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6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中的疾病暴发性进展及其应对策略
    夏晓芳 张燕捷
    2019, 26(5):485-4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1
    [摘要](741) [HTML](0) [PDF 673.77 K](2499)
    摘要:
    [摘要] 以PD-1/PD-L1 等免疫检查点为靶点,应用单克隆抗体加以阻断,从而达到激活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的目的,是当今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部分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可完全治愈或者有效抑制肿瘤,显著延长生存期;但是在部分肿瘤患者,ICIs 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暴发性进展(HPD)的现象,即免疫检查点治疗后肿瘤发生反常的加速生长,首次评效时肿瘤生长速率(TGR)比治疗前增加大于50%(△TGR>50%)。本文重点讨论ICIs 治疗中HPD的相关问题,如HPD的发现过程、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未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2  体外扩增的NK细胞运载溶瘤呼肠孤病毒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陈晓庆 王念雪 龙世棋 廖春香 刘金河 杨薇 赵星
    2019, 26(5):492-49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2
    [摘要](739) [HTML](0) [PDF 1.29 M](1373)
    摘要:
    [摘要] 目的:评价体外扩增的人NK细胞能否作为呼肠孤病毒的运载细胞并探讨其临床转化应用价值。方法:体外扩增人NK细胞,用NK细胞装载呼肠孤病毒,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呼肠孤病毒与NK细胞结合的部位。NK细胞运载呼肠孤病毒(Reo-NK)到达肿瘤细胞后,CCK-8 法检测在中和抗体的存在下病毒发挥的溶瘤作用;q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内病毒RNA的相对表达量。CCK-8 法检测Reo-NK对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型(DLD-1)和野生型(CaCo-2、HT29)细胞株的杀伤效应,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NK细胞释放的穿孔素水平。结果:呼肠孤病毒主要结合于NK细胞膜上,在人AB型血清的存在下体外扩增的NK细胞可将呼肠孤病毒传递到肿瘤细胞,且传递后的呼肠孤病毒仍具有显著溶瘤活性(P<0.01);同时检测到肿瘤细胞内病毒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NK组相比,Reo-NK组对KRAS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结直肠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均显著增强(P<0.05),穿孔素的释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体外扩增的人NK细胞适合作为呼肠孤病毒的运载细胞,且呼肠孤病毒能够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两者联合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可发挥更强的杀伤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应用价值。
    3  IL-27通过促进活化性受体表达和STATs磷酸化增强NK9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孙雨飞 蒋亚楠 于淮海 王玉芳 付强
    2019, 26(5):500-5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3
    [摘要](570) [HTML](0) [PDF 1.27 M](1282)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IL-27 影响NK92 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将NK92 细胞分别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IL-27(10、20、30 及60 ng/ml)下培养24 h,LDH法检测NK92 细胞对多种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92 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 和NKp46 的表达水平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WB检测STATs 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建立重度免疫缺陷型小鼠的前列腺癌(DU145 细胞)模型,使用IL-27 和NK92 细胞联合局部治疗,评估其抗肿瘤活性。结果:10、20 及30 ng/ml浓度的IL-27 均可显著促进NK92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且30 ng/ml的IL-27 对其细胞毒的促进作用最强(P<0.05 或P<0.01)。30 ng/ml IL-27 能显著促进NK92 细胞表面受体NKG2D、NKp30 和NKp46 的表达(均P<0.05)、明显促进NK92 分泌穿孔素(P<0.05),但不影响颗粒酶B的分泌(P>0.05);上调STAT1、STAT3 及STAT5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P<0.01)。IL-27 和NK92 细胞局部联合治疗可明显延长前列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P<0.05)。结论:IL-27 可增强NK92 细胞对实体肿瘤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两者联合治疗可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长期,该作用与IL-27 上调NK92 细胞中JAK-STAT 通路STAT1、STAT3、STAT5 磷酸化水平和促进细胞中多种活化性受体相关。
    4  积雪草酸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抑制人肝癌Huh7 细胞
    郭冰洁 赵沙沙△ 凌昌全
    2019, 26(5):506-5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4
    [摘要](488) [HTML](0) [PDF 1.12 M](1283)
    摘要:
    [摘要] 目的:探究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对人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人肝癌Huh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过程中分别给予0、5、10、25、50、100 μmol/L的AA处理,采用CCK-8 法和EdU实验测定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KT、p-ERK1/2、p-p38、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Bcl-2、AKT、ERK、p38、pro-caspase3 和pro-caspase9 表达的变化。结果:AA能够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uh7 细胞的增殖(均P<0.05);10 μmol/LAA孵育Huh7 细胞24 h 后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周期阻滞于G1 期(P<0.05)。AA可诱导p-p38 的表达,但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p-AKT和p-ERK的表达(均P<0.05);随着AA浓度的增加,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BAX的水平增加,而Bcl-2 的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AA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促使其凋亡,该作用与MAPK和PI3K/AKT通路有关。
    5  敲低WTAP基因对肺腺癌A549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陶然 王策 殷婷婷 李宜轩 张伟华 张春泽 任君旭
    2019, 26(5):512-5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5
    [摘要](616) [HTML](0) [PDF 1.17 M](1145)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成肾细胞瘤1-结合蛋白(Wilms?s? tumor 1- associating protein,WTAP)对人肺腺癌A549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肺腺癌A549 细胞和HEK293T,设计两组shWTAP干扰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后感染人肺腺癌A549 细胞,对照组感染277 空载体质粒。用qPCR和WB实验检测A549 细胞中WT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BrdU 实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 实验分别检测A549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shWTAP-1 和shWTAP-2 两种慢病毒质粒,感染A549 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A549 细胞中WTA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均P<0.0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敲低WTAP 基因的表达对人肺腺癌A549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WTAP基因的表达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WTAP可能是肺腺癌诊疗的一个潜在靶标。
    6  人参皂苷Rg3 体外通过抑制Wnt/β 联蛋白通路阻止胃癌SGC7901 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李烨婷 唐有为
    2019, 26(5):518-5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6
    [摘要](550) [HTML](0) [PDF 1.37 M](1061)
    摘要:
    [摘要]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Rg3 体外对胃癌SGC7901 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3 对SGC7901 细胞增殖的影响;SGC7901 细胞分为BML-284 组、XAV-939 组、Rg3 组、Rg3+BML-284 组和空白组,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成管实验观察细胞管样结构的形成,ELISA检测细胞MMP-9 和MMP2 分泌变化,qPCR检测细胞中GSK-3β、Wnt2B mRNA表达水平,WB检测细胞中β 联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 联蛋白进入细胞核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g3 可以时间-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SGC7901 细胞增殖。与空白组相比,40 mg/L Rg3 显著抑制SGC7901 细胞侵袭和迁移(均P<0.05)、VM的形成(P<0.05),同时细胞中GSK-3β、Wnt2B mRNA和β 联蛋白的表达及其进核行为均受到显著抑制(均P<0.05);Rg3+BML-284 组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VM的形成情况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Rg3 通过抑制SGC7901细胞中Wnt/β 联蛋白通路激活从而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VM的形成。
    7  ECT2基因在人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朱婕 顾炎 刘艳芳 武健 王紫欣 曹雪涛
    2019, 26(5):524-5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7
    [摘要](531) [HTML](0) [PDF 1.21 M](1362)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2,ECT2)基因在人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3 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病理科PDAC及相应癌旁样本各35 例。通过GEO数据库中人胰腺癌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TCGA数据分析该基因在PDA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以qPCR及免疫组化在人PDAC样本中验证了ECT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siRNA干扰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 中ECT2 基因的表达,CCK-8 增殖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胰腺癌中差异表达基因ECT2,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其在癌组织中高表达(t=4.005,P<0.05)并与生存显著相关(P<0.01)。mRNA(1.01±0.06 vs 4.25±0.12,t=24.09,P<0.01)及蛋白水平验证其在人PDAC样本中高表达。干扰ECT2 基因后,其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1)、他莫昔芬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同时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 的表达。结论:ECT2 基因在人PDAC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生存相关,其增加了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及抗凋亡能力。本结果为探讨ECT2 作为胰腺癌预后判断及治疗新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8  食管鳞癌胃壁内转移患者PET/CT代谢参数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高涛涛a b 徐美青b
    2019, 26(5):530-5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8
    [摘要](522) [HTML](0) [PDF 775.37 K](1469)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究食管鳞癌胃壁内转移(IGM)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代谢参数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食管鳞癌IGM患者86 例,外科手术前采用PET/CT 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检测患者IGM 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PET 长度(PTL)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计算得出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等代谢参数。记录患者5 年随访期间生存情况,分析代谢参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IGM SUVmax 和SUVmean 与肿瘤原发灶肉眼直径有关(均P<0.05);MTV与原发灶肉眼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TLG与原发灶肉眼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5 年随访期间,共有6 例患者失访,36 例患者死亡,44 例患者5 年随访结束仍存活;SUVmax、MTV、TLG、PTL、SUVmean和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均P<0.05);MTV、TLG、PTL、SUVmean、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食管鳞癌IGM 患者PET/CT 检查中的SUVmax、MTV、TLG、PTL、SUVmean 等代谢参数与患者病理特征有关,MTV、TLG、PTL、SUVmean、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食管鳞癌IGM患者行PET/CT检查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Ki-67 与PD-L1 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范银星a 柴荣a 赵家义a 黄玲b 郑建明b 韩一平a
    2019, 26(5):536-54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09
    [摘要](630) [HTML](0) [PDF 1.49 M](1720)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NSCLC患者癌组织中Ki-67 与PD-L1 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012 年1 月至2018 年8 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手术确诊为NSCLC并进行免疫组化PD-L1 和Ki-67 检测的患者401 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定期生存随访,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i-67 与PD-L1 表达的相关性及两者对患者术后DFS和化疗后PFS的影响。结果:NSCLC组织中PD-L1 和Ki-67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9%(152/401)和96.3%(386/401),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 为PDL1表达相关的影响因素(OR=0.33,95%CI=0.28~0.39,P<0.0001),曲线拟合分析显示Ki-67 与PD-L1 表达显著正相关,阈值效应分析、分段多因素Logistic 和ROC曲线分析表明14%是Ki-67 较适宜与PD-L1 联用的阈值。Kaplan-Meier 分析显示,术后DFS,Ki-67 高表达组显著短于Ki-67 低表达组[(21.88±11.25) vs (41.22±16.25)个月,P<0.0001],PD-L1 阳性组显著短于PD-L1 阴性组[(24.75±14.59) vs (38.27±16.75)个月,P<0.0001],Ki-67 高表达/PD-L1 阳性组与其余3 组相比术后DFS 最短[(20.57±11.33) vs(24.11±10.79) vs (36.00±16.79) vs (42.91±15.77)个月,P<0.0001];化疗PFS,Ki-67 高表达组显著长于Ki-67 低表达组[(7.70±3.01) vs(5.80±2.99)个月,P=0.016],PD-L1 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4±3.21) vs (6.33±3.06)个月,P=0.22],Ki-67 与PDL1联合测评,Ki-67 高表达两组的PFS显著长于Ki-67 低表达两组[(7.74±3.25) vs (7.43±2.38) vs(4.91±1.97) vs (6.02±3.19)个月,P=0.041]。结论:NSCLC组织中Ki-67 与PD-L1 表达呈正相关,Ki-67 14%是适宜与PD-L1 联用的阈值,Ki-67 和PD-L1 均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有“叠加效应”,同时Ki-67 高表达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较好。
    10  CMTM6 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丁雨 蒋敬庭
    2019, 26(5):544-5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0
    [摘要](664) [HTML](0) [PDF 899.13 K](1248)
    摘要:
    [摘要] 目的: 检测人类趋化因子CMTM6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索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于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期间经病理学方法确诊为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8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CMTM6 的表达水平。收集52 例肺腺癌确诊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及3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采用ELISA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MTM6 和PD-L1的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MTM6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数据。结果: CMTM6在肺腺癌组织中广泛表达,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30%上调、70%无差异。CMTM6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分期无显著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MTM6表达上调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不变者(P=0.014),Ⅲ期患者中CMTM6 上调者生存率显著低于CMTM6表达不变者(P=0.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CMTM6 的表达状态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MTM6 在肺腺癌术前术后及健康体检者3组间血清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肿瘤大小和年龄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MTM6和PD-L1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623,P<0.01)。结论: CMTM6是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潜在的抑癌基因。
    11  miR-195 靶向TLR4 并阻断NF-κB通路抑制肝癌细胞HepG2 增殖和转移
    陈鹏 崔锐 梁鸿飞 陈晨
    2019, 26(5):550-5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1
    [摘要](646) [HTML](0) [PDF 1.41 M](1158)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miR-195/Toll样受体4(TLR4)分子轴通过调控NF-κB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 年3 月至2017 年1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25 例肝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肝癌HepG2 细胞培养完成后分为4 组,即对照组(NC)、miR-195 mimic组(miR-195组)、TLR4 敲降组(si-TLR4 组)和miR-195 inhibitor 联合TLR4 敲降组(si-TLR4+miR-195 inhibitor 组)。采用qPCR检测miR-195 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 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95和TLR4的靶向调控关系,WB检测TLR4 和NF-κB p65 蛋白的表达。结果:miR-195 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P<0.01)。相比于人肝上皮细胞(THLE-3),miR-193 在肝癌细胞系(HepG2 和Huh-7)中低表达(P<0.01),且HepG2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低。过表达miR-195 后HepG2 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穿膜细胞明显减少(P<0.01),HepG2 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调(P<0.01)。过表达miR-195可明显抑制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且TLR4与miR-195的表达呈负相关(R2=0.602,P<0.0001)。过表达miR-195可靶向下调TLR4 并阻断NF-κB通路抑制HepG2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 或P<0.01)。结论:miR-195 能够抑制HepG2 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TLR4 并阻断NF-κB 通路影响细胞生物学行为有关。
    12  环加氧酶-2 通过调控EMT促进乳腺癌MDA-MB-23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谭林彦 刘敏△ 葛菲 陈文林 黄赛君 李云茜 叶优男 王曦 张勇
    2019, 26(5):557-5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2
    [摘要](1242) [HTML](0) [PDF 1.38 M](1115)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环加氧酶-2(COX-2)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从2015 年10 月至2018 年4 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乳腺切除术的患者中获得的原发乳腺癌组织和脑转移乳腺癌组织临床病理样本共45 例,其中原发30 例、脑转移15 例。采用qPCR检测COX-2 在原位乳腺癌和脑转移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将COX-2 过表达重组病毒(LV6-COX2)或敲减COX-2 重组病毒(LV3-COX2 shRNA1、LV3-COX2 shRNA2)感染人乳腺癌MDA-MB-231 细胞并获得稳转细胞株后,CCK-8法检测COX-2 表达对MDA-MB-231 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法检测对MDA-MB-231 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PCR和WB实验分析各组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qPCR检测COX-2 表达对MDA-MB-231 细胞内EMT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COX-2 表达水平在脑转移乳腺癌患者组织中显著高于原位乳腺癌组织(P<0.01);并且与乳腺癌患者肿瘤TMN分期有关。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敲减COX-2 的MDA-MB-231 细胞株。过表达COX-2 促进MDA-MB-23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P<0.01),同时显著提高MMP2、MMP1、N-cadherin 和vimentin 的表达(均P<0.01),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而沉默COX-2 则有相反的作用,且可促进细胞增殖(P<0.05)。结论:COX-2 在脑转移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控EMT过程促进乳腺癌MDA-MB-231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13  过表达miR-141-3p通过靶向下调PTEN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A2780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杜趁香 王焱 武海英
    2019, 26(5):563-5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3
    [摘要](500) [HTML](0) [PDF 1.31 M](1061)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miR-141-3p 通过靶向PTEN并调控PI3K/Akt 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 年4 月至2017 年10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8 例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qPCR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41-3p 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1-3p 和PTEN的靶向关系;过表达或敲降miR-141 及PTEN基因后,采用CCK-8、Transwell 和Annexin V-FITC/PI 双染流式术检测卵巢癌A2780 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水平,WB实验进一步检测miR-141-3p 对PTEN-PI3K/Akt 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miR-141-3p 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 或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141-3p 靶向作用于PTEN并下调其表达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敲降miR-141-3p 后A2780 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48 h 时,0.36±0.04 vs 0.82±0.06,P<0.05)、侵袭能力明显降低[穿膜细胞数(45.14±7.88)vs(215.32±16.04)个,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9.29±0.65)% vs(1.85±0.26)%,P<0.01]。过表达PTEN显著抑制了A2780 细胞中p-Akt 的表达(均P<0.01)、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P<0.01)而明显促进细胞凋亡(均P<0.01),在过表达PTEN的同时过表达miR-141-3p 或添加IGF-1 后可逆转上述的变化。结论:miR-141-3p 能够促进A2780 细胞增殖、侵袭和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PTEN并激活PI3K/Akt通路有关。
    14  胃神经内分泌瘤患者预后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左倩倩 张彦兵 马婕群 廖子君 李倩 陈勇
    2019, 26(5):569-5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4
    [摘要](562) [HTML](0) [PDF 1.03 M](1387)
    摘要:
    [摘要] 目的: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数据分析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瘤(G-NEN)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用于个体化预测G-NEN患者预后。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10 年至2015 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 720 例G-NEN患者的临床数据,基于生存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 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准确性,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该模型与第7 版AJCC TNM分期评估法的预测价值。结果:2 720 例G-NEN患者的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8.14%、79.09%、71.8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是否伴发其他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T分期、M分期及是否手术是影响G-NEN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新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C-index 为0.816,显著高于7 版AJCC TNM分期评估法的0.702(P<0.001),且1、3、5 年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新构建的Nomogram 预测模型1、3、5 年AUC分别为0.800、0.811及0.820,显著高于第7 版AJCC TNM分期评估法的0.650、0.688 及0.698(Z=6.600、8.058、9.632,均P<0.0001)。结论:构建的预测G-NEN患者预后的Nomogram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够个体化预测G-NEN患者的生存率,有助于临床治疗决策和临床研究方案的选择。
    15  p53 基因相关的细胞非经典死亡
    孙鹏 赵云富
    2019, 26(5):577-5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5
    [摘要](623) [HTML](0) [PDF 684.03 K](2796)
    摘要:
    [摘要]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死亡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其调控方式复杂,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十分重要。在过去的几年中,除了凋亡之外,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非凋亡形式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p53 作为经典的肿瘤抑制因子,除了控制细胞增殖和凋亡外,也参与非典型细胞死亡调控。p53 通过对其下游靶点的转录调控以及与关键蛋白的直接作用,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的非典型死亡。本文对p53 在凋亡、铁中毒、细胞程序性坏死、自噬性细胞死亡、有丝分裂灾难、副凋亡等几种非典型细胞死亡模式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肿瘤抑制机制的阐明及癌症药物研制提供相应参考。
    16  PD-1/PD-L1 抑制剂的疗效标志物
    沈兴利a 陈绍丰a 虞淦军b 吴艳峰b
    2019, 26(5):583-5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6
    [摘要](772) [HTML](0) [PDF 611.85 K](2823)
    摘要:
    [摘要] 以PD-1/PD-L1 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法改变了以往手术、放疗或化疗的常规癌症治疗方法,甚至已成为部分癌症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PD-1/PD-L1 抑制剂并不能使大部分肿瘤患者获益,甚至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了肿瘤暴发性进展现象。在PD-1/PD-L1 抑制剂治疗前,对相关疗效标志物进行检测,可以筛选出可能获益的人群,从而有效避免延误治疗无效患者的病情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本文就PD-1/PD-L1 抑制剂的疗效标志物作一系统综述。
    17  Lynch综合征研究进展
    李岩 崔久嵬
    2019, 26(5):591-59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7
    [摘要](655) [HTML](0) [PDF 542.80 K](1461)
    摘要:
    [摘要] Lynch 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于几种DNA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中的一种出现种系突变,或由于EPCAM基因缺失导致MSH2 表达丢失引起。LS是遗传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最常见的原因,其特征为患CRC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的风险显著增加,且存在发生其他几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对于LS 的诊断,目前几种临床病理学标准(如阿姆斯特丹标准等)已被用于识别存在Lynch 综合征风险的个体。然而,这些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限,仍有赖于临床医生对LS的警惕并关注其家族史。伴有MMR基因变异的LS相关肿瘤通常具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特征,由于移码突变新抗原的存在,可以激发强大而持久的免疫反应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浸润,所以对于LS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会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由于LS是一种基因遗传病,与DNA错配修复缺陷具有独特关系,对其的充分理解对相关肿瘤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8  积雪草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郭冰洁 凌昌全
    2019, 26(5):597-6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8
    [摘要](576) [HTML](0) [PDF 522.86 K](1062)
    摘要:
    [摘要] 积雪草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乌苏烷型五环三萜酸。近年研究表明积雪草酸能够通过多种机制途径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细胞生成、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辅助化疗增强其疗效。积雪草酸可以多靶向地抑制肿瘤细胞,但其作用靶点仍未明确;对于积雪草酸的临床前研究以及毒性研究尚少,积雪草酸的抗肿瘤作用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9  肿瘤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
    杨蕊菡 张露 陈晓
    2019, 26(5):602-6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19
    [摘要](864) [HTML](0) [PDF 598.79 K](2909)
    摘要:
    [摘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在免疫治疗的应用中,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仍有部分患者在疾病缓解的一段时间后出现疾病进展,提示存在免疫耐药。本文主要从原发性耐药及获得性耐药两方面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免疫治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CAR-T 细胞治疗,为克服耐药取得更好疗效提供参考。
    20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子宫透明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李东 岳武恒 杜娟 刘宝瑞 邹征云
    2019, 26(5):609-6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5.020
    [摘要](713) [HTML](0) [PDF 642.86 K](1393)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