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7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精准医学时代下精准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临床应用
    白日兰 郭寒菲 崔久嵬
    2020, 27(2):103-1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1
    [摘要](484) [HTML](0) [PDF 694.06 K](1056)
    摘要:
    精准检测技术推动了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肿瘤诊治的发展,同时,临床精准诊治的需求进一步驱动精准检测技术的 改良与应用。近年来,精准医学检测实现了从基因低通量测序到高通量测序、组织活检到液体活检及多细胞混杂检测到单细胞 精准检测的变革,推动了肿瘤精准医学时代新技术、新靶点、新药物的产生与发展。未来,多维度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精准医学 的精准度,ctDNA甲基化检测分析则有助于拓宽精准医学研究领域,临床试验设计的变革也有助于推动精准医学深入发展。
    2  纳米载体介导的PiggyBac转座子制备CAR-NK细胞
    岳冉 刘子洋 郑岩 陆小丹 胡珊珊 张炳勇 李修岭 李景果 韩双印
    2020, 27(2):109-1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2
    [摘要](455) [HTML](0) [PDF 1.05 M](1099)
    摘要:
    目的:探索新型阳离子聚合物纳米载体mPEG-P(Asp-AED-g-HFB) (PAEF)和PiggyBac转座子介导嵌合抗原受体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基因转染方法,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制剂研发提供新策 略。方法:制备PAEF/DNA(转座酶+转座子)复合物,通过Nano-ZSE动态光散射系统(Malvern Instruments)测量PAEF/DNA复 合物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DNA凝胶电泳验证PAEF的DNA包封率、释放性和稳定性,结合粒径电位选择进入细胞合适的N/P 值;CCK-8细胞毒性实验分析不同N/P值条件下PAEF/DNA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效率, 评 估PAEF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行性。结果:PAEF可包裹DNA形成粒径100~150 nm的纳米复合物,后者易于介导DNA进入细胞; 当N/P值为20时,PAEF即可实现DNA的完全包裹;在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otol,DTT)存在下,PAEF对DNA有良好的释 放能力;N/P值为80时,PAEF/DNA复合物转染组的NK-92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脂质体转染组[(72.50±3.9) % vs(64.03±1.8) %, 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PAEF/DNA组荧光多、荧光强度大;流式细胞术显示最高转染效率为83.4%。结论:纳米载体 PAEF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能够很好地包裹DNA,且生物相容性好,基因转导效率较高,成功制备的CAR-NK细胞为过继免疫治疗 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3  抗菌肽merecidin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杨婷婷 战仕胜 王雅蓉 贾琴琴 王秀青
    2020, 27(2):115-12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3
    [摘要](385) [HTML](0) [PDF 1.42 M](953)
    摘要:
    目的:观察抗菌肽merecidin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后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探究抗菌肽对 A549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及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涉及到的信号通路与作用靶点。方法: 9 μmol/L抗菌肽merecidin作用于肺 腺癌A549细胞6 h后收集并提取总蛋白,通过胰酶酶解肽段,并对肽段进行TMT标记和HPLC分级,IMAC-Fe富集磷酸化肽段, 利用高分辨质谱对富集肽段进行检测。利用MaxQuant软件对质谱分析得到的磷酸化肽段进行搜库鉴定和定量,结合生物信息 技术分析差异磷酸化蛋白质的功能、通路等信息。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抗菌肽merecidin处理组磷酸化蛋白进行IPA分析, 以 上调或下调倍数≥2倍且P<0.05的条件鉴定出抗菌肽merecidin处理组中差异磷酸化蛋白质共有753个,其中明显上调有229个、 下调有417个;其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差异蛋白质有RB1、MAPK1、ARAF、PTK2、FOXO、MARCKS等。生物进程分析结果显示 差异磷酸化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信号转导、核酸的降解转运以及细胞能量代谢、蛋白质的翻译合成、细胞骨架的形成等,富集结 果显示差异磷酸化蛋白质主要参与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有MAPK、ErbB、 PI3K-Akt和Ras等,通过蛋白互作分析找出凋亡相关蛋白 质PTK2,PRKCA、MA2PK2、MAPK1、LMNA等之间有关联。结论:抗菌肽merecidin可能通过影响RB1、MAPK1、ARAF、PTK2、 FOXO、MARCKS等基因和信号通路诱导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及其他细胞功能的改变。
    4  沉默CDC25A基因后肝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陈思 唐艳萍 李科志 杨春 黄小青 陈秀娟 曹骥
    2020, 27(2):123-1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4
    [摘要](382) [HTML](0) [PDF 1.17 M](800)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可能受细胞分裂周期因子25A(cell division cycle 25A,CDC25A)调控的基因, 阐 明并验证CDC25A对肝癌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方法:本课题组前期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肝癌HepG2细胞中 CDC25A的表达并成功构建了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在本研究中应用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进一 步筛选沉默CDC25A后肝癌移植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及KEGG分析,应用q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 证。结果:通过芯片技术筛选出沉默CDC25A基因的肝癌移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188个,其中上调基因78个、下调基因110 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蛋白复合物结合、细胞外间隙等方面,参与黏着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的改变。q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验证的结果显示,HIPK2 mRNA表达上调,微纤丝关联 蛋白5(microfibrillar-associated protein 5,MFAP5)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mRNA表达下调,与芯片检测结果一 致。结论:应用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沉默CDC25A后肝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探究CDC25A影 响肝癌细胞生长提供了支持线索。
    5  C-藻蓝蛋白抑制TGF-β1诱导的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姬欢欢 董晓雷 朱峰 刘国祥 韩晶晶 杨方浩 杨一凡 李冰
    2020, 27(2):129-1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5
    [摘要](375) [HTML](0) [PDF 1.30 M](941)
    摘要:
    目的:探究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诱导的 宫颈癌Caski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Caski细胞分为 3组即10 ng/ml TGF-β1处理组、 10 ng/ml TGF-β1+300 μg/ml C-PC共处理组和对照组(未加药处理),处理24 h后观察细胞的形态 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TGF-β1和C-PC对Caski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PC 对TGF-β1诱导的Caski细胞上皮表型标志蛋白E-cadherin、间质表型标志蛋白N-cadherin表达水平的影响;qPCR 法检测间质表 型相关锌指转录因子Snail、Zeb1、Twist 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处理组Caski细胞失去原有的上皮表型的特征, 而TGF-β 1+C-PC共处理组细胞保持正常的上皮表型的特征;TGF-β1处理组Caski细胞的迁移率[(60.0±1.4) % vs(33.5±2.2) %、(40.0± 2.8) %, 均P<0.05]和侵袭穿膜细胞数[(108.2±6.2)vs(25.2±3.1)、(39.8±5.4)个, 均P<0.01]较共处理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与对照 组相比,TGF-β1处理组Caski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Twist、Snail、Zeb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 而加入C-PC共处理可逆转上述改变(P<0.05或P<0.01),同时显著降低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C-PC处 理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Caski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进而影响EMT过程,其机制可能与C-PC处理降低Twist、Snail、Zeb1的 mRNA表达有关。
    6  珠子参多糖通过靶向let-7a/CDK6分子轴调控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 与凋亡
    王炳淑 梁荣珍 戢楠楠
    2020, 27(2):135-1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6
    [摘要](313) [HTML](0) [PDF 1.53 M](841)
    摘要:
    目的:探讨珠子参多糖(panax japlcus var polysaccharide,PJPS)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 制。方法:选用人胃癌细胞系HGC27、MGC803、MKN45和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分别将let-7a mimics、let-7a inhibitor转染 进MKN45细胞; 以100 μg/ml PJPS处理胃癌细胞系并挑选后续实验细胞株为MKN45细胞;分别添加0、10、50、100、120 μg/ml PJPS处理转染后各组MKN45细胞, 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KN45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凋亡率, 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MKN45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6(cycle dependent kinase 6,CDK6)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用qPCR法检测调控胃癌细 胞增殖的miRNAs表达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et-7a和CDK6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其他胃癌细胞比较,100 μg/ml PJPS可显著抑制 MKN45 细胞的增殖活力(P<0.01);同时,100 μg/ml PJPS 处理后,可显著上调MKN45细胞中let-7a的表达 (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DK6是let-7a的靶基因。进一步实验显示,PJPS通过上调let-7a靶向抑制CDK6的表 达,从而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均P<0.01)。结论:PJPS通过调控let-7a/CDK6分子轴抑制胃癌MKN45细胞的 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7  miR-142-5p通过影响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肺腺癌H1650细胞的侵袭与迁移
    王淼 王郁 吕微 段玉青 贾云泷 刘丽华
    2020, 27(2):142-1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7
    [摘要](311) [HTML](0) [PDF 1.18 M](790)
    摘要: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miR-142-5p的表达及其对H165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e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 除并经病理证实的107例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肺腺癌细胞系H1650、HCC827、 A549、 H1975、PC9和人 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 用qPCR实验检测肺腺癌组织及细胞中miR-142-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别用 miR-142-5p模拟物(mimics)、miR-阴性对照质粒(miR-NC)转染H1650细胞后, 用CCK8、细胞划痕愈合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 别检测H1650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142-5p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 证miR-142-5p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及EMT 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肺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142-5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及BEAS-2B细胞(均P<0.01);107 例肺腺癌组织中, 61例(57.01%)低表达miR-142-5p,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1)。转染 miR-142-5p模拟物后, H1650细胞中miR-142-5p高表达,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生物信息 学工具预测CDK5是miR-142-5p的靶基因,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42-5p可显著降低H1650细胞中CDK5的表达水 平,显著提高E-cadherin表达,降低N-cadherin和Snail的表达水平(均P<0.01)。结论:miR-142-5p在肺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呈低表 达状态,其通过下调CDK5表达影响EMT抑制H1650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
    8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高频突变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李媛 马光宇 赵桂敏 刘海生 高玉环
    2020, 27(2):149-1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8
    [摘要](722) [HTML](0) [PDF 765.26 K](917)
    摘要: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目的基因突 变情况,分析其与疾病预后和临床特征的关系, 为ENKTL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以往文献报道 筛选其突变会影响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基因作为本研究的目的基因。选择2010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院初治的ENKTL患者29例,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目的基因突变情况。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临床特征、 疾 病预后和目的基因突变情况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筛选得到9个目的基因,其中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T-rich interactivedomain 1A,ARID1A)为突变率最高的基因,占 34.48%(10 例),其次为赖氨酸甲基转移酶 2D(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D, KMT2D)(31.03%)、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24.1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MT2D野生型患者总生存 优于伴有KMT2D基因突变型患者(P=0.006)。KMT2D基因突变情况与ENKT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KMT2D基因突变型与 患者临床分期、CRP、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Ki67水平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 KMT2D基因突变型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5)。结论:KMT2D基因在ENKTL中高频突变,并与其预后相关,提示KMT2D 基因在ENKT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ENKTL临床治疗潜在的靶点。
    9  Notch4通过调控活化转录因子2影响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及其可 能的机制
    陈璐彦 孙耀 许朱镕 姚军 钱翠娟
    2020, 27(2):156-16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09
    [摘要](274) [HTML](0) [PDF 1.07 M](581)
    摘要:
    目的:探讨Notch4调控活化转录因子2(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ATF2)对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细胞侵 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P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 组织标本各6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otch4的表达水平。采用siRNA技术敲减PC细胞系MiaPaCa-2和PANC-1中 Notch4基因的表达,Transwell法分析Notch4敲减对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4敲减对细胞 中Notch4和ATF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Notch4在P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转染 Notch4 siRNA后,MiaPaCa-2和PANC-1中Notch4和AT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与Control siRNA组比 较,Notch4 siRNA组的P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Notch4在PC组织中呈高表达,敲减Notch4可在转 录水平下调ATF2的表达,进而抑制PC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
    10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肝细胞癌年轻患者特有关键枢纽基因及其临床意义
    连旭 孙唯秀 韩崇旭
    2020, 27(2):161-1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10
    [摘要](421) [HTML](0) [PDF 1.94 M](773)
    摘要: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年轻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特有的关键枢纽基因(Hub gene),并探索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从GEO芯片数据集GSE45267获取年轻(确诊HCC时年龄≤40岁)和年老(确诊HCC 时年龄>40岁)组的HCC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数据信息,通过GEO2R和Venn图工具筛选两组的HCC组织相对正常肝组织差异表 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运用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年轻组特有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筛 选关键Hub基因及显著模块。利用GEPIA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相关HCC患者总生存期。最 后应用DAVID对年轻组特有基因及年轻与年老组共有DEGs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比较。结果:筛选出年轻组特 有117个上调、179个下调DEGs,构建PPI网络选取出10个连接度最高的基因为Hub基因,其中7个Hub基因集中于第一模块。 GEPIA验证与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TYMS、CDC6、BUB1、TPX2、OIP5、KIF23等6个表达上调的Hub基因可能与年轻HCC 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年轻HCC特有DEGs主要参与ATP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到了细胞周期S 期;年轻与年老组共有DEGs主要参与环氧酶P450、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并主要富集到细胞周期G2/M期。结论:本研究鉴定 出6个在年轻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特有的显著上调且提示预后不良的Hub基因,可能成为年轻HCC患者潜在的治疗和预后预 测靶点。
    11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乳腺癌分子标志物
    韩明盛 麻慧慈 胡鑫 李瑞华 李冬 马艳琴
    2020, 27(2):170-1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11
    [摘要](829) [HTML](0) [PDF 1.51 M](1328)
    摘要: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学分析以获得乳腺癌 相关分子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寻找出3个乳腺癌相关芯片数据集,使用 GEO2R 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作 Venn 图 获取交集差异共表达基因。通过 DAVID 进行 GO 功能富集分析和 KEGG信号通路分析。在STRING网站中对差异表达基 因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并通过MCODE分析PPI中最重要的模块,其中评分≥10的 鉴定为枢纽基因(Hub基因)。利用UCSC对Hub基因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利用cBioPortal构建Hub基因的共表达网络和生存曲 线。结果:筛选出 3 个数据集的差异共表达基因 65 个。通过分析获得 CTNNB1、CDKN1A、CXCR4、RUNX3、CASP8、TNFRSF10B、CFLAR和NRG1等共8个Hub基因,这些基因在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聚类分析表明, 基 因CTNNB1、CFLAR、NRG1和CXCR4表达的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生存曲线分析表明,CDKN1A表达的升高使得乳腺癌 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中鉴定的Hub基因可作为乳腺癌分子标志物,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靶点选 择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12  miR-144和lncRNADNAJC3-A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在乳腺癌 细胞MCF-7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景文江 郭翠萍 马军 陈嘉琦 马武 董明清
    2020, 27(2):177-1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12
    [摘要](384) [HTML](0) [PDF 1.26 M](532)
    摘要:
    目的:探讨miR-144及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DNAJC3-AS1在乳腺癌(breat cancer, BC)组 织中的表达及其对BC MCF-7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三二〇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 196例BC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采用qPCR法检测DNAJC3-AS1、DNAJC3及miR-144在B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分析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DNAJC3-AS1与miR-144的靶向结合关系; 将DNAJC3-AS1过表达质 粒及miR-144 mimics转染MCF-7细胞,采用qPCR验证转染效果。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DNAJC3-AS1及过表达miR-144对 MCF-7细胞增殖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DNAJC3-AS1及其宿主基因DNAJC3在BC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均P<0.01),且两 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1, P<0.01),并且高表达DNAJC3-AS1和DNAJC3的患者生存期较短(均P<0.01);miR-144在BC组 织中呈低表达(P<0.01),且与DNAJC3-AS1呈负相关(r=–0.524, P<0.01)。转染后细胞中DNAJC3-AS1过表达平均倍数为13.47 倍(P<0.01),miR-144过表达平均倍数为20.27倍(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DNAJC3-AS1能够与miR-144 靶向结合。成功构建过表达DNAJC3-AS1和miR-14的MCF-7细胞,与对照组相比,DNAJC3-AS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 强(P<0.01)、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P<0.01),而 miR-144 过表达组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 (P<0.01)。结论:miR-144和 lncRNADNAJC3-AS1在BC组织中均高表达,miR-144可通过靶向DNAJC3-AS1从而提高BC MCF-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13  以液相芯片分析消积饮联合FOLFOX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细 胞因子表达谱的影响
    柴小姝 李柳宁 张力文 陈志坚 洪宏喜 刘柏 何春霞 刘伟胜
    2020, 27(2):184-1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13
    [摘要](343) [HTML](0) [PDF 1.84 M](522)
    摘要:
    目的:通过液相芯片技术评价消积饮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液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肿瘤科的1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分 为化疗组(n=7)和联合治疗组(n=7),化疗组给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消积饮+FOLFOX 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6程后疗效, 并在每 2 个疗程后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谱。结果: 14 例患者共接受了84程治疗,生存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和化疗组中患者的PFS、OS因样本量不足不能进行对比,但联合治疗组较化 疗组的PFS及OS均有延长的趋势(PFS: 10 vs 6个月,OS: 17 vs 12个月);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腹泻、恶心、末梢神 经炎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当,但联合治疗组较化疗组不良反应程度略轻。化疗组患者血清中IL-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血液 细胞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blood cytokines,BDNF)的浓度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比较治疗前后不同采血点细胞因子 浓度,患者治疗2程后化疗组的IL-2浓度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在不同用药周期,共有19个细胞因子出现联合治疗组高于化 疗组的趋势。结论:消积饮联合FOLFOX方案可能是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种值得探索的治疗方案,液相芯片分析其机制可能与降低 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和BDNF水平有关。
    14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陈菲 陈耐飞 崔久嵬
    2020, 27(2):191-1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14
    [摘要](382) [HTML](0) [PDF 683.24 K](573)
    摘要: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达75%的患者最终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风险与肿瘤分子分 型、组织病理和患者生理阶段等密切相关,骨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发生骨相关事件、骨转移灶的特点等都可影响患者的预后。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骨转移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应用抗肿瘤药物和骨改良药物、局部行骨转移灶放疗和骨转移灶手术。除抗肿瘤 药物外的其他治疗手段都有望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发展的骨转移治疗新手段,如对乳腺癌原发灶的处理、放射性物质镭、骨转 移关键信号分子抑制剂和某些新技术应用在提高患者生存方面都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就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作 简要综述。
    15  TIM-3分子与肿瘤免疫抑制
    费腾 李从镇 路丽明
    2020, 27(2):199-20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15
    [摘要](1738) [HTML](0) [PDF 550.06 K](2212)
    摘要: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3,TIM-3)是免疫检查点分子之一,表达于多种免疫细 胞及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TIM-3 与含其主要配体 Gal-9 的 T 细胞等相互作用, 介导细胞凋亡而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及其发生发展。抗 TIM-3 抗体抗肿瘤治疗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它可能成为肿 瘤治疗的明星分子。
    16  IKKε和TBK1通路及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作用
    黄炜祺 江高峰 周咏明
    2020, 27(2):204-2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2.016
    [摘要](280) [HTML](0) [PDF 548.79 K](1293)
    摘要:
    非经典信号通路IKKε和TBK1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多种因素激活IKKε和TBK1通路,可引起NF-κB途径的激活, 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细胞周期加快,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抑制IKKε和TBK1信号通路,可增加多种细胞凋亡因子的表 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因此,阻断IKKε和TBK1信号通路可有效治疗恶性 肿瘤,已有的实验证实有多种阻断IKKε和TBK1通路的药物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