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4卷第1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及其逆转策略
    黄岚 张毅
    2017, 24(11):1247-12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1
    [摘要](663)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是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关键机制,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导致的T细胞功能障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阻断免疫检查点PD-1 和CTLA-4 的临床试验在许多晚期癌症患者中显示令人鼓舞的疗效,证实肿瘤微环境中存在T细胞功能障碍以及逆转T细胞功能障碍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然而,这些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只在少数癌症患者中产生持久的临床疗效,提示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最近,单细胞水平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的表型特征和临床意义,揭示表观遗传学和代谢改变是导致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并提出逆转肿瘤微环境T细胞功能障碍的新方法。本文聚焦这些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功能障碍及其逆转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
    2  桥接整合因子1 去甲基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EC109细胞增殖
    刘天旭 张翔宇 邓佳 王雪晓 王佳丽 刘丽华
    2017, 24(11):1254-12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2
    [摘要](580) [HTML](0) [PDF 0.00 Byte](17)
    摘要:
    目的:分析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1, Bin1)去甲基化对Bin1 基因表达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C109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SP)法检测去甲基化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 5-Aza-dc)处理后EC109 细胞Bin1 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用qPCR、Western blotting 和MTT法分别检测单独5-Aza-dc 和5-Aza-dc 加转染Bin1 基因干扰片段(Bin1 siRNA)处理对EC109 细胞Bin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5-Aza-dc 处理后EC109 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 与CDK4)表达的变化。结果:去甲基化药物5-Aza-dc 处理后,EC109 细胞Bin1 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去甲基化。5-Aza-dc 处理的Bin1 去甲基化EC109 细胞Bin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细胞阻滞在G0/G1 期,表现为S 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CDK4 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Bin1 去甲基化EC109 细胞转染Bin1 siRNA后,Bin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均P<0.05)。结论:Bin1 基因启动子区域在EC109 细胞中呈完全甲基化状态,5-Aza-dc 去甲基化可使食管鳞癌细胞EC109 细胞Bin1 表达升高,通过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EC109 细胞增殖。证实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与食管癌细胞恶性增殖有关,可为食管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3  沉默Gli2 基因对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石刚 吴斌 严舒 张光年 兰川 曾丽娟 李建水
    2017, 24(11):1260-126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3
    [摘要](430) [HTML](0) [PDF 0.00 Byte](10)
    摘要:
    目的: 探讨沉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2 基因(glioma 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2,Gli2)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重组shRNA-Gli2 慢病毒感染SMMC-7721 细胞,筛选沉默效果最佳干扰序列。以携最佳干扰序列重组慢病毒感染SMMC-7721 细胞为干扰组,shRNA-NC慢病毒感染SMMC-7721 细胞为对照组,不作处理SMMC-7721 细胞为空白组。采用CCK-8 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用qPCR 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各组细胞Gli2、cyclinD1、Bax 和Bcl-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重组慢病毒感染率约为90%,重组shRNA-Gli2-1 慢病毒沉默效果最佳;干扰组SMMC-7721 细胞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均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Gli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干扰组SMMC-7721 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干扰组SMMC-7721 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1);干扰组SMMC-7721 细胞cyclinD1 及Bax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而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均P<0.05)。结论: 沉默Gli2 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 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yclinD1、Bax的下调和Bcl-2 上调有关。
    4  IL-21 增强CIK细胞对食管癌EC9706 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肖鹏 冯睿婷 梅家转 赵继智
    2017, 24(11):1266-12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4
    [摘要](466)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 对CIK 细胞体外杀伤食管癌EC9706 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无菌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培养和加IL-21 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2 种培养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检测2 种培养CIK 细胞杀伤食管癌EC9706 的活性,ELISA 法检测2 种CIK 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 浓度。结果:常规培养和加IL-21 培养的2 种CIK细胞增殖数量无明显差异。加IL-21 培养的CIK细胞CD3+CD56+细胞比例、CD3+细胞内颗粒酶B 和穿孔素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CIK 细胞[(26.95±3.53)% vs (16.18±1.04)%,(33.29±2.30)% vs (23.58±2.28)%和(59.70±1.91)% vs (45.96±2.67)%,均P<0.05)。效靶比20∶1 和30∶1 时,加IL-21 培养的CIK细胞杀伤EC9706 细胞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的CIK 细胞[20∶1 时:(43.66±1.99)% vs (34.59±1.75)%;30∶1 时:57.52±2.15)% vs (42.23±1.87)%,均P<0.05]。加IL-21培养CIK细胞的上清液FN-γ 的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培养CIK细胞的上清液[(142.7±13.4) vs (42.6±3.3) ng/L,P<0.05]。结论:IL-21增加CD3+CD56+细胞比例和颗粒酶B及穿孔素的表达,提高CIK细胞分泌IFN-γ,从而增强CIK细胞对EC9706 细胞的杀伤活性。
    5  HuR siRNA对肺腺癌A549 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申庆鹏 王俊 王宝成
    2017, 24(11):1271-12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5
    [摘要](547)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探讨HuR siRNA 对人肺腺癌A549 株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HuR siRNA 瞬时转染肺腺癌A549 细胞24 h 后,CCK-8 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Hu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HuR siRNA能够抑制人肺腺癌A549 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HuR siRNA 显著降低A549 细胞HuR、MMP-9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下调HuR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机制与下调MMP-9 有关。
    6  丹参酮ⅡA 磺酸钠通过降低整合素β3的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
    李军峰 沈净净 张冬冬 张英姿
    2017, 24(11):1276-12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6
    [摘要](471)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 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STS)对宫颈癌HeLa 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ranswell 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STS、整合素β3 特异性抗体LM609 和转染过表达整合素β3 质粒对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不同浓度STS 和STS 刺激不同时间对HeLa 细胞整合素β3 表达的影响,CCK-8 法检测STS 对HeLa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STS 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HeLa 细胞的迁移(P<0.01),LM609 显著降低HeLa 细胞迁移率(P<0.01),STS刺激转染过表达整合素β3 质粒HeLa细胞的迁移率较单一STS刺激和STS刺激转染空质粒HeLa细胞的迁移率显著增加(P<0.01);STS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HeLa细胞整合素β3 的表达(P<0.05);不同浓度STS刺激的HeLa细胞存活数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S可减少宫颈癌HeLa细胞整合素β3 的表达,STS可显著减少HeLa细胞的迁移,整合素β3 特异性抗体LM609 也可显著降低HeLa细胞的迁移,转染过表达整合素β3 质粒则可减少STS对HeLa细胞迁移的抑制,STS可能通过减少整合素β3 的表达抑制HeLa细胞迁移,这为进一步阐明STS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和STS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7  单份与双份非亲缘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疾病临床效果的比较
    章毅 陈侃俊 李冉 陈亮 卲夏炎 孔静思 陆薇 伍婷
    2017, 24(11):1281-12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7
    [摘要](628) [HTML](0) [PDF 0.00 Byte](9)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单份与双份非亲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至2016 年国内8 家移植中心185 例单份脐血干细胞移植(single-unit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SU-UCBT)与66 例双份脐血干细胞移植(double-unit 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DU-UCBT)病例临床资料,比较SU-UCBT和DU-UCBT 2 种移植方式的植入率、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SU-UCBT和DU-UCBT 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s host disease,aGVHD)发生情况和受者生存率。结果: SU-UCBT和DU-UCBT受者植入率分别为78.9%和70.7%,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植入率SU-UCBT为89.1%,DU-UCBT为82.5%。非恶性血液病患者SU-UCBT和DU-UCBT植入率分别为64.0%和53.8%,SU-UCBT和DU-UCBT的植入率相似(P>0.05)。SU-UCBT和DU-UCBT受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中位数都为18 d,血小板植入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0 d 和27 d,无显著差异(P>0.05)。SU-UCBT和DU-UCBT受者Ⅰ、Ⅱ、Ⅲ和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22.6%、22.6%、8.2%、12.3%和21.3%、14.9%、10.6%、10.6%,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SU-UCBT和DU-UCBT受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 460 d(17~2 200 d)和988 d(21~2 200 d),6 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42.5%和40.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U-UCBT和DU-UCBT植入成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aGVHD发生率、存活时间及6 年累积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U-UCBT是安全有效的移植选择。但仍需完善SU-UCBT和DU-UCBT评价体系及进一步探究DU-UCBT的植入机制,以便指导科学地选择UCBT方式。
    8  人白介素11 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
    李焱 贾振薇 刘亚宁
    2017, 24(11):1287-12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8
    [摘要](59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目的:检测人白介素11(interleukin-11, IL-11)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组织和血清标本中的表达,探讨IL-11 表达与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化疗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于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88 例DLBCL患者和42 例反应性淋巴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 RLH)患者组织和血液标本。用q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和血液中IL-11 的表达,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IL-11 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关性分析DLBCL患者IL-11 表达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关系,Kaplan-Meier 法分析IL-11 表达与DLBCL患者总生存(OS)时间、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RLH患者比较,IL-11 在DLBCL患者组织和血液中表达显著升高(组织:7.002±0.357 vs 1.507±0.139;血液:6.700±0.337 vs 1.446± 0.126,均P<0.01)。IL-11 表达与DLBCL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细胞症状、化疗敏感性及IPI 指数相关(均P<0.01),IL-11 高表达患者OS和PFS较IL-11 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均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L-11 表达、化疗敏感性和IPI 指数是影响DLBCL 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IL-11 基因表达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732, P<0.01)。结论:IL-11 在DLBCL患者组织和血液中高表达,IL-11 高表达DLBCL患者OS和PFS明显缩短,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严重。IL-11有望成为DLBCL患者独立的预后评判生物学标志物。
    9  骨膜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萍 王熙才 刘洪璐 黄鹏 刘馨
    2017, 24(11):1293-12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09
    [摘要](520)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探索骨膜蛋白(periostin, POSTN)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2012 年5 月至2016 年12 月手术切除的45 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另取15 例患者手术切除的无菌癌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H-E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分别分析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以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和正常成纤维细胞中POSTN mRNA的表达情况,并用相关性分析乳腺癌组织中POSTN表达水平和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乳腺癌组织芯片H-E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OST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结果:乳腺癌组织POST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癌相关成纤维细胞POSTN mRNA表达与正常成纤维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POSTN蛋白主要在乳腺癌实质组织中表达,间质中表达较少。乳腺癌组织中POSTN 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呈负相关(P<0.05)。结论:POSTN主要在乳腺癌组织实质中表达,其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10  牛磺酸上调基因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刘丹 李晓明
    2017, 24(11):1299-13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0
    [摘要](509)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目的:探讨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 TUG1)在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TUG1 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8 例2011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为DLBCL 的初诊患者和同期47 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qPCR方法检测DLBCL和RLH患者组织标本中TUG1 的表达,采用Chi-Square 检验、Kaplan-Meier 法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别分析TUG1 mRNA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影响DLBCL患者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因素。结果:TUG1 mRNA在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RLH患者(6.108±0.332 vs 1.231±0.095,P<0.01),TUG1 mRNA表达与DLBCL患者的疾病分期、肿瘤大小、B细胞症状、IPI 指数、GCB亚型及化疗敏感性显著相关(均P<0.01),TUG1 表达量、疾病分期及肿瘤大小是影响DLBCL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的因素。TUG1 mRNA表达、疾病分期、IPI 指数和化疗敏感性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TUG1 mRNA在DLBCL组织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TUG1有可能成为DLBCL患者新的预后评估标志物和基因治疗DLBCL的潜在靶点。
    11  细胞外基质蛋白spondin2 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施晓婧 左云 吕燕 顾永娟 王少开
    2017, 24(11):1304-13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1
    [摘要](501) [HTML](0) [PDF 0.00 Byte](8)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spondin2(SPON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 年6月至2016 年7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胃癌根治术75 例患者的胃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SPON2 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细胞定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PON2 蛋白在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PON2 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PON2 蛋白定位于胃癌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外基质中,SPON2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2.0% vs 16.0%,P<0.01)。SPON2 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胃癌肿块大小、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SPON2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有可能作为新的胃癌早期诊治靶点,并可能预测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12  影响肝癌预后独立危险因子的信息学分析
    韩涛 栾玉婷 葛亚楠 王识宇 杨晓丹 刘璐 刘兆喆 刘永叶 郑振东
    2017, 24(11):1309-13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2
    [摘要](663) [HTML](0) [PDF 0.00 Byte](11)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调研和分析,探讨对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及其与肝癌靶向药索拉非尼作用靶点的相互关联特征。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的248 例肝癌患者中选取79 例死亡患者的基因表达量、生存时间、生存状态数据,以中位生存时间360 d 为界将这些死亡患者分为2 组,用DEseq算法对这2 组患者的基因表达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筛选。不考虑其他混杂因素,仅考虑差异基因表达单个因素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用Kaplan-Meier 法对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表达量和患者生存时间、生存状态整合的矩阵用COX回归模型作生存分析,寻找对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以STRING数据库为基础,将得到的差异基因与肝癌靶向药索拉非尼的作用靶点结合构建蛋白互联网络,探寻索拉菲尼作用靶点与差异基因的关系。结果:DEseq算法初筛得到52 个有可能对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差异基因。Kaplan-Meier 法分析得到26 个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的差异基因。COX分析最终确认3 个差异基因(SQSTM1、ANXA10 和STMN1)为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其中ANXA10 为负向影响因素,而STMN1 与SQSTM1 为肝癌患者预后的正向影响因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显示,肝癌靶向药索拉非尼的作用靶点与多个差异基因密切相关。ANXA10 参与钙离子结合和钙依赖性磷脂结合,STMN1 和SQSTM1 在多种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结论:ANXA10、STMN1 和SQSTM1 可能是对肝癌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未来开发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或患者预后预测指标。
    13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疗效的初探
    帖晓静 申凤乾 屈福莲 张燕 弋振营 刘培杰 高岭 李宁 徐志巧
    2017, 24(11):1315-13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3
    [摘要](712) [HTML](0) [PDF 0.00 Byte](12)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复发转移食管癌进行二线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收集2015 年6 月至2016 年12 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诊治的24 例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 例口服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口服阿帕替尼500 mg/d,替吉奥根据体表面积给药治疗1~14 d,28 d 为1 个周期。对照组14 例用常规替吉奥治疗。结果:2 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CR 0 例,PR 5 例,SD 3 例,PD 2 例;OR为50%(5/10),DCR为80%(8/10)。治疗前20 个靶病灶基线直径和为71.5 cm,2 个周期治疗后靶病灶直径和为40.5 cm,较基线水平缩小达43.36%。6 例患者完成4 个周期联合化疗后,疗效评价有效或稳定患者继续单药口服阿帕替尼维持治疗,PFS最长达9 个月,最短6 个月。未观察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复发转移食管癌二线治疗疗效较好,安全性、耐受性可。
    14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殷婷婷 朱学军
    2017, 24(11):1320-13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4
    [摘要](580)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TX)模型,因其较好地保留了原代肿瘤的遗传、分子、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维持了肿瘤干细胞的特性,能反映患者肿瘤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对治疗的反应性上也与患者保持较高的一致性,现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前期研究。近年来,NSG(NOD/LtSz-Prkdcscid Il2rgtm1Wjl/J)、NOG(NOD.Cg-PrkdcscidIL2rgtm1Sug/JicCrl)和NCG(NOD-Prkdcem26Cd52Il2rgem26Cd22/Nju)等免疫缺陷小鼠的研发成功,推动了新一代PDTX模型研究的快速发展。由于新一代PDTX模型建立所需样本量小,经过冷冻的组织与新鲜组织成瘤率无明显差异,为一些难以获取大量样本的肿瘤组织提供了研究材料。笔者对近年来PDTX模型用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筛选制定、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肿瘤标志物及敏感指标的筛选、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以及患者预后的评估等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15  肺癌中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
    郭欢 葛春蕾 宋鑫
    2017, 24(11):1326-13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5
    [摘要](692) [HTML](0) [PDF 0.00 Byte](13)
    摘要: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旁分泌产生的一种亚细胞成分,主要分为外泌体(exosome)、微囊泡(microvesicle)两种类型,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可分泌EVs。肺癌细胞分泌的EVs参与肺癌生物学功能和肿瘤微环境调节,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由于EVs包含的物质及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其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作为免疫调节剂、化疗药物载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本篇综述主要介绍肺癌中EVs 研究的进展,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16  胃癌中miRNA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
    张健 王冬 于景翠
    2017, 24(11):1331-13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6
    [摘要](487)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胃癌是由多基因改变、多因素参与和多阶段发生的一个复杂病变过程, 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调节,与多种信号通路相互作用, 通过激活或抑制相关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功能。目前,胃癌中研究比较广泛的与miRNA 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集中于PI3K/AKT、Wnt/β-Catenin/Tcf、Ras/Raf/MEK/ERK、p53 及TGF-β 等信号通路,本文对胃癌中这些miRNA功能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7  生长分化因子15 对人肺腺癌SPCA1 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刘智嘉 郭隽馥 张芮 赵秋杰 白雪婷 王诗铭
    2017, 24(11):1336-133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11.017
    [摘要](379) [HTML](0) [PDF 0.00 Byte](14)
    摘要:
    目的:探讨靶向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基因siRNA 对人肺腺癌SPCA1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根据基因数据库(GenBank)设计并合成3 条人GDF15 基因siRNA(GDF15-siRNA161、GDF15-siRNA290 和GDF15-siRNA860)和阴性对照NC-siRNA 序列,采用qPCR法测定转染不同GDF15-siRNA 的SPCA1 细胞中GDF15 mRNA表达水平,筛选有效抑制GDF15 基因表达的siRNA。CCK-8 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转染有效GDF15-siRNA 和NC-siRNA 的SPCA1 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3 条GDF15-siRNA 对SPCA1 细胞GDF15 mRNA表达均有明显抑制(P<0.01),其中GDF15-siRNA161抑制最为明显。和转染NC-siRNA 的SPCA1 细胞相比,转染GDF15-siRNA161的SPCA1 细胞增殖明显减慢[ (0.46±0.03)vs(0.52±0.01),P<0.01],转染GDF15-siRNA161的SPCA1 细胞迁移速度明显低于转染NC-siRNA的SPCA1 细胞(P<0.01)。结论:有效沉默人肺腺癌SPCA1 细胞GDF15基因表达能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GDF15 可能成为人肺腺癌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