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4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免疫细胞的脂肪酸代谢与肿瘤免疫
    武多娇 储以微
    2017, 24(10):1045-10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1
    [摘要](1671)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免疫细胞代谢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解析关键代谢途径对于免疫细胞发育、增殖和功能的影响。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聚焦肿瘤中脂肪酸代谢和免疫细胞功能相关的最新进展,阐述脂肪酸代谢通路中代谢物变化是如何在肿瘤微环境中精准调节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解析肿瘤中免疫细胞功能的代谢调节机制,为肿瘤的免疫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miR-6867及其宿主基因RAPGEF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
    梁佳 邝钢 徐凤楼 郭炜 沈素朋 董稚明
    2017, 24(10):1051-10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2
    [摘要](1630)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目的:检测miR-6867及其宿主基因Rap型鸟苷酸交换因子1(rap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like 1, 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及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在E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ESCC手术患者组织标本87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6867及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和ES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6867和RAPGEFL1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RAPGEFL1在食管癌细胞系和ES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 结果: miR-6867在E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RAPGEFL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相关(P<0.05);miR-6867与RAPGEFL1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后,4种食管癌细胞系中miR-6867和RAPGEFL1基因的表达均增高,并且其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RAPGEFL1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癌旁组织(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 结论: ES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miR-6867和RAPGEFL1的异常低表达及RAPGEFL1高甲基化状态有关,miR-6867与RAPGEFL1表达具有一致性,且RAPGEF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miR-6867与RAPGEFL1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3  人肝癌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特点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黏附和跨内皮迁移的影响
    朴秉国 翟敏 许世清 徐雅平 娄晋宁 刘虹麟 张文健
    2017, 24(10):1058-10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3
    [摘要](1350)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目的:研究人肝癌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liver cancer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LCMVEC)上黏附分子表达的特点及其对免疫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HLCMVEC,以人肝窦内皮细胞系(liver sinusoid endothelial cell,LSEC)作为正常对照。通过细胞ELISA方法比较多种黏附分子在两种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用荧光染料BCECF标记,将其与HLCMVEC或LSEC共培养,随后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连续光谱荧光仪检测PBMC在两种内皮细胞上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能力;此外,共培养前分别预加各种黏附分子的功能抗体,然后分析各种黏附分子在PBMC与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 结果: HLCMVEC表达CD31、CD34和细胞间黏附分子-3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3,ICAM-3)的水平低于LSEC(P<0.05),表达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LSEC(P<0.01),但表达整合素αvβ3和αvβ5明显高于LSEC(P<0.01)。PBMC在HLC-MVEC上的黏附和趋化剂诱导下的跨内皮迁移均显著低于LSEC[黏附:(205.5±46.0) vs(330.5±48.4)个,迁移: (49.0±10.6)vs(110.0±19.2)个,均P<0.01];该黏附和迁移可被ICAM-1、ICAM-3、VCAM-1抗体明显阻断(P<0.01),抗CD31抗体对黏附阻断不明显但能阻断跨内皮迁移(P<0.05)。 结论: HLCMVEC特有的黏附分子表达特点抑制了PBMC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
    4  沉默pim-3基因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抑制作用
    刘静 于馨 胡渊 张彩
    2017, 24(10):1063-10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4
    [摘要](1155)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目的:观察靶向沉默原癌基因pim-3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将特异性靶向沉默pim-3载体(pim-3-shRNA)和pim-3过表达载体(pim-3-MIGR1)转染到黑色素瘤细胞B16中,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m-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Annexin V/PI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Bad、Bcl-2、Bcl-xl、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CAx-CELLigence系统检测细胞迁移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的变化。 结果: 转染pim-3-shRNA组B16细胞的pim-3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转染pim-3过表达质粒组B16细胞的pim-3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转染pim-3-shRNA后,B16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共转pim-3过表达质粒后则明显逆转沉默pim-3所引起的凋亡(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沉默pim-3明显下调凋亡相关分子p-Bad、Bcl-2、Bcl-xl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最终引起cas-pase-3活性增加(P<0.05)。沉默pim-3后B16细胞增殖和迁移受到抑制(P<0.05),而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 结论: 靶向沉默pim-3基因能促进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示pim-3基因可以作为黑色素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5  瑞香狼毒提取液逆转EGFR-TKI耐药肺腺癌H1975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孙伟红 刘淑娟 唐淑美 马学真 魏晓芳 朱丹妮 宋海平
    2017, 24(10):1070-10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5
    [摘要](990)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目的:探讨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SCL)乙醇提取液逆转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耐药肺腺癌H1975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用MTT法检测SCL、吉非替尼(gefitinib)及两药联用对H1975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药物对H1975细胞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细胞通路关键分子p-EGFR 的表达。观察SCL联用gefitinib后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和总生存期(OS),ELISA检测荷瘤裸鼠血清中Bcl-2、p-EGFR含量。 结果 : SCL对H1975细胞IC 50 为(21.35±2.11)mg/ml,gefitinib的IC 50 为(11.21±1.68) μmol/L。SCL联用gefitinib后H1975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gefitinib (1 μmol/L)和SCL(5 mg/ml)两组单独应用[(49.78±7.09)% vs (8.45±2.57%)、(12.88±3.64)%,均P<0.01],两药联用H1975细胞迁移指数明显低于gefitinib和SCL两组单独应用[ (22.4±6.5)% vs(70.3±4.9)%、 (67.1±10.5),均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药联用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两者单用[ (51.68±6.56)% vs(9.88±2.71)%、 (9.48±2.45)%,均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H1975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发现, 联用组可明显降低Bcl-2和p-EGFR的表达(P<0.01)。抑制移植瘤实验显示,联用药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缓慢,OS明显延长(P<0.01)。 结论: SCL可逆转肺腺癌H1975细胞对EGFR-TKI的耐药,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GFR的磷酸化、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关,从而为EGFR-TKI 耐药肺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6  香加皮杠柳苷联用TRAIL对胃癌SGC-7901和MGC-803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孙佳玮 魏思思 董佩 李磊 戴素丽 赵连梅 单保恩
    2017, 24(10):1076-10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6
    [摘要](1010)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目的:探讨香加皮杠柳苷(cortex periplocae, CPP)联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培养完成后,采用50、100、200 ng/ml的CPP和1 μg/ml的TRAIL单用或联合处理。MTS法检测SGC-7901和MGC-803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Western boltting检测pro-BID、Mcl-1、cleaved caspase-3、DR4、DR5的表达水平。 结果: SGC-7901和MGC-803细胞经CPP(50、100、200 ng/ml)和TRAIL(1 μg/ml)联合处理24 h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对应的CPP各剂量单独处理组( P <0.05或 P <0.01)。SGC-7901和MGC-803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对应的CPP各剂量单独处理组(P<0.05或P<0.01)。SGC-7901和MGC-803细胞中pro-BID、Mcl-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 P <0.05),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 <0.05),DR4和DR5受体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 结论: CPP协同TRAIL可明显诱导人胃癌SGC-7901和MGC-803细胞凋亡,增强人胃癌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
    7  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对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唐守龙 张晓威 陆航
    2017, 24(10):1081-10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7
    [摘要](1205)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目的:研究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SAHA)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分子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将不同浓度SAHA分别处理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后,MTT法检测SAHA 对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HCT116和SW48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罗丹明(rhodamine) 123 和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法检测HCT116和SW480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OS)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3(Ac-H3)、p21、Cyclin D1、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SAHA作用于HCT116和SW480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周期G1期比率升高、凋亡率升高(均P<0.05),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下降、细胞内ROS产生增多(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SAHA处理组p21和Bax mRNA增多、Cyclin D1和Bcl-2 mRNA表达量减少(均P<0.05),相关蛋白Ac-H3、p21和Bax增多,Cyclin D1和Bcl-2减少(均P<0.05)。 结论: SAHA抑制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可能与调节p21、CyclinD1 和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促进组蛋白乙酰化有关。
    8  ADAM17-shRNA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贾文婷 蔡准 张雪鹏 张笑博 孙影 张云鹏
    2017, 24(10):1088-10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8
    [摘要](952)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目的:探讨转染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shRNA(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7- shRNA,ADAM17-shRNA)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 BMMSC)对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效果。 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并培养3周雄性SD大鼠的BMMSC,利用慢病毒介导的ADAM17-shRNA转染BMMSC。30只裸鼠建立MCF-7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种植肿瘤细胞 14 d 后建模成功。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注射等量 PBS)、BMMSC 组(注射 1×10 6 /ml BMMSC)和转染组(注射 1×10 6 /ml 转染 ADAM17-shRNA 的 BMMSC),每组 10 只。在种植细胞第 15 天开始经尾静脉注射BMMSC进行抑瘤实验(0.1 ml/只,每3 d给药1次,共计5次),观察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抑瘤实验16 d后处死裸鼠。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ADAM17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瘤组织ADAM17蛋白表达。 结果: 抑瘤实验16 d时,对照组、BMMSC组移植瘤体积明显高于转染组[ (787.15±25.95)、 (767.02±28.98)vs (361.89±19.75)mm 3 , 均P<0.01];BMMSC组、转染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7%、53.89% vs 0.00%,均P<0.05)。对照组、BMMSC组ADAM17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组(1.00±0.01、0.97±0.08 vs 0.30±0.09,均P<0.05);对照组、BMMSC组ADAM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组(0.70±0.09、0.68±0.02 vs 0.45±0.05,均P<0.05)。 结论: ADAM17-shRNA通过BMMSC介导可将ADAM17靶向归巢至裸鼠乳腺癌移植瘤并发挥抑瘤作用。
    9  miRNA-24通过靶向CARMA3基因调控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蒯君 秦咏梅 郭晓鹤 杨芳 张兰芳
    2017, 24(10):1093-11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09
    [摘要](1411)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目的:探讨miRNA-24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AGS、MKN74、HGC27)和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中miRNA-24的表达水平。建立miRNA-24过表达的AGS细胞株,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cyclin D1、CDK2、Bcl-2、p-IκB-α/IκB-α和p-Rb/Rb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预测和验证miRNA-24可能的靶基因。 结果: 3株胃癌细胞中miRNA-24的表达均低于GES-1 cell。转染miRNA-24 mimic (miR-24组)48 h后AGS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miR-NC组[(119.62±12.63)% vs (147.79±11.89)%, P<0.05],并出现周期阻滞,且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率明显较miR-NC组上升[早期凋亡率:(11.32±2.27)% vs (0.57±0.08)%;晚期凋亡率:(15.56±2.27)% vs (0.85±0.16)%, 均P<0.05]。转染miR-NA-24 mimic后,细胞中cyclin D1、CDK2、Bcl-2及p-R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miR-NC组显著降低,p-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较miR-NC组显著上升。共转染miRNA-24 mimic和miRNA-24可能作用靶点CARMA3基因过表达质粒的miR-24+pcDNA-CAR-MA3组AGS细胞CARMA3蛋白表达较miR-24组明显增加(1.74±0.09 vs 1.03±0.06,P<0.05)。miR-24+pcDNA3-CARMA3组AGS细胞48 h增殖活力较miR-24组显著升高[(137.85±15.34)% vs (102.31±11.23)%,P<0.05];而miR-24+pcDNA3-CARMA3组AGS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较miR-24组显著降低[早期凋亡率:(4.24±0.56)% vs (11.32±2.27)%,P<0.05;晚期凋亡率:(6.38±0.63)% vs (15.56±2.27)%,P<0.05]。CARMA3过表达可部分逆转miRNA-24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结论:miRNA-24可通过靶向CARMA3基因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10  rhPDCD5促进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汪宇宏 王怀碧 邱敏
    2017, 24(10):1101-11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0
    [摘要](1229)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重组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 (recombinant human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rhPDCD5)对紫杉醇化疗的促进作用。 方法: 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培养完成后,通过重组人rhPDCD5 (20 μg/ml)处理KLE细胞,再分别以0、1.0、5.0、10.0、50 μmol/L紫杉醇(paclitaxel, PTX)处理24 h或以10 μmol/L PTX 处理0、12、24、48 h,提取细胞总RNA及蛋白后,CCK法检测KLE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KLE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KLE细胞中PDCD5 mRNA的表达量,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ting测定凋亡相关基因的Bax、Bcl2、caspase-3 mRNA或蛋白水平的变化。 结果:PTX对PDCD5表达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TX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 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rhP-DCD5明显增强紫杉醇对KLE细胞的抑制作用。CCK实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PTX+rhPDCD5联合处理组KL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较PTX组明显增加、pro-caspase 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均P<0.01)。促进凋亡蛋白Bax和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比值亦较明显增加(P<0.01)。 结论: rhPDCD5可协同PTX抑制子宫内膜癌KLE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可明显增强KLE细胞对PTX的药物敏感性。
    11  吉西他滨对卵巢癌移植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师龙 孟桐羽 李丽 田溢卿 周晔 宫敬伟 蔡建辉
    2017, 24(10):1107-11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1
    [摘要](1128)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对卵巢癌移植瘤小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方法: C57BL/6 小鼠皮下注射卵巢癌ID8细胞构建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实验组腹腔注射GEM,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及肿瘤组织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髓来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arginase-1 (Arg-1)和Foxp3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8 + T细胞的比例,ELLSE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及IL-2的表达。 结果: GEM处理后的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366.8±44.88)vs (499.3±24.14)mm 3 ,P<0.01]。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及脾脏 Treg 比率明显降低[ (12.71±2.31)% vs (20.36±2.65)%、 (10.09±1.69)% vs (13.79±1.31)%,均P<0.01]。实验组的相关基因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oxp3: (4.30±0.46)vs (6.35±0.58);Arg-1: (16.32±0.38)vs(13.26±0.37);均P<0.01]。实验组血清中的IFN-γ和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 (71.90±2.28)vs (53.91±3.91) pg/ml;IL-2:(51.46±1.69)vs (40.90±1.50) pg/ml,均P<0.01]。 结论: GEM下调卵巢癌移植瘤小鼠免疫抑制活性,并可上调小鼠抗肿瘤免疫原性,该结果可为GEM作为卵巢癌免疫治疗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12  miR-141-3p在胃癌组织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周欣亮 赵日旸 韩晶 范志松 李丹 赵连梅 桑梅香 单保恩
    2017, 24(10):1112-11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2
    [摘要](1118)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检测miR-141-3p在胃癌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及术前外周静脉血标本44例,每例标本采集肿瘤组织(非坏死部分)和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1-3p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血浆及健康志愿者血浆(25例)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41-3p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DFS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miR-141-3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在胃癌组织中miR-141-3p高表达组DF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21.8 vs 10.3个月, P<0.01),且miR-141-3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DFS呈正相关(P<0.01)。在血浆中miR-141-3p的高表达组DFS明显低于低表达组(9.1 vs 21.0个月,P<0.01),且miR-141-3p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DFS呈负相关(P<0.01)。miR-141-3p在胃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瘤栓相关(P<0.01)。 结论: miR-141-3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其在患者血浆中表达显著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表明miR-141-3p可作为胃癌早诊早治及患者临床预后判定的潜在标志物。
    13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郝贺 李幸 郭晓金 曹静 张晓 杨春旺 汪治宇
    2017, 24(10):1118-11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3
    [摘要](1139) [HTML](0) [PDF 0.00 Byte](18)
    摘要: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及IFN-γ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其外周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 (sPD-1)、可溶性PD-L1 (sPD-L1)及IFN-γ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sPD-L1及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食管鳞癌组手术前血清sPD-L1、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后( P <0.05),而sPD-1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sPD-1、sPD-L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 P >0.05),IFN-γ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05),与T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 P >0.05)。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IFN-γ无明显相关( P >0.05)。 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PD-L1较正常人表达升高,且术后表达较术前减少,说明血清中sPD-L1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14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诊断及复发预测中的作用
    丁朝霞 闫丽萍 孙华芹 魏颖 李宁凤 陈爱平
    2017, 24(10):1124-11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4
    [摘要](1107)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目的:评价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在诊断及预测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7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34例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NLR诊断EOC的价值并选取最佳截断值;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患者5年内复发的高危因素。 结果: 患者术前NLR对诊断EOC最佳截断值为2.04。术前NLR<2.04组与NLR≥2.04组患者在年龄、FIGO分期、CA125水平、腹水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与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单或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LR≥2.04为EOC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EOC患者术前NLR升高与癌症的存在及多种临床侵袭性指标相关,是影响EO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1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姜战胜 潘战宇 任秀宝
    2017, 24(10):1129-11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5
    [摘要](1281)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5%以上。随着精准医疗的出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晚期NSCLC可治疗的靶点明显增多,再加上新药上市速度的不断加快,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线治疗方式。应用针对EGFR、ALK和ROS1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将晚期NSCLC的PFS突破了18个月;抗PD1的单克隆抗体一线治疗的PFS也达到了10.3个月,联合化疗后PFS可延长至13个月。一些临床较少应用的靶点,如BRAF、MET、RET和HER2在指南中也建议检测,并推荐了相应的靶向药物。本文将晚期NSCLC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ROS1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6  PD-1/PD-L1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任中华 刘风玲
    2017, 24(10):1134-11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6
    [摘要](993)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与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目前免疫治疗中关注的焦点。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导致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衰竭及免疫逃逸,阻断PD-1与PD-L1结合是有效的治疗靶点。针对阻断PD-1/PD-L1通路的单克隆抗体通过美国FDA的审批已应用于临床,并已证实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胃癌、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该疗法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治疗研究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当前PD-1/PD-L1的分子结构、肿瘤免疫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在结直肠癌微环境中的特点、临床病理分子特点、PD-1/PD-L1抑制剂治疗与耐药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横纹肌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胡嘉健 王焕民
    2017, 24(10):1139-11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0.017
    [摘要](1022) [HTML](0) [PDF 0.00 Byte](7)
    摘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1ike growth factor, IGF)是一类具有胰岛素样结构的细胞因子,可在受体及结合蛋白的调节下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多项研究发现,IGF系统在包括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 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疾病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对RMS患者血液与组织中的IGF系统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IGF系统可能在RMS的发展和预后中发挥作用,探索其受体信号通路可能为RMS的综合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就IGF系统的生物学活性和信号转导通路、IGF家族与RMS的关系、IGF信号通路靶向治疗RMS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