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7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肝脏炎癌转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素媛 侯晋
    2020, 27(1):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1
    [摘要](478) [HTML](0) [PDF 978.83 K](1174)
    摘要:
    慢性非可控性炎症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HCC发生危险因素中,慢性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是HCC发生的核心因素。在慢性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损伤或死亡的肝细胞能够介导肝脏中的免疫细胞活化,进而促发炎症,迁延不愈的肝脏炎症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其中肝细胞的损伤或死亡方式和不同免疫细胞活化导致的炎症进展在HCC发生中的作用不尽相同,涉及肝损伤、炎症和代偿性增殖等多个病理或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和调控分子的功能改变。深入研究肝脏炎癌转化的调控机制有助于为HCC发生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就肝脏炎癌转化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  miR-200c 通过靶向细胞能量代谢和多种信号通路调控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杨月 陈龙 方婷 章丹丹
    2020, 27(1):9-1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2
    [摘要](462) [HTML](0) [PDF 1.98 M](1472)
    摘要:
    目的:考察miR-200c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MDA-MB-231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以过表达miR-200c的MDA-MB-231(miR-200c-231)细胞、无过表达miR-200c的阴性对照细胞miR-NC-231及其移植瘤裸鼠模型为研究对象,qPCR检测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miR-200c及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分析瘤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数量,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及组织中增殖、迁移和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多种蛋白的表达,Seahorse能量代谢检测仪检测细胞的基础耗氧率(oxygen comsumpition rate,OCR)、细胞外酸度(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rate,ECAR)和代谢表型变化,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细胞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miR-200c-231细胞及其移植瘤组织中 miR-200c 表达较 miR-NC-231细胞显著增加(P<0.05或P<0.01),miR-200c-231移植瘤质量和体积均显著下降、瘤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miR-200c-231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提高(均P<0.01)。同时伴随着ZEB1/2、Vimentin、cyclinD1的表达下调及cleaved PARP表达的提高(P<0.05或P<0.01),STAT1/3和NF-κ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而cAMP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提高(P<0.05)。miR-200c-231细胞的OCR提高和ECAR降低、色氨酸2,3-加二氧酶(tryptophan-2,3-dioxygenase 2,TDO2)表达下降(P<0.05或P<0.01),细胞内10种抗肿瘤代谢物质含量提高(P<0.05或P<0.01)。结论:miR-200c靶向TDO2调控TNBC细胞MDA-MB-231胞内抗肿瘤代谢产物水平、促使细胞代谢类型由依赖糖酵解为主向有氧呼吸类型转化,并失活STAT3和NF-κB通路而激活cAMP通路,从而影响MDA-MB-23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3  miR-139-5p通过靶向Notch1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姜平 杨喜科 王秋宇 邵兰云 王松朋 方建瑞 付鹏晓 郭盈盈
    2020, 27(1):19-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3
    [摘要](408) [HTML](0) [PDF 1.29 M](1001)
    摘要:
    目的:探讨miR-139-5p靶向Notch1抑制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手术切除的24例EOC患者的癌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ES2、HEY-T30和人卵巢上皮细胞株IOSE80,用qPCR检测EO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39-5p和Notch1 mRNA的表达。将过表达miR-139-5p载体、重组质粒pLV-Notch1转染至SKOV3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Ctrl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9-5p与Notch1 3’-UTR靶向关系,用CCK-8、Transwell、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和IOSE80细胞比较,EO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39-5p表达显著降低、Notch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Notch1是miR-139-5p的靶基因。与NC组比较,miR-139-5p mimic组3 d时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和Notch1、NICD、Cyclin D1、Cyclin A1、Snail1、β-catenin及N-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过表达Notch1可逆转miR-139-5p抑制SKOV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作用。结论:miR-139-5p可靶向Notch1抑制EO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可能与其下调NICD、Cyclin D1、Cyclin A1、Snail1、β-catenin、N-cadherin而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有关。
    4  lncRNA CDKN2B-AS1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邓利丽 孙素姣 刘艳 陈燕 陈星
    2020, 27(1):25-3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4
    [摘要](361) [HTML](0) [PDF 1.27 M](980)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反义RNA1(long non-coding RNA CDKN2B-antisense RNA 1, lncRNA CDKN2B-AS1)通过靶向miR-7-5p影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构建shRNA CD‐KN2B-AS1载体并转染到B16-F10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sh-CDKN2B-AS1 组、miR-7-5p mimics 组、miR-7-5p inhibitor组。用RT-PCR检测转染后B16-F10细胞中CDKN2B-AS1表达水平,用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克隆形成数及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证CDKN2B-AS1和miR-7-5p相互间靶向关系。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7-5p mimics、inhibitor后B16-F10细胞中miR-7-5p和Ki67、cleaved caspase-3、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Twis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CDKN2B-AS1组 B16-F10细胞中CDKN2B-AS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均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 CDKN2B-AS1 与 miR-7-5p 存在靶向作用关系。sh-CDKN2B-AS1 组与 miR-7-5p mimics 组细胞中 miR-7-5p 和cleaved caspase-3、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Ki67、N-cadherin、Twist1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CDKN2BAS1通过靶向miR-7-5p促进黑色素瘤发展,干扰CDKN2B-AS1可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5  维生素C逆转口腔鳞状细胞癌顺铂耐药的作用
    周建军 赵云富 王国栋
    2020, 27(1):31-3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5
    [摘要](362) [HTML](0) [PDF 1.32 M](1070)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amin C,VC)逆转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或口腔鳞癌)顺铂(cis‐platin,DDP)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鳞癌CAL27细胞,用浓度梯度递增法筛选出耐DDP的CAL27/DDP细胞株,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CCK-8、划痕愈合实验、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单独应用DDP以及联合VC 对 CAL27/DDP 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Wester blotting 分别检测 CAL27、CAL27/DDP 和 VC 处理后CAL27/DDP 细胞中 P-gp 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DDP 对 CAL27/DDP 细胞的 IC50比 CAL27 细胞显著上升(P<0.05),CAL27/DDP细胞对DDP耐药;联合VC后,DDP对CAL27/DDP细胞的IC50比DDP单用时显著降低(P<0.05)。DDP联合VC能显著抑制CAL27/DDP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同时提高细胞的凋亡率(P<0.01)。CAL27/DDP细胞中P-gp蛋白表达水平相对CAL27细胞升高(P<0.05),在VC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VC可逆转口腔鳞癌细胞DDP耐药,此种逆转作用是通过抑制P-gp蛋白表达实现的
    6  红景天苷通过TLR4调控DC提高T细胞对肺癌3LL细胞的杀伤力
    张雪伟 张燕丽 文泽馨 李鹏飞 崔琳 张敏
    2020, 27(1):37-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6
    [摘要](452) [HTML](0) [PDF 1.05 M](911)
    摘要: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Lewis肺癌细胞株3LL、野生型C57BL/6和TLR4-/-C57BL/6小鼠,获取小鼠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经过培养分化成未成熟DC,收获第6天的DC,经磁珠分选后获得纯度较高的CD11c+DC。将细胞分成PBS组、SAL组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培养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L体外对DC表面分子、吞噬功能、TLR4通路和对T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结果:与 PBS 组比较,SAL组DC的表面分子CD80、CD86、MHC 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 P<0.05)、吞噬功能显著下降(P<0.05)、TLR4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野生型组比较,TLR4-/-组DC经SAL或LPS处理后,其表面分子CD80、CD86、MHC 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PBS组比较,SAL组刺激活化的CTL对肺癌3LL细胞的杀伤效应显著升高(P<0.05)。结论:SAL可以通过调控TLR4诱导DC成熟,从而提高T细胞的杀伤能力
    7  Tspan2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和MDA-MB-23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李纲 王妹兴 杨梅 党雪菲 李学庆 李小静 王红霞
    2020, 27(1):42-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7
    [摘要](324) [HTML](0) [PDF 1.48 M](1221)
    摘要:
    目的:检测4次穿膜蛋白29(tetraspanins-29,Tspan29)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探讨敲低Tspan29对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e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收 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手术切除的2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乳腺癌细胞系 MCF-7、MDA-MB-231 和人乳腺上皮细胞 MDA-kb2,用 q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Tspan29 的表达水平。通过 siTspan29 对 MCF-7、MDA-MB-231 细胞中 Tspan29 进行干扰,用 qPCR 法检测转染细胞中 Tspan29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CR 芯片法检测 MCF-7 细胞中 EMT 相关基因的表达,用 CCK-8 法、Transwell 实验检测 MCF-7 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span2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 P<0.01),MCF-7和MDA-MB-231细胞中Tspan2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DA-kb2细胞(均P<0.01)。siTspan29干扰后,MCF-7细胞中Tspan2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MCF-7细胞中EMT相关基因中有2个基因显著上调, 有7个基因显著下调;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Tspan29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敲低Tspan29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8  miR-361-5p对肾细胞癌ACHN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余枫 谢亚平 叶莹 夏洪
    2020, 27(1):50-5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8
    [摘要](365) [HTML](0) [PDF 1.27 M](852)
    摘要:
    目的:探讨miR-361-5p对肾细胞癌ACHN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miR-361-5p mimics和miR-361-5p inhibitor分别转染至肾癌ACHN细胞中,用qPCR检测转染细胞中miR-361-5p的表达水平,用MTT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和凋亡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 Mimics-NC组比较,miR-361-5p mimics组ACHN细胞中miR-361-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减弱(均P<0.01),而凋亡率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或Inhibitor-NC组比较,miR-361-5p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361-5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增强(均P<0.01),细胞周期运转加速(P<0.01),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miR-361-5p可抑制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在肾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抑制作用。
    9  miR-28-3p通过抑制BIN1表达促进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李杰 刘天旭 吕微 张评梅 段玉青 王郁 刘丽华
    2020, 27(1):55-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09
    [摘要](360) [HTML](0) [PDF 1.18 M](1180)
    摘要:
    目的:探讨 miR-28-3p 在三 阴 性 乳 腺 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 织 和 细 胞 系 中 的 表 达 及 其 对MDA-MB-468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的、经病理证实的 83 例女性 TNBC 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 TNBC 细胞系 MDA-MB-468、HCC-1937、MDA-MB-231、MDA-MB-436、MDA-MB-453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用qPCR检测组织和细胞系中miR-28-3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miR-28-3p抑制剂转染MDA-MB-468细胞后,用CCK-8、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28-3p抑制剂对MDA-MB-468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DA-MB-468细胞中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grator-1,BIN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28-3p的靶基因BIN1,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8-3p对BIN1的调控作用。结果:TNBC组织及细胞系中miR-28-3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MCF10A细胞(均P<0.01);83例TNBC组织中共有56例(67.47%)高表达miR-28-3p,其高表达与患者的Ki-67表达水平、肿瘤大小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或P<0.01)。与miR-NC组比较,miR-28-3p抑制剂组MDA-MB-468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均P<0.05或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实验证实BIN1是miR-28-3p的靶基因,miR-28-3p抑制剂可上调MDA-MB-468细胞中BIN1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miR-28-3p在TNBC组织及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miR-28-3p抑制剂上调BIN1表达进而抑制MDA-MB-468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10  Artemin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胡军 丰育来 周中
    2020, 27(1):62-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10
    [摘要](312) [HTML](0) [PDF 1.37 M](735)
    摘要:
    目的:探讨Artemin在软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分为低(Ⅰ级)、高级别(Ⅱ、Ⅲ级)软骨肉瘤各20例;对照组为20例因车祸等意外伤截肢患者的正常软骨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rtemin、血管内皮生细胞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Ki-67表达水平和CD31+血管密度。用10 ng/ml的Artemin处理SW1353细胞后,用ELISA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c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的含量变化,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MTT细胞增殖实验分别检测Artemin处理的软骨肉瘤细胞对ECV304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低级别组软骨肉瘤组织中Artemin和Ki-6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高级别组软骨肉瘤组织中Artemin表达水平和Ki-67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均P<0.01)。Artemin表达与软骨肉瘤组织中VEGF水平和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均P<0.01);Artemi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分泌VEGF,而对SDF-1、MMP2和MMP9分泌无显著的影响;Artemin通过促进软骨肉瘤细胞分泌VEGF,诱导ECV304细胞增殖和迁移(均P<0.01)。结论:Artemin在软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VEGF水平和血管密度呈正相关,Artemin能够增强软骨肉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功能。
    11  NF-κB信号通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岳文君 刘勇军 陈京涛
    2020, 27(1):68-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11
    [摘要](341) [HTML](0) [PDF 850.68 K](1383)
    摘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侵袭性恶性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种基因的遗传损伤引发B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持续性激活,促进B细胞恶性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生成。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性激活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成为DLB‐CL治疗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多种NF-κB信号通路相关靶向抑制剂相继开发并进行临床试验。本文主要阐述DLBCL中B细胞受体和Toll样受体依赖性NF-κB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遗传学机制,及其在DLBCL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总结该信号通路靶向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DLBCL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2  硒及其化合物在调控肿瘤干细胞进程中的作用
    崔宏伟 苏秀兰
    2020, 27(1):76-8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12
    [摘要](313) [HTML](0) [PDF 544.24 K](632)
    摘要:
    硒(Se)是一种在人体正常和肿瘤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具有稳态调控因子作用的必需微量元素。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Se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Se可能有助于阻滞肿瘤细胞分化的细胞系统的稳定,而Se化合物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仍然具有争议。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肿瘤诊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虽然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是基于杀死大多数肿瘤细胞,但靶向CSC的治疗在提高治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研究已证实,Se及其化合物在参与调控CSC的生物学行为中涉及许多信号转导通路,这也促使与CSC氧化还原和代谢调控的内在途径相关的高效、特异性强的Se及其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本文将对Se及其化合物调控CSC的氧化还原依赖的信号通路及自我更新、分化和迁移特性的主要基因调节位点进行总结,以提高肿瘤防治研究人员对于Se及其化合物对CSC作用的认识
    13  外泌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邱森 陈奎生
    2020, 27(1):82-8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13
    [摘要](343) [HTML](0) [PDF 477.67 K](686)
    摘要: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内含蛋白或核酸等活性物质、直径为35~120 nm的脂质双分子层囊泡。外泌体通过调控细胞间通讯,不仅参与调控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同时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参与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与转移、免疫抑制等相关信号通路刺激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最为常见的血液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缺乏安全、高效的诊疗手段。而外泌体因携带丰富的生物学信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靶点。因此,本文就外泌体在MM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以外泌体为基础的诊疗新方向作一综述。
    14  细胞-纳米药物载体递送系统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武聪 史宏灿
    2020, 27(1):86-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1.014
    [摘要](376) [HTML](0) [PDF 871.45 K](2278)
    摘要:
    目前,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在体内应用中的局限性,出现了许多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其中纳米药物载体技术和细胞药物载体技术较为热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的优点,如防止药物发生降解及灭活,增加药物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量产等。细胞载体更是利用细胞本身固有的特性,具有主动靶向肿瘤部位、低免疫原性和穿过体内生理屏障等优点,在药物递送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使他们的优势互补,极大地强化了递送药的效率,增加了体内靶向性,降低了周围组织的细胞毒性等。本文从近几年来细胞-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研究的文献中,总结了红细胞、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作为纳米药物细胞载体的优缺点及目前的应用现状。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