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RNA异常与肿瘤调控研究进展
    薛逸荃 曹雪涛
    2013, 20(1):1-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1
    [摘要](2577) [HTML](0) [PDF 444.48 K](4053)
    摘要: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细胞稳态的失衡。近年研究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除了蛋白质功能紊乱、DNA突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RNA的异常,包括异常的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循环RNA等;此外,肿瘤细胞中还存在RNA转录、加工及调控功能的异常,如RNA选择性剪接、RNA编辑、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等。这些非编码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及表观遗传学水平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潜在靶标。竞争性内源RNA使得lncRNA与mRNA通过miRNA相互调控,以“miRNA结合位点”为媒介,形成 RNA调控网络。RNA选择性剪接使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产生功能异常的转录本,进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肿瘤中究竟哪些机制导致这些RNA表达及功能的异常,RNA表达及功能的异常又如何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哪些表达或功能异常的RNA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又有哪些RNA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靶标?等等问题亟待深入探讨,RNA异常与肿瘤调控已成为肿瘤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
    2  白血病细胞来源胞外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效应
    姚烨 王椿 沈畅 陈琳军 邓晓辉 郝思国
    2013, 20(1):13-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2
    [摘要](2486) [HTML](0) [PDF 988.42 K](3250)
    摘要:
    目的: 探索白血病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ukemia cell-derived exosome,LEX)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 方法: 超速离心分离纯化BCR-ABL阳性的白血病K562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K562),采用免疫电镜及 Western blotting检测LEXK562中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BCR-ABL的表达,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EXK562靶向结合DC的动力学,采用LDH释放法以及小鼠模型体内实验检测LEX及其致敏DC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 结果: 与其他细胞来源的胞外体相似,K562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K562为直径50~100 nm的囊状结构,且表达K562细胞特异性的BCR-ABL和HSP70分子。LEXK562在体外可靶向结合DC,3~4 h到达高峰,并能在DC中稳定存在72 h以上。LEXK562致敏DC(DC/LEXK562)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可有效杀伤K562靶细胞,效靶比为50∶1时,其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EXK562诱导的CTL\[(68.6±5.7)% vs (22.5±2.9)%,P<0.01\];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白血病L1210细胞来源的胞外体(LEXL1210)免疫后小鼠接种L1210细胞的成瘤率明显高于LEXL1210致敏DC(DC/LEXL1210)免疫小鼠的成瘤率\[(54.17±8.33)% vs (16.67±4.18)%,P<0.05\]。 结论: LEX表达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LEX体外可靶向结合DC,其致敏的DC能诱导更强的抗白血病免疫效应。
    3  脐血来源CIK细胞高表达激活型表面标志物及耐药基因
    张震 赵先兰 王丽萍 杨玲竹 杨黎 张斌 张毅
    2013, 20(1):20-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3
    [摘要](2594) [HTML](0) [PDF 583.44 K](3318)
    摘要:
    目的: 比较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和肿瘤患者外周血来源CIK(peripheral blood-derived CIK,PB-CIK)细胞的增殖、激活型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耐药基因ABCG2以及干细胞转录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脐血来源CIK(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CIK,CB-CIK)细胞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优越性。 方法: 采用Ficoll-pl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激活型表面标志物CD28、CD27和抑制型表面标志物PD-1的表达,RT-PCR检测耐药基因ABCG2和干细胞转录因子 c-Myc、Nanog、Oct-4、Sox2的表达。 结果: 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体外培养第4天时均开始增殖,第10天时CB-CIK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PB-CIK细胞 \[(251.52±16.76)% vs (158.00±43.19)%,P<0.05\]。体外诱导培养13 d后CB-CIK细胞中CD3+CD56+细胞比例较PB-CIK细胞高\[(21.20±4.82)% vs (10.06±3.46)%,P<0.05\];激活型CD4+CD28+、CD4+CD27+和 CD8+CD27+细胞比例在CB-CIK细胞中也明显升高\[(32.40±16.81)% vs (18.65±9.23)%,(2748±13.53)% vs (0.98±055)%,(41.76±13.98)% vs (2.58±2.10)%;P<0.05或P<0.01\];而抑制型CD8+PD-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3.25±2.13)% vs (8.05±9.23)%,P<0.01\]。此外,CB-CIK细胞与PB-CIK细胞均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Nanog、Oct-4、Sox2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仅CB-CIK细胞表达高水平的耐药基因 ABCG2。 结论: CB-CIK细胞较PB-CIK细胞增殖速度快、激活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高、抑制型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低、高表达耐药基因 ABCG2,应用于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4  5-氮杂胞苷增强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及其机制
    徐姝 吴建中 曹海霞 张琰 刘宇飞 冯继锋
    2013, 20(1):26-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4
    [摘要](2317) [HTML](0) [PDF 300.56 K](2965)
    摘要: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在增强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选取EGFR突变型NSCLC细胞株H1650及EGFR野生型NSCLC细胞株H1299,5-Aza-CdR处理后,CCK-8法检测H1650及H1299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iR-200c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EGFR突变型及野生型NSCLC细胞株 H1650、H1299对吉非替尼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5-Aza-CdR处理后H1650及H129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显著增强,表现为吉非替尼对细胞的IC50明显降低\[(1.04±0.35) vs(159.37±17.48) μmol/L,(6.28±1.02) vs (22376±23.63)μmol/L;均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5-Aza-CdR处理后EGFR突变型或野生型H1650、H1299细胞中miR-200c \[(0.009±0.003) vs (0.002±0.001),(0.004±0.001)vs 0;均P<0.01\]和EGFR mRNA\[(0.286±0037)vs (0.015±0.012),(0.057±0.014) vs (0.01±0.01);均P<0.0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 结论: 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可上调NSCLC细胞中miR-200c及EGFR mRNA的表达,增强其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5  siRNA沉默 CCL18 的表达抑制卵巢上皮癌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张玮 杨莹珠 李力 王琪
    2013, 20(1):30-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5
    [摘要](2350) [HTML](0) [PDF 569.88 K](2985)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沉默 CCL18 基因的表达对卵巢上皮癌SKOV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化学合成3对靶向 CCL18 的siRNA(CCL18-siRNA61、CCL18-siRNA127、 CCL18-siRNA224),体外转染至CCL18阳性的SKOV3 细胞,RT-PCR检测SKOV3 细胞中 CCL18 mRNA的表达,选取其中干扰效率最好的序列,构建靶向 CCL18 的干扰质粒pSilencer4.1-CCL18-siRNA61。pSilencer4.1-CCL18-siRNA61质粒转染 SKOV3细胞后, MTT法测定SKOV3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Transwell法、Migration 法以及Fibronectin 黏附法分别测定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黏附能力。 结果: 3对靶向 CCL18 的siRNA中CCL18-siRNA61干扰效果最好,进而成功构建靶向 CCL18 的pSilencer4.1-CCL18-siRNA61干扰质粒,pSilencer4.1-CCL18-siRNA61质粒转染可显著下调SKOV3细胞中 CCL18 mRNA 的表达。pSilencer4.1-CCL18-siRNA61质粒转染不影响SKOV3细胞的增殖,但pSilencer4.1-CCL18-siRNA61质粒转染组SKOV3细胞中(S+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质粒pSilencer4.1-Ctrl-siRNA转染组\[(19.71±4.4)% vs (26.45±7.91)%,P<0.05\];且与pSilencer4.1-Ctrl-siRNA质粒转染相比,pSilencer4.1-CCL18-siRNA61质粒转染可有效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9.91±3.41)% vs (23.75±681)%,(16.80±8.71)% vs (31.74±11.23)%,(6.73±4.33)% vs (17.53±6.54)%;均P<005\]。 结论: siRNA沉默 CCL18 的表达可抑制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的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
    6  线粒体融合蛋白-2基因增强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
    邱梅清 佟仲生 贾勇圣 刘晓东 陈悦
    2013, 20(1):37-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6
    [摘要](2235) [HTML](0) [PDF 422.03 K](3102)
    摘要:
    目的: 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 Mfn-2 )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T47D细胞对小白菊内酯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Real-time PCR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T47D、MDA-MB-231、MCF-7、MDA-MB-435及HCC38)中 Mfn-2 mRNA的表达。LipofectamineTM 2000体外转染pEGFP和pEGFP-Mfn-2质粒至人乳腺癌T47D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47D细胞中 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T47D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47D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 结果: 与正常乳腺细胞相比, Mfn-2 mRNA在乳腺癌HCC38细胞系中高表达,在T47D等其他细胞系中均低表达。pEGFP-Mfn-2转染48 h后,T47D细胞中 Mf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与pEGFP转染组相比,pEGFP-Mfn-2转染组T47D细胞在小白菊内酯(0.05 mol/L)作用下的存活率明显降低\[(47.93±2.21) % vs (56.93±2.05)%,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 50 mmol/L小白菊内酯作用下,pEGFP-Mfn-2转染组与pEGFP转染组相比,T47D细胞凋亡率升高 \[(71.2±2.1)% vs (38.8±2.6)%,P<0.05\],而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1.6±0.1)% vs (5.0±0.5)%,P<0.05\]。 结论: pEGFP-Mfn-2转染可增强T47D 细胞对小白菊内酯的敏感性。
    7  TRAIL联合紫杉醇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
    仇波 吴鹏飞 王勇 陶钧 欧绍武 王运杰
    2013, 20(1):43-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7
    [摘要](2303) [HTML](0) [PDF 475.11 K](3010)
    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联合紫杉醇处理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MTT法检测紫杉醇组、TRAIL组和TRAIL/紫杉醇组对U8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给药方案对U8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后U87细胞TRAIL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4、DR5以及caspase-8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 结果: MTT结果显示,单独应用TRAIL或紫杉醇可有效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TRAIL(500 ng/ml)/紫杉醇(0.5 μmol/L)联合给药组可协同抑制U87细胞的增殖,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ion,CDI)为0.59;且联合用药组对U8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TRAIL和紫杉醇单独用药组 \[(70.24±3.68)% vs (27.01±2.36)%,(21.31±4.85)%,P<0.01\];TRAIL/紫杉醇联合用药组U87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RAIL组及紫杉醇组\[(67.67±2.46)% vs(1.80±1.13)%、(22.13±2.18)%、(35.90±2.53)%, P<0.01\]。TRAI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U87细胞中DR4、caspase-8及caspase-3的表达比TRAIL组或紫杉醇组显著增加( P<0.05),而DR5表达则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TRAIL联合紫杉醇处理通过上调DR4、caspase-8及caspase-3的表达,抑制U87细胞的增殖,诱导U87细胞凋亡
    8  miRNA-100下调polo样激酶1表达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
    张红鸽 范秉琳 嵇晓辉 蔡新华 朱武凌
    2013, 20(1):48-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8
    [摘要](1897) [HTML](0) [PDF 362.34 K](2651)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100(miR-100)对人肝癌HepG2细胞中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 Plk1 )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通过oligofectamine介导,将miR-100 mimics转染入HepG2细胞中,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 P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采用AnnexinⅤ-FITC试剂盒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miR-100 mimics成功转染HepG2细胞,转染效率为(88.75±2.22)%。转染48 h后,miR-100 mimics组HepG2细胞 Plk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组\[(0.71±0.01) vs (0.95±0.01)、(0.92±0.02)、(0.93±0.02),均P<0.01\];转染72 h后,miR-100 mimics组Plk1蛋白几乎不表达,同时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和脂质体组\[(26.95±6.72)% vs (15.03±512)%、(6.88±371)%、(9.00±3.37)%,均P<0.05\]。 结论: miR-100能够抑制 Plk1 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9  沉默 MDR1 基因表达逆转白血病耐药HT9细胞对大蒜素的耐药性
    张伟伟 邵淑丽 张珍珠 张宇 付博
    2013, 20(1):52-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09
    [摘要](2223) [HTML](0) [PDF 640.04 K](2956)
    摘要:
    目的: 利用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载体沉默耐药细胞HT9中 MDR1 基因表达,从而逆转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T9对大蒜素的耐药性。 方法: 根据 MDR1 基因序列设计shRNA片段,构建靶向 MDR1 基因的pSilencer3.1-shMDR1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T9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 MDR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HT9细胞中P-糖蛋白( MDR1 基因编码)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经大蒜素处理后HT9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 MDR1 的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MDR1,稳定转染HT9细胞形成HT9-shMDR1细胞系,HT9-shMDR1细胞中 MDR1 mRNA表达显著降低\[(0.027±0.002) vs (0.110±0005),P<0.01\],P-糖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0.856±0014) vs (1.454±0.027),P<0.05\]。大蒜素对HT9-shMDR1细胞的IC50较对未转染组HT9细胞明显降低\[(26.66±0.59) vs (52.75±0.64)μg/ml,P<0.01\],HT9-shMDR1细胞对大蒜素耐药的相对逆转率为(49.45±1.86)%。与未转染组HT9细胞相比,经大蒜素处理后HT9-shMDR1细胞凋亡的DNA片段更为明显,电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特有的半月体形成。大蒜素处理不影响未转染组HT9细胞和对照质粒转染后HT9细胞(HT9-neo细胞)的细胞周期,但大蒜素处理使HT9-shMDR1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减少\[(31.40±2.13)% vs (53.80±1.87)%, P<001\],G2/M期细胞比例增多\[(35.62±2.06)% vs (9.37±209)%, P<0.01\]。 结论: 靶向 MDR1 的干扰表达载体pSilencer3.1-shMDR1能够抑制 MDR1 基因的表达,从而逆转HT9细胞对大蒜素的耐药性。
    10  慢病毒介导的 HO-1基因沉默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马微 冯玉宽 杨玉 郭艳芹 张鹏霞
    2013, 20(1):58-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0
    [摘要](2368) [HTML](0) [PDF 0.00 Byte](18)
    摘要:
    目的: 研究沉默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 )基因对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K56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构建靶向 HO-1基因 的重组慢病毒Lv-siRNA-HO-1,将其感染K562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其最适感染复数(multipliciy of infection,MOI)。Western blotting检测Lv-siRNA-HO-1感染组、空载体Lv-Ctrl感染组及未感染组K562细胞中HO-1蛋白的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感染组K562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 HO-1基因的 干扰表达载体PSIH1-HO-1-siRNA,包装后形成重组慢病毒Lv-siRNA-HO-1,其有效感染K562细胞 MOI值为6。与未感染组相比,Lv-siRNA-HO-1感染组K562细胞中HO-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0.16±0.02) vs (0.70±002),P<0.01\],K562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下降\[(1.36±0.12) vs (2.02±0.17),P<0.01)\],而K562细胞凋亡率则显著增加\[(6277±4.39)% vs (14.19±1.6)%,P<0.01\]。 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 HO-1基因 沉默能抑制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
    11  雷帕霉素联合顺铂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机制
    杨丽肖 韩璐 吴洁玲
    2013, 20(1):63-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1
    [摘要](2068) [HTML](0) [PDF 628.16 K](2864)
    摘要: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与顺铂(cisplatin,DD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裸鼠皮下接种HeLa细胞,建立人宫颈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RAPA组、DDP组、RAPA+DDP组。治疗过程中检测肿瘤的质量、体积,RT-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 HIF-1α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 RAPA+DDP组与RAPA组相比,移植瘤的质量\[(0.42±0.04) vs (0.53±0.03)g,P<005\]、体积\[(56870±36.12) vs (797.81±111.98)mm3,P<0.01\]都明显减小。RAPA+DDP组与DDP组相比,移植瘤的质量\[(0.42±0.04) vs (0.52±0.04)g,P<0.05\]、体积\[(568.70±36.12) vs (766.16±132.27)mm3,P<0.01\]也明显减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APA+DDP组与RAPA组、DDP组相比,移植瘤中 HIF-1α mRNA水平下调\[(31.22±071) vs (50.58±1.25)、(48.63±1.56),P<0.05\];HIF-1α蛋白水平也下调\[(38.07±0.09) vs (55.69±3.60)、(59.50±154),P<0.05\]。另外,RAPA+DDP组移植瘤中VEGF mRNA水平与RAPA组、DDP组相比明显降低\[(46.64±0.60) vs (62.20±062)、(61.64±1.21),P<0.05\];RAPA+DDP组VEGF蛋白水平也下降\[(119.28±269) vs (150.31±4.77)、(153.84±339),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APA+DDP组与RAPA组、DDP组相比,移植瘤中HIF-1α的AOD值降低\[(0.37±003) vs (0.57±006)、(0.55±0.06),P<0.05\];RAPA+DDP组移植瘤中VEGF的AOD值也降低\[(0.48±0.03) vs (0.62±0.04)、(0.61±0.07),P<0.05\]。 结论: RAPA与DDP联合应用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IF-1α、VEGF的表达有关。
    12  腺病毒介导PTEN过表达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郑克彬 刘海鹏 单小松 李志红 李春晖 方川
    2013, 20(1):70-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2
    [摘要](2178) [HTML](0) [PDF 478.63 K](2985)
    摘要:
    目的: 研究含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GFP)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于裸鼠背部注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建立胶质瘤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进行治疗:Ad-PTEN-GFP组,Ad-GFP组(空载体组)及PBS组(空白组),观察3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观察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TEN及P65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Ad-GFP组相比,Ad-PTEN-GFP组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肿瘤体积抑制率显著升高\[(82.5±12.7)% vs (7.2±1.3)% ,P<005\],荷瘤裸鼠生存时间延长\[(103±10) vs (58±8)d,P<0.01\];TUNEL结果表明,Ad-PTEN-GFP组与Ad-GFP组相比,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46.4±8.3)% vs (4.6±1.0)%,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PTEN-GFP组与Ad-GFP组相比,移植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增高(83.3% vs 0,P<0.01),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16.7% vs 66.7%,P<001)。 结论: 感染Ad-PTEN-GFP后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P65蛋白表达的下调有关。
    13  靶向 GRP78 的miRNA表达载体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李洪标 郭益添 黄官友 冯家琳 蒲泽锦 吴灵飞
    2013, 20(1):75-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3
    [摘要](2399) [HTML](0) [PDF 489.89 K](3003)
    摘要:
    目的:探讨靶向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 )基因的miRNA真核表达质粒,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设计合成4对针对 GRP78 的特异性miRNA干扰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定向克隆至pcDNATM6.2-GW/EmGFP-miR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靶向 GRP78 的miRNA重组质粒:pcDNATM6.2-miR78-1、pcDNATM6.2-miR78-2、pcDNATM6.2-miR78-3、pcDNATM6.2-miR78-4,并通过脂质体法转染至HEK293细胞;杀稻瘟菌素筛选2周形成稳定转染细胞系;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将筛选出的最佳干扰质粒转染至EC109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 GRP78 mRNA的表达,CCK8法检测其对EC109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4种靶向 GRP78 的miRNA重组质粒,经转染和筛选,所有转染后HEK293细胞均有GFP的表达;与未转染组及阴性对照组(pcDNATM6.2-Ctrl)相比,4种干扰质粒组HEK293细胞中 GRP78 mRNA的表达均下降(P<0.05);干扰效率以转染pcDNATM6.2-miR78-1为最高。pcDNATM6.2-miR78-1转染EC109细胞,与未转染组、pcDNATM6.2-Ctrl组相比,EC109细胞中 GRP78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0.38±0.02) vs (1.03±004)、(1.00±0.03),均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 pcDNATM6.2-miR78-1干扰质粒12、24、48、72 h后,EC109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0.028±0.001) vs (0.086±0.010),(0.035±0.003) vs (0.155±0.011),(0.112±0.009) vs (0389±0.008)、(0.169±0.013) vs (0.433±0.009);均P<0.05\]。 结论: 4对靶向 GRP78 的m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其中pcDNATM6.2-miR78-1干扰质粒沉默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EC109细胞的增殖。
    14  Gal-1单抗增强γδ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李华 周福祥 王育斌
    2013, 20(1):82-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4
    [摘要](2109) [HTML](0) [PDF 344.56 K](2830)
    摘要:
    目的: 探讨γδT细胞联合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单抗对人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从人宫颈癌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并通过固相单抗包被法在体外扩增获得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法检测宫颈癌SiHa、HeLa细胞及其上清中Gal-1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γδT细胞联合Gal-1单抗对宫颈癌SiHa、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皮下注射SiHa细胞制备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型对照组(IgG1组)、γδT细胞组(γδT组)、Gal-1单抗组(Gal-1mAb组)及γδT细胞联合Gal-1单抗组(γδT+Gal-1 mAb组),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情况。 结果: 固相单抗包被法体外扩增后TCRγδ阳性γδT细胞比例达(91.2±1.2)%,SiHa、HeLa细胞及其上清中Gal-1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Gal-1 mAb组能够增强γδT细胞体外杀伤SiHa细胞\[(68.1±3.0)% vs (48.7±3.8)%,P<0.05\]和HeLa细胞\[(79.4±5.6)% vs ( 48.3±6.5)%,P<0.05\]的效率。裸鼠荷瘤30 d,γδT+Gal-1 mAb组的移植瘤体积明显小于Gal-1单抗组\[(31.3±9.1) vs (199.6±41.2)mm3,P<0.01\]和γδT细胞组\[(31.3±9.1) vs (85.6±45.1)mm3,P<0.05\]。 结论: Gal-1单抗能增强γδ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5  载IL-2磁性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联合体外磁场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富集作用
    沈爱蓉 郭全义 袁玫 王桂琴 卢世璧
    2013, 20(1):87-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5
    [摘要](2189) [HTML](0) [PDF 715.73 K](2656)
    摘要:
    目的: 以Fe3O4磁性纳米粒(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Fe3O4-MNP)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材料,制备载IL-2磁性纳米颗粒(IL-2-loaded magnetic nanoparticle,IL-2-Fe3O4-PLGA),观察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靶向富集作用。 方法: 采用复乳法制备IL-2-Fe3O4-PLGA,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大小和形态。ELISA检测IL-2-Fe3O4-PLGA的包封率、体外释药特性;MTT法检测其释放IL-2的生物学活性。构建S180肉瘤细胞小鼠肿瘤模型,研究其瘤体内注射联合体外磁场对S180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普鲁士蓝染色观察IL-2-Fe3O4-PLGA在肿瘤组织以及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富集和分布。 结果: 成功制备了IL-2-Fe3O4-PLGA,IL-2-Fe3O4-PLGA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697±0.51)nm,包封率为(83.76±1.24)%。IL-2-Fe3O4-PLGA突释期释放的 IL-2质量浓度为100 ng/ml,第15 d后质量浓度为180 ng/ml,并且保持原有生物学活性的85%~55%。在肿瘤组织中,IL-2-Fe3O4-PLGA联合体外磁场组可见大量的普鲁士蓝染色阳性IL-2-Fe3O4-PLGA颗粒沉积,IL-2-Fe3O4-PLGA组只有少量的IL-2-Fe3O4-PLGA阳性颗粒沉积;两组肝脏中均可偶见少量阳性颗粒沉积,而肾脏几乎未见IL-2-Fe3O4-PLGA颗粒沉积。 结论: 载IL-2磁性纳米颗粒IL-2-Fe3O4-PLGA具有缓释IL-2的功能,联合体外磁场可有效富集于肿瘤组织中。
    16  IL-12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周智锋 江金华 李洁羽 陈强 叶韵斌
    2013, 20(1):93-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6
    [摘要](2374) [HTML](0) [PDF 450.52 K](2962)
    摘要:
    目的: 探讨IL-12通过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诱导抗肿瘤的效果。 方法: 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PBL),建立HCC-huPBL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12组和PBS对照组,瘤内注射IL-12后,观测荷瘤小鼠瘤体积、体重、一般状况的变化,IL-12瘤内注射后第30天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肝癌组织微环境中IL-12、INF-γ含量以及小鼠外周血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L-12治疗后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NKp46,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3/CD158b、NKG2A/CD159a的表达。 结果: 第12、18、24、30天 IL-12组荷瘤小鼠瘤体积均小于PBS组\[(594.47±205.51) vs (832.10±187.49) mm3,(963.61±427.95) vs (1 350.87±468.23)mm3,(1 285.02±368.56) vs (1 975.49±655.54)mm3,(1 903.64±471.34) vs (2 568.77±784.68)mm3,均P<005\]。 IL-12组小鼠肝癌组织中IL-12与INF-γ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BS组\[(2.96±1.02) vs (1.35±0.75) pg/ml,(12.26±4.11) vs (7.81±3.46) pg/ml,均P<0.05\]。IL-12组与PBS组相比,血清ALT水平第7天显著升高\[(73.85±1071) vs (41.73±1313)U/L;P<0.05\],第14天达到高峰。IL-12组治疗后肝癌组织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的表达较PBS组高(P<0.05),NKp46的表达未见明显升高;而NK细胞抑制性受体CD158b和CD159a表达较PBS组低(P<0.05)。 结论: 肝癌模型小鼠瘤体内IL-12注射可上调瘤组织内NK细胞活化性受体、IL-12、IFN-γ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
    17  子宫内膜癌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EGFR基因突变
    张雷英 傅芬
    2013, 20(1):99-1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7
    [摘要](2475) [HTML](0) [PDF 479.62 K](2739)
    摘要: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取江西省肿瘤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的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104例,其中子宫内膜癌组织56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0例,利用免疫组化检测上述各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PCR法扩增子宫内膜癌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9、21序列并测序检测其突变情况。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73.2% (41/56) vs 30.0% (9/30), P<0.01\]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73.2% (41/56) vs 44.4% (8/18),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G3级子宫内膜癌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级\[81.8% (9/11) vs 66.7% (12/18), P<0.01\]及G2级\[81.8% (9/11) vs 74.1% (20/27), P<0.05\],在肌层浸润>1/2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肌层浸润≤1/2组\[86.8% (33/38) vs 44.4% (8/18), P<0.01\]。但EG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发现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GFR基因外显子19有G2281A突变,而外显子21无突变。 结论: 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中存在EGFR外显子19的G2281A点突变。
    18  克里唑蒂尼:晚期 EML4-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潜在标准治疗
    楚慧丽 王俊
    2013, 20(1):105-1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8
    [摘要](2258) [HTML](0) [PDF 216.92 K](2704)
    摘要:
    EML4-ALK 为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like4, EML4 )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融合基因,自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首次被发现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EML4-ALK 最常见于从不/轻度吸烟的肺腺癌患者, EML4-ALK 阳性NSCLC代表了NSCLC患者一个独特的亚型。所有 EML4-ALK 变体(variant)均具有生物学功能,其表达产物为嵌合酪氨酸激酶,可持续性促进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以 EML4-ALK 为靶点的ALK抑制剂克里唑蒂尼(crizotinib)治疗该亚型晚期NSCLC效果较佳。未来的挑战是寻找最佳的EML4-ALK检测方法,能简单、快速、灵敏和准确地鉴定出EML4-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以促使克里唑蒂尼早日成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本研究对 EML4-ALK 在NSCLC患者中的突变情况、EML4-ALK的检测方法及克里唑蒂尼在治疗NSCLC中的潜在价值与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9  scFv-sTRAIL融合蛋白靶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倪长伟 王梁华 尹剑
    2013, 20(1):110-1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19
    [摘要](2157) [HTML](0) [PDF 282.20 K](2659)
    摘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在分子水平上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以细胞受体、表面抗原、关键基因和细胞内调控分子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辅助传统治疗的合理选择。抗体导向治疗是一种新颖的分子靶向治疗手段。目前已研发多种抗体导向类抗癌药物,这类药物由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靶向部分和杀伤肿瘤的效应部分组成,因而具有较强的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同时可有效降低药物对局部正常组织和全身的系统性毒性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erum-soluble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sTRAIL)与抗肿瘤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 scFv)融合,构建scFv-sTRAIL融合蛋白,是一种理想的抗体导向治疗策略。通过scFv与肿瘤细胞所特有的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结合,加强sTRAIL在肿瘤病灶的富集,靶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获得增强抗体的疗效和更高的药物安全性。
    20  难治性/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物治疗
    史丽君 陈林
    2013, 20(1):115-1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20
    [摘要](2348) [HTML](0) [PDF 227.40 K](2822)
    摘要:
    尽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总体预后有所改善,但仍有大约三分之一患者属于难治性/复发性DLBCL,这是导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难治性/复发性DLBCL的方法仍以大剂量化疗以及对无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HD-ASCT)为主。但对于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ituximab-CHOP,R-CHOP)治疗后无反应的难治性DLBCL患者进行HD-ASCT,预后极差。因此,如何提高难治性/复发性DLBCL患者总生存期成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治疗方面对难治性/复发性DLBCL进行综述。
    21  肾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仉洁 钟理 石伟 张志远 康现江
    2013, 20(1):120-1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21
    [摘要](2014) [HTML](0) [PDF 204.04 K](2973)
    摘要: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ncer,RCC)起源于肾小管细胞,早期RCC预后良好,晚期和转移性RCC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免疫治疗可通过刺激机体自身免疫系统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治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第4大模式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以往研究发现,IFN、IL-2等细胞因子以及过继细胞等治疗RCC均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RCC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细胞因子突变体、细胞因子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细胞因子基因、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DC-CIK、RCC细胞疫苗、DC疫苗、自杀基因等治疗RCC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下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治疗RCC有望取得良好疗效。虽然这些方法已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提高其临床疗效。
    22  Twist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张晶晶 孙晓红
    2013, 20(1):124-1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1.022
    [摘要](1923) [HTML](0) [PDF 180.55 K](2866)
    摘要:
    Twist基因属于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具有高度保守性,是肿瘤细胞发生间质-上皮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并获得迁徙、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主要诱导因子之一,它的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多途径的网络系统。Twist可通过AKT磷酸化影响口腔鳞癌和膀胱癌的发生和侵袭,通过调控AKT信号途径使鼻咽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株产生对紫杉醇的耐药性;STAT3、Twist1和AKT2形成一个功能信号轴参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异常的p-STAT3/Twist/E-cadherin信号轴可能介导肝癌的侵袭与转移。随着Twist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深入研究,其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本文就近年来关于Twist癌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做一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