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6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组学技术在肿瘤精准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从单组学分析到多组学整合
    冉冰冰 梁楠 孙辉
    2019, 26(12):1297-1304.
    [摘要](1012) [HTML](0) [PDF 1.03 M](1472)
    摘要:
    肿瘤涉及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物水平的多种异常,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根据中心法则衍生的组学方法分别为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关于肿瘤的单一组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肿瘤发生发展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更加系统地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制,多组学研究应运而生,推动肿瘤研究范式从单参数模型向多参数系统模型的转变。多组学方法的整合有望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具有诊断和预后预测功能的生物标志物,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最终实现肿瘤预测、预防和个体化医疗(PPPM)。本文综述了肿瘤研究中不同组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特别强调了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和临床相关结果中整合的重要性和科学价值。
    2  富脯氨酸蛋白11 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TE-2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陈洁 亢春彦 周慧聪 牛朝霞 杨红梅
    2019, 26(12):1305-1310.
    [摘要](353) [HTML](0) [PDF 1.05 M](926)
    摘要:
    目的:探讨富脯氨酸蛋白11(PRR1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体外对人食管癌TE-2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经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患者80 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用qPCR检测食管癌组织或细胞系中PRR11 mRNA的表达水平,Log-rank Test 法分析食管癌组织中PRR11 mRNA的表达与患者一般资料、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的关系,Kaplan-Meier 曲线分析法分析PRR11 mRNA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慢病毒shRNA表达载体感染食管癌TE-2 细胞,构建敲低PRR11 的细胞系及相应的对照细胞系作为本研究的shPRR11#1、shPRR11#2 及对照组,qPCR及WB实验分别验证细胞株中PRR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感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PRR11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RR11 mRNA的过表达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均P<0.05),PRR11 高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shPRR11#1、shPRR11#2 组细胞中PRR1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P<0.05 或P<0.01)。shPRR11#1、shPRR11#2 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 或P<0.01),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hPRR11#1、shPRR11#2 组平均每个视野内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RR11 高表达于食管癌组织中,与食管癌的发生、进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体外实验也证明了敲低PRR11 表达可以抑制食管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是潜在的食管癌靶标。
    3  miR-22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于游游 李彬 闫婷 张长庚
    2019, 26(12):1311-1317.
    [摘要](436) [HTML](0) [PDF 1.17 M](1107)
    摘要:
    目的:探讨下调miR-221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K562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的调控机制。方法:将K562 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A阴性对照(miR-NC)组、miR-221 inhibitor 组、miR-221 inhibitor+阴性对照siRNA(NC siRNA)组和miR-221 inhibitor+SOCS3 siRNA 组。其中,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另外处理;miR-NC 组和miR-221 inhibitor 组分别采用miR-NC 和miR-221 inhibitor 转染至细胞;miR-221 inhibitor+NC siRNA 组和miR-221 inhibitor+SOCS3 siRNA 组采用已稳定转染miR-221 inhibitor的细胞再分别转染NC siRNA 和SOCS3 siRNA。用qPCR鉴定miR-221 inhibitor 的转染效率,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 双染色流式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WB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SOCS3、p-JAK1、p-JAK2、p-STAT3和survivin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221 inhibitor 组细胞内miR-221 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细胞增殖活性在转染后48、72 h 时明显降低(P<0.05 或P<0.01),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细胞内SOCS3 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p-JAK1、p-JAK2、p-STAT3 和survivin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miR-221 inhibitor 组比较,miR-221 inhibitor+SOCS3 siRNA组细胞增殖活性在转染后24、48 和72 h 时明显增加(P<0.05 或P<0.01),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p-JAK1、p-JAK2、p-STAT3 和survivin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下调miR-221 可能通过上调SOCS3 表达抑制JAK-STAT3 信号通路,从而抑制K562 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4  不同负载的DC-CIK 联合5-FU 治疗方案对结肠癌HT-29 细胞移植瘤裸鼠的疗效观察
    郭虎林 崔晓旭 冯青青 时珊珊 姚文腾 司玉玲
    2019, 26(12):1318-1323.
    [摘要](413) [HTML](0) [PDF 973.07 K](1053)
    摘要: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5-氟尿嘧啶(5-FU))并加载CD133+HT-29 细胞的裂解液或RNA,对裸鼠结肠癌细胞HT-29 移植瘤治疗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结肠癌HT-29 细胞系,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分别注射无抗原加载的DC-CIK、5-FU+DC-CIK、R+DC-CIK(加载CD133+细胞总RNA)、L+DCCIK(加载CD133+细胞裂解液)、5-FU及生理盐水,观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3 个周期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绘制裸鼠生长曲线;治疗结束2 d 后采用颈髓离断法处死裸鼠并测定瘤体积和体质量。qPCR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AKT mRNA的表达水平、WB法检测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R+DC-CIK 组、L+DC-CIK 组、5-FU+DC-CIK 组裸鼠体质量呈现总体平稳上升,而DC-CIK 组与5-Fu组体质量逐渐下降;R+DC-CIK组、5-FU+DC-CIK 组、L+DC-CIK 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加载裂解液和RNA联合化疗比单独给予5-Fu 化疗和DC-CIK 治疗对移植瘤组织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影响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 不同负载的DC-CIK或其与5-FU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化疗,其机制之一与下调AKT水平有关。
    5  DKK1 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骆梅 周建奖 王琴容 杨丽萍 陈学书 龙妮娅 谢渊 赵艳
    2019, 26(12):1324-1330.
    [摘要](475) [HTML](0) [PDF 1.61 M](1193)
    摘要:
    目的:探讨沉默厚体1(DKK1)基因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DickkopfsiRNA(DKK1-siRNA)稳定转染细胞株,提取稳定转染细胞的RNA及总蛋白,qPCR和WB实验分别检测DK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shNC)组及沉默DKK1(DKK1-shRNA)组,CCK-8 实验检测各组培养0、24、48、72、96、120、144 h 后AGS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检索HPA数据库,分析DKK1 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沉默DKK1 基因的胃癌细胞株AGS,证实DKK1-shRNA组细胞中DK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比Control 组和shNC组降低到72%和47%(均P<0.05)。细胞增殖曲线显示,与Control 和shNC组比较,DKK1-shRNA组细胞培养72 h 后其增殖显著降低(P<0.05)。与shNC组比较,DKKl-shRNA组S期细胞从32.06%降低到25.87%,G2/M期细胞由8.49%上升到21.26%,细胞凋亡率从10.34%上升到2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A数据库的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DKK1 mRNA水平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DKK1 mRNA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沉默DKK1基因可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并促进细胞凋亡;DKK1在胃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6  lncRNA SBF2-AS1 通过调控miR-140-5p/VEGFA 分子轴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方淑芬 熊树华 黄欧平 万玉珍
    2019, 26(12):1331-1336.
    [摘要](449) [HTML](0) [PDF 1.30 M](1029)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SBF2-AS1 通过调控miR-140-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分子轴对宫颈癌HeLa 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和转染后分为NC、miR-140-5p mimic、miR-140-5p mimic+pcDNA-VEGFA、si-lncRNASBF2-AS1+pcDNA-VEGFA及si-lncRNA SBF2-AS1+miR-140-5p mimic组5 组。采用qPCR检测lncRNA SBF2-AS1 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让lncRNA SBF2-AS1、miR-140-5p 与VEGFA的靶向关系,WB检测HeLa细胞中VEGFA及EMT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 和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Transwell 实验检测HeLa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lncRNASBF2-AS1 在宫颈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 或P<0.01),lncRNA SBF2-AS1 靶向结合miR-140-5p,且VEGFA 是miR-140-5p 的靶基因(P<0.05)。敲降lncRNA SBF2-AS1 抑制HeLa细胞侵袭、迁移及EMT。进一步实验证实,lncRNA SBF2-AS1通过miR-140-5p 上调VEGFA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HeLa 细胞侵袭、迁移及EMT(P<0.05 或P<0.01)。结论:lncRNA SBF2-AS1通过miR-140-5p/VEGFA分子轴促进HeLa细胞EMT。
    7  甘草酸通过调控miR-142/ZEB1 分子轴影响非小细胞肺癌HCC827 和A549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赵润杨 孟泳 王艳梅 侯从岭
    2019, 26(12):1337-1344.
    [摘要](268) [HTML](0) [PDF 1.72 M](881)
    摘要:
    目的:探讨甘草酸(GA)通过调控miR-142/锌指E 盒结合的同源盒蛋白1(ZEB1)分子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HCC827 和A549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HCC827 和A549 细胞培养和转染完成后,分成4 组:NC组(未经转染+3mmol/L GA)、miR-142 inhibitor 组(敲降miR-142+3 mmol/L GA)、pcDNA3.1-ZEB1 组(过表达ZEB1+3 mmol/L GA)和pcDNA3.1-ZEB1+miR-142 mimic 组(过表达ZEB1 及miR-142+3 mmol/L GA)。采用qPCR检测不同浓度GA处理后HCC827 和A549 细胞中miR-142 的表达水平,WB实验检测HCC827 和A549 细胞中ZEB1 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MTT和Transwell 检测HCC827 和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42 与ZEB1 的靶向关系。结果:GA显著抑制HCC827 和A549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且显著上调miR-142 的表达水平(P<0.05 或P<0.01);miR-142 通过靶向结合ZEB1 的3'-UTR 区域下调ZEB1 的表达水平(P<0.05 或P<0.01);进一步实验证实,GA通过上调miR-142 抑制ZEB1 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CC827 和A549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 或P<0.01)。结论:GA能够抑制NSCLC HCC827 和A549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为GA通过上调miR-142对ZEB1 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HCC827和A549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8  SOX9 通过Wnt/β-catenin 途径驱动非小细胞肺癌A549 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
    王秋琼 熊弢 陈江勇 何刚
    2019, 26(12):1345-1349.
    [摘要](372) [HTML](0) [PDF 923.78 K](862)
    摘要:
    目的:探究SRY相关的高迁移率族盒9(SOX9)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途径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 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将A549 细胞分为OE-NC组、OE-SOX9 组、OE-SOX9+XAV-939 组。其中OESOX9组通过转染SOX9 pcDNA质粒上调SOX9 的表达水平;OE-SOX9+XAV-939 组在转染SOX9 pcDNA质粒的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β-catenin 抑制剂XAV-939(1.0 μmol/L)。用qPCR检测SOX9 mRNA表达水平,CCK-8 法检测A549 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A549 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小室实验检测A549 细胞的侵袭能力,WB实验检测SOX9、β-catenin、E-钙粘蛋白(E-cadherin)、γ-连环蛋白(γ-caten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OE-SOX9 组和OE-SOX9+XAV-939 组的SOX9 mRNA和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OE-NC 组(均P<0.05),且OE-SOX9 组和OE-SOX9+XAV-939 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OE-SOX9 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高于OE-NC组,而OE-SOX9+XAV-939 组显著低于OE-SOX9 组(均P<0.05)。OE-SOX9 组β-catenin 蛋白水平显著高于OE-NC 组,而OE-SOX9+XAV-939 组β-catenin 蛋白的水平低于OE-SOX9 组(均P<0.05)。与OE-NC组比较,OE-SOX9 组的上皮细胞表型标志物E-cadherin、γ-catenin 水平下调并且间充质细胞表型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 上调,而OE-SOX9+XAV-939 组E-cadherin、γ-catenin 高于OE-SOX9 组,且N-cadherin、vimentin 低于OE-SOX9组(均P<0.05)。结论:SOX9 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NSCLC A549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
    9  Super-ARMS 法检测云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蔡静静 李鸿生 沈正海 马露瑶 李权 杜亚茜 刘俊熙 王晓雄 郭银金 周永春
    2019, 26(12):1350-1355.
    [摘要](441) [HTML](0) [PDF 725.63 K](823)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超级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uper-ARMS)法检测云南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 年1 月到2018 年12 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分子诊断分中心共检测的222 例NSCLC患者外周血,以Super-ARMS法检测外周血浆中EGFR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EGFR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22 例NSCLC患者的外周血浆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81 例、突变率为36.5%,其中19 号外显子缺失和L858R基因点突变最常见(占总突变的75.3%)。女性突变较男性高(45.9% vs 27.0%);<60 岁患者突变率高于≥60 岁患者(43.2% vs 28.8%)(均P<0.05 或P<0.01);无吸烟史、无根治性手术史、腺癌、晚期和无化疗史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43.9% vs 21.6%,39.2% vs 21.2%,43.9% vs 4.8%,39.7% vs 23.3%、44.0% vs 23.5%)(P<0.05 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轻、无吸烟史、腺癌、无手术史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在云南地区NSCLC患者外周血浆中,年龄<60 岁、腺癌、不吸烟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更高,Super-ARMS法对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更灵敏。
    10  MAGE-A9、MAGE-A11 和Ki67 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胜辉 赵岩 徐玉茹 桑梅香 赵瑞力 谷丽娜 单保恩
    2019, 26(12):1356-1362.
    [摘要](288) [HTML](0) [PDF 1.31 M](951)
    摘要: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MAGE-A11-和Ki67 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2014 年住院手术切除的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73 例,同时选取该院3 例前列腺癌住院患者去势治疗术后的睾丸组织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GE-A9、MAGE-A11 和Ki67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AGE-A9、MAGE-A11 蛋白和Ki67 的表达率[47.94%(35/73)]、[49.32%(36/73)]和[46.58%(34/73)]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0(0/75)(P<0.01)],MAGE-A9 和MAGE-A11 蛋白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Ki67LI 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AGE-A9 和MAGE-A11 蛋白表达均与Ki67 指数呈正相关(r=0.258,P=0.027;r=0.672,P=0.001)。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AGE-A9、MAGE-A11 和Ki67LI蛋白高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的患者,而且MAGE-A9 和Ki67LI 均高表达或MAGE-A11 和Ki67LI 均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其单一高表达或均低表达的患者(P<0.05 或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提示,MAGE-A9 蛋白和MAGE-A11 蛋白是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MAGE-A9、MAGE-A11 和Ki67 是喉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相关抗原,其可作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指标。
    11  lncRNA XIST 通过miR-32-5p/EZH2 分子轴调控结直肠癌HCT-8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吴瑞平 陈冠阳 陈志康
    2019, 26(12):1363-1370.
    [摘要](304) [HTML](0) [PDF 1.51 M](764)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XIST 通过miR-32-5p/果蝇Zeste 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分子轴调控结直肠癌HCT-8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014 年7 月至2018 年8 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直肠肛门外科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28 例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lncRNA XIST 和miR-32-5p 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lncRNA XIST、miR-32-5p 和EZH2 的靶向关系,并进一步通过WB检测EZH2 的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 及Annexin V-FITC/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CT-8 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情况。结果:lncRNA XIST 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且在HCT-8 细胞中表达最高(P<0.05 或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lncRNA XIST 靶向负调控miR-32-5p(P<0.05),且EZH2 是miR-32-5p 的靶基因。敲降lncRNA XIST 抑制HCT-8 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P<0.05或P<0.01);进一步实验证明,敲降lncRNA XIST 上调miR-32-5p 的表达水平,从而下调EZH2 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CT-8 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其凋亡。结论:lncRNA XIST通过miR-32-5p/EZH2 分子轴促进HCT-8 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
    12  转录因子粒状头样2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王飞 卫美辰 杨璐 马文 杨继鑫
    2019, 26(12):1371-1376.
    [摘要](323) [HTML](0) [PDF 993.82 K](693)
    摘要: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粒状头样2(GRH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诊疗并经病理确认的初发乳腺癌患者88 例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RHL2 在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GRHL2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分析TCGA乳腺癌临床数据,探究GRHL2 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RHL2 的表达率(75.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6.36%)(P<0.01)。TCGA数据库中114 例正常乳腺组织以及1 097 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GRHL2 的表达结果显示,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GRHL2 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HL2 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HER2 表达、淋巴结转移状态等相关(均P<0.05);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中1 979 例低表达GRHL2 乳腺癌患者与1 972 例高表达GRHL2 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显示,高表达GRHL2 的乳腺癌患者RFS患者显著缩短(HR=1.24,95%CI:1.11~1.38,P<0.01);GRHL2表达差异对TNBC乳腺癌患者的RFS无明显影响(HR=1.30,95%CI: 0.89~1.88,P=0.170);GRHL2 的表达差异对ER+乳腺癌患者的RFS 无明显影响(HR=1.17,95%CI:0.76~1.78,P=0.470);但是高表达GRHL2 的HER2+乳腺癌患者其RFS显著低于低表达GRHL2 的HER2+乳腺癌患者(HR=1.72,95%CI:1.11~2.68,P=0.015)。结论:GRHL2 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与HER2 表达、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不良预后。
    13  lncRNA01296 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TE-2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梁云微 连相尧 党春艳 胡潺潺 朱翠敏 李爱科 李青山
    2019, 26(12):1377-1382.
    [摘要](253) [HTML](0) [PDF 1.15 M](747)
    摘要:
    目的:探究lncRNA01296 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TE-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 月至2018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6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并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EC)及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TE-1 及TE-2。用qPCR检测癌组织及ECA109、TE-1 及TE-2 细胞中lncRNA01296、小核核糖核蛋白A(SNRPA)及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水平。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食管癌细胞系及相应对照细胞系,分别分为干扰1组、干扰2组及对照组,WB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SNRPA 及NGF 蛋白的表达水平,MTS 实验检测转染后TE-2 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TE-2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lncRNA01296、SNRPA及NGF 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均P<0.01),且lncRNA01296、SNRPA及NGF mRNA在低分化的TE-2细胞中表达高于其他癌细胞(均P<0.05)。干扰1组和干扰2组lncRNA01296、N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SNRPA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扰1组和干扰2 组SNRPA及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敲减48、72 h后,干扰1组及干扰2组TE-2细胞相对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干扰1组及干扰2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72.0±6.3)、(36.6±4.3)及(33.9±3.7)个,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5.2±9.9)、(47.5±8.1)及(43.8±6.5)个,干扰1 组及干扰2 组侵袭及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lncRNA01296可通过上调SNRPA表达促进NGF介导的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临床食管癌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4  CD24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庆 黄志扬 张文彬 郑志雄 孙安毅
    2019, 26(12):1383-1386.
    [摘要](379) [HTML](0) [PDF 584.42 K](686)
    摘要:
    目的:探讨CD24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 年2 月至2019 年3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40 例新鲜前列腺癌组织及相应的36 例癌旁组织,46 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取自TURP手术患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40 例前列腺癌、36 例癌旁前列腺组织、46 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CD24 的表达水平;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D24 的表达量与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布情况、术前血清PSA含量、术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是否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中CD24 的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值均明显高于癌旁前列腺组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均P<0.05);术前血清PSA≥10 ng/ml、术后Gleason 评分≥8 分(低分化)、临床分期T4 期和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中CD24 的阳性细胞率及MFI值均明显高于对应组(均P<0.05);且CD24 的表达随着术后Gleason 评分及临床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P<0.05)。结论:CD24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检测CD24 的表达水平可协助判断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等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15  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作用机制及治疗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肖文璐 蒋敬庭 卢斌峰
    2019, 26(12):1387-1391.
    [摘要](595) [HTML](0) [PDF 516.45 K](1009)
    摘要:
    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机体的免疫系统稳态和调节免疫应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发现在多种肿瘤类型中以较高比例存在,被认为是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的主要障碍。Treg 细胞在其功能状态和稳定性方面存在异质性,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目前在自身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研究中发现,特异性调节不同Treg 细胞群体可改善免疫疗效。但是,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以Treg 细胞为靶点抑制肿瘤的进展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就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应用新策略展开综述。
    16  肿瘤免疫治疗中改善CAR-T细胞耗竭的研究进展
    王润清 杨丽黎 李琳 侯宗柳
    2019, 26(12):1392-1399.
    [摘要](476) [HTML](0) [PDF 639.32 K](1649)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表达受体的T细胞,能够识别特定的抗原,是目前最具潜力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然而,作为抗癌免疫系统中主要效应细胞之一的CD8+T细胞在肿瘤中发挥作用时,通常处于耗竭状态,而这种功能缺陷的CD8+T细胞是杀伤肿瘤的障碍。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存在许多抑制性因素,例如耗竭性T细胞表面高表达的抑制性受体、免疫抑制细胞群、抑制性因子、转录因素、代谢因素等都对T细胞的分化及耗竭有重要影响。当然,CAR的结构和共刺激域也对CAR-T细胞整体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总结近年有关CD8+T细胞耗竭的机制及改善策略的研究进展,为增强CAR-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提供了潜在思路。
    17  聚ADP核糖聚合酶在结直肠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晶晶 孙琦 刘斌
    2019, 26(12):1400-1404.
    [摘要](257) [HTML](0) [PDF 527.68 K](911)
    摘要:
    近年来DNA修复途径成为癌症治疗的热门靶点,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作为DNA修复的关键酶得到了广泛研究,目前上市的PARP抑制剂(PARP inhibitor,PARPi)药物,在乳腺及卵巢等肿瘤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结直肠癌(CRC)具有异质性,其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途径、多基因参与及多步骤的过程,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中国逐年上升。研究发现,PARP1 与CRC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本文从PARP1 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PARPi的作用机制、PARP1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ARP1 与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关系、PARPi与CRC治疗的关系等5 个方面对PARPi在CRC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为临床治疗CRC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18  HHLA2/TMIGD2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孙琦 李晶晶 刘斌
    2019, 26(12):1405-1409.
    [摘要](308) [HTML](0) [PDF 567.54 K](1243)
    摘要:
    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1(PD-L1)为代表的B7/CD28 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但仍有很多PD-L1 检测阴性患者无法从中受益。作为B7 家族成员,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 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 (HHLA2)分子结构与PD-L1 等其他B7 家族成员有一定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对T细胞有共刺激和共抑制作用,在多数实体肿瘤中呈高表达,且在某些实体肿瘤中表达比PD-L1 更广泛;其通过与受体穿膜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2(TMIGD2)结合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导致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基于此,HHLA2/TMIGD2 有望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新的通路和靶点之一。本文就HHLA2 及其受体TMIGD2 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实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9  miRNA-29b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唐金舟 毛爱红 廖世奇
    2019, 26(12):1410-1416.
    [摘要](353) [HTML](0) [PDF 663.86 K](786)
    摘要:
    miR-29b 是最近生物医学界所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在人类癌症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29b 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及药物耐受相关,有望成为癌症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重点就miR-29b 在人类癌症中的表达、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miR-29b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转化应用。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