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7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乳腺癌疫苗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任秀宝
    2010, 17(2):115-1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1
    [摘要](2959) [HTML](0) [PDF 0.00 Byte](3293)
    摘要: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治疗方式给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关于乳腺癌疫苗的研究已陆续开展,将这些研究成果合理、快速地用于临床,为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乳腺癌治疗性疫苗的一些设计策略、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未来乳腺癌疫苗研究的发展和应用趋势。随着对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深入了解、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不断发现和鉴定,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认识,乳腺癌疫苗的研发水平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2  抗肝癌干细胞功能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孙力超 赵 璇 遇 珑 韩璐璐 刘 彤 胡 海 孙立新 杨治华 冉宇靓
    2010, 17(2):121-1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2
    [摘要](3311) [HTML](0) [PDF 0.00 Byte](3428)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制抗肝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为肝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human liver cancer stem-like cells, hLCSLCs),免疫BALB/c裸鼠,采用脾细胞融合法制备大容量单抗库。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无血清成球培养、裸鼠皮下成瘤等方法筛选、鉴定特异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分选hLCSLCs侧群细胞(hLCSLCs side population cells, hLCSLCs-SP),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CCK-8法检测杂交瘤单抗对hLCSLC-SP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融合后获得2 964株杂交瘤克隆,在能与hLCSLCs反应的237株克隆中,有116株单抗能与hLCSLCs的细胞膜结合,其中的33株杂交瘤单抗只与hLCSLC-SP反应(阳性率为2%~5%)、不与非hLCSLC-SP反应。该33株单抗中有6株能与CD133阳性细胞有不同比例的共染,并且与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成球细胞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3%~26%),明显高于hLCSLCs-SP。裸鼠皮下接种1×104个15D2单抗阳性的hLCSLCs,成瘤率为100%。功能性筛选实验发现,6株单抗中的4株能显著抑制hLCSLC-SP的增殖和成球生长,其抑制率分别为24%~42%和13%~50%。结论:采用自建的大容量单克隆抗体库技术,筛选获得了4株特异性识别hLCSLC-SP的功能性单抗,为肝癌干细胞的抗体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3  P2X家族受体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中表达的特点
    种靖慧 田 晨 师迎旭 王金宏 林永敏 许 静 吴克复 郑国光
    2010, 17(2):128-1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3
    [摘要](3284) [HTML](0) [PDF 0.00 Byte](3155)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P2X家族受体在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中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制备Notch1过表达小鼠GFP+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模型,流式术分选CD45.2+GFP+白血病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P2X受体家族的表达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P2X7受体介导的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白血病组小鼠骨髓细胞表达除P2X5外的其他6种P2X家族受体。Notch1过表达导致的小鼠白血病发展过程中,P2X7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2X1和P2X3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P2X2、P2X4和P2X6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变化;分选后的CD45.2+GFP+白血病细胞中,P2X家族受体的表达呈现相同的规律。对照组和白血病组小鼠骨髓细胞中P2X7受体在激动剂苯甲酰-苯甲酸ATP(BzATP)的刺激下都能介导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但白血病组小鼠骨髓细胞内钙离子处于持续高浓度状态,而对照组小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短暂升高后逐渐下降;P2X7介导的这种钙离子反应可被其特异的拮抗剂KN62所阻断。结论:P2X受体家族中P2X1、P2X3和P2X7的表达变化与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展相关,提示其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可能在白血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冬凌草甲素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
    曲 佳 郭坤元 吴秉毅 宋朝阳 佘妙容 贺艳杰
    2010, 17(2):134-1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4
    [摘要](2630) [HTML](0) [PDF 0.00 Byte](3164)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Ori(2.5、5、10 μmol/L)作用于ARH-77细胞,MTT法检测ARH-77细胞的增殖,相差显微镜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RH-77细胞的早期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caspase 8凋亡试剂盒检测ARH-77细胞caspase 8的活化。结果:Ori对ARH-7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0 μmol/L Ori作用于ARH-77细胞24 h后可见细胞变小、胞质中出现空泡,并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Ori(2.5、5、10 μmol/L)处理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5.07±0.78)%、(21.00±1.49)%和(27.45±2.47)%,均高于对照组的(5.27±1.46)%(P<0.01)。不同浓度Ori(2.5、5、10 μmol/L)处理后,反映Δψm的绿色荧光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80±0.75)%、(36.81±2.27)%和(49.4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16.96±0.50)%(P<0.01),提示ARH-77细胞凋亡有显著增加。同时,Ori处理可上调ARH-77细胞caspase 8的活性(P<0.01)。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明显诱导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内、外源凋亡通路有关。
    5  曲古菌素A通过抑制MAPK/ERK通路上调食管癌EC1细胞CAR的表达
    马俊芬 刘康栋 刘 霞 杨洪艳 黄幼田 赵明耀 董子明
    2010, 17(2):139-1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5
    [摘要](2399) [HTML](0) [PDF 0.00 Byte](2813)
    摘要:
    摘 要 目的:观察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食管癌细胞EC1膜表面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h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CA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MAPK/ERK信号通路在TSA上调CAR表达中的作用。方法:0.3、0.5、1.0 μmol/L的TSA处理EC1细胞48 h,采用免疫荧光、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CAR的表达。以1.0 μmol/L TSA作用EC1细胞1、6、12、24、48 h,Western blotting检测p-ERK、CAR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CAR表达和p-ERK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0.3、0.5、1.0 μmol/L TSA处理EC1细胞后,CAR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0 μmol/L TSA作用EC1细胞6、12、24、48 h后,CAR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p-ERK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两者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886,P<0.01)。结论:TSA能够上调人食管癌EC1细胞膜表面CAR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APK/ERK通路有关。
    6  EMT经p38-MAPK调节乳腺癌MCF-7细胞P-gp介导的多药耐药
    唐 勇 王 辉 陈伟娟 李文通 李洪利 赵修世
    2010, 17(2):144-1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6
    [摘要](3739) [HTML](0) [PDF 0.00 Byte](3171)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与P-糖蛋白(P-glucoprotein, P-gp)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携Snai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nail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用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诱导各组细胞耐药。免疫细胞荧光检测上皮标志物E-钙黏素(E-cadherin)、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P-gp的表达,MTT检测耐药细胞的增殖,RT-PCR检测Snail、MDR1、p38-MAPK 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显示,转染pcDNA-Snail载体后,MCF-7细胞发生EMT,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vimentin表达显著升高;P-gp在发生EMT的MCF-7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经DOX诱导,MCF-7/Snail细胞的耐药能力较MCF-7/DOX细胞显著增强(P<0.05)。RT-PCR显示,MCF-7细胞发生EMT后,p38-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5),MDR1表达较亲本细胞明显升高(P<0.01)。结论:MCF-7细胞发生EMT后,可能通过p38-MAPK引发P-gp介导的MDR。
    7  LoVo细胞系中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张洪也 程 勇 胡 祥 吕 原 武乃金
    2010, 17(2):149-1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7
    [摘要](2937) [HTML](0) [PDF 0.00 Byte](3218)
    摘要:
    摘 要 目的:从结肠癌LoVo细胞系中分离、鉴定具有CD44+/EPCAM high特异表型的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观察其生物学行为,证实该细胞系中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存在。方法:从普通血清培养的LoVo细胞系中以流式细胞仪分选具有CD44+/EPCAM high表型的细胞,接种于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观察其增殖过程,继而诱导分化。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EPCAM high、EPCAM low和未分选LoVo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分布。3种细胞接种裸鼠,比较不同细胞的成瘤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次代CD44+/EPCAM high细胞中 CD44/EPCAM的表达。结果:LoVo细胞中有17.4%的CD44+/EPCAM high细胞,并能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呈细胞球样生长,且可连续传代;在血清的诱导下,呈贴壁分化生长,其形态与未分选LoVo细胞无差别。CD44+/EPCAM high细胞增殖能力高于EPCAM low细胞及未分选LoVo细胞,且细胞周期多集中在G0/G1期。以500个CD44+/EPCAM high细胞接种裸鼠成瘤率为90%(9/10),而1×104个EPCAM low细胞成瘤率为0(0/10)。小鼠移植瘤中次代CD44+/EPCAM high细胞仍能少量表达CD44和EPCAM。结论:LoVo细胞中存在CD44+/EPCAM high结肠癌干细胞样细胞,CD44+/EPCAM high可用于结肠癌肿瘤干细胞的深入研究。
    8  Raf激酶抑制蛋白增强卵巢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宋继文 高 燕 林璨璨 李宏钊 姚 智 邓为民
    2010, 17(2):155-1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8
    [摘要](2420) [HTML](0) [PDF 0.00 Byte](2836)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RKIP)对卵巢癌SKOV-3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含有人全长RKI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sRKIP转染入SKOV-3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SKOV-3细胞中RKIP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顺铂作用转染后的SKOV-3细胞,MTS法观察RKIP基因转染对顺铂处理后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KIP基因转染对顺铂诱导SKOV-3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pcDNA3.1-ssRKIP转染的SKOV-3细胞RKIP表达明显升高。不同浓度顺铂处理细胞24、48、72 h后,RKIP基因转染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细胞(P<0.05)。用2.5 μg/ml顺铂作用SKOV-3细胞24 h后,RKIP转染细胞的凋亡率为(10.86±0.73)%,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的(4.27±0.67)%和空质粒转染细胞的(4.02±0.43)%(P<0.01);在无顺铂作用情况下,RKIP转染细胞的凋亡率为(3.11±0.78)%,仍然高于未转染细胞的(1.51±0.13)%和转染空质粒细胞的(1.97±0.46)%(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RKIP转染细胞G0/G1期的比例下降,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的SKOV-3细胞发生S期阻滞。结论:RKIP基因的转染可以增加卵巢癌SKOV-3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
    9  Cathepsin B反义RNA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王海燕 张和军 葛爱敏 黄 扬 陈水平 万 榕
    2010, 17(2):161-1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09
    [摘要](2206) [HTML](0) [PDF 0.00 Byte](2728)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人cathepsin B(CatB)反义RNA在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携CatB反义RNA的重组质粒pBudCE4.1-antiCatB,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CatB蛋白的表达, MTT法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反义CatB对MDA-MB-231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体外侵袭、迁移实验分析反义CatB表达对MDA-MB-231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BudCE4.1-antiCatB表达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后,与未转染组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组细胞相比,转染组MDA-MB-231细胞的Cat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96±0.02) vs(1.98±0.23),(1.84±0.08),P<0.05];转染组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0.255±0.017) vs(0.458±0.033),(0.421±0.022),P<0.01];转染组细胞的黏附(基质胶或纤维黏连蛋白)能力明显下降[(0.054±0.017) vs(0.111±0.018),(0.107±0.017), P<0.01;或(0.052±0.008) vs(0.120±0.014),(0.113±0.009), P<0.01];转染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也明显降低[(52.80±7.76) vs(124.00±44.54),(116.80±32.87), P<0.01;(60.25±8.73) vs(132.50±12.15),(119.20±25.13), P<0.01]。结论:CatB反义RNA可抑制乳腺癌细胞体外生长、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
    10  KiSS-1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沈荣凯 张 俐 林建华
    2010, 17(2):168-1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0
    [摘要](2828) [HTML](0) [PDF 0.00 Byte](3046)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KiSS-1表达质粒pSNAV2.0-KiSS-1。pSNAV2.0-KiSS-1质粒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KiSS-1基因的MG63细胞。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KiS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G63细胞的侵袭力,millicell小室、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KiSS-1基因对MG6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pSNAV2.0-KiSS-1质粒并稳定转染MG63细胞(MG63-KiSS-1细胞),MG63-KiSS-1细胞高表达KiSS-1 mRNA和蛋白。转染KiSS-1质粒后的MG63细胞侵袭力显著降低(P<0.05);millicell法、细胞划痕愈合实验证实转染KiSS-1质粒后的MG63细胞迁移力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KiSS-1基因能显著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在骨肉瘤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11  IL-21在肝癌细胞株H2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活性
    王丽娜 鞠吉雨 梁淑娟 牟东珍 邸大琳 孙 萍 苗乃法
    2010, 17(2):174-17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1
    [摘要](2343) [HTML](0) [PDF 0.00 Byte](3035)
    摘要:
    摘 要 目的:构建小鼠IL-21(mIL-21)真核表达载体mIL-21-pcDNA3.1,转染肝癌H22细胞,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RT-PCR法扩增mIL-21基因,构建mIL-21真核表达载体mIL-21-pcDNA3.1,并经DNA测序证实。脂质体法介导mIL-21-pcDNA3.1转染H22细胞,RT-PCR和Western boltting鉴定其表达,MTT法检测mIL-21-pcDNA3.1对T细胞增殖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DNA序列分析证实构建的mIL-21-pcDNA3.1正确无误,RT-PCR和Western boltting证实转染的H22细胞中有mIL-21的表达。MTT法显示,转染mIL-21的H22细胞培养上清刺激T细胞增殖的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为3.412±0.312,联合ConA的刺激指数为4.673±0.450,均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组的1.465±0.103和未转染组的1.447±0.245,(P<0.01)。转染mIL-21的H22细胞培养上清NK细胞杀伤率为(81.66±4.26)%,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组的(34.74±5.52)%和未转染对照组的(33.61±1.42)%。结论:mIL-21-pcDNA3.1载体在H22细胞中的表达可显著增强T细胞增殖及NK细胞的杀伤功能,为其在抗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2  Foxp3在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的敏感性
    孙 婧 李 良 肖 燕 唐锁勤
    2010, 17(2):179-1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2
    [摘要](2891) [HTML](0) [PDF 0.00 Byte](3317)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究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 中Foxp3的表达及其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vnamide,CTX)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 THP)的敏感性。方法:体外培养SK-N-SH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在SK-N-SH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化疗药物CTX、THP对SK-N-SH细胞的敏感剂量;流式细胞术及real-time PCR检测CTX、THP对SK-N-SH细胞中Foxp3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K-N-SH细胞高表达Foxp3分子。CTX作用于SK-N-SH细胞的敏感剂量为6 mmol/L,THP作用于SK-N-SH细胞的敏感剂量为80 ng/ml。6 mmol/L CTX或80 ng/ml THP以及两者的联合不能抑制SK-N-SH细胞中Foxp3的表达(P>0.05);real-time PCR结果也证实,CTX或THP以及两者的联合不能抑制SK-N-SH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SK-N-SH高表达Foxp3蛋白,但其表达对化疗药物CTX和THP不敏感。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ML患者HMGA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 霜 欧阳凌云 许 娜 杜庆锋 刘 志 欧阳昭
    2010, 17(2):183-1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3
    [摘要](2797) [HTML](0) [PDF 0.00 Byte](2865)
    摘要:
    摘 要 目的: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蛋白A2基因(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mRNA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探讨它们在CML演进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就诊的24例CML和5例健康对照的骨髓和外周血标本(所有参与试验及贡献骨髓和外周血标本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CML骨髓标本间期细胞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fluorescence quntitative)PCR(RTQ-PCR)技术对HMGA2 mRNA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比较CML患者不同阶段HMGA2转录水平,以Spaearman方法分别对HMGA2转录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外周血液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例CML-CP患者BCR/ABL阳性细胞率为(58.08±39.21)%,HMGA2相对定量为2.39±1.86;12例CML-AP/BP患者BCR/ABL阳性细胞率为(87.50±16.21)%,HMGA2相对定量为91.78±14.07。CML-AP/BP患者HMGA2转录水平与CML-CP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7,P<0.01), CML-AP/BP患者HMGA2转录水平与外周血原幼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636,P=0.017)。结论:CML患者HMGA2转录水平在AP/BP期显著高于CP期,HMGA2有可能成为预测CML疾病演变、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指标。
    14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王丽华 杨春雨 孔庆儒 李春宏 高志安
    2010, 17(2):190-1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4
    [摘要](2412) [HTML](0) [PDF 0.00 Byte](3094)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6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另取10例癌旁组织标本(食管癌病灶旁2 cm外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情况;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基底膜标记物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情况,测量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70%和56.06%,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1);COX-2和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 0.479,P<0.05)。COX-2和VEGF-C蛋白双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均呈双阴性表达者(P<0.05)。 结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COX-2和VEGF-C的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15  iASPP和ASPP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苏胜发 卢 冰 何 常 李青松
    2010, 17(2):194-1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5
    [摘要](2375) [HTML](0) [PDF 0.00 Byte](3010)
    摘要:
    摘 要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组织中P53凋亡刺激蛋白(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ASPP)家族的iASPP、ASPP2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ASP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及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NSCLC术后的新鲜肺癌组织54例、癌组织边缘2 cm以外的癌旁组织44例用于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ASPP、ASPP2和P53的表达情况;比较iASPP、ASPP2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53阴性时,NSCLC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1.7%(P=0.001),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SPP2蛋白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LC组织iASP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57±0.36) vs (0.28±0.24),P=0.001],ASPP2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iASPP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53阳性组织中的表达(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ASPP2 蛋白表达与P53阳性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iASPP、ASPP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NSCLC 组织中iASPP表达与P53表达状态有关,P53阴性时iASPP高表达。iASPP、ASPP2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16  RhoGDI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肖建军 陶 敏 周新文
    2010, 17(2):200-2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6
    [摘要](2220) [HTML](0) [PDF 0.00 Byte](2774)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RhoGDI(Rho guanine nucleotide dissociation inhibitor)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苏州大学两所附属医院于2007-2008年收治的39例肺癌及5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组织标本中RhoGDI蛋白的表达,并分析RhoGDI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hoGDI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和炎性假瘤[(0.903±0.228)vs(0.522±0.152),(0.485±0.095);均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低分化癌RhoGDI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和炎性假瘤[(0.649±0.123)vs(0.458±0.138),(0.485±0.095);均P<0.05]。RhoGDI的表达在鳞癌与腺癌中没有显著差别。非小细胞肺癌Ⅰ~Ⅲ期的RhoGDI蛋白表达水平有逐渐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别(F=0.6,P>0.05)。RhoGDI蛋白的表达与原发肿瘤大小(t=1.15,P>0.05)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t=1.648,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RhoGDI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RhoGDI蛋白表达的明显升高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
    17  Ki-67 及LRP在各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闫 梅 王振华 程小辉
    2010, 17(2):205-2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7
    [摘要](2895) [HTML](0) [PDF 0.00 Byte](3466)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在各乳腺癌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经手术切除的203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ER、PR、HER2、Ki-67和LRP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Ki-67及LRP在各乳腺癌亚型中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基因表达检测确定的4种乳腺癌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基底样型和HER2过表达型)在临床病理特征中除了在组织学分型(小叶癌和导管癌)没有差异外,在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及患者的年龄分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与其他3种亚型相比Ki-67及LRP在Luminal B型乳腺癌(ER/PR+,HER2+)中高表达(93.2%,86.2%,P<0.05),LRP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r=0.144,P>0.05)。Luminal B型乳腺癌中LRP阳性表达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39.4%)低于阴性表达组(83.3%,P<0.05);而Ki-67表达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4.4%、66.7%,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Ki-67、LRP在各乳腺癌亚型中表达存在差异,Luminal B型乳腺癌中LRP的高表达与术后化疗的疗效存在相关性。
    18  整合素α5β1介导的PI3K-AKT信号分子在C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牛志云 刘英杰 成志勇 张学军 潘 崚
    2010, 17(2):210-2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8
    [摘要](2409) [HTML](0) [PDF 0.00 Byte](3112)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究整合素α5β1介导的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剂量抗整合素α5β1单抗(Anti-α5β1)作用后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率, Western blotting检测健康志愿者、CML急变期患者、K562细胞和Anti-α5β1处理的K562细胞中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Anti-α5β1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健康志愿者比较,CML急变期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和K562细胞中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Anti-α5β1处理后,K562细胞内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磷酸化水平也下降(P<0.05)。结论: 整合素α5β1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分子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诱导CML祖细胞凋亡耐受,参与了CML的发生、发展过程。
    19  癌基因成瘾——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的一种新思路
    唐明青 王启钊 许瑞安
    2010, 17(2):213-2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19
    [摘要](3454) [HTML](0) [PDF 0.00 Byte](4052)
    摘要:
    摘 要 肿瘤作为一种多基因突变的慢性累积病,某些肿瘤的生成和发展存在着依赖于某个癌基因的现象,即癌基因成瘾或癌基因依赖现象。癌基因成瘾理论由Weinstein 在2002年首先提出,癌基因成瘾的机制目前有“怪诞”网络模型、致癌性休克模型和选择淘汰模型三种假设。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和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使得确认所谓的依赖性癌基因变得较为困难,除了基因组分析、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基因敲除等方法外,通过RNA干扰技术来寻找依赖性癌基因日益受到关注。癌基因依赖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某些分子靶向药物良好疗效的机制,为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增添了理论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该理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完善。
    20  HER-2/neu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赵丽丽 姜北海 寿成超
    2010, 17(2):221-2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20
    [摘要](2496) [HTML](0) [PDF 0.00 Byte](2715)
    摘要:
    摘 要 原癌基因HER-2/neu在多种恶性肿瘤中有扩增及过表达,近30%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有HER-2/neu过表达。针对HER-2靶点的特异性人源化抗体曲妥株单抗(trastuzumab;又名赫赛汀,Herceptin)在上世纪90年代已用于临床治疗。目前针对HER-2的肽疫苗、蛋白疫苗、细胞疫苗、DC相关疫苗、以及DNA疫苗等的研究,均已取得一定进展,如小肽E75(p369-399)与GM-CSF联合应用,在HLA-A2(+)/A3(+)乳腺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疗效;针对编码HER-2的DNA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疫苗均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但这些疫苗距临床实际使用尚有一定的距离,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21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徐 安 李 楠
    2010, 17(2):227-2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21
    [摘要](2619) [HTML](0) [PDF 0.00 Byte](3151)
    摘要:
    摘 要 乳腺癌的转移是一个较为复杂、由多基因参与及多步骤完成的过程,转移相关基因对转移的调控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分子基础。所谓转移相关基因是一类功能上能够促进或阻断肿瘤转移潜能而不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基因,其总体可分为两大类: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它们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转导基因以及黏附分子基因、细胞因子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及下游信号转导途径的阐明,将为转移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奠定基础。
    22  葡萄糖转运蛋白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樊 健 俞光荣
    2010, 17(2):232-2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22
    [摘要](2736) [HTML](0) [PDF 0.00 Byte](3269)
    摘要:
    摘 要 肿瘤细胞通过提高葡萄糖转运、加快糖酵解及形成肿瘤新生血管体系作为对微环境缺血、缺氧的代偿,其中通过摄入葡萄糖加强能量摄取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是一种组织细胞进行跨膜转运葡萄糖的重要载体,在哺乳动物胚胎和成熟组织中低水平表达,但在缺氧及缺血的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且与肿瘤进展、患者预后有着一定关系。在体外培养细胞系中,GLUT-1的调控可以分为急性调控和慢性调控两方面,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等介导的涉及mRNA和蛋白合成的慢性调控是其主要调控方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检测GLUT-1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可为肿瘤的诊断提供新的途径。以GLUT-1为靶点从根本上阻断肿瘤能量来源的手段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23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邵东晖 王秀问
    2010, 17(2):237-2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2.023
    [摘要](2620) [HTML](0) [PDF 0.00 Byte](2935)
    摘要:
    摘 要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包括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beta,ERβ),为类固醇激素核受体家族配体依赖性反式转录调节蛋白,包括N末端区、DNA结合区和C末端区3个主要功能域。ER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相关。ERα与ERβ主要通过雌激素信号途径调节转录,通过生长因子受体途径和类固醇信号途径调节其在肿瘤细胞核的活性,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和代谢等生物学行为。ER高甲基化可能与肺肿瘤的发生有关,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在女性更明显,并非ERα影响烟草的致癌代谢。ERα或ERβ的表达是否为肺癌的有效预测因子需进一步确证。总之,ERα和ERβ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基于ERα和ERβ的生物治疗也可能成为今后肺癌治疗的重要策略。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