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6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限制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效的关键因素及联合抗肿瘤对策的研究进展
    胡淼 刘秋燕
    2019, 26(9):933-94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1
    [摘要](476) [HTML](0) [PDF 775.13 K](2333)
    摘要:
    [摘要]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尤其是PD-1/PD-L1 和CTLA-4 阻断性抗体,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美国FDA已经批准该疗法应用于包括黑色素瘤、肾癌、小细胞肺癌以及所有微卫星不稳定的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然而,随着近年来临床前试验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该疗法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例如即使在反应性良好的肿瘤类型中,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仅维持在20%~30%,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治疗后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的病例。因此,是什么因素决定或者限制了ICB疗法的有效性?什么类型的肿瘤患者才能从中受益?哪个(或哪些)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受益患者的筛选、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上述问题的阐明对该领域的研究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ICB抗肿瘤机制出发,重点讨论制约ICB疗效的关键因素以及当前与ICB联合抗肿瘤研究的进展,旨在梳理哪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ICB治疗的伴随诊断以及未来ICB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以期为ICB抗肿瘤的精准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2  LAG-3 及其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秀秀 于晓杰 周丽君
    2019, 26(9):941-94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2
    [摘要](518) [HTML](0) [PDF 845.60 K](1774)
    摘要:
    [摘要]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又称CD223,是一种由LAG-3 基因编码的含有498 个氨基酸的I 型穿膜蛋白,由胞外区、穿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组成。LAG-3 主要通过胞外区与配体结合,负向调控T淋巴细胞,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引发自身免疫。与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一样,LAG-3 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对人体免疫系统起到平衡调控作用。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LAG-3 配体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随着免疫检查点的研究逐渐深入,LAG-3 成为继PD-1 和CTLA-4 之后新一代的免疫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对LAG-3的结构、功能及其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LAG-3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3  桦木酸通过抑制STAT3 的活化提高胰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吴海霞 艾克白尔·买买提 王帅 周科挺 石森林
    2019, 26(9):948-9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3
    [摘要](508) [HTML](0) [PDF 1.55 M](1133)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桦木酸(BEA)提高胰腺癌Panc-1、Miapaca-2 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培养完成后,将对吉非替尼不敏感的Panc-1、Miapaca-2 细胞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BEA组、吉非替尼组及BEA联合吉非替尼组,分别予以不处理、BEA、吉非替尼及BEA联合吉非替尼处理。MTS法检测BEA对2 种细胞的增敏效果,集落形成实验检测BEA协同吉非替尼的治疗效果,WB实验检测BEA对Panc-1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BEA对Panc-1 细胞凋亡的影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实验验证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和BEA的直接结合,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预测STAT3 和BEA的结合模式。结果:BEA协同增强Panc-1、Miapaca-2 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P<0.05),使其对两种细胞的IC50值均降低至原值的50%以下。吉非替尼联合BEA较单用吉非替尼或BEA促进Panc-1 细胞的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和Bax 的表达,减少对凋亡抑制蛋白Bcl-2 的表达(均P<0.05 或P<0.01)。BEA对Panc-1 细胞中STAT3 的活化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P<0.01)。BEA通过与STAT3 的Lys-591、Ser-613 形成氢键而稳定BEA与STAT3 的结合作用,同时BEA稳定在STAT3 的蛋白结合位点内,以此阻断STAT3 二聚发挥增敏作用。结论:联用BEA和吉非替尼显著抑制胰腺癌Panc-1、Miapaca-2 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种增敏作用可能是由BEA对STAT3 抑制作用所介导。
    4  miR-135a 通过下调SOX2 抑制喉癌Hep-2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增强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刘扬帆 屈中玉 王文亷 孙星 蔡政
    2019, 26(9):955-9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4
    [摘要](432) [HTML](0) [PDF 1.21 M](1035)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敲降miR-135a 对人喉癌上皮Hep-2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 月至2018 年6 月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喉癌切除术10 例患者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PCR检测喉癌组织和Hep-2 细胞中miR-135a 的表达水平。miR-135 inhibitor 转染喉癌Hep-2 细胞后,采用CCK-8 检测Hep-2 细胞活性,集落形成实验检测Hep-2 细胞集落形成能力,Transwell 实验检测Hep-2 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WB实验检测Hep-2 细胞中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0.5、1.0、1.5、2.0 μmol/L的奥沙利铂处理已转染miR-135 inhibitor 的Hep-2 细胞,CCK-8 实验检测Hep-2 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ep-2 细胞的凋亡率。采用miR-135a inhibitor 质粒、对照pcDNA 空载体(SOX2-Con)质粒、pcDNA-SOX2(SOX2-OE)质粒共转染Hep-2 细胞,构建miR-135a inhibitor+SOX2-Con 组和miR-135a inhibitor+SOX2-OE组,检测此2 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集落形成能力、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喉癌组织中miR-135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NHP细胞比较,miR-135a 在Hep-2 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转染miR-135a inhibitor导致Hep-2 细胞中miR-135a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敲降miR-135a 明显降低Hep-2 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集落数、迁移、侵袭和SOX2 表达(均P<0.01);明显增强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P<0.01);与miR-135a inhibitor+SOX2-Con 组比较,miR-135a inhibitor+SOX2-OE 组的Hep-2 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集落数、迁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加(均P<0.01);同时,用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处理此2 组细胞,相对于miR-135a inhibitor+SOX2-Con组,miR-135a inhibitor+SOX2-OE组的Hep-2 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敲降miR-135a 可能通过下调转录因子SOX2 的表达抑制Hep-2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增强其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5  外泌体介导的Let-7a 通过下调MYC表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李封a 张艳b 张琼a 陶劲a 白殊同c 宋娜a 孙明令a 段亚亭b
    2019, 26(9):962-96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5
    [摘要](445) [HTML](0) [PDF 1.34 M](1044)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传输Let-7a 调控MYC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NBC细胞MDA-MB-231 培养完成后,qPCR实验检测TNBC组织和细胞中MYC与Let-7a mRNA的表达水平,WB实验检测MYC与Let-7a 蛋白的表达水平。携Let-7a 重组慢病毒和敲除MYC的Crisper/Cas-9 系统分别转染MDA-MB-231 细胞,MTT、Transwell、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DA-MB-231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YC和Let-7a 的作用靶点。分别在野生型和过表达Let-7a 的MDA-MB-231 细胞中分离EXO,并以透射电镜和WB实验鉴定。qPCR、WB、MTT、Transwell等实验检测两种EXO分别和MDA-MB-231 细胞共孵育后Let-7a 通过EXO影响MDA-MB-231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Let-7a 与MYC在TNB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MYC促进MDA-MB-231 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Let-7a 可以抑制MDA-MB-231 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均P<0.01)。Let-7a 通过作用于MYC基因的3'UTR 使其沉默,从而减少MYC蛋白的表达(P<0.05)。Let-7a 由EXO包裹运输至肿瘤细胞,进而抑制MDA-MB-231 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P<0.05)。结论:EXO介导的Let-7a通过作用于MYC基因3’UTR区使得MYC基因沉默,从而抑制MDA-MB-231 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6  miR-503 靶向ERCC1 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抵抗作用的机制
    孔蕾 王俊杰 王济东 于甬华 张颖东 崔迪 张永 付志雪
    2019, 26(9):969-9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6
    [摘要](448) [HTML](0) [PDF 1.63 M](983)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miR-503 通过调控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介导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放疗抵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PCR法检测在放疗抵抗的ESCC肿瘤组织及KYSE140、KYSE140R细胞中miR-503 的表达水平。将miR-503模拟物、miR-503 抑制物或si-ERCC1 转染至KYSE140 和KYSE140R细胞中,经射线照射后,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 实验检测KYSE140R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YSE140R细胞的凋亡情况,WB实验检测ERCC1 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503 与ERCC1 的靶向关系。结果:miR-503 在ESCC放疗抵抗组织和细胞中均低表达(均P<0.01)。过表达miR-503 可显著抑制KYSE140R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ERCC1 是miR-503 的靶基因,且miR-503 负调控ERCC1 的表达。过表达miR-503 显著下调KYSE140、KYSE140R 细胞中ERCC1 表达水平(均P<0.01),并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力(均P<0.01)、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均P<0.01);敲降ERCC1 有类似作用,而同时敲降ERCC1 和miR-503 则逆转以上影响。结论:过表达miR-503 通过靶向ERCC1 调控KYSE140R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7  circ_0023642 通过调控miR-508-3p/ERBB4 分子轴促进胃癌GMC-803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施兵a 徐健a 张秀兵a 徐春华b
    2019, 26(9):976-98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7
    [摘要](455) [HTML](0) [PDF 1.45 M](950)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circ_0023642 通过调控miR-508-3p/ERBB4 分子轴对胃癌GMC-803 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 年5 月至2018 年3 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31 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和胃癌细胞系,使用qPCR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细胞系中circ_0023642 和miR-508-3p 的表达情况;WB实验检测MGC-803 细胞中ERBB4、E-cadherin、N-cadherin 和Vimentin 的表达;CCK-8 和Transwell 实验检测调控circ_0023642 和miR-508-3p 的表达对MGC-803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508-3p 是否能够结合circ_0023642 和ERBB4 的3' UTR。结果:circ_0023642 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细胞(P<0.05 或P<0.01),且在MGC-803 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敲降circ_0023642 后MGC-803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受到明显抑制(均P<0.05 或P<0.01);circ_0023642 与ERBB4 均可以靶向结合miR-508-3p 的作用位点,并进一步实验证实circ_0023642 通过海绵吸附miR-508-3p 促进MGC-803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P<0.05 或P<0.01)。结论:circ_0023642 通过与ERBB4 竞争性结合miR-508-3p 的作用位点,进而促进胃癌MGC-803 细胞增殖和转移,其可作为胃癌临床诊断的标志物。
    8  丝氨酸和富含精氨酸剪接因子1 基因通过调控翻译过程影响神经胶质瘤U87 细胞的增殖
    熊焰 汪奇柏
    2019, 26(9):983-98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8
    [摘要](354) [HTML](0) [PDF 978.75 K](1166)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丝氨酸和富含精氨酸剪接因子1(SRSF1)基因对神经胶质瘤U87 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SRSF1 基因表达,获得2 种不同靶点的SRSF1 稳定沉默细胞系(shSRSF1-1 组和shSRSF1-2组)。用CCK-8 法检测SRSF1 沉默对神经胶质瘤U87 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RSF1 沉默对U87 细胞周期的影响,qPCR和WB实验检测SRSF1 沉默对细胞分裂相关基因(CEP70 和SMC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用WB实验检测SRSF1沉默对翻译起始蛋白4E-BP1 磷酸化的影响。结果:shSRSF1-1 组和shSRSF1-2 组U87 细胞中SRSF1 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hSRSF1-1 组和shSRSF1-2 组U87 细胞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P<0.01),并且处在G2 期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shSRSF1-1 组和shSRSF1-2 组细胞中细胞分裂相关基因CEP70 和SMC4 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shSRSF1-1 组和shSRSF1-2 组U87 细胞中翻译起始蛋白4E-BP1 磷酸化程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沉默SRSF1 基因通过降低翻译起始蛋白4E-BP1 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分裂相关基因CEP70和SMC4 的翻译过程,最终使细胞阻滞在G2 期,进而减弱神经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能力。
    9  人参皂苷Rg3 协同TRAIL促进肺癌H358 细胞凋亡的机制
    安辉 李思思 高野 梁春光
    2019, 26(9):988-99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09
    [摘要](409) [HTML](0) [PDF 857.36 K](958)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 联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肺癌H358 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肺癌H358 细胞培养完成后,0、50、100、200 ng/ml TRAIL 或0、25、50、100 μmol/L Rg3 作用H358 细胞48 h,按照实验方法分为对照组、50 μmol/L Rg3 组、100 ng/ml TRAIL 组及50 μmol/L Rg3+100 ng/ml TRAIL 组。MTT法检测Rg3 和/或TRAIL 对肺癌H358 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 染色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Rg3 和/或TRAIL 对肺癌H358 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g3 和/或TRAIL 对肺癌H358 细胞凋亡的影响,WB实验检测Rg3 和/或TRAIL 对各组肺癌H358 细胞内死亡受体(DR5)及caspase-8 表达的影响。结果:50 μmol/L Rg3+100 ng/ml TRAIL 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肺癌H358 细胞的增殖抑制最明显(P<0.05);DAPI染色后显示,50 μmol/L Rg3+100 ng/ml TRAIL组多数胞核皱缩,染色质凝集,荧光强度增加,并出现饱和碎裂等晚期凋亡形态学改变;50 μmol/L Rg3+100 ng/ml TRAIL组与其他各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升高最明显,细胞内DR5 及caspase-8 表达增强最明显(均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 联合TRAIL能够协同抑制肺癌H358 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人参皂苷Rg3 协同促进DR5 及caspase-8 的表达上调有关。
    10  非编码RNA snord105b 在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张璁a 白函瑜a 王耀杰a 田国b 刘东新 戴素丽a 刘庆伟c 赵连梅a 单保恩a
    2019, 26(9):993-9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0
    [摘要](446) [HTML](0) [PDF 1.06 M](1015)
    摘要:
    [摘要] 目的:检测非编码RNA snord105b 在胃癌患者组织和血清及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多种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 至2017 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普外三科未经放化疗的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样本120 例、术前胃癌患者外周血50 例、健康献血者外周静脉血30 例,以及5 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AGS、MGC-803、BGC-823、HGC-27 和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采用q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组织、血清和胃癌细胞系中snord105b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MTS检测敲低或者过表达snord105b 对4 种胃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血清及细胞系中snord105b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献血者血清及GES-1 细胞(均P<0.05),并且胃癌组织中snord105b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在4 种胃癌细胞中,敲低snord105b,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过表达snord105b,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编码snord105b 在胃癌组织、血清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异常,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其可促进多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11  lncRNA 00707 通过miR-613 调控胃癌MGC-803、SGC-7901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吕海栋a 周堤侠a 祁玉娟b
    2019, 26(9):999-10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1
    [摘要](458) [HTML](0) [PDF 1.06 M](1112)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00707(lncRNA 00707)和微小RNA-613(miR-613)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89 例原发性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胃癌MGC-803、SGC-790、BGC-823 细胞,采用qPCR实验检测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ncRNA 00707、miR-613 的表达水平。分别建立lncRNA00707 低表达和过表达细胞模型,采用CCK-8 实验检测MGC-803、SGC-7901 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 法检测MGC-803、SGC-7901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lncRNA 00707 与miR-613 的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ncRNA 00707 呈明显高表达(P<0.01),lncRNA 00707 表达水平与WHO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正常细胞系GES-1 相比,胃癌细胞系中lncRNA 00707 表达明显上调(P<0.05)。敲低lncRNA 00707 可明显抑制SGC-7901 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P<0.05);lncRNA 00707 过表达可明显提高MGC-803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00707 过表达显著降低了miR-613 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而下调MGC-803 和SCG-7901 细胞中lncRNA 00707,miR-613 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lncRNA 00707 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发挥促癌效应,其可以通过抑制miR-613 而促进胃癌MGC-803 和SCG-7901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12  Survivin、fibronectin-1、VEGF 与ezrin 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
    程晓菊 李廷超 李秀芳 胡国梅
    2019, 26(9):1006-10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2
    [摘要](377) [HTML](0) [PDF 820.96 K](925)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纤连蛋白-1(fibronectin-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埃兹蛋白(ezrin)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接诊的90 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纳入肿瘤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经病理证实为正常甲状腺的人群75 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fibronectin-1、VEGF 与ezrin 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survivin 蛋白阳性率为2.67%,低于观察组的97.78%;对照组fibronectin-1 蛋白阳性率为4.00%,低于观察组的96.67%;对照组VEGF 蛋白阳性率为1.33%,低于观察组的93.33%;对照组ezrin 蛋白阳性率为1.33%,低于观察组的9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Survivin、fibronectin-1、VEGF与ezrin 蛋白表达量与TNM分期、肿瘤直径、甲状腺外侵犯、淋巴转移情况存在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Survivin、fibronectin-1、VEGF与ezrin 蛋白均参与了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上述4 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13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牛志成 何东伟 汪治宇
    2019, 26(9):1012-10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3
    [摘要](742) [HTML](0) [PDF 833.17 K](2285)
    摘要:
    [摘要]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生成,不同于正常的血管,异常的肿瘤血管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也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正常化。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策略。
    14  GPC3 在实体瘤中免疫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转化
    王文秀 吴昌平 蒋敬庭
    2019, 26(9):1019-102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4
    [摘要](624) [HTML](0) [PDF 608.61 K](2023)
    摘要:
    [摘要]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定在细胞膜上的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蛋白多糖的家族成员之一。GPC3 激活经典的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途径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表现出促癌基因的作用。尽管GPC3 在胎肝中含量丰富,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然而在成人正常组织中含量极少。选择靶点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迄今为止靶向GPC3 的MRI、PET和近红外成像已被用于早期HCC检测。针对GPC3+实体瘤也已经开发了各种免疫治疗方案,一种是基于抗GPC3 抗体包括单克隆抗体、多肽疫苗、免疫毒素、双特异性抗体等,一种是靶向GPC3 的CAR-T/NK疗法,其中部分已进入I/II 期临床试验。靶向GPC3 有可能为实体瘤治疗提供新的工具。本文概述GPC3 的结构、功能等生物学特性,介绍基于抗GPC3抗体、CAR-T细胞开发的新策略,提供GPC3免疫疗法靶向实体瘤的证据。
    15  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微环境中对DC成熟和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王弯 朱珊 陈京涛
    2019, 26(9):1026-10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5
    [摘要](496) [HTML](0) [PDF 576.65 K](1313)
    摘要:
    [摘要]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成熟DC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并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功能,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免疫检查点疗法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另一强有力手段,以PD-1 和CTLA-4 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时也对DC的成熟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未成熟DC和免疫检查点分子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免疫检查点分子对DC成熟及功能的调控机制对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DC的视角,阐述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分子对DC成熟及功能的调控机制以及免疫检查点靶向药物联合DC疫苗应用于肿瘤临床实验的最新研究进展。
    16  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展
    张露 刘相良 陈晓
    2019, 26(9):1035-10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6
    [摘要](607) [HTML](0) [PDF 579.02 K](2022)
    摘要:
    [摘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容易出现脑转移,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EGFRTKI)则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极大获益。但第一、二代靶向药物脑穿透力弱和最终获得性耐药,导致颅内疾病进展,是脑转移治疗的主要挑战。近年来,随着第三代EGFR-TK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的深入研发,EGFR突变型NSCLC脑转移的治疗发生了极大变化。本文将回顾脑转移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7  基因可变剪接在癌症发生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晓亚 单保恩 赵连梅
    2019, 26(9):1042-10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19.09.017
    [摘要](600) [HTML](0) [PDF 630.82 K](3138)
    摘要:
    [摘要] 可变剪接指从单个基因产生多种mRNA同种型,是转录后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可变剪接不仅影响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而且在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癌组织的剪接变化通常是全局的而不是基因特异性的,异常的剪接模式控制癌症的主要特征。遗传、表观遗传、剪接因子网络差异表达及选择性转录起始或终止等多种途径巩固了特定促癌或抑癌同种型的优势表达,进而影响癌症进程。此外,近年来研究,证明呈组织或阶段特异性表达的剪接同种型有作为癌症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标的潜能。本文通过全局剪接变化影响肿瘤进展、可变剪接影响癌症进展的途径及可变剪接提示癌症监控和治疗新策略3 个方面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