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7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定向诱导分化和靶向治疗
    姜国胜
    2010, 17(6):589-5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1
    [摘要](2296) [HTML](0) [PDF 0.00 Byte](2964)
    摘要: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hematopoietic malignancy,HM)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外,各种生物治疗方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依据白血病分化障碍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诱导分化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即在不同诱导分化剂的作用下,定向诱导分化为粒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DC细胞等。其次,针对HM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致病基因、蛋白质或细胞膜抗原分子等,可以设计新型靶向抗体等药物。再有,鉴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与DNA甲基化和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异常有关,部分学者在研究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观遗传学调控基础上,探讨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调节药物的治疗作用。另外,针对特异性肿瘤抗原或肽的肿瘤疫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靶向治疗,以及相对靶向性的细胞载体治疗都呈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无论是定向诱导分化,抑或是针对关键基因和分子的靶向药物,都为H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它们单独或者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将明显提高HM的治疗效果。
    2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mad4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
    董稚明 郭 炜 郭艳丽 杨植彬 邝 钢
    2010, 17(6):597-6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2
    [摘要](2304) [HTML](0) [PDF 0.00 Byte](2760)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Smad4(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4)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与Smad4蛋白、TGF-β1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8例ESCC组织标本采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8年的手术病例,每例患者均取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mad4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Smad4 mRNA和Smad4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SCC组织中Smad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5.5%(7/128),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CpG岛甲基化率为305%(39/128);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均未检测到这两个位点的甲基化(P<0.05);ESCC组织中Smad4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SCC组织中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Smad4甲基化相关。TGF-β1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66.4%)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21.9%,P<0.01),且随ESCC分期的增高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Smad4和TGF-β1蛋白在ESCC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Smad4基因CpG岛甲基化及TGF-β1的过表达可能是ESCC发生机制之一,其中Smad4基因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CpG岛比启动子区CpG岛更易发生甲基化,从而导致Smad4基因沉默。
    3  siRNA干扰CHRNA5基因的表达抑制尼古丁对人肺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赵 云 马晓丽 汪运山 郏雁飞 张雪萍 郑 燕 肖东杰
    2010, 17(6):604-6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3
    [摘要](2318) [HTML](0) [PDF 0.00 Byte](178)
    摘要: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5(cholinergic receptor nicotinic alpha 5, CHRNA5 )基因表达后对尼古丁促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方法: 设计并合成CHRNA5-siRNA片段,并经脂质体介导转染A549细胞。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A549细胞中 CHRNA5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CHRNA5-siRNA对尼古丁促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结果: 成功构建了CHRNA5-siRNA并成功转染A549细胞。CHRNA5-siRNA转染组A549细胞的 CHRNA5 mRNA 表达量明显低于si-NC转染对照组(0.196±0.044 vs 0.944±0.027, P<0.01),CHRNA5-siRNA转染组A549细胞的CHRNA5 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i-NC转染组(0.267±0.031 vs 0.745±0.035,P<0.01)。在无尼古丁作用时,CHRNA5-siRNA的转染不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在尼古丁作用下,A549细胞增殖显著增加(P<001),CHRNA5-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尼古丁的促增殖作用(P<0.01)。 结论: siRNA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 CHRNA5 的表达可以抑制尼古丁促细胞增殖作用, CHRNA5 可能是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4  SIRPα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黏附、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王 晨 杜荣辉 白 蕊
    2010, 17(6):609-6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4
    [摘要](2276) [HTML](0) [PDF 0.00 Byte](2901)
    摘要:
    目的: 研究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α, SIRPα)对乳腺癌细胞黏附、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侵袭能力强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和侵袭能力弱的MDA-MB-435乳腺癌细胞中SIRPα蛋白的表达。脂质体法将pcDNA3.0-SIRPα转染MDA-MB-231细胞后,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SIRPα mR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细胞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黏附实验观察细胞黏附能力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JNK和p-JNK蛋白的表达。EGF刺激MDA-MB-435细胞,免疫共沉淀检测MDA-MB-435细胞中SIRPα与SHP2的结合。 结果: 侵袭能力强的MDA-MB-231细胞不表达SIRPα,侵袭能力弱的MDA-MB-435细胞表达高水平SIRPα蛋白。pcDNA3.0-SIRPα转染可增强MDA-MB-231细胞的黏附,降低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并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pcDNA3.0-SIRPα转染抑制MDA-MB-231细胞JNK的磷酸化。EGF刺激可进一步上调MDA-MB-435细胞中SIRPα蛋白表达,并促进SIRPα与SHP-2蛋白的结合。 结论: SIRPα与乳腺癌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相关,并可能通过抑制JNK磷酸化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5  胶质瘤U87细胞培养上清诱导CD133+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其可能的机制
    王颖毅 骆 慧 张军霞 刘 宁 尤永平 傅 震
    2010, 17(6):615-6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5
    [摘要](2471) [HTML](0) [PDF 0.00 Byte](2815)
    摘要:
    目的: 探讨胶质瘤U87细胞培养上清诱导CD133+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磁珠法分选脐血CD133+细胞,体外诱导为CD133+内皮细胞并以共聚焦显微镜加以鉴定。U87细胞培养上清作用于CD133+内皮细胞(以DMEM作用为对照),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其体外血管生成,Transwell法检测其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CD133+内皮细胞中VEGFR-1、VEGFR-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MMP-9的活性。 结果: 脐血CD133+细胞体外诱导培养14 d后,约90%的细胞呈Dil-ac-LDL和FITC-UEA-1双阳性,具有内皮细胞特性,鉴定为CD133+内皮细胞。与DMEM对照组相比,U87细胞培养上清可诱导CD133+内皮细胞血管生成\[(40.7±3.3)vs(21.0±23),P<0.05\],促进CD133+内皮细胞迁移\[(0.60±0.04) vs (0.27±0.02),P<0.05\]。U87细胞培养上清上调CD133+内皮细胞中VEGFR-2与MMP-9的表达(P<0.05),而VEGFR-1的表达基本不变;U87细胞培养上清还可增强CD133+内皮细胞中MMP-9的酶活性。 结论: 胶质瘤U87细胞培养上清通过上调CD133+内皮细胞中VEGFR-2与MMP-9的表达促进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6  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成瘤及其机制
    王丽芳 刘丽华 马毓梅 孟凡茹 单铁强 单保恩
    2010, 17(6):620-6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6
    [摘要](2161) [HTML](0) [PDF 0.00 Byte](3058)
    摘要:
    目的: 研究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cortex periplocae,TCCP)对荧光素酶(luciferase)标记的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Eca109-luc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Eca109-luc细胞经皮下接种裸鼠,构建Eca109-luc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TCPP治疗后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应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 结果: TCPP在体内能明显抑制裸鼠Eca109-luc移植瘤的生长,移植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少,抑瘤率为40.7%。TCPP 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组织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及肿瘤细胞坏死,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大豆油对照组(P<005),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 结论: TCCP在体内能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7  IL-2、IFN-α和IFN-γ上调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B7-H1的表达
    方荣金 朱绍兴 黄世勇 朱德胜
    2010, 17(6):625-6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7
    [摘要](2117) [HTML](0) [PDF 0.00 Byte](2837)
    摘要:
    目的: 研究IL-2、IFN-α和IFN-γ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上B7-H1表达的影响。 方法: IL-2、IFN-α和IFN-γ刺激786-0细胞,RT-PCR检测刺激后786-0细胞B7-H1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786-0细胞中B7-H1蛋白的表达。 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IL-2、IFN-α和IFN-γ组786-0细胞的B7-H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未经刺激的786-0细胞(0.75±0.06、0.68±0.05、0.95±0.08 vs 0.30±0.03,P﹤0.05或P<0.01);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B7-H1蛋白主要表达在786-0细胞的细胞膜上,IL-2、IFN-α和IFN-γ刺激后B7-H1表达明显上调;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IL-2、IFN-α和IFN-γ组786-0细胞的B7-H1分子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经刺激的786-0细胞\[(6570±326)%、(56.52±1.75)%、(84.05±3.52)% vs(20.49±1.03)%,P<0.01\]。 结论: IL-2、IFN-α和IFN-γ均上调786-0细胞B7-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IFN-γ上调程度最高,IFN-α上调程度最低。
    8  螺旋藻硒多糖组分的提纯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尚俊英 谢裕安 陈文彰 燕丽香
    2010, 17(6):630-6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8
    [摘要](2352) [HTML](0) [PDF 0.00 Byte](2935)
    摘要:
    目的: 研究螺旋藻硒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Se-enriched spirulina platensis,Se-PSP)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超声波法从富硒螺旋藻(Se-enriched spirulina,Se-SP)中提取Se-PSP总糖和各组分(Se-PSP1、Se-PSP2、Se-PSP3和Se-PSP4),DEAE-纤维素层析对各组分进行分离纯化。MTT法检测10 μg/ml时 Se-PSP总糖及不同组分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Se-PSP2对卵巢癌SKOV-3细胞、肝癌HepG-2细胞、胃癌BGC-803细胞、鼻咽癌CNE细胞和舌鳞癌Tca-8113细胞生长的影响。 结果: Se-SP分离纯化得到4个不同组分(Se-PSP1、Se-PSP2、Se-PSP3和Se-PSP4),其中Se-PSP2质量分数最高。10 μg/ml Se-PSP总糖及其4个组分对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3.393±5.437)%、(22.290±8.399)%、(44881±4.878)%、(45.354±4.931)%和(46.203±4.455)%,其中Se-PSP2、Se-PSP3和Se-PSP4抑制率显著大于Se-PSP总糖及Se-PSP1(P<0.05),但前3者无明显差别(P>0.05)。Se-PSP2能剂量依赖性抑制SKOV-3、HepG-2、BGC-803和Tca-8113肿瘤细胞的增殖(均P<0.05),抑制作用具有肿瘤广谱性。 结论: Se-PSP2是Se-PSP的主要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肿瘤的辅助药物。
    9  促进人胰腺癌Aspc1细胞凋亡
    刘丽华 郝国贞 张 璁 艾 军 邵丽丽 单保恩
    2010, 17(6):634-6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09
    [摘要](2379) [HTML](0) [PDF 0.00 Byte](2894)
    摘要:
    目的: 探讨 IL-27 基因对人胰腺癌As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体内抗肿瘤作用。 方法: 重组载体PA317/IL-27转染Aspc1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 IL-27 基因的Aspc1细胞(Aspc1/IL-27)。ELISA、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L-27对Aspc1细胞IL-27表达、细胞增殖和MHC-Ⅰ类分子表达的影响。将Aspc1/IL-27、Aspc1/LXSN(稳定转染空质粒的Aspc1细胞)和Aspc1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背部皮下,观察Aspc1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和小鼠的生存期;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移植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成功建立稳定转染PA317/IL-27载体的Aspc1/IL-27细胞株。Aspc1/IL-27细胞高表达IL-27,而Aspc1/LXSN和Aspc1细胞不表达IL-27(P<0.01)。PA317/IL-27载体转染不影响Aspc1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的表达(P>0.05)。Aspc1/IL-27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Aspc1/LXSN组及Aspc1组(P<0.05),且生存期延长(P<0.05)。Aspc1/IL-27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spc1/LXSN和Aspc1组\[(19.5±2.4)% vs(8.5±03)%、(9.1±0.8)%,P<0.01\]。 结论: IL-27 基因转染胰腺癌Aspc1细胞后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10  乙酰肝素酶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和黏附的影响
    陈 泓 李 力 张 玮 王 琪 黎丹戎
    2010, 17(6):639-6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0
    [摘要](2121) [HTML](0) [PDF 0.00 Byte](2937)
    摘要: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在卵巢癌A2780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构建携HPS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SE,脂质体法将pcDNA3.1-HPSE和对照pcDNA3.1质粒转染至A2780细胞,G418筛选得稳定细胞株pcDNA3.1-HPSE-A2780和pcDNA3.1-A2780。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A2780细胞的增殖;Matrigel侵袭、Transwell小室和黏附实验检测转染后A2780细胞的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 结果: 成功构建pcDNA3.1-HPSE载体,并转染入A2780细胞。pcDNA3.1-HPSE转染不影响A2780细胞的增殖(P>0.05),也不影响A2780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pcDNA3.1-HPSE转染促进A2780细胞的侵袭(0.477±0.024 vs 0.250±0.081,P=0.003),降低其黏附能力(0.728±0.089 vs 0518±0.080,P=0.002)。 结论: HPSE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降低黏附,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11  MicroRNA-17-5p反义寡核苷酸阻滞白血病K562细胞的细胞周期
    马卓娅 李 欣 汤 华 刘 民
    2010, 17(6):644-6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1
    [摘要](2341) [HTML](0) [PDF 0.00 Byte](2752)
    摘要:
    目的: 以反义寡核苷酸技术研究microRNA-17-5p(miR-17-5p)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脂质体法将miR-17-5p反义寡核苷酸(miR-17-5p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miR-17-5p-ASO)和对照无义寡核苷酸(control nonsense oligonucleotide,Ctrl-NSO)转染入K562细胞,同时设未转染对照组(Ctrl)。 MTT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TUNEL法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 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miR-17-5p-ASO组K562细胞增殖活性为Ctrl-NSO组的(61.7±4.7)%,miR-17-5p-ASO转染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P<0.05)。TUNEL检测显示,miR-17-5p-ASO转染不影响K562细胞凋亡(P>0.05);miR-17-5p-ASO组K562细胞G2期细胞比例为(10.8±08)%,显著低于Ctrl-NSO组和Ctrl组的(34.6±0.4)%和(33.9±1.3)%(P<0.05)。 结论: MiR-17-5p反义寡核苷酸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手段。
    12  重组EBV壳抗原BALF4蛋白的制备及其在鼻咽癌患者检测中的应用
    盛 平 贺 华 黄 鑫
    2010, 17(6):648-6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2
    [摘要](2575) [HTML](0) [PDF 0.00 Byte](2867)
    摘要:
    目的: 制备重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BALF4蛋白,并探讨其在鼻咽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PCR法从EBV DNA序列中扩增 BALF4 基因,酵母表达载体pPICZaA连接,重组pPICZαA-BALF4载体转染GS115酵母菌,甲醇诱导重组BALF4蛋白表达并纯化。重组BALF4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作为包被抗原,制备ELISA试剂,检测鼻咽癌患者EBV-IgA抗体。 结果: 成功构建pPICZαA-BALF4表达载体,并在GS115酵母菌中高效地表达重组BALF4蛋白。重组BALF4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2 000,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BALF4蛋白具有免疫原性。重组BALF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鼻咽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各300份)中EBV-IgA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和94%。 结论: 成功制备重组EB病毒壳抗原BALF4蛋白,该蛋白在鼻咽癌血清筛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
    13  RhoA和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马 力 刘月平 耿翠芝 王小玲 张祥宏
    2010, 17(6):653-6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3
    [摘要](1917) [HTML](0) [PDF 0.00 Byte](2723)
    摘要:
    目的: 探讨RhoA和Ez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用2008年1月至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86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RhoA和Ez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率为60.47%,显著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的20%(P<0.05);Ezrin的强阳性表达率为65.12%,显著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和Ezrin的强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hoA的阳性表达和Ezrin的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 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表达RhoA和Ezrin,并在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14  黄芪多糖促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成熟
    刘立民 张彦明 陆沭华 孙雨梅 赵广圣 张兴霞 崔红霞
    2010, 17(6):657-6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4
    [摘要](2499) [HTML](0) [PDF 0.00 Byte](2857)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成熟的影响。 方法: 收集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23例A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DC。APS刺激pDC 5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DC表型、光镜观察pDC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pDC的超微结构;不同质量浓度APS(0、50、100、200 μg/ml)处理24 h后,ELISA检测pDC上清中IFN-α、TNF-α和IL-6的水平。 结果: 光镜及扫描电镜结果显示,APS可使pDC的突起增多、变长,呈现成熟形态特征。APS可促进pDC的分化和成熟,使CD11c、CD80、CD86阳性率明显提高,并呈APS浓度依赖性(P<0.05)。APS还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DC分泌IFN-α、TNF-α和IL-6(P<0.05)。 结论: APS能够增强AML患者pDC的功能,并促进其分化和成熟。
    15  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影像引导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效果
    赵晓晖 贾漪涛 王志敏 耿 玮 刘 斌
    2010, 17(6):661-6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5
    [摘要](2376) [HTML](0) [PDF 0.00 Byte](3176)
    摘要: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in,商品名恩度)联合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 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自2008年1月至6月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恩度+ IGRT组)22例,采用恩度联合IGRT治疗;对照组(IGRT组)18例,采用单纯IGRT治疗。按照RESIC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 CTC 3. 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 结果: 恩度+ IGRT组和IGRT组NSCLC脑转移患者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7.3%和61.1%(P<0.05),临床受益率(CR+PR+SD)分别为90.9%和72.2%(P<0.05)。所有患者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乏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IGRT组和IGRT组患者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1.6个月和11.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恩度联合IGRT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能够提高患者总有效率和临床受益率。
    16  人宫颈癌中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
    钟 丽 傅 芬 蔡 勇
    2010, 17(6):665-6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6
    [摘要](2251) [HTML](0) [PDF 0.00 Byte](2860)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宫颈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发生和突变类型,为临床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86例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石蜡标样,采用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RLFP)检测人宫颈癌组织EGFR基因是否存在第1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及第21外显子的点突变。 结果: 在86例人宫颈癌组织标本中,PCR未检测到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PCR-RLFP 未检测到EGFR基因第 21外显子的点突变。 结论: 人宫颈癌组织EGFR基因中未检测到第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第21外显子的点突变。
    17  外周血单核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命名
    曲春枫 汪 颖
    2010, 17(6):668-6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7
    [摘要](2551) [HTML](0) [PDF 0.00 Byte](4134)
    摘要:
    单核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系细胞在血液中循环并最终迁移到组织中,它们在组织中进一步成熟并发挥免疫防御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细胞的表面标志分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了相应的细胞亚群。国际免疫学会命名委员会(由英国莱斯特大学免疫学研究所Loems Ziegler-Heitbrock教授为首的18位科学家组成)对这些细胞进行了统一命名,将人和小鼠血液单核细胞分为三种类型:经典型(classical monocytes)、中间型(intermediate monocytes)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non-classical monocytes);将人和小鼠血液树突状细胞也分为三种类型:浆细胞样(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和两类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目前该分类及其命名已被国际免疫学会批准,该命名将更好地促进科学家之间甚至是学科之间更广泛的交流。
    18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心脏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卓光鑽 王 宁 王雅杰
    2010, 17(6):673-6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8
    [摘要](2333) [HTML](0) [PDF 0.00 Byte](2935)
    摘要: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部分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会出现严重的心脏毒性,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不同信号转导通路在伊马替尼致心脏毒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信号通路又通过c-Abl与线粒体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伊马替尼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区ATP结合位点,引起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增加了氧化应激,使c-Abl表达及PDGFR磷酸化异常,而c-Abl和PDG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伊马替尼心脏毒性的发生密切相关。
    19  MicroRNA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胡志德 孙 懿 黄元兰 邓安梅
    2010, 17(6):678-6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19
    [摘要](2823) [HTML](0) [PDF 0.00 Byte](3026)
    摘要:
    MicroRNA(miRNA)是机体调控基因转录后沉默的重要分子,参与免疫细胞发育和炎症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中重要的miRNA有miR-155、miR-17~92、miR-146a、miR-150和miR-181a等。miR-155与T、B细胞的分化以及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密切相关,miR-17~92参与B细胞发育,miR-150负向调控B细胞发育和炎症反应,miR-181a参与T细胞发育,miR-146a负向调控炎症反应。研究miRNA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将推动免疫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在免疫相关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20  CXCL12/CXCR4轴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陈 晓 赵 亮 郭振红
    2010, 17(6):683-6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20
    [摘要](2155) [HTML](0) [PDF 0.00 Byte](3093)
    摘要:
    近年来,趋化因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在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发现,CXCL12/CXCR4分子对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影响某些肿瘤的靶向转移,增强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影响肿瘤细胞的分泌行为,提示该轴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21  防御素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彭效祥 赵荣兰
    2010, 17(6):687-6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0.6.021
    [摘要](2272) [HTML](0) [PDF 0.00 Byte](2853)
    摘要:
    防御素(defensin)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性抗微生物小分子多肽,人防御素可分成α-、β-和θ-防御素3种。除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外,防御素还具有免疫调节、调理吞噬、细胞毒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抗感染和杀伤肿瘤细胞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作用。细胞毒性、免疫活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是防御素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本文就防御素的结构特点、生物活性、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作一详细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