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5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外周血miRNA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刘洪璐 王熙才
    2018, 25(2):109-1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1
    [摘要](1337) [HTML](0) [PDF 901.08 K](1524)
    摘要: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由20~25 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分子,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直接影响肿瘤的进展。外周血miRNA相对稳定,比组织miRNA容易获取和检测,是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新一代生物标志物,也是精准医学研究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外周血miRNA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电化学检测、NanoString 数字化基因检测、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等。外周血多种miRNA是非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癌、胰腺癌、头颈鳞状细胞癌、卵巢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血液肿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多个外周血miRNA联合检测以及肿瘤特异性miRNA与血清学、影像学等辅助手段联合检测,均可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  miR-92b 通过调控EZH2 基因的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 的增殖和侵袭
    刘飞 孟令娇 刘世娜 谷丽娜 李娟 张建东 吴云艳 桑梅香
    2018, 25(2):118-1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2
    [摘要](1285) [HTML](0) [PDF 1.43 M](1220)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细胞中miR-92b 对组蛋白甲基转移酶zeste 同源物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对E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保存的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15 例EC患者手术癌组织标本,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对EZH2 可能调控的miRNAs,将预测的miRNAs mimic 分别转染人EC细胞Eca109 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 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s对EZH2 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同时将EZH2 过表达质粒共转染至Eca109,然后采用CCK-8 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 细胞侵袭及迁移实验分别检测miRNAs 和EZH2 表达变化对EC 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转染miR-92b 的Eca109 细胞中EZH2 mRNA与mimic-NC相比明显降低(P<0.01),转染miR-92b 的Eca109 细胞中EZH2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转染mimic-NC组(0.525±0.052 vs 0.689±0.026,P<0.01)。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显示,miR-92b、let-7a 及miR-25 可与EZH2 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结合位点相结合,但仅有miR-92b 可以调控EZH2 基因的表达,且miR-92b 表达与EZH2 mRNA表达成负相关(P<0.01)。miR-92b mimic 转染后EZH2 mRNA、蛋白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均明显下调(均P<0.01),对Eca109 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miR-92b mimic 转染能抑制ECa109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及迁移能力(P<0.01)。而EC细胞转染EZH2 过表达质粒后,miR-92b mimic 对ECa109 细胞增殖和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1)。结论:miR-92b 可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及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抑癌基因EZH2 的表达有关。
    3  低氧环境下甲酰肽受体1 拮抗剂Boc2 对人肺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黄波 丁洁 郭红荣
    2018, 25(2):125-1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3
    [摘要](1194) [HTML](0) [PDF 1.24 M](1202)
    摘要: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FPR1)的拮抗剂Boc2 对人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及成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低氧诱导下人肺腺癌细胞A549 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和FPR1 蛋白的表达情况。以FPR1 拮抗剂Boc2 体外处理低氧诱导的A549 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对照组(常氧条件下培养)、低氧组和低氧+Boc2 处理组。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细胞侵袭实验及MTT法分别用于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接种A549 细胞制备裸鼠移植瘤模型,同上分3 组,4 周后处死裸鼠,分析各组间裸鼠移植瘤体积、质量、成瘤率以及迁移相关蛋白E-钙黏素(E-cadherin,E-cad)和侵袭相关蛋白MMP-9 表达量的差异性。结果:低氧诱导能促进A549 细胞FPR1 蛋白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均显著增强(P<0.01),而相对低氧组,Boc2 处理能显著抑制A549 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P<0.05)。低氧组裸鼠成瘤率为100.0%(15/15),对照组为60.0%(9/15),低氧+Boc2 处理组裸鼠成瘤率为73.3%(11/15);低氧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相对低氧组,低氧+Boc2 处理组裸鼠肿瘤体积、质量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低氧组E-cad 及MMP-9 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与低氧组相比Boc2 处理能显著降低E-cad 及MMP-9 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FPR1 拮抗剂Boc2 能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 的迁移、侵袭、增殖及成瘤能力,表明FPR1 在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有可能成为人肺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4  重组诱导性质粒Egr1-XPO4 的构建及其与5-FU 联合对肝癌细胞SKHep1的协同抑制作用
    吴楠 黄静 陈阳 刘侃 刘好 王晓梅
    2018, 25(2):132-1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4
    [摘要](1019) [HTML](0) [PDF 996.79 K](1177)
    摘要:
    目的:构建重组诱导性质粒Egr1-XPO4,探讨其与5-FU联合对肝癌细胞SK-Hep1 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 将XPO4基因插入带诱导性启动子Egr1 的质粒载体中,构建Egr1-XPO4 重组质粒。将Egr1-XPO4 质粒转染肝癌细胞SK-Hep1 并经化疗药物5-FU诱导,采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转染细胞中XPO4 蛋白表达水平,CCK法检测转染诱导后SK-Hep1 细胞的增殖水平,Annexin V-FITC/PI 流式细胞仪检测SK-Hep1 细胞凋亡情况。动物实验观察Egr1-XPO4 质粒联合5-FU对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携XPO4 基因和启动子Egr1 的重组诱导性质粒Egr1-XPO4,重组质粒转染SK-Hep1 细胞并经5-FU诱导后,细胞中XPO4 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且与5-FU的质量浓度明显依赖。Egr1-XPO4 转染联合5-FU诱导对SK-Hep1 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强于单纯转染或5-FU诱导(P<0.05),同时导致SK-Hep1 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纯转染或诱导(P<0.05)。以Egr1-XPO4 质粒联合5-FU 治疗后,裸鼠肝癌移植瘤的体积明显小于Egr1-XPO4 或5-FU 单独治疗(P<0.05)。结论: 重组诱导性质粒Egr1-XPO4联合5-FU对肝癌细胞SK-Hep1 产生协同抑制作用。
    5  姜黄素对化学诱导大鼠肝癌缺氧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
    杨传玉 曾荣耀 刘荣亮 王小文 柯恩明 刘静
    2018, 25(2):137-1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5
    [摘要](1139) [HTML](0) [PDF 1022.84 K](1306)
    摘要: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二乙基亚硝胺( diethylnitrosamine, DEN)诱发大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缺氧后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DEN诱发大鼠HCC,结扎肝动脉并构建大鼠HCC缺氧模型。将HCC模型大鼠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碘化油栓塞组(A组)、碘化油联合姜黄素栓塞组(B组)、碘化油联合肝周包膜组(C组)、碘化油联合姜黄素及肝周包膜组(D组),每组10 只。比较各组大鼠相应治疗后HCC细胞及组织VE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大鼠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结果:B组与D组的VEGF蛋白表达及MVD均比A组显著降低(P<0.01),而C组上述指标则与A组无显著变化(P>0.05)。B、C、D组比A组大鼠MST均显著延长(P<0.05),D组大鼠的MST高于B、C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HCC缺氧大鼠肿瘤血管的生成,可降低VEGF表达及MVD,起到延长大鼠生存期的作用。
    6  过表达IL-18 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
    陈亚楠 杨如 许芝山 吴敏娜 路平 钟根深
    2018, 25(2):142-1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6
    [摘要](1281) [HTML](0) [PDF 1.45 M](1204)
    摘要:
    目的:研究过表达IL-18 基因对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HCT-116 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含人IL-18 基因片段的载体,采用慢病毒转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人IL-18 的CRC HCT-116 细胞株HCT-116/IL-18,CCK-8 法检测HCT-116/IL-18 细胞与野生型HCT-116 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ting 检测两组细胞内IL-18、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DNA损伤修复酶(PARP)蛋白的表达。将HCT-116、HCT-116/IL-18 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左右两侧腋下,观察成瘤性及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IL-18 及PCNA的表达。结果:IL-18 基因在HCT-116 细胞内过表达,可延缓HCT-116 的增殖(P<0.05 或P<0.01);与HCT-116 细胞相比,HCT-116/IL-18 细胞内PARP表达明显增强,PCNA、Cyclin D1 表达减弱(P<0.01)。HCT-116/IL-18 细胞系在裸鼠体内成瘤率明显降低,成瘤率为43%,与对照组比较其移植瘤成瘤时间晚、生长慢、肿块小,且HCT-116 / IL-18 异种移植瘤PCNA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过表达IL-18 基因对HCT-116 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L-18调控细胞周期和促进DNA损伤有关。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庞艳彬 任杰 范丽霞 王静 赵松颖 薛华 化罗明 杜欣
    2018, 25(2):148-1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7
    [摘要](861) [HTML](0) [PDF 1005.74 K](1091)
    摘要: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cell, MSC)成骨分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骨髓标本取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30 例未经治疗的新诊断的MDS患者。分离培养MDS患者及正常人的MSC,体外培养并观察MSC的形态学特点。在适当条件下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诱导分化第14 天钙结节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未分化MSC中成骨分化转录因子Ostefix、RUNX2 以及参与造血细胞向白血病细胞转化的Jagged-1 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MDS患者的骨髓来源的MSC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分化潜能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成骨分化转录因子Osterix 和RUNX2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MDS组钙结节含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而Jagged-1 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MDS骨髓来源的MSC细胞体积增大、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减弱以及Jagged-1 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在MDS造血功能衰竭和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  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KOV3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李晓珍 任琛琛 刘灵 刘泇希
    2018, 25(2):153-1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8
    [摘要](1009) [HTML](0) [PDF 1.10 M](1193)
    摘要:
    目的:研究人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gene 1, PVT1)对卵巢癌SKOV3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 月至2017 年4 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卵巢癌患者32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VT1 在32例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通过CCK-8法、划痕法及Transwell法检测PVT1 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PVT1在SKOV3细胞和卵巢癌组织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PVT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者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转染PVT1 siRNA36、48 h 后,SKOV3细胞中PVT1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敲减PVT1的表达能够降低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抑制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结论:PVT1 在卵巢癌中高表达,抑制PVT1表达能够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9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梅虹 李常恩 杨梁 高迎飞
    2018, 25(2):158-1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09
    [摘要](1104) [HTML](0) [PDF 904.25 K](1199)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 年3 月至2017 年6 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12 例,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INC01001 的相对表达量;通过重组质粒在人乳腺癌MCF-7 细胞中过表达LINC01001,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TT 法检测过表达LINC01001 后MCF-7 细胞周期分布和增殖能力变化。qRT-PCR 检测miR-485-5p 和CDKN1A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 检测CDKN1A、CDK4、CDK6 和Cyclin D1 蛋白表达变化。结果:LINC01001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LINC01001 重组质粒转染MCF-7 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周期进展(P<0.05),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过表达LINC01001 后,MCF-7 细胞的miR-485-5p 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CDKN1A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可促进CDKN1A蛋白的表达和抑制CDK4、CDK6 和Cyclin D1 蛋白的表达。结论:LINC01001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通过下调miR-485-5p 的表达上调CDKN1A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MCF-7 细胞的增殖能力,为lncRNA 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10  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的筛选及鉴定
    蒋新霞 池伟伟 曹欢 杨建旺 王宝山
    2018, 25(2):163-1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0
    [摘要](1093) [HTML](0) [PDF 1.33 M](1065)
    摘要:
    目的:应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筛选及鉴定,寻找有价值的LSCC 相关候选基因和分子标志物。方法:4 例LSCC组织标本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生物样本库,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的LSCC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提取标本组织总RNA后,应用SBC-lncRNA 基因芯片检测差异表达的lncRNA 及mRNA,采用差异倍数以及Student's t 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将差异倍数(linear)≤ 0.5 或者≥2.0 和P< 0.05 判断为差异表达基因。选取特定的差异表达lncRNA,应用qRT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通过对转移性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lncRNA表达谱分析显示,转移性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的lnc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差异表达的lncRNA 3 073 个,其中癌组织中表达上调1 967 个、下调1 106 个;差异表达的mRNA 2 809 个,其中癌组织中表达上调1 791 个、下调1 018 个。差异表达的lncRNA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调节、P53 信号通路等。选取其中10 条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在25 例LSCC标本组织中进行qRT-PCR验证,发现表达趋势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转移性LS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lnc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深入分析这些差异表达lncRNA的分子作用机制对阐明转移性LSCC的侵袭转移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可为LSCC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及有效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1  PD-1/PD-L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风宾 乔静雪 王英南 赵飞 张韶辰 张瑞星
    2018, 25(2):170-1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1
    [摘要](1402) [HTML](0) [PDF 1013.34 K](2087)
    摘要:
    目的:探讨PD-1 和PD-L1 蛋白在胃癌(gastric cancer, 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82 例GC患者术后癌石蜡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其生存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1 和PD-L1 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 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其生存数据,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C组织中PD-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3.41%,PD-L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68%;术前无远处转移患者GC组织中PD-1、PD-L1 及癌间质中PD-L1 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有远处转移(PD-1:3.28% vs 42.86%;PD-L1:13.11% vs 90.48%;癌间质中PD-L1:13.11% vs 47.62%,均P<0.01)。胃的切除范围、PD-L1 蛋白过表达及术前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G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结论:GC组织中PD-1 和PD-L1 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前有无远处转移和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D-L1 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短。
    12  HER2 阳性乳腺癌组织MICA/B高表达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李景艳 刘桂举 梅家转 李瑞君 赵继智
    2018, 25(2):177-1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2
    [摘要](1039) [HTML](0) [PDF 1.03 M](1129)
    摘要: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 类链相关蛋白A和B(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protein A/B,MICA/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郑州人民医院2009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HER2 阳性乳腺癌癌旁组织存档蜡块26 例及乳腺癌蜡块100 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旁组织及癌组织MICA/B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DFS的关系。结果:MICA/B在癌旁组织中呈阴性(0/26);乳腺癌组织中MICA/B表达率为92%(92/100),其中高表达为65%(65/100);MICA/B 在Ⅰ期的高表达率高于Ⅱ~Ⅲ期(77.55% vs 52.94%,P<0.05),在T1 期的高表达率高于T2~T4 期(75.00% vs 52.27%,P<0.05);ER、PR 阳性(阳性细胞数≥1%)组MICA/B 高表达率显著低于ER、PR 阴性组(ER:52.38% vs 74.14%;PR:51.35% vs 73.02%,均P<0.05)。MICA/B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ER、PR的表达及肿瘤大小有关(均P<0.05),与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无论靶向治疗组(90.6% vs 72.2%,P<0.05)或非靶向治疗组(78.4% vs 58.8%,P<0.05)MICA/B高表达组6 年DFS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结论:HER2 阳性乳腺癌组织中MICA/B高表达与患者的DFS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13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TKI治疗反应和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刘蒙蒙 崔久嵬
    2018, 25(2):182-1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3
    [摘要](944) [HTML](0) [PDF 561.13 K](2266)
    摘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髓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是其发生的内在因素,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正常的免疫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初诊C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功能变化,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对C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功能及治疗反应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14  Th17 细胞及Treg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调节作用
    王晓琴 张俊萍
    2018, 25(2):187-1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4
    [摘要](1021) [HTML](0) [PDF 643.38 K](1393)
    摘要:
    CD4+T淋巴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Th1 细胞、Th2 细胞、Th17 细胞和Treg 细胞等。Th17 细胞及Treg 细胞不仅具有多种生物免疫学效应,而且能够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各种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形成复杂网络,介导免疫反应,进行免疫调节,参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进行性升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比例最高。因此,本文将对Th17 细胞和Treg 细胞的分化及特点及在NSCLC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15  女性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何伟明 吴庆金 何玉清
    2018, 25(2):192-1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5
    [摘要](1340) [HTML](0) [PDF 598.62 K](1388)
    摘要:
    女性肿瘤因大多数早期病变隐蔽,且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待确诊时多数患者已发展为中晚期,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不利于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因此开发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技术对女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女性肿瘤(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16  靶向肿瘤的溶瘤腺病毒制备策略的研究进展
    孙婷 何向蕾
    2018, 25(2):198-2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6
    [摘要](990) [HTML](0) [PDF 839.32 K](2102)
    摘要:
    溶瘤腺病毒是指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腺病毒,其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和表达,从而溶解肿瘤细胞;其可经过基因和衣壳蛋白层面的改造,特异性地结合和杀伤肿瘤细胞。自1996 年世界上第一例溶瘤腺病毒ONXY-015 开展临床研究以来,腺病毒在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及转化应用,已有多个国家批准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使用,使用范围涉及到多种实体瘤。溶瘤腺病毒的改造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对溶瘤腺病毒治疗肿瘤的改造方法,如腺病毒的包膜蛋白进行修饰、腺病毒的结构基因进行改造、插入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携带治疗基因与携带短发夹RNA和包括溶瘤病毒的多措施联合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7  靶向药安维汀联合化疗治疗男性原发性腹膜癌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赵成帅 王梅
    2018, 25(2):206-2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8.02.017
    [摘要](1125) [HTML](0) [PDF 637.77 K](1159)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