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8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休眠细胞:复发根源和治疗靶标
    钱其军 刘新垣
    2011, 18(2):115-1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1
    [摘要](2496) [HTML](0) [PDF 467.08 K](3143)
    摘要:
    随着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得以提高,但仍面临着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些长期无病生存的肿瘤患者(甚至某些所谓健康人)的机体内存在着一种肿瘤休眠细胞,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根源。肿瘤休眠细胞是一群存在于患者或健康人群体内的数量极少且难以检测的静止细胞,目前对其形成的机制及休眠活动的时相规律均不十分清楚。对于患者而言,骨髓和外周血取材比较容易,所以人们通常会针对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肿瘤休眠细胞建立相对敏感的检测方法。有证据显示,免疫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及外科手术等因素可使肿瘤休眠细胞激活,从而引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肿瘤休眠细胞已成为我们根治肿瘤及预防肿瘤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靶标。然而,由于处于休眠期的肿瘤细胞不发生活跃增殖,因此传统放、化疗不能将其有效清除,从而对肿瘤的彻底治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研究表明,免疫监控与肿瘤休眠现象高度相关,因此,针对肿瘤休眠细胞的肿瘤免疫过继细胞治疗将给肿瘤防治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我们相信,随着对肿瘤休眠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高效清除肿瘤休眠细胞或使肿瘤细胞永远休眠的崭新治疗方案。
    2  人肝癌PLC/PRF-5细胞中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及其特异性miRNAs的筛选
    郑秋红 许扬梅 魏植强 龚福生 杨建伟 谢云青 应敏刚
    2011, 18(2):126-1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2
    [摘要](2168) [HTML](0) [PDF 330.68 K](2542)
    摘要:
    目的:分选及鉴定人肝癌PLC/PRF-5细胞中的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研究其microRNAs(miRNAs)表达谱。方法:以ABCG2为表面标志,免疫磁珠法分选、流式细胞术检测ABCG2+和ABCG2-PLC/PRF-5细胞,观察ABCG2+与ABCG2-PLC/PRF-5细胞的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和接种NOD/SCID小鼠的成瘤能力。应用miRNA芯片筛选ABCG2+和ABCG2-PLC/PRF-5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real-time 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的miRNAs。结果:免疫磁珠分选的ABCG2+PLC/PRF-5细胞纯度可达(84.20±4.52)%。ABCG2+PLC/PRF-5细胞比ABCG2-PLC/PRF-5细胞形成更多、更大的克隆集落(47.17±10.50 vs 2333±7.31,P<0.05);NOD/SCID小鼠接种1×104个ABCG2+PLC/PRF-5细胞即可成瘤,而ABCG2-PLC/PRF-5细胞至少需要5×105个才可成瘤;5×105个细胞时,ABCG2+PLC/PRF-5细胞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ABCG2-PLC/PRF-5细胞组\[(3.73±1.19)cm3 vs(0.72±0.57)cm3,P<0.01\]。ABCG2+PLC/PRF-5细胞和ABCG2-PLC/PRF-5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有20个:上调的13个,下调的7个;real-time PCR验证其中的hsa-miR-30a和hsa-miR-630的差异表达,其结果与miRNA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人肝癌细胞系PLC/PRF-5中ABCG2+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ABCG2+和ABCG2- PLC/PRF-5细胞差异表达的miRNAs有20个,它们在肝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3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转位特征
    孙立新 冉宇靓 杨薇薇 孙力超 张晓艳 容雁 刘军 杨治华
    2011, 18(2):133-1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3
    [摘要](2745) [HTML](0) [PDF 271.52 K](3351)
    摘要: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位的特征,研究15A1的体内外抑瘤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细胞流式术检测单克隆抗体15A1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化分析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和裸鼠移植瘤体内抗体抑瘤实验评估该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单克隆抗体15A1识别的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ANIP-973、GLC-82、Calu-3、H157、H1299)、人肺鳞癌细胞(GLC-P、H520)、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H209)、人大细胞肺癌细胞(PG、 H460)共12种细胞的胞内及胞膜上均有表达,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细胞;该抗原在75%的人肺癌组织中非常特异地上调表达。该抗原在肺腺癌细胞中相当一部分从胞核转位至胞质,在肺鳞癌细胞中仅有小部分从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转位抗原的一部分表达于膜表面,并同样是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强于肺鳞癌细胞。该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抑瘤率在25%~80%。结论:单克隆抗体15A1在体内外能显著抑制肺癌的生长,其靶抗原在人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特异上调表达,并能以特定转位模式表达于肺癌细胞膜上,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4  CHFR基因CpG岛甲基化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朱应超 田辉 岳韦名 高存 亓磊 司立博
    2011, 18(2):139-1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4
    [摘要](1888) [HTML](0) [PDF 253.20 K](2476)
    摘要:
    目的:研究C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2、5、10 μmol/L)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Eca109细胞,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CHRF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CHFR mRNA的表达情况,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5-Aza-CdR 处理对Eca10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对照组Eca109细胞CHFR CpG岛处于高甲基化状态,5-Aza-CdR处理后CHFR CpG岛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的去甲基化。对照组Eca109细胞无CHFR mRNA表达,5-Aza-CdR处理组(2、5、10 μmol/L)CHF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0.174±0.010、0.221±0.013、0356±0.014)。不同浓度5-Aza-CdR 处理后,Eca109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作用72 h时的抑制率分别为(30.87±0.74)%、(44.60±079)%、(56.67±0.35)%\],细胞凋亡显著增加\[(7.46±1.46)%、(16.27±1.61)%、(25.29±2.25)% vs (1.83±0.41)%,P<0.01\]。结论:食管癌Eca109细胞经5-Aza-CdR 处理后,CHFR基因CpG岛发生部分去甲基化,出现CHFR mRNA表达,并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5  新城疫病毒7793株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机制
    肖庆 黄川 樊晓晖 宋德志 梁莹 宫金伶 王立芳 刘金颖 赖振屏
    2011, 18(2):144-1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5
    [摘要](2353) [HTML](0) [PDF 268.91 K](2811)
    摘要:
    目的:观察新城疫病毒7793株(Newcastle disease virus 7793 strain,NDV 7793)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静脉注射PBS、5-FU以及NDV 7793,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坏死率和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细胞色素C试剂盒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ELISA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TNF-α含量。结果:NDV 7793较5-FU更明显抑制LoVo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50.14% vs 37.14%,P<0.05)。NDV 7793组移植瘤LoVo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5-FU对照组\[(28.7±1.5)% vs (1.46±0.3)%,P<0.01\],且NDV 7793组诱导LoVo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28.7±1.5)% vs(27.80±3.32)%\]相当。NDV 7793能促进移植瘤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对Bcl-2蛋白的表达无影响。NDV 7793可提高移植瘤组织中的细胞色素C含量\[(2.28±0.68)vs(0.68±0.13)μg/μl\]和TNF-α的水平\[(489.6±5.2)vs(167.9±3.9)pg/ml\]。结论:NDV 7793可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ax蛋白、细胞色素C和TNF-α的表达,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6  青蒿琥酯逆转食管癌Eca109/ADM细胞对多柔比星的耐药
    刘亮 左静 李金丫 郭建文 左连富 王静 刘江惠
    2011, 18(2):155-1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7
    [摘要](1854) [HTML](0) [PDF 227.19 K](2966)
    摘要: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 Art)逆转食管癌细胞Eca109/ADM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的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对照组(NS组)、Art组(0.1 μmol/L)、ADM组(0. 2 μg/ml)和Art+ADM联合组。Art、ADM、Art+ADM作用Eca109/ADM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ADM的含量及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2, ABCG2)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ABC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rt+ADM 作用Eca109/ADM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12.89±0.87)%\]显著高于Art组\[(1.58±0.12)%\]、ADM组\[(6.55±0.90)%\]及NS组\[(1.44±0.10)%\] (P<0.05),Art可提高Eca109/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rt+ADM组Eca109/ADM细胞中ABCG2 蛋白表达量(644.60±3.21)显著低于ADM组 (659.15±4.59)及NS组(658.14±6.88) (P<0.05),但与Art组(644.31±3.96) 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Art组Eca109/ADM细胞中ABCG2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70±0.02),与对照组的(0.80±0.03)相比显著降低(P<0.05),Art+ADM组的ABCG2蛋白(0.71±0.04)与单独应用ADM组的ABCG2蛋白(0.81±0.05)相比,ABCG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Art+ADM 组Eca109/ADM细胞内ADM的含量(848.02±504)显著高于单独应用Art组(763.29±4.02)、ADM组(800.25±3.84)及NS组(763.88±2.03) (P<0.01)。结论:Art可以降低食管癌Eca109/ADM细胞内ABCG2蛋白表达,增加ADM的含量,逆转肿瘤细胞对ADM的耐药。
    7  和厚朴酚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KG1a细胞凋亡
    孙茂本 郭坤元 胡亮杉 邓兰 李玉华 宋朝阳 贺艳杰 陈君
    2011, 18(2):160-1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8
    [摘要](2103) [HTML](0) [PDF 233.46 K](2757)
    摘要: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X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作用后KG1a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法检测KG1a细胞〖STBX〗Bcl-2、Bid、Bax、Bak、Bad、P53、NF-κB〖STBZ〗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HNK(2.5、5、8、10、15、20、40 μg/ml)对KG1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其中24、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23、8.25 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HNK(5、10 μg/ml)处理后,KG1a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1.16±1.27)%和(21.46±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1.10)%(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HNK(10 μg/ml)处理后KG1a细胞内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显著上调,Bad轻度上调;抗凋亡基因NF-κB表达显著下调。结论:HNK能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KG1a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Bad基因表达上调及NF-κB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8  骨唾液酸蛋白对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 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
    杨德猛 王捷 彭远远 王丽 夏冰 张宏斌 杨传红 张海燕
    2011, 18(2):165-1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09
    [摘要](1992) [HTML](0) [PDF 234.74 K](2844)
    摘要: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对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BSP基因沉默的乳腺癌 MDA-MB-231细胞(简称231BO-BSP27)经重组人 BSP(recombinant human BSP,rhBSP)和PI3K-AKT抑制剂 LY294002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AKT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 PCR检测 caspase-3、cyclin D1 mRNA 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BSP基因未沉默的对照组231BO-Scrambled细胞相比,BSP基因沉默的231BO-BSP27细胞BSP蛋白表达明显下调(74.32±2.18)%(P<0.01);AKT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33.30±2.61)%(P<001),而caspase-3和cyclin D1 mRNA表达分别上升和下降(1.000±0.000 vs 1.733±0.039,1.000±0.000 vs 0.370±0.012;均P<0.01);231BO-BSP2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 05)。外源添加rhBSP蛋白分别上调 231BO-Scrambled和 231BO-BSP27细胞 AKT磷酸化水平(17.86±2.27)%和(33.78±1.51)%(均P<0.01),231BO-BSP27细胞 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1.000±0. 039 vs 0.541±0.091,P<0.01)、cyclin D1 mRNA表达升高(1.000±0.000 vs 2. 921±0.032,P<0.01),促进 231BO-Scrambled和 231BO-BSP27细胞的增殖(均P<0.01)。LY294002则能逆转rhBSP对231BO-Scrambled和 231BO-BSP27细胞AKT磷酸化激活作用(P<0.05),使 231BO-BSP27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P<0.01)、cyclin D1 mRNA表达降低(P<0.01),使该两种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均P<0.01)。结论:BSP通过 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caspase-3和 cyclin D1的表达,并影响细胞的增殖。
    9  顺铂耐药促进卵巢癌OVCAR-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王丹 惠宁
    2011, 18(2):170-1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0
    [摘要](2610) [HTML](0) [PDF 262.43 K](2408)
    摘要:
    目的:观察人卵巢癌顺铂(cisplatin,CDDP)敏感细胞株OVCAR-3和耐药细胞株OVCAR-3/CDDP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OVCAR-3和OVCAR-3/CDDP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失巢凋亡实验和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体外和体内的侵袭、迁移能力;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与OVCAR-3细胞比较,OVCAR-3/CDDP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加 \[(0.66±0.09)% vs(0.31±0.07)%,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发现,OVCAR-3/CDDP细胞较OVCAR-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233.1±8.5)vs(167.4±5.9),P<0.01;(143.6±9.1)vs(95.8±6.2),P<0.01\]; OVCAR-3/CDDP细胞较OVCAR-3细胞更易聚集,细胞凋亡指数下降\[(7.78±1.32)% vs(15.41±1.26)%,P<0.01\]。OVCAR-3/CDDP细胞移植瘤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高于OVCAR-3细胞。结论:顺铂耐药OVCAR-3/CDDP细胞的增殖、抗失巢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其机制可能与MMP-2和MMP-9表达升高有关。
    10  bFGF单抗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协同抑制作用
    曾世彬 徐萌 潘兰红 向军俭 邓宁 李丹 王盼盼
    2011, 18(2):175-1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1
    [摘要](2304) [HTML](0) [PDF 304.66 K](2706)
    摘要: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bFGF-mAb)联合放疗对小鼠B16移植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制备并提纯小鼠bFGF-mAb,建立荷B16黑素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放疗组、bFGF-mAb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经相应治疗后,测量移植瘤体积;治疗20 d后处死小鼠,取移植瘤称瘤质量,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率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bFGF-mAb治疗、放疗、联合治疗的抑瘤率分别为3049%、12.17%和48.76%,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与放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放射增敏率为237。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细胞凋亡较放疗组、bFGF-mAb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多\[(58.56±6.47)% vs (17.21±2.86)%,(2845±5.47)%,(10.62±1.73)%;P<0.05或P<0.01\],其bFGF、VEGF表达水平下降,MVD明显减少(P<0.05)。结论: bFGF-mAb联合放疗对B16移植瘤具有协同抑瘤效应,通过降低肿瘤组织bFGF和VEGF表达、抑制血管新生、促进瘤细胞凋亡提高放疗敏感性。
    11  松生拟层孔菌提取物对肝癌细胞H22和肉瘤细胞S180的抑制作用
    肖细林 陈卫国 高劲松 游浩 李桂珍 蒋继宏 扈凤平
    2011, 18(2):181-18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2
    [摘要](2096) [HTML](0) [PDF 290.46 K](2987)
    摘要:
    目的:观察松生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 FP)乙醇提取物Ⅰ号(简称FP-Ⅰ)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乙醇提取FP ,获取乙酸乙酯相即为FP-Ⅰ。MTT法检测FP-I体外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及小鼠肉瘤细胞株S180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S180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瘤质量、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例、肿瘤红细胞花环形成率,H-E染色观察FP-Ⅰ对各组S180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心、肝、肾、胸腺和脾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50、100、200、400 μg/ml FP-Ⅰ对S18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2.35%、32.49%、40.01%和74.01%,对H2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5.19%、51.10%、66.37%和82.40%。 25、50、100 mg/kg FP-Ⅰ对小鼠S180移植瘤生长的抑瘤率分别为79.92%、66.18%和78.45%,CTX阳性对照(30 mg/kg)的抑瘤率为84.10%;中、高剂量FP-Ⅰ组S180荷瘤小鼠的淋巴细胞比例、胸腺指数及红细胞花环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各剂量组的S180移植瘤细胞均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变化。结论:松生拟层孔菌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其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12  Survivin参与胰腺癌PaTu8988细胞对吉西他滨的耐药
    郝利平 王少开 龚涌灵 陈锦飞
    2011, 18(2):186-1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3
    [摘要](2213) [HTML](0) [PDF 211.15 K](2780)
    摘要: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耐药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GEM(0.01、0.1、1.0、2.5、5.0、10.0 μg/ml)对PaTu8988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EM作用后PaTu8988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survivin mRNA在PaTu8988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高质量浓度GEM(≥1.0 μg/ml)可显著抑制PaTu8988细胞的增殖、促进PaTu8988细胞的凋亡;而低质量浓度GEM(0.01、0.1 μg/ml)作用不明显。低质量浓度GEM时间依赖性地上调PaTu8988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而质量高浓度GEM作用PaTu8988细胞后,survivin mRNA的表达48 h时逐渐下降,而后逐渐上升。结论:胰腺癌PaTu8988细胞中survivin mRNA高表达,可能是其对GEM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
    13  人胃肠道和胃肠外间质瘤microRNA表达谱的比较
    林慧 张秀敏 李增山
    2011, 18(2):190-1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4
    [摘要](2319) [HTML](0) [PDF 224.97 K](2654)
    摘要:
    目的:比较消化道原发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与胃肠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s)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差异,分析其与肿瘤原发部位、突变类型等因素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京医院病理科的8例石蜡样本(5例GISTs、3例EGISTs),利用安捷伦人miRNA表达谱芯片(芯片覆盖866个人miRNA)进行分析。同时通过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明确8例样本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芯片数据经非监督层次聚类分析,显示8例样本分为3簇,具有相同突变类型的1例胃部GIST和1例EGIST构成第1簇,2例胃部GISTs构成第2簇,其余4例(2例小肠GISTs和2例EGISTs)构成第3簇。将5例GISTs按部位分成2组(胃部和肠道),3例EGISTs分别加入miRNA表型相似的组,2组比较后发现12个miRNA表达有显著差异;预测的靶基因多数参与KIT/PDGFRA的信号转导,其中有5个在肠道组显著下调,部分已有报道与肿瘤的演进相关。比较GISTs和EGISTs的表达谱,发现仅有3个mi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ISTs和EGISTs的miRNA表型相似,均与肿瘤部位及突变类型关系密切,因此miRNA表型的分析可能有助于GISTs在分子水平上的分类。
    14  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是黑素瘤术后辅助治疗的首选方案(附450例观察)
    迟志宏 李思明 盛锡楠 崔传亮 斯璐 郭军
    2011, 18(2):196-2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5
    [摘要](2525) [HTML](0) [PDF 207.87 K](2562)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黑素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不同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对患者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我科就诊的450例Ⅰ至Ⅲ期恶性黑素瘤患者(来自全国28个省市,男239、女211例,年龄12~85岁,中位年龄51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大剂量干扰素治疗(2 200万IU静注,每周5次,共4周;900万IU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11个月)、化疗(方案以达卡巴嗪或替莫唑胺为主,也有联合顺铂、紫杉醇、长春新碱等药物的方案)、化疗联合放疗和单纯放疗(原发灶或淋巴结引流区域放疗,剂量40~60 Gy)等4个方案。结果: 450例Ⅰ至Ⅲ期恶性黑素瘤患者,分别行原发病灶的局部切除、扩大切除或扩大切除联合区域淋巴结切除。术后184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84例患者接受了化疗、25例患者接受了联合放化疗、2例患者接受了单纯放疗,该4组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13个月、20个月、29个月、23个月;而155例接受了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患者的中位DFS尚未达到。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等;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降低、发热、乏力、转氨酶升高、厌食,其中白细胞降低以及转氨酶升高达3或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10%;经对症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恢复正常。结论:Ⅰ至Ⅲ期恶性黑素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方式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对于患者的DFS极为重要,术后接受大剂量干扰素治疗延长恶性黑素瘤患者DFS的效果最好,且安全性较好。
    15  胃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9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和转移的相关性
    陈战 涂永久 郭明 戚沛霖 戴益琛
    2011, 18(2):201-2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6
    [摘要](1983) [HTML](0) [PDF 243.65 K](2397)
    摘要: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4和TLR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解放军第174医院手术切除的42例胃癌及其癌旁(距癌灶边缘5 cm)组织标本。RT-PCR和 Western blotting检测胃癌组织中〖STBX〗TLR4〖STBZ〗、〖STBX〗TLR9〖STBZ〗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STBX〗TLR4〖STBZ〗和〖STBX〗TLR9〖STBZ〗 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1.29±0.03 vs 0.53±0.02, 0.99±0.04 vs 0.22±0.05;均P<0.05),Ⅲ期+Ⅳ期胃癌组织中〖STBX〗TLR4〖STBZ〗和〖STBX〗TLR9〖STBZ〗 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期+Ⅱ期(P<0.05),有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STBX〗TLR4〖STBZ〗和〖STBX〗TLR9〖STBZ〗 mRNA表达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P<0.05); 〖STBX〗TLR4〖STBZ〗和〖STBX〗TLR9〖STBZ〗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没有相关性。胃癌组织中TLR4和TLR9蛋白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1.36±0.05 vs 0.48±0.04, 1.12±0.05 vs 0.34±0.03;均P<005),Ⅲ期+Ⅳ期胃癌组织TLR4和TLR9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Ⅱ期(P<0.05)。结论:TLR4和TLR9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期、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表明TLR4和TLR9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潜在的靶点。
    16  钙结合蛋白S100A1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鹏 黄朋 郭先文 雷荣娥 岳成思 凌敏 林文珍 蔡丹昭 贺菽嘉 唐文珏 周素芳
    2011, 18(2):206-2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7
    [摘要](2379) [HTML](0) [PDF 247.88 K](2591)
    摘要:
    目的:探索钙结合蛋白S100A13(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3,S100A13)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4例HCC及相应癌旁组织、18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商业购置197例肝癌及相应癌旁高密度组织芯片。应用原位RT-PCR技术检测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S100A13 mRNA的表达,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S100A13蛋白的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光密度值。结果:S100A13 mRNA在HCC、相应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21%、51.06%和33.33%;S100A13 mRNA定位主要在胞核,多表达于核膜。S100A13蛋白在HCC、相应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84%、38.96%及26.32%,HCC组织中的平均D值最高(0.038±0.051),其次是癌旁组织(0.022±0.034),正常肝组织(0.01±0.009)最低(P<0.05);S100A13蛋白主要表达于HCC细胞的胞质中,部分细胞核偶见表达,此外在癌旁次生胆小管中及部分炎细胞中也存在高表达。S100A13蛋白在H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CC组织高表达S100A13蛋白,S100A13可能具有作为肝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17  乳腺癌中组织14-3-3σ和cyclin 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齐凤杰 邸金娜 赵树鹏
    2011, 18(2):211-2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8
    [摘要](1813) [HTML](0) [PDF 223.29 K](2661)
    摘要:
    目的:探讨14-3-3σ和cyclin B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5例乳腺癌和30例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 cm)的标本,患者年龄为31~85岁,中位年龄58岁。免疫组织化学PV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14-3-3σ和cyclin B1蛋白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Western blotting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14-3-3σ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率为22.1% (21/9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3.3%(28/30)(P<0.01);14-3-3σ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69.5%(66/9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40%(12/30)(P<0.05);Cyclin B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3,P=0001)。结论:14-3-3σ和cyclin B1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8  IL-1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平 武传星 吕凌 张峰
    2011, 18(2):216-2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19
    [摘要](3102) [HTML](0) [PDF 202.13 K](2642)
    摘要:
    目的:探讨IL-1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采集手术切除肝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以及良性肿瘤组织标本。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IL-17、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IL-17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对照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IL-17、ROR-γt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17表达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且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结论: IL-17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肝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19  肿瘤细胞致死性人α-乳清蛋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于海涛 陈科达 阎辉
    2011, 18(2):220-2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20
    [摘要](2003) [HTML](0) [PDF 233.99 K](3264)
    摘要:
    肿瘤细胞致死性人α-乳清蛋白(human α-lactalbumin made lethal to tumor cells,HAMLET)是人α-乳清蛋白与油酸结合后改变自身三级结构而形成的脂蛋白复合物,能够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HAMLET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早期研究显示,HAMLET通过细胞凋亡机制杀伤肿瘤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HAMLET并不主要依赖凋亡,而是通过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蛋白酶体、溶酶体、组蛋白和DAN等多种途径杀伤肿瘤细胞。HAMLET对皮肤乳头状瘤、膀胱癌局部用药的抗肿瘤临床试验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它很可能成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绿色抗肿瘤新药。
    20  芳香烃受体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尹小菲 陈洁 陈旻湖
    2011, 18(2):225-2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21
    [摘要](2066) [HTML](0) [PDF 231.26 K](4033)
    摘要: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又名二噁英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性转录因子,当与多环芳烃、卤代芳烃等配体结合后,可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AhR除了参与外源化合物的代谢外,还参与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包括个体发育、细胞分化、癌变等。AhR 高表达于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 并且在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环境所起的作用不同。AhR的某些配体(3,3′-吲哚甲烷,tranilast等)显示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因此AhR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21  靶向STAT3的核酸类抑制剂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赵美 姜斌
    2011, 18(2):230-2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22
    [摘要](2057) [HTML](0) [PDF 222.04 K](3215)
    摘要: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STAT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持续激活并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密切相关,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靶分子之一。目前已发现的针对STAT3的抑制剂主要有核酸类抑制剂、蛋白类抑制剂以及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等,其中靶向STAT3核酸类抑制剂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分为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诱饵寡核苷酸(decoy oligonucleotide,Decoy ON)、G-四联体寡聚脱氧核苷酸(G-quartet oligodeoxynucleotides,GQ-ODN)和显性负性质粒(dominant-negative plasmids)等5种。这些核酸类抑制剂能够在DNA或RNA水平上,通过多种方式影响STAT3活性,抑制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发挥抗肿瘤的活性。此类抑制剂具有作用位点明确、特异性强以及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已成为分子靶向治疗肿瘤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22  MicroRNA对肿瘤基因的调控及其临床意义
    赵敏 苏长青
    2011, 18(2):235-2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2.023
    [摘要](1922) [HTML](0) [PDF 201.27 K](3085)
    摘要:
    微小RNA(microRNA,miRNA)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生命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进程,包括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死亡与凋亡、体内生化代谢等。成熟miRNA通过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到靶mRNA上,依赖于序列的互补性机制、剪切或阻遏靶mRNA、沉默基因的表达。miRNA与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的表达谱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起到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miRNA通过沉默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肿瘤细胞在miRNA表达谱上的特异性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一项生物标志物,同时也为调控miRNA表达以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靶点。以miRNA为基础的抗肿瘤治疗还可与传统的化疗结合起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为肿瘤的生物治疗开拓新视野。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