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7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免疫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治
    李忠 白宗科 张丽伟 钱其军
    2020, 27(4):341-3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1
    [摘要](567) [HTML](0) [PDF 842.64 K](1957)
    摘要:
    遗传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决定了机体的衰老过程。一般认为,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包括免疫系统均会出现衰老的现象,而免疫衰老又会继发多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骨质疏松等。这些疾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如何延缓衰老、维护免疫功能、保持健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将从机体衰老、免疫衰老、免疫衰老相关疾病、衰老与肿瘤治疗和抗衰老与疾病治疗等方面,探讨衰老与相关疾病、抗衰老的机制及其防治。
    2  肺腺癌PET/CT代谢指标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吕欣阳 王扬 任秀宝
    2020, 27(4):351-35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2
    [摘要](693) [HTML](0) [PDF 1.68 M](1852)
    摘要:
    目的:分析肺腺癌18F-FDG PET/CT代谢指标与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肺腺癌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4 月至2014 年8 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并接受PET/CT检查的85 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CD3、CD8、CD68、CD163、CD11c、Foxp3、PD-1 和PD-L1 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PET/CT各指标[肿瘤原发灶最大摄取标准值(SUVmax)、标准摄取值峰值(SUVpeak)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与CD68+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TAM)和肿瘤代谢指标[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分析肿瘤代谢与免疫指标和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SUVmax、SUVpeak和SUVmean与CD68+ TAM的表达水平在肺腺癌患者中呈负相关(r=-0.253、-0.265、-0.263,均P<0.05),与PD-1+TI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7、0.402、0.395,均P<0.01)。MTV、TLG与Foxp3+Treg、PD-1+TIL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3、0.307、0.29、0.407,均P<0.01)。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发现,SUVmax、SUVmean、CD11c+DC、PD-L1+细胞和TLG水平与患者预后(PFS或OS)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肿瘤原发灶代谢状态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相关,该两项中的部分指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提示18F-FDG PET/CT检测指标反映的肿瘤代谢和微环境免疫状态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及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lncRNA NORAD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C9706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李欢 张评梅 王郁 王佳丽 段玉青 刘丽华
    2020, 27(4):359-3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3
    [摘要](485) [HTML](0) [PDF 1.03 M](1553)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activated by DNA damage,NORAD)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株EC9706 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T-PCR 法检测不同ESCC细胞(EC9706、TE1、YES-2、KYSE150)中NORAD mRNA表达水平,通过RNA干扰技术将NORAD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到EC9706 细胞(si-NORAD组)以建立NORAD低表达细胞,另设置空白对照组(Ctrl 组,不转染任何序列)及阴性对照组(NC组,转染siRNA 阴性对照序列),qPCR验证其转染效果。用MTT、平板克隆形成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NORAD前后EC9706 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 检测敲低NORAD前后EC9706 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和锌指转录因子Snail 的表达变化。结果:在4 种ESCC 细胞中NORAD mRNA 均呈高表达状态,同时与TE1、YES-2、KYSE150 细胞相比,EC9706 细胞中NORAD mRNA 呈显著高表达(P<0.01)。与Ctrl 组和NC 组比较,转染NORAD-siRNA 后,si-NORAD 组EC9706 细胞中NORAD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EC9706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敲低NORAD 表达后,EC9706 细胞中E-cadherin 表达升高而N-cadherin 和Snail 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NORAD 在EC9706 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敲低NORAD 表达可通过上调E-cadherin、下调N-cadherin 和Snail表达而抑制EC9706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4  食管鳞状细胞癌YES-2细胞顺铂耐药致其恶性生物学行为及PD-L1表达的变化
    田聪 贾云泷 吕微 张评梅 王郁 刘丽华
    2020, 27(4):365-3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4
    [摘要](386) [HTML](0) [PDF 988.42 K](1304)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YES-2 细胞顺铂(cis-dichlorodiammine platinum,CDDP)耐药后(YES-2/CDDP-R)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表达的变化。方法:用CDDP 由低质量浓度到高质量浓度(0.25~2.0 μg/ml)间断冲击(间隔15~25 d)的方法处理YES-2 细胞,建立CDDP耐药细胞株YES-2/CDDP-R。倒置显微镜下观察YES-2/CDDP-R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对CDDP敏感性的变化,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耐药前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q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耐药前后细胞中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CDDP梯度给药9 个月后成功建立YES-2/CDDP-R 细胞。显微镜下见YES-2/CDDP-R 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胞内空泡及黑色颗粒明显增多且出现巨大细胞。与YES-2 细胞比较,YES-2/CDDP-R细胞的IC50值显著升高,表明其对CDDP的敏感程度降低(P<0.05);YES-2/CDDP-R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 或P<0.01),PD-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成功建立的CDDP耐药细胞株YES-2/CDDP-R 对CDDP的敏感程度降低,其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YES-2/CDDP-R 细胞中PD-L1 表达水平升高,提示CDDP耐药可能通过上调YES-2细胞PD-L1表达水平促进免疫逃逸。
    5  miR-93 通过靶向EphA4 激活ERK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洪秋双 王琳 娄加陶
    2020, 27(4):370-37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5
    [摘要](450) [HTML](0) [PDF 1.40 M](1410)
    摘要:
    目的:探讨miR-93/Eph受体A4(EphA4)分子轴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460 和H1299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qPCR 检测H460 和H1299 细胞中miR-93 表达水平。分别在H460 细胞中转染miR-93 模拟物(mimics)和EphA4 过表达质粒、在H1299 细胞中转染miR-93 抑制剂(inhibitor)后,用MTT、Transwell 实验检测miR-93 对转染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3 与EphA4 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EphA4、ERK和p-ERK 蛋白的表达水平,用MTT、Transwell 实验检测同时过表达miR-93 和EphA4 对H460 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miR-93 在H1299 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H460 细胞(P<0.01)。过表达miR-93 促进H460 细胞增殖和迁移(均P<0.01),敲低miR-93 抑制H1299 细胞增殖和迁移(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93靶向调控EphA4,过表达miR-93明显下调H460细胞中EphA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过表达miR-93 通过靶向EphA4 并激活ERK通路促进H460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P<0.01)。结论:miR-93 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EphA4 并激活ERK通路有关。
    6  土木香内酯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杨春梅 张露露 黄华坤 袁晓慧 张平 叶彩红 魏梦琪 黄衍然 罗小辑 罗进勇
    2020, 27(4):377-3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6
    [摘要](385) [HTML](0) [PDF 1.64 M](1296)
    摘要:
    目的:探讨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ALT)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4、6、8、10 μmol/L)的ALT处理人骨肉瘤143B细胞后,用结晶紫染色法和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 小室法、Hoechst33258 染色法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凋亡水平,用qPCR及Western blotting(WB)分别检测细胞中E-cadherin 和N-cadherin、caspase-3、cleaved-caspase-3(c-caspase-3)、PARP和cleaved-PARP(c-PARP)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细胞淋巴因子或淋巴增强因子(T cell lymphocyte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TCF/LEF)转录活性,qPCR及WB检测β-catenin 及MMP-7、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LT能够抑制骨肉瘤143B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促进细胞凋亡(P<0.05 或P<0.01)。经8、10 μmol/L ALT处理后,143B细胞中PARP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c-caspase-3 和c-PARP 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均P<0.05);E-cadherin mRNA 和蛋白水平表达上调、N-cadherin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同时TCF/LEF 转录活性明显下降(P<0.05 或P<0.01),β-catenin、MMP-7 和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 或P<0.01)。结论:ALT通过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7  过表达FOXK2 对卵巢癌SK-OV-3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吴华真 孔令芹 刘继锁 李景
    2020, 27(4):385-3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7
    [摘要](304) [HTML](0) [PDF 1.10 M](916)
    摘要:
    目的:探讨过表达叉头框转录因子FOXK2 对人卵巢癌SK-OV-3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黏附等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FOXK2 基因编码序列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并感染人卵巢癌SK-OV-3 细胞,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过表达效果,用CCK-8 法、细胞划痕愈合、Transwell 和细胞黏附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用qPCR 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FOXK2 基因过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将该慢病毒成功感染了SK-OV-3 细胞并使FOXK2 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过表达FOXK2 后,SK-OV-3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黏附能力显著升高(P<0.05 或P<0.01),E-cadherin 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vimentin 和fibronection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过表达FOXK2 基因导致卵巢癌SK-OV-3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黏附能力显著升高,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阻止肿瘤细胞的EMT进程,FOXK2 可能是卵巢癌诊疗的一个潜在靶标。
    8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杨小骏 韦俐 郑晓 徐斌 王琦 刘颖婷 张大川 蒋敬庭
    2020, 27(4):391-39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8
    [摘要](314) [HTML](0) [PDF 872.98 K](826)
    摘要:
    目的:探讨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6(chemokine-like factor-like MARVEL transmembrane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member 6,CMTM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用购自芯超公司的136 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其中包括42 例配对的癌及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MTM6 的表达水平。用配对χ2检验比较CMTM6 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MTM6 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 及Log rank 分析CMTM6 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CMTM6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CMTM6 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型和HER2 阳性相关(P<0.05)。CMTM6 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较CMTM6 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乳腺癌病理分型(HR=10.374,95%CI: 3.529~30.497,P<0.01)、TNM 分期(HR=4.599, 95%CI: 1.784~11.856 ,P<0.01)、三阴性乳腺癌(HR=3.370, 95%CI:1.055~10.761,P<0.05)和CMTM6 高表达(HR=0.195,95%CI: 0.073~0.518,P<0.01)均可作为评判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MTM6 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危险因素。
    9  CD39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王学周 周莉 李百会 胡雪 董瑞峰 张新伟
    2020, 27(4):396-4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09
    [摘要](500) [HTML](0) [PDF 1.62 M](904)
    摘要:
    目的:检测CD39 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用2012 年5 月至2013 年12 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85 例HN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病例资料,Oncomine 数据库获取的基因芯片,以及HNSCC细胞系SCC15、UM1 和Cal25。在线分析CD39 在HNSCC组织与正常颊黏膜组织转录水平的差异性,用Western blotting 和免疫组化法检测HNSCC组织中CD39 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s 检验分析HNSCC组织中CD39 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曲线法和Log rank 检验分析HNSCC组织CD39 表达与生存的关系,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价CD39 表达与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CD39 在HNSCC组织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颊黏膜组织(P<0.01),其在HNSCC细胞Cal25、SCC-15 和UM1 中均有表达,UM1 细胞中CD39的表达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XM)剂量依赖性。CD39 高表达患者53(62.4%)例,其高表达与术前化疗正相关(r=0.234,P<0.05),CD39 高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CD39 高表达是HNSCC 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HR=2.328,95%CI=1.091~4.967;P<0.05)。结论:CD39 在HNSCC中呈DXM诱导性表达和组成性表达,其在癌组织中过表达是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其在HNSCC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10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 促进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干性
    荀敬 高瑞芳 张琦 谭晓华
    2020, 27(4):403-40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10
    [摘要](401) [HTML](0) [PDF 1.57 M](649)
    摘要: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jumonj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细胞干性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中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MJD3 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分别将对照质粒(pCMV)和JMJD3 表达质粒(pCMV-JMJD3)转染到ABC和GCB亚型DLBCL细胞中,用RT-PCR和qPCR检测转染细胞中JMJD3、ALDH1、OCT4 和SOX2 mRN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ALDH1 酶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OCT4 和SOX2 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法(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分析高表达JMJD3 的DLBCL患者的基因集富集情况。结果:患者预后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水平的JMJD3 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JMJD3 的表达水平不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pCMV-JMJD3 转染后细胞中JMJD3 表达显著增加,同时导致DLBCL细胞中ALDH1 mRNA水平和酶活性以及OCT4 和S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或P<0.01)。GSEA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JMJD3 的DLBCL患者样本富集于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基因集(P<0.05)。结论:JMJD3 具有促进DLBCL细胞干性的作用,其可能是DLBCL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
    11  多种血清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胃腺癌的诊断价值
    戚宇锋 徐克群 朱颖蔚 孙俊宁 苏文
    2020, 27(4):410-41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11
    [摘要](352) [HTML](0) [PDF 819.50 K](78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在胃腺癌早期筛查及进展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2 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1 例胃腺癌患者(胃癌组)和85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应用AimPlex 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17 种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2、IL-4、IL-6、IL-8、IL-10、IL-12p70、IL-15、IL-17A、TNF-α、TNF-β、GM-CSF、G-CSF、IFN-γ、IP-10、MCP-1 和VEGF-A)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IL-10、IL-8、IL-6、IP-10、MCP-1、VEGF-A和IL-12p70 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晚期胃癌组(Ⅲ/Ⅳ期)的IL-8、IL-6 和VEGF-A 的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Ⅰ/Ⅱ期)(均P<0.01)。在区分早期胃癌组与对照组中,IL-8、IL-6、IL-10、IP-10、MCP-1、IL-12p70 和VEGF-A 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8、0.92、0.89、0.84、0.76、0.74 和0.58;其中IL-8、IL-6 和IL-10 的敏感性分别是97.4%、89.5%和97.4%,特异性分别是87.1%、85.9%和77.6%。在区分晚期胃癌组与早期胃癌组中,IL-8、IL-6 和VEGF-A的AUC分别是0.82、0.72 和0.69,敏感性分别是83.7%、60.5%和41.9%,特异性分别是71.1%、76.3%和92.1%。结论:血清IL-8、IL-6 和IL-10 联合检测有望用于胃腺癌的早期筛查,IL-8、IL-6 和VEGF-A的联合检测可用来评估胃腺癌进展程度。
    12  lncRNA DGCR5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段玉青 王梦杰 王洪琰 王郁 桑梅香 刘丽华
    2020, 27(4):416-4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12
    [摘要](403) [HTML](0) [PDF 742.45 K](766)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iGeorge 综合征临界区基因5(digeorge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 5,DGCR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CGA数据库中ESCC数据集的DGCR5 表达进行分析。收集2016 年8 月至2017 年3 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60 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qPCR检测ESCC组织中DGCR5 的表达水平,分析DGCR5 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DGCR5 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ESCC组织中DGCR5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DGCR5 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表达DGCR5 的ESCC 患者2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DGCR5 患者(P<0.05)。结论:DGCR5 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共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ESC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13  GSTP1 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郑晓永 白艳 杨雅阁 郭长青
    2020, 27(4):420-4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13
    [摘要](317) [HTML](0) [PDF 1016.49 K](632)
    摘要: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 年1 月到2018 年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195 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治疗期间在医院评估患者的复发情况,完成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GSTP1 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另外,收集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进行GSTP1 mRNA表达分析。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并通过多变量Cox 风险比例模型进行校正。结果:195 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4.8 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6.2 年。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位于GSTP-1 基因编码区域的I105V位点和预后相关。I105V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AA型135 例(69.23%)、AG型56 例(28.72%)、GG型4 例(2.0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P>0.05)。对基因型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和预后的分析发现,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 分别为5.7 年和3.9 年(P<0.01),中位OS 分别为7.0 年和4.5 年(P<0.01)。AG/GG 基因型对患者的OS 具有独立的影响(OR=1.54,P<0.05)。与AA 基因型患者比较,I105V 位点AG/GG 基因型患者PBMC 中GSTP1 mRNA 表达水平较高(P<0.01)。结论:GSTP1基因I105V位点可能通过介导GSTP1 mRNA表达,进而影响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
    14  仑伐替尼治疗恶性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牟迪 韩颖 任秀宝
    2020, 27(4):445-4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17
    [摘要](1697) [HTML](0) [PDF 645.32 K](1235)
    摘要:
    仑伐替尼(lenvatinib)是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并生产的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抑制多条影响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重要通路,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 及原癌基因RET和KIT。这些信号通路已在之前的研究中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仑伐替尼可以通过阻断以上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已知的激酶抑制剂中,仑伐替尼是唯一同时对VEGFR和FGFR有抑制作用的TKI类药物。在一系列临床试验中,仑伐替尼对多种实体瘤的单药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临床证实,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开展。本文论述近年来仑伐替尼在甲状腺癌、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piR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严莹 阳志军
    2020, 27(4):452-4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18
    [摘要](451) [HTML](0) [PDF 646.06 K](885)
    摘要:
    PIWI 蛋白相互作用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及PIWI 蛋白通过表观遗传沉默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是潜在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和预后判断因子。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晚期易复发转移、产生耐药和病死率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肿瘤标志物和诊断方法。近年有研究表明,piRNA和PIWI蛋白在卵巢癌中呈异常表达,通过转录后机制参与调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从piRNA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中表观遗传沉默的相关机制和piRNA 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早期诊断卵巢癌的分子标志物提供参考依据。
    16  外泌体miRNA与肺癌的发生发展
    郭梦玲 王熙才 陈艳
    2020, 27(4):457-46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19
    [摘要](467) [HTML](0) [PDF 552.52 K](836)
    摘要:
    外泌体是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小膜泡,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通过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如miRNA、mRNA、蛋白质等,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外泌体miRNA在肺癌的发生与演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参与细胞间通信及调控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在肿瘤转移、肿瘤免疫调节、肿瘤耐药及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外泌体miRNA可作为肿瘤潜在治疗靶点及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为肺癌治疗带来新前景。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7  中医药干预吉非替尼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肺癌所致不良反应1 例
    韩毅毅 张葛 李杰 林飞 张英 郑红刚 许博文
    2020, 27(4):463-46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4.020
    [摘要](487) [HTML](0) [PDF 465.96 K](805)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