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炎症——肿瘤恶性演进的推手
    郭靓 钱露 郭宁
    2013, 20(3):259-26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1
    [摘要](2437) [HTML](0) [PDF 833.45 K](3560)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炎性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了肿瘤细胞的恶性演进。细胞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肿瘤恶性演进过程中的关键机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TNF-α、TGF-β等)、EMT的关键转录因子\[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 ZEB)、Snail和Twist等\]及某些miRNA(let-7、miR-200等)共同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肿瘤细胞的表型转化、药物抗性的产生、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的增殖及自我更新。本文将重点讨论炎症及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CSC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2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乳腺癌D2F2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曹燕飞 吕娟 黄昊 寿成超
    2013, 20(3):266-2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2
    [摘要](2270) [HTML](0) [PDF 529.88 K](2722)
    摘要:
    目的:探讨靶向小鼠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mouse 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3, mPRL-3 )的DNA疫苗对小鼠乳腺癌D2F2细胞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构建靶向 mPRL-3 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mPRL-3,并转染至鹌鹑肌成纤维细胞QM7内,Western blotting检测mPRL-3蛋白在QM7细胞中的表达;通过重组慢病毒Lv-mPRL-3或对照载体Lv-Ctrl感染小鼠乳癌D2F2细胞,分别建立高表达 mPRL-3 的mPRL-3-D2F2细胞或对照NC-D2F2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乳腺癌D2F2细胞中mPRL-3蛋白的表达。BALB/c小鼠左侧乳腺脂肪垫下分别接种mPRL-3-D2F2和 NC-D2F2细胞后,通过基因枪接种pVAX1-mPRL-3疫苗(mPRL-3-D2F2/pVAX1-mPRL-3),同时设立疫苗对照组(mPRL-3-D2F2/pVAX1-Ctrl)和细胞对照组(NC-D2F2/pVAX1-mPRL-3),检测小鼠的肿瘤体积及生存期。 结果: pVAX1-mPRL-3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均正确,并能在QM7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的mPRL-3-D2F2细胞中mPRL-3蛋白过表达,而NC-D2F2细胞中不表达mPRL-3蛋白。荷瘤小鼠经pVAX1-mPRL-3 DNA疫苗免疫,其肿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835.3±509.8) vs (1 5430±578.4) mm3,P<0.01\],且pVAX1-mPRL-3疫苗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55.5 vs 38 d,P<005)。 结论: 基因枪接种的靶向 mPRL-3 的DNA疫苗能抑制高表达mPRL-3的小鼠乳腺癌D2F2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提示其对 mPRL-3 阳性肿瘤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3  沉默 HerpUD1 基因表达提高人肝L-02细胞对放射处理的敏感性
    张乃宁 杨彦勇 马莉 张情 宋立华
    2013, 20(3):272-2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3
    [摘要](1948) [HTML](0) [PDF 858.98 K](2819)
    摘要: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肝L-02细胞内可诱导的同型半胱氨酸内质网应激泛素样结构域1(homocysteine-inducibl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nducible, ubiquitin-like domain member 1, HerpUD1 )基因表达,探讨其对人肝L-02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 方法: 根据 HerpUD1 基因序列设计shRNA片段,构建靶向 HerpUD1 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L-02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 HerpUD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8 Gy X射线照射转染后细胞,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 HerpUD1 的真核表达干扰载体,并建立稳定转染shHerpUD1的L-02细胞株。在稳定转染的L-02细胞中, shHerpUD1-1420干扰片段干扰效果最好,与pGPU6-NC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hHerpUD1-1420组 HerpUD1 mRNA表达显著下降\[(0.15±0.05) vs (1.00±0.08),P<0.05\],其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显著降低\[(0.19±0.01) vs (1.62±0.08),P<0.01\]。转染后细胞经8 Gy X射线照射后24 h,L-02-shHerpUD1-1420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L-02-NC组(阴性对照组)\[(10.23±3.37)%  vs (6.89±1.49)%,P<0.01\],而L-02-NC组与L-02-Neo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HerpUD1 基因表达沉默显著增加X射线辐射引起的L-02细胞凋亡,具有辐射增敏作用。
    4  siRNA沉默ATM增强CpG ODN 7909对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袁素娟 乔田奎 刘小群 陈伟
    2013, 20(3):278-2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4
    [摘要](2115) [HTML](0) [PDF 752.53 K](2740)
    摘要:
    目的: 研究siRNA沉默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突变(at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基因的表达增强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寡脱氧核苷酸(cytosine-phophate-guanine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 7909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方法: 将ATM-siRNA转染至A549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细胞中ATM蛋白的表达。A549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pG组、X射线(IR)组、CpG+IR组、ATM-siRNA+CpG+IR组和NC-siRNA+CpG+IR组,克隆形成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单击多靶模型和L-Q 线性模型拟合辐射后A549细胞的生存曲线,以D0、Dq、N、α/β及SF2等参数分析A549细胞辐射损伤修复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 结果: ATM-siRNA转染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中ATM蛋白的表达(P<0.01)。X射线可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5);且CpG+IR组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一步降低(P<0.01);ATM-siRNA转染后,CpG处理的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再度降低\[10 Gy时,(0.05±0.00)% vs (0.71±000)%,P<0.01\]。辐射损伤剂量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TM-siRNA转染后,ATM-siRNA+CpG+IR组较CpG+IR组A549细胞的α/β值明显增大(1.48 vs 0.97,P<0.05),对放射损伤修复能力明显减弱。CpG+IR组较I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9.18±0.16)% vs (6.56±0.33)%,P<0.01\]; ATM-siRNA+CpG+IR组A549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10.45±0.40)% vs (9.18±0.16)%,P<0.05\]。 结论: siRNA 沉默ATM 的表达可增强CpG ODN 7909对A54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ATM可作为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5  白介素22活化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其可能机制
    吴庭玉 崔龙 刘辰莹 梁中林 李金明
    2013, 20(3):284-2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5
    [摘要](2333) [HTML](0) [PDF 1.49 M](3038)
    摘要:
    目的: 探究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阐明其信号通路机制。 方法: Real-time 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SW620中IL-22受体1(IL-22 receptor 1, IL-22R1 )mRNA的表达;采用不同质量浓度IL-22(0、1、5、10 ng/ml) 处理结直肠癌细胞,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L-22对SW480和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IL-22处理SW480和SW620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STAT3、AKT、ERK、JNK、P38蛋白磷酸化的情况;观察特异性STAT3磷酸化抑制剂LLL12处理是否影响IL-22诱导的结直肠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 结果: IL-22R1 mRNA在结直肠癌SW480、SW620细胞中均有表达。IL-22剂量依赖性地促进SW480和SW620细胞增殖,10 ng/ml IL-22作用后,SW480与SW620细胞增殖倍数均明显增高\[(5.18±0.212) vs (2.64±0.27),(8.14±0.61) vs (6.08±0.096);均P<001\];且IL-22可提高SW480与SW620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克隆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1 680.67±124.05) vs (730±64.29),(2 668±116.37) vs (1 294±171.61);均P<0.01\]。Western blotting证实IL-22能显著活化STAT3通路,而对AKT、ERK、JNK、P-38通路影响不明显;STAT3抑制剂LLL12处理后,IL-22对SW480和SW620细胞的促增殖效应明显减弱。 结论: IL-22通过活化STAT3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SW620的增殖。
    6  miRNA-210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张楠 李少遊 巩雅宁 任俊宇 田晰晰 董坚
    2013, 20(3):289-2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6
    [摘要](2304) [HTML](0) [PDF 770.04 K](3278)
    摘要:
    目的: 探讨miRNA-210(miR-210)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real-time 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乳腺细胞MCF-10a中miR-210的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miR-210 inhibitor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miR-210的转染效率,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结果: miR-210在乳腺癌组织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细胞(P<0.01)。miR-210 inhibitor成功转染MDA-MB-231细胞,转染效率为(88.29±2.98)%,转染miR-210 inhibitor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P<0.05),被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多\[(64.23±3.12)% vs (55.53±0.96)%,P<0.01\],凋亡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31.90±3.05)% vs (15.98±0.63)%,P<0.01\],细胞的迁移\[(291.00±43.12) vs (1137.38±83.49)个,P<001\]、侵袭\[(131.63±32.01) vs (647.88±31.20)个,P<0.01\]均受到明显抑制。 结论: miR-210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过表达,转染miR-210 inhibitor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
    7  miRNA-126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
    廖珍媛 秦娜琳 李永菊 陈超 田丹 罗军敏 徐林
    2013, 20(3):295-3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7
    [摘要](2373) [HTML](0) [PDF 1.17 M](2841)
    摘要:
    目的: 构建miRNA-126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设计合成miRNA-126的正义和反义寡核苷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6.2-miR-126,体外瞬时转染至4T1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转染效率。Real-time PCR检测4T1细胞中miRNA-126的表达,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4T1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划痕法观察4T1细胞的体外迁移。 结果: 成功构建pcDNA6.2-miR-126真核表达载体,其可在4T1细胞中有效表达miR-126。与转染空质粒组(pcDNA6.2-Ctrl)相比,瞬时转染72 h后,pcDNA6.2-miR-126转染组4T1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030±0.03) vs (0.51±0.04),P<0.05\];瞬时转染48 h后,pcDNA6.2-miR-126组4T1细胞迁移能力也受到明显抑制\[(817±2.30) vs (28.33±2.16)个,P<0.05\]。 结论: miRNA-126过表达可抑制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8  siRNA沉默 KLF4 的表达促进食管癌KYSE140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黄邵洪 胡昆鹏 严淑红 叶升
    2013, 20(3):301-3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8
    [摘要](2191) [HTML](0) [PDF 493.81 K](2911)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沉默Kruppel样因子4(Kruppel like factor 4, KLF4 )基因的表达对食管癌KYSE140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方法: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食管癌细胞株KYSE140、KYSE150、EC109及EC9706及食管永生化细胞NE3中KLF4蛋白的表达,化学合成2对靶向 KLF4 的siRNA(KLF4-siRNA1,KLF4-siRNA2),并设对照siRNA(Ctrl-siRNA),分别体外转染至高表达 KLF4 的食管癌KYSE140细胞中,形成KLF4-siRNA1-KYSE140、KLF4-siRNA2-KYSE140 及Ctrl-siRNA-KYSE140细胞,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食管癌 KYSE140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结果: 食管癌细胞株KYSE140 中 KLF4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KYSE150、EC109及EC9706细胞株\[(5.62±0.02) vs (1.71±0.23)、(3.24±0.35)、(3.16±041),均P<005\]。KLF4-siRNA1-KYSE140、KLF4-siRNA2-KYSE140与Ctrl-siRNA-KYSE140细胞相比,KLF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49±0.18)、(0.32±0.09) vs (0.98±0.19),均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高\[(1.2±0.8)、(1.4±0.1) vs (06±0.1),均P<005\],迁移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780±22)、(475±25) vs (83±17)个,P<0.05\]。 结论: KLF4 在人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过程中起着负调控作用。
    9  沉默 AQP-5 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石晓明 吴胜春 杨永宾 唐雷 吕柏楠
    2013, 20(3):306-3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09
    [摘要](2041) [HTML](0) [PDF 389.25 K](2642)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沉默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 AQP-5 )的表达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凋亡及化疗药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以合成的AQP-5-siRNA序列转染HT-29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QP-5-siRNA的转染效率,磺酰罗丹明(sulphorhodamine B, SRB)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HT-29细胞的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HT-29细胞caspase-3活性,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QP-5-siRNA转染后HT-29细胞中 PCNA和P53 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选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顺铂(cisplatin,DDP)刺激AQP-5-siRNA转染细胞,SRB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以金正均法计算两药联合作用的Q值。 结果: 与NC-HT-29细胞相比,AQP-5-siRNA-HT-29细胞中AQP-5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SRB检测显示,AQP-5-siRNA-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9.23±0.51)% vs 0,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AQP-5-siRNA-HT-29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1081±1.32)% vs (0.99±0.18)%, P<0.05\];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0.19±0.03) vs (009±0.01), P<0.05\]。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QP-5-siRNA-HT-29细胞中PCN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同时,P5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AQP-5-siRNA+5-FU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AQP-5-siRNA组和5-FU组\[(44.93±2.28)% vs (9.11±0.32)%、(25.68±1.71)%,均P<0.05\],AQP-5-siRNA+DDP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AQP-5-siRNA组和DDP组\[(39.01±1.76)% vs (9.11±0.32)%、(18.47±1.25)%, P<0.05\],而且,AQP-5-siRNA与5-FU或DDP联用的Q值分别为1.38和1.51,均表现为协同作用。 结论: AQP-5-siRNA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提高HT-29细胞对5-FU和DDP的化疗敏感性。
    10  腺病毒介导miRNA-29a过表达抑制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刘志鹏 王宗华 卢斌 胡春燕 李学成 邹利全 张方征 陈陵
    2013, 20(3):312-31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0
    [摘要](1907) [HTML](0) [PDF 478.98 K](2717)
    摘要:
    目的: 利用重组人5型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miRNA-29a(miR-29a)过表达,观察miR-29a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 及AGS的增殖抑制作用。 方法: 构建含pre-miR-29a的重组腺病毒Ad-miR29a及含LacZ基因的对照腺病毒Ad-LacZ,分别感染人胃癌SGC-7901及AGS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SGC-7901及AGS细胞中miR-29a的表达,CCK-8法检测miR-29a对SGC-7901及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及AGS细胞的细胞周期,Transwell法检测miR-29a对SGC-7901及AGS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与Ad-LacZ对照组相比,Ad-miR29a组感染后胃癌SGC-7901及AGS细胞中miR-29a的表达均显著增加\[(17.35±0.71) vs (1.12±0.09),(26.50±1.09) vs ( 0.95±0.04);均P<0.01\];且胃癌SGC-7901及AGS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感染6 d后D值均显著降低\[(0.54±0.03) vs (0.77±0.04),(0.70±0.03) vs (088±0.04);均P<0.01)\],而Ad-LacZ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Ad-LacZ对照组相比,Ad-miR29a组SGC-7901及AGS细胞中G0/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63.10±4.91)% vs (47.60±5.31)%,(6980±3.15)% vs (54.60±4.22)%;均P<0.05\],但胃癌SGC-7901及AGS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没有明显差异。 结论: miR-29a过表达可有效抑制胃癌SGC-7901及AGS细胞的增殖,miR-29a有望成为治疗胃癌的新靶标。
    11  GADD45A 基因在人贲门腺癌组织中的异常甲基化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清泉 董稚明 郭炜 张明慧 崔蕾
    2013, 20(3):317-3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1
    [摘要](2275) [HTML](0) [PDF 356.73 K](2949)
    摘要:
    目的: 探讨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45A(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45 alpha, GADD45A )基因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7年期间GCA患者组织标本(138例)。分别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BS-Seq)、亚硫酸氢盐转换-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bisulfite conversion-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S-MSP)、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GADD45A 基因在GCA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 GADD45A mRNA及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 GADD45A 远端启动子区的4个CpG位点在GCA组织中的甲基化率\[44.93% (62/13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0% (0/138)\](P<0.01),且在Ⅲ期和Ⅳ期GCA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GCA组织(P<005),但 GADD45A 在GCA组织中的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 GADD45A 近端启动子(region 2)及第一外显子区(region 3)的CpG岛在GCA及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甲基化。GCA组织中 GADD45A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35±0.15) vs (0.78±0.26),42.75% vs 71.01%,均P<0.05\],且与其远端启动子区4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52,P<0.01)。 结论: GADD45A 基因远端启动子区的4个CpG位点的高甲基化导致的基因沉默可能与GCA中 GADD45A 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12  UbcH10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涛 王国喜 鲁维山 顾伏平 王奇章 卢亦成 胡国汉
    2013, 20(3):323-3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2
    [摘要](2075) [HTML](0) [PDF 554.89 K](3017)
    摘要:
    目的: 探讨泛素结合酶UbcH10(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H10)蛋白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02年4月至2009年9月在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且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脑膜瘤患者47例,所有经诊断的颅内脑膜瘤病例均按2007年WHO分类标准分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UbcH10及Ki-67蛋白在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UbcH10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UbcH10表达与脑膜瘤无复发生存间的关系,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UbcH10表达与脑膜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果: UbcH10蛋白主要表达于脑膜瘤细胞核中,在脑膜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5.57±1.72)% vs 0,P=0.00\]。定量分析证实其在非典型性及间变型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典型性脑膜瘤\[(10.53±5.79)% vs (4.23±2.85)%,P<0.01\],提示UbcH10蛋白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分级有关。UbcH10表达与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7,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高UbcH10、Ki-67表达及高级别病理分级脑膜瘤患者相对于低UbcH10(P=0.007)、Ki-67表达(P=0.018)及低级别脑膜瘤病理分级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显著缩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级(P=0.029)及UbcH10表达水平(P=0.044)为影响脑膜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HR)分别为2.918和4.756。UbcH10过表达与脑膜瘤的复发明显相关,并且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但还不能确定性别、年龄、Ki-67表达水平、肿瘤大小以及肿瘤位置对预后有影响。 结论: UbcH10可能参与了脑膜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情况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评估指标预测脑膜瘤的预后。
    13  体外扩增对食管癌患者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及其抑瘤活性的影响
    周智锋 柳硕岩 郑庆丰 李洁羽 王枫 叶韵斌
    2013, 20(3):330-3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3
    [摘要](2247) [HTML](0) [PDF 246.65 K](2603)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NK细胞扩增前后的受体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方法: 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食管癌患者外周血20例,健康供者(对照组)外周血10例。NK细胞培养采用细胞因子(IL-2+IL-12+IL-15+IL-18)组合,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免疫表型及其受体(CD56+、CD69+、NKG2D、NKp30、NKp44、NKp46、CD158b、CD159a)的表达,LDH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株(K562、Raji、Eca-109、TE-1)的杀伤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NK细胞(CD3-CD56+)及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明显升高(P<0.05)。经细胞因子IL-2+IL-12+IL-15+IL-18组合定向扩增20 d后,食管癌患者NK细胞比例高达90%以上,NK细胞数扩增达1 000倍以上(P<0.01);而CD3+T细胞、CD4+、CD8+T细胞、CD19+B细胞、Treg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CD14+)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且食管癌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细胞因子体外培养20 d后,NK细胞表面CD69及活化性受体(NKG2D、NKp30、NKp44、NKp46)均明显上调,而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均明显下调(P<0.05)。培养20 d后,食管癌患者NK细胞对肿瘤细胞K562、Raji、Eca-109、TE-1的杀伤能力均显著高于培养前\[(69.2±5.1)% vs (42.3±3.0)%,(44.6±3.2)% vs (21.1±2.0)%,(69.7±3.9)% vs (50.3±35)%,(67.1±4.5)% vs (41.2±3.3)%;均P<0.01\]。 结论: 细胞因子IL-2+IL-12+IL-15+IL-18组合能有效扩增外周血NK细胞并上调其活并性受体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其数量及功能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
    14  四种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的比较
    王晓梦 李玲 于津浦 李慧 齐静 张澎 于文文 任秀宝 曹水
    2013, 20(3):336-3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4
    [摘要](3698) [HTML](0) [PDF 727.11 K](3707)
    摘要:
    目的: 通过对4种NK细胞体外培养方案扩增后产物的细胞免疫表型、扩增倍数以及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确定一种高效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 方法: 建立4种NK细胞体外培养方案:方案1为经典的NK细胞体外扩增方案(IL-2+IL-15);方案2为IL-2+IL-15+IL-18;方案3为IL-2+IL-15+IL-7;方案4为新型NK培养基(IL-2+OKT3)。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间1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的PBMC,按照4种方案进行体外扩增。在体外扩增的0、5、10、15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淋巴细胞亚群(尤其是NK细胞)的比例;比较各方案体外扩增15 d后的NK细胞的扩增倍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并采用LDH法检测各方案扩增产物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上述4种NK细胞培养方案体外扩增15 d后,细胞总数分别扩增(40.1±20.00)、(44.08±22.09)、(44.82±23.67)、(46.82±2502)倍,其中NK细胞的扩增倍数分别为(75.86±28.57)、(93.32±32.16)、(88.66±24.94),(58.88±41.53)倍。NK细胞比例由0 d的(20.44±2.23)%分别扩增至15 d的(48.30±13.90)%、(54.72±12.25)%、(55.94±12.70)%和(54.5±14.93)%;各培养方案组在总细胞扩增倍数、NK细胞扩增倍数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3种培养方案体外扩增产物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方案4\[(63.40±500)%、(77.30±9.40)%、(62.17±5.60)% vs (37.39±10.42)%,均P<005\],而方案1、2、3之间体外扩增产物杀伤活性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细胞因子组合对于体外大规模培养NK细胞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方案1中是否加入IL-18或IL-7)对NK细胞体外大规模扩增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但前3个方案扩增产物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方案4。
    15  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对脐血来源CIK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王小燕 王翔 赵令卉 郑榆坤 陈静娴 申重阳 邓红梅 张校通 漆巨兰 张蓉 海泉
    2013, 20(3):342-3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5
    [摘要](3138) [HTML](0) [PDF 619.91 K](3342)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对人脐血来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增殖、免疫表型、细胞毒活性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方法: CIK细胞在体外培养6 、9 、12 d后冻存1个月,复苏后培养至72 h,其间每隔24 h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复苏后细胞免疫表型、CCK-8法检测复苏后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方法检测复苏后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变化。 结果: 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的CIK细胞在复苏后仍然显示出较好的增殖活性,其中,体外培养6 d后冻存组CIK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体外培养9 d和12 d后冻存组CIK细胞,复苏72 h时,6、9、12 d冻存组CIK细胞数分别为(35.90±1.67)×106、(18.98±2.13)×106和(11.76±2.12)×106个(P<0.01)。 体外培养6、9、12 d后冻存组CIK细胞复苏24 h后,各冻存组CD3+CD56+、CD3+CD8+细胞比例逐渐增加,且复苏72 h后6 d冻存组CIK细胞中CD3+CD56+和CD3+CD8+细胞比例最低。体外培养后冻存组CIK细胞在复苏24 h内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较低,但24 h后细胞毒活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且体外培养12 d后冻存组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6 d和9 d冻存组CIK细胞,如复苏后72 h,12、6、9 d冻存组CIK细胞对A549细胞的抑瘤率分别为(0.81±009)%、(0.59±0.06)%、(0.42±0.08)%(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的CIK细胞分泌IFN-γ和TNF-α的水平也逐渐上升;复苏72 h时,体外培养6 d后冻存组CIK细胞分泌IFN-γ的量要高于其他组,而体外培养12 d后冻存组TNF-α的分泌量则明显高于其他组。 结论: 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后冻存对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有一定影响,但复苏后经短时间培养后基本恢复,提示CIK细胞可以在培养至12 d后进行冻存。
    16  靶向 CK18 的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师锐赞 胡晓玲 许华 范彦英
    2013, 20(3):348-3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6
    [摘要](1948)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 构建靶向人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 CK18 )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观察其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设计两条靶向 CK18基因 的RNA干扰序列,命名为CK18-shRNA1、CK18-shRNA2,同时设计阴性对照,将合成的寡核苷酸链与Psilencer3.1-H1/Hygro质粒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并经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MCF-7细胞,G418筛选后扩增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株中 CK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通过MTT法检测重组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Psilencer3.1-CK18-shRNA1、Psilencer3.1-CK18-shRNA2和Psilencer3.1-NC-shRNA)经PCR及DNA测序分析证明序列插入正确,经500 μg/ml 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Psilencer3.1-CK18-shRNA的MCF-7细胞,Psilencer3.1-CK18-shRNA2转染可有效抑制MCF-7细胞中 CK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Psilencer3.1-CK18-shRNA1转染不影响MCF-7细胞中 CK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Psilencer3.1-NC-shRNA组相比,Psilencer3.1-CK18-shRNA2转染可有效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0.40±0.01) vs (0.55±0.06),P<0.05\]。 结论: 靶向 CK18 的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细胞后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17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PEB4和Bcl-xl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梁博 王新军 周少龙
    2013, 20(3):352-3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7
    [摘要](1961) [HTML](0) [PDF 305.24 K](2419)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胞质多聚腺苷酸化成分结合蛋白4(cytoplasmic polyadenylation element-binding protein 4,CPEB4)和B细胞淋巴瘤-XL(B-cell lymphoma-extra large,Bcl-xl)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65例人脑胶质瘤存档蜡块(WHO Ⅰ级8例、Ⅱ级19例、Ⅲ级21例、Ⅳ级17例)和10例正常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PEB4和Bcl-xl蛋白的表达,分析CPEB4和Bcl-xl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 结果: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PEB4和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6310% vs 000%,70.77% vs 20.00%;均P<0.01)。CPEB4和Bcl-x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家族史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PEB4和Bcl-xl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19,P=0.001)。 结论: CPEB4和Bcl-xl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CPEB4可能与Bcl-xl蛋白相互作用,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8  NF-κB与结直肠癌
    方兴保 殷正丰 杨之斌
    2013, 20(3):356-3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8
    [摘要](2180) [HTML](0) [PDF 190.44 K](2953)
    摘要: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NF-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在调控细胞周期、凋亡和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NF-κB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炎症反应中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结直肠癌中NF-κB同样呈高表达,且呈激活状态。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后,NF-κB转入细胞核内,通过与下游靶基因结合,促进目的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目的蛋白的表达,并介导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抗凋亡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和转移能力,以及对放化疗的抵抗,甚至诱导肿瘤细胞获得干性等恶性表型。研究表明,NF-κB过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较快,生存时间较短,NF-κB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监测和预后监测的一个生物标志物,针对NF-κB及其信号通路的分子靶向治疗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提供潜在的策略。
    19  铁调素在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作用机制
    金钿 蔡真
    2013, 20(3):360-3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19
    [摘要](2302) [HTML](0) [PDF 256.84 K](3219)
    摘要:
    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常见症状,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认为,MM相关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由慢性炎症刺激所导致。铁调素(hepcidin)是一种机体铁代谢调节激素,它在炎症刺激下表达上调,使铁无法从细胞释放至血浆,造成血清铁降低,进而导致贫血发生。铁调素相关通路是MM相关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中心环节,成为MM相关性贫血治疗的新靶点。促红细胞生成素类制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ESA)能有效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是既往治疗MM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ESA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受到质疑,认为ESA可能促进肿瘤进展,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本文主要对MM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着重阐述铁调素的作用机制,总结ESA的治疗效果,探讨铁调素通路的靶向治疗作用。
    20  黑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臧学峰 唐晓义 张斌 陈虎
    2013, 20(3):365-3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20
    [摘要](2236) [HTML](0) [PDF 263.92 K](2923)
    摘要:
    黑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的难治性皮肤肿瘤,其自然病程中出现的与淋巴细胞浸润相关的肿瘤自发回缩或消退现象,以及黑素瘤对各种免疫治疗较好的临床反应均提示了黑素瘤是一种免疫原性肿瘤。本文从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黑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在以T细胞过继免疫和疫苗为中心的肿瘤抗原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方法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体外扩增是一种较为稳定且有效的方式,但存在TIL不易获取、培养不易成功等局限性;DC疫苗因为能够诱导并促进肿瘤特异性CTL扩增而被视作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式,但仍然面临临床疗效不够满意等问题,随着新的特异性抗原的发现及抗原负载方式的改进,相信DC疫苗将会使患者更多获益。而新的特异性抗原的发现,也必将推动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和疫苗的研发进展;调节分子IL-21和针对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CD40的单克隆抗体研究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潜力,也为黑素瘤的免疫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
    21  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的调节机制
    张宗勤 张小峰 施乐华 殷正丰
    2013, 20(3):372-3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21
    [摘要](2743) [HTML](0) [PDF 213.71 K](4171)
    摘要:
    淋巴细胞归巢受机体组织微环境的调控,肿瘤形成时机体微环境的变化影响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浸润。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on lymphocyte,TIL)作为重要的抗肿瘤免疫细胞,其分布和浸润程度与肿瘤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的调节机制可能涉及肿瘤脉管对淋巴细胞浸润的正反两方面的调节,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介导淋巴细胞外渗、募集、肿瘤抗原定位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以及其他免疫细胞影响淋巴细胞浸润等。如何引导淋巴细胞向肿瘤迁移、能否创造利于瘤内浸润的微环境等,对于加速TIL临床转化,使肿瘤患者更大程度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22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楼剑洲 王晓健
    2013, 20(3):376-3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3.03.022
    [摘要](2541) [HTML](0) [PDF 222.37 K](2943)
    摘要: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1)广泛表达于多种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PEBP1可以与Raf-1结合,从而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并参与对G蛋白偶联受体、 NF-κB和GSK3β 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EBP1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PEBP1通过TNF-α,FasL(Fas ligand)和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等死亡配体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PEBP1作为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减少,因而PEBP1也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此外,PEBP1通过调控 MAPK和NF-κB 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分化以及细胞分裂和基因组稳定性。本文就PEBP1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