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6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CAR-T细胞治疗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试验设计相关问题的考虑
    高建超 黄云虹 王洪航 王卉呈 潘建红 高晨燕
    2019, 26(8):833-8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1
    [摘要](747) [HTML](0) [PDF 545.57 K](2110)
    摘要: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T 淋巴细胞(CAR-T)在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中展现出非常有吸引力的治疗前景。目前有多个课题申请人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其中很多CAR-T细胞临床试验课题在受试者筛选、疗效预后指标、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可能影响受试者的安全性和疗效判断。药品审评中心通过总结国内外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经验并与国内临床专家交流探讨,对上述共性问题形成了若干考虑,供申办方或研究者开展药品注册临床试验时参考。
    2  莱菔素通过阻断STAT3 信号通路杀伤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468和MDA-MA-231
    高久蕉 张琦 杨永亮
    2019, 26(8):837-84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2
    [摘要](629) [HTML](0) [PDF 1.63 M](1188)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染色体区域维持因子1(CRM1)抑制剂莱菔素(LFS-01)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杀伤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验证LFS-01 是否可与CRM1 分子结构上的核输出信号(NES)口袋结合。通过CCK-8 法检测LFS-01 对4 种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杀伤活力。用不同浓度的LFS-01 处理TNBC细胞MDA-MB-468 和MDA-MB-231,免疫荧光法检测CRM1 货物蛋白STAT3 以及带有NES序列的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变化;WB检测LFS-01 对STAT-3 信号通路以及其下游蛋白表达的影响;WB、细胞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法检测自噬的发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LFS-01 能够与CRM1 的NES口袋结合,显示其在结构上影响后者蛋白转运功能的可能性。LFS-01 能特异性杀伤TNBC 细胞MDA-MB-468 和MDA-MB-231。10 μmol/L LFS-01 处理后TNBC细胞中STAT3 和带有NES标签的蛋白均被阻滞于细胞核中,而在对照组中这些蛋白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随着LFS-01 剂量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MDA-MB-468 和MDA-MB-231 细胞中磷酸化STAT3 蛋白、Bcl-xL 和Cylin D1 表达均降低,细胞内自噬标志蛋白LC3B表达上升;同时出现高密度、多层的团状自噬小体;细胞周期阻滞于S 期,并且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 或P<0.01)。结论:LFS-01 可阻断CRM1 运载蛋白出核、进而抑制STAT3 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促进TNBC 细胞MDA-MB-468 和MDA-MB-231 发生自噬、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3  lncRNA NEAT1 通过抑制DNA损伤促进肺腺癌PC-9 细胞的增殖
    刘天旭 王梦杰 田聪 刘琰 吕微 贾云泷 刘丽华
    2019, 26(8):845-8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3
    [摘要](557) [HTML](0) [PDF 864.09 K](1834)
    摘要:
    [摘要]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体1(lncRNA NEAT1)对肺腺癌PC-9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qPCR 检测人肺腺癌PC-9 细胞与人胚肺二倍体2BS 细胞中lncRNA NEAT1 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lncRNA NEAT1 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采用脂质体法转染PC-9 细胞,通过qPCR 检测转染前后PC-9 细胞NEAT1 的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lncRNA NEAT1 敲低对PC-9 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B检测转染前后DNA损伤相关蛋白,即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M)和双链DNA损伤标志物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2BS细胞相比,PC-9 细胞中lncRNA NEAT1 呈高表达(P<0.05)。成功建立NEAT1 敲低的PC-9 细胞,转染siRNA 12 h 后siNEAT1-1 及siNEAT1-2 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及空转染组明显下降(P<0.05);干扰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 期[(88.97±2.64)%,(88.15±1.48)% vs(84.5±1.72)%,P<0.05]和G2/M期[(8.35±2.02)%(, 8.11±1.36)% vs(4.28±1.28)%,P<0.05];干扰组细胞中DNA损伤相关蛋白ATM和γ-H2AX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lncRNA NETA1 在肺腺癌PC-9 细胞呈高表达,其可通过抑制DNA损伤导致细胞周期G1/M期转变促进肺腺癌细胞PC-9 的增殖能力。
    4  GBX2过表达促进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王玲 林万松 李洁羽 陈明水 叶韵斌
    2019, 26(8):850-8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4
    [摘要](505) [HTML](0) [PDF 1.27 M](1237)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GBX2 基因在人宫颈癌SiHa 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质粒转染技术,分别将过表达GBX2 基因重组质粒pCMV6-entry-GBX2(实验组)及空载体质粒pCMV6-entry(阴性对照组)转染到宫颈癌SiHa 细胞中,用WST-1 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和细胞周期,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用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 的表达水平,用WB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与SiHa/pCMV6 组相比,上调GBX2 表达后:(1)SiHa/GBX2 组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G0/G1 期的细胞比例减少、S期与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均P<0.01);(2)SiHa/GBX2 组细胞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神经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snail 表达水平上调(均P<0.01);(3)SiHa/GBX2 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6 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4)SiHa/GBX2 组细胞STAT3 磷酸化水平增强,并能被STAT3 抑制剂S31-201 抑制(P<0.01)。结论:GBX2可能通过IL-6/STAT3 通路诱导宫颈癌SiHa 细胞EMT,从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5  烯醇化酶1 过表达促进肺癌PC14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丁聪聪 郜赵伟 左佳蕙 刘冲 董轲 张惠中
    2019, 26(8):856-8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5
    [摘要](393) [HTML](0) [PDF 1.02 M](945)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烯醇化酶1(enolase 1, ENO1)表达水平对肺癌PC14 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ENO1 过表达载体-pcDNA3.1/ENO1,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 转染对数生长期肺癌细胞PC14,G418 筛选ENO1 稳转细胞株。用CCK-8 法、划痕愈合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过表达ENO1 对PC14 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ENO1 过表达细胞模型,与PC14-vehicle 和野生型PC14 细胞相比,PC14-ENO1 细胞中EN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PC14-ENO1 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PC14-vehicle 和PC14 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14-ENO1 细胞的相对迁移率明显高于pcDNA3.1-vehicle 细胞的相对迁移率[ (13.26±1.13)% vs(8.46±1.11)%、(7.86±1.00)%,均P< 0.05],PC14-ENO1、PC14-vehicle 和PC14 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ENO1 过表达促进肺癌PC14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6  过表达KLF4 通过Wnt/β-catenin 信号途径调控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
    席剑铭 张能 李晓光 黄翔 苏鹏 陈书练 罗旭
    2019, 26(8):862-8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6
    [摘要](408) [HTML](0) [PDF 1.30 M](999)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Krüppel 样因子4(KLF4)调控膀胱癌细胞EMT 及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膀胱癌5637 和T24 细胞中构建稳定过表达KLF4 的实验组(LV-KLF4)和阴性对照组(LV-NC),用qPCR 和WB 实验验证KLF4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LV-KLF4 组、LV-NC 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用WB 检测EMT 相关标志物上皮钙黏蛋白、神经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及Wnt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过表达KLF4 后细胞内β -catenin 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KLF4 过表达的5637 和T24 细胞。与LV-NC 组比较,LV-KLF4 组细胞中KLF4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上皮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神经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总β -catenin、核β-catenin、MMP9 及c-Myc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内β -catenin 蛋白荧光表达减弱。结论:过表达KLF4 可能通过调控Wnt/β -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EMT过程,从而抑制膀胱癌5637和T24 细胞的迁移。
    7  过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 提高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王雷 沈维高 刘艳波 许海洋
    2019, 26(8):868-8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7
    [摘要](506) [HTML](0) [PDF 1.27 M](1216)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基因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gene, PDCD5)对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2009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间收治的脑神经胶质瘤患者116 例。分别利用qPCR、WB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稳定克隆U87-PDCD5 细胞、转染si-PDCD5 后的脑胶质瘤细胞以及原发性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DCD5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过表达或敲降PDCD5 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及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建立脑胶质瘤细胞系U87 裸鼠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MZ组、PDCD5 组和TMZ+外源性PDCD5 重组表达载体联合组,治疗20 d 后断颈处死动物,切取瘤组织,测量瘤体积并称瘤质量。采用qPCR、WB 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DCD5 的表达水平,分析PDCD5 联合TMZ 治疗对脑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影响。结果:PDCD5 mRNA和蛋白在U87 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在U251 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均P<0.05);在高级别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PDCD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低级别组织(均P<0.05);U87-PDCD5 和U251 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均高于U87 细胞(均P<0.05),U87-PDCD5-siRNA、U251-siRNA 组细胞对TMZ的敏感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比较裸鼠移植瘤的瘤体积和质量,对照组>TMZ组>PDCD5 组>联合组(均P<0.05);各组移植瘤组织内PDCD5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趋势与之相反(均P<0.05)。结论:PDCD5 过表达可增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对TMZ的化疗敏感性,而沉默PDCD5 表达作用则相反,PDCD5 与TMZ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抑制脑神经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8  罗汉果醇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调控肝细胞癌HepG2 细胞的脂代谢
    黄琰菁 王琳 李赛 盛莉 王海霞 杨生辉
    2019, 26(8):876-8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8
    [摘要](573) [HTML](0) [PDF 1.18 M](1220)
    摘要:
    [摘要] 目的:研究罗汉果醇(MO)对肝细胞癌HepG2 细胞脂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油酸(OA)诱导肝细胞癌HepG2 细胞脂肪累积,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运用CCK-8 法检测MO对HepG2 的细胞毒性,筛选其无明显细胞毒性的实验工作浓度。不同工作浓度MO作用后运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模型细胞内脂质累积情况,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含量。运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方法筛选参与脂代谢的关键基因,运用qPCR检测模型及给药细胞SREBP-1c、FASN mRNA的表达、WB法检测p-AMPKα、SREBP-1c、FASN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运用OA诱导的模型HepG2 细胞内脂质大量累积,TG、TC含量显著升高。OA诱导后参与肝癌细胞脂代谢的关键基因SREBP-1c、FASN mRNA表达升高;p-AMPKα 蛋白表达降低,SREBP-1c、FASN等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工作浓度MO干预后,细胞内脂质累积显著减少、TG和TC含量降低,SREBP-1c、FASN mRNA表达降低,p-AMPKα 蛋白表达升高而SREBP-1c、FASN等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O能够通过激活HepG2细胞中AMP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SREBP-1c、FASN的表达抑制脂肪酸合成,从而发挥调节脂代谢的作用。
    9  66 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组织中磷酸化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评价
    邓园欣a 孔燕b 毛丽丽b 斯璐b 郭军b
    2019, 26(8):882-8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09
    [摘要](465) [HTML](0) [PDF 913.08 K](1103)
    摘要:
    [摘要] 目的:分析晚期黑色素瘤组织中磷酸化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phosphorylated retinoblastoma,p-Rb)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 至2014 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66 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原发灶肿瘤组织中p-Rb 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等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晚期黑色素瘤组织中p-Rb 的阳性表达率为57.6%(38/66)。非肢端的皮肤型、肢端型及黏膜型的p-Rb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63.0%(17/27)和35.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p-Rb 在不同基因突变亚组中的阳性率亦不同,BRAF突变组为83.3%(5/6),C-KIT 突变组为100.0%(2/2),N-RAS突变组为100.0%(9/9),PDGFRA突变组为50.0%(1/2),2 个基因突变组为50.0%(1/2),基因野生型为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Rb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分期、溃疡、血清LDH水平无相关性(P>0.05)。p-Rb 阳性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较阴性患者略短(30.0 vs 39.2 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结论:超过半数的晚期黑色素瘤组织中有p-Rb 的阳性表达,非肢端的皮肤型中p-Rb阳性率高于肢端型、黏膜型,且携带c-KIT 和N-RAS突变的患者黑色素瘤组织中p-Rb阳性率较高。
    10  lncRNA MALAT1/miR-141-3p/ZEB1 分子轴调控胃癌SGC7901 细胞的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王辉 郑晓 张蕾 张珠
    2019, 26(8):888-8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10
    [摘要](454) [HTML](0) [PDF 1.47 M](995)
    摘要:
    [摘要] 目的:探究lncRNA MALAT1/miR-141-3p/ZEB1 分子轴对胃癌(GC)SGC7901 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4 年4 月至2017 年5 月武汉商职医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GC组织(非坏死部分)和配对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5 cm)标本38 例,同时选取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 及GC细胞系SGC7901、HGC27、BGC823、MKN45 和MKN28。qPCR实验检测MALAT1、miR-141-3p 在G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CCK-8 和Transwell 实验检测敲降MALAT1 对SGC7901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B 实验检测ZEB1、E-cadherin、N-cadherin 和Vimentin 的表达情况。双荧光酶素报告基因验证MALAT1、miR-141-3p 和ZEB1 的靶向关系,CCK-8 和Transwell 实验检测MALAT1/miR-141-3p/ZEB1 分子轴对SGC7901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MALAT1 在G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 或P<0.01)。敲降MALAT1 显著抑制了SGC7901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P<0.05 或P<0.01);MALAT1 与miR-141-3p、miR-141-3p 与ZEB1 均具有直接靶向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同时过表达miR-141-3p 和MALAT1 或ZEB1 能够逆转miR-141-3p 对SGC7901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结论:MALAT1通过靶向下调miR-141-3p 对ZEB1 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SGC7901 细胞侵袭、迁移及EMT。
    11  lncRNAXIST/miR-34a-5p/SIRT6 分子轴调控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陈曦 徐文娣 谭军艳 刘晓斌
    2019, 26(8):896-9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11
    [摘要](393) [HTML](0) [PDF 1.65 M](944)
    摘要:
    [摘要] 目的:探究lncRNA XIST/miR-34a-5p/SIRT6 分子轴调控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 月至2018 年3 月在青岛市口腔医院就诊的OSCC患者47 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PCR检测OSCC患者组织及细胞系中lncRNA XIST、miR-34a-5p、SIRT6 mRNA 的表达,WB检测OSCC 患者组织及细胞系中SIRT6、Ki67、pcDNA、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8、E-cadherin、Vimentin 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 实验检测敲降lncRNA XIST对Cal-27 及Tca-8113 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Cal-27 及Tca-8113 细胞迁移及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Cal-27 及Tca-8113 细胞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ncRNA XIST与miR-34a-5p、miR-34a-5p 与SIRT6 靶向结合关系。结果:lncRNA XIST和SIRT6 在OSCC患者癌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均P<0.05),miR-34a-5p 则呈低表达(P<0.01);敲降lncRNA XIST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均P<0.01),同时转染miR-34a-5p 抑制剂或pcDNA-SIRT6 载体作用则相反;敲降lncRNA XIST 促进OSCC细胞中增殖及转移相关蛋白表达(均P<0.01),同时转染miR-34a-5p 抑制剂或pcDNA-SIRT6 载体作用则相反;lncRNA XIST 与miR-34a 靶向结合,miR-34a 与SIRT6 靶向结合;lncRNA XIST 通过靶向miR-34a-5p 上调SIRT6 表达(P<0.01)。结论:lncRNA XIST/miR-34a-5p/SIRT6 分子轴能够调控OSCC细胞增殖及转移,为OSCC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12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与挑战
    魏运雄 曹雅青 赵明峰
    2019, 26(8):904-9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12
    [摘要](515) [HTML](0) [PDF 583.18 K](1211)
    摘要:
    [摘要] 过继细胞疗法(ACT)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肿瘤治疗手段中的一项新热点,其中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中取得的成果更是令人振奋,同时也为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但是,目前CAR-T 细胞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局限性也日渐显露。本文旨在针对CAR-T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治疗中的挑战予以简要探讨。
    13  Claudin 蛋白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项航 王伟 林文楚
    2019, 26(8):910-9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13
    [摘要](615) [HTML](0) [PDF 508.79 K](1725)
    摘要:
    [摘要] 现阶段传统的放化疗给胃癌带来了一定的生存获益,但胃癌总体生存率仍不理想。迫切需要继续挖掘新的治疗靶标和诊断治疗方案。密封蛋白(claudin)是细胞连接复合体中紧密连接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异常表达导致的紧密连接功能失常会促进肿瘤的增殖和转移。Claudin 家族蛋白如claudin1、4、7、18.2 等的突变和表达水平异常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和凋亡等,具有作为胃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以靶向claudin18.2 的药物IMAB362 为代表,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针对claudin 蛋白的靶向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已在胃癌、胰腺癌、生殖细胞瘤以及卵巢癌等恶性肿瘤患者中开展,针对claudin 蛋白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探寻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新策略。
    14  肿瘤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休眠的影响
    黄重 刘亦恒 符策岗
    2019, 26(8):916-92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14
    [摘要](460) [HTML](0) [PDF 534.17 K](1178)
    摘要:
    [摘要] 目前,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及无病生存率持续提高,但是肿瘤复发率依然较高。肿瘤复发与肿瘤细胞的休眠及耐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骨髓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营养,因此也是原发肿瘤远处转移的主要场所之一。当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髓内,可以与骨髓内的基质细胞相互作用,并触发肿瘤细胞休眠,休眠状态下的肿瘤细胞不仅可以存活很长的时间,而且对细胞毒性治疗顽强抵抗;最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恢复增殖,最终引起肿瘤复发。其中,成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部分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休眠,破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主要参与肿瘤细胞休眠的停止和转移的发生,而内皮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或是休眠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活化状态。本文就上述内容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15  NKT细胞的生物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郭伟春 梁俊青 贾绍昌
    2019, 26(8):921-9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15
    [摘要](588) [HTML](0) [PDF 476.41 K](1763)
    摘要:
    [摘要] NKT细胞是一类特殊的T 淋巴细胞亚群,既表达NK 细胞受体,也表达T 细胞的相关受体。NKT细胞在多种免疫应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其通过连接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NKT细胞不仅能杀伤肿瘤细胞,也可激活其他抗肿瘤免疫细胞间接地发挥抗肿瘤作用,还能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衰竭的免疫细胞,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K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6  纳武单抗治疗一例肺肉瘤样癌达完全缓解
    彭彬 余涛 郑红波 洪英财
    2019, 26(8):925-92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8.016
    [摘要](600) [HTML](0) [PDF 942.84 K](1332)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