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1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脑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储以微
    2014, 21(5):485-4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1
    [摘要](1700) [HTML](0) [PDF 368.29 K](2661)
    摘要: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其独特的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对脑组织免疫微环境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聚焦于生理与病理状态下脑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通过对脑胶质瘤局部的各类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作用及机制的介绍,阐明脑胶质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抑制效应促进了肿瘤的生长;通过对脑胶质瘤局部免疫微环境的调控和干预,期望改善或逆转上述负性作用,为脑胶质瘤的免疫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2  CD11b + NKT细胞抑制Poly I:C诱导小鼠肝损伤中CD8 +T细胞增殖反应
    刘音 陈朱波 韩岩梅
    2014, 21(5):493-4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2
    [摘要](1631) [HTML](0) [PDF 330.87 K](2530)
    摘要:
    目的: 研究Poly I:C诱导的肝损伤模型中肝脏内上调的CD11b + NKT细胞对CD8 +T细胞增殖反应的作用。 方法: 经腹腔注射Poly I:C(20 μg/g)制备Poly I:C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 + NKT细胞的比例、T细胞增殖反应和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 结果: Poly I:C诱导的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脏中CD11b + NKT细胞的比例显著上升\[(71.7±5.3)% vs (12.4±3.6)%, P <0.01\]。细胞因子表达谱分析发现,CD11b + NKT细胞分泌IFN-γ、IL-4和IL-10的能力显著低于CD11b - NKT细胞。功能分析发现,CD11b + NKT细胞能够显著抑制anti-CD3/CD28单抗诱导非特异性的和OVA特异性的CD8 +T细胞增殖反应,而CD11b - NKT细胞没有此抑制功能;进一步分析发现,CD11b + NKT细胞并不影响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 结论: Poly I:C诱导的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中CD11b + NKT细胞比例升高,该细胞能够负反馈抑制CD8 +T细胞的增殖反应,但是并不影响CD8 +T细胞的杀伤功能。
    3  三氧化二砷联合miR-203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黄之虎 韦思羽 农朝赞 韦仕喻 农少云 郭凌霄 李育敏 何金花 杨林杰
    2014, 21(5):499-5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3
    [摘要](1449) [HTML](0) [PDF 346.20 K](2459)
    摘要: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 2O 3)联合过表达的微小RNA-203(microRNA-203,miR-20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miR-203的真核表达载体pmiR-203转染K56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miR-203的表达。将K56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s 2O 3组、pmiR-203组、空质粒对照组、As 2O 3联合空质粒对照组和As 2O 3联合pmiR-203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Bcr/abl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Bcr/abl 3′UTR和Bcr/abl mut-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其与pmiR-203共转染K562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判断miR-203是否与Bcr/abl基因的3′UTR结合。 结果: miR-203的真核表达载体pmiR-203转染K562细胞后,细胞内miR-20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 <0.05)。高表达miR-203联合As 2O 3使K562细胞对As 2O 3的敏感性提高到单用As 2O 3的4.86倍,IC50 从3.4 μmol/L降低至0.7 μmol/L,两者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As 2O 3联合pmiR-203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s 2O 3联合空质粒对照组\[(29.97±3.19)% vs (10.77±1.71)%, P <0.05\]。过表达miR-203显著下调K562细胞内Bcr/abl蛋白的表达水平。Bcr/abl 3′UTR中带有明确的miR-203结合位点。 结论: miR-203可提高白血病K562细胞对As 2O 3的敏感性,miR-203和As 2O 3联用对K562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203直接下调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有关。
    4  肝癌特异性靶标致敏DC诱导CIK细胞对肝癌HuH-7细胞及移植瘤的抑制
    杨晓亚 高裕华 刘素蕊 李烛 马印图 高军 王更银
    2014, 21(5):505-5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4
    [摘要](1844) [HTML](0) [PDF 265.06 K](2631)
    摘要:
    目的:观察负载肝癌特异性DC靶标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细胞共培养后对肝癌细胞HuH-7的杀伤作用以及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不同细胞因子作用后培养成DC和CIK细胞。分别利用肝癌特异性DC靶标和肝癌HuH-7细胞冻融抗原刺激DC,ELISA法测定其对DC IL-12分泌的影响。DC HuH-7、DC target分别与CIK细胞共培养后,ELISA法检测其对CIK细胞IFN-γ分泌的影响,CCK-8法检测效靶比为10〖DK〗∶1、20〖DK〗∶1、40〖DK〗∶1、100〖DK〗∶1时DCHuH-7-CIK和DC target-CIK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作用。构建HuH-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IK组、DC HuH-7-CIK组和DC target-CIK组,尾静脉注射细胞悬液,观察效应细胞的抑瘤效果。 结果: DC HuH-7与DC target的IL-12 p70分泌水平较DC显著升高\[(179.33±14.04)、(173.33±6.66) vs (59.33±1184)pg/ml,均 P <0.01\];与CIK细胞共培养后,DC HuH-7-CIK与DC target-CIK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也显著高于DC-CIK细胞(均 P <0.01),且DC HuH-7-CIK与DC target-CIK细胞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在相同效靶比时,DC HuH-7-CIK细胞以及DC target-CIK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 P <0.05),且DC HuH-7-CIK与DC target-CIK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DC target-CIK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与DCHuH-7-CIK细胞相仿,且均显著高于单纯CIK细胞\[(78.48±1458)%、(85.78±15.69)% vs (54.69±28.07)%,均 P <0.05\],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肝癌特异性DC靶标能够显著提高CIK细胞对HuH-7细胞及其裸鼠移植瘤的杀伤活性,可替代肝癌组织抗原负载DC。
    5  miR-155对人肺癌95D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赵娟娟 李永菊 陈超 郭萌萌 陶弋婧 任涛 徐林
    2014, 21(5):510-5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5
    [摘要](1943) [HTML](0) [PDF 381.90 K](2274)
    摘要:
    目的:构建携microRNA-155(miR-155)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转染高转移性人巨细胞肺癌95D细胞后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以95D细胞基因组RNA为模板,经PCR法扩增miR-155的前体序列,由 Bam HⅠ和 Hin dⅢ双酶切后将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并进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成功的pcDNA3.1(-)-pri-miR-155载体(命名为p-miR-155)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利用 Real-time PCR探针法检测miR-155成熟体的表达水平,并利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法检测95D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以及体外迁移能力。 结果: 成功构建携miR-155的真核表达载体;与空白(Mock)和对照组(p-Ctrl)相比,转染后的95D细胞过表达miR-155\[(2.04±0.62) vs (0.76±0.62)、(1.00±0.45),均 P <0.01\]、p-miR-155载体转染组95D细胞的增殖抑制明显增加\[(46.70±6.89)% vs (3.70±1.40)%、(1.11±0.75)%, P <0.01\]、克隆形成能力(在100和1 000个细胞/孔接种条件下)明显下降\[(12±3) s (34±3)、(35±3)个, P <0.01;(78±4) vs (159±4)、(165±4)个, P <0.01)\],此外,细胞的迁移细胞数也明显减少\[(110±5) vs (295±5)、(325±5)个, P <001\]。 结论: 通过miR-155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产生的过表达miR-155可显著抑制人肺癌95D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6  藻蓝蛋白协同全反式维甲酸影响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李冰 杨帆 吕丛仪 杨鹏 刘媛 李仁飞
    2014, 21(5):516-5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6
    [摘要](1737) [HTML](0) [PDF 303.59 K](2475)
    摘要: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和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联合用药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繁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C-PC组,ATRA组,C-PC+ATRA联合用药组。MTT法检测ATRA和C-PC单独及联合用药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它们的IC50,TUNEL法检测单独及联合用药后HeLa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的表达,Westre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ATRA和C-PC均具有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IC50分别为(0.158± 0.036)mmol/L和(192.75± 5.79)μg/L。采用不同浓度的ATRA分别联合40或80 μg/L C-PC处理HeLa细胞,ATRA的IC50分别为(0.095±0.007)mmol/L和(0.062±0004)mmol/L,明显低于ATRA单独用药时的IC50值;当达到相同的抑制率时,联合C-PC用药可以显著降低ATRA的使用剂量。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药物单独用药增加了HeLa细胞凋亡水平(IOD C-PC=63.12, IOD ATRA=59.98, P <0.05);当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时,凋亡水平增加更加显著(IOD=89.52, P <0.01)。两药联合使用后HeLa细胞显著下调Bcl-2和上调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 P <0.01)。 结论: ATRA和C-PC联合用药可抑制HeLa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表达、促进Caspase-3表达来实现的。
    7  干细胞标志物在卵巢癌SKOV3细胞侧群细胞中的表达
    钟艳平 孟泳圳 苏节 李力 黎丹戎 张玮
    2014, 21(5):521-5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7
    [摘要](2478) [HTML](0) [PDF 264.67 K](2246)
    摘要:
    目的:检测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在卵巢癌SKOV3细胞系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和非侧群(Non-SP)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确定卵巢癌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方法: 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SKOV3细胞中SP细胞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SP和Non-SP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117、CD44、ABCG2、ALDH1 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SP和Non-SP细胞中 ABCG2、ALDH2、NANOG、OCT4、SOX2、CD133、CD117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SKOV3细胞中SP细胞比例为(1.56±0.35)%。 ALDH1、ABCG2在SP细胞中表达率分别为(87.3±5.76)%、(29.48±4.43)%,在Non-SP的表达率分别为(5.32±0.47)%、(3.0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CD44在这两种细胞亚群中的表达率均高于99%( P >005);CD133、CD117在这两种细胞亚群中均不表达。 ALDH1、ABCG2、 NANOG、OCT4和SOX2 mRNA在SP细胞中的表达分别是Non-SP细胞的21.03倍( P =0.001)、3.14倍( P =0.001)、23.94倍( P =0.001)、10.73倍( P =0.009)和21.46倍( P =0001), CD133、CD117 mRNA在两种细胞亚群中均不表达。 结论: 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存在SP细胞亚群, ALDH1、ABCG2和NANOG、OCT4、SOX2 mRNA可能是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为诊断及治疗卵巢癌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8  FLNA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孙国贵 张洁 张钧 程云杰 景绍武 胡万宁
    2014, 21(5):526-5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8
    [摘要](1677) [HTML](0) [PDF 352.31 K](1942)
    摘要:
    目的:探讨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过表达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细胞生物表型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活检取得并经病理证实的新鲜NPC组织标本63例及21例距其癌组织边缘2 cm以上且镜下未见癌浸润的正常鼻咽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PC组织及正常鼻咽组织中FLNA及MMP-9蛋白的表达。以慢病毒转染建立FLNA过量表达的NPC CNE2细胞株,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NPC CNE2细胞株中FLNA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FLNA蛋白过量表达对NPC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CNE2细胞的侵袭能力。 结果: FLNA蛋白在N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鼻咽组织(36.5% vs 66.7%, P <0.05),其在NPC组织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鼻咽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0.378±0031) vs (0.835±0.078), P <0.05\],FLNA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PC 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分级有关( P <0.05)。FLNA蛋白高表达的CNE2细胞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 MMP-9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 结论: NPC组织中FLN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鼻咽黏膜恶性转变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对预测NPC发生、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
    9  RNA干扰沉默 NS 基因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潘艳明 张伟 马微 杨丹 金丹 任凤云 冯玉宽 胡静
    2014, 21(5):532-5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09
    [摘要](1642) [HTML](0) [PDF 342.69 K](2506)
    摘要:
    目的:研究RNA干扰沉默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 NS )基因表达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向A549细胞内分别转染靶向 NS 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cDNA4/C-NS-silencer和空载体pcDNA4/C vector作为silencer组和vector组,以不转染质粒的A549细胞为normal组,Real-time PCR检测转染pcDNA4/C-NS-silencer对A549细胞内 NS 基因表达的影响。CCK-8法检测沉默 NS 基因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Hoechst33258核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ilencer组 NS 基因表达较vector组和normal组明显被抑制(0.166±0.024 vs 0.497±0.022、0.505±0.032, 均 P <0.01);Silencer组A549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vector组和normal组 (0.518±0107 vs 0.855±0.102、0.832±0.158,均 P <0.05);Silencer组A549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Silencer组细胞核皱缩呈致密浓染,染色质碎裂呈块状并有边集现象,且细胞凋亡率较vector组与normal组显著增高\[(34.80±6.77)% vs (9.70±150)%, (8.16±2.01)%, P <0.01\]。 结论: RNA干扰沉默 NS 基因可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10  K562工程细胞联合IL-2扩增方案对人NK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
    叶琳洁 黄庆生 李琦 张明杰 马旭东 杨慧 师俊玲
    2014, 21(5):537-5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0
    [摘要](2341) [HTML](0) [PDF 325.00 K](2655)
    摘要:
    目的:评价新建立的K562工程细胞联合IL-2扩增方案对人NK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 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PBMC并分离NK细胞,采用前期构建的K562工程细胞(将IL-15、4-1BBL和IL-18在白血病K562细胞上进行跨膜表达获取)联合IL-2培养方案对NK细胞进行扩增和活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的扩增效果和NK细胞表面受体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扩增后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和ADCC活性,CCK-8法检测在培养方案扩增末期加入TKD多肽对NK细胞的活化效果。结果:对于健康志愿者的NK细胞,新建立扩增培养方案可使NK细胞在PBMC中的比例提高至(93±3)%;使NK细胞中活化性受体NKG2D、CD94、NKp30、NKp44和NKp46的比例分别提高60%、40%、20%、40%和63%,而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变化不大;扩增后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K562、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U-7721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活性分别提高了19%、29%、26%和28%,其ADCC活性从(33±5.6)%上升至(65±12)%;方案中增加TKD可使NK细胞的杀伤活性从(86±4)%提高至(96±2)%。对于肿瘤患者的NK细胞,新扩增方案使其在PBMC的比例提高至(90.0±8.0)%,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了17%左右。 结论: K562工程细胞联合IL-2扩增方案可高效扩增NK细胞,明显激活其杀伤活性,扩增和活化的NK细胞可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11  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 ESR1 基因SNP与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闫雷 罗小玲 匡志鹏 赵瑞强 何承诚 黄正 谢裕安
    2014, 21(5):543-5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1
    [摘要](1556) [HTML](0) [PDF 290.48 K](2393)
    摘要: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肝癌高发地区壮族人群雌激素受体1基因(estrogen receptor1 gene, ESR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限制性片段长度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对扶绥县21个肝癌高发家系组共85例及同居住地10个正常对照家系组共39例进行 ESR1 基因型分布频率的检测;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并将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经 ESR1 基因型检测分型,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携带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4.36%、17.95%和7.69%;肝癌高发家系组人群携带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53%、11.76%和4.71%;(2)基因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符合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中AG、GG基因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率分别是AA基因型个体的0.218(95% CI =0.025~1917, P =0.170)和0.509(95% CI =0.049~5.260, P =0.571),肝癌高发家系组人群中非肝癌者AG、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率分别是AA基因型个体的0.298(95% CI =0.035~2.515, P =0.233)和0.671(95% CI =0.070~6.391, P =07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中, ESR1 基因rs3798757位点SNP多态性与罹患肝癌无关。
    12  高尔基磷蛋白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吕希利 田辉 鲁铭 岳韦名 李林 李树海 高存 司立博
    2014, 21(5):554-5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3
    [摘要](1716) [HTML](0) [PDF 307.87 K](2293)
    摘要:
    目的:检测高尔基磷蛋白3(Golgi phosphoprotein 3, GOLPH3)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GOLPH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2月至2006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6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及43例癌旁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肺组织标本中GOLPH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癌旁肺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GOLPH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57.8%(67/116)vs 28.0%(12/43),P<001\]。NSCLC组织中GOLPH3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程度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OLPH3蛋白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结论: GOLPH3蛋白高表达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肺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13  c-Myc 和 Bin1 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贾云泷 王郁 王婷婷 段玉青 王淼 王洪琰 孟宪利 刘丽华
    2014, 21(5):559-5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4
    [摘要](1593) [HTML](0) [PDF 292.02 K](2307)
    摘要:
    目的: 研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c-Myc和 Bin1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54例,使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和 Bin1 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的 c-Myc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0.34±0.29) vs (0.17±0.16), P <0.001;55.56% vs 33.33%, P =0.033\], 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25±0.19) vs (0.33±0.20), P <0.001;57.41% vs 84.48%, P =0.007\]。ESCC组织中 c-Myc mRNA的表达与 Bin1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790, P <0.001),c-Myc蛋白表达与Bin1蛋白表达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019)。c-Myc和 Bin1蛋白表达均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结论: 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Myc呈高表达,而Bin1呈低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均与ESCC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
    14  LYRIC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琦 韩涛 李凯 李午生 赵力 韩雅玲 谢晓冬 邹华伟
    2014, 21(5):565-5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5
    [摘要](1819) [HTML](0) [PDF 298.21 K](2301)
    摘要:
    目的: 检测LYRIC分子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YRIC分子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87例肝癌患者肝癌及其癌旁组织切除标本,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YRIC分子的表达,结合患者病理指标、病理分型和预后随访资料分析LYRIC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结果: 在基因水平检测发现, LYRIC 基因在56例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高表达率为64.7%(56/87);在蛋白水平检测发现,LYRIC蛋白在87例肝癌组织中均表达,且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16±0.87 vs 1.63±0.88, P =0 000 1)。在肝癌组织中LYRIC分子的高、低表达可较好地预测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LYRIC分子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Log-rank10.236, P =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LYRIC高表达(HR=2.19)、转移(HR=2.44)及肿瘤分期(HR=2.01)是影响肝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肿瘤直径及是否有病毒感染无关。 结论: LYRIC分子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临床分期、转移能力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肝癌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15  DC诱导CTL治疗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王丹红 张斌 高海燕 丁国梁 陈虎
    2014, 21(5):570-5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6
    [摘要](1772) [HTML](0) [PDF 208.54 K](2310)
    摘要:
    目的: 评价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8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采用CTL细胞治疗HPV阳性的CC患者8例, 采集CC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重组腺病毒介导HPV16/18 E6/E7转染DC细胞并诱导产生的CTL回输给患者,每次回输细胞量为1×10 9个,每2周回输一次,6次为一疗程。随访6~27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CTL细胞治疗的8例HPV感染的CC患者5例HPV转为阴性:其中治疗前缓解以及稳定状态的6例患者经CTL治疗后5例转为阴性,治疗前进展状态的2例患者无效;1例处于部分缓解状态的CC患者经CTL细胞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状态。全部治疗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CTL细胞治疗HPV感染CC患者HPV感染转阴率高、可减缓病情进展且安全,更重要的是CTL细胞治疗为处于缓解以及稳定状态的HPV感染的CC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16  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转移小鼠模型
    时志龙 孙斌 陈磊 钱海华 张孝峰 殷正丰
    2014, 21(5):574-5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7
    [摘要](2227) [HTML](0) [PDF 364.64 K](3099)
    摘要:
    目的: 通过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方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内复发转移小鼠模型。 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缓慢小容量尾静脉注射法(2×10 6个肝癌Hepa1-6细胞/0.2 ml,30 s内注射完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2×10 6个肝癌Hepa1-6细胞/2 ml,5 s内注射完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内复发转移小鼠模型。4周后摘取肝、肺、肾、脾组织并行H-E染色,大体和镜下观察肝脏、肺脏、脾脏和肾脏的成瘤情况。 结果: 对照组小鼠只在肺脏有转移灶形成,成瘤率为95%(19/20),肝脏、肾脏、脾脏未见有转移灶形成。实验组小鼠在肝脏和肺脏同时形成转移灶,肺脏成瘤率为94.7%(18/19),肝脏成瘤率为100%(19/19),脾脏、肾脏未见转移灶形成。 结论: 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注射循环肝癌细胞构建的小鼠模型可以模拟肝癌根治性切除后残留的循环肝癌细胞导致早期肝癌肝内复发转移的过程。
    17  死亡受体5和肿瘤生物治疗
    蒋效 周丽君 王育红
    2014, 21(5):578-56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8
    [摘要](1874)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死亡受体5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它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相应的配体结合而迅速诱导细胞凋亡。死亡受体5在正常细胞很少或几乎不表达,因此其对正常细胞没有作用。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可以将死亡受体5作为一个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靶点,为研究出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帮助。目前重组人TRAIL、抗DR5单克隆抗体等相关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而小分子DR5活化剂的发现,更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于DR5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认识。因此,对死亡受体5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可能为未来肿瘤生物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文就DR5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综述。
    18  Akt信号分子和结直肠癌的关系
    刁存启 毕经旺 王宝成
    2014, 21(5):584-5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19
    [摘要](1891) [HTML](0) [PDF 223.82 K](2424)
    摘要:
    在我国,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是癌症相关死亡因素的第三大主要原因。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Akt作为该通路的中间信号分子,在蛋白质合成、细胞代谢、细胞增殖与分化、抗凋亡及血管新生等事件中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就Akt信号分子及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结直肠癌预后和生存的影响进行综述。
    19  利用 SEPT9 基因甲基化检测筛查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宋乐乐 李月敏 宫媛 何宝明
    2014, 21(5):589-5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20
    [摘要](1704) [HTML](0) [PDF 272.82 K](2452)
    摘要:
    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结直肠癌的病死率。由于目前临床较普遍使用的粪便潜血和结肠镜检查患者依从性低,所以外周血Septin9(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前景的选项。截至目前有数项临床试验证明此检测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与癌分期有一定相关性,其检测效果优于化学法粪便潜血检测及糖蛋白类肿瘤标志物,与免疫学粪便潜血检测和粪便DNA检测相比,也具备一定优势。此检测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如腺瘤的检测效果仍有待观察,但其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复发和转移的监测指标,并对肿瘤的分期和分型有辅助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此检测的原理,重点回顾以此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简述其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
    20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黄亚妮 龚彩凤 潘金华
    2014, 21(5):595-5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4.5.021
    [摘要](2200) [HTML](0) [PDF 227.01 K](2514)
    摘要:
    结直肠癌因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化疗已成为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疗效不甚理想。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作为一种重要的靶向药物,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物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西妥昔单抗在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等多个层面上发挥着抗肿瘤作用,其作用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在多种癌组织中高表达,尤其是结直肠癌中。根据FOLFIR I (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 )、FOLFOX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 )、Cape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联合化疗药物临床试验结果,上述方案都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供选择的,每个方案各有利弊,有效率及适用指征略有不同。单药西妥昔单抗可用于耐受不了高强度化疗或已进行常规化疗后需要维持治疗的患者。目前有很多研究致力于探索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疗效预测指标如皮疹、EGFR表达、基因拷贝数(gene copy number,GCN)及基因多态性标志物等,其中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KRAS )基因突变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多项临床试验证实KRAS基因检测可以预测西妥昔单抗的疗效并在临床上已开始应用。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找到敏感而特异的西妥昔单抗预后标志物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结直肠癌的一大趋势。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