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23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CAR-NK抗肿瘤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殷书磊 于益芝 曹雪涛
    2016, 23(1):1-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1
    [摘要](3292) [HTML](0) [PDF 436.75 K](2389)
    摘要:
    作为固有免疫中重要的效应细胞,NK细胞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功能,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修饰的T细胞(CAR-T)技术的兴起,NK细胞的CAR修饰潜力也受到了关注。CAR-NK的研发既传承了经典CAR-T研发的思路,也实现了诸多基于NK细胞生物特点的创新和发展。外周血NK细胞、NK细胞系和干细胞来源的NK细胞各具生物学特色,在CAR-NK研发中被广泛使用。已有靶向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抗原的CAR-NK在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取得显著效果。虽然在临床暂未有数据支持CAR-NK的疗效且仍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需要攻克,但是CAR-NK有望在治疗实体瘤、简化免疫治疗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  多靶点抗原肽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安全性
    黄静 胡晓云 陈晓薇 张明霞 陈逢生 郭亚兵
    2016, 23(1):11-1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2
    [摘要](2047) [HTML](0) [PDF 312.37 K](1881)
    摘要:
    目的:评价多靶点抗原肽自体免疫细胞技术(multiple antigen stimulating cellular therapy, MASCTTM)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接受MASCTTM治疗且治疗前的末次治疗结束最少1个月以上、未接受其他免疫治疗的45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第0天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诱导培养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uture dendritic cell,mDC),负载14种抗原肽,小部分mDC于第8天经患者腹股沟淋巴结周围区皮下注射;未贴壁细胞第7天与大部分mDC共培养诱导为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对mDC及CTL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第26天经静脉回输患者体内,分析输注细胞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mDC中CD80+细胞比例为(98.5±5)%、CD83+细胞为(88.0±10)%、CD86+细胞为(984±3)%、HLA-DR+ 细胞为(98.8±2)%,mDC分泌高水平IL-12\[(985±312) pg/ml\]、低水平IL-10\[(53±10)pg/ml\]。CTL中CD3+CD8+细胞为(83.0±10)%、CD3+CD56+细胞为(24.0±5)%,CTL分泌高水平IFN-γ\[(1 222±650) pg/ml\]、低水平IL-10\[(7±5) pg/ml\]。MASCTTM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精神、食欲、睡眠和体力较前好转,有2名(44%)患者在输注CTL细胞1 h后出现轻中度发热,未观察到其他严重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MASCTTM成功诱导培养典型mDC和CTL,行MASCTTM治疗的HCC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3  MCP-1/CCR2轴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肺癌组织归巢
    宋新苗 颜次慧 吕梦果 于文文 张新伟 任秀宝
    2016, 23(1):17-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3
    [摘要](2285) [HTML](0) [PDF 534.25 K](1727)
    摘要: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ractant protein-1, MCP-1)/趋化因子(C-C模体)受体2\[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2, CCR2)轴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MSCs)向肺癌归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健康新生儿脐带组织中分离HUMSCs并鉴定,构建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体外应用Transwell趋化实验、体内应用IVIS Xenogen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HUMSCs是否向肺癌归巢,ELISA法检测肺癌细胞A549培养上清中MCP-1分泌水平,转染shRNA敲低肺癌细胞内MCP-1的表达和用抑制剂RS504393抑制HUMSCs细胞表面的MCP-1受体CCR2后,体内外检测HUMSCs向肺癌归巢能力的改变。结果:成功分离得到HUMSCs并完成鉴定,成功建立BALB/c裸鼠皮下肺癌移植瘤模型。HUMSCs在体内外均能向肺癌归巢(P<0.01),肺癌细胞高表达MCP-1。成功构建稳定低表达MCP-1的肺癌A549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shRNA1和shRNA2敲低组趋化HUMSCs的数目明显减少\[(80.0±33.0)、(94.0±16.0) vs (167.0±41.0)个,均P<0.05\],抑制HUMSCs细胞表面MCP-1受体CCR2后,体内外均显著抑制HUMSCs向肺癌的趋化能力(P<0.05)。结论: MCP-1/CCR2轴促进HUMSCs向肺癌归巢
    4  三七皂苷R1通过线粒体相关通路促进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
    吴晓莉 刘娜 马夫天 赵晓庆 封雪枫 张宝玺
    2016, 23(1):24-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4
    [摘要](1736) [HTML](0) [PDF 352.78 K](1640)
    摘要:
    目的:观察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R1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双染法)分别检测三七皂苷R1(10、20、40及80 μmol/L)处理HL-60细胞12、24、36及48 h后HL-60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HL-60细胞内Bcl-2、Bax及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 C)蛋白的表达水平,JC-1染色法观察HL-60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三七皂苷R1浓度依赖性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且细胞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三七皂苷R1后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0.45±0.03) vs (1.00±0.00),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1.72±0.08) vs (1.00±0.00),P<0.05\];Bcl-2/Bax比值减小\[(0.21±0.01) vs (1.00±0.00),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0.56±0.09) vs (1.00±0.00),P<005\];胞质(cyto)中Cyt-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42±0.03) vs (1.00±0.00),P<0.05\]。 结论: 三七皂苷R1可显著诱导HL-6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通路促进细胞的凋亡;本实验可为三七皂苷R1用于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依据。
    5  二氯乙酸钠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刘小军 刘敏 段玲 张涛 乔慧 赵达
    2016, 23(1):30-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5
    [摘要](1921) [HTML](0) [PDF 360.65 K](1610)
    摘要:
    目的:研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抑制剂二氯乙酸钠(sodium dichloroacetate,DCA)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DCA分别干预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和BGC-823细胞24 h,MTT法检测胃癌细胞存活率,中位效应法观察DCA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干预的协同效应,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性,流式细胞术双染法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率。结果: DCA(20、40、60、80和100 mmol/L)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和BGC-823细胞增殖,24 h的IC50值分别为60.9 mmol/L和53.8 mmol/L;较小剂量(20、40 mmol/L)DCA和DDP(5、10 μmol /L)联合干预SGC-7901和BGC-823细胞的联合指数值均<1,提示两者具有协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效应。与对照组相比,DCA(60、80、100 mmol/L)组SGC-7901细胞穿膜数目显著降低\[(99.3±11.7)、(55.7±6.0)、(38.3±6.7) vs (182.7±17.3)个,均P<005\];同样浓度组的BGC-823穿膜细胞数目也显著降低\[(88.7±8.3)、(49.0±5.7)、(42.3±6.7)vs (170.7±15.0)个,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DCA(60、80、100 mmol/L)组SGC-790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显著增加\[(31.7±5.2)%、(35.0±54)%、(37.8±62)% vs (8.1±1.3)%,均P<0.05)\];BGC-823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也显著增加\[(24.2±4.6)%、(31.9±4.2)%、(40.4±57)% vs (6.6±1.4)%,均P<0.05)\]。结论: DCA明显抑制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的增殖,并可与化疗药物产生协同效应;DCA可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靶向丙酮酸脱氢酶激酶有望成为未来胃癌治疗新的方法。
    6  金复康口服液对免疫衰老小鼠肺癌移植瘤的防治作用
    田建辉 杨晓霞 毕凌 罗斌 周之毅 王青 黄建华 李和根 刘嘉湘
    2016, 23(1):36-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6
    [摘要](1786) [HTML](0) [PDF 459.47 K](1677)
    摘要:
    目的:探讨金复康口服液对D-半乳糖诱导的免疫衰老模型小鼠肺癌移植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包随机取10只C57BL/6J雄性小鼠作空白对照、取83只C57BL/6J雄性小鼠连续42 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d)\]建立免疫衰老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和金复康口服液进行干预;造模后取10只对照组和 20只免疫衰老模型组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摘取小鼠胸腺及脾脏,计算器官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及脾脏T细胞免疫衰老相关膜分子表达。其余63只免疫衰老模型小鼠左侧腋下前部接种肺癌细胞LL2-Luc-M38建立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金复康预防和金复康防治组进行干预,其中30只(每组取10只)小鼠于移植瘤造模14 d后处死,检测瘤体质量;其余33只小鼠观察成瘤时间、计算生存期。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小鼠胸腺和脾脏的CD3+CD45RA+、CD3+CD25+、CD3+CD28+表达显著下降(P<0.01),CD3+CD196+、CD4+CD25+表达显著上升(P<0.01),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金复康干预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免疫衰老小鼠脾指数明显上升(P<0.01),脾CD3+CD45RA+和CD3+CD28+表达明显上升(P<0.01或P<0.05)、而CD3+CD196+及CD4+CD25+表达显著下降(P<001),胸腺CD3+CD25+表达显著上升(P<001)、CD3+CD196+表达显著下降(P<0.05),血清SOD活力明显上升(P<001),而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2)免疫衰老小鼠皮下接种肺癌细胞后,金复康预防组小鼠的成瘤时间和生存期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P<0.05),金复康防治组的生存时间延长更为明显(P<0.01);金复康防治组移植瘤体质量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和预防组(P<0.05),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半乳糖可诱导小鼠免疫衰老发生;金复康可时间依赖性地延缓小鼠免疫衰老,从而防治肺癌的发生发展及延长小鼠生存期。
    7  p[5HRE]AFPp-p53/PEI-Fe3O4磁性纳米颗粒联合磁流体热疗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赵成桂 袁晨燕 吴国球
    2016, 23(1):44-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7
    [摘要](2101) [HTML](0) [PDF 456.53 K](1591)
    摘要:
    目的:建立p[5HRE]AFPp-p53/PEI-Fe3O4磁性纳米颗粒靶向基因治疗和磁流体热疗系统用于肝癌的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亚克隆基因重组法构建靶向肝癌的治疗基因p[5HRE]AFPp-p53,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凝胶电泳法检测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颗粒PEI-Fe3O4,利用透射电镜、粒径仪、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等对PEI-Fe3O4进行表征检测。MTT法检测PEI-Fe3O4转染p[HRE]AFPp-p53至不同细胞系后的细胞增殖及磁流体热疗和基因治疗联合作用对肝癌细胞HepG2的增值抑制作用。结果:成功制备载有靶向治疗基因的p[5HRE]AFPp-p53/PEI-Fe3O4磁性纳米颗粒,由其介导的基因治疗组与阴性及纳米颗粒对照组相比,明显抑制肝癌HepG2(AFP阳性)细胞 [(0592±0041) vs (1.052±0.031)、(1.012±0.021),P<0.01]和SMMC7721(AFP阴性)细胞(0.813±0.042) vs(1.073±0.032)、(1.182±0.052),P<0.01]的增殖活性,但对非肝癌细胞(L929和Lovo) 增殖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基因治疗和磁流体热疗联合组与单独使用热疗组及基因治疗组相比显著增加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76.11% vs 35.22%、4292%,均P<001)。结论:p[5HRE]AFPp-p53 PEI-Fe3O4 磁性纳米颗粒对肝癌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并且能与磁流体热疗产生协同效应,是一种选择性高、治疗效果好的肿瘤治疗方法。
    8  水飞蓟宾抑制缺氧状态下胃癌细胞mTOR磷酸化及HIF-1α表达
    伍友兴 桂若虎 郑新平 王晓洋 王柏琦 胡军
    2016, 23(1):52-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8
    [摘要](1758) [HTML](0) [PDF 257.78 K](1612)
    摘要: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胃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低氧条件下体外培养胃癌细胞系MGC803,用不同浓度水飞蓟宾处理后,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 mRNA、蛋白的表达以及mTOR和Akt的磷酸化水平,MTT法检测水飞蓟宾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细胞低氧状态下生长4 h后,与正常氧浓度组相比,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0.94±0.16)vs(0.015±0.03),P<0.01)];经250 μmol/L水飞蓟宾处理后,与处理前相比,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0.24±0.09)vs(0.94±0.16),P<0.01]。与正常氧浓度组相比,低氧并不能增加HIF-1α mRNA的表达[(0.074±0.011) vs (0.07±0.02),P>0.05],即便加入250 μmol/L水飞蓟宾处理对HIF-1α mRNA的表达也无明显影响[(0.081±0.011) vs (0.07±0.02),P>0.05],但水飞蓟宾能显著增加泛素化HIF-1α蛋白的表达[(0.94±0.16)vs(0.24±0.09),P<0.01];水飞蓟宾处理后能明显抑制mTOR磷酸化水平[(0.17±0.06) vs (0.53±0.14),P<0.05)],并能明显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52.94±6.15) vs (100±3.22),P<005)]。与处理前相比,50和100 μmol/L水飞蓟宾处理对Akt磷酸化无明显影响[(0.16±0.09)、(0.17±0.06) vs (011±0.04),P>0.05],但250 μmol/L水飞蓟宾处理后,细胞内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0.33±0.06)vs(0.11±0.04),P<005]。结论: 水飞蓟宾可能通过影响mTOR和HIF-1α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抗肿瘤活性。
    9  双氢青蒿素诱导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
    黄琰 吴隼 张媛 字友梅 杨满 郭燕 张灵秀 王莉华
    2016, 23(1):57-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09
    [摘要](1612) [HTML](0) [PDF 320.13 K](1688)
    摘要:
    目的:考察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诱导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凋亡,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1~30 μg/ml DHA对Hut-78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Hochest 33258染色技术在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DHA对Hut-78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DHA对Hut-78细胞凋亡的影响,10 mmol/L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1 h,观察ROS在DHA引起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中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Hut-78细胞凋亡过程中ROS对DHA引起的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结果:DH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t-78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核固缩,形成凋亡小体。5、10、20 μg/ml DHA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1±2.8)%、(436±3.1)%、(68.9±2.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 μg/ml DHA处理导致Hut-78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59.4±2.6)%,而经ROS抑制剂NAC预处理之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38.4±2.1)%。DHA能够引起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NAC的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抑制这一过程,统计结果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结论:DHA能够抑制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DHA促进ROS依赖的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
    10  miR-486-5p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张冉冉 连海峰 史宁 胡营滨 李明 刘成霞
    2016, 23(1):62-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0
    [摘要](1782) [HTML](0) [PDF 298.00 K](1605)
    摘要:
    目的:探讨miR-486-5P对裸鼠皮下人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miR-486-5P过表达质粒处理后,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iR-486-5p靶基因神经纤毛蛋白-2(NRP2)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移植瘤内miR-486-5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iR-486-5p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胃癌移植瘤的生长;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瘤体质量明显下降\[(0.404±0.080) vs (0.748±0.122)、(0.788±0.176)g,均P<0.05\];移植瘤平均体积明显减小\[(0.333±0.039) vs (0.597±0.175)、(0.594±0.216)cm3,均P<0.05\],实验组的抑瘤率达46.99 %;实验组经miR-486-5p过表达质粒处理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NRP2蛋白主要定位于胃癌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实验组NRP2蛋白的IHS得分显著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2.2±0.84) vs (6.4±0.89),(6.2±1.48),均P<001\];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NR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0.04±0.006) vs (0.70±0.03),(0.68±0.02),P<0.01\]。阴性和空白对照组间的IHS得分值、抑瘤率及NR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486-5p可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RP2的表达有关。
    11  HDAC1过表达诱导胶质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郭谦 曹蕾 卓小煌 王彰昭 张欢 强兆艳 何景华
    2016, 23(1):67-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1
    [摘要](2030) [HTML](0) [PDF 379.32 K](1655)
    摘要:
    目的:构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1, HDAC1)过表达胶质瘤U87细胞系,探讨HDAC1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化疗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HDAC1重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CDH-CMV-MCS-HDAC1-EF1-Puro和阴性空载体病毒pCDH-CMV-MCS-EF1-Puro 转染U87MG细胞,通过嘌呤梯度浓度筛选出HDAC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U87MG-HDAC1和空载体对照细胞系U87MG-Control,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不同浓度替尼泊苷(VM-26)和顺铂(cisplatin,DDP)对两种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存活率,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 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U87MG-HDAC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与U87MG-Control组相比,U87MG-HDAC1组中U87MG-HDAC1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1.148±0.024) vs (0.580±0.003),P<0.01\];药物处理后,U87MG-HDAC1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01μg/ml VM-26:(9557±0.45)% vs (68.8±1.49)%,P<0.01\],\[0.08 μg/ml DDP:(99.20±7.4)% vs(72.48±2.03)%,P<0.01\];凋亡细胞个数比例明显下降(均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Bcl-2/Bax蛋白表达量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胶质瘤U87MG细胞中HDAC1过表达明显增强细胞对化疗药耐药性与Caspase-3和Bcl-2/Bax表达有关
    12  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
    瞿霏霏 黄伟谦 张闯 贾绍昌 张斌 徐敏
    2016, 23(1):73-7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2
    [摘要](1931) [HTML](0) [PDF 297.27 K](1646)
    摘要: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CRL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确诊并行RFA治疗的46例CRLM患者,其中26例进行DC疫苗联合RFA治疗(DC-RFA组),20例单纯进行RFA治疗(RFA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免疫功能,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1)DC-RF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 vs 70.00%,P<0.05);DC-RFA组与RFA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15%、90.00%; 1、2年生存率DC-RFA组略优于RFA组(P>0.05);(2)DC-RFA组外周血CD3+、CD4+、CD4+/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8+数值降低(P>0.05);RFA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8+数值升高(P>005);(3)DC-RFA组治疗后仅有2例低热,1例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4)DC-RFA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尤其是疼痛控制和精神状态方面。结论: DC疫苗联合RFA治疗CRLM患者可提高单纯RFA治疗的效果、延长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13  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替吉奥二线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晚期胃癌的疗效
    周宁 周洋 唐勇
    2016, 23(1):79-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3
    [摘要](1925) [HTML](0) [PDF 210.01 K](1560)
    摘要: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替吉奥方案二线化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tor-2,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7例既往一线治疗进展的HER-2阳性转移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既往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进展后,观察二线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替吉奥方案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有效率4/17,疾病控制率为11/1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5个月(95%CI为4.9~11.1个月)和11.9个月(95%CI为8.7~13.8个月)。全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粒细胞减少、乏力、脱发,且多为1~2级。在曲妥珠单抗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未观察到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明显降低,亦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替吉奥方案化疗二线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安全有效,有必要深入研究。
    14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
    杨佳 顾国民 王秀丽 李晓琴 展翼翼 刘春玲
    2016, 23(1):83-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4
    [摘要](2589) [HTML](0) [PDF 296.91 K](1479)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12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行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联合组),60例行单纯化疗(化疗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毒副反应、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而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较联合组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较化疗组的恶心呕吐、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食欲、睡眠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P<0.05)。联合组和化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vs 4.5个月,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化疗组患者长(16个月vs 11.5个月,P<005)。结论:自体肿瘤抗原致敏DC-CIK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由于化疗毒性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总体疗效。
    15  胃腺癌组织中HIF-1α和EGFR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时沛
    2016, 23(1):89-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5
    [摘要](1546) [HTML](0) [PDF 303.99 K](1580)
    摘要:
    目的:研究胃腺癌中HIF-1α、EGFR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16例(其中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88例,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28例),同时另取其中20例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IF-1α、EGFR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HIF-1α蛋白(63.8%)和EGFR蛋白(68.1%)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两者均阳性的表达率为50.9%;在癌旁组织中HIF-1α蛋白不表达,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5.0%。 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相关(P=0.014)。联合检测HIF-1α和EGFR蛋白两者均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0.006,P=0.023)。HIF-1α与EGFR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31,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GFR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明显缩短(29.6 vs 48.4个月,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GFR作为独立因子可预测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结论: HIF-1α、EGFR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 两者密切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EGFR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16  Rb和P-R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意义
    张梦雯 刘飞 谷丽娜 张国生 桑梅香
    2016, 23(1):95-1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6
    [摘要](2169) [HTML](0) [PDF 373.05 K](1656)
    摘要: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基因和磷酸化Rb(P-Rb)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5例乳腺癌患者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Rb、P-Rb、上皮细胞标记物CDH1和间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的表达状况,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关系。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在TGFβ诱导的EMT过程中Rb及P-Rb的表达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b和P-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38%和50.77%。P-Rb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CDH1和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43.08%。CDH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Vimenti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Rb及P-Rb蛋白表达均与CD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Viment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Rb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Rb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CDH1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CDH1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Viment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Vimentin表达阴性的患者。在TGFβ诱导的HMLE细胞发生EMT的过程中,Rb的表达显著下降,P-Rb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Rb的磷酸化失活影响了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1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柏秀玉 丁朝霞 姚玉霜 杨红娟 于剑虹 李聪颖 陈爱平
    2016, 23(1):102-1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7
    [摘要](1757) [HTML](0) [PDF 244.92 K](1551)
    摘要: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05例卵巢癌、2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TGF的表达,并分析CTGF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到CTGF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内,卵巢癌、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中CT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56/105)、95.00%(19/20)、93.33%(28/30),卵巢癌中CTGF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卵巢(χ2=12.15,P=0.00)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χ2=15.88,P=0.00),正常卵巢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0),RT-PCR检测结果显示卵巢癌中CTGF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F=3.39,P=0.039)。进一步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得出CTGF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分级、病理类型及腹水癌细胞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CTGF在卵巢癌中低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18  出核转运抑制剂的抗肿瘤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刘沁颖 应敏刚 郑秋红
    2016, 23(1):106-1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8
    [摘要](2019) [HTML](0) [PDF 337.18 K](2150)
    摘要:
    真核生物由于双层核膜的存在,蛋白及大分子物质需依赖核质转运受体进行跨核膜转运。核输出蛋白1(exportin 1, XPO1)是最重要的出核转运受体之一,负责多种蛋白和RNAs的出核转运。XPO1往往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导致多种抑癌基因蛋白及生长调节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的紊乱,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XPO1不仅可作为肿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还是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近年来,一系列XPO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尤其是高效低毒的SINE系列抑制剂的抗肿瘤临床研究,揭示了XPO1抑制剂在治疗难治性、耐药性、转移复发性血液恶性肿瘤及实体肿瘤的独特疗效,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出核转运抑制剂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9  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翟羽 易龙 常徽
    2016, 23(1):114-1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19
    [摘要](1627) [HTML](0) [PDF 235.84 K](1799)
    摘要: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变的现象,其在组织损伤修复等生命过程中是必需的。研究发现,EMT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EMT不仅使肿瘤细胞获得迁移、侵袭、转移能力,同时还与肿瘤细胞抑制衰老和凋亡、抵抗放化疗和形成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密切相关,因此抑制EMT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新策略。肿瘤细胞EMT受到表观遗传的复杂调控,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在EMT发生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肿瘤细胞EMT的表观遗传调控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肿瘤细胞EMT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20  组蛋白三甲基转移酶SETD2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崔昂 崔龙
    2016, 23(1):119-1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20
    [摘要](1598) [HTML](0) [PDF 214.43 K](1792)
    摘要:
    SETD2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组蛋白H3K36的特异性三甲基转移酶,它的编码基因位于第三号染色体的3p21.31区域。SETD2蛋白是一个230 kD、含有SET结构域的蛋白,最早是由人造血干细胞分离的,也被认为是与亨廷顿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它是生物转录延伸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RNA聚合酶Ⅱ的最大亚基Rbp1结合,参与基因的转录延伸。SETD2还能通过编码区的去乙酰化抑制转录起始的频率以保证基因转录的高保真度,从而预防肿瘤的发生;同时SETD2也能激活转录因子〖STBX〗p53〖STBZ〗及下游凋亡靶基因发挥抑癌作用。SETD2在DNA修复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错配基因修复和人同源基因修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已经有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中SETD2均发生了突变,包括肾透明细胞癌、小儿晚期神经胶质瘤、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对某些特定肿瘤的分期和预后也有显著影响。本文将介绍SETD2在人体内的多种功能,并对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21  黑素瘤干细胞样细胞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李崇鑫 宋鑫
    2016, 23(1):124-1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21
    [摘要](1792) [HTML](0) [PDF 227.56 K](1535)
    摘要:
    近年来,黑素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提高了其临床疗效,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大量研究发现,黑素瘤中存在干性细胞,它们具有特殊的分子表型、信号通路和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复发和放化疗抵抗等密切相关,参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令人感兴趣的是,黑素瘤干细胞样细胞(melanoma tumor stem-like cells,MTSCs)代表了难治性和耐药性肿瘤细胞的主体,针对MTSCs的免疫治疗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成为黑素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本文主要综述黑素瘤干细胞样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分子及其分选方法、异常信号通路特征、免疫耐受性肿瘤微环境及其相关靶向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以期为研发黑素瘤免疫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22  IL-10对肿瘤免疫双向调节的研究进展
    王佳丽 刘丽华
    2016, 23(1):130-1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22
    [摘要](2183) [HTML](0) [PDF 210.21 K](1715)
    摘要:
    白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是一种主要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免疫调节因子,它最初被认为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炎分子,通过直接和间接抑制T细胞的活化作用促进肿瘤的生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L-10还具有免疫活化作用,可以通过对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的免疫活化作用促进肿瘤特异性免疫监视并减少致病性炎症反应的发生,表明IL-10能够发挥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由于IL-10在免疫反应中发挥双向免疫调节功能并处于免疫调节的核心地位,使得它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仍存在许多可探讨之处。对IL-10功能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人们对肿瘤免疫的认识。本文就IL-10在肿瘤免疫中的双向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23  B淋巴细胞参与肿瘤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沈梦 任秀宝
    2016, 23(1):135-1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23
    [摘要](1764) [HTML](0) [PDF 219.14 K](1952)
    摘要:
    B淋巴细胞作为体液和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多种调控方式发挥正性免疫调节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亦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的免疫抑制调节,其中在肿瘤中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目前研究多关注于B淋巴细胞特殊亚型-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 Bregs)在肿瘤中发挥的免疫抑制性作用,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控T细胞的作用以及直接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等多途径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就B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抑制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B淋巴细胞作为抗肿瘤潜在治疗靶点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24  临床研究的选题和设计思路
    王树玲 方军 马丹 柏愚
    2016, 23(1):140-1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1.024
    [摘要](1890) [HTML](0) [PDF 243.17 K](1652)
    摘要:
    临床医生如何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兼顾科研一直是一个难题,其实在临床工作中有许多可供研究的临床课题,临床医生应该从临床遇到的问题中寻找科研选题,努力寻找答案以解决这些问题。临床医生应该牢记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使患者从研究中真正获得益处,因此只要贴近临床,从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临床研究。总之,临床工作与临床科研并不矛盾,正确的科研思维,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总结经验、探究规律、提高疗效及最终造福患者。希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精于总结”这20个字对临床医生做好科研工作能够有所帮助。笔者以自己的切身经验着重介绍临床研究的选题和设计思路,包括开展个案报道、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诊断性试验(指标诊断和症状诊断)和随机对照试验等一系列有临床价值的研究。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