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4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谢一方 王永明
    2017, 24(8):815-8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1
    [摘要](1939) [HTML](0) [PDF 1.11 M](4951)
    摘要: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准确、稳定的遗传改造,给生命科学和临床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CRISPR/Cas9技术是基因编辑领域一个突破性进展,它操作简单、编辑效率高,极大地扩展了科学家对基因的操控能力。本文中,笔者将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分类、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基因敲除、基因敲入、CRISPR/Cas9导入细胞的方法、提高CRISPR/Cas9特异性和调控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的其他应用(碱基转换、表观遗传调控、内源基因的转录调控及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筛选)及CRISPR/Cas9系统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建立癌症的小鼠模型、建立染色体重排的癌症模型、高通量筛查与肿瘤细胞转移相关的基因和癌症治疗),着重介绍其在癌症领域的应用和发展状况,使读者对该技术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  组成活化型Rac1GTP酶通过上调促血小板血成素受体的表达促进白血病细胞的静息
    李欢 王继英 于沛 陈树英 邢海燕 田征 唐克晶 王敏 饶青
    2017, 24(8):828-83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2
    [摘要](1154) [HTML](0) [PDF 879.40 K](1432)
    摘要:
    目的:研究Rac1 GTP酶的活化对白血病细胞静息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 方法:构建Rac1组成活化型慢病毒载体,以此感染急性髓系白血病KG-1a细胞,比较感染了组成活化型Rac1的KG-1a (Rac1-V12-KG-1a)细胞和感染空载体的KG-1a(pCDH-KG-1a)细胞在G0期的比例差异。以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处理感染后KG-1a细胞,4 d后检测两组细胞G0期比例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组细胞中与细胞周期和细胞静息相关分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Rac1GTP酶高度活化的AMLI-ETO9a白血病细胞模型中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MPL) - 和MPL + 细胞群在G0期的比例。 结果: 感染了组成活化型Rac1的Rac1-V12-KG-1a细胞的G0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感染空载体的pCDH-KG-1a细胞的比例[ (15.30±0.60)% vs (11.50±0.17)%,P<0.05];抑制剂处理KG-1a细胞后,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G0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周期抑制因子P21 、 P27 、 P57的mRNA表达水平在Rac1-V12-KG-1a细胞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静息相关调节分子N-Cadherin和MPL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流式检测结果显示,MPL + 白血病细胞群的比例在G0期显著高于MPL - 组[ (40.3±3.5)% vs (19.05±7.65)%,P<0.05]。 结论: 白血病细胞中Rac1 GTP酶的活化通过上调MPL等细胞外在调节因子的表达增加休眠期细胞的比例,从而促进白血病细胞维持静息状态。
    3  RNA干扰靶向沉默诱骗受体3 3基因增加人胰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肖华平 李庆 谢辉 罗春阳 方玉江
    2017, 24(8):833-8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3
    [摘要](1396) [HTML](0) [PDF 1012.70 K](1414)
    摘要:
    目的: 探讨RNA干扰沉默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构建带有DcR3 siRNA序列的稳定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至胰腺癌AsPC-1细胞株,设对照组、siRNA(-)阴性对照组和DcR3 siRNA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sPC-1细胞中DcR3表达的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DcR3 siRNA后AsPC-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8、Caspase-3和PARP-1表达的变化。结果: DcR3 siRNA 组细胞中DcR3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或siRNA(-)组明显降低(均P<0.01);DcR3 siRNA组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或siRNA(-)组,其存活分数(survival fraction,SF)降低、α/β比值升高(均P<0.01);放射后DcR3 siRNA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或siRNA(-)组(均P<0.01);转染DcR3siRNA后可以明显上调Caspase-8、Caspase-3的表达和下调PARP-1的表达。 结论: RNA干扰沉默DcR3基因通过激活凋亡因子Caspase-8和Caspase-3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胰腺癌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
    4  MicroRNA-150对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和NK-92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吴少杰 黄宇贤 陈俊 郭坤元
    2017, 24(8):838-8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4
    [摘要](1127) [HTML](0) [PDF 1.05 M](1578)
    摘要:
    目的:探讨microRNA-150 (miR-150)对NK/T细胞淋巴瘤组织和NK-92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并收集患者的组织标本。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并采用淋巴瘤国际工作组标准((IWG)评价患者的近期疗效,根据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未完全缓解组(Non-C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肿瘤组织及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中miR-150的表达量,向淋巴瘤NK-92细胞转染miR-150 mimics,利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过表达miR-150 对NK-92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过表达miR-150对NK-92细胞辐射致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miR-150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表达的影响。 结果: 根据IWG标准,12例患者CR,24例患者为Non-CR;与CR组相比,Non-CR组患者miR-150表达量普遍下调( P <0.05)。与正常对照sCD3-CD56 + NK 细胞相比,NK/T细胞淋巴瘤组织(9.10±0.19 vs 4.01±0.22, P <0.01)和5种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中miR-150呈明显低表达( P <0.05)。过表达miR-150可明显降低辐射后NK-92细胞的增殖能力( P <0.01)和集落形成能力( P <0.01),明显提高NK-92细胞的辐射增敏比(10 Gy时辐增敏比为5.375),显著促进辐射诱导的NK-92细胞的凋亡[ (37.3±1.24)% vs (28.3±2.34)%, P <0.05],可促进激活的Caspase 3和 PARP蛋白表达。 结论: miR-150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细胞系中的表达呈显著低水平,miR-150表达量低的患者放疗后缓解率低;转染miR-150 mimics能够增强辐射对NK-9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促进辐射诱导致凋亡作用,对NK/T细胞淋巴瘤有辐射增敏作用。
    5  DNAJ热激蛋白家族B8基因对肺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于瑞莲 罗树春 陈琳 李宏敏 安宁 曾铭
    2017, 24(8):845-8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5
    [摘要](1245) [HTML](0) [PDF 1.12 M](1224)
    摘要:
    目的:探讨DNAJ热激蛋白家族B8基因(DNAJ 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member B8, DNAJB8)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06年至2008年的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10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实验检测DNAJB8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构建DNAJB8稳定敲低的肺腺癌A549细胞和DNAJB8稳定过表达的肺腺癌H1299细胞,CCK-8实验检测DNAJB8敲降或过表达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其对肺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对肺腺癌细胞内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和ERK表达及活性的影响。裸鼠尾静脉注射DNAJB8稳定敲低的A549细胞构建肺腺癌转移模型,观察DNAJB8对A549细胞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DNAJB8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其高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并且预示着患者有较差的预后(均P<0.01)。DNAJB8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H1299细胞,下调DNAJB8表达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 (41±3)vs (192±11)个,P<0.01],而上调DNAJB8的表达能够促进H1299细胞的侵袭[ (235±14)vs (25±4)个,P<0.01]。实验组肺腺癌转移模型裸鼠肺脏肿瘤结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5±1)vs(17±3)个,P<0.01]。A549细胞中DNAJB8敲降后,MMP-2、MMP-9表达量和p-ERK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1);而H1299细胞高表达DNAJB8后,MMP-2、MMP-9表达量和p-ERK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 结论: DNAJB8能够促进肺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6  转基因细胞株BaF3-RAE1ε诱导产生的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钱莉 刘阳 刘露 叶枫 王少卿 贾筱琴 傅奕 龚卫娟 田芳 丁婧娟 徐雨薇
    2017, 24(8):851-8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6
    [摘要](1381) [HTML](0) [PDF 912.35 K](1483)
    摘要:
    目的:探讨表达NKG2D配体视黄酸早期转录因子1ε (retinoic acid early transcript 1ε,RAE1ε)的原B细胞株BaF3诱导产生的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的杀伤功能及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小鼠原B细胞株BaF3为基础,构建表达空质粒的BaF3-mock对照细胞和表达RAE1ε的BaF3-RAE1ε细胞。将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分别注射小鼠后诱导产生CD11b + Gr-1 + MDSC,磁珠分选MDSC后与NK细胞共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将MDSC分别与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共培养后,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NK细胞表面NKG2D和CD107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对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BaF3-mock细胞相比,BaF3-RAE1ε细胞诱导产生的MDSC对靶细胞BaF3-mock和BaF3-RAE1ε 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 (1.99±0.39)% vs(8.63±1.45)%、 (5.09±0.67)% vs(17.33±0.41)%,P<0.01]。[ (1.20±0.09)% vs(10.31±0.69)%、 (5.52±1.64)% vs(18.91±3.04)%,P<0.01]。 结论: RAE-1ε增强MDSC对靶细胞的杀伤功能。
    7  MDA-7/IL-24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马鸣 杨兴肖 赵连梅 王雪晓 张璁 刘丽华 单保恩
    2017, 24(8):856-86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7
    [摘要](1268) [HTML](0) [PDF 2.24 M](1728)
    摘要:
    目的: 研究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7, MDA-7)/IL-24对Burkitt淋巴瘤细胞的促分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构建稳定过表达MDA-7/IL-24的人Burkitt淋巴瘤Raji和Daudi细胞株,MTS法检测稳定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活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及免疫表型;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转染MDA-7/IL-24对Raji和Daudi细胞表达分化相关蛋白Myb、BLIMP1及BCL-6的影响;建立裸鼠Raji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在体内环境中稳定转染MDA-7/IL-24对Raji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结果: 过表达MDA-7/IL-24的Raji和Daudi细胞其增殖(P<0.05)、侵袭(P<0.01)及迁移(P<0.01)能力均明显下降,但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加(P>0.05),表达CD45及CD138的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而表达CD10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过表达MDA-7/IL-24的Raji和Daudi细胞表达BLIMP1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表达Myb及BCL-6的水平均明显减低(P<0.01)。MDA-7/IL-24过表达组裸鼠模型Raji细胞移植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1.23±0.21)vs(1.96±0.24)g,P<0.01]。 结论: 转染MDA-7/IL-24可能通过诱导分化作用抑制Burkitt淋巴瘤细胞的生物活性。
    8  miR-186通过下调垂体瘤转化基因1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李乾 魏志辉 肖前仁 陈佳骏 周新 王滕羽 张中卒 张铭华
    2017, 24(8):864-8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8
    [摘要](1171) [HTML](0) [PDF 1.00 M](1255)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86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肉瘤细胞HOS、U2-OS、Saos-2及成骨细胞NHOst中miR-186表达,并运用人工合成的miR-186模拟片段及对照scramble mimic转染至人骨肉瘤HOS及U2-OS细胞内,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186的表达水平;分别运用CCK-8法、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及Transwa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86对HOS及U2-OS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86过表达对细胞中垂体瘤转化基因1(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1, PTTG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骨肉瘤细胞中miR-186呈现低表达;转染人工合成的miR-186片段可上调HOS及U2-OS细胞中miR-186的表达;miR-186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较scramble组明显下降 (P<0.01),转染组HOS[(16.9±2.1)% vs (10.4±1.6)%,P<0.05]及U2-OS[(22.6±2.9)% vs (14.1±2.2)%,P<0.05]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高于scramble组,转染组HOS及U2-OS细胞的穿膜数明显低于scramble组 (P<0.01);转染组细胞中PTTG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scramble组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miR-186能够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TTG1表达相关。
    9  替莫唑胺联合舒尼替尼治疗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唐碧霞 斯璐 迟志宏 盛锡楠 崔传亮 鄢谢桥 李思明 毛丽丽 连斌 王轩 白雪 周莉 郭军
    2017, 24(8):870-87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09
    [摘要](1326) [HTML](0) [PDF 631.85 K](1354)
    摘要:
    目的:探索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舒尼替尼(sunitinib,SUN)在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我中心2008年8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TMZ联合SUN治疗的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患者均无BRAF/NRAS突变,服用TMZ (200 mg/m 2 ,d 1~5)和SUN (37.5 mg,d 1~28)治疗,28 d为一个疗程,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毒副反应无法耐受。主要观察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毒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纳入的27例患者中,原发肠道4例、泌尿生殖道9例、鼻咽部5例、口腔 7例、食管2例,有19例患者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TMZ联合SUN治疗的中位治疗周期为3.0。治疗后ORR 19.2%,疾病控制率 (DCR) 81.5%,中位 PFS(3.0±0.7)个月,中位OS(7.1±0.9)个月。全组患者中有4例存在KIT突变,提示存在KIT突变/扩增的患者使用KIT抑制剂可能获益。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仅2例患者因出现血小板抑制Ⅳ级,将SUN调整剂量为25 mg。Ⅲ~Ⅳ级副反应包括血小板下降(19.2%)、白细胞下降(19.2%)和肝功能损害(3.9%),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 结论: TMZ联合SUN是治疗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案,且安全性良好。
    10  小脑锌指结构1基因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顾星 曹方 胡永伟 丁厚中 浦少锋 刘琴
    2017, 24(8):875-87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0
    [摘要](1272) [HTML](0) [PDF 874.30 K](1358)
    摘要:
    目的:探讨小脑锌指结构1 (zinc finger protein of the cerebellum 1,ZIC1)基因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和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取肿瘤组织及相应的距原发灶边缘2 cm以上的癌旁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ZIC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5年生存情况分析评价其预后价值。 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ZIC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IC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72.1%(31/4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5%(17/43)。ZIC1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1或P<0.05)。ZIC1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66.7% vs 38.7%,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ZIC1 (高表达 vs低表达)风险比(HR)为2.66,95%CI: 1.07-5.89,P=0.047;经多因素分析调整后,HR=2.25,95%CI: 1.36-3.71,P=0.002,说明高水平的ZIC1与子宫内膜癌术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结论: ZIC1表达水平的升高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和预后测评的一个新的指标。
    11  MicroRNA-99a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及其可能机制
    宋军 汤黎明 刘坤 刘寒旸 周艳
    2017, 24(8):880-8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1
    [摘要](1106) [HTML](0) [PDF 682.25 K](1435)
    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microRNA-99a表达水平以及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胃肠病中心49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癌旁5cm)标本以及结肠癌细胞HCT-116、HT-29、SW-480、Ca-co-2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结肠癌细胞中microRNA-99a表达水平;结肠癌细胞株HT-29转染microRNA-99a 抑制剂后,CCK-8法检测microRNA-99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变化;transwell法观察mi-croRNA-99a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HT-29中FGFR-3的表达水平。 结果: microRNA-99a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27±0.48 vs 1.34±0.54, P<0.05)、在肿瘤细胞中明显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5.48±0.34, 7.67±0.24,5.78±0.22, 6.28±0.44 vs 1.45±0.37, P<0.05)。转染microRNA-99a 抑制剂后,HT-2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HT-29中FGFR-3显著降低(P<0.05)。 结论: microRNA-99a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低表达microRNA-99a可减弱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且可能通过FGFR-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12  lncRNA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潘海霞 杨兰 胡洪林 白义凤
    2017, 24(8):884-8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2
    [摘要](1315) [HTML](0) [PDF 772.60 K](1177)
    摘要:
    目的: 探讨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NCRNA00173在54例骨肉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 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lncRNA NCRNA00173在骨肉瘤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明显降低(1.793±0.158 vs 5.368±0.285,t=10.96,P<0.01)。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与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 (均P>0.05);此外,高表达lncRNANCRNA00173患者的OS及PFS均较低表达者明显延长(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cRNA NCRNA00173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骨肉瘤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 结论 : ncRNANCRNA00173参与调节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骨肉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13  lncRNACRNDE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晓华 田德兴 唐微 但小苹 胡绳 肖贞良
    2017, 24(8):889-8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3
    [摘要](1171) [HTML](0) [PDF 799.12 K](1775)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CRNDE(colorectal neoplasia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成都军区总医院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的NSCLC患者137例,以相应癌旁组织和29例肺外伤非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CRNDE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lncRNA CRNDE在肺癌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为5.283±0.245,与非肿瘤组织(1.098±0.0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9,P<0.01)。lncRNA CRNDE在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lncRNA CRNDE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无关(均P>0.05);与疾病分期、远处转移、病理类型及生存状态明显相关(均P<0.05)。lncRNA CRNDE高表达水平与NSCLC 中的病理类型相关(P<0.05),在腺癌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鳞癌及其他类型组的表达水平;此外, 高表达 lncRNA CRNDE的患者的PFS为(20.00±1.72)个月,较低表达者(34.07±1.97)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5.940,P<0.01);低表达lncRNACRNDE的患者的OS为(47.50±2.31)个月,较高表达者(32.15±2.19)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2.40,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 lncRNA CRNDE的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 结论: lncRNA CRNDE参与调节NSCL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NSCL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14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胃癌组织中HuR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任显显 李霞 肖永彪 朱君玲 米开热木·麦麦提 徐洁 潘泽民 曹冬冬 李冬妹
    2017, 24(8):895-8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4
    [摘要](1235) [HTML](0) [PDF 762.67 K](1462)
    摘要:
    目的:检测维吾尔族人群人类抗原R (human antigen R, HuR)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 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集胃癌组织蜡块标本30例和对应癌旁组织蜡块标本23例,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uR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AFP、CEA、CA199、SCC的含量;分析HuR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关系。 结果: HuR在胃癌组织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胞核中Hu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3.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52.17%(P<0.05),但其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无相关性;胞质中HuR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4.78%(P<0.05),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并且与肿瘤标志物CA199相关(P<0.05)。 结论: 在维吾尔族人群胃癌中,HuR在胃癌细胞胞核和胞质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胞质中Hu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标志物CA199密切相关。
    15  肺腺癌组织中RNA结合基序蛋白38和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尚自强 童莹 宋佳 薛亚斌 况志星 王洪江
    2017, 24(8):900-9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5
    [摘要](1275) [HTML](0) [PDF 681.83 K](1605)
    摘要:
    目的:分析肺腺癌组织中RNA结合基序蛋白38基因(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8, RBM38)及抑癌基因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 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肺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用RT-PCR法检测两组中RBM38及p53mRNA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中RBM38及p5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 实验组RBM3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0.357±0.170、0.294±0.149)均高于对照组(0.271±0.128、0.206±0.099),实验组p53 mRNA及蛋白(0.457±0.208、0.671±0.200)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0.308±0.167、0.332±0.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RBM38 表达与肺腺癌患者 TNM 分期、浸润深度有关(P<0.05),p53 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有关(P<0.05)。实验组 RBM38与p5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26,P<0.01)。 结论: 肺腺癌组织RBM38、p53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均与患者TNM分期等病理参数关系密切。随着RBM38蛋白表达的增加p53蛋白随之减少,RBM38可能通过抑制p53的翻译从而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RBM38可能成为肺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16  PD1/PD-L1抑制剂治疗肿瘤
    赵宇飞 陈晓 李薇
    2017, 24(8):904-9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6
    [摘要](1748) [HTML](0) [PDF 624.91 K](4047)
    摘要:
    近年来,程序死亡分子(programmed death-1,PD1)/PD1配体(PD1 ligand,PD-L1)抑制剂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迅速应用到其他类型肿瘤,其中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以及骨髓瘤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许多临床试验证明了抗PD1/PD-L1治疗可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生存期,并且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耐受性尚可。目前关于其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的研究仍在继续,并进一步探索其诊断、疗效评估的理想生物标记物,以及用于长期监测的方法,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抗PD1/PD-L1治疗更加系统、完善,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17  自噬与肿瘤干细胞
    陈丰嘉 刘雨晴 姚子昂
    2017, 24(8):912-9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7
    [摘要](1407) [HTML](0) [PDF 591.21 K](1741)
    摘要: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是一类能持续自我更新并保持分化潜能的细胞,是影响恶性肿瘤形成、增殖、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研究发现,CSC的生理学功能可受到基因、微环境的影响,除此之外,自噬对维持CSC的存活、分化潜能及维护肿瘤微环境稳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CSC的自噬过程对肿瘤的发生及转移也有重要影响。
    18  循环肿瘤DNA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价值
    王蕾 王梅
    2017, 24(8):918-9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8
    [摘要](1330) [HTML](0) [PDF 601.57 K](2111)
    摘要: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由实体肿瘤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中的基因组小片段,来源于机体内所有肿瘤部位,其携带的基因组信息与肿瘤组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克服常规肿瘤组织活检所无法突破的肿瘤异质性问题。通过外周血ctDNA检测可以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如基因突变、异常扩增、杂合性缺失等,还可以进行定量,追踪机体内特异性基因的状态变化。ctDNA检测是一种新兴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肿瘤组织活检具有简单、易行、高重复性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目前主要的技术及平台包括PCR技术和二代测序法,两者各有所长,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求可以进行调整。ctDNA检测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动态监测、耐药评估以及个体化精准治疗中具有深远意义及临床价值。
    19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曲范杰 于韦韦 张捷
    2017, 24(8):923-9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7.08.019
    [摘要](1240) [HTML](0) [PDF 645.50 K](1619)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