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23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要点与难点
    赵华 任秀宝
    2016, 23(6):741-7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1
    [摘要](1646) [HTML](0) [PDF 280.46 K](846)
    摘要: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看到该疗法独有的特点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评价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免疫相关反应标准(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irRC)旨在更好地评价免疫疗法的疗效,在临床试验中irRC作为评价标准被广泛使用,配合传统的WHO或RECIST评价体系,成为临床研究的有力工具,并进一步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临床试验终点的选择。基于免疫细胞治疗的药物和技术的双重属性,本文对免疫细胞采集、筛选、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及其他材料,以及工艺、成品质控等多个环节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对多中心临床试验统一技术规范和检定标准进行探讨。笔者衷心希望我国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行业在不断创新的同时,拿出更多令人信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证据,从而推动我国肿瘤免疫治疗蓬勃发展。
    2  CAR-T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毒副反应及临床对策
    吴晨 蒋敬庭
    2016, 23(6):745-7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2
    [摘要](1989) [HTML](0) [PDF 333.63 K](904)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但临床毒副反应明显。CAR-T细胞可通过识别共表达靶抗原及交叉抗原的组织等机制,引起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等全身性损伤。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是防治毒副反应的关键,本文结合多个CAR-T细胞治疗肿瘤临床研究的结果与经验,对CAR-T细胞治疗肿瘤的相关毒副反应及临床对策作一阐述。
    3  负载肿瘤干细胞膜微粒的DC-CIK/CTL细胞协同西妥昔单抗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庞翠 王金燕 胡志昊 段琼 李丁 刘文超 张菊
    2016, 23(6):751-7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3
    [摘要](1568) [HTML](0) [PDF 422.47 K](653)
    摘要:
    目的:探讨负载结直肠癌干细胞膜微粒(membrane microparticles,MMPs)DC-CIK 与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对EGFR靶向药耐药结直肠癌细胞的靶向协同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CR法检测结直肠癌SW480、SW620、HCT116株细胞k-RAS突变状态,无血清悬浮细胞培养法富集SW480、HCT116肿瘤干细胞,RT-PCR检测干细胞标志物Sox-2和Oct-4。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与CIK,将结直肠癌干细胞MMPs负载DC后再与CIK共孵育。形态观察及MTT法分别检测DC-CIK/CTL细胞及其培养上清、C225单独和合并处理对SW480、SW620、HCT116及其干细胞的杀伤效应;RT-PCR检测DC-CIK/CTL细胞培养上清、C225单独和合并作用对SW480、SW620、HCT116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E-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基因的表达,划痕实验测定DC-CIK/CTL细胞培养上清、C225单独及联合作用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行为影响。〖HT5W〗结果:〖HT5"SS〗SW480、SW620和HCT116细胞均为k-RAS突变型;富集培养获得的结直肠癌干细胞样细胞高表达Sox-2和Oct-4 mRNA。MMPs负载DC-CIK/CTL细胞及其分泌上清与C225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有协同作用。C225与MMPs负载DC-CIK/CTL上清联合组相对于两者单独作用组能提高Fas与E-钙黏蛋白基因的表达;联合组的迁移率比两者单独作用组小。结论:负载结直肠癌干细胞MMPs的DC-CIK/CTL细胞对EGFR靶向药耐药结直肠癌细胞有体外特异靶向杀伤效应,且与C225显著协同,其发生机制与逆转细胞EMT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4  2-脱氧葡萄糖增强顺铂对人黑色素瘤细胞杀伤作用及其机制
    李红霞 朱国方 谢敏 路遥 薄俊霞 刘庆平 王若雨 秦建中
    2016, 23(6):759-76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4
    [摘要](1205) [HTML](0) [PDF 420.28 K](630)
    摘要: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2-DG)和顺铂(cisplatin)药物组合对人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内ATP含量用生物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不同浓度顺铂(5~25 μmol/L)单药处理虽然能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A375细胞活力,但与2-DG(10 mmol/L)联合使用,顺铂处理浓度除5 μmol/L外都显示增强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2-DG(10 mmol/L)单独处理并不诱导A375细胞出现明显死亡(<10%),顺铂(20 μmol/L)单独作用导致50%左右的细胞死亡,而两者联合则导致大于80%的细胞死亡,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顺铂单药或与2-DG联合均诱导Caspase-3和PARP-1裂解,并抑制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2-DG联合顺铂(20 μmol/L)能明显抑制Ⅱ 型己糖激酶表达,并且使细胞内ATP含量降低于对照组(6.3 vs 33.0 μmol/mg),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2-DG联合顺铂不诱导正常人黑色素细胞凋亡。此外该药物联合对另外三种人黑色素瘤细胞(SK-100,C8161和Mum-2C)也有增强杀伤的作用。结论:2-DG能特异地增强顺铂诱导人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抑制肿瘤己糖激酶水平和ATP合成有关。
    5  缺氧诱导因子1 -α参与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DNA同源重组修复的机制
    唐康 程勇 庞云 伍鑫 张百川 王五艺
    2016, 23(6):766-77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5
    [摘要](1310) [HTML](0) [PDF 491.42 K](676)
    摘要:
    目的: 研究氯化钴(CoCl2)模拟的细胞体外缺氧微环境对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及Caco-2上皮间质转化及DNA同源重组修复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2)处理SW480及Caco2细胞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及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内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CCK-8实验提示细胞在缺氧后增殖能力明显增加(P<005);划痕试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流式细胞术提示细胞在缺氧后被阻滞在S期(P<0.05),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RT-PCR试验表明缺氧后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及RAD51的mRNA水平上调(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在缺氧环境下细胞内HIF-1α表达上调(P<0.05),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相关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表达下调,波形蛋白(vimentin)及转录抑制因子(snail)表达上调(P<0.05),DNA同源重组相关蛋白BRCA1及RAD51表达上调(P<0.05),PI3K/AKT(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信号通路下游关键信号分子AKT1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nt gene)的编码产物ATM激酶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缺氧环境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480及Caco-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IF-1α/PI3K-AKT、HIF1-α/ATM信号通路介导EMT及DNA同源重组修复过程有关。
    6  miR-33a通过下调lumican基因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寇卫政 杨晓煜 杨留中 杨丹 姬颖华
    2016, 23(6):773-77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6
    [摘要](1248) [HTML](0) [PDF 288.82 K](69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结肠癌中miR-33a和基膜聚糖(lumican)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miR-33a对于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41例结肠癌患者,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不同级别结肠癌组织中miR-33a和lumican的表达情况。使用miR-33a mimic转染人结肠癌细胞SW480,qPCR检测miR-33a mimic转染后细胞miR-33a和lumican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使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R-33a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检测miR-33a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迁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miR-33a对结肠癌移植瘤生长以及裸鼠生存的影响。结果:随着结肠癌肿瘤级别的增加,miR-33a表达明显降低,而lumican表达水平明显增加;随着结肠癌病理分期和分级的增加,miR-33a表达逐渐降低;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miR-33a的表达明显降低。转染miR-33a-mimic可以明显上调miR-33a的表达,上调miR-33a可以显著降低lumican蛋白表达水平、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miR-33a-mimic组荷瘤裸鼠肿瘤增长幅度明显减慢,而荷瘤裸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miR-33a与结肠癌分期、分级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miR-33a可通过下调lumican抑制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7  Sporamin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Notch4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依依 曾菊萍 陈晓英 刘富强 姚军 钱翠娟
    2016, 23(6):779-7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7
    [摘要](1037) [HTML](0) [PDF 285.88 K](748)
    摘要: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抑制剂sporamin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Notch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poramin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MiaPaCa-2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胰腺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sporamin (0、25、50、75、100 μg/ml ) 对人胰腺癌细胞中Notch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Sporamin能显著抑制人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三种作用均呈显著质量浓度依赖性(P<005),但无显著时间依赖性 (P>0.05);随着sporamin质量浓度的增加,Notch4蛋白水平的表达也逐渐下降。结论: 胰蛋白酶抑制剂sporamin能质量浓度依赖性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抑制人胰腺癌细胞中Notch4蛋白的表达。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联合洛铂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赵凤芝 赵建夫 孙一帆 苏嘉敏 全强 罗镇明 向军俭 王宏 傅岳武 谭小玲 徐萌
    2016, 23(6):783-7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8
    [摘要](1299) [HTML](0) [PDF 317.60 K](674)
    摘要: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to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Ab) 联合洛铂(lobaplatin, LBP)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药物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培养48 h后,bFGF mAb组和LBP组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但两药联用后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单用LBP及bFGF mAb(P<0.05)。Annexin V-FITC/PI结果显示,联合组早期、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7.83±1.23)%和(39.32±1.01)%,与bFGF mAb的(6.25±0.19)%、(14.54±0.25)%和LBP的(16.54±0.39)%、(2102±0.98)%相比,明显高于单药组的抑制率(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核裂解率较单用bFGF mAb及LBP的细胞核裂解率明显增多。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BAX、Caspase-3、Caspase-9、PARP表达量较药物单用组明显增加,而Bcl-2、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cleaved-PARP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bFGF mAb联合LBP通过抑制Bcl-2、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cleaved-PARP表达,上调BAX、Caspase-3、Caspase-9和PARP蛋白表达,对肺腺癌A549细胞起到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9  金纳米棒标记的人CIK细胞用于胃癌靶向光声成像与免疫治疗
    杨瑶 张春雷 夏芳芳 刘岩磊 杨蒙 张晶晶 方姗 崔大祥
    2016, 23(6):789-7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09
    [摘要](1124) [HTML](0) [PDF 354.98 K](682)
    摘要:
    目的:利用金纳米棒标记的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主动靶向体内胃癌细胞的特性,实现胃癌的局部光声成像,观察金纳米棒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 测量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方法:取健康志愿者的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扩增出CIK细胞;采用种子合成法制备金纳米棒并对其表面进行二氧化硅修饰与表征;利用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建立裸鼠胃癌皮下瘤模型;制备金纳米棒标记的CIK细胞,尾静脉注射进入荷胃癌的裸鼠模型,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进行光声成像观察金纳米棒标记的CIK细胞在肿瘤部位的分布;注射后3 d,收集裸鼠血清,测量IL-2、IL-17、γ-IFN的浓度,评判免疫治疗效果。结果: CIK细胞成功制备;制备的金纳米棒长为60 nm,宽为8 nm, 二氧化硅厚度为20 nm; 制备的金纳米棒被人CIK细胞内吞;金纳米棒标记的人CIK细胞能够主动靶向体内胃癌组织,在胃癌组织中大量聚集,呈现出增强的光声成像信号;细胞因子IL-2、IL-17与γ-IFN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金纳米棒标记的CIK细胞能够主动靶向体内胃癌组织,高效聚集并呈现出增强的光声成像信号,同时升高血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增强免疫治疗功能。
    10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桑梅香 谷丽娜 连易水 王玲 刘丽华 艾宁 曹玉 单保恩
    2016, 23(6):795-8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0
    [摘要](1135) [HTML](0) [PDF 301.75 K](747)
    摘要: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于2010年1月至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科住院的86例ER阳性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fp和Plk3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ER、Efp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雌激素刺激后ER阳性乳腺癌细胞MCF-7中Efp、Plk3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雌激素及蛋白酶抑制剂MG132处理后MCF-7细胞中Efp、Plk3的表达变化。结果: 86例E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55例Efp表达阳性(64.0%),28例Plk3表达阳性(326%)。Efp表达阳性组织中Plk3表达阳性为23.6%, Efp表达阴性组织中Plk3表达阳性为48.4%, Efp和Plk3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Efp蛋白表达与乳腺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明显正相关(P<0.05),Plk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明显负相关(P<0.05)。MCF-7细胞ER mRNA高表达,而MDA-MB-231细胞的ER mRNA低表达。MDA-MB-231细胞经雌激素刺激后, Efp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 MCF-7经雌激素刺激后Ef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Plk3 mRNA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未检测到Plk3蛋白的表达。MG132处理后MCF-7细胞中Plk3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MCF-7经雌激素刺激后,再用MG132处理,Efp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Plk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ER阳性乳腺癌中Efp和Plk3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负相关,Efp可促进Plk3的蛋白降解,并可能参与了ER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耐药过程。
    11  乳腺癌组织N-连接糖链的分析
    虞迪 和晓涵 杨刚龙
    2016, 23(6):801-8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1
    [摘要](1216) [HTML](0) [PDF 301.44 K](629)
    摘要:
    目的:解析乳腺癌组织的特异性糖链结构,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能标志物。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例及距癌组织边缘3~5 cm的癌旁组织标本5例,另选取乳腺小叶增生组织标本4例,提取组织蛋白质,利用滤膜辅助的糖蛋白糖链释放方法获得N-连接糖链,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技术分析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糖蛋白N-连接糖链类型分布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鉴定到38、34和22个糖链。与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相比,癌症组织中复杂型、高甘露糖型、平分型、岩藻糖化和二天线型糖链的含量除高甘露糖型明显升高外,其他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乳腺癌组织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580.455和1 742.490的2种高甘露糖型N-糖链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或P<0.01)、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647.473和1 850.583的2种复杂型N-糖链的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或P<0.01)。这4种糖链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具有较高检测准确性(P<0.05或P<0.01)。结论:发现的4种乳腺癌组织特异性的N-糖链有成为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标志物的潜力。
    12  STRAP异常表达对胃癌细胞分化的作用
    肖永彪 朱君玲 米开热木·麦麦提 徐洁 潘泽民 任显显 李冬妹
    2016, 23(6):806-8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2
    [摘要](1169) [HTML](0) [PDF 414.13 K](712)
    摘要: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STRAP)异常表达对胃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外科于1991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253例,同时另取103例同批胃癌患者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TRAP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组织细胞分化、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STRAP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将STRA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胃癌SGC7901细胞中STRAP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胃蛋白酶原C(pepsinogen C,PGC)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s,AKP)在STRAP过量表达细胞中的活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TR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33.6%(75/223)vs 59.3%(51/86),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TRAP蛋白表达较高的患者预后生存期明显长于低表达患者(P<0.05)。胃癌SGC7901细胞过表达STRAP蛋白后,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胃癌组织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G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AKP活性明显下降(P<0.05)。结论:STRAP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细胞分化密切相关,其可能作为分子标志物对胃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和预后的辅助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13  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疗效分析
    龚福生 陈路川 杨建伟 魏晟宏 谢云青 林晓为 应敏刚 郑秋红
    2016, 23(6):813-8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3
    [摘要](1303) [HTML](0) [PDF 338.55 K](663)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疗组(1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表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观察DC-CIK治疗的不良反应,Cox回归法分析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成熟DC中HLA-DR+、CD8+、CD83+和CD8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6.16±1.51)%、(96.58±2.66)%、(96.44±2.20)%和(98.74±0.76)%。CIK中CD3+、CD3+CD4+、CD3+CD8+和CD3+CD16+/CD5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1.98±5.9)%、(25.19±10.5)%、(71.15±7.8)%和(18.73±74)%。DC-CIK治疗组中位OS为 77个月,与对照组的51个月相比差异明显(χ2=4.431,P=0.035)。DC-CIK治疗、辅助化疗和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DC-CIK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乏力。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的OS,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
    14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研究
    刘小军 侯小明 张健 李春梅 杨天宁 王锦明 赵达 李汛
    2016, 23(6):819-8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4
    [摘要](1130) [HTML](0) [PDF 243.16 K](675)
    摘要:
    目的:评估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并接受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0例为联合组。另外选取同期临床情况相似,仅进行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评价其毒性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78%和29.5%(P>0.05),疾病控制率为80.0%和59.1%(P<0.05),无进展生存期为7.0和5.0个月(HR 062,95% CI 0.41~0.92,P<0.05),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和10.8个月(HR 0.68,95%CI 0.45~1.02,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化疗前后生活质量未见明显下降;未见DC-CIK细胞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在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收益,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15  半乳糖凝集素-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许鹏 方玉松 朱良明 孙志钢 王丹云 王宗明
    2016, 23(6):824-8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5
    [摘要](1304) [HTML](0) [PDF 391.30 K](652)
    摘要: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手术切除的ESCC患者组织标本89例及距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及癌旁组织中galectin-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分期(pTNM)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galectin-9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系,运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galectin-9表达上调对食管癌EC9706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ESCC组织中galectin-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5.8%(23/89) vs 50%(10/20),P<0.05\],galectin-9蛋白的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病理分期无关(均P>0.05)。在食管癌EC9706细胞中过表达galectin-9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肿瘤细胞的侵袭\[(45.0±8.0) vs (160.0±12.0),P<0.01\]和迁移能力\[(20.6±2.1) vs (87.6±4.9),P<0.05\]明显下降。结论: galectin-9的表达缺失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galectin-9可以抑制ESCC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16  自体CIK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
    李宁 田永巍 高岭 帖晓静 高欣 徐志巧
    2016, 23(6):830-8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6
    [摘要](1103) [HTML](0) [PDF 253.50 K](680)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5年7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诊疗中心住院的89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以1∶1分为治疗组(44例,CIK细胞联合放化疗)和对照组(45例,单纯放化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生存期、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64% vs 6889%, P<0.05)。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8%、77.27%、47.73%,高于对照组的8888%、6889%、42.22%,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8+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5 d(T25)和治疗前1 d(B1)比较仅情感一项有显著差异(t=2.0976,P<0.05),而对照组T25与B1比较在躯体、角色、社会、整体健康有显著差异(t=33463、3.4080、2.3402、33010,P<0.05或P<0.01);两组间T25时躯体、社会、整体健康比较有显著差异(t=2.8262、25797、19923,P<0.05或P<0.01)。结论:CIK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比单纯放化疗近期疗效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但尚未看到生存时间延长的获益。
    17  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 ATF 5 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魏斐斐 廖燕 赵瑞强 王洪学 谢裕安
    2016, 23(6):835-8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7
    [摘要](1196) [HTML](0) [PDF 264.43 K](663)
    摘要:
    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ATF5基因rs283526和rs8647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广西扶绥县壮族人群HCC家系79例(观察组)、正常对照家系40例(对照组),运用质谱方法检测ATF5基因rs283526和rs8647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人群ATF5基因rs283526位点CT、TT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个体的0.181倍(95% CI=0.440-0.736,P<0.05)和0.348倍(95% CI=0.151-0.804,P<0.01)、rs283526位点携带T 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405倍(95%CI =0.226-0.726,P<0.01)。ATF5基因rs8647对照组人群GA、AA基因型个体发生HCC的风险分别是GG基因型个体的1.022倍和1.949倍,其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HCC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952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扶绥县HCC家系ATF5基因rs283526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有相关性,其等位基因T是HCC的保护因素。
    18  CAR-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转化现状
    杜鹏 任秀宝 蒋敬庭
    2016, 23(6):840-8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8
    [摘要](1221) [HTML](0) [PDF 243.53 K](650)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s,CAR-T细胞)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后培养的T细胞,因其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限制,具有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可减少免疫耐受及免疫逃逸的发生,针对某种肿瘤抗原构建的CAR-T细胞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目前已在一些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19  Runt相关转录因子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林妘 钱程
    2016, 23(6):846-8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19
    [摘要](1260) [HTML](0) [PDF 240.07 K](743)
    摘要:
    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RUNX)作为细胞信号传导的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发育、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RUNX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不同的RUNX蛋白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特异性,能在不同的细胞环境中通过与不同的关键信号途径相互作用,发挥独特的生物学功能。深入了解RUNX在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将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综述了RUNX的结构和活性调节,重点分析了近年来RUNX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关系,对RUNX相关的致癌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缺氧微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20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吕忠霖 陈国江
    2016, 23(6):852-8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20
    [摘要](1202) [HTML](0) [PDF 254.47 K](645)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在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其难治性与易癌变的特性也给医学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炎症反应在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包括肿瘤的出现,生长、侵袭和转移。深入探究和揭示炎症向肿瘤转变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将为设计和开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新方案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形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21  神经胶质瘤中microRNA的研究进展
    李卫玲 茹琴
    2016, 23(6):858-8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21
    [摘要](990) [HTML](0) [PDF 212.16 K](599)
    摘要:
    近年来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正寻找新的途径,研究发现非编码小RNA(microRNA, miRNA)参与了与肿瘤相关的所有过程,包括增殖、凋亡、转移、血管生成、免疫应答等,通过抑制信号网络中特定分子表达,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某些miRNA可以分泌至外周血血清参与循环,这些为神经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及诊断预后提供基础。本文就近几年来神经胶质瘤中新发现的、且报道较多的miRNA进行综述。
    22  上皮性卵巢癌中microRNA的研究进展
    刘金 吴小华
    2016, 23(6):865-8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22
    [摘要](875) [HTML](0) [PDF 193.17 K](626)
    摘要:
    非编码短序列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2个核苷酸的短序列、非编码、具有调控作用的单链RNA分子,可以在转录水平后调控mRNA的表达。作为一个重要的基因调节因子,miRNA在肿瘤中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样作用,与肿瘤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耐药等机制密切相关。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肿瘤中病死率居第5位,因病灶隐匿,不易早期发现,故发现时多为晚期,5年生存率低。随着miRNA在肿瘤中的深入研究,miRNA在卵巢癌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与卵巢癌的作用日渐明朗,有望成为新一代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并通过对其靶基因的研究,最终达到早期诊断及提高卵巢癌治疗效果的目的。
    23  趋化因子与循环肿瘤细胞
    金旭 程先硕 杨之斌
    2016, 23(6):869-8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6.06.023
    [摘要](1296) [HTML](0) [PDF 209.78 K](658)
    摘要:
    趋化因子(chemokine, CK)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在肿瘤定向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CK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降解细胞外周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抵抗失巢凋亡(anoikis)和免疫逃避等机制,最终形成CTC,发生“信号”归巢和器官定植,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有不同CK的正向或反向参与,其中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综合阐述CK在CTC的形成及其完成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分析CK在CTC中的作用差异;探讨靶向CK信号轴个体化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方向;为建立基于靶向CK信号轴治疗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