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8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因工程抗体片段——谱写抗体家族的新乐章
    崔恒 高磊
    2011, 18(5):467-4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1
    [摘要](1937) [HTML](0) [PDF 353.37 K](2942)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以小分子抗体为基础并经基因工程改建从而用于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大量基因工程抗体片段应运而生。其中,可将生物学活性效应桥连于治疗靶标的双特异性抗体、同时增强抗体效能及细胞毒靶向性的免疫结合物、以独特的单域结构在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方面倍受青睐的纳米抗体,以及在细胞内特定部位表达的细胞内抗体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凭借免疫原性弱、组织渗透性强、低毒性及制备简便等优势,基因工程抗体片段较之单克隆抗体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尽管大多数处于临床开发的抗体片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确定,但基因工程抗体片段的研发必将大大提高人类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治水平。
    2  GM-CSF修饰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前后肺癌患者Tre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杜春娟 于津浦 李慧 张乃宁 滕艳华 李蓁 安阳 曹水 任秀宝
    2011, 18(5):473-4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2
    [摘要](2305) [HTML](0) [PDF 370.03 K](2881)
    摘要:
    目的:观察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GM-CSF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GVAX)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比例的变化,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GVAX治疗的85例肺癌患者,其中鳞癌28例、腺癌47例、小细胞癌10例,早期(Ⅰ~ⅢA期)23例、晚期(ⅢB~Ⅳ期)62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GVAX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的比例,分析治疗前后Treg比例变化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接受GVAX治疗的85例肺癌患者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3%、48.2%,治疗后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下降\[(4.86±2.52)% vs(5.52±2.68)%,P<0.05\]。患者血清LDH水平正常组治疗后Treg比例明显下降\[(4.50±2.23)% vs(5.59±2.76)%,P<0.05\],而LDH增高组治疗后Treg比例上升\[(6.04±3.07)% vs(5.31±2.48)%,P<0.05\];GVAX治疗超过1个疗程者较治疗1个疗程者治疗后Treg比例下降更明显\[(-0.39±2.39)% vs(-2.11±1.62)%,P<0.05\]。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比例的变化与患者预后相关,治疗后Treg比例下降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长于升高组(21个月vs 10个月,P<0.05),晚期肺癌患者中Treg比例下降者的OS延长更明显(18个月vs 8个月,P<0.05)。结论:肺癌患者GVAX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比例变化可能成为评价GVAX疗效及判断患者预后的免疫指标,GVAX治疗后患者Treg比例的下降提示其疗效和预后都较好。
    3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评价
    张静 刘亮 于津浦 曹杉 刘蕊 曹水 任秀宝
    2011, 18(5):480-4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3
    [摘要](2307) [HTML](0) [PDF 275.19 K](2624)
    摘要: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免疫治疗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接受CIK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治疗组,IL2联合IFN治疗的119例肾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19对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为:Ⅰ期21对,Ⅱ期21对,Ⅲ期49对,Ⅳ期28对。配对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性别、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KPS评分等,两组配对因素均衡一致。随访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临床疗效的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PFS率分别为44%、42%(P=0.056),5年OS率分别为72%、51%(P<001)。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54和43个月(P=0.088),中位OS时间分别为134和60个月(P<0.01)。两组中Ⅰ+Ⅱ期患者的P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患者中,治疗组5年PFS、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 vs 18%,P<0.01;58% vs 31%,P<0.01),且中位PFS、OS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个月 vs 13个月,P<001;68个月 vs 33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IK治疗的疗程数与患者PFS(HR=0.95,95% CI: 0.92~0.99,P<0.05)和OS(HR=0.79,95% CI: 0.71~0.87,P<0.001)相关,最佳CIK治疗的疗程数为7次以上。结论:CIK免疫疗程可以显著改善Ⅲ、Ⅳ期肾细胞癌患者预后,增加CIK治疗疗程数可以提高疗效。
    4  Hsa-miR-132通过靶向FOXA1基因影响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李书军 张秀金 侯俊峰 宋学平 李凤军 申富生 张合林
    2011, 18(5):485-4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4
    [摘要](2510) [HTML](0) [PDF 293.82 K](2481)
    摘要:
    目的:探讨hsamiR132(miR132)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miR132表达载体并转染高转移潜能的人食管癌细胞KYSE150,G418筛选稳定过表达miR132的KYSE150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KYSE15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32和叉头框蛋白A1基因(forkhead box protens A1,FOXA1)在KYSE150细胞中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miR132对FOXA1的调控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miR132质粒,获得稳定过表达miR132的KYSE150细胞。亲本KYSE150细胞中miR132低表达,而FOXA1蛋白高表达。与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KYSE150细胞相比,转染pCDNA3.1(+)miR132不影响KYSE150细胞的增殖(13.9±0.33 vs 15.4±0.11、17.1±0.20,P>0.05),但细胞体积较小且表面比较光滑;其可显著降低KYSE150细胞的侵袭能力\[(55±1.6) vs (129.0±3.1)、(124.0±2.8)个细胞,P<0.01\]。miR132能够作用于FOXA1 3′UTR,从而抑制内源性FOXA1的表达。结论:食管癌KYSE150细胞低表达miR132,外源性过表达miR132可负向调控FOXA1的表达,从而抑制KYSE150细胞的侵袭能力。
    5  雌激素受体亚型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微环境中Th平衡的影响
    牛秀珑 叶路 毛立群 王越
    2011, 18(5):490-4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5
    [摘要](1712) [HTML](0) [PDF 294.35 K](2545)
    摘要: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CF7细胞中ERα或ERβ的表达,获得ERα/ERβ不同表达状态的MCF7细胞。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RTPCR法分别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结果:经RNA干扰后MCF7细胞的ERα或ERβ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77.7±3.3)%和(68.3±2.1)%。与对照组相比,ERα基因沉默后,MCF7细胞生长减慢(P<0.05),受阻于G0~G1期,凋亡抑制基因XIAP的表达水平降低为对照组的(43.0±2.0)%,IFNγ分泌水平增加至对照组的(1.89±0.34)倍;ERβ基因沉默促进MCF7细胞的生长(P<0.05),S期细胞比例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Bclxl、XIAP 的表达水平分别升高至对照组的(1.28±0.21)、(161±0.32)和(1.65±0.29)倍,IFNγ分泌水平降低为对照组的(28.0±4.0)%。结论:ER亚型的表达状态可影响MCF7细胞的生长,并通过调节IFNγ的自分泌水平诱导微环境发生Th偏移。
    6  曲古抑菌素A联合多西他赛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凋亡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张嵩 张群成 马晓斌 郭宏琳 姜淑娟
    2011, 18(5):496-5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6
    [摘要](1770) [HTML](0) [PDF 342.81 K](2548)
    摘要: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Doc)对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TSA单独或联合Doc处理A549细胞,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549细胞的形态学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乙酰化α微管蛋白(acetylαtubul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caspase3的活化。结果:10 μg/ml Doc、250 nmol/L TSA单独或联合作用均能时间依赖性地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联合作用的抑制率显著高于Doc或TSA单独作用\[(65.6±3.1)% vs (306±2.1)%、 (23.3±1.9)%, P<0.05\]。TSA、Doc单独或联合用药均可使A549细胞凋亡率增加,联合作用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作用\[(58±3.6)% vs (17±2.2)%、(14±1.6)%,P<0.05\]。联合作用比单独作用使A549细胞更明显地阻滞于G2/M期\[(32.4±3.1)% vs (23.5±2.3)%、 (10.5±1.5)%,P<0.05\]。TSA联合Doc可进一步增加acetylαtubulin 表达、减少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促进casapase3的活化(均P<0.05)。结论:TSA联合Doc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cetylαtubulin 的表达、抑制survivin的表达以及促进caspase3活化有关。
    7  P65基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侵袭的影响
    王玲 单保恩 桑梅香 连易水 丁春艳 周欣亮
    2011, 18(5):502-5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7
    [摘要](2003) [HTML](0) [PDF 284.58 K](2500)
    摘要:
    目的:观察miRNA靶向沉默P65 基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细胞体外黏附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设计3对针对P65基因的特异性miRNA(P65miRNA1、P65miRNA2和P65miRNA3),转染MDAMB231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P65蛋白的表达,筛选沉默效果最好的miRNA进行后续实验。体外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65miRNA转染前后MDAMB231细胞的黏附和侵袭。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MMP9 mRNA的表达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MMP2、MMP9的酶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65miRNA1、P65miRNA2和P65miRNA3,前两者转染MDAMB231细胞后抑制P65蛋白表达80%以上。P65miRNA1和P65miRNA2转染对MDAMB231细胞的黏附无明显影响(P>0.05),但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0.371±0.039、0.309±0.046 vs 0.698±0.065, P<0.05)。P65miRNA1和P65miRNA2转染沉默P65表达后,MDAMB231细胞MMP2 mRNA(0.281±0.018、0.478±0.023 vs 1.056±0.072、1.128±0.059,P<005)和MMP9 mRNA表达(0.193±0.013、0.371±0.035 vs 1.206±0.069、1.089±0.057,P<0.05)及其活性均显著下调。结论:miRNA靶向沉默P65的表达能抑制人TNBC MDAMB231细胞的体外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8  PTEN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和VEGF的表达
    颜晓燕 成志勇 李琳 梁丽青 魏占惠 王亚丽 司淼 高连彬
    2011, 18(5):508-5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8
    [摘要](1976) [HTML](0) [PDF 352.84 K](2427)
    摘要:
    目的:探讨与张力蛋白同源的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e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gene,PTE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1(VEGF receptor 1,VEGFR1)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野生型PTEN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腺病毒AdPTENGFP及空载体腺病毒AdGFP感染ECV304细胞,MTT实验、Hoechst3342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ECV304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dPTENGFP感染后ECV304细胞中PTEN、VEGF和VEGFR1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ECV304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水平。鸡胚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生长实验检测PTEN对鸡胚血管生长的影响。结果:与AdGFP相比,AdPTENGFP感染能明显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5 d时增殖抑制率可达(50.38±5.42)%、细胞凋亡率达(73.3±5.3)%。当感染复数为100时,AdPTENGFP组ECV304细胞的VEGF及VEGFR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未感染组的(13.40±1.32)%及(46.12±5.20)% 。同时,AdPTENGFP感染能够明显抑制CAM体内血管生长\[血管指数(57.6±3.37)% vs (92.2±4.37)%, P<0.05\]。结论:PTEN能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和VEGFR1表达,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9  塞来昔布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和自噬
    李春梅 宋波 蒋丽君 周永宁
    2011, 18(5):514-5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09
    [摘要](1842) [HTML](0) [PDF 330.03 K](2561)
    摘要: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凋亡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SGC7901细胞后,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TUNEL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凋亡,透射电镜观察SGC7901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SGC7901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结果:塞来昔布时间(24、48、72 h)和剂量(50、75、100、125 μmol/L)依赖性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125 μmol/L塞来昔布作用SGC7901 72 h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达(85.6±4.51)%。塞来昔布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小体和自噬体,细胞凋亡率从(2.2±1.32)%上升到(35.7±5.73)%(P<0.01)。塞来昔布作用后,SGC7901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9 mRNA表达明显增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塞来昔布通过激活依赖caspase8的死亡受体途径和依赖caspase9的线粒体途径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同时诱发自噬性细胞死亡。
    10  鸦胆子油乳抑制肺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
    张晓娇 王雪莲 赵峰 安春丽 王晓娜
    2011, 18(5):519-5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0
    [摘要](1973) [HTML](0) [PDF 299.85 K](2477)
    摘要: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在体外对人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质量浓度鸦胆子油乳(2.5、5.0、10、20、40、80 μg/ml)处理NCIH460细胞,24、48、72 h后收集细胞,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NCIH46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吉姆萨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NCIH460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NCIH460细胞凋亡率;caspase3酶活性试剂盒检测NCIH460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果:鸦胆子油乳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NCIH460细胞的增殖,80 μg/ml 鸦胆子油乳作用72 h时的抑制率达(91.07±1.60)%。鸦胆子油乳作用后,NCIH460细胞呈现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0、20和40 μg/ml鸦胆子油乳作用48 h后,NCIH46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23±430)%、(54.14±3.09)%和(61.57±7.28)%(P<0.01)。鸦胆子油乳可剂量依赖性上调NCIH460细胞caspase3酶活性,40 μg/ml鸦胆子油乳时caspase3酶活性为(1.07±0.07)μmol/μg,是对照组的4.97倍(P<0.01)。结论:鸦胆子油乳可能通过活化caspase3诱导NCIH460细胞凋亡,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
    11  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和肿瘤型丙酮酸激酶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倪田根 高晨 周欣 王娜 曾峰 关泉林
    2011, 18(5):524-5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1
    [摘要](1862) [HTML](0) [PDF 230.11 K](2383)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1)和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石蜡包埋胃组织标本78例,其中胃癌55例,胃溃疡组织23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和胃溃疡组织中ENO1、M2PK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胃癌组织中ENO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溃疡组的30.4%(7/23)(P<0.01);ENO1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相关(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溃疡组织的39.1%(9/23)(P<0.01),M2PK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ENO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9,P<0.05)。结论:胃癌组织ENO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检测该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12  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朱明 孙静 王辉 茆勇 吴玉玉 张学光
    2011, 18(5):528-5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2
    [摘要](2222) [HTML](0) [PDF 271.73 K](2598)
    摘要: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4的表达、T细胞亚群的浸润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及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7H1和B7H4的表达以及T细胞亚群的浸润,分析B7H1、B7H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B7H1、B7H4的表达和CD3+T、CD8+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高表达B7H1(44%)和B7H4(56%),而癌旁组织不表达(P<0.01)。B7H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直肠癌显著升高(P<0.05);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B7H4的表达水平也呈上升趋势(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与CD3+T细胞浸润呈负相关(P<0.05),但与B7H4的表达无关。B7H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且B7H1和B7H4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和B7H4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两者的共同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3  Foxp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纹芸 沈坤炜 包家林 徐明 谢轶群 陈赛蓉
    2011, 18(5):533-5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3
    [摘要](1781) [HTML](0) [PDF 280.62 K](2618)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Foxp3+细胞浸润和Foxp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0例乳腺癌以及2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取自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2005年1-12月),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浸润和Foxp3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以及ER、PR、P53、Bcl2、HER2表达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间质Foxp3+细胞浸润和实质Foxp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50.6% vs 13.6%,P<0.05;38.1% vs 4.5%,P<0.05);乳腺癌Foxp3+细胞浸润和Foxp3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间质Foxp3+细胞浸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53过表达呈正相关(P<0.05);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和P53过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两者与ER、PR、HER2、Bcl2过表达均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乳腺癌中Foxp3表达和Foxp3+细胞浸润都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Foxp3的表达不是影响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乳腺癌组织高表达Foxp3蛋白可作为一个潜在的乳腺癌生物标记物,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14  结肠癌中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成员的表达及其意义
    子树明 高军 杨明 来代莉 崔龙
    2011, 18(5):539-5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4
    [摘要](2159) [HTML](0) [PDF 261.85 K](2161)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成员异常活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66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及20例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组织中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主要蛋白SHH、PTCH1、Gli1、SuFu等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结肠癌组织中SHH和Gli1强阳性表达,而PTCH1、SuFu弱表达(表达率分别为64%、36%、72%及20%);在癌旁组织中,SHH、PTCH1弱表达,而Gli1、SuFu无表达。PTCH1和Gli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浸润深度有关(P=0.023,P=0.040),而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无关,SHH和SuFu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等无关。结论:结肠癌高表达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分子,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15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石嘉俪 周佳青
    2011, 18(5):544-5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5
    [摘要](1932) [HTML](0) [PDF 217.02 K](2611)
    摘要:
    目的:检测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周血的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40例及甲状腺腺瘤患者30例,以CD4+CD25+CD127low/-为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TC患者及甲状腺腺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 Treg的比例,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甲状腺腺瘤患者比较,PT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 Treg比例明显升高\[(7.836±1.668)% vs(5.365±1.156)%,P<0.05\];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比例与PTC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TC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比例显著增加,且与PTC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16  循环内皮祖细胞计数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厉倩 洪茂 谭龙益 彭阵雨
    2011, 18(5):548-5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6
    [摘要](1852) [HTML](0) [PDF 221.92 K](2339)
    摘要: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计数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治疗的HCC患者(n=39)及健康对照者(n=20),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用CD34FITC、CD133PE、VEGFR2APC进行荧光标记,然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CD34+CD133+VEGFR2+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并分析HCC患者循环中CD34+CD133+VEGFR2+ EPCs比例与临床分期等的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HCC患者循环CD34+CD133+VEGFR2+EPCs比例为(0.138±0.05)%,而健康对照人员循环EPCs比例为(0.027±0.01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HCC患者循环CD34+CD133+VEGFR2+EPCs水平与HC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HCC患者循环CD34+CD133+VEGFR2+ EPCs比例上调,且与HCC临床分期相关,在HC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17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萌 刘月平 刘世正 王小玲
    2011, 18(5):552-5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7
    [摘要](1868) [HTML](0) [PDF 178.71 K](2663)
    摘要: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agulated kinase,ERK)mRNA的表达,探讨ERK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40例ESCC患者癌组织标本及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RTPCR检测ESCC与癌旁组织中ERK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ERK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而在癌旁组织中呈现低表达(0.656±0.055 vs 0.450±0.070,P<0.01)。ESCC组织中ERK mRNA的表达与ESCC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ESCC组织高表达ERK mRNA,ERK可能在E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18  条件复制型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邬朝平 王慧萍
    2011, 18(5):555-5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8
    [摘要](2238) [HTML](0) [PDF 250.54 K](3337)
    摘要:
    条件复制型腺病毒(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CRAd)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其靶向性、增强肿瘤杀伤特异性,以及降低毒性作用三个方面。在提高CRAd靶向性的研究中,早期策略主要集中在腺病毒早期复制必需基因 E1a/E1b 突变或缺失的调控以及肿瘤或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对其转录的调控;近年来利用组织特异性microRNA对病毒早期复制必需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以及病毒外壳蛋白修饰的转导调控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提高CRAd的肿瘤杀伤方面,除删除病毒自身凋亡抑制基因与导入外源性治疗基因两种方法以外,改造外壳纤毛提高病毒对靶细胞的亲嗜性及构建靶向肿瘤干细胞的CRAd成为新的关注点。同时,随着对腺病毒结构认识的逐步加深,修饰其外壳六邻体蛋白及其他外壳蛋白以降低CRAd的肝嗜性与免疫原性也正成为降低CRAd毒性作用的研究热点。
    19  肿瘤细胞特异性适配子筛选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瑞秀 徐文 殷正丰
    2011, 18(5):561-5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19
    [摘要](2446) [HTML](0) [PDF 191.79 K](2754)
    摘要:
    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应用人工合成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通过筛选、分离、富集获得能与各种配体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适配子(aptamer)。适配子能特异性结合多肽、蛋白质等多种靶分子,且具有高亲和力。细胞SELEX技术在SELEX基础上发展起来,它以活细胞为基础,可以在对肿瘤细胞分子标志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有效地筛选出肿瘤细胞特异性适配子,是一个潜在的发现肿瘤细胞新标志物的理想策略。肿瘤细胞特异性适配子作为分子探针,在肿瘤基础研究、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方面展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筛选出淋巴细胞白血病、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适配子,这些适配子已应用在肿瘤细胞检测,肿瘤早期发现、诊断、游离肿瘤细胞的分选和富集,以及肿瘤细胞靶向药物递送等方面,并且由于适配子适用范围广泛、易于修饰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其他独特的优越性。适配子在肿瘤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肿瘤检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  HSP受体与肿瘤免疫应答
    邵柏棕 张意
    2011, 18(5):565-5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20
    [摘要](2023) [HTML](0) [PDF 186.13 K](2568)
    摘要: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曾称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原核、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热应激蛋白质,和HSP受体结合发挥应激、抗感染、抗肿瘤作用。与肿瘤免疫相关的HSP受体主要包括TLR2/4、CD91、SR、CCR5等。TLR2/4一方面可与CD14 形成受体复合物结合HSP,促进树突状细胞(DC)和免疫效应细胞聚集,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可在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促进肿瘤生长分化。CD91能够发挥肿瘤抗原提呈作用,作为信号性受体启动抗肿瘤免疫应答;但表达于肿瘤细胞上的CD91往往会促进肿瘤的迁移和侵袭。SR参与内源性抗原识别和交叉提呈,可以识别肿瘤细胞,进而激活大量CD8+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CCR5参与致癌机制,是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的新型生物学标志。随着研究的深入HSP受体有望成为未来肿瘤防治的新突破口。
    21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
    王倩荣 刘文超
    2011, 18(5):569-5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21
    [摘要](2293) [HTML](0) [PDF 245.27 K](3181)
    摘要:
    肿瘤转移与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凝血酶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等环节参与肿瘤的转移。TGFβ是由巨噬细胞、间质细胞和肿瘤细胞产生,它能对抗血管内皮的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使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肿瘤细胞从血管中游出进入器官组织中形成种植转移。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可合成和分泌EGF等细胞因子,引导肿瘤细胞穿越血管壁,促进肿瘤的转移。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凝血酶能通过影响微环境中其他细胞的行为而为肿瘤转移提供一个相容的环境。明晰肿瘤转移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进而明确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分子,寻找其相对应的靶点,对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Cip/Kip家族的独特成员——p57Kip2的研究进展
    张也频 章宗籍
    2011, 18(5):574-5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1.5.022
    [摘要](2107) [HTML](0) [PDF 274.41 K](2288)
    摘要:
    p57Kip2属于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因子(cyclin dependent kinases inhibitor,CDKI)Cip/Kip家族的成员之一,CKI能竞争性地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调整细胞周期。与家族其它成员相比,p57Kip2在结构和功能有其特殊性。p57Kip2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Cip/Kip蛋白能在不同水平抑制Rho/ROCK/LIM/coffilin信号通路而参与肿瘤的形成、侵袭和转移,但在不同的细胞定位和调控下,p57Kip2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扮演双重角色。p57Kip2在细胞分化、凋亡上也具有重要作用,p57Kip2的表达异常使细胞不分化和过度增殖而形成肿瘤,p57Kip2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也许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点。多功能的p57Kip2通过印记丢失、杂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和microRNA的调控等参与肿瘤形成的多个过程。本文就p57Kip2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