鼠体内,观察荷瘤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存活时间;FACS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和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结果:CCR6+Tregs和CCR6Tregs均高表达Foxp3;CCR6+Tregs和CD8+T细胞共转输组4T1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明显快于CCR6Tregs共转输组和CD8+T细胞单转输组,同时该组荷瘤裸鼠生存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CCR6+Tregs和CD8+T细胞共转输组CD8+T细胞的增殖、IFNγ的产生和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低于CCR6Tregs共转输组和CD8+T细胞单转输组(P<0.05)。结论:CCR6+Tregs在体内可以有效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其在肿瘤免疫逃逸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  人肝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赵 璇 冉宇靓 遇 珑 孙力超 胡 海 李 春 孙立新 杨治华
    2009, 16(5):436-4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3
    [摘要](3308) [HTML](0) [PDF 0.00 Byte](3468)
    摘要:
    目的: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培养肝癌干细胞样细胞,为进一步研究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以原代培养结合短暂传代培养的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出含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human liver cancer stemlike cells, hLCSLCs) 的连续传代细胞,分别加入肝素、白蛋白、氢化可的松以筛选适用于hLCSLCs的无血清悬浮成球培养基。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LCSLCs和由无血清悬浮成球培养所获得的成球细胞中旁群(side population, SP)细胞、CD133及CD90等的表达,裸鼠成瘤实验检测这两种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成功地从人肝癌组织分离获得hLCSLCs,其SP、CD133+和CD90+细胞含量分别为0.9%、0.8%和12.7%,裸鼠皮下接种2 000个SP细胞的成瘤率为100%。含有肝素的无血清培养基更适于hLCSLCs的成球培养,所获成球细胞中SP、CD133+和CD90+细胞含量分别为4.6%、9.7%和48%,接种10 000个成球细胞即可全部成瘤。结论:成功建立了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方法,添加肝素的无血清悬浮成球培养法可有效富集肝癌干细胞样细胞。
    4  黏蛋白1多肽通过small-MUC1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马吉春 台桂香 赵小霞 方 芳 张庆勇 窦 蕊 陈文博 柳忠辉
    2009, 16(5):442-44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4
    [摘要](2286) [HTML](0) [PDF 0.00 Byte](3160)
    摘要: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多肽对上述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BABL/c小鼠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应用MUC1多肽进行治疗;采用GST免疫沉降实验鉴定与MUC1多肽结合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果:MUC1多肽对Jurkat、Raji、U937、MCF7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活化的T细胞和小鼠RAW264.7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MUC1多肽对BABL/c小鼠皮下Jurkat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GST免疫沉降实验显示,Jurkat 和MCF7细胞裂解上清中与MUC1多肽结合的蛋白可与两种抗MUC1串联重复序列抗体(GP1.4和HMPV)及抗胞内段抗体(Ab5)发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大约115 000,提示可能是MUC1新的同种型,命名为small MUC1(sMUC1)。结论:MUC1多肽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small MUC1蛋白的相互作用向细胞传导生长抑制信号
    5  阿糖胞苷增强白血病细胞B7分子表达及促进双功能抗体对靶细胞的杀伤
    杨 铭 范冬梅 高瀛岱 赵英新 周 圆 许元富 纪 庆 王金宏 熊冬生 杨纯正
    2009, 16(5):447-4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5
    [摘要](2065) [HTML](0) [PDF 0.00 Byte](2406)
    摘要:
    目的:研究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B7表达的影响,以及联合双功能抗体antiCD3/antiPgp介导T细胞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细胞经AraC刺激不同时间后B71、B72分子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B71mRNA、B72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经AraC刺激的K562和K562/A02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CytoTox 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分析检测AraC联合antiCD3/anti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K562和K562/A02靶细胞的影响。结果:经AraC刺激的K562和K562/A02细胞B71、B72分子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TT结果显示,经AraC刺激的K562和K562/A02细胞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AraC联合antiCD3/antiPgp双功能抗体在0.39∶1~25∶1效靶比范围内,随着效靶比的升高,介导T淋巴细胞对K562和K562/A02细胞的杀伤率随之提高,对高表达Pgp的耐药K562/A02细胞尤为明显。结论:AraC可上调白血病细胞B7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antiCD3/antiPgp双功能抗体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6  hTERT启动子调控的异种抗原基因-α-1,3GT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肺癌细胞中的靶向表达
    朱圣明 郑 鸿 秦 凤 王 宇 王 竹 骆志国 丁 珺 王艳萍
    2009, 16(5):452-4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6
    [摘要](2300) [HTML](0) [PDF 0.00 Byte](2633)
    摘要:
    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调控的异种移植抗原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α1,3 galactosyltransferase, α1,3GT)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调控的α1,3GT在肿瘤细胞中的靶向表达。方法:将前期克隆并测序正确的猪α1,3GT基因定向克隆到pEGFPhTERTp质粒中, 构建α1,3GT真核表达载体pEGFPhTERTpGT。分别将pEGFPhTERTpGT和CMV启动子调控的α1,3GT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GT转染端粒酶阳性的人肺癌细胞A549及端粒酶阴性的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α1,3GT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αgal抗原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EGFPhTERTpGT真核表达载体。转染pEGFPN1GT的A549和MRC5中均有α1,3GT mRNA的表达;转染pEGFPhTERTpGT的A549中有α1,3GT mRNA的表达,而端粒酶阴性的MRC5细胞中无α1,3GT mRNA的表达。转染pEGFPN1GT的A549和MRC5中均可表达异种移植抗原αgal;转染pEGFPhTERTpGT质粒的A549中有αgal的表达,而MRC5细胞中无αgal的表达(P<0.01)。结论:hTERT启动子调控的α1,3GT 基因能靶向性表达在端粒酶阳性的肺癌细胞中,并合成异种移植抗原αgal。
    7  TGF-β不敏感前列腺癌特异性CTLs的制备及其抗癌作用
    杨 阔 徐 勇 曹现祥 张 婷 于明杰 畅继武
    2009, 16(5):458-46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7
    [摘要](2159) [HTML](0) [PDF 0.00 Byte](2901)
    摘要:
    目的:制备TGFβ不敏感前列腺癌特异性CTLs,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DCs;制备该患者前列腺癌肿瘤抗原,冲击DCs后诱导肿瘤特异性CTLs;用携带TβRⅡDNglytk基因的慢病毒感染肿瘤特异性CTLs;Western blotting检测TβRⅡDNglytk感染后CTLs对TGFβ的敏感性。分别以TGFβ敏感和不敏感CTLs治疗小鼠前列腺癌移植瘤,比较其疗效。结果:前列腺癌组织抗原冲击后DCs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s生长速度快于未冲击DCs组(P<0.01),其活化状态标志CD25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CTLs(P<0.01)。TβRⅡDNglytk慢病毒感染使肿瘤特异性CTLs对TGFβ敏感性减弱。TGFβ不敏感的CTLs可显著抑制荷瘤鼠前列腺癌的生长(P<0.01)。结论:成功制备的TGFβ不敏感前列腺癌特异性CTLs对小鼠前列腺移植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前列腺癌免疫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8  PD-L1-Ig融合蛋白的酵母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
    张 意 吴 聪 蒋应明 龙 瑶 陈国友
    2009, 16(5):464-4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8
    [摘要](2338) [HTML](0) [PDF 0.00 Byte](2674)
    摘要: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PDL1Ig融合蛋白,检测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化学合成hPDL1IgG4融合基因,构建携带该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转化GS115酵母菌株后分泌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与受体PD1的结合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融合蛋白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能力,51Cr稀释法检测其对CTL杀伤人结肠癌SW480细胞效应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9KPDL1IgG4,转化菌株分泌表达PDL1IgG4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5 000,含量为120 μg/ml。发酵菌株,纯化制备融合蛋白。融合蛋白与受体PD1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能够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P<0.01),并抑制CTL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酵母表达PDL1IgG4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深入研究其在肿瘤免疫应答中的调控效应奠定了良好基础。
    9  慢病毒介导shRNA特异性沉默livin基因促进SPC-A1细胞凋亡
    陈愉生 李鸿茹 林 明 陈 刚 谢宝松 许能銮 林立芳
    2009, 16(5):469-4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09
    [摘要](2197) [HTML](0) [PDF 0.00 Byte](2496)
    摘要:
    目的:建立慢病毒介导的livin基因沉默系统,探讨其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Livin shRNA慢病毒感染肺腺癌细胞株SPCA1沉默livin基因表达。应用PI染色经荧光镜下观察SPCA1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SPCA1细胞凋亡率及亚二倍体峰形成,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livin和caspase 3表达的改变。结果:livin基因在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持续高表达。经慢病毒介导shRNA使livin基因表达沉默后,镜下可见肺腺癌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现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及阴性病毒对照细胞明显增加(8.21% vs 0.08%, 0.13%;P<0.05),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 3 mRNA表达无改变,但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能抑制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中livin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SPCA1细胞凋亡。
    10  曲格列酮抑制垂体腺瘤细胞GH3的生长及其机制
    黄垂学 赵建农 王宇田 李俊驹
    2009, 16(5):474-47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0
    [摘要](2647) [HTML](0) [PDF 0.00 Byte](2555)
    摘要: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 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TGZ)对垂体腺瘤细胞生长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和ELISA法检测TGZ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系GH3细胞增殖和GH分泌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应用电镜、FCM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Caspase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GZ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GH3细胞的增殖和GH的分泌;TGZ干预后的GH3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 TGZ干预GH3细胞后,G2、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而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结论:PPARγ激动剂TGZ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来抑制垂体腺瘤细胞生长及其生长激素分泌。
    11  靶向XIAP的siRNA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体内外的增殖
    杜利力 韩春山 于晓丽 程晓峰
    2009, 16(5):479-4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1
    [摘要](2054) [HTML](0) [PDF 0.00 Byte](2298)
    摘要:
    目的:研究siRNA干扰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IAP)基因表达对结肠癌细胞LoVo体内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XIAP真核表达干扰载体pSil2.1shXIAP1和pSil2.1shXIAP2,脂质体转染结肠癌细胞株LoVo,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LoVoshXIAP2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XI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oVo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XIAP表达下调对结肠癌体内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LoVoshXIAP2细胞中XIA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相对于对照组细胞,LoVoshXIAP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 LoVoshXIAP2移植瘤组织中XIA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LoVoshXIAP2移植瘤生长显著抑制(均P<0.05)。结论:pSil2.1shXIAP2能够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中XIAP蛋白的表达,抑制LoVo细胞体内外的增殖,有望成为结肠癌免疫治疗的新手段。
    12  低氘水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丛峰松 张亚茹 王菊勇 石中瑗
    2009, 16(5):484-4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2
    [摘要](2847) [HTML](0) [PDF 0.00 Byte](3242)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低氘水(deuteriumdepleted water,DDW)在体内外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DDW对肺癌A549细胞和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1增殖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A549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建立BALB/c裸鼠人肺癌H460细胞移植瘤模型,低氘水饮用60 d后观察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养10 h时体积分数为0.0025%、0.0050%和0.0105%的DDW对A549 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随后抑制作用消失,48 h后又逐渐出现抑制现象,72 h抑制作用显著(P<0.05);相同条件下不同体积分数的DDW对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1无显著抑制作用。TUNEL染色显示,0.005%DDW作用后A549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25.38±3.90)% vs (10.87±1.11)%),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DDW作用后A549细胞S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人肺癌细胞H460移植瘤裸鼠饮用DDW后,能够明显提高裸鼠的生活质量,抑瘤率达30.08%。结论:DDW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仅限于一定的剂量范围,且具有波动性和时段性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肺癌细胞S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
    13  姜黄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
    霍红梅 张利元 江家贵 朱 旬
    2009, 16(5):490-4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3
    [摘要](2310) [HTML](0) [PDF 0.00 Byte](2494)
    摘要: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5~40 μmol/L) 的姜黄素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以MTT法检测在6、12、24、48 h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流式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结果:低浓度(5、10 μmol/L) 姜黄素作用后MCF7细胞增殖受抑制(P<0.01),但无凋亡发生;伴随细胞内ROS短暂升高后随时间逐步下降,SOD、CAT先下降后逐步提高。高浓度(20、40 μmol/L)姜黄素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伴随细胞内ROS即刻明显升高,随时间延长无明显下降;SOD、CAT明显下降(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剂量依赖的抗氧化与促氧化双重作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通过对乳腺癌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参与了其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
    14  鸦胆子油乳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
    王晓娜 马 力 安春丽 肖纯凌 王雪莲 王冬冬
    2009, 16(5):494-4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4
    [摘要](2112) [HTML](0) [PDF 0.00 Byte](2490)
    摘要:
    目的:探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油乳在体外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 μg/ml)作用于SiHa细胞24、48、72 h,以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SiHa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PI双染色后SiHa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对SiH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80 μg/ml 药物作用72 h时的抑制率可达92.43%;20 μg/ml药物作用后,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出现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细胞凋亡特征性的DNA片段化“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0、20、40 μg/ml药物组作用48 h后凋亡率分别为(8.02±241)%、(51.60±7.67)%、(77.22±5.80)%。结论:鸦胆子油乳能够抑制SiHa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SiHa细胞发生凋亡。
    15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78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许 鹏 王丹云 王宗明 张志平 沈令广 杨长征
    2009, 16(5):498-5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5
    [摘要](2569) [HTML](0) [PDF 0.00 Byte](2632)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s 78,GRP7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取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中心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新鲜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59例及距癌组织5 cm以上的手术远端切缘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20例,RTPCR检测GRP78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并从mRNA和蛋白水平分析GRP78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78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均P<0.01)。GRP7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P<0.05或P<0.01)、分化程度(P<0.05或P<0.01)、病理分期(pTMN, P<0.01)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肿瘤长径无关(P>0.05)。结论: GRP78参与了人类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表达水平随着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其可作为衡量食管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一种有潜在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16  Polι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朱 峰 田 辉 岳韦名 李树海 田旭东 亓 磊 朱应超 胡文思
    2009, 16(5):503-5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6
    [摘要](1815) [HTML](0) [PDF 0.00 Byte](2483)
    摘要: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ι(polymerase iota,Polι)基因在人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合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Polι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62例肺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Polι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olι表达率分别为54.8%、333%和10.0%,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Polι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肺癌分化程度升高,Polι表达下降(P<0.05),Ⅲ期和Ⅳ期肺癌组织中Polι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生存3年以下肺癌Polι表达明显高于3年以上者(P<0.05),吸烟者Polι表达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Polι高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肺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17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
    何祥萌 张凌岩 李 英
    2009, 16(5):507-5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7
    [摘要](2149) [HTML](0) [PDF 0.00 Byte](2527)
    摘要:
    目的: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的JAK2 V617F突变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56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vera,PV)2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26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10例。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和基因测序检测MPD患者JAK2 V617F突变情况,分析各组MPD患者JAK2 V617F突变与MPD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56例MPD患者中36例检出JAK2 V617F突变,突变率分别为ET患者53.8%(14/26),PV患者85%(17/20),IMF患者50%(5/10)。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突变阴性者相比,在血象方面:PV患者的白细胞(P= 0.018)、血小板计数(P= 0.021);ET患者的白细胞计数(P= 0.001)、血红蛋白(P= 0.007);IMF患者的白细胞计数(P= 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ET组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患者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P= 0.016),PV及IMF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PCR可有效检测JAK2 V617F突变的发生,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突变阴性者在临床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18  脊柱浆细胞骨髓瘤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良哲 刘惠敏 杨志慧 何 金 曹 旭 刘方方 孙 静 朱维健 陈 兵
    2009, 16(5):512-5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8
    [摘要](2454) [HTML](0) [PDF 0.00 Byte](2805)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PCM)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19982006年间41例脊柱PCM及14例脊柱良性单纯性骨囊肿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OPN的表达。结果:(1)OPN在脊柱PCM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93%(34/41) ,而良性骨囊肿中OPN表达均呈阴性 (P<0.01);(2)脊柱PCM中OPN蛋白的表达程度在M蛋白分型和临床分型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轻链分型、病理形态学分级、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关联(P>0.05);(3)OPN表达阳性患者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OPN表达阴性脊柱PCM患者的预后可能较差。联合检测OPN和M蛋白分型以及临床分型对脊柱PCM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9  恶性胶质瘤中IL-13Rα2和PCNA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章剑剑 陈汉平 彭 翔 翁睿光 刘 军 叶 晖 祝 源 郑伟明 李剑敏
    2009, 16(5):516-5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19
    [摘要](2021) [HTML](0) [PDF 0.00 Byte](2504)
    摘要:
    目的:检测人脑恶性胶质瘤组织中IL13Rα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强度,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22006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43例恶性胶质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IL13Rα2和PCNA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分析它们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 43例恶性胶质瘤标本有40例(93%)IL13Rα2阳性表达和36例(84%)PCNA阳性表达;(2) IL13Rα2和PCNA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在WHOⅢ级与Ⅳ级间两者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 P=0.002);在生存时间≤6个月与>6个月患者间IL13Rα2 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3)IL13Rα2和PCNA的表达强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人恶性胶质瘤组织中IL13Rα2和PCNA均高表达,前者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分级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恶性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20  骨肉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与顺铂治疗后瘤组织坏死程度的关系
    崔 秋 郭 钧 刘蜀彬 姜维浩 刘耀升 范海涛 王 磊 张 斌 李鼎锋
    2009, 16(5):520-5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20
    [摘要](1842) [HTML](0) [PDF 0.00 Byte](2903)
    摘要: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与顺铂(cisplatin,DDP)治疗后瘤组织坏死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北京307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肉瘤患者76例,全部患者均以标准的DDP方案治疗3个疗程以上,然后手术切除肿瘤。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顺铂治疗前活检标本中MGMT的表达,以HE染色观察手术切除骨肉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分析MGMT表达和肿瘤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率为68% (52/76),其毛细胞血管扩张型、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瘤型间的MGMT表达率无差异。MGMT阴性的肿瘤经DDP化疗后的组织坏死率高,反之肿瘤坏死率低(P<0.01)。结论:MGMT蛋白表达与DDP化疗后骨肉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呈负相关,该指标部分地反映肿瘤的耐药性和DDP的疗效。
    21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张海梅 徐建华 任韶韶
    2009, 16(5):523-5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21
    [摘要](2070) [HTML](0) [PDF 0.00 Byte](2516)
    摘要: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113例Ⅲ~Ⅳ期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的初治或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7例)采用香菇多糖加T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B组(56例)采用单纯TP方案化疗。对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评价。结果:A、B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3.85%和37.50%(P>0.05); B组的Ⅱ~Ⅳ度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和32例)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20和17例)( P<0.05)。A组T淋巴细胞中CD3、CD4 、CD4/CD8及NK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化疗相比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轻、免疫功能明显改善。
    22  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与原发性肝癌
    蔡 雄 吴 东 卫立辛 吴孟超
    2009, 16(5):526-5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22
    [摘要](2065) [HTML](0) [PDF 0.00 Byte](3196)
    摘要:
    Notch信号转导通路由一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膜配体、受体及下游分子组成。细胞间受体配体作用可激活Notch信号转导过程,从而直接调节基因转录,使细胞基因表达受相邻细胞调控,Notch信号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组织自我更新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病理过程(包括肿瘤)都有Notch信号参与。Notch信号多作为癌基因促进肿瘤生长,但在某些组织也可起到诱导细胞分化、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肿瘤干细胞中Notch信号的改变可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认为,Notch在肝癌中作为抑癌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初步被认为是Notch1使JNK活化、p53高表达以及Bcl2表达下调,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但尚待更加深入的研究。鉴于针对Notch信号通路的干预措施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式,该通路也有望成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新的靶点。
    23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抑制或促进?
    封 冰 陈龙邦
    2009, 16(5):532-5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23
    [摘要](1711) [HTML](0) [PDF 0.00 Byte](2787)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等组织中的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对创伤及肿瘤组织较为特异的趋向性。MSCs与肿瘤微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一方面,MSCs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也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还可作为细胞载体,传递和表达多种抗肿瘤治疗因子,参与抗肿瘤药物的运输、免疫应答的激活以及新生血管的抑制。另一方面,MSCs强大的分化和增殖能力促使其参与肿瘤组织的构建;通过多种趋化因子作用引起肿瘤细胞表型变化,促进肿瘤恶性行为;MSCs具有类似“免疫豁免”效应,可对各主要类型的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和活化抑制作用,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逸;表达于MSCs表面的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协同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参与肿瘤侵袭、转移。MSCs尚具有恶变潜能,在某些条件下可自发转化为致瘤干细胞。
    24  新型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hexastatin的研究进展
    温 镭 贺 欣 赵启仁 宋娜玲
    2009, 16(5):537-54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24
    [摘要](2215) [HTML](0) [PDF 0.00 Byte](2613)
    摘要: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新生血管的形成。Hexastatin是一种新型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它来源于细胞外基质,是Ⅳ型胶原蛋白α6链的非胶原区NC1,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Hexastatin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Hexastatin可以通过一种RGD非依赖方式与整合素分子αvβ3结合,调节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并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对抑制血管生成起到显著的作用。Hexastatin能抑制80%~90%的经bFGF刺激的鸡胚绒毛膜血管的生成,抑制90%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Hexastatin还能有力地(大约60%)抑制CS1黑素瘤细胞的生长。在已建立的肿瘤小鼠模型中, Hexastatin能抑制小鼠肺癌移植瘤生长。在癌细胞浸润过程中,α6(Ⅳ)链经常会在癌细胞巢穴周围的基底膜区域中缺失,使得Hexastatin在癌组织中含量下调,从而成为诊断肿瘤浸润的重要指标。Hexastatin作为新型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在肿瘤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25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陆虹旻 马俐君
    2009, 16(5):541-5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5.025
    [摘要](2682) [HTML](0) [PDF 0.00 Byte](3310)
    摘要: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EMT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用于维持正常细胞间连接的稳定性,其表达水平与EMT的发生以及肿瘤的侵袭能力呈负相关,是EMT的关键分子。转录因子如锌指蛋白Snaill、SIP1等可下调Ecad的表达而促进EMT;Slug、Twist也可诱导EMT的发生。多种生长因子如HGF、TGFβ等可通过细胞内多个不同信号转导途径调控EMT的发生,促进肿瘤的转移。细胞外基质(ECM)对EMT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与基质之间的黏附作用改变可引起EM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通过影响ECM诱导EMT的发生。不同的MicroRNA如microRNA 10b或microRNA 200对EMT发生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发生EMT的肿瘤细胞可获得某些类似于干细胞的能力如自我更新等,而胚胎干细胞在分化时伴有类似EMT过程的分子生物学事件。EMT的分子生物学过程、信号转导通路还有待更深入地研究完善。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