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9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以肿瘤干细胞为靶的免疫治疗
    郭坤元 姚开泰
    2012, 19(4):343-3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1
    [摘要](2719) [HTML](0) [PDF 322.81 K](3193)
    摘要: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种子细胞,CSC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不完全分化的能力。CSC对化疗/放疗的抵抗以及免疫逃逸成为肿瘤复发的根源,要提高肿瘤治愈率必须彻底清除CSC。认识CSC的标记特征和“干性”调节关键分子才能有效和特异地攻击CSC。免疫治疗具有抗原识别的靶向性和时空效应性,是以CSC为靶的治疗的基础;以单克隆抗体和致敏的免疫细胞为主要治疗技术的免疫治疗清除CSC具有可实践性和挑战性。
    2  干扰素-α对嗜酸性粒细胞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的增强作用【创新点评:嗜酸性粒细胞在CML中的细胞免疫功能】
    孙黎飞 韩冰 马向杉 吴强强 郝红峰 王冬青
    2012, 19(4):348-3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2
    [摘要](2441) [HTML](0) [PDF 629.04 K](2736)
    摘要: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在羟基脲(hydroxycarbmide,O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中对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granulocyte,EOS)抗白血病免疫效应的增强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机制。 方法: 收集 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诊治的46例BCR-ABL阳性的CML初治患者,分为OHU单独治疗组(20例)和OHU联合IFN-α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范围和疾病分期等基本均衡;同时采集本院查体中心30名健康志愿者的标本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2、IL-17和IFN-γ的水平;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过氧化物酶(peroxydase,POX)的活性,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检测CML患者骨髓中IL-12、IL-17A和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er,MR)的表达情况。 结果: CML患者血清IL-6、IL-12和IL-17含量较健康志愿者显著升高\[(116.13?15.16) vs (90.98?12.32)pg/ml,(189.26?22.14)vs (96.60?4.92)pg/ml,(34.42?2.16) vs(2374?1.36)pg/ml;均P<0.05\]。单纯OHU治疗后,CML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7的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为(87.14?1337)、(60.22?20.16)、(17.03?2.16)pg/ml,均P<0.05\];与单纯OHU治疗组相比,OHU 联合IFN-α组患者血清中IL-6、IL-12和IL-17的水平显著上调\[(122.04?10.25)、(101.12?27.16)和(40.16?4.11)pg/ml,P<0.05或P<001\]。CML患者骨髓中EOS阳性表达IL-12、IL-17A和MR。IFN-α联合OHU治疗能减轻OHU对EOS的免疫抑制效应,患者骨髓中IL-12、IL-17A水平和MR阳性EOS数量较单纯OHU治疗组显著增加,且POX活性增强。 结论: CML患者的EOS能分泌IL-12和IL-17,并表达MR。IFN-α联合OHU治疗能增强EOS的抗白血病效应,减轻OHU对EOS的免疫抑制作用。
    3  shRNA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460SM细胞锚定非依赖生长和侵袭
    陈艳 王熙才 伍治平 金从国 周永春 黄云超
    2012, 19(4):355-3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3
    [摘要](2375) [HTML](0) [PDF 1.02 M](2427)
    摘要: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α6整合素(integrin α6, ITGA6)shRNA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460SM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TGA6在9种NSCLC细胞中的表达。慢病毒介导ITGA6shRNA感染H460SM细胞后,实时定量PCR和Wesern blotting检测H460SM中ITGA6的表达,显微镜下观察H460SM细胞形态的变化,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软琼脂实验检测H460SM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H460SM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ITGA6在7种人NSCLC细胞中均有表达,H460SM细胞中ITGA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亲本H460细胞\[ (8.75±0.09) vs (5.78±0.26),P<0.01 \]。慢病毒介导ITGA6shRNA稳定感染H460SM细胞后的H460SM-75、H460SM-76细胞中,ITGA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H460SM-NS细胞\[(0.11±0.04)、(0.22±0.04) vs (1.00±0.01),P<0.01\]。H460SM-75、H460SM-76细胞增殖活性与H460SM-NS细胞无差异(P>0.05),且凋亡率、细胞增殖指数、G0/G1期细胞的比例也无差异(P>0.05)。H460SM-75、H460SM-76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H460SM-NS细胞 \[(18.87±1.47)%、(18.85±1.11)% vs (20.81±138)%,P<005\],迁移率\[(43.92±041)%、(24.10±0.33)% vs (100.00±0.50)% ,P<0.01 \]和侵袭率\[ (7.04±296)%、(4.68±0.27)% vs (100.00±674)%, P<0.01\]也明显低于H460SM-NS细胞。 结论: 抑制ITGA6的表达可以抑制NSCLC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迁移和侵袭,但不影响NSCLC细胞增殖和凋亡。
    4  紫杉醇序贯吉非替尼对三维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鞠立霞 周彩存
    2012, 19(4):363-3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4
    [摘要](2120) [HTML](0) [PDF 418.01 K](2176)
    摘要:
    目的: 探讨序贯或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G)和紫杉醇(paclitaxel,P)对三维细胞模型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超低黏附表面细胞培养板培养人NSCLC细胞株A427、Calu-3,使其形成三维细胞模型;分别采用磺酸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Cell Titer-Blue法检测紫杉醇序贯吉非替尼(P-G)、吉非替尼序贯紫杉醇(G-P)及紫杉醇联合吉非替尼(P+G)处理对贴壁和三维培养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EGFR和Akt总蛋白及其磷酸化的水平。 结果: 单层细胞培养时,P-G、G-P和P+G处理后,A427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9.5±0.07)%、(57.7±0.03)%和(53.7±0.05)%,Calu-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23.9±002)%、(58.2±0.05)%和(48.8±0.07)%,以P-G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三维细胞模型中,P-G、G-P和P+G处理后,A427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9.9±2.89)%、(43.2±8.64)%和(36.6±9.79)%,Calu-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2±076)%、(50.0±3.45)%和(31.4±6.15)%,也以P-G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而且,P-G对这两细胞的抑制作用,三维培养细胞显著强于单层培养细胞(P<0.05)。P-G治疗可提高subG1期细胞比例,并诱导细胞阻滞在G1期;P-G治疗可明显下调三维培养细胞中磷酸化Akt和磷酸化EGFR的水平。 结论: 三维细胞模型中,P-G较P+G或G-P对NSCLC细胞的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和磷酸化Akt、EGFR水平下调有关。
    5  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其PHLPP表达的影响
    闫朝奇 张丽君 高峰 潘登 王萍萍 王亚柱
    2012, 19(4):369-3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5
    [摘要](2091) [HTML](0) [PDF 475.93 K](2415)
    摘要:
    目的: 观察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wortmannin或rapamycin对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及其PHLPP(PH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wortmannin或rapamycin分别作用于人类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HL-60,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Ⅴ-FITC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p-Akt、Akt、PHLPP蛋白的表达。 结果: Wortmannin以时间以及剂量依赖方式抑制K562、HL-60细胞的增殖(P<0.05),48 h的IC50值分别为(187.6±48.4)、(185.5±48.1)nmol/L。100 nmol/L wortmannin作用于K562细胞、50 nmol/L wortmannin 作用于HL-60细胞12和24 h后,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细胞显著升高\[(12.4±0.7)%、(17.6±2.3)% vs (5.0±0.6)%,P<0.05;(11.0±0.2)%、(17.9±1.6)% vs (6.8±0.4)%,P<005\]。Wortmannin分别作用于K562、HL-60细胞12、24、36 h后,p-Akt、PHLP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apamycin同样可使K562、HL-60细胞中PHLPP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 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同时降低其PHLPP蛋白的表达。
    6  CIK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及其荷瘤小鼠体内分布特点
    艾军 白引苗 李巧霞 张超 单保恩
    2012, 19(4):374-3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6
    [摘要](2433) [HTML](0) [PDF 662.96 K](2570)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荧光素酶标记的人宫颈癌HeLa-luc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了解CIK回输荷瘤小鼠后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 方法: 由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CIK,流式细胞术检测CIK表面分子的表达,RT-PCR法检测IFN-γ mRNA的表达,MTT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测定CIK对HeLa-luc细胞的杀伤作用。建立荷HeLa-luc瘤BALB/c裸鼠模型,体内成像系统观察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变化及CIK治疗效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器官中CIK的分布情况。 结果: CIK在体外诱导培养14~21 d,其生长达到高峰,此时CD3+CD56+ T细胞的比例增加50倍以上,IFN-γ mRNA表达水平也达到高峰。在效靶比为20∶1、40∶1时,CIK对HeLa-luc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1.16±2.64)%、(72.14±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3±309)%、(21.26±2.71)%(P<0.05)。CIK治疗5周和8周后,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7.18%、64.38%。CIK治疗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IFN-γ水平为(61.92±64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0±1.78)pg/ml(P<0.05)。CFSE标记的CIK经腹腔和瘤旁注射入荷瘤小鼠3 h,在肺、肝、脾、外周血、肿瘤中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腹腔途径注射24 h时,肿瘤组织中CIK浓度达到高峰(20.56±1.72)%;瘤旁途径注射3 h时,肿瘤组织中CIK达到高峰(25.75±3.45)%。 结论: CIK在体内外对宫颈癌HeLa-luc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CIK经不同途径注射荷瘤小鼠后可以广泛分布于全身器官,其到达各脏器的浓度与输注途径及时间密切相关。
    7  木鳖子醇提物诱导小鼠黑素瘤B16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赵连梅 韩丽娜 耿艺曼 杜彦艳 刘丽华 胡彩霞 单保恩
    2012, 19(4):381-3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7
    [摘要](2558) [HTML](0) [PDF 893.77 K](2548)
    摘要:
    目的: 探讨木鳖子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CMSEE)诱导黑素瘤B16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CMSEE处理B16细胞后,瑞氏染色法观察B16细胞的形态变化;比色法检测B16细胞的黑素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经CMSEE和p38、ERK通路抑制剂SB203580、SD98059分别处理后B16细胞中p-p38、p-ERK表达的变化。 结果: CMSEE可诱导B16细胞分化,使细胞的黑素量含量明显升高(P<0.01),10、20、40 μg/ml CMSEE处理组B16细胞的黑素量D值分别为(0.057±0.007)、(0.173±0.005)和(0.249±0.002),而对照组为(0.037±0.002)。20 μg/ml CMSEE处理B16细胞后,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处理60 min时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5.6倍;而p-ERK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处理60 min时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倍。p38通路抑制剂SB203580可阻断CMSEE对B16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而ERK通路抑制剂SD98059可增强CMSEE对B16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 结论: p38通路和ERK通路的活化参与了CMSEE对B16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
    8  Tautomycetin诱导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凋亡及其机制
    牛铭山 孙岩 唐莉 邱荣国
    2012, 19(4):387-3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8
    [摘要](2416) [HTML](0) [PDF 561.91 K](2524)
    摘要:
    目的: 研究tautomycetin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MTT法检测tautomycetin对MCF-7/ADR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ADR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automycetin对MCF-7/ADR细胞caspase相关蛋白、Bcl-2、Cyto-C、P53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的影响。 结果: Tautomycetin可剂量(0.01~100 μmol/L)依赖性地抑制MCF-7/ADR细胞的增殖(P<0.05),IC50值为(1.26±0.1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tautomycetin(1 μmol/L)可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早期凋亡比例由(0.67±0.18)%升高至(17.2±3.8)%,晚期凋亡比例由(0.96±0.23)%升高至(28.4±5.7)%(P<0.05)。Tautomycetin可活化MCF-7/ADR细胞中caspase-7和caspase-9,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线粒体释放Cyto-C,降低p-Akt的水平,但对caspase-8和P53的表达没有影响。 结论: Tautomycetin可阻断Akt活化,以P53非依赖的方式通过Cyto-C介导的通路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
    9  siRNA沉默livin的表达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何文静 黎军和 赵清梅 熊建萍 彭小东
    2012, 19(4):392-3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09
    [摘要](2187) [HTML](0) [PDF 269.09 K](2391)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沉默人结肠癌HT-29细胞livin表达对HT-2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合成靶向livin的双链siRNA(livin-siRNA),转染HT-29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T-29细胞中l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HT-29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T-29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细胞侵袭实验检测HT-29细胞侵袭性的变化,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 结果: Livin-siRNA转染后48 h,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脂质体组相比,livin-siRNA转染组HT-29细胞中livin mRNA水平明显下降 (0.073±0.007 vs 0.395±0.082、0.423±0.025、0.418±0.032,P<0.05),其蛋白表达也明显下调(0.106±0.003 vs 0.456±0.065、0.473±0078、0491±0.045,P<0.05)。转染96 h后,livin-siRNA组HT-29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脂质体组(0.564±0102 vs 0833±0.127、0.860±0.153,P<0.05),且细胞凋亡率升高\[(16.5±2.8)% vs (2.4 ±0.5) %、(3.7±1.0) %,P<0.05\]。侵袭实验显示,livin-siRNA转染后,穿过Matrigel膜的HT-29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及脂质体组\[(31.3±4.5) vs (101.3±8.6)、(97.4±7.8)个,P<0.05)\]。livin-siRNA组HT-29细胞的caspase-3活性低于对照组(0.160 ±0.023 vs 0.347±0058, P<0.05)。 结论: siRNA沉默livin的表达可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侵袭。
    10  KLF4对肝癌细胞HepG2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
    贾勇圣 刘晓东 史业辉 董国雷 佟仲生
    2012, 19(4):397-4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0
    [摘要](2238) [HTML](0) [PDF 460.02 K](2666)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组人Krüppel类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s 4,KLF4)基因在肝癌HepG2细胞中对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的调节作用。 方法: 构建人KLF4慢病毒pWPTS-KLF4载体,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pWPTS-KLF4感染后HepG2细胞中KL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实验检测HepG2细胞对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耐受性的变化以及对光动力治疗敏感性的变化,罗丹明123染色检测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pWPTS-KLF4载体。顺铂、环磷酰胺或氟尿嘧啶处理HepG2细胞72 h后,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43.43±4.78)% vs (18.09±102)%;(110.51±4.58)% vs (75.23±5.92)%;(34.55±2.93)% vs (19.16±1.32)%,P<0.01\]。光敏剂艾拉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后24 h,pWPTS-KLF4感染组HepG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37.16±3.26)% vs (57.24±8.01)%,P<0.01\],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 结论: 重组人KLF4可以提高HepG2细胞化疗耐受性,增加光动力治疗敏感性。
    11  乙肝病毒X蛋白对不同肝细胞系凋亡的诱导作用
    杨倩 邓志华 贺丹丹
    2012, 19(4):402-4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1
    [摘要](2206) [HTML](0) [PDF 467.49 K](2396)
    摘要: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不同肝细胞系凋亡的诱导作用。 方法: 建立稳定转染PEGFP-N1-HBX质粒的人正常肝细胞系L02(L02/HBX)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HepG2/HBX),用特异性NF-κB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流式细胞术检测PEGFP-N1-HBX转染前后及加入PDTC 前后L02和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的表达。 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转染PEGFP-N1-HBX的L02/HBX和HepG2/HBX细胞。与对照组L02细胞相比,L02/HBX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31.31±0.51)% vs (14.05±0.09)%,P<0.05\];其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HepG2/HBX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21±0.04)% vs (10.26±0.10)%,P<0.05\];其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DTC作用后,L02/HBX/PDTC组凋亡率\[(40.33±0.07)%\]及G0/G1 期细胞比例较L02/HBX组显著增加,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而HepG2/HBX/PDTC组凋亡率\[(5.45±0.07)%\]及G0/G1 期细胞比例较HepG2/HBX组显著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其凋亡率仍低于对照HepG2细胞。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02/HBX细胞NF-κB表达显著下调,而HepG2/HBX细胞NF-κB表达显著增加,L02/HBX/PDTC和HepG2/HBX/PDTC细胞NF-κB几乎不表达。 结论: HBX可下调正常肝细胞L02 NF-κB蛋白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而HBX可增加肝癌细胞系HepG2中NF-κB蛋白的表达,加速细胞周期,抑制肝癌细胞凋亡。
    12  聚酰胺树形分子-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
    厉周 方素珍 韩帅 崔大祥 李强 蔡寨 朱卉娟 黄宗海
    2012, 19(4):408-4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2
    [摘要](2370) [HTML](0) [PDF 528.93 K](2098)
    摘要:
    目的: 评价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olyamidoamine,PAMAM)-脂质体复合物作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urvivin-asODN)载体传递系统的可行性,及其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survivin表达、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制备PAMAM与脂质体的复合物(PAMAM-脂质体),将survivin-asODN与PAMAM-脂质体或PAMAM混合,分别制备PAMAM-脂质体-survivin-asODN和PAMAM-survivin-asODN。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zeta电位;离心法和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复合物的包封率、载药率。将PAMAM-脂质体-survivin-asODN和PAMAM-survivin-asODN转染SMMC-7721细胞,测定其转染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SMMC-7721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的凋亡。 结果: 成功制备PAMAM-脂质体、PAMAM-脂质体-survivin-asODN和PAMAM-survivin-asODN。PAMAM-脂质体-survivin-asODN粒径与PAMAM-survivin-asODN粒径无显著差异\[(189.33±15.42) vs (18183±13.67) nm,P>0.05\],包封率和载药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zeta电位高于后者\[(42.83±7.14 ) vs (32.33±5.57) mV,P<0.05\], PAMAM-脂质体-survivin-asODN转染SMMC-7721细胞的效率高于PAMAM-survivin-asODN \[(73.33±9.29)% vs (60.67±7.81)%,P<0.05\],转染后SMMC-7721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较低(24.67±11.74 vs 4317±11.63,P<0.05),但细胞凋亡率高于PAMAM-survivin-asODN组SMMC-7721细胞\[(73.31±12.59)% vs( 52.67±1219)%,P<0.05\]。 结论: PAMAM-脂质体能将survivin-asODN高效递送到人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13  多肽负载DC联合CIK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
    章烨 朱寿兴 申小苏 朱为民 马素娟 时宏珍 史央 朱晨瑶 李蔚
    2012, 19(4):414-4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3
    [摘要](2670) [HTML](0) [PDF 334.89 K](2697)
    摘要:
    目的: 研究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hormone refractory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HRPC)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HLA-A2+ HRPC患者26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IL-4联合诱导培养为成熟DC,负载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三个多肽,制备成DC疫苗,经患者腹股沟皮内注射;未贴壁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抗、IL-1体外诱导培养成CIK,经静脉回输给患者。在治疗后1周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检测,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中细胞因子和PSA检测,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短期疗效评价。 结果: 26例HRPC患者对DC联合CIK治疗的耐受良好。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2、IL-12、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上升幅度分别为65.07%、67.69%和125.38%,P<0.05 或P<0.01),TNF-α和IL-10水平变化不大;DTH 的阳性率为435%(10/23);7例患者的CD8+IFN-γ+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提高\[(8.95±2.74)% vs (0.39±0.15)%,P<0.01\];8/26例患者的PSA下降,降幅为13%~66%。26例患者短期疗效评价,3例PR、4例PD、19例SD,所有患者治疗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多肽负载DC联合CIK治疗HRPC能激发患者的免疫应答、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14  放疗联合自身免疫细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朱月华 刘军权 曹卉 陈惠萍 陈复兴 陈玲 张颂 吕小婷
    2012, 19(4):421-4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4
    [摘要](2762) [HTML](0) [PDF 469.84 K](2760)
    摘要:
    目的: 比较自身免疫细胞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生存期差异。 方法: 68例宫颈癌患者,放疗组38例,联合治疗组30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诱导培养CD3AK细胞、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γδT细胞和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CD56+和γδ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及PBMC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阳性表达率。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 结果: 联合治疗组大多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联合组卡氏评分高于放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PBMC的穿孔素、颗粒酶及CD107a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中,患者(Ⅰb-Ⅳ期)1、2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28/30)、83.3%(25/30)和76.6%(23/30),明显高于放疗组的86.82%(33/38)、68.4%(26/38)和57.9%(22/38)(P<0.05);以Ⅱb和Ⅲ期患者疗效最显著。 结论: 放疗联合自身免疫细胞治疗宫颈癌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延长生存期。
    15  Crizotinib治疗 EML4-ALK 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转化研究
    李嘉瑜 李雪飞 周彩存
    2012, 19(4):428-4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5
    [摘要](2357) [HTML](0) [PDF 220.13 K](2525)
    摘要: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 EML4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EML4-ALK)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癌变驱动基因,该融合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耐药相关。针对EML4-ALK基因突变的新靶向药物——ALK抑制剂crizotinib,现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Ⅰ期及Ⅱ期临床试验均证实,crizotinib治疗EML4-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有效,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症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延长,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提高。且crizotinib的毒性作用较小,与传统化疗相比,患者耐受性较好。与其他TKI一样,crizotinib也存在获得性耐药现象,其耐药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crizotinib从基础研究向治疗EML4-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临床应用的转化过程作一回顾。
    16  同种异体NK细胞KIR2DL1表达差异对其杀伤KG1A细胞活性的影响
    何颖芝 薛同圆 忻勇杰 张佳佳 张轩煜 陆艺 李玉华
    2012, 19(4):433-4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6
    [摘要](1884) [HTML](0) [PDF 308.74 K](2277)
    摘要: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的杀伤率,探讨供者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L1(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2DL1,KIR2DL1)表达差异对NK 细胞杀伤KG1A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自9名健康志愿供者分离外周血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KIR2DL1的表达率,LDH释放法测定NK细胞在效靶比为20〖DK〗∶1时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 NK细胞表面KIR2DL1的表达率存在个体差异,9名供者的表达范围为(33.20±1.95)%~(92.69±1.47)%;9名健康供者NK细胞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杀伤率范围为(44.40±1.97)%~(93.70±1.12)%。不同个体NK细胞KIR2DL1表达率与其对KG1A细胞的杀伤率呈负相关(r =-1.00,P=0.00)。 结论: 不同个体NK细胞其表面KIR2DL1 表达率与NK细胞对KG1A细胞的杀伤率呈负相关。
    17  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对耐药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岳玲玲 张连生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熊彬 刘瑛
    2012, 19(4):437-4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7
    [摘要](2490) [HTML](0) [PDF 235.57 K](2263)
    摘要:
    目的: 观察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高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CIK及DC;制备MCF-7/ADR细胞冻融抗原后冲击DC,并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冻融物DC-CIK组),未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DC-CIK组),同时设单独培养的CIK组或DC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表型及P-gp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IL-12、IFN-γ水平,MTT法检测对MCF-7/ADR及MCF-7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结果: 冻融物DC-CIK组、DC-CIK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 P<0.05)。冻融物DC-CIK组对MCF-7/ADR、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DK〗∶1、20〖DK〗∶1、40〖DK〗∶1时分别为(44.29 ±1.39)%、(58.24 ±3.52)%、(68.9 ±2.83)%和(33.51 ±2.18)、(40.43 ±2.3)%、(44.62 ±1.19)% ,均高于DC-CIK组及CIK组(P<0.05);冻融物DC-CIK组对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活性高于非耐药细胞株MCF7(P<0.05);而对于非耐药株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冻融物DC-CIK组和DC-CI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与CIK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强于CIK,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对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18  EGFR-TKI联合COX-2抑制剂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
    刘庆亮 牟晓燕 张敏 董雪丽 孙杰 尹雁惠
    2012, 19(4):442-44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8
    [摘要](2130) [HTML](0) [PDF 326.33 K](2266)
    摘要: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吉非替尼联合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吉非替尼组、塞来昔布组、吉非替尼+塞来昔布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A549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细胞中EGFR、p-EGFR、COX-2的表达。 结果: 吉非替尼和塞来昔布均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可见细胞活性下降,G1期细胞阻滞及细胞凋亡增加;联合用药较单药组A549细胞活性下降更明显,G1期阻滞细胞增加,且细胞凋亡增加。吉非替尼或塞来昔布作用前后A549细胞EGFR表达无变化,但联合用药组p-EGFR及COX-2的表达较单药组显著下降。 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塞来昔布可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GFR的活化及下调COX-2的表达有关。
    1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关抗原及其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
    叶鸣宇 汪洋
    2012, 19(4):447-4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19
    [摘要](2507) [HTML](0) [PDF 186.70 K](2399)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中发病率最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其在免疫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上具有很大异质性。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包括 DLBCL在内的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针对B细胞CD20抗原,继1997年美国FAD首次批准单克隆抗体 Rituximab应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之后,又陆续研发出第2代抗体Ofatumumab和Veltuzumab 以及第3代抗体GA-101。同时,一些针对B细胞其他靶位的单克隆抗体,包括Epratuzumab和CMC-544(抗CD22)、 Medi-551(抗CD19)、Dacetuzumab(抗CD40)、Milatuzumab(抗CD74),以及Apolizumab(抗 HLA DR)等,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  miRNA调控caspase凋亡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
    周敏 侯亚义 窦环
    2012, 19(4):451-4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20
    [摘要](2429) [HTML](0) [PDF 266.02 K](2206)
    摘要:
    Caspase信号通路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目前,caspase成员活性调控的研究己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凋亡调控相关蛋白(IAP、Bcl-2等)、有关的信号通路(JNK、PI3K-Akt、ERK等)和一系列具有调控作用的小RNA(microRNA,miRNA)。 miRNA是一类最新发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参与调节神经系统发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miRNA可以作为一种“抑癌”或“促癌”基因,参与caspase凋亡过程的调控。参与内源性凋亡信号通路调节的有miR-15a/16-1、miR-181a、miR-21等;参与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调节的有miR-14、miR-221和miR-222等。有理由相信,干预这些凋亡相关的miRNA,促使癌细胞凋亡,将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1  肿瘤干细胞中异常miRNA的研究进展
    李曾 孙铭娟 王梁华 焦炳华
    2012, 19(4):457-4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21
    [摘要](2403) [HTML](0) [PDF 177.58 K](2314)
    摘要:
    微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可在转录后调节靶标mRNA的剪切或抑制mRNA翻译。研究发现,miRNA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增殖、干细胞分化、肿瘤形成等。肿瘤干细胞常含有异常的miRNA,其中某些miRNA的异常结构或表达可影响肿瘤发展。根据miRNA表达异常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影响,可把miRNA分为癌基因性miRNA与抑癌基因miRNA两类。随着对miRNA了解的深入,发现部分miRNA的表达还具有促进和抑制肿瘤的双向性作用。因此,通过区别miRNA对肿瘤干细胞的不同作用,可利用miRNA靶点治疗肿瘤,即利用抗miRNA疗法阻滞癌基因性miRNA;利用miRNA mimics或慢病毒恢复抑癌基因性miRNA的功能,从而抑制肿瘤发展。相信随着miRNA与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miRNA将会作为一种新的肿瘤调控因子,加快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22  乳腺癌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孙强 李涛 孙卫民
    2012, 19(4):461-46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4.022
    [摘要](2320) [HTML](0) [PDF 237.79 K](2807)
    摘要:
    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治疗乳腺癌的又一手段。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联合化疗治疗血清Her-2+的转移性或晚期乳腺癌患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在疾病恶化之前提升总反应率和疾病进展时间;但该单抗药物有心脏毒性,心脏病患者应谨用,如左心室射血分数≤50%应考虑停药。一种新的曲妥珠单抗与细胞毒药物的复合制剂可以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正在研究的乳腺癌生物治疗方法包括树突状细胞治疗、溶瘤病毒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