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23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液体活检和肿瘤精准医疗
    许扬梅 郑秋红
    2016, 23(5):589-5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1
    [摘要](1793) [HTML](0) [PDF 324.16 K](1007)
    摘要:
    精准医疗新技术——液体活检,既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又具备助力推进精准医疗临床实践的巨大潜能。它可用于癌症早期筛查、诊断、监控、治疗方案指导和疗效评估等众多领域,液体活检的优势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诊疗手段。本文围绕液体活检在临床肿瘤精准医疗的应用前景,从概念、特点、研究方法和个体化肿瘤治疗、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示了液体活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2  循环肿瘤细胞纳米检测技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探索
    王雷 胡志远
    2016, 23(5):595-6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2
    [摘要](1617) [HTML](0) [PDF 443.51 K](869)
    摘要: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外周血中的存在和循环被认为是引起肿瘤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与传统的影像学检测手段相比,CTC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检测手段,其操作更简便、更安全和精准。此外,CTC技术也助于研究者深入探讨肿瘤转移复发和耐药的机制。因此,CTC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的早筛、早诊、预后评估和疗效检测等过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发的“肿瘤捕手”技术利用多肽纳米磁珠来捕获外周血中的CTC。目前,CTC检测技术已在国内多家顶级公立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和试验,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其对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耐药性监测方面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就CTC的研究进展,“肿瘤捕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作一阐述。
    3  循环肿瘤DNA的研究进展
    郭巧梅 娄加陶
    2016, 23(5):601-6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3
    [摘要](1283) [HTML](0) [PDF 381.41 K](1063)
    摘要: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中的基因组小片段,其来源于机体所有荷瘤部位,具有含量极低、个体间差异大、半衰期短、匀质性、携带有肿瘤特异性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变异等特点,与肿瘤的发展进化、休眠耐药、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正逐渐成为肿瘤学分子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针对ctDNA的检测方法和平台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基于PCR和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e,NGS)的方法,二者各有利弊,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灵活选择并建立统一标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法规的不断完善,ctDNA可作为癌症筛查、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理想的血源性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的精准医疗中必将大放异彩。
    4  关于细胞制剂产品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的一些思考
    韦薇 常卫红
    2016, 23(5):609-6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4
    [摘要](1178) [HTML](0) [PDF 258.53 K](826)
    摘要:
    近年来,细胞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为肿瘤等重大和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针对细胞制剂产品的特点,提出细胞制剂产品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的一些思路和原则,包括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细胞制剂产品生产用原材料、制备工艺与过程控制、质量研究和质量控制等,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的质量管理推进细胞制剂产品研发的健康发展。
    5  靶向CD19的CAR修饰的NK细胞对B细胞淋巴瘤的杀伤
    袁园 秦扬 游凤涛 陈丹 邹建炫 朱学军 李炳宗 袁磊 孟会敏 张波桢 安钢力 杨林
    2016, 23(5):613-6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5
    [摘要](1723) [HTML](0) [PDF 1.13 M](861)
    摘要:
    目的:利用鼠杂交瘤技术筛选和制备治疗性CD19单克隆抗体,探讨以CD19 scFv序列构建CD19-CAR(pCD19-CAR)修饰的NK细胞对CD19+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用偶联多肽免疫小鼠制备CD19单克隆抗体,然后用基因测序法获得抗体的序列。分析抗体序列,并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CD19-CAR片段,然后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上,病毒包装制备后,转染NK-92MI细胞。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的pCD9-CAR-NK-92MI细胞对CD19+细胞的杀伤率。 结果:(1)成功筛出特异性强的CD19单克隆抗体-pCD19;(2)抗体检测结果显示CD19+的Ramos细胞的阳性率为843%,Raji为85.6%,与商业化抗体结果相似;(3)被pCD19-CAR修饰的CD19-CAR阳性率为28.72%的NK-92MI细胞对CD19+的Ramos和Raji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高于未被修饰的NK-92MI细胞株对Ramos和Raji细胞的杀伤率\[(47.1±17)% vs (24.7±6.2)%和(51.8±7.9)% vs (27.6±9.6)%,均P<0.05\];对CD19-细胞Jurkat,不论是未被pCD19-CAR修饰的NK-92MI或是被修饰的NK-92MI细胞,几乎都不存在特异性杀伤作用\[(16.1±0.7)% vs (17.7±2.9)%, P>0.05\]。结论:成功构建pCD19-CAR,被pCD19-CAR修饰的NK-92MI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CD19抗原并杀伤CD19+B细胞淋巴瘤细胞。
    6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NK-92MI细胞对 HER2 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
    孔潇 秦扬 李甲璐 游凤涛 朱学军 袁磊 孟会敏 安钢力 杨 林
    2016, 23(5):620-6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6
    [摘要](1868) [HTML](0) [PDF 1.10 M](907)
    摘要:
    目的:探讨用特异性靶向HER2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HER2-CAR)修饰的NK-92MI细胞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方法:通过PCR获得HER2-CAR片段,运用常规分子克隆技术,将其构建到慢病毒载体上,利用包装的慢病毒颗粒对NK-92MI细胞进行转染;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效率以及转染前后NK-92MI 的IFN-γ和颗粒酶分泌差异;使用7-AAD和流式细胞术体外检测HER2-CAR-NK92MI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构建小鼠乳腺癌原位肿瘤模型进行体内细胞毒性的检测。结果:用HER2-CAR修饰的NK-92MI细胞对HER2阳性乳腺癌肿瘤细胞MCF-7和T47D的杀伤效率明显高于未被基因修饰的NK-92MI细胞\[分别为(62.4±1.3)% vs (22.1±1.2)%和(50.0±1.9)% vs (16.9±0.6)%,P<001\];而两者对HER2阴性的乳腺癌细胞MDA-MB-468的杀伤效率没有明显差异\[(13.6±1.4)% vs (12.7±0.8)%,P>005\]。同时,经HER2-CAR修饰的NK-92MI细胞相比未被基因修饰的NK-92MI细胞,IFN-γ的分泌明显升高(P<0.01)。结论: 经HER2-CAR修饰的NK-92MI细胞对 HER2 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提高,且具有特异性靶向,此为治疗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提供了临床依据。
    7  缺乏葡萄糖和谷氨酰胺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于田田 张帆 路遥 李红霞 谢敏 刘庆平 卢腾 秦建中 迟彦
    2016, 23(5):626-6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7
    [摘要](1435) [HTML](0) [PDF 3.12 M](846)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缺乏葡萄糖(No-Glu)或谷氨酰胺(No-Gln)对黑色素瘤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MTT、流式细胞术、化学发光、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No-Glu和No-Gln对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初级纤毛形成、增殖、ATP含量、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等多方面的影响。结果:在No-Glu或No-Gln培养液中培养,A375细胞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培养液)\[(21.0±1.9)%或(46.2±9.8)% vs 100%, P<0.01或P<005\]。No-Gln培养液使A375细胞纤毛形成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6.8±2.3)% vs (6.2±1.0)%,P<0.01\],G1期细胞减少(14.4±6.7)%(P<0.05)、S期细胞增加(75.0±1.9)%(P<0.05)。No-Glu培养液对A375细胞纤毛形成与G1和S期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影响。此外,No-Gln使A375细胞内ATP含量下调了(64.5±4.9)%(P<0.01),而No-Glu仅使ATP含量下降了(11.1±2.1)%(P>0.05)。No-Glu使A37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6.1±1.5)% vs (6.1±7.1)%,P<001\],并上调促凋亡蛋白Noxa、降低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水平。No-Gln对细胞凋亡率、Noxa和Mcl-1 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No-Glu或No-Gln均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但No-Gln导致S期细胞周期阻滞、抑制ATP合成的作用更明显,而No-Glu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更强。
    8  Ad5-CCL20联合热疗对结肠癌CT-26细胞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祝徐军 苏宁 姚骏 徐楷 李新星 王伟军 胡志前 孙延平
    2016, 23(5):633-6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8
    [摘要](1480) [HTML](0) [PDF 2.04 M](712)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Ad5-CCL20联合热疗对结肠癌CT-26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Ad5-CCL20转染CT-26细胞,采用ELISA法和趋化实验分别检测CT-26细胞中CCL20的表达及其对DC的趋化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热激结肠癌CT-26细胞中HSP70、GP96的表达。用热激后细胞蛋白(Heat组)对DC进行诱导,并设对照组(Control组)和阴性对照组(Unheat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建立CT-26细胞移植瘤模型,设Ad5-CCL20/Heat、Heat、Ad5-CCL20、Ad5-GFP和Control组,观察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生存时间;采用ELISAPOT法和LDH法分别检测脾组织T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和对CT-26细胞的CTL杀伤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DC浸润情况。结果:Ad5-CCL20转染CT-26细胞后可高表达CCL20,且对iDC、mDC都具有趋化活性,对iDC更为明显(P<0.05)。CT-26细胞热激后可高表达诱导型HSP70和GP96。与Control、Unheat组相比,Heat组细胞蛋白诱导后DC的CD80、CD86、CCR6和MHC-Ⅱ的表达率明显升高(均P<0.01)。与Control、Ad5-GFP、Ad5-CCL20组和Heat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最为明显(均P<0.01),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均P<0.05)。联合治疗后的荷瘤小鼠脾组织T淋巴细胞的CTL活性要明显高于另外四组(均P<005),其瘤组织中CD11c+ DC的阳性率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Ad5-CCL20联合热疗可召募并促进DC成熟和抗原提呈,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提示其对结肠癌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9  下调miR-221表达抑制子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作用机制
    潘雨露 石翠格 吴淑霞 任兴业
    2016, 23(5):640-6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09
    [摘要](1086) [HTML](0) [PDF 1.11 M](810)
    摘要:
    目的:探讨下调miR-221表达对子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脂质体2000转染法将miR-221抑制剂和阴性对照核苷酸片段(NC)转染子宫颈癌细胞HeLa、C33A、SiHa和Caski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ARID1A(miR-221靶蛋白)、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cleaved PARP、PARP、MMP-9、MMP-13、TIMP-3蛋白表达水平和miR-221、 MMP-9、MMP-13、TIMP-3 mRNA的表达水平;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Annexin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miR-221抑制剂转染的HeLa、CC3A、SiHa和Caski细胞miR-221表达量均显著降低\[(0.23±0.01)、(0.31±0.02)、(0.34±0.01)、(0.37±0.02),F=25.44,P<005\];(2)转染的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具有时间依赖效应,48 h之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F=37.42,P<0.05);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F=43.58,P<0.05);培养72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HeLa(27.92±3.47)% 、C33A(20.84±4.31)%、SiHa(18.81±2.18)% 、Caski(19.86±3.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54.78,P<005);(3)转染细胞下调miR-221表达后促进cleaved caspase 3、cleaved PARP、TIMP-3蛋白表达,抑制MMP-13蛋白表达; 降低MMP-13 mRNA表达(t=37.50,P<0.05),增加TIMP-3 mRNA表达(t=46.30,P<0.05)。结论:下调miR-221表达能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与激活caspase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调控MMP-13和TIMP-3的表达有关。
    10  shRNA干扰CDX2基因表达对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影响
    郑见宝 李孝彬 孙学军 王孝珑 王炜 魏光兵 陈南征 王恺
    2016, 23(5):646-6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0
    [摘要](1391) [HTML](0) [PDF 385.59 K](712)
    摘要:
    目的:建立人结直肠癌裸鼠肝转移瘤模型,探讨干扰尾型同源盒基因2(caudal-related homeobox 2,CDX2)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将CDX2-shRNA体外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HT29,筛选建立稳定干扰 CDX2基因表达细胞株和阴性病毒细胞株;将稳定干扰CDX2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SW480-KD、HT29-KD)、空白对照细胞(SW480-CON、HT29-CON)和阴性对照细胞(SW480-NC、HT29-NC)接种到裸鼠脾下极包膜内,建立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模型,每天称量裸鼠体质量并观察其摄食、活动及精神情况;50 d后处死裸鼠,分别从大体水平以及镜下观察肝转移瘤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裸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H-E染色确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各细胞干扰组(SW480-KD、HT29-KD)裸鼠体质量明显低于相应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W480-KD:(15.02±2.00) vs (18.00±2.48)、(18.03±2.05) g;F=3.761,P<0.05;HT29-KD:(15.39±2.16) vs (17.96±2.48) 、(18.30±1.87) g;F=3.721,P<0.05\]。SW480-KD组肝转移瘤数目明显多于SW480-CON组和SW480-NC组\[(57.83±22.56)vs (29.50±16.90)、(28.20±15.40)个;F=4.197,P<0.05\]; HT29-KD组肝转移瘤数目明显多于HT29-CON组和HT29-NC组\[(56.83±29.16) vs (26.40±12.76)、(2100±11.50)个; F=4.467,P<0.05)\]。结论:脾注射法裸鼠肝转移模型可作为体内研究基因功能的理想模型;干扰CDX2基因表达可促进结直肠癌SW480和HT29细胞在体内的转移。
    11  上调2型大麻素受体诱导子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
    谭晓玲 李晶 钟序素
    2016, 23(5):651-6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1
    [摘要](1095) [HTML](0) [PDF 430.20 K](881)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人2型大麻素受体(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2,hCB2R)对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人脑组织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hCB2R基因的RT-PCR扩增,构建重组质粒GV230-hCB2R及其对照空质粒GV230并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hCB2R表达及细胞内定位;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La细胞中hCB2R、Bcl-2、Bax、Bad的表达。结果:与空质粒转染组相比,GV230-hCB2R转染HeLa细胞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40 000的hCB2R蛋白,且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hCB2R的表达;GV230-hCB2R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GV230空质粒对照组\[(14.51±4.51)% vs(6.29±0.57)%,t=1.72, P<0.05\];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hCB2R转染组细胞内Bax和Bad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 而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hCB2R对子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CB2R直接参与了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12  肝素酶介导的肝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穿内皮迁移
    陈晓鹏 江雯 张文君 崔巍
    2016, 23(5):656-6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2
    [摘要](1158) [HTML](0) [PDF 529.93 K](754)
    摘要:
    目的:探讨肝素酶(heparanase,HPSE)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穿内皮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C,肝 LO-2细胞,肝癌HepG2、BEL-7402和 HCCLM3细胞,用Real-time PCR筛选高表达HPSE的HCC细胞;设计4个HPSE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序列、构建质粒,并筛选出最优RNAi质粒;用该RNAi质粒转染高表达HPSE的HCC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HCC细胞组;黏附试验观察各组HCC细胞与HUVEC-C细胞的黏附情况;Transwell小室法观察HCC细胞穿HUVEC-C细胞迁移情况;癌细胞均以0.25%玫瑰红染色、光镜下观察;酶标仪法分别测定脱色后各组细胞D值并分析比较。 结果: HCCLM3 细胞HPSE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LO-2、HepG-2和Bel-7402细胞\[(5.72±0.62) vs (1.05±0.09)、(2.65±0.31)和(3.43±0.58),均P<0.01)];设计的4个HPSE之RNAi载体,以siHPSE-3158对HPSE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最佳(P<0.05)。RNAi组HCCLM3细胞与HUVEC-C细胞黏附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HCCLM3细胞组\[(0.31±0.04) vs (046±0.06)、(0.45±0.05)和(0.64±0.09),均P<0.01)\]。RNAi组HCCLM3细胞穿HUVEC-C细胞迁移率也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的HCCLM3细胞组\[(0.28±0.03) vs (0.41±0.04)、(0.41±0.05)和(0.43±005),均P<005)\]。结论: HPSE参与介导HCC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HCC细胞穿内皮迁移,可能是HCC微血管捕获、血行转移的重要因素。
    13  γ-氨基丁酸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其对化疗的增敏作用
    熊瑛 姜婧 张瑶 宋立华
    2016, 23(5):663-6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3
    [摘要](1445) [HTML](0) [PDF 5.02 M](676)
    摘要: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对结直肠癌SW480、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化疗联用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CCK-8方法分析GABA及其与抗癌药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或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联用对结直肠癌SW480、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GABA对SW480、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移植瘤质量和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裸鼠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体内实验研究GABA与OXA联用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00 μmol/L GABA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SW480、HCT116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率分别为(37.38±2.62)%、(15.54±1.33)%,GABA浓度增加至200 μmol/L时,其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增强。GABA使SW480、HCT116细胞S期数量分别减少11.8%及10.7%。GABA与5-FU或OXA联用组对SW480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5-FU或OXA组\[(72.76±1.07)% vs (63.82±3.29)%或(65.60±1.19)% vs (57.09±125)%;q=4.079或4.128,P<0.05\],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率也高于单用5-FU及OXA组\[(79.53±1.12)% vs(69.71±0.09)% 或(73.19±0.07)% vs(64.65±1.99)%;q=4.569或4.561,P<0.05\]。实验结束时,GABA与OXA联用组小鼠移植瘤质量、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和OXA组\[(0.20±0.016) vs (0.42±0.039)、(0.36±0.030)g和(250±27)vs (780±60)、(520±46)mm3,均P<0.01\];抑制Ki67蛋白在肿瘤组织的表达、促进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论:GAB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5- FU或OXA联用可增强化疗效果。
    14  外周血sCTLA-4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
    吴立波 姜怡 姜维洁 李和根 许玲 田建辉 刘苓霜
    2016, 23(5):670-6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4
    [摘要](1331) [HTML](0) [PDF 300.87 K](683)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olubl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sCTLA-4)的表达,探讨其与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集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经病理证实的58例晚期NSCLC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运用ELISA法检测血中sCTLA-4含量,通过电话随访或上海市疾控中心获得患者生存期数据,分析sCTLA-4表达与NSCLC生存期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sCTLA-4表达率高于正常人(70.7% vs 6.7%, χ2=32.44,P<0.01),外周血sCTLA-4增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较短(41.63个月vs 31.57个月, χ2=7.765,P<0.01),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患者(RR=305, χ2=8.01, 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中sCTLA-4高表达,sCTLA-4可能成为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因子之一。
    15  长链非编码RNA XLOC_002319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
    梁佳 邝钢 刘胜男 郭炜 沈素朋 丁春艳 李慧杰 董稚明
    2016, 23(5):675-6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5
    [摘要](1316) [HTML](0) [PDF 1.30 M](746)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长链非编码RNA XLOC_002319(long non-colding RNA XLOC_002319,lncRNA XLOC_002319)基因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探讨XLOC_002319基因在ESCC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应用RT-PCR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的方法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处理前后的食管癌细胞株(TE1、TE13、Yes-2、Eca109和T.TN)、ESCC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食管上皮内瘤变(esophage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组织中XLOC_002319基因的表达和甲基化状态。结果:未经5-aza-dC处理的5种食管癌细胞中XLOC_002319基因的表达均呈阴性或弱阳性,经5-aza-dC的5种食管癌细胞中 XLOC_002319基因的表达均增高。5株食管癌细胞在5-aza-dC处理前表现为XLOC_002319高甲基化状态,处理后,Eca109和T.TN细胞系中XLOC_002319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其余3株细胞系中XLOC_002319基因均表现为非甲基化状态。XLOC_002319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1),并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ESCC组织中XLOC_002319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3.75%(51/80),显著高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1),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发生XLOC_002319基因甲基化的ESCC组织中XLOC_002319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ESCC组织(P<001)。结论:XLOC_002319基因在ESCC中的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16  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
    郑劼 江龙委 姚露 陆晓 杨爱珍 艾月琴 张燕 张闯 黄伟谦 高艳荣 赵华 胡建华 贾绍昌
    2016, 23(5):682-6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6
    [摘要](1733) [HTML](0) [PDF 2.19 M](770)
    摘要: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ORR为7.1%(2/28),DCR为64.3%(18/28);12、36、5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有75%、53%和42%。经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35±7.52)% vs  (29.49±8.16)%; t=-3.340, P<0.01\],CD4+/CD8+比例显著下降\[(1.61±0.84)%  vs  (121±0.74)%; t=2.785, P<0.05\],CD3+、CD3+CD4+、CD3-CD56+、CD4+CD25+细胞比例及CA125、CA199、TSG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其中远期生存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17  PVT1基因在胃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任显显 肖永彪 张蕾 习羽 徐洁 潘泽民 李洪涛 李冬妹
    2016, 23(5):688-6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7
    [摘要](1305) [HTML](0) [PDF 204.79 K](719)
    摘要:
    目的:检测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 PVT1)在胃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探讨 PVT1 与肿瘤标志物和临床分期分级的关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收住院的51例胃癌、6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与54名正常人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液总RNA。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血液中PVT1 mRNA 表达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AFP、CEA、CA19-9的含量。结果:PVT1mRNA 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中的表达量较高,胃癌组与正常组相比PVT1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0,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组相比PVT1 mRNA表达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0.000, P<0.01),但是胃癌患者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05)。PVT1 mRNA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r=0024, P<0.05)。 此外,PVT1mRNA的表达与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具有相关性(r=0.429,P<0.01)。结论:PVT1 mRNA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中表达高于正常人,且与CA19-9具有相关性,提示 PVT1mRNA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18  长疗程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可行性
    王方正 蒋春儿 叶智敏 孙权权 闫风琴 王磊 秦卫丰 李斌 胡福军 傅真富
    2016, 23(5):692-6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8
    [摘要](1463) [HTML](0) [PDF 277.29 K](736)
    摘要:
    目的:评价长疗程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联合调强放疗和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从2008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39例确诊为Ⅲ-Ⅳ期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Ⅲ期20例,Ⅳa期14例,Ⅳb期5例。患者接受长疗程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化疗,尼妥珠单抗200 mg/次,1次/周,所有患者治疗9~18周。观察长疗程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参考RTOG标准分析患者急、慢性毒副作用;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法检验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9周期以上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化疗的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46月(22~86个月),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区域复发生存率(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PFS和OS分别为92.1%、 89.7%、 82.5%、 77.6%和86.8%。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新辅助化疗周期对生存率重要影响(3年DMFS Ⅲ、Ⅳ期分别为 100.0%和63.2%(P<0.01); 3年LRFS 1~2周期、3~4周期分别为75.0%和96.8%(P<005)。结论:长疗程尼妥珠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化疗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并不增加毒、副作用,其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结果。
    19  晚期泪腺癌的临床治疗分析
    桂琳 何小慧 侯立杰 皮金萍 丛霄霞
    2016, 23(5):698-7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19
    [摘要](1655) [HTML](0) [PDF 316.13 K](770)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少见、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的晚期泪腺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晚期泪腺癌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例晚期泪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为男性(33~66岁),中低分化腺癌4例、腺样囊性癌2例。泪腺肿瘤平均最长径为(3.3±0.5) cm,4例侵犯眶壁骨质。在泪腺癌病灶完全切除及放疗后,6例患者均出现远处转移,其中5例骨转移、4例肺转移、2例远处淋巴结转移、皮肤和肝转移各1例。6例患者均接受化疗,5例患者一线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1例患者一线采用顺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后仅1例获得缓解,2例稳定,3例进展。其中1例三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取得部分缓解,无进展生存期达6.1个月,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腹泻和咯血,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分化较差和局部侵犯范围广的泪腺癌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骨和肺为常见转移部位。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疗效欠佳,阿帕替尼用于晚期泪腺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20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曹钟元 赵振凯 相庚 倪清蓉 才延辉 席宇菁 赵晶 阎博
    2016, 23(5):703-7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20
    [摘要](1401) [HTML](0) [PDF 329.74 K](730)
    摘要: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小弯处,形成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每4日监测移植瘤的进展情况。荷瘤3周后,解剖荧光成像阳性小鼠,利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态。结果:应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在荷瘤裸鼠胃部检测到逐渐增强的荧光信号。荷瘤裸鼠胃部存在肿瘤包块贴附于胃壁,包块直径为0.5~1.0 cm,包块周围与相邻组织器官边界清晰,未见粘连,检查腹腔未见转移,未见腹水形成。应用叠合法构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95%(19/20)。对荷瘤胃组织H-E染色后,可见异常肿瘤细胞,肿瘤包膜完整,符合胃癌组织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操作简便、成瘤率高的可动态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研发抗癌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21  精准医疗时代下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熊佳 魏敏杰
    2016, 23(5):708-71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21
    [摘要](1167) [HTML](0) [PDF 266.21 K](829)
    摘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肿瘤发生、转移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治疗中对恶性肿瘤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上对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近年来,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从肿瘤精准医疗的背景、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现状两方面予以综述,旨在为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22  T细胞介导的精准肿瘤免疫治疗
    许晶 刘霞 杨义力
    2016, 23(5):714-7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22
    [摘要](1373) [HTML](0) [PDF 223.35 K](828)
    摘要:
    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CAR-T)治疗和卡控点(check point)阻断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自体或移植的特异T细胞可以清除已发生的肿瘤,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新的阶段。近期研究发现,借助于新一代测序、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技术,可以鉴别出肿瘤细胞通过MHC提呈的突变特异性的新抗原,这些抗原或抗原组合具有高度的个体和肿瘤特异性。实验表明,新抗原能通过主动免疫在动物模型中产生抗肿瘤的作用,也可作为过继转移抗原特异性T细胞、TCR转染T细胞和CAR-T所识别的目标。这些重要进展为进一步开展肿瘤临床的精准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3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CIK细胞抗肿瘤研究进展
    姚惟琦 饶巍 周宏灏
    2016, 23(5):720-7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23
    [摘要](1106) [HTML](0) [PDF 271.71 K](750)
    摘要:
    在过去的20多年中,CIK细胞已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研究并展现了一定的抗瘤效果。然而,CIK细胞存在缺乏抗原特异性、靶向性不足、体内存活时间短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修饰的T细胞(CAR-T)技术的兴起,CIK细胞的CAR修饰潜力也倍受关注。本文就CAR-CIK细胞的构建思路、效应细胞来源和简化治疗优势、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现状以及目前CAR-CIK面临的瓶颈问题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4  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周游 孔祥银 蒋敬庭
    2016, 23(5):727-7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24
    [摘要](1434) [HTML](0) [PDF 260.56 K](922)
    摘要: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并且我国的肿瘤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免疫治疗作为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第4种治疗手段被临床广泛应用。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未改变而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的一种可遗传改变,其调节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节等。表观遗传修饰在免疫应答及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对机体免疫细胞的调控以及通过干预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前景。
    25  缺氧相关microRNA-210在肿瘤恶性进程中的作用
    张文会 宋鑫
    2016, 23(5):733-7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5.025
    [摘要](1126) [HTML](0) [PDF 230.09 K](746)
    摘要:
    缺氧代谢是恶性肿瘤重要的代谢特征之一。肿瘤微环境的缺氧代谢调控参与多项肿瘤恶性进程,如肿瘤周围血管形成、细胞周期和能量代谢等。新近研究发现,非编码小RNA(microRNA)通过转录后调节作用,在肿瘤的缺氧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缺氧相关microRNA 为microRNA-210(miR-210)。miR-210的诱导上调是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在缺氧状态下的共同特征,其参与肿瘤细胞周期、线粒体氧化代谢、DNA修复等多方面的调控,其高水平表达能够监测肿瘤患者复发以及预后。因此,靶向抑制miR-210可能会抑制多项肿瘤恶性进程,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miR-210在肿瘤微环境及肿瘤恶性进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