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9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人肺腺癌多西他赛耐药机制的研究
    陈龙邦
    2012, 19(5):467-4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1
    [摘要](2277) [HTML](0) [PDF 311.62 K](2506)
    摘要:
    深入研究肺腺癌对多西他赛(docetaxel,DTX)耐药的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筛选出可用于临床指导DTX个体化用药的分子靶标,也可为耐药的干预策略研究提供研究方向。笔者课题组采用体外逐步提高DTX浓度的方法诱导建立了稳定传代的人肺腺癌SPC-A1耐DTX细胞系SPC-A1/DTX,并从细胞形态、化疗敏感性、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药物转运等方面比较了亲本细胞与耐药细胞间的差异。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及miRNA芯片分析,筛选出耐药细胞中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如 ING4)以及miRNA(如miR-200b、miR-100),在体内、外模型中进行功能获得性和(或)缺失性研究,证实ING4表达下调、miR-200b/E2F3及miR-100/Plk-1通路的异常参与了肺腺癌细胞DTX耐药表型的形成。
    2  去甲斑蝥素联合IL-12、IL-15处理增强PBMC对Raja细胞的杀伤效应【创新点评:中药抗癌药物去甲斑蝥素增强PBMC对淋巴瘤的杀伤-郑胡镛】
    余莉华 曾雅丽 胡亮杉 贺艳杰 黄宇贤 宋朝阳 郭坤元
    2012, 19(5):472-4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2
    [摘要](2570) [HTML](0) [PDF 329.23 K](2337)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IL-15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处理后的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锥虫蓝拒染法检测NCTD对Raji细胞和PBMC细胞增殖的影响;LDH释放法检测IL-2、IL-15激活后的PBMC对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IL-2、IL-15诱导后PBMC表面NKG2D的表达,以及NCTD作用前后Raji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结果:NCTD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但对PBMC增殖无影响(P>0.05)。在效靶比为10∶1、20∶1时,IL-2、IL-15激活的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较未激活的PBMC明显增高\[(52.42±3.89)% vs (15.82±512)%,(79.55±9.22)% vs(27.67±3.66)%,P<0.05\];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杀伤率较未经NCTD处理的Raji细胞明显增高\[(23.63±6.20)% vs (5.04±1.25)%,(41.80±4.09)% vs (8.59±2.19)% ;P<005\],且IL-2、IL-15激活的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的杀伤率较NCTD处理前明显提高\[(38.97±276)% vs(13.19±367)% ,(63.09±7.30)% vs(19.89±4.15)%;P<0.05\]。激活后PBMC表面NKG2D表达率升高\[(44.91±585)% vs (25.28±7.69)%,P<0.05\]。NCTD作用后Raji细胞表面NKG2D的配体ULBP2表达显著升高\[(12.69±3.99)% vs(1.03±0.42)%,P<0.05\],而其他配体MICA、MICB、ULBP1、ULB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CTD联合细胞因子IL-2、IL-15处理能增强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其机制与NCTD上调Raji细胞表面ULBP2表达和细胞因子上调PBMC表面NKG2D表达有关。
    3  5-FU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富集作用
    王欣荣 刘登湘 刘丽华 单保恩
    2012, 19(5):478-48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3
    [摘要](2134) [HTML](0) [PDF 696.87 K](2814)
    摘要:
    目的:探讨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处理并通过荷瘤小鼠模型体内传代的方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为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4T1皮下接种小鼠制备荷瘤模型,以一定剂量5-FU腹腔注射4周;处死小鼠后取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并接种小鼠制备下一代小鼠荷瘤模型,5-FU处理及再次传代方法同上,共传4代。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余处理同模型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代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Hoechast 33342染色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55和ALDH1蛋白的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形成,小鼠致瘤实验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各代对照组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11.5±0.9)%,SP细胞比例为(9.7±1.3)%,ALDH1表达阴性,CD55强阳性表达细胞数为(0.6±03)%,乳腺癌细胞微球体比例为(0.5±0.2)%;5-FU处理组4代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49.8±1.2)%、(56.8%±1.7)%、(66.4±1.5)%、(69.0±1.6)%,SP细胞比例分别为(25.0±1.2)%、(42.6±2.8)%、(58.4±2.1)%、(61.3±2.6)%,ALDH1阳性表达细胞比例为(3.8±0.7)%、(14.1±2.4)%、(25.2±3.1)%、(27.5±27)%,CD55强阳性细胞比例为(7.8±1.6)%、(10.1±20)%、(15.6±1.4)%、(17.3±1.9)%,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比例为(5.9±0.4)%;两组各相应指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FU作用后富集了肿瘤干细胞的第3代肿瘤细胞的致瘤作用显著强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5-FU作用并通过荷瘤小鼠体内传代能够富集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
    4  RNA干扰 Rac1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骨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赵世义 徐胜平 李桂云 李晓东 栾祖鹏 黎晓鹃
    2012, 19(5):486-4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4
    [摘要](2275) [HTML](0) [PDF 558.74 K](2703)
    摘要:
    目的:观察Rac1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LoVo细胞骨架、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5种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SW480,SW620,SW1116,HT29)中Rac1蛋白的表达;Rac1-shRNA质粒转染LoVo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oVo细胞骨架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5种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均有Rac1蛋白的高表达。Rac1基因沉默后,LoVo细胞中交联状态的F-actin网明显减少且紊乱,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增加\[(74.63±4.40)% vs(56.46±3.09)%,P<0.05\],而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287±1.77)% vs (29.66±1.92)%,P<0.05\];Rac1-shRNA转染组LoVo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25.31±205)% vs (9.38±1.16)%,P<0.05\]。结论:RNA沉默Rac1基因的表达影响了LoVo细胞骨架的形成和细胞周期,为以Rac1为靶点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5  重组腺病毒Ad-CRT/MAGE-A3联合表柔比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
    刘新莉 赵丹 李晓曦 李岩 马萍
    2012, 19(5):491-4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5
    [摘要](2378) [HTML](0) [PDF 440.78 K](2289)
    摘要:
    目的:构建携带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基因和黑素瘤抗原基因-A3(melanoma antigen gene-A3, MAGE-A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CRT/MAGE-A3,观察其联合表柔比星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侵袭的抑制作用。 方法: 构建Ad-CRT/MAGE-A3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最适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表柔比星、Ad-GFP、Ad-CRT/MAGE-A3、表柔比星+Ad-GFP、表柔比星+Ad-CRT/MAGE-A3共5组, MTT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侵袭力。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CRT/MAGE-A3,其感染MDA-MB-231细胞的最适MOI为100。与其他各组相比,应用Ad-CRT/MAGE-A3联合表柔比星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83.27±104)% vs(57.42±1.27)%,(43.26±0.95)%,(61.23±1.47)%,(55.38±1.62)%;P<0.05\]和侵袭\[(8.41±4.20)vs (14.62±5.33),(107.66±3.35),(100.60±4.42),(104.20±2.60);P<0.05\]。 结论: 腺病毒载体Ad-CRT/MAGE-A3能增强表柔比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侵袭的能力。
    6  hMAM-EP调控HSV-TK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靶向杀伤
    于建刚 吴金香 庞春秀 林德馨
    2012, 19(5):496-5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6
    [摘要](2165) [HTML](0) [PDF 575.12 K](2344)
    摘要:
    目的:分别构建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globin,hMAM)基因增强子和启动子(enhancer and promoter of hMAM,hMAM-EP)调控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报告基因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 virus ymidine kinase,HSV-TK)自杀基因两种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hMAM-EP调控的HSV-TK在乳腺癌细胞特异性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作用。 方法: 构建hMAM-EP-EGFP和hMAM-EP-TK重组质粒载体,将重组质粒目的基因转移到腺病毒骨架黏粒载体pAxcwit2,并转染HEK 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Ad-EP-EGFP和Ad-EP-TK。将Ad-EP-EGFP感染乳腺癌细胞T-47D、ZR-75-30和鼻咽癌细胞5-8F,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将Ad-EP-TK感染T-47D细胞,给予1、10、20、50 μg/ml前药更昔洛韦(ganciclovir, GCV),观察TK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 结果: 成功构建hMAM-EP调控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EP-EGFP和Ad-EP-TK。Ad-EP-EGFP感染后,乳腺癌T-47D细胞可见EGFP表达,但ZR-75-30细胞和5-8F细胞无表达。与未感染组或感染Ad-EP-EGFP组相比,Ad-EP-TK重组腺病毒联合GCV(50 μg/ml)组T-47D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3569±0.07)% vs (91.74±0.02)%,(87.69±0.11)%;P<0.05\],且随GCV质量浓度的加,T-47D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在MOI=100、GCV质量浓度分别为1、10、20、50 μg/ml条件下,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4.34±0.04)%、(86.26±002)%、(66.51±0.09)%、(35.69.07)%。 结论: hMAM-EP调控的HSV-TK自杀基因在乳腺癌T-47D细胞中特异性表达,Ad-EP-TK 联合GCV可靶向杀伤乳腺癌T-47D细胞。
    7  RNAi沉默RON基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和耐药性的抑制作用
    毛联钢 李克强 卓文莹 戴晓宇 余永明 冯伟云 乐东海
    2012, 19(5):502-5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7
    [摘要](2147) [HTML](0) [PDF 510.83 K](2479)
    摘要:
    目的:探讨RNAi沉默酪氨酸激酶受体RON(recepteur d’origine nantais)基因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和对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构建RON基因的RNAi慢病毒载体Lv-RON-siRNA。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ON基因的沉默效率及RON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和ATP-TCA(ATP-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检测RON基因对HT-29细胞侵袭和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结果: 慢病毒载体Lv-RON-siRNA感染HT-29细胞对RON基因的沉默效果达到70%。Lv-RON-siRNA感染后,HT-29细胞侵袭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0.97±0.072 vs 1.29±0.076,P<0.05)。Lv-RON-siRNA感染后,HT-29细胞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 5-FU)的IC90值和IC50值分别为(14.28±1.34)、(8.93±1.20) μg/ml,顺铂(cisplatin, DDP)的IC90值和IC50值分别为(1.91±0.22)、(0.64±0.07) μ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沉默RON基因表达能抑制HT-29细胞的侵袭力,提高细胞对5-FU和DDP的敏感性
    8  香加皮三萜类化合物对大鼠食管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王丽芳 孟凡茹 周艳 曹青 单保恩
    2012, 19(5):508-5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8
    [摘要](1764) [HTML](0) [PDF 344.55 K](2261)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香加皮提取物三萜类化合物(triterpenes compound of cortex periplocae, TCCP)对甲基苄基亚硝胺(N-itrosomethylbenzylamine,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雄性F344大鼠120只,随机分为NMBA模型组、TCCP干预组、大豆油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NMBA,TCCP干预组大鼠同时给予皮下注射NMBA及肌注TCCP,大豆油对照组大鼠肌注大豆油,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分别在给药后第9、15和25周,H-E染色检测大鼠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中PCNA的表达。 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大豆油对照组大鼠食管未发现异常变化,NMBA模型组大鼠9周时,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率为20.0%,15周时为46.7%,25周时达93.3%。与NMBA模型组相比,第9、15周时TCCP干预组癌前病变大鼠的比例明显降低(0、0 vs 20.0%、46.7%,P<0.05)。NMBA模型组第9、15和25周时,大鼠食管上皮组织PC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3.17±29.74 vs 167.96±20.16, 268.35±39.56 vs 170.76±14.79, 327.24±2819 vs 172.49±17.49;P<0.05);与NMBA模型组相比,TCCP干预组大鼠食管上皮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TCCP可抑制NMBA诱导的大鼠食管癌前病变,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CNA的表达有关。
    9  硼替佐米提高耐药K562/ADM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及其机制
    张虹丽 曾鹏云 邓黎黎 张连生 柴晔 岳玲玲 吴重阳 李莉娟 郝正栋 李亮亮
    2012, 19(5):513-51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09
    [摘要](2008) [HTML](0) [PDF 246.33 K](2342)
    摘要: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提高耐药K562/ADM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可能机制。 方法: 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检测硼替佐米处理前后K562/ADM细胞表面MHC Ⅰ类链相关分子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chain-related molecule A,MICA)蛋白和mRNA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硼替佐米处理前后K562/ADM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 结果: 硼替佐米处理后,K562/ADM细胞表面MICA蛋白表达率上升\[(17.03±4.94)% vs (23.77±5.26)%,P<0.05\];处理后K562/ADM细胞MICA mRNA的表达水平是处理前的(2.03±0.33)倍。效靶比为10∶1、20∶1时,NK细胞对硼替佐米处理后的K562/ADM细胞的杀伤率上升\[(23.22±3.03)%、(30.30±0.74)% vs(33.69±1.28)%、(41.40±1.97)%,P<005\]。 结论: 硼替佐米提高耐药K562/ADM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硼替佐米上调K562/ADM细胞MICA表达有关。
    10  IL-2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王东萍 张连生 曾鹏云 易良才
    2012, 19(5):517-5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0
    [摘要](2087) [HTML](0) [PDF 285.57 K](2042)
    摘要: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 IL-2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作用,为CML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初诊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T细胞。分别加入50、100、200 ng/ml IL-21与CD4+T细胞共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的比例,并设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Real-time PCR法检测Treg细胞中 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IL-10、TGF-β的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100、200 ng/ml IL-21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降低\[(3.42±0.76)%、(6.81±0.33)%、(7.98±076)% vs (12.09±0.91)%,P<0.05\];且3组的 Foxp3mRNA均降低\[(0.05±0.02)、(0.16±002)、(0.25±0.02) vs 1,P<0.05\];Treg分泌IL-10量减少\[(26.13±7.28)、(44.88±3.72)、(79.77±3.94) vs (133.00±12.32)pg/ml,P<0.05\], 分泌TGF-β量也减少\[(9.25±0.84)、(16.70±1.00)、(20.47±1.60)vs (26.05±181)pg/ml,P<0.05\]。 结论: IL-21在体外可减少CML患者外周血中Treg的比例,并抑制其功能。
    11  γ-synucle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Eca-109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荆丽 王玉栋 吕雅蕾 左静 冯莉 刘巍
    2012, 19(5):521-5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1
    [摘要](1831) [HTML](0) [PDF 456.02 K](2516)
    摘要:
    目的:研究γ-synuclei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食管癌患者组织标本30例,同时取10例正常食管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食管癌组织中γ-synuclein的表达情况。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含γ-synuclein的重组质粒pcDNA3.0-γ-synuclein,应用RT-PCR检测转染后Eca-109细胞中γ-synuclein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γ-synuclein蛋白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Eca-109细胞侵袭力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γ-synucle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强(83.3% vs 400%,P<0.05),Ⅰ-Ⅱ期食管癌患者γ-synuclein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期(22.2% vs 76.2%,P<0.05)。pcDNA3.0-γ-synuclein质粒转染后,Eca-109细胞中γ-synucle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1.10±0.03) vs (0.42±0.03),(0.45±0.15),P<0.0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1.05±0.061) vs (0.80±0.45),(0.79±0.46);P<0.05\],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加\[(167±2.51) vs (65±2.60),(70±2.50);P<0.01\]。 结论: 食管癌组织高表达γ-synuclein,其表达上调能增强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侵袭力,提示其在食管癌的转移和恶性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基因在贲门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马洪亮 郭炜 郭艳丽 邝钢 杨植彬 董稚明
    2012, 19(5):526-5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2
    [摘要](2189) [HTML](0) [PDF 359.92 K](2281)
    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sis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  Apa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SP)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CA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paf-1和EZH2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GCA组织中 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9.6%(62/125)vs 4.0%(5/125),P<0.01\],Ⅲ期和Ⅳ期GCA组织中 Apaf-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58.8% vs 38.6%,P<0.05),但GCA组织中 Apaf-1基因甲基化率与GCA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GCA组织中Apaf-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39.2% vs 96.0%,P<0.01),且与 Apaf-1基因甲基化状态相关。GCA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74.4% vs 11.2%,P<0.01),且与Apaf-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GCA组织中STBX Apaf-1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Apaf-1和EZH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了GCA的发展
    13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赵军艳 郑艳敏 李根
    2012, 19(5):531-5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3
    [摘要](1913) [HTML](0) [PDF 367.40 K](2159)
    摘要: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酪氨酸蛋白激酶ERK、C-Jun和JAK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收集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肝癌手术切除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K、C-Jun和JAK2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比例风险模型Cox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肝癌组织中ERK、C-Jun和JAK2平均D值为(0.23±0.03)、(0.18±0.06)、(0.19±0.0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16±0.02),(0.13±0.02), (0.14±0.05,P<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Jun和JAK2与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JAK2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 结论: JAK2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能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14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上调钙网蛋白表达提高对NHL的疗效
    岑海燕 施文瑜 徐梦麒
    2012, 19(5):535-5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4
    [摘要](2029) [HTML](0) [PDF 287.74 K](2270)
    摘要: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48例初治B细胞NHL,分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组(R-CHOP组,25例)和CHOP组(23例)两组,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外周血中CD20+B细胞表面CRT的表达。 结果: R-CHOP组B细胞NHL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20%;CHOP组完全缓解率为56.5%,总有效率为69.6%;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高于CHOP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相似,R-CHOP联合治疗没有增加NHL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R-CHOP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20+B细胞表面CRT的表达明显高于CHOP组\[(255.00±5.57) vs (216.00±3.61),P<0.05\]。 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治疗B细胞NHL较常规CHOP化疗效果好,可能与联合治疗上调CRT表达有关。
    15  食管癌组织P110α和pAKT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卫峰 何靖康 秦正红 王进 邬君超 韩蓉
    2012, 19(5):539-5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5
    [摘要](2007) [HTML](0) [PDF 253.79 K](2007)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110α、pAKT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6例患者的食管癌组织标本,25例正常对照食管黏膜组织标本来自解放军第101医院病理科。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110α及pAKT的表达水平。 结果: 76例食管癌组织pAKT表达阳性率为72.4%(55/76)、P110α表达阳性率为57.9%(44/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AKT=0.001,PP110α=0.025)。食管癌组织中pAKT、P110α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pAKT=0.017,PP110α=0009),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食管癌组织中pAKT与P110α双阳性率为52.6%(40/76),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01)。 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110α、pAK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临床检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指标。
    16  贝伐单抗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luc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浸润
    李煜姝 郭彩玲 温良鹤 徐玉清
    2012, 19(5):543-54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6
    [摘要](2016) [HTML](0) [PDF 469.96 K](2448)
    摘要: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luc细胞小鼠移植瘤生长、浸润的影响。 方法: 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肺癌细胞系A549-Luc接种于裸鼠皮下,成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贝伐单抗组及高剂量贝伐单抗组。对移植瘤进行生物发光成像,并与体积测量结果拟合;检测移植瘤质量和体积,计算贝伐单抗的抑瘤率。 结果: 生物发光成像观察结果显示,贝伐单抗组移植瘤发光区域和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且荧光高峰值出现较晚,高剂量贝伐单抗组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贝伐单抗组移植瘤体积增长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贝伐单抗组移植瘤体积缩小更为显著(P<0.05)。贝伐单抗组移植瘤细胞浸润程度和对肺组织的破坏程度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贝伐单抗组抑瘤率为77.3%,高于低剂量组的52.3%(P<0.05)。 结论: 贝伐单抗可以有效抑制活体内非小细胞肺癌A549-luc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和浸润。
    17  反义寡核苷酸对鼻咽癌细胞乏氧条件下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程惠华 傅志超 王长楠
    2012, 19(5):547-5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7
    [摘要](1986) [HTML](0) [PDF 236.57 K](1982)
    摘要:
    目的:探讨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乏氧状态下对鼻咽癌CN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氯化钴处理CNE-1细胞模拟乏氧条件下的培养传代,通过脂质体将不同 HIF-1α反义寡核苷酸酸导入CNE-1细胞中,根据转染复合物的不同将CNE-1细胞分为反义联合组、正义联合组、脂质体组和单纯放疗组(放疗对照组)。X射线单次照射,照射条件为照射率4 Gy/min,共8 Gy,细胞照射后继续乏氧条件下培养24 h。MTT法检测CNE-1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CNE-1细胞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 在乏氧条件下,反义联合组的鼻咽癌CNE-1细胞存活率明显大于正义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义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相比,反义联合组CNE-1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 (0.162±0.055 vs 0.872±0.191,0.768±0.217,0.863±0.245,P<0.05);同时反义联合组CNE-1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较正义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明显减少 (0.364±0.078 vs 1.165±0.346,1.068±0379,1087±0.266,P<0.05)。 结论:  HIF-1α反义寡核苷酸能有效抑制HIF-1α的表达,对乏氧状态下的鼻咽癌CNE-1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1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琳 许小平
    2012, 19(5):550-5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8
    [摘要](2433) [HTML](0) [PDF 236.31 K](38218)
    摘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发病机制涉及多阶段、多因素,基因改变与表观遗传修饰可能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一种最为重要的修饰,MDS患者常表现为总体DNA高甲基化。使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抑制剂降低总体甲基化水平,在MDS患者中取得了富有成效的临床反应及血液学改善。DNMT抑制剂可分为两类: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 5-Aza-CdR)、地西他滨(5-Aza-2-deoxycytidine, decitabine)等核苷和核苷衍生物类抑制剂,它们可提高MDS患者的临床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及血液学改善,但缓解率、疗效尚不够令人满意;肼苯哒嗪等非核苷类抑制剂。非核苷类抑制剂与丙戊酸镁联合应用治疗MDS获得成功,为MDS去甲基化治疗药物的研究开启了一种新思路。
    19  膜联蛋白A2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江泓蝶 王梁华 焦炳华 王凯慧
    2012, 19(5):556-5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19
    [摘要](2083) [HTML](0) [PDF 220.53 K](2074)
    摘要:
    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XⅡ)是依赖钙离子调节的膜磷脂结合的蛋白质多基因家族中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信号转导、细胞迁移、DNA的合成复制、RNA结合等。AXⅡ在肝癌、胰腺癌、骨肉瘤等组织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而在食管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说明AXⅡ在不同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不同作用。AXⅡ在肿瘤细胞中主要发挥分子调节作用,如血管生成、增殖、凋亡、细胞侵袭、转移和黏附,因此,AXⅡ与肿瘤的临床诊断分期与预后、治疗密切相关。
    20  Twist基因介导肿瘤细胞耐药的研究进展
    张煦 孙晓红
    2012, 19(5):561-5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20
    [摘要](1844) [HTML](0) [PDF 206.09 K](2358)
    摘要:
    Twist属于高度保守的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helix-loop-helix,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家族,在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诱导细胞迁移以及组织塑形中起重要作用。Twist基因具有癌基因特征,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而且与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密切相关。Twist基因可以通过抗细胞凋亡、干扰抗微管类药物、诱发上皮-间质转型、诱导产生肿瘤干细胞样特性及影响肿瘤微环境等促使肿瘤细胞耐药,因此有望成为逆转肿瘤耐药的新靶点。
    21  腺相关病毒载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朱成英 张俊萍
    2012, 19(5):565-5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2.5.021
    [摘要](2343) [HTML](0) [PDF 211.79 K](2411)
    摘要: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一类单链线状DNA缺陷性病毒,属细小病毒科,是基因转移最为理想的载体之一。AAV介导肿瘤相关基因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可以内源性持续表达肿瘤相关抗原,并由MHCⅠ类途径得到充分提呈、放大免疫激发CTL的能力,但不影响DC的成熟度。AAV介导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且克服了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中提纯的困难;AAV介导免疫相关基因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免疫调节的作用;AAV介导抑癌相关基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AAV介导自杀基因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