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2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DNA甲基化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闫冰冰 李力
    2015, 22(3):281-2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1
    [摘要](1736) [HTML](0) [PDF 333.61 K](2226)
    摘要:
    目的: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多药耐药是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DNA甲基化则是卵巢癌多药耐药调控的重要机制,因此全面了解DNA甲基化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调控机制对于卵巢癌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笔者共提取了26个与卵巢癌多药耐药调控显著相关的DNA甲基化基因,系统整合分析了这些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对卵巢癌耐药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在所有26个基因中,至少一半以上的DNA甲基化基因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响应耐药调控,说明该信号通路可能是DNA甲基化基因行使其耐药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方式。另外,分析这26个卵巢癌耐药相关甲基化基因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表明上述基因主要与不良预后相关。总之,深入探讨DNA甲基化基因与卵巢癌耐药和预后的潜在关系,对于充分认识DNA甲基化对卵巢癌耐药的调控及提高卵巢癌的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CD20特异性启动子调控腺病毒分泌stTRAIL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张砚君 袁向飞 张晓龙 张晴 卢杨 杨圆圆 吴杰 熊冬生 范冬梅
    2015, 22(3):290-2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2
    [摘要](1864) [HTML](0) [PDF 576.46 K](2141)
    摘要: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CD20启动子调控的TRAIL基因特异性杀伤B-NHL细胞的作用。方法:人工合成含有CD20启动子片段-分泌信号-异亮氨酸拉链-sTRAIL(aa114~aa281)-真核poly(A)序列的融合基因,装入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包装出携带P20-stTRAIL序列的腺病毒感染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研究CD20启动子在CD20+细胞系中的特异性转录,Western blotting验证TRAIL蛋白在细胞内的特异性表达,体外MTT法检测TRAIL特异性抑制CD20+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携带P20-stTRAIL序列的腺病毒载体并分别感染CD20阳性和阴性淋巴瘤细胞系后发现,CD20启动子仅在CD20+的BJAB淋巴瘤细胞中具有转录活性、启动sTRAIL表达并在体外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同源三聚体结构;在细胞中和培养上清中均检测到stTRAIL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但在CD20-细胞系中则无明显表达。体外功能实验显示,BJAB细胞在被AdP20-stTRAIL感染后自身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AdP20-stTRAIL感染的CD20阴性细胞以及空白载体感染的细胞未见生长抑制现象。结论:CD20启动子可以特异性调控腺病毒携带的治疗基因stTRAIL的表达,实现TRAIL对CD20+ B-NHL细胞的靶向杀伤。
    3  转铁蛋白和RGD肽共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肺癌组织细胞的靶向性
    姬颖华 杨晓煜 王荦楠 赵欣 路平
    2015, 22(3):299-3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3
    [摘要](2503) [HTML](0) [PDF 308.86 K](2159)
    摘要:
    目的:构建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与整合素受体结合肽(RGD)共修饰脂质体(TF/RGD-LP),从体内外评价TF/RGD-LP的肺癌组织细胞靶向性。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整合素受体结合肽RGD修饰的脂质体(RGD-LP),采用后插入法制备TF与RGD共修饰脂质体TF/RGD-LP,分析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将肺癌A549细胞分为TF/RGD-LP、TF-LP、RGD-LP和LP组,每组设5个复孔。细胞摄取实验和肿瘤细胞球穿透实验研究TF/RGD-LP与肺癌A549细胞的亲和力和肿瘤组织的穿透能力,通过荷瘤裸鼠活体成像实验检测TF/RGD-LP的肺癌组织细胞靶向性。结果:所制备TF/RGD-LP粒径为(122.8±11 5)nm,电位为(6.4±3.85)mV。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肺癌A549细胞对TF/RGD-LP的摄取效率分别是TF-LP、RGD-LP和LP的2.8、2.2和3.9倍,TF-LP( P =0.006)、RGD-LP( P =0.007)和LP( P =0.001)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三者间有交互效应( P =0.006);肿瘤细胞球摄取实验以及裸鼠肿瘤组织活体成像实验表明,TF/RGD-LP具有良好的肺癌组织靶向性。结论:TF/RGD-LP具有良好的肺癌组织细胞靶向性,是一种潜在的肺癌组织细胞靶向给药系统。
    4  miR-135a在调节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
    苏文媚 林燕明 罗亮 梁亚海 刘美莲 赖振南 杨志雄 梁荣
    2015, 22(3):304-3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4
    [摘要](1858) [HTML](0) [PDF 343.63 K](1985)
    摘要:
    目的:探讨miR-135a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肿瘤科及呼吸内科就诊的48例SCLC患者外周血液标本,将其分为化疗敏感组(28例)和耐药组(20例),采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血液标本、SCLC敏感细胞株H69及耐药细胞株H69AR中miR-135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应用miR-135a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上、下调细胞株中miR-135a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对各种化疗药物(ADM、DDP和VP-16)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与化疗敏感组相比,miR-135a在化疗耐药患者血液标本中的表达明显增高\[(2.174±3.981) vs (-1.963±3.750), P <0.001\];在临床患者血液标本中,miR-135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 P >0.05),与疾病的分期、化疗敏感性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均 P <0.01)。miR-135a在H69AR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69细胞\[(7.841±0.392) vs (1.047±0.081), P <0.01\];通过miR-135a抑制剂下调H69AR中miR-135a的表达能够显著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H69AR细胞对DDP、ADM及VP-16的 IC 50值明显下降\[(247.09±11.55) vs (76.64±10.00)、(150.83±8.03) vs (40.72±5.06)、(436.63±61.19) vs (163.35±20.00);H69细胞转染miR-135a mimics后对化疗药物DDP、ADM和VP-16的 IC50值明显增加\[(18.58±1.37) vs (159.27±3.29)、(24.37±2.63) vs (129.19±2.64),(48.55±2.59) vs (359.87±2.92) μg/ml, P <0.01\]。结论: miR-135a参与调节SCLC的多药耐药,下调miR-135a基因的表达可能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5  当归多糖对CIK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杀伤活性的影响
    陈吉祥 白海 欧剑锋 赵强
    2015, 22(3):310-3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5
    [摘要](2078) [HTML](0) [PDF 269.90 K](1913)
    摘要: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体外对人外周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增殖、免疫表型及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第0天加入IFN-γ (1 000 IU/ml),24 h后再加入IL-2 (1 000 IU/ml)、抗CD3单抗 (50 ng/ml) 继续培养,此后每隔3 d根据添加不同浓度的ASP分为5组:A组(不加ASP)、B~E组(分别加ASP 12.5、25、50、100 μg/ml)。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各组CIK细胞的增值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IK细胞中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CIK细胞上清液中IFN-γ及TNF-α的分泌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联合ASP诱导培养CIK细胞至第16天时,与A组相比,E组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56.98 ± 3.00)×106 vs (43.81 ± 2.14)× 106, P <0.05)\],各组细胞活率都保持在90%以上;各组CIK细胞CD3+CD4+、CD3+CD8+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而D组、E组CD3+CD56+细胞比例与A组相比存在差异\[(26.65±3.71)%、(28.36±4.28)% vs (20.75±3.56)%, P <0.05)\];E组CIK细胞在效靶比为40 ∶1、20 ∶1、10 ∶1时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比A组更强\[(84.19±5.88)% vs (68.05±5.95)%、(76.69±6.54)% vs (64.55±9.44)%、(72.32±9.22)% vs (61.45±8.22)%,均 P <0.05]。结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ASP体外对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  RNA干扰CXCR4和CXCR7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龙萍 刘萍萍 孙凤仪 马营营 王箴言 黄煜
    2015, 22(3):315-3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6
    [摘要](1848) [HTML](0) [PDF 489.61 K](2035)
    摘要:
    目的:探讨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干扰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7对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LipofectamineTM2000 脂质体为载体将siRNA转染至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株,以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siRNA对CXCR4和CXCR7的干扰效果,以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CXCR4和CXCR7基因沉默对HEC-1-A细胞周期、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HEC-1-A细胞高表达CXCR4和CXCR7,合成的CXCR4-siRNA、CXCR7-siRNA、CXCR4/CXCR7-siRNA均可分别干扰HEC-1-A细胞内CXCR4、CXCR7、CXCR4/CXCR7基因或蛋白的表达;CXCR4和CXCR7基因的单独沉默或联合沉默均可导致HEC-1-A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显著下降( P <0.05),同时引发HEC-1-A细胞周期出现S期阻滞。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和CXCR7在HEC-1-A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和CXCR7途径的抑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靶点。
    7  膜联蛋白A7低表达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田焕娜 梁秀军 王小杰 陈龙 李欣
    2015, 22(3):322-3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7
    [摘要](1973) [HTML](0) [PDF 267.45 K](2042)
    摘要: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膜联蛋白A7(anexin A7, ANXA7)的表达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以靶向ANXA7的siRNA转染MGC-803细胞为siRNA干扰组,另设阴性siRNA对照和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MGC-803细胞中ANXA7蛋白的表达,应用 MTT、集落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NXA7下调对MGC-80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靶向ANXA7的siRNA转染后MGC-803细胞中ANXA7的表达较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21.79±1.72)% vs (99.87±5.13)%、(93.45±4.89)%,均 P <0.05]。下调ANXA7明显降低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0.97±0.06) vs (1.21±0.07)、(1.25±0.08),均 P <0.05\]和集落形成能力\[(183±21) vs (363±35)、(348±27)个,均 P <0.05\],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变化( P >0.05)。结论:ANXA7低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而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8  Neurit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张峤 王强 张健 单莉
    2015, 22(3):326-3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8
    [摘要](2273) [HTML](0) [PDF 308.62 K](2126)
    摘要:
    目的:明确Neuriti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细胞(non-small lung cancer-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NSCLC-VECs)中的表达水平,探讨Neuritin与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发生的关系。方法:培养及鉴定人NSCLC-VECs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HPMEC),使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膜上FactorⅧ抗体及CD34抗体表达水平,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euritin的表达水平。结果:经加压筛选稳定传代的NSCLC-VECs及HPMEC细胞膜上可见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actorⅧ抗体及CD34抗体表达。NSCLC-VECs中Neurit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MEC\[(0.95±0.09) vs (0.64±0.05), P<0.05\],Neuritin蛋白在NSCLC-VECs中的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HPMEC\[(1.15±0.11) vs (0.27±0.14), P <0.05\]。结论:Neuritin在人NSCLC-VECs中过表达,提示Neuritin可能与肿瘤血管发生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9  JAK-STAT信号通路与人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蔡勋全 潘勤聪 沈强 陈凤媛 袁胜忠
    2015, 22(3):331-3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09
    [摘要](1533) [HTML](0) [PDF 312.85 K](2061)
    摘要:
    目的:探究正常直肠组织和直肠癌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重要成员以及通路下游重要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STAT3对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以及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在本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非直肠癌(痔疮、肛瘘肛裂、结肠炎、肠息肉等)患者正常直肠组织各50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STAT3、p-STAT3及JAK-STAT信号通路下游Cyclin D1、Bcl2的表达,分析STAT3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慢病毒介导的STAT3-shRNA转染直肠癌细胞Colo320,采用MTT法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sh-RNA干扰STAT3表达对直肠癌Colo32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直肠癌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 P <0.01),p- STAT3、Cyclin D1和Bcl2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直肠组织( P <0.05);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直肠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 P <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 P >0.05)。慢病毒介导的shRNA转染Colo320细胞可有效抑制其STAT3和p-STAT3表达,沉默STAT3后Colo32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显著下降( P <0.05)。结论:STAT3能通过影响JAK-STAT信号通路下游重要蛋白的表达,促进直肠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研究结果为直肠癌的防治提供潜在的新靶点。
    10  ADAMTS1、ADAMTS18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郭丽丽 郭胜利 郭炜 董稚明 郭艳丽
    2015, 22(3):337-3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0
    [摘要](1989) [HTML](0) [PDF 278.60 K](1948)
    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含凝血酶敏感素1型基序的解聚素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1, ADAMTS1)及ADAMTS18基因的表达,探讨ADAMTS1和ADAMTS18基因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的72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DAMTS1、ADAMTS18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①ESCC组织中ADAMTS1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394±0.123) vs (0.895±0.276), P <0.01\],有淋巴结转移组ADAMTS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482±0.157) vs (0.298±0.102), P <0.05\];②ESCC组织中ADAMTS18 m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361±0.115) vs (0.879±0.265), P <0.01),高、中分化鳞癌组ADAMTS18 mRNA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组\[(0.496±0.153) vs (0.232±0.088), P <0.05\];③ESCC组织中ADAMTS1和ADAMTS18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38.9%(28/72)、34.7%(25/72) vs 94.4%(68/72)、93.1%(67/72),均 P <0.01\],高、中分化组ADAMTS18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组\[45.4%(20/44) vs 17.8%(5/28), P <0.05\];④ESCC组织中ADAMTS1与ADAMTS18的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χ 2=1.338, P >0.05)。结论:ADAMTS1基因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ADAMTS18基因在ESCC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两种基因在ESCC组织中蛋白的表达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11  外周血 KISS1 mRNA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陈丽平 刘曼华 季金龙 林巍巍 乔海凤 郑艳莉 单峰
    2015, 22(3):343-3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1
    [摘要](1762) [HTML](0) [PDF 277.69 K](2002)
    摘要:
    目的:通过与CA125比较,探讨外周血KISS1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拟手术的EOC患者40例手术前一天的外周静脉血和正常健康者静脉血,用RT-PCR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外周血KISS1 mRNA和CA125的表达。结果:EOC早期组(Ⅰ~Ⅱ期)、晚期组(Ⅲ~Ⅳ期)KISS1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者(均 P <0.01),而早期与晚期EOC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EOC晚期组CA125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早期组及正常健康者(均 P <0.01),而早期组与正常健康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KISS1 mRNA ROC(receptive operator character curve, ROC)曲线的切值(cutoff)设为0.51、0.72时,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0.58和1,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分别为0.92和0.7;CA125的cutoff值设为20、100 U/ml时,PPV分别为0.72和1,NPV分别为0.87和0.81。KISS1 mRNA、CA125对EOC均具有中度诊断效能( P =0.34);两者比较, KISS1 mRNA对早期EOC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P =0.018),而CA125对晚期EOC的诊断价值较高( P <0.01)。结论:患者外周血KISS1 mRNA与CA125对EOC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KISS1 mRNA可作为EOC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两者的联合检测可提高EOC的诊断效能,特别是早期EOC的诊断率。
    12  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 XRCC1 Arg399Gln(rs25487)和Arg280His(rs25489)多态性与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何承诚 谢裕安 赵瑞强 闫雷
    2015, 22(3):348-3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2
    [摘要](1641) [HTML](0) [PDF 278.52 K](1936)
    摘要: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壮族人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家系DNA修复基因XRCC1 Arg399Gln(rs25487)和Arg280His(rs25489)多态性与HCC家系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质谱检测方法,对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20个HCC家系组79例和 10个正常对照家系组40例进行XRCC1基因 Arg399Gln(rs25487)和Arg280His(rs25489)基因型分布频率检测,应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HCC发生危险性的关系,并将实验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XRCC1 Arg399Gln(rs25487)中AG、AA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个体的9倍(95% CI=0.828~97.780, P =0.071)和5.14倍(95% CI=0.445~59.450, P =0190);HCC家系组人群中非HCC患者AG、A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个体的4倍(95% CI=0689~23230, P =0.122)和2.85倍( 95% CI=0.464~17.583, P =0.2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rg280His(rs25489)正常家系组人群中GA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个体的2.4倍(95% CI=0.530~10.877, P =0.256);HCC家系组人群中非HCC患者G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个体的1.02倍(95% CI=0.286~3.650, P =0.9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西扶绥壮族人群中XRCC1 Arg399Gln(rs25487)和Arg280His(rs25489)多态性与患HCC的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13  自体不成熟树突状细胞胸腔内注射治疗化疗耐药的肿瘤患者恶性胸腔积液
    朱学军 孔祥图 范振芳 张文曦 陈健一 倪海雯 孙雪梅
    2015, 22(3):354-3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3
    [摘要](1387) [HTML](0) [PDF 262.06 K](2080)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扩增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6例对化疗耐药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获得不成熟DC,每4周患者胸腔内注射DC( 5~10)×107个, 连续3次为一疗程, 观察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的变化及治疗的不良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胸水中T 细胞、NK细胞亚群。结果:总体疗效为: CR 2例, PR 1例, SD 1例, PD 2例, 有效率为50% (3/6) , 获益率( CR+PR+SD)为66.7%。2例CR均为肾癌患者,缓解时间达26周和147周;3例肺癌患者中1例PR、1例SD及1例PD;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PD;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DC治疗后6例患者胸水中的T细胞百分率均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采用无抗原加载的自体不成熟DC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肯定,可能主要是通过NK细胞介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4  乳腺癌局部复发肿瘤组织受体表达变化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梁倩影 彭大为
    2015, 22(3):358-3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4
    [摘要](1470) [HTML](0) [PDF 253.81 K](2364)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局部复发肿瘤组织受体表达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原发癌经治疗后再次复发的患者5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和复发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受体表达变化对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1)原发灶和复发肿瘤灶中ER阳性率分别为60.71%(34/56)和55.36%(31/56),PR阳性率分别为57.14%(32/56)和51.79%(29/56),Her-2阳性率分别为44.64%(25/56)和42.86%(24/56);(2)ER在原发灶与复发灶的变化率为3393%(19/56),PR变化率为37.50%(21/56),Her-2 变化率为 8.93 %(5/56);(3)56例乳腺癌患者死亡22例(39.29%),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23%、75.65%、70.11%、60.22%、42.86%;Kaplian-Meier分析显示,原发灶和复发灶中ER及PR表达的变化均对患者OS有明显影响,ER由(-→+)较(+→-)预后为好(P=00478),PR由(-→+)较(+→-)预后为好( P =0.0182),而Her-2的表达变化由于样本量太小无法评估其影响;(4)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是否转移及ER、PR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预测性因子。结论:乳腺癌患者原发灶与复发灶中ER、PR的表达变化对患者生存存在影响,检测患者肿瘤复发灶中这些受体表达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15  CIK细胞联合化疗对胃癌疗效的Meta分析
    郑晨宏 谢晓华
    2015, 22(3):363-3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5
    [摘要](2308) [HTML](0) [PDF 439.48 K](2042)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到2014年3月发表的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306名胃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单纯化疗相比,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患者近、远期疗效。肿瘤近期缓解率:RR=214,95% CI: 1.20~3.79, P =0.01, I 2=0 %。远期效应:1年存活率,RR=1.13,95% CI: 1.03~1.24, P =0.09, I 2=50%;2年存活率,RR=1.22,95% CI: 1.11~ 1.44, P =0.46, I 2= 0 %;3年存活率,RR=1.34,95% CI: 1.10~1.63, P =0.5, I 2=0%。无进展生存期:RR= 2.65,95% CI:2.29~3.01, P <0.001, I 2=98%。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相对于单纯化疗能提高胃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16  胰腺癌的细胞治疗新进展
    王三妹 陈宝安
    2015, 22(3):369-3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6
    [摘要](1686) [HTML](0) [PDF 240.24 K](2116)
    摘要:
    胰腺癌的细胞治疗为生物治疗的一个分支,它是通过在体外培养效应细胞后回输至患者体内,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并控制肿瘤的目的。胰腺癌的细胞免疫治疗已有较长的历史,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cyte 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s)、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到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CIK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以及传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s, CTLs)。同时,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得以大规模分析,并且借由这些统计分析,基础医学和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已不再相互孤立存在。近几年,以上几种类型的细胞在胰腺癌的传统治疗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改进与突破。本文就近几年来胰腺癌细胞治疗中常用的五种细胞在临床转化中的研究新进展做一介绍。
    17  肺癌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转化的研究进展
    王琦 任秀宝 蒋敬庭
    2015, 22(3):375-3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7
    [摘要](2485) [HTML](0) [PDF 249.47 K](2368)
    摘要:
    肺癌是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且术后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生物治疗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生物治疗技术之一的免疫细胞治疗能够激活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并重建患者免疫功能,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DC-CIK、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及γδ T细胞等疗法。肺癌的细胞治疗已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领域确定了其抗肿瘤效应,进一步通过基因工程修饰、双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卡控点分子干预等手段增强免疫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是未来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DC疫苗、CIK细胞及DC-CIK等对肺癌治疗临床转化的研究进展。
    18  CIK细胞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徐全晓 常占国 张晓冬 马磊 贺利民
    2015, 22(3):381-3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8
    [摘要](2389) [HTML](0) [PDF 252.60 K](2090)
    摘要:
    目的:探讨CIK细胞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CIK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患者;对照组36例:为同期单纯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患者。治疗后随访36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在化疗前与经6周期化疗结束后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组的近期有效率(53.30% vs 36.10%, P =0.16)及疾病控制率(86.70% vs 83.30%, P =0.97)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实验组CD3+、CD3+CD4+、CD3+CD8+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均 P <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率显著升高(86.70% vs 50.00%, P =0.002);生存期PFS\[(16.67±12.26) vs (9.65±9.01)个月, P =0.031\]及OS\[(18.89±11.70) vs (1.78±8.64)个月, P =0.039 ]均有明显延长。结论:CIK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可能起到协同作用,能延长PFS和OS。
    19  TFPI-2在结直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韩东兴 刘兵 潘卉 郭坚 谭卫林
    2015, 22(3):385-3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19
    [摘要](1600) [HTML](0) [PDF 252.61 K](1872)
    摘要: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2,TFPI-2)蛋白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50份,同时收集在上海建工医院体检行肠镜活检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3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PI-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相比,TFPI-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呈阴性表达(0/50),明显低于癌旁黏膜组织\[24%(12/50)\]及正常肠黏膜组织\[78.3%(18/23)\],3组TFPI-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FPI-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20  Siglec家族成员在免疫调控与免疫病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秦兰 王春梅 曹雪涛
    2015, 22(3):388-3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20
    [摘要](2424) [HTML](0) [PDF 223.35 K](3334)
    摘要: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g-like lectins,Siglecs)是一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成员,可通过识别含有唾液酸的糖链结构,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Siglec家族成员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以及凋亡的调控;同时,Siglec家族成员也参与免疫耐受的调控,并在自身免疫病、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靶向Siglecs抗体或糖基化配体的治疗药物被相继研发并用于淋巴瘤、白血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Siglecs相关疾病的治疗。现就Siglecs参与免疫调控及其在抗自身免疫病和抗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1  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及DNA的研究进展
    吴康 邓安梅 颜宏利
    2015, 22(3):393-3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21
    [摘要](1733) [HTML](0) [PDF 246.47 K](2805)
    摘要: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联合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仍有大量患者因术后转移和复发死亡。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均有重要意义,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DNA的检测技术及其在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22  MALAT1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张楹怡 田卫平 梅玫
    2015, 22(3):399-4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22
    [摘要](1677) [HTML](0) [PDF 218.06 K](1928)
    摘要:
    近年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 MALAT1)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ALAT1首先作为重要的预后标志物发现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中,其与肺癌细胞转移能力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细胞转移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肿瘤复发及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MALAT1调节恶性肿瘤转移的机制有助于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本文就MALAT1和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3  MicroRNAs调控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的机制
    邱婷婷 熊建萍
    2015, 22(3):404-1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5.3.023
    [摘要](1773) [HTML](0) [PDF 212.80 K](2107)
    摘要:
    MicroRNAs(miRNA)是一类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半数以上的miRNA定位于与肿瘤发生相关的染色体区域或脆性位点,超过一半的miRNA与癌症发生相关。目前研究表明,一些miRNA与5-氟尿嘧啶(5-Fu)的抗肿瘤化疗敏感性有密切关系,miRNA可通过调控药物代谢相关酶,如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P)等,调控细胞凋亡(主要是Bcl-2、Bcl-xL、Bax等)以及细胞周期从而影响5-Fu化疗敏感性。此外,miRNA还可通过其他一些机制如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多药耐药(MDR)和肿瘤干细胞(CSCs)等影响5-Fu化疗敏感性。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