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6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转移干细胞与抗转移策略
    邓永键 丁彦青
    2009, 16(6):547-5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1
    [摘要](3103) [HTML](0) [PDF 0.00 Byte](3574)
    摘要: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能自我更新,分化形成异质性的肿瘤子代细胞群,是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干细胞(metastatic cancer stem cell,MCSC)具有CSC特性,同时伴有转移能力。肿瘤转移既发生于肿瘤晚期,也发生于早期。MCSC在起源、上皮-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间质-上皮转变(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和靶器官小生境(niche)等方面与CSC不同,因而MCSC是肿瘤转移的基础。杀灭CSC、阻断EMT和MET、抑制MCSC微血管黏附和阻断MCSC依赖的小生境可构建抗肿瘤转移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介绍MCSC的可能来源,MCSC的生物学特性,MCSC近期研究中可能取得的突破,以及针对MCSC的抗转移策略,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和抗转移研究提供参考。
    2  吉西他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瘤内注射对小鼠巨大淋巴瘤的治疗作用
    胡守友 朱学军 范振芳 孔祥图 陈玉超 陈健一 季建敏 孙雪梅
    2009, 16(6):557-56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2
    [摘要](3442) [HTML](0) [PDF 0.00 Byte](3723)
    摘要: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对荷B细胞淋巴瘤小鼠脾脏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的影响,以及吉西他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治疗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小鼠皮下接种A20淋巴瘤细胞,30 d后形成巨大肿瘤,流式细胞仪分析吉西他滨化疗前后荷瘤小鼠脾脏中Gr1+CD11b+ MDSC的比例,免疫磁珠纯化的脾脏MDSC体外加入吉西他滨共培养后,AnnexinV/PI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荷瘤小鼠接受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s瘤内注射后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期。结果:荷A20淋巴瘤小鼠脾脏中MDSC的比例显著上调,是正常小鼠脾脏中的10倍以上。体外吉西他滨时间依赖性诱导MDSC凋亡与坏死;荷瘤小鼠体内注射吉西他滨后,脾脏中绝大部分的MDSC被清除。单独吉西他滨注射或DCs瘤内注射对肿瘤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小鼠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48.8±3.6)d和(47.2±7.4)d,而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为(38.8±2.2)d;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s瘤内注射后瘤体持续显著缩小,60%小鼠存活时间均超过90 d。结论:吉西他滨可有效清除荷瘤小鼠脾脏MDSC,吉西他滨化疗与DCs瘤内注射免疫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可以提高对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本实验为应用生物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3  突变型K-ras siRNA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
    王启钊 刁 勇 吕颖慧 李招发 许瑞安
    2009, 16(6):564-5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3
    [摘要](2660) [HTML](0) [PDF 0.00 Byte](3034)
    摘要:
    目的:构建靶向Kras的siRNA,研究Kras siRNA对Kras基因突变型肺癌细胞A549及Kras野生型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46生长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人工合成4条Kras siRNA(针对野生型Kras基因的Kras siRNA1~ Kras siRNA3;针对突变型Kras 基因的Kras siRNA4),并分别转入A549和NCIH446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Kras siRNA对Kras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不同Kras siRNA对A549和NCI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ranswell实验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Kras siRNA对细胞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靶向突变型Kras的Kras siRNA4能特异性抑制A549细胞中Kras的表达,但对Nras和Hras的表达没有影响。Kras siRNA4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但不影响含野生型Kras基因的NCIH446细胞的增殖。Kras siRNA4还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抑制A549细胞迁移。结论: 针对突变型Kras基因的siRNA可特异性抑制Kras突变型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该细胞凋亡,Kras siRNA可望用于Kras突变型肿瘤特别是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4  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环氧合酶-2信号途径对肺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牟晓燕 王亚丽 白小燕 刘庆亮
    2009, 16(6):570-5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4
    [摘要](2552) [HTML](0) [PDF 0.00 Byte](3160)
    摘要: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联合新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肺腺癌A549细胞培养于RPMI 1640 培养液中,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吉非替尼5 μmol/L组、塞来昔布25 μmol/L组、吉非替尼5 μmol/L加塞来昔布25 μmol/L组。药物干预细胞48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锥虫蓝拒染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PI法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周期,免疫荧光和Realtime PCR法检测EGFR、COX2蛋白的表达及EGF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吉非替尼联合塞来昔布组相比单药组,A549 细胞明显出现大量颗粒和空泡,细胞变圆并开始脱落。吉非替尼与塞来昔布单药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加药48 h时吉非替尼(5 μmol/L)联合塞来昔布(25 μmol/L)组抑制率为(58.2±4.6)%,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A549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33.9% vs 6.0%,8.8%),其S期细胞明显减少、G0/G1期明显增加(P<0.01);EGFR、COX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EGFR mRNA相对表达量(028±0.05)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对肺腺癌A549 细胞增殖的抑制具有明显协同作用,其可能机制是诱导凋亡、增强G0/G1期阻滞和进步下调活化的EGFR与COX2的表达。
    5  受体依赖性TRAIL重组腺病毒对人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马玲娣 王 勇 倪 诚 王仕忠 鲍永仪 关乃富 张 科 Leif G. Salford 樊小龙
    2009, 16(6):577-5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5
    [摘要](2830) [HTML](0) [PDF 0.00 Byte](3105)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TRAIL腺病毒(Ad5TRAIL及Ad5F35TRAIL)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原代培养细胞和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探讨两种AdTRAIL用于肺癌基因治疗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癌细胞系A549、Z793、QG56和NCIH520及10例原代培养肺癌细胞中CAR和CD46的表达水平;分别以Ad5TRAIL及Ad5F35TRAIL重组腺病毒按MOI 10和50感染上述细胞,48 h后Annexin VFITC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A549、Z793、QG56和NCIH520 4株肺癌细胞中,CD4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AR表达。Z793、QG56细胞对Ad5TRAIL和Ad5F35TRAIL的作用较敏感, MOI=10感染后凋亡率分别为(11.76±2.10)%、(15.96±2.89)%和(6.05±158)%、(10.11±1.26)%,显著高于对照组\[(2.33±0.37)%和(5.95±1.89)%,P<0.05\];MOI=50感染时NCIH52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89±3.2)%和(9.08±1.35)%,与对照组(7.04±2.1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5TRAIL和Ad5F35TRAIL均不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10例原代肺癌细胞CD46表达也明显较CAR高;Ad5TRAIL或Ad5F35TRAIL 感染后,5例的原代肺癌细胞检测到凋亡;与Ad5TRAIL相比,Ad5F35TRAIL诱导的凋亡率更高。结论:两种TRAIL重组腺病毒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均有凋亡诱导作用,Ad5F35TRAIL的作用强于Ad5TRAIL,更适合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治疗。
    6  Survivin-siRNA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
    张曙光 刘晓凡 杜 江 李文雅 张 林
    2009, 16(6):583-5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6
    [摘要](2332) [HTML](0) [PDF 0.00 Byte](3289)
    摘要:
    目的: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的干扰RNA(siRNA)质粒,观察其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以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pSilencerU6质粒构建survivinsiRNA干扰质粒,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成功构建了survivinsiRNA干扰质粒。SurvivinsiRNA质粒转染可明显下调A549细胞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增强A549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论:SurvivinsiRNA沉默survivin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能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survivin 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7  活体荧光成像评估Ag85A和Ag85B DNA疫苗对小鼠膀胱癌移植瘤的疗效
    付 奎 杨晓峰 汪海龙 杨 彬 王 炜 王 晔 刘 晶
    2009, 16(6):588-5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7
    [摘要](2384) [HTML](0) [PDF 0.00 Byte](2853)
    摘要:
    目的:运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及影像学特征评估Ag85A DNA 疫苗和Ag85B DNA 疫苗对膀胱癌的免疫治疗效果。方法:构建稳定转染香菇珊瑚红色荧光蛋白(discosomasp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DsRed)基因的小鼠膀胱癌BTT细胞(BTTDsRed),建立BTTDsRed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24 只小鼠随机分为pVAX1Ag85A DNA 疫苗组、pVAX1Ag85B DNA 疫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各组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的第6天肌内注射pVAX1Ag85A、pVAX1Ag85B及生理盐水,然后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成功制备了稳定转染DsRed基因的BTTDsRed细胞,BTTDsRed接种小鼠建立可视化红色荧光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重组质粒pVAX1Ag85A和pVAX1Ag85B治疗后的第2周,活体荧光成像显示pVAX1Ag85B 治疗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治疗后第3周,pVAX1Ag85A 和pVAX1Ag85B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都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但pVAX1Ag85B 与pVAX1Ag85A组无明显差别(P>0.05);pVAX1Ag85B 组小鼠淋巴结转移率(25.0%)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87.5%,P<0.01)和pVAX1Ag85A组(625%,P<0.05)。结论:应用活体红色荧光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灵敏、可视化地评估 DNA 疫苗对小鼠膀胱癌移植瘤的疗效;Ag85A和Ag85B DNA 疫苗均具有抗肿瘤免疫疗效。
    8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突变体D314A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孙茂才 黄一鸣 朱正才 王建平 沈历宗 吴文溪
    2009, 16(6):595-5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8
    [摘要](2844) [HTML](0) [PDF 0.00 Byte](3087)
    摘要:
    目的:构建大肠埃希菌胞嘧啶脱氨酶(E. coli cytosine deaminase, ECCD)基因突变体:D314A: (即ECCD基因开放阅读框第3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含ECC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wt,应用点突变技术将pcDNA3.1CD中ECCD基因开放阅读框第314位氨基酸的碱基由A突变为C,即构成pcDNA3.1CDD314A。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ECCD基因或:D314A: 基因转入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以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的阳性克隆LoVoCDwt及LoVoCDD314A。应用MTT法检测ECCD基因及:D314A: 基因对LoVo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成功构建ECCD基因突变体:D314A: 并经测序确认。LoVo细胞转染ECCD基因及:D314A: 基因后均能表达相应的mRNA,LovoCDD314A细胞对5FC的IC50为(85.13±0.60) mmol/L,显著低于LoVoCDwt细胞的(689.76±0.45)μmol/L,(P=0.000);在旁观者试验中,当LoVoCDwt细胞和LoVoCDD314A细胞比例均为30%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8.5±0.49)%与(17.3±0.40)%(P=0.000)。结论:ECCD基因突变体:D314A: 的抗LoVo细胞作用显著强于野生型ECCD基因,有望成为新的肿瘤基因治疗候选基因。
    9  雷帕霉素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刘兆龙 阎 波 罗芸葆 王永兵 韩策然 宋 安 俞士勇 侯 坤
    2009, 16(6):600-6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09
    [摘要](2858) [HTML](0) [PDF 0.00 Byte](3373)
    摘要: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 (rapamycin) 对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探讨雷帕霉素治疗胆囊癌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2.5、25、50 nmol/L)的雷帕霉素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雷帕霉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胆囊癌细胞中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其磷酸化pmTOR水平。结果: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中mTOR的磷酸化,但对mTOR表达无影响。雷帕霉素显著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0.01)。雷帕霉素可引起胆囊癌细胞周期G1/S阻滞和细胞凋亡;可显著抑制胆囊癌细胞的转移(P<001)。结论:雷帕霉素能显著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及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mTOR通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有关。
    10  Notch3-siRNA增强结肠癌细胞对托泊替康的化疗敏感性
    姚 军 钱翠娟
    2009, 16(6):604-6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0
    [摘要](2771) [HTML](0) [PDF 0.00 Byte](3311)
    摘要:
    目的:探讨下调Notch3表达是否可增强结肠癌SW620细胞对化疗药托泊替康(topotecan)的敏感性。方法:将Notch3 siRNA转染到SW620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SW620细胞中Notch3的表达水平。转染后不同时间加入托泊替康,MTT法检测SW620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W620细胞的凋亡;Caspase3活化试剂盒检测SW620细胞中caspase3的活化。结果:Notch3 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SW620细胞中Notch3蛋白的表达;托泊替康作用于Notch3 siRNA转染组细胞的IC50较对照Ctrl siRNA转染组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沉默Notch3的表达可显著增强托泊替康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P<0.05)和caspase3活化(P<0.05)。结论:siRNA沉默Notch3的表达可增强SW620细胞对托泊替康的化疗敏感性。
    11  PEI-RGD/125I(αV)ASODN 的制备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侵袭力的抑制
    蔡海东 谯 娱 袁雪宇 杨越华 袁世栋 孙 明 吕中伟
    2009, 16(6):609-6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1
    [摘要](2916) [HTML](0) [PDF 0.00 Byte](2860)
    摘要:
    目的:探讨以PEIRGD(polyethyleneimineArgGlyAsp)为转染载体的125I(αV)ASODN投递在体外对HepG2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125I标记整合素αV亚基的ASODN,以聚乙烯亚胺衍生物PEIRGD为载体制备PEIRGD/125I(αV)ASODN复合物,通过受体介导方式转染进入HepG2细胞,利用Boyden小室侵袭模型检测复合物对HepG2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1)125I(αV)ASODN的标记率为(73.78±4.09)%,放化纯度为(96.68±1.38)%,37 ℃放置48 h后的放化纯度仍>90%,表明其稳定性良好;(2) HepG2细胞对PEIRGD/ 125I(αV)ASODN的摄取于4 μl/2 μg时达到峰值\[(12.77±085)%\],之后明显降低,故选择2 μl/1 μg作为PEIRGD/ 125I(αV)ASODN对HepG2细胞的作用剂量;(3)相对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PEIRGD/ 125I(αV)ASODN组显著降低了HepG2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结论:以PEIRGD为载体投递 125I(αV)ASODN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力。
    12  E1A抑制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增强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肖华平 周蓉蓉 廖遇平
    2009, 16(6):614-6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2
    [摘要](2608) [HTML](0) [PDF 0.00 Byte](3777)
    摘要:
    目的:探讨:E1A:基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腺病毒为载体,将:E1A:基因导入CNE2细胞,获得含:E1A:的阳性克隆。通过裸鼠致瘤实验,观察:E1A:基因的抑瘤作用。观察:E1A:基因疗法及其与放疗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疗效。RTPCR法检测:E1A:基因治疗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建立稳定转染AdE1A的CNE2阳性细胞克隆(CNE2AdE1A),CNE2AdE1A组小鼠细胞移植瘤较CNE2组和CNE2Adβgal组(稳定转染Adβgal对照质粒的CNE2细胞)成瘤时间晚、肿瘤小。单纯放疗、单纯AdE1A基因治疗及AdE1A+放疗3种治疗方法均可抑制CNE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60.32±5.34)%、(70.53±6.12)%和(97.15±4.87)%。:E1A:基因治疗能上调鼻咽癌组织中:P53:的表达。结论::E1A:可抑制人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与:E1A:上调:P53:基因的表达有关。
    13  靶向EGFR的干扰RNA对卵巢癌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
    张 娇 陈爱平 戚玉言 王 斌
    2009, 16(6):619-6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3
    [摘要](2470) [HTML](0) [PDF 0.00 Byte](2948)
    摘要:
    目的:探讨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对多药耐药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EGFR小发夹干扰RNA(small hairpin RNA, shRNA)的重组表达载体(pEGFRshRNA),脂质体法转染入SKOV3/DDP细胞,同时设未转染对照组和非特异性干扰质粒CtrlshRNA对照组。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后SKOV3/DDP细胞内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EGFR沉默后SKOV3/DDP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转染对照质粒组相比,转染pEGFRshRNA组细胞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受抑制(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顺铂作用24 h后,pEGFRshRNA转染组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和CtrlsiRNA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靶向EGFR的干扰RNA可抑制SKOV3/DDP细胞中EGFR的表达,调节耐药细胞周期,促进耐药细胞凋亡。
    14  肿瘤特异性CTLs的制备及其对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治疗效果
    刘运江 张香梅 杨 超
    2009, 16(6):624-6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4
    [摘要](2902) [HTML](0) [PDF 0.00 Byte](3360)
    摘要:
    目的:制备乳腺癌患者自体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autotumor specific cytotoxicity T lymphocytes,CTLs),观察其对乳腺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以CK18、CK19为标志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2007年3-12月间治疗的82例原发性乳腺癌(Ⅰ~Ⅲ期)术前患者(参加本实验的患者全部知情同意)骨髓微转移状况,将23例术前骨髓微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肿瘤特异性CTLs治疗组17例,IL2治疗对照组6例。术中取治疗组患者腋下淋巴结及外周血体外诱导培养肿瘤特异性CTLs,于术后10~14 d回输,观察特异性CTLs对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2例乳腺癌患者中23例(28.05%)骨髓微转移阳性,骨髓微转移的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高,随 ER、PR 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自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成功分离、诱导培养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并经自体肿瘤抗原致敏,与患者腋窝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共培养后诱导产生自体肿瘤特异性CTLs。治疗组17例患者经特异性CTLs治疗后,14例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2.35%;对照组6例中仅1例转为阴性,转阴率为16.67%;肿瘤特异性CTLs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治疗(P=000028)。结论:成功制备的肿瘤特异性CTLs对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5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Wnt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光锐 吴明灿 陈世洁 李军川 陈廷煊 姚 远
    2009, 16(6):629-6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5
    [摘要](2632) [HTML](0) [PDF 0.00 Byte](3093)
    摘要:
    目的: 探讨Oct4和Wnt2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09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石蜡标本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其中15例为术后复发)和10例脑外伤行内减压术切除的脑组织标本Oct4、Wnt2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Oct4表达均为阴性,Wnt2表达仅1例呈弱阳性;56例胶质瘤组织中Oct4阳性34例(60.7%),Wnt2阳性40例(714%)。Oct4、Wnt2在低度恶性胶质瘤组中和高度恶性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6.2%和73.3%(P<0.05)及577%和83.3%(P<0.05),Oct4在复发肿瘤和初诊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7%和51.2%(P<0.05)。人脑胶质瘤组织中 Oct4和Wnt2表达呈正相关(r=0.537,P<0.01)。结论: Oct4、Wnt2的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Oct4的表达与胶质瘤的复发相关;Oct4可能是通过Wnt通路而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16  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彩娣 史建平 王凤鸣 徐秋岚 陈宝华
    2009, 16(6):633-6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6
    [摘要](2445) [HTML](0) [PDF 0.00 Byte](3086)
    摘要:
    目的:探讨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NSCLC标本52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中B7H4分子的表达及CD3+T细胞浸润程度,分析B7H4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中CD3+T细胞浸润、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52例NSCLC组织中B7H4表达阳性率为4808%(25/52),正常肺组织不表达或较少表达B7H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CD3+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负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NSCLC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NSCL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B7H4为NSCL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7  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
    李永梅 王 梅 王 薇 王雅杰
    2009, 16(6):637-6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7
    [摘要](2440) [HTML](0) [PDF 0.00 Byte](3072)
    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mhTNF)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8年上海长海医院肿瘤科54例大至中量恶性腹腔积水患者,在尽量排尽腹腔积液后用rmhTNF联合顺铂注入腹腔进行治疗,观察疗效;观察病例年龄、性别、癌症类别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54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中,明显疗效 23例,有效 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生活质量提高并完成化疗者32例,2例因病期较晚死亡。在单因素分析中,rmhTNF联合顺铂治疗对不同年龄、性别等病例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而肿瘤组织类型、KPS评分和腹水积液量对治疗效果影响明显。结论:rmhTNF联合顺铂腹腔注入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可靠,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
    18  Wnt信号转导途径在肿瘤干细胞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滕 颖 王秀问
    2009, 16(6):640-6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8
    [摘要](2459) [HTML](0) [PDF 0.00 Byte](3796)
    摘要: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而其干细胞特性的维持机制还不明确。近来在多种肿瘤如白血病、肝癌、乳腺癌、大肠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及精原细胞瘤的研究中发现,Wnt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后,肿瘤干细胞数量增加,侵袭性、耐药性增强,自我更新及体内致瘤能力增强。而在恶性黑素瘤的研究中却发现Wnt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使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分化程度增高,体内成瘤能力降低。Wnt信号转导途径在维持肿瘤干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以Wnt信号转导途径为靶点,破坏肿瘤干细胞的干细胞特性,从而消灭肿瘤干细胞不失为治疗肿瘤的一个重要策略。
    19  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萨仁高娃 毕力夫 吴 岩
    2009, 16(6):644-6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19
    [摘要](2657) [HTML](0) [PDF 0.00 Byte](3268)
    摘要:
    随着肿瘤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肿瘤疫苗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目前,肿瘤细胞疫苗在多项临床试验中的效果较为明显,在患者体内可检测出有意义的免疫应答反应, 且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基因疫苗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靶向性和充分激活抗肿瘤免疫等优点;肿瘤多肽疫苗,因其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制备、无潜在致癌性等优点, 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肿瘤细胞、裂解的肿瘤细胞成分或肿瘤细胞的凋亡产物、肿瘤mRNA或DNA等修饰树突状细胞制成瘤苗, 则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肽疫苗通过在体内、外激发特异性CTL抗肿瘤免疫应答, 部分多肽表位疫苗已进入临床Ⅰ期和Ⅱ期试验,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将对这些肿瘤疫苗的作用特点、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20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的分子机制
    李志刚 张智博
    2009, 16(6):648-6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09.6.020
    [摘要](2765) [HTML](0) [PDF 0.00 Byte](3793)
    摘要: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参与细胞凋亡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研究认为,组织蛋白酶参与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涉及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等经典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第二,通过炎症介质,部分炎症细胞等炎症反应参与细胞凋亡;第三,通过反向阻止生存信号途径活化了凋亡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细胞的凋亡。不过有部分学者认为溶酶体介导的细胞损伤可能是一种新的死亡方式或新的机制。总之,对组织蛋白酶的抑制可以明显减少细胞的死亡和损伤,随着研究的深入,溶酶体可能为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