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4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刘宝瑞
    2017, 24(6):575-5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1
    [摘要](1460) [HTML](0) [PDF 335.64 K](2269)
    摘要: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免疫卡控点抑制剂CTLA4和PD1/PDL1单抗也相继获批用于临床。然而,大多数实体肿瘤患者并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本文从个体化新抗原表位的筛选、免疫细胞活力的维持、免疫细胞趋化与浸润、临床治疗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总结了实体肿瘤免疫治疗难以见效的关键问题,并且从临床应用角度阐述其应对策略。
    2  MiR1425p通过靶向IGF2BP3调控多柔比星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
    胡烨 许小青 王冰晶 徐贺楠 侯晋 罗晓玲 梁安民 曹雪涛
    2017, 24(6):581-5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2
    [摘要](1346) [HTML](0) [PDF 458.08 K](1250)
    摘要:
    目的:探讨miR1425p对多柔比星诱导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8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灶组织边缘2~5 cm)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人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人正常肝细胞以及HCC细胞系中miR1425p 的表达量。向HCC细胞SMMC7721中转染miR1425p mimics,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1425p后SMMC7721细胞在多柔比星(doxorubicin)(1 μg/ml)诱导下凋亡的变化;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25p可靶向结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binding protein 3, IGF2BP3)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miR1425p的SMMC7721细胞中IGF2BP3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相比,HCC组织 (-6.91±2.61 vs -11.59±2.59,P<0.01)和多种HCC细胞系中miR1425p呈明显低表达(均P<0.01);过表达miR1425p可显著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的HCC细胞SMMC7721的凋亡\[(49.40±3.47)% vs (19.50±174)%,P<0. 01\];过表达miR1425p可明显降低HCC细胞中IGF2BP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敲减IGF2BP3表达可进一步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的SMMC7721细胞的凋亡(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425p能够抑制 IGF2BP3的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结论:miR1425p在HCC组织标本和体外培养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转染miR1425p mimics后能够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的HCC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1425p靶向作用IGF2BP3从而促进HCC细胞凋亡有关。
    3  Twist1通过MPL促进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耐药
    马艳萍 王楠 郭丹 赵杨杨 刘晓燕 尹静 任倩 林永敏 马小彤
    2017, 24(6):588-5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3
    [摘要](1200) [HTML](0) [PDF 495.78 K](1126)
    摘要:
    目的:检测Twist1与骨髓增生性白血病病毒癌基因(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virus oncogene,MPL)在髓系白血病患者和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Twist1是否通过MPL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耐药发挥促进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初次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患者的骨髓标本41例(其中AML 23例、CML 18例),用Realtime PCR检测AML、CML患者以及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Twist1和MPL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构建MPL过表达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U937,通过细胞计数实验、集落形成实验以及药物敏感实验评价其对白血病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以及耐药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Twist1是否通过MPL发挥白血病促进作用。结果:在U937和K562细胞中过表达Twist1明显增加MPL蛋白水平(P<0.05),敲降Twist1后MPL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AML、CML 患者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Cs)中Twist1 mRNA表达与MPL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表达MPL使K562和U937细胞对化疗药物柔红霉素及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显著降低(P<0.01),且提高K562MPL、U937MPL的细胞增殖、集落形成数目(均P<0.01);干扰Twist1并过表达MPL显著降低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均P<0.01)。结论:Twist1通过MPL促进AML、CM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耐药。
    4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HepG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归巢及分化
    范冬梅 张子祥 赵英新 杨铭 张砚君 颜次慧 蒋媛 吕军强
    2017, 24(6):595-6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4
    [摘要](1518) [HTML](0) [PDF 0.00 Byte](15)
    摘要:
    目的: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MSC)向HepG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归巢及分化。 方法:二步法体外诱导HUMSC向肝细胞分化,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时间点HUMSC中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及白蛋白(albumin,ALB)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实验观察HUMSC在HepG2肝癌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的趋化现象;采用皮下原位移植的方法建立BALB/c裸鼠的HepG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HUMSC标记CMV或AFP启动子驱动的fLuc,制备成MSC.CMVLuc或MSC.AFPLuc,并将其注射入荷瘤肝组织,IVIS成像系统观察MSC.CMVLuc向肿瘤部位的迁移归巢及MSC.AFPLuc在肝癌微环境中向肝细胞分化。 结果:HUMSC在体外诱导培养过程中出现细胞形态学变化证明其向肝细胞分化,同时诱导培养后AFP、AL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HUMSC向HepG2肝癌细胞的趋化呈瘤细胞密度依赖性(P<0.01);MSC.CMVLuc注射后2 d迁移并聚集于肝脏,注射后5 d肝脏内发光信号进一步增强;MSC.AFPLuc肝内注射后24 h已向肝细胞分化,注射第7天AFP启动子活性最强,注射第9天活性消失。结论:在小鼠体内外证明了HUMSC具有向肝脏归巢及分化的能力,为今后MSC应用于肝癌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5  IL6经PI3K/Akt通路诱导卵巢癌细胞对他莫西芬耐药
    赵雅瑮 孙旸 黄素辉 杨静 王越 李玲 郭小芹 李艳秋
    2017, 24(6):601-60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5
    [摘要](1178) [HTML](0) [PDF 544.05 K](1190)
    摘要:
    目的:探讨IL6诱导卵巢癌细胞对他莫西芬(tamoxifen,TAM)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内源性过表达IL6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系和内源性抑制IL6表达的人卵巢癌CAOV3细胞,50 ng/ml外源性IL6预处理A2780细胞(A2780/preIL6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外源IL6对卵巢癌细胞ERα Ser167位磷酸化水平的影响;IL6与PI3K抑制剂Wortmannin单独或联合作用于A2780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A2780细胞Akt磷酸化和ERα磷酸化的影响;MTT法检测Wortmannin和内/外源IL6对A2780细胞TAM敏感性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卵巢癌细胞ERα的转录活性,并分析其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结果:外源性及内源性过表达IL6可明显促进A2780细胞ERα Ser167位点磷酸化水平(均P<001),而内源性抑制IL6表达则可降低CAOV3细胞ERα Ser16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1);Wortmannin可阻断IL6诱导的A2780细胞对TAM的耐药及ERα的磷酸化(P<0.05); IL6可促进细胞ERα的转录活性(P<0.01),而Wortmannin并不能阻断IL6对ERα的转录活性的影响(P>0.05)。结论:IL6可经PI3K/Akt通路引起ERα磷酸化从而活化ER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卵巢癌细胞对TAM耐药。
    6  稳定过表达人MGST1基因抑制肺腺癌细胞SPCA1的凋亡
    曾宝真 葛春蕾 付桥粉 张志伟 宋鑫 黄文华
    2017, 24(6):608-6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6
    [摘要](1494) [HTML](0) [PDF 446.75 K](1163)
    摘要: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1, MGST1)基因的肺腺癌SPCA1细胞系,探讨MGST1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重组质粒pcDNA3MGST1和空载体pcDNA3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至SPCA1细胞中,经过G418筛选稳转细胞系,标记为pcDNA3MGST1细胞和空载体pcDNA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稳转细胞中MGS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S法检测稳转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2O2诱导下稳转细胞的凋亡率和下游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pcDNA3MGST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获得具有G418抗性的稳转细胞株。pcDNA3MGST1细胞中MGST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且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H2O2诱导下,pcDNA3MGST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pcDNA3组\[(330±0.40)% vs (6.50±0.95)%, P<0.05\];pcDNA3MGST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9、caspase 3、 PARP表达增多,cleavedcaspase 9、cleavedcaspase 3、cleavedPARP表达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MGST1的SPCA1肺腺癌细胞系,MGST1可能通过调节caspase凋亡通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凋亡。
    7  人参皂苷Rg3通过人乳腺珠蛋白A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
    孙大鹏 顾立学 李晨光 张凤香
    2017, 24(6):615-6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7
    [摘要](1175) [HTML](0) [PDF 264.40 K](1122)
    摘要: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通过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人乳腺珠蛋白A(mammaglobinA,MGBA)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10、15 μg/ml Rg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乳腺癌细胞内MGBA表达的影响; Rg3和siRNAMGBA单独或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细胞MGBA表达的影响,敏感硫电极法检测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H2S分泌的影响。结果:作用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5、10、15 μg/ml Rg3 组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18.78±0.82)%、(33.25±1.17)%、(35.11±0.94)% vs (9.72±0.91)% , 均P<0.05\],Rg3可促进MDAMB231细胞的凋亡(P<0.05),也明显增强MDAMB231细胞内MGBA蛋白的表达(P<0.05)。 与对照组相比,Rg3组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30.12±1.01)% vs(10.66±0.59)%, P<0.05\],Rg3+siRNAMGBA组和siRNAMGBA组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降低\[(6.61±0.63)%、(7.02±0.46)% vs (10.66±0.59)%,均P<0.05\]; Rg3组MGBA和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 lyase,CSE)的表达和H2S的分泌明显增强,而Rg3+siRNAMGBA组、siRNAMGBA组明显抑制(均P<0.05)。结论:Rg3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MGBA蛋白的表达并激活H2S/CSE系统得以实现的。
    8  褪黑素通过促凋亡协同增强顺铂对人喉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董龙宝 薛洁 黄安乐 张晶
    2017, 24(6):620-6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8
    [摘要](1128) [HTML](0) [PDF 758.05 K](1317)
    摘要: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人喉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MT增强人喉癌细胞对顺铂(cisplatin,DDP)治疗的敏感性。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MT和DDP单独或联合处理Hep2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ion,CDI)评估MT是否影响Hep2细胞对DDP的敏感性。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单用MT或DDP可浓度依赖性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MT可协同增强DDP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CDI<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显示,MT可促进Hep2细胞凋亡以及增加亚G1期细胞比例(P<0.01),MT可协同DDP促进Hep2细胞凋亡\[0.5 mmol/L MT联合20 μg/ml DDP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20 μg/ml DDP组,(40.9±3.0)% vs (11.0±0.9)%,P<0.01\]以及亚G1期细胞比例\[0.5 mmol/L MT联合20 μg/ml DDP组的亚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20 μg/ml DDP组,(73.0±2.4)% vs (40.4±3.0)%,P<0.01\]。加入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逆转MT和/或DDP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均P<0.01)。结论:MT能以Caspase依赖的方式诱导人喉癌细胞Hep2的凋亡,从而协同增强DDP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9  5AzaCdR通过DNMT1调控卵巢癌细胞ERCC1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
    陈慧雁 李晓翠 沈宗姬
    2017, 24(6):627-6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09
    [摘要](1467) [HTML](0) [PDF 339.51 K](1070)
    摘要:
    目的: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在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中对核苷酸切除交叉修复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 ERCC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设计特异性针对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 DNMT1)基因的shRNA转染入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SKOV3细胞DNMT1以及ERCC1的表达变化;利用不同浓度5AzaCdR于不同时间点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DNMT1和ERCC1蛋白在处理前后的变化,利用亚硫酸氢钠法检测ERCC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结果:0.5、1.0、2.0、4.0 μmol/L的5AzaCdR作用于SKOV3细胞后,DNMT1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而ERCC1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使用终浓度为1.0 μmol/L的5AzaCdR处理SKOV3细胞12、24、36 h后,DNMT1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ERCC1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亚硫酸氢钠法检测示药物处理前ERCC1启动子区域处于高甲基化水平,在用1.0 μmol/L的5AzaCdR处理后,其启动子发生了去甲基化。结论:5AzaCdR通过DNMT1调控卵巢癌SKOV3细胞中ERCC1基因的甲基化及其表达水平。
    1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家族部分成员的表达及其意义
    谷丽娜 桑梅香 尹丹静 刘飞 刘世娜 黄卫娜 王芃堉 连易水 单保恩
    2017, 24(6):632-6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0
    [摘要](1216) [HTML](0) [PDF 389.63 K](1107)
    摘要: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oma antigen,MAGE)A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住院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9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GEAs蛋白的表达,分析MAGEAs蛋白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GFR基因扩增和ALK基因重排情况,Spearman检验MAGEA表达与EGFR扩增和ALK重排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方法对NSCLC患者是否阳性表达MAGEAs蛋白进行生存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针对阳性表达MAGEAs及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MAGEAs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MAGEAs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EGFR扩增和ALK重排均无关联(P>0.05)。MAGEAs蛋白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生存期显著低于其表达阴性患者(P<0.05),而EGFR扩增和ALK重排与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GEAs表达、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较差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GEAs蛋白是NSCLC的相关抗原,MAGEAs蛋白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11  携带非A5.1型MHCⅠ类相关分子A穿膜区等位基因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对NK细胞免疫治疗的敏感性高
    周智锋 王玲 林万松 陈淑萍 李洁羽 叶韵斌 郑庆丰
    2017, 24(6):640-6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1
    [摘要](1173) [HTML](0) [PDF 334.96 K](1010)
    摘要:
    目的:探讨非A5.1型MHCⅠ类相关分子A(MHC class Ⅰrelated molecules A,MICA)穿膜区等位基因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NK细胞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TNM ⅢⅣa期)食管癌患者152例,均在姑息性手术后行全身化疗,根据患者MICA 穿膜区等位基因是否为A5.1分为4组:(1)A5.1化疗+NK细胞治疗(A5.1+NK)组;(2)A5.1单纯化疗(A5.1)组;(3)非A5.1化疗+NK细胞治疗(noA5.1+NK)组;(4)非A5.1单纯化疗(noA5.1)组,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构建食管癌组织标本MICA等位基因A5.1的真核表达载体pTE1A5.1,转染食管癌TE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1A5.1转染对TE1细胞MICA蛋白表达的影响,LDH法检测TE1细胞转染pTE1A5.1前后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ELISA法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MICA及转染pTE1A5.1前后TE1细胞上清中可溶性MICA含量。结果: 经过3年的随防,A5.1+NK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edium overall survival,mOS)为15.0个月,A5.1组为16.0个月,noA5.1+NK组为22.4个月, noA5.1组为16.0个月,noA5.1+NK组mOS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ECOG评分及基因型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P>0.05),将基因类型与是否NK细胞治疗进行交叉分析,noA5.1+NK组mOS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1)。转染pTE1A5.1后TE1细胞内MICA表达显著升高,培养液上清可溶性MICA分泌明显增加\[(256.2±45.3)vs(45.3±11.5)pg/ml,P<001\];与转染前相比,NK细胞对过表达MICA的TE1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降低\[(29.5±7.2 )% vs(42.5±7.1)%,P<005\]。结论: 相对中晚期食管癌MICA穿膜区A5.1等位基因患者,非A5.1基因患者手术后化疗联合NK细胞的疗效较好,其机制与其不容易产生可溶性MICA密切相关。
    12  lncRNA AC007009.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程序 余玲 唐波 王勇
    2017, 24(6):645-6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2
    [摘要](1073) [HTML](0) [PDF 260.40 K](1028)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AC007009.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105例NSCLC患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AC007009.1在105例NSCLC组织、72例癌旁组织及33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与患者部分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了解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与患者OS和PFS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LncRNA AC007009.1在105例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5.30±1.96 vs 1.01±0.33、0.99± 0.29,均P<0.01),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癌症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生存状态明显有关(P<0.05)。高表达lncRNA AC007009.1患者的OS及PFS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RNA AC007009.1的表达水平、淋巴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NSCL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 lncRNA AC007009.1参与调节NSCL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NSCL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13  肺癌患者血清中21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王菀菀 钟春生 孙俊宁 操珍 刘龙 苏文
    2017, 24(6):650-6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3
    [摘要](1163) [HTML](0) [PDF 261.43 K](1021)
    摘要: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21种细胞因子\[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趋化因子(IFNinducible T cell α chemoattractant, ITAC)、GMCSF、Fractalkine、IFNγ、IL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3α,MIP3α)\]、IL12(p70) 、IL13、IL17A、IL1β、IL2、IL4、IL21、IL23、IL5、IL6、IL7、IL8、MIP1α、MIP1β和TNF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6月的山西省肿瘤医院40例肺癌患者;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30名健康人和40例初诊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21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11种细胞因子\[(GMCSF、Fractalkine、IFNγ、MIP3α、IL12(p70)、IL1β、IL2、IL6、IL7、IL8、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 肺癌患者非转移组与转移组血清中21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肺腺癌(adenocarcinoma,AC)组血清IFNγ与MIP1β水平明显高于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均P<005),肺SCC组血清ITA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P<0.05)。高表达的11种细胞因子在两组间表达的相关性不同。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等11种细胞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肺癌发生发展,这些高表达的细胞因子或许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并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14  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前梯度蛋白水平变化及其预后判断价值
    刘焜 陈世伟
    2017, 24(6):656-6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4
    [摘要](1074) [HTML](0) [PDF 267.15 K](896)
    摘要:
    目的:检测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 2,AGR2)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采集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40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R2水平,分析血清AGR2水平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8.93±6.03)vs(10.20±3.76)ng/ml, P<0.01\],术后血清AGR2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16.63±4.31)vs (28.93±6.03)ng/ml, P<0.01];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术前血清AGR2>27.9 ng/ml组中位患者PFS与OS均明显低于≤27.9 ng/ml 组(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不同AGR2水平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血清AGR2水平增高,其与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术前检测血清AGR2水平对于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15  胃癌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
    张子龙 曾放 庞典付 张克难
    2017, 24(6):660-6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5
    [摘要](1286) [HTML](0) [PDF 284.08 K](1030)
    摘要: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化疗联合自体肿瘤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load dendritic cellscytokininduced killer,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诊断为进展期(Ⅱ期和Ⅲ期)胃癌的60例患者,均接受胃癌D2根治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给予6个周期化疗;联合治疗组除给予上述化疗外,同时给予AgDCCIK细胞进行治疗。随访期2年,观察两组患者2年OS和PFS、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学指标(CD3+ 、CD4+、CD8+、CD3+CD56+)、生活质量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OS及PFS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综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7.25±1.56) vs (554±1.27)分,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0.0% vs 20.0%,P<0.05)。结论: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2年OS及PFS,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
    16  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谢云青 陈莉 杨建伟 陈路川 刘施佳 应敏刚 郑秋红
    2017, 24(6):665-6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6
    [摘要](1349) [HTML](0) [PDF 353.76 K](1101)
    摘要: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0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63例在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常规治疗为DCCIK细胞治疗组,其余37例未经DCCIK细胞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DFS和OS。治疗组按照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分成≤3个疗程组及>3个疗程组,分析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年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DCCIK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1.05% vs 60.29%,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3个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DCCIK 细胞回输联合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更有生存优势,且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17  WAVE生物反应器应用于CIK细胞培养
    孟一鸣 苏楠 孙舒岚 于志福 李晓曦 都田赵 张桂荣
    2017, 24(6):670-6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7
    [摘要](1336) [HTML](0) [PDF 304.16 K](1041)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波浪(WAVE)生物反应器培养扩增肿瘤患者CIK细胞的效能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分离8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采用CIK细胞传统扩增技术(CIK组)和WAVE反应器培养方案(WAVE组),应用锥虫蓝染色并进行细胞计数,利用流式细胞术比较两组CIK细胞的扩增效率、活化情况及其亚群的组成变化,并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检测扩增后CI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WAVE组细胞增殖数较CIK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在第14天,WAVE组CD3+CD8+、CD3+CD56+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CIK组\[(78.56±2.99)% vs (74.54±3.02)%,(48.33±701)% vs (40.69±6.43)%, 均P<0.05\], 而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当效靶比为10∶1、20∶1时WAVE组扩增的CI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组(P<0.05或P<0.01),CIK细胞中CD3+CD8+CD107a+的比例明显升高\[(29.43±497)% vs (25.19±4.91)%,P<0.05\]。结论:WAVE生物反应器扩增培养体系获得的CIK细胞数量多、纯度高,其中CD3+CD8+和CD3+CD56+NKT细胞比例较高,其对K562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高于传统培养技术获得的CIK细胞。
    18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肺腺癌的治疗
    赵家义 吴宏宇 韩一平
    2017, 24(6):675-6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8
    [摘要](1087) [HTML](0) [PDF 277.09 K](1046)
    摘要: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强大的新技术,可以精确编辑细胞基因组。该技术在实验室应用的基础上,引入至肿瘤研究领域,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肺癌的综合治疗已经进入了分子靶向时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肺腺癌最主要、最重要的驱动基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治疗EGFR突变肺腺癌有显著疗效,但随之而来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现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CRISPR/Cas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个性化分子手术可有效地纠正或破坏EGFR突变,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进展。随着CRISPR/Cas基因重组技术的日臻完善与成熟,分子手术方法联合传统外科手术、放疗和/或TKI靶向药物治疗必将为携带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带来很好的希望。
    19  LAMA3基因在肿瘤中研究新进展
    黄勇志 李力
    2017, 24(6):680-6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19
    [摘要](1016) [HTML](0) [PDF 220.33 K](1023)
    摘要: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全基因组低甲基化和局部性高甲基化是肿瘤产生的重要原因。LAMA3基因作为层黏连蛋白的编码基因,被证实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往往使得LAMA3低表达甚至沉默,miRNA与RNA可变剪接等表观遗传修饰也调控肿瘤细胞中LAMA3的表达。LAMA3的异常表达还与黏着斑和细胞外基质受体两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本文就LAMA3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表观遗传学的关系作一综述。
    20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甲状腺癌
    吕娟 刘清 邓智勇
    2017, 24(6):685-6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6.020
    [摘要](1066) [HTML](0) [PDF 212.84 K](1157)
    摘要: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TAM在甲状腺癌中的募集、对甲状腺癌预后的影响以及TAM相关信号通路在促进甲状腺癌增殖与转移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