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7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自噬作用的研究进展
    任莹慧,徐克
    2020, 27(6):593-60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1
    [摘要](507) [HTML](0) [PDF 866.27 K](1183)
    摘要: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组成肿瘤微环境最主要的基质细胞之一,在肿瘤的生长、转移、耐药和调节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利用自噬来降解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并重新加以利用,以应对环境的变化。自噬将细胞内稳态与影响免疫和新陈代谢的细胞外环境联系起来,其对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介绍CAFs中自噬的作用和CAFs自噬的调控机制,对CAFs自噬与肿瘤代谢、进展、转移、以及治疗抵抗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2  SHP-1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刘磊,张少为,刘新波,刘俊峰
    2020, 27(6):602-60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2
    [摘要](489) [HTML](0) [PDF 1.00 M](895)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protein tyrosin phosphatase 1,SHP-1)基因异常低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用组织标本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2011 年行食管癌根治术并且病理诊断为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2 cm以上),共71 例。ESCC细胞株(Eca109、Kyse170、Yes-2)培养完成后,进行甲基化抑制剂5-Aza-dC 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qPCR和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SH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bisulfite genome sequencing,BGS)法检测ESCC 细胞系中SHP-1 基因启动子区CpG 位点的甲基化频率,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SHP-1 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HP-1 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对其转录活性影响。分析ESCC组织中SHP-1 甲基化状态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和SHP-1 mRNA表达的关系,对组织SHP-1甲基化水平与ESCC患者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Log-Rank 检验。结果:5-Aza-dC 处理后,SHP-1 mRNA蛋白在3种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同时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均明显降低(均P<0.05);应用TSA处理细胞株后,SHP-1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甲基化状态无明显改变(P>0.05);甲基转移酶处理细胞荧光素报告载体活性显著低于未处理细胞荧光素报告载体活性(P<0.05),表明SHP-1 的甲基化可抑制自身的转录。ESCC组织中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与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SH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并与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P<0.05);Kaplan-Meier 分析显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ESC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ESCC组织和细胞株中SHP-1 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可抑制其自身的转录活性,进而导致该基因表达沉默;SHP-1的高甲基化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关,SHP-1 的甲基化状态可能成为ESCC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3  新型LL-37 杂合肽对乳腺癌MCF-7 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陈香君,李黎,何树梅,张敏
    2020, 27(6):609-61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3
    [摘要](414) [HTML](0) [PDF 1.19 M](1043)
    摘要:
    目的:探究新型LL-37 杂合肽对乳腺癌MCF-7 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抗菌肽数据库(http://aps.unmc.edu/AP/main.php)筛选出人源的抗肿瘤抗菌肽,即LL-37 和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human neutrophil peptide 1,HNP-1),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提取有效肽片段,改造整合成新型LL-37 杂合肽;采用CCK-8 法检测0~70 μmol/L 的新型LL-37 杂合肽对MCF-7 细胞和人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增殖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新型LL-37 杂合肽与肿瘤细胞的亲和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型LL-37 杂合肽和caspase 抑制剂对MCF-7 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经软件分析得出新型LL-37 杂合肽为水脂两亲性的阳离子多肽,可靶向性地抑制乳腺癌MCF-7 细胞的增殖(P<0.05),其IC50值为58.34 μmol/L,而对正常乳腺MCF10A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新型LL-37 杂合肽与MCF-7 细胞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及显著增加细胞早期凋亡率(P<0.01);但在加入caspase 抑制剂后,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情况明显缓解(P<0.01)。结论:新型LL-37 杂合肽对乳腺癌MCF-7 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可能通过caspase依赖的信号通路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4  下调Beclin1 抑制卵巢癌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郭云鸿,田晓予,邓巧子,张克群
    2020, 27(6):615-62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4
    [摘要](421) [HTML](0) [PDF 1.26 M](1088)
    摘要:
    目的:探究敲减Beclin1 表达对卵巢癌细胞A2780 对顺铂耐药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Western blotting 及qPCR 检测卵巢癌细胞株A2780 及耐药细胞株A2780/DDP 中Beclin1 的表达情况;A2780/DDP 细胞转染Beclin1 siRNA 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MDC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自噬情况,Western blotting 检测自噬相关蛋白、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2 以及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B的表达情况。结果: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 中Becl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2780 细胞株(均P<0.05),在A2780细胞中加入顺铂刺激后Beclin1 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敲减Beclin1 表达可促进顺铂诱导的A2780/DDP 细胞的凋亡(P<0.05)、抑制细胞自噬的发生(P<0.05)、减少细胞克隆形成(P<0.05)和增加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减Beclin1 可上调A2780/DDP 细胞中cleaved-caspase 3 和Cathepsin B的蛋白水平,下调Atg3、Atg7、LC3Ⅱ/Ⅰ、Lamp-2的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敲减Beclin1 表达可提高A2780/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细胞保护性自噬和影响溶酶体功能,从而促进顺铂诱导耐药细胞凋亡有关。
    5  miR-125a-5p通过靶向APAF1 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
    李彦明,郝雁冰,杨继雷,李传贵,陈万生,孙忠哲,容宇
    2020, 27(6):622-62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5
    [摘要](369) [HTML](0) [PDF 1.45 M](911)
    摘要:
    目的:探讨miR-125a-5p 在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吉非替尼(gefitinib,Gef)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人NSCLC 耐药细胞株A549/GR 和NSCLC细胞株A549,将miR-125a-5p mimic、miR-125a-5p inhibitor、pcDNA3.1-APAF1、空载体pcDNA3.1 转染至A549/GR细胞。用qPCR检测细胞中miR-125a-5p 的表达水平,用MTT法、Transwell 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ef 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a-5p 与细胞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optotic peptid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的靶向关系,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GR细胞中APAF1蛋白水平,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caspase-3 及caspase-9 表达水平。结果:A549/GR 细胞中miR-125a-5p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549 细胞(P<0.01)。敲降miR-125a-5p 显著增强Gef 对A549/GR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均P<0.05),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5a-5p 靶向APAF1,并负调控其表达。进一步实验显示,miR-125a-5p 通过靶向下调APAF1 缓解Gef 对A549/G 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促进作用(均P<0.05),减弱Gef引起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的上调(均P<0.05)。结论:miR-125a-5p 促进NSCLC细胞Gef 耐药,其机制是通过靶向APAF1 而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并抑制凋亡。
    6  沉默HMGB1 基因对裸鼠人上皮性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吴美琴,王勇,朱宏飞,宋晓婕,李玉霞,刘智慧,赵述艳,袁晶,龚晶晶,梁行,陈丹丹,宁向程
    2020, 27(6):629-63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6
    [摘要](343) [HTML](0) [PDF 1.09 M](920)
    摘要: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对裸鼠人上皮性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 细胞建立裸鼠人上皮性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HMGB1-siRNA 组,分别在接种细胞后第7、9、11、14、16 天于荷瘤鼠腋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HMGB1-siRNA。3 周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分离肿瘤组织,测量肿瘤的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以Tunel 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 检测移植瘤组织中HMGB1、STAT3、p-STAT3 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和微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MGB1-siRNA组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减缓,第21 天起HMGB1-siRNA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HMGB1-siRNA 成功敲降了移植瘤组织细胞中HMGB1 mRNA的表达,移植瘤组织中HMGB1-siRNA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34±8)% vs(6±2)%,P=0.04],HMGB1 和p-STAT3 表达显著降低(P<0.05),VEGF-A表达和微血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敲降HMGB1 基因可能通过抑制HMGB1/STAT3 信号通路降低VEGF-A的表达和微血管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和减缓移植瘤生长。
    7  过表达miR-145-5p 通过下调IGF1R抑制食管鳞状细胞TE-10 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邴钟兴,曹磊,曹智理,梁乃新
    2020, 27(6):634-63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7
    [摘要](320) [HTML](0) [PDF 1.33 M](850)
    摘要:
    目的:探究miR-145-5p 对食管鳞状细胞癌TE-10 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qPCR法检测miR-145-5p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45-5p 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rn blotting 检测IGF1R蛋白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CCK-8 法和Transwell 检测miR-145-5p/IGF1R分子轴对TE-10 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结果:miR-145-5p 在3 株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中低表达且在TE-10 细胞中表达最低(P<0.01 或P<0.05)。过表达miR-145-5p 可显著抑制TE-10 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进程(P<0.01 或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145-5p 靶向下调IGF1R表达(P<0.01)。回复实验进一步证实,与单独过表达IGF1R相比,同时过表达miR-145-5p 和IGF1R能显著缓解IGF1R 对TE-10 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 进程的促进作用(P<0.01 或P<0.05)。结论:过表达miR-145-5p 通过靶向下调IGF1R进而抑制了食管鳞状细胞癌TE-10 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进程。
    8  lncRNA CCAT2 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王霞,姚玉君,汤静,李开慧
    2020, 27(6):640-6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8
    [摘要](362) [HTML](0) [PDF 1.08 M](867)
    摘要: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CAT2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法检测3 种宫颈癌细胞(HeLa、C-33A和CaSki)中CCAT2 的表达水平,选择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设计合成CCAT2 过表达及干扰载体,转染细胞后,qPCR检测转染效率。细胞分为5 组:对照组、干扰空载(sh-EV)组、过表达空载(overExp-EV)组、CCAT2 干扰(sh-CCAT2)组和CCAT2 过表达(overExp-CCAT2)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B法检测细胞中Ki6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表达水平。结果:在HeLa、C-33A和CaSki 3 种细胞系中,选择CCAT2 表达水平最高的CaSki 细胞为研究对象。CCAT2 过表达及干扰载体均成功转入细胞,转染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sh-CCAT2 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1)、G1 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Ki67、Cyclin D1 及CDK4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而overExp-CCAT2 组与之相反,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且Ki67、Cyclin D1 及CDK4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CCAT2 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及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殖和周期。
    9  lncRNAPCGEM1对肺癌A54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余丹,周靖,汤显斌
    2020, 27(6):646-65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09
    [摘要](394) [HTML](0) [PDF 1.45 M](854)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chain noncoding,lncRNA)PCGEM1 对肺癌A549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6 年3 月至2018 年5 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 例肺癌(lung cancer,L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并用以上组织构建LC组织芯片。用qPCR检测lncRNA PCGEM1 及miR-148a 在LC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及LC细胞株中的表达。构建lncRNA PCGEM1 沉默细胞系A549-siPCGEM1 和阴性对照A549-NC,并以A549 细胞作为空白对照(Control 组),用MTT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敲减PCGEM1 对A549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 和划痕实验检测敲减PCGEM1 对A549 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生物信息学网站StarBase 预测可互补结合PCGEM1的miRNA,再根据Targetscan 网站预测相应可靶向结合miRNA的基因;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TGF-β2/Smad2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LC组织中PCGEM1 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而miR-148a 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PCGEM1 在5 种LC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肺成纤维细胞HLF-02(均P<0.05),且以A549 细胞中表达最高。敲减PCGEM1 后,与Control 组和A549-NC 组比较,A549-siPCGEM1 组A549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均P<0.05)。StarBase 和Targetscan 网站预测结果显示,PCGEM1 可与miR-148a 互补结合,miR-148a 与TGF-β2 存在靶向结合位点。与Control 组和A549-NC组比较,A549-siPCGEM1 组中miR-148a 表达明显升高,TGF-β2 及p-Smad2 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lncRNA PCGEM1在LC组织和细胞株中高表达,高表达的PCGEM1 可通过下调miR-148a 水平强化TGF β2/Smad2 信号通路,从而促进A549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进展。
    10  长链非编码RNATTN-AS1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贾云泷,刘琰,王郁,刘天旭,王佳丽,刘丽华
    2020, 27(6):653-65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0
    [摘要](473) [HTML](0) [PDF 878.66 K](936)
    摘要: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肌联蛋白反义RNA1(titin antisense RNA 1,TTN-A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对肺腺癌数据集中TTN-AS1 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收集在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2 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使用qPCR检测其TTN-AS1 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生存分析探讨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和qPCR检测结果均显示,TTN-AS1 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均P<0.01)。TTN-AS1 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犯范围无关联(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TTN-AS1 较低表达TTN-AS1 的肺腺癌患者术后DFS和OS显著缩短(均P<0.0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高侵犯范围、阳性淋巴结转移和TTNAS1高表达是影响患者术后PFS 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TTN-AS1 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与患者较差的DFS 和OS 密切关联(均P<0.05),高表达TTN-AS1 可能是提示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11  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
    尹雪,胡宗涛,徐秀理,张文康,崔相利,高世乐
    2020, 27(6):658-66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1
    [摘要](594) [HTML](0) [PDF 764.43 K](850)
    摘要: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放疗同步多西他赛与顺铂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收治的NSCLC脑转移患者72 例,二代基因测序(NGS)显示驱动基因阴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6 例、治疗组36 例,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2 个周期及同步脑转移瘤放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研究终点:确认有效率(c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次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质量(QOL)评分,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药物不良事件(A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ORR和DCR明显提高[41.67%(15/36)vs 33.33%(12/36)、80.56%(29/36)vs 69.44%(25/36),均P<0.05];中位PFS 明显延长(5.9 vs 4.6 个月,P<0.05);血清CEA和VEGF值显著降低[ (16.5±2.3)vs(22.9±3.7)ng/ml、(291.6±42.6)vs(479.3±50.2)pg/ml,P<0.05];而QOL 评分治疗组[ (69.5±8.5)分]虽略高于对照组[ (64.1±7.3)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急性脑水肿、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减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放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化疗,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荐。
    12  miR-223-3p 通过靶向RAC1 调控肝细胞癌SMMC-7721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戚欣,王会子,陈旭东,张天琦,于小琳
    2020, 27(6):664-67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2
    [摘要](409) [HTML](0) [PDF 1.28 M](795)
    摘要:
    目的:探讨miR-223-3p 通过调控Ras 相关C3 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2016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30 例HCC 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和人HCC 细胞系SMMC-7721、Bel-7402、HepG2 及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用qPCR检测HCC组织和细胞系中miR-223-3p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223-3p mimics、miR-223-3p inhibitor 和siRAC1转染至SMMC-7721 细胞,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Annexin V-FITC/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 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水平。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23-3p 与RAC1 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RAC1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iR-223-3p 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病理特征相关(P<0.05 或P<0.01);miR-223-3p 在HCC细胞系表达水平显著低于QSG-7701 细胞(均P<0.01),以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AC1 是miR-223-3p 靶基因,miR-223-3p 靶向负调控RAC1 的表达。转染miR-223-3p mimics 显著抑制SMMC-7721 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 或P<0.01),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转染miR-223-3p inhibtor 则逆转miR-223-3p mimics 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miR-223-3p 抑制HCC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下调RAC1表达有关。
    13  去泛素化酶UCHL5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
    任力,马珊,冯超,顾毅,刘彤,张博维,陈超,宋哲
    2020, 27(6):671-6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3
    [摘要](414) [HTML](0) [PDF 1.39 M](793)
    摘要:
    目的:探究泛素羧基端水解酶5(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L5,UCHL5)在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体外生物学效应。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UCHL5 在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临床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2018 年5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手术切除的TC及癌旁组织各82 例,体外培养TC细胞KTC-1 及WRO并慢病毒转染UCHL5 过表达及相应对照载体,qPCR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组织及细胞中UCHL5 及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BRA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 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UCHL5 在TC 组织中呈低表达(P<0.01),在TNM分期高的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重新上调(P<0.01),UCHL5 的表达与BRAF表达及患者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BRAF突变无显著联系(P>0.05)。体外KTC-1 及WRO细胞中过表达UCHL5 可显著促进细胞BRAF的表达及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均P<0.01)。结论:UCHL5 在TC组织中低表达,但在肿瘤进展时UCHL5 表达上调,TC患者UCHL5 高表达提示预后较差;同时UCHL5 在体外可促进TC细胞的恶性行为。
    14  通过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网络筛查肝细胞癌预后相关分子
    王拓,吴文娟,杜明丽,赵磊,李桂香
    2020, 27(6):678-68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4
    [摘要](416) [HTML](0) [PDF 1.54 M](926)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调控网络,寻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HCC转录组数据,通过“Perl”语言处理转化得到mRNA、lncRNA和miRNA的表达谱矩阵。通过“Edge R”包提取3种RNA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GEs),其阈值为|log FC|>2.0 且P<0.01。通过数据库比对得到差异lncRNA-差异miRNA、差异miRNA-差异mRNA关系对,导入至Cytoscape 软件构建ceRNA调控网络图。整理3 种DGEs相关的生存数据,通过“Survival”包及Kaplan-Meier Plotter 分析软件进行生存分析,绘制DGEs的生存曲线,分析获取预后相关基因。结果:成功构建HCC的lncRNA相关ceRNA调控网络,通过该网络分析DGEs 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获取3 条lncRNA-miRNA-mRNA 调控关系对,其中1 条调控通路(CCDC26-hsa-mir-141-EPHA2)符合ceRNA 理论。预后分析显示,14 个mRNA高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可作为HCC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1 个lncRNA(TSPEAR-AS1)和2 个mRNA(CPEB3 和PROK2)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P<0.05 或P<0.01),可能是HCC的保护性基因。结论:通过HCC lncRNA 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筛查到高表达的14 个mRNA可能为HCC不良预后相关分子,低表达的1 个lncRNA和2 个mRNA可能为HCC良好预后相关分子,研究结果为HCC治疗和预后测评提供了参考依据。
    15  乳腺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苗贤媛,郭秋生,王晓稼
    2020, 27(6):685-69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5
    [摘要](416) [HTML](0) [PDF 631.14 K](1004)
    摘要: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在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等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长期生存,甚至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可能复发转移。近年来,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是由于一系列新药的诞生,特别是内分泌和靶向治疗药物,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启了全新的抗肿瘤治疗模式,被认为是十分有效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最小的免疫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中颇具研究前景的方向之一。
    16  PD-1 抑制剂癌症治疗中的肝脏毒性
    吕欣阳,任秀宝
    2020, 27(6):691-69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6
    [摘要](544) [HTML](0) [PDF 604.48 K](1317)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癌症治疗当中,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抑制剂疗效显著,能够延长肿瘤患者总生存期,是目前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然而,PD-1 抑制剂也会引起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肝脏毒性便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本文将对PD-1 抑制剂癌症治疗中肝脏毒性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7  实体瘤免疫治疗的非常规反应及其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
    刘娅,邓红彬
    2020, 27(6):698-70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7
    [摘要](411) [HTML](0) [PDF 577.24 K](1218)
    摘要:
    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模式。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并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优良前景,被视为最具有潜力抗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免疫治疗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应答模式的非常规免疫反应模式,包括假性进展、延迟反应等;同时研究证实,传统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往往无法准确捕捉此类非常规反应,从而难以正确评估免疫治疗疗效,这为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与挑战。因此,新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亟待建立与完善,导致一系列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被陆续提出。本文就实体瘤免疫治疗,主要是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非常规反应模式及相关疗效评价标准研究发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18  溶瘤病毒的肿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宁小平,虞淦军,吴艳峰
    2020, 27(6):705-7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6.018
    [摘要](753) [HTML](0) [PDF 560.98 K](2300)
    摘要:
    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已逐渐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手段。作为肿瘤免疫疗法之一的溶瘤病毒疗法,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溶瘤病毒主要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两种途径来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目的,从而达到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更重要的是,当其与化疗药物、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等疗法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从常用的溶瘤病毒及其机制、临床应用现状、联合治疗和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