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4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改进CAR-T细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设计策略
    张昂 张斌 陈虎
    2017, 24(5):461-4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1
    [摘要](4160) [HTML](0) [PDF 397.33 K](1335)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细胞已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试验,在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在探索CAR-T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中,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难以找到肿瘤特异性的靶点,以克服其脱靶效应(on-target off tumor effect);在治疗实体瘤中CAR-T细胞很难达到肿瘤部位,以改善免疫抑制微环境发挥作用;CAR-T细胞在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表达相同靶点的正常细胞;针对除B细胞肿瘤之外的血液肿瘤以及实体瘤而言,CAR-T细胞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本文重点介绍如何通过CAR-T细胞结构的优化使得CAR-T细胞能够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来提高CAR-T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同时使得CAR-T细胞可以被更好地控制,使得CAR-T细胞的安全性更高。
    2  miR-340通过下调 CCND1 表达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对5-Fu的耐药
    姜靖雯 陈学武 方唯意 罗荣城
    2017, 24(5):467-47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2
    [摘要](1700) [HTML](0) [PDF 312.52 K](1162)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编码基因CCND1 miR-340介导的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瞬时转染技术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SW480株分别转染si-CCND1和miR340-mimic。应用MTT法检测转染后的结直肠癌细胞对5-Fu敏感性的变化,应用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CCND1对miR340参与的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对5-Fu敏感性的影响。结果:瞬时转染siCCND1和过表达miR-340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的IC50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 vs 20 μmol/L和20,20 vs 40 μmol/L,均P<0.05)。共转染CCND1 3′UTR野生质粒和miR-340 inhibitor的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细胞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共转染空载体和mimic细胞(P<0.01)。结论:CCND1作为不良因子通过抑制miR340的表达进而发挥增加结直肠癌细胞对5-Fu耐药的作用。
    3  表达mIL-21的溶瘤痘苗病毒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刘超 王继伟 王鹏举 张忠献 褚永超 吕鹏威 谷元廷 王尧河
    2017, 24(5):472-4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3
    [摘要](1433) [HTML](0) [PDF 469.84 K](1012)
    摘要:
    目的:观察溶瘤痘苗病毒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IL-21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JC、TUBO和4T1的体内外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MTT法比较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IL-21两种病毒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乳腺癌JC、TUBO和4T1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用TCID50法检测病毒在三株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复制能力,用ELISA法检测两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上清液中mIL-21的水平。建立三阴性乳腺癌4T1和Her-2扩增型乳腺癌TUBO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两种病毒的治疗作用。结果: 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IL-21两种病毒在乳腺癌JC、TUBO和4T1细胞中均具有复制能力,低剂量的病毒就对乳腺癌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VVΔTKΔN1L-mIL-21感染的细胞上清中检测到高表达的mIL-21蛋白。在4T1乳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中,病毒治疗无明显效果(P>0.05);在TUBO乳腺癌细胞移植瘤模型中,两种病毒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5或P<0.01),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P<0.01)。结论: VVΔTKΔN1L-RFP和VVΔTKΔN1L-mIL-21 两种病毒在乳腺癌细胞中具有特异性增殖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在体内两种病毒对Her-2扩增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4  交联CD44通过Fas途径促进人肥大细胞白血病HMC-1细胞的凋亡
    王彬 桑梅香 王玲 田中良哉 单保恩
    2017, 24(5):478-4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4
    [摘要](1165) [HTML](0) [PDF 394.56 K](959)
    摘要:
    目的:探讨交联CD44分子对人肥大细胞白血病HMC-1细胞株Fas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MC-1细胞表面CD44及Fas的表达,并观察透明质酸(native hyaluronan, HA)、低分子质量透明质酸(fragmented hyaluronan, F-HA)处理或抗体交联CD44分子后细胞表面Fas表达的变化,进而检测PI3K、PKC及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肌动蛋白聚合抑制剂对CD44分子交联后细胞表面Fas表达的影响,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交联CD44对Fas mRNA表达的影响,用Annexin V/PI 双染法检测交联CD44、HA或F-HA对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MC-1细胞高表达CD44而低表达Fas,交联CD44分子显著上调细胞表面Fas的表达(P<0.05),而Fas mRNA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肌动蛋白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能抑制CD44上调的Fas表达(P<0.05),所检测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均未能抑制Fas表达的上调(P>0.05);F-HA和交联CD44均能够促进Fas介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CD44分子可上调HMC-1细胞的Fas表达并放大Fas介导的细胞凋亡,CD44分子可能成为肥大细胞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5  沉默CHD1L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崔发财 陈瑜 秦望森
    2017, 24(5):484-48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5
    [摘要](1085) [HTML](0) [PDF 389.69 K](942)
    摘要: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 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PC3、DU145以及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中CHD1L mRNA表达水平;转染siRNA干扰前列腺癌PC3细胞CHD1L的表达,并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分析沉默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PC3细胞MMP-9、N-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CHD1L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上皮细胞(P<0.01),其中以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侵袭实验中,干扰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9.67±6.67) vs (113.67±5.69)和(112.00±12.49)个,P<0.05)。划痕实验中,干扰组48 h伤口愈合率也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1.27±3.27)% vs(48.47±5.72)%和(49.93±3.35)%,P<0.05\]。干扰组细胞MMP-9和N-钙黏蛋白表达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沉默CHD1L可降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MP-9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实现的。
    6  EZH2和H3K27me3的表达对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刘飞 尹丹静 黄卫娜 谷丽娜 吴云艳 刘世娜 桑梅香
    2017, 24(5):490-4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6
    [摘要](1319) [HTML](0) [PDF 435.76 K](1036)
    摘要:
    目的:通过转染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过表达或者敲低载体,探讨EZH2和Lys27位点三甲基化组蛋白H3(histone H3 methylated Lys27,H3K27me3)对食管麟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SCC细胞株KYSE30、KYSE170、TE1、Eca109中EZH2 mRNA水平,以及ESCC细胞过表达或者敲低EZH2对H3K27me3表达水平的影响。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过表达或者敲低EZH2后ESC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ESCC细胞过表达及敲低EZH2对MMPs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食管癌Eca109及TE1细胞中EZH2和H3K27me3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KYSE30及KYSE170细胞(P<0.05)。过表达EZH2的食管癌KYSE30及KYSE170 细胞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敲低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EZH2后,KYSE30及KYSE170细胞的穿膜数目明显增多\[(281.33±4.10)、(241.67±4.04) vs (132.00±4.00)、(105.33±3.51)个,均P<005\]、迁移距离明显增大\[(63.6±1.2)、(62.5±2.5) vs (23.0±2.3)、(21.2±1.0)μm,P<0.05\]。敲低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的穿膜数目显著减少(均P<0.05),转染shEZH2后Eca109 及 TE1细胞迁移的距离明显减小(均P<005)。结论:EZH2可增加靶基因启动子上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并增强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7  lncRNA HOXA11-AS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张鸿程 宋广元 谈伟健 赵绍云 谢庆平
    2017, 24(5):497-5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7
    [摘要](1372) [HTML](0) [PDF 450.14 K](1035)
    摘要: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nocoding RNA,lncRNA)HOXA11-AS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外科13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及骨肉瘤细胞系MG63、U20S和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肉瘤组织和骨肉瘤细胞系MG63和U20S中lncRNA HOXA11-AS的表达水平。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lncRNA HOXA11-AS的骨肉瘤MG63及U20S细胞,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过表达lncRNA HOXA11-AS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建立过表达lncRNA HOXA11-AS MG63骨肉瘤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以空载体慢病毒Lv-NC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观察过表达lncRNA HOXA11-AS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lncRNA在骨肉瘤组织和MG63及U20S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hFOB1.19细胞比,过表达lncRNA HOXA11-AS细胞后,(1)显著抑制骨肉瘤MG63及U20S细胞的增殖\[(403±0.98) vs(6.96±0.54),(4.68±0.77) vs (8.87±1.23),均P<0.01\]、迁移细胞数\[(83.00±6.03) vs(168±1254),(9600±8.77) vs (18400±1463)个, 均P<0.01\]和侵袭细胞数\[(35.00±3.48) vs (97.00±8.32),(38.00±173) vs (87.00±6.37)个, 均P<0.01\];(2)显著抑制骨肉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 lncRNA HOXA11-AS在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且lncRNA HOXA11-AS过表达对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作为骨肉瘤治疗潜在的分子靶点。
    8  人胎盘提取物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李静 周海燕 周萍萍 雷慧群 颜海健 余芳
    2017, 24(5):503-5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8
    [摘要](1313) [HTML](0) [PDF 495.49 K](1002)
    摘要:
    目的:探讨人胎盘提取物(human placenta extracts,HPE)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及SW480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HPE处理Caco-2和SW480细胞,CCK-8、Ki-67、CFSE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Annexin-V/PI及DAPI细胞核染色检测HPE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E对细胞中BAX、CDK2及CyclinA2基因表达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建立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组分别单独或联合给予HPE和5-氟尿嘧啶(5-Fu),观察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状况。结果:HPE处理组Caco-2及SW480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0.82±001) vs (0.96±0.02),P<0.01;(0.90±0.03) vs (0.96±0.02),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20.47±1.32)% vs (11.01±382)%,P<0.01;(20.70±5.19)% vs (8.00±2.69)%,P<0.05\];HPE处理组细胞胞质减少、核固缩、BAX基因表达增加\[(323±1.90) vs (1.00±0.00),(2.25±0.55) vs (1.00±0.00),均P<0.05\];细胞停留在细胞DNA复制S期,出现凋亡峰;Caco-2细胞CDK2及CyclinA2基因表达降低(P<0.05);并且细胞的迁移能力低于对照组\[(0.17±0.29) vs (1.50±050)mm,P<0.05\]。HPE处理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小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单用5-Fu组(P<0.05)。结论: HPE在体内外通过干预结肠癌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及迁移,可能对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作用。
    9  rNDV IL-29对肺腺癌A54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严玉兰 刘沙 李米 赵英海 金惠 尹超云 步雪峰
    2017, 24(5):510-5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09
    [摘要](1124) [HTML](0) [PDF 379.37 K](1021)
    摘要:
    目的:探讨表达IL-29的重组新城疫病毒(recombinan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L-29,rNDV IL-29)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rNDV IL-29组(rNDV IL-29感染A549细胞)、NDV组(NDV感染A549细胞)和对照组(PBS)。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IL-29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MTT、克隆形成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rNDV IL-29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rNDV IL-29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NDV组和对照组相比,rNDV IL-29组细胞:(1) IL-29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56.48±1189)% vs (42.18±6.18)%, P<0.05\],细胞迁移率明显下降\[(5.00±4.00)% vs (32.43±3.71)%、(84.57±396)%, 均P<0.05\];(3)Caspase3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29.67±1.53)% vs (18.33±3.06)%、(7.00±6.08)%, 均P<0.05\],Bcl-2/bax表达水平明显下调\[(12.00±2.65)% vs (42.33±5.86)%、(67.00±6.25)%, 均P<0.05\],细胞凋亡增多。结论:rNDV IL-29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并且促进其凋亡,提示rNDV IL-29可能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抗癌药物。
    10  IL-17A通过NF-κB通路介导MMP-2/9表达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
    王庆生 陆航 陈汉蕊 吕梦
    2017, 24(5):516-5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0
    [摘要](1314) [HTML](0) [PDF 321.00 K](953)
    摘要:
    目的:探讨IL-17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实验组(IL-17A 50 ng/ml)及对照组(空白组)。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MP-2/9蛋白及 PI3k/AKT/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50 ng/ml的IL-17A处理后,(1)SW480细胞的迁移距离及穿膜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2.49±0.18) vs (1.54±021) mm及(262.00±2460)vs (92.00±31.16)个,均P<0.05\];(2)SW480细胞MMP-2/9蛋白水平明显上调\[(0.41±005) vs (0.23±0.03)及(0.76±009) vs (0.25±0.04),均P<0.05\];(3)SW480细胞AKT磷酸化水平表达增加\[(0.72±0.1) vs(0.28±0.04),P<0.05\],P65和P5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78±0.10) vs (0.35±0.04)和(0.85±0.15) vs (044±006), 均P<0.05\], 而c-Rel、ReLB和P5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L-17A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 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NF-κB转导通路、调节MMP-2/9蛋白表达有关。
    11  Klotho基因对子宫颈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张艳芳 李醒亚
    2017, 24(5):521-5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1
    [摘要](1028) [HTML](0) [PDF 360.88 K](836)
    摘要:
    目的:探讨Klotho基因对人子宫颈鳞癌细胞株SiH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Klotho基因在子宫颈鳞癌细胞系SiHa、HeLa和C33A及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构建Klotho过表达载体并转染SiHa细胞,采用CCK-8法、Transwell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iHa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 A和ROCK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Klotho在子宫颈癌SiHa、Hela、C33A细胞中表达水平低于HaCaT细胞(P<0.05)。在SiHa细胞中过表达Klotho后,(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67.37±5.04)% vs(100.34±7.62)%, P<0.05)\];(2)G0/G1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82.56±3.89)% vs(61.37 ±3.28)%, 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显著减少\[(9.12±2.48)% vs(28.97 ± 2.08)%, P<0.01\];(3)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显著增加(均P<0.05);(4)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P<0.01);(5)Rho A和ROCK 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Klotho能够抑制人子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 A/ROCK 1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提示Klotho可以作为诊断和靶向治疗子宫颈癌的潜在作用位点。
    12  多因子固相抗体芯片筛选评价免疫细胞治疗肺癌的生物标志物
    梁露花 初廷广 李东霖 王思亮 李文欣 项荣武
    2017, 24(5):527-5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2
    [摘要](1114) [HTML](0) [PDF 342.80 K](960)
    摘要:
    目的:应用多因子固相抗体芯片筛选免疫细胞治疗肺癌患者血清的标志性蛋白作为临床评价指标,建立肺癌疗效评价模型。方法:采用多因子Proteome ProfilerTM固相抗体芯片和Image J软件对5例肺癌恶化患者(恶化组)、5例肺癌治疗有效患者(有效组)及1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个体对照组)进行血清蛋白的灰度/光密度分析,将得到的蛋白灰度值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肺癌疗效评价的Fisher模型。结果 :对比肺癌治疗恶化组、有效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健康个体的共有标志性蛋白,筛选得到8个有显著差异(P<0.05)的蛋白(二肽基肽酶Ⅳ、生长激素、IL-4、髓过氧化物酶、骨桥蛋白、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肿瘤坏死因子-α和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对所有试验者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这8个蛋白能区分恶化组和有效组患者及正常组健康个体。肺癌的Fisher模型得到验证。结论:多因子固相抗体芯片技术和优化统计方法能够筛选出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疗效有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为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一定的临床试验基础,对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3  Cx43通过P38/MAPK信号途径增强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迟强 艾晓林 李红阳 邱玙 王志勇
    2017, 24(5):533-5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3
    [摘要](1183) [HTML](0) [PDF 334.69 K](915)
    摘要: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52例膀胱癌手术组织标本及32例癌旁组织,以及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将Cx43脂质体、空白脂质体、siRNA及siRNA对照质粒转染5637细胞,Western blotting验证过Cx43表达和干扰效果;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5637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637细胞MMP-2、MMP-9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21±0.33) vs(2.84±0.19),P<0.01\]。转染Cx43脂质体和siRNA成功上调/下调5637细胞中Cx43的表达。Cx43过表达组5637细胞的侵袭能力高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1.36±0.04) vs (0.70±0.15)个,P<0.01\], siRNA干扰组细胞的侵袭能力低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0.20±0.08) vs (0.59±0.13)个,P<0.05)。Cx43过表达组细胞MMP-2、MMP-9、P-P38/P38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siRNA干扰组均低于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 Cx43增强膀胱癌5637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途径实现的。
    14  miR-200c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周欣亮 张璁 袁虎方 王玉栋 赵连梅 桑梅香 单保恩
    2017, 24(5):538-5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4
    [摘要](1199) [HTML](0) [PDF 287.54 K](873)
    摘要:
    目的:探讨miR-200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无病生存期(diease free survial,DFS)的关系。方法:〖HT5"SS〗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64例胃癌手术切除的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00c在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回顾性分析miR-200c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DFS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非癌组织(3.29 vs 5.91,P<0.01)。miR-200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转移和脉管瘤栓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miR-200c高表达组患者中位DFS明显长于低表达组患者(22.0 vs 13.5个月,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DFS呈正相关(P<0.01)。结论: miR-200c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脉管瘤栓呈负相关,与DFS呈正相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
    15  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ICA/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景艳 梅家转 赵继智 刘桂举
    2017, 24(5):544-54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5
    [摘要](1132) [HTML](0) [PDF 221.90 K](929)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MHC-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B(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HER2阳性乳腺癌标本62例及其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ICA/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CA/B表达率为90.32%,高表达为64.52%。MICA/B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ER、PR表达有关(均P<0.05),与绝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无关(均P>0.05)。结论:MICA/B的表达可能与HER2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16  PI3K抑制剂与非小细胞性肺癌
    孙肖 毕经旺
    2017, 24(5):547-5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6
    [摘要](1255) [HTML](0) [PDF 248.75 K](904)
    摘要: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是人体中的重要信号通路,通过逐级磷酸化下游蛋白发挥作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存在该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活化的信号通路可以改变NSCLC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生物学特性从而影响其对治疗药物的反应及预后。针对该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很多,部分抑制剂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PI3K抑制剂包括广谱PI3K抑制剂、亚型特异性的PI3K抑制剂和PI3K/mTOR双重抑制剂。PI3K抑制剂单药有效率较低,但与化疗药物或其他靶向药物联用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目前往往将PIK3CA突变以及抑癌基因PTEN的缺失作为预测疗效的指标,但准确性欠佳,进一步筛选疗效预测指标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7  分子进化理论在卵巢癌发生及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张丽滢 李力
    2017, 24(5):553-5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7
    [摘要](1193) [HTML](0) [PDF 255.00 K](1102)
    摘要: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多药耐药现象在卵巢癌治疗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基因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使精确寻找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靶点成为可能,分子进化理论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技术支持。卵巢癌患者及耐药相关突变基因包括 P53基因、BRCA1/BRCA2基因等等。分子进化理论可在确定导致癌症发生或耐药的关键突变位点方面提供新思路,该理论有助于从新的方向阐释癌细胞耐药的相关机制,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的有效措施。
    18  DNA甲基化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王雪玮 史卫红 王熙才
    2017, 24(5):558-5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8
    [摘要](1301) [HTML](0) [PDF 300.41 K](1047)
    摘要:
    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DNA甲基化成为表观遗传学肿瘤研究的热点。DNA甲基化在基因的转录和转录后调控、miRNA基因表达调控和长链非编码RNA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DNA甲基化与miRNA在肿瘤中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存在反馈调节。PR结构域蛋白(PRDI-BF1 and RIZ homology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PRDM)基因甲基化在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P16、RASSF1A、FHIT等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密切相关;EGFR甲基化、miR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长链非编码RNAHOTAIR 、TUG1等调控下游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均与肺癌密切相关。
    19  BAFF/APRIL与血液肿瘤性疾病
    夏正婷 孙宝兰 徐美玉
    2017, 24(5):567-5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5.019
    [摘要](1323) [HTML](0) [PDF 194.26 K](872)
    摘要:
    TNF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APRIL)具有较高的同源性。BAFF可分别与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和穿膜蛋白活化物(transmembrane activator and cyclophilin ligand interactor,TACI)3个受体结合,而APRIL则与受体BCMA、TACI结合发挥作用。近年来BAFF/APRIL及其受体的研究逐渐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肿瘤转移到了血液系统疾病中。本文对BAFF/APRIL及其受体在血液肿瘤性疾病,诸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包括BAFF/APRIL及其受体的功能、作用机制以及在治疗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