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7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肿瘤微环境中CXC型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薛昭君,贾原,张俊萍
    2020, 27(7):715-7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1
    [摘要](821) [HTML](0) [PDF 838.61 K](2768)
    摘要:
    趋化因子是一种可以由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产生的小分子分泌蛋白,趋化因子受体在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表面也均有表达,趋化因子和其相配对的同源受体结合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调控肿瘤生长,包括激活信号通路直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间接调控肿瘤及协调免疫细胞在组织内的迁移和定位后影响免疫反应调控肿瘤。趋化因子分为CXC、CC、CX3C及C四大类,研究较多的亚型为CXC和CC。鉴于CXC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广泛,且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一个有潜力的治疗靶标,其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作用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改善肿瘤免疫反应。本文对CXC亚型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促肿瘤轴CXCR2/CXCLs、CXCR4/CXCL12 和抑肿瘤轴CXCR3/CXCL9~11 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对肿瘤的直接作用、对TME的间接作用、靶向治疗以及这3 个轴所包含的受体及配体的预测预后意义。
    2  lncRNA MEG3 通过miR-9-5p/SOCS5 轴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张艳,李封,徐婉,张莉,段亚亭,余作琼
    2020, 27(7):725-73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2
    [摘要](470) [HTML](0) [PDF 2.52 M](838)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母源性印记基因3(maternal imprinting gene 3, MEG3)通过miR-9-5p/SOCS5 轴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调控作用。方法: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重庆市中医院手术切除的20 例宫颈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pcDNA3.1-MEG3、si-MEG3、miR-9-5p mimics、miR-9-5p inhibitor 及其对照质粒等转染进宫颈癌HeLa 和SiHa 细胞,构建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模型。用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细胞模型中MEG3、miR-9-5p 和SOCS5 表达水平,用CCK-8 法、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E-cadherin 和vimentin 表达水平。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TargetScan 数据库预测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5p 分别与MEG3 和SOCS5 的靶向关系。结果: 分别与癌旁组织和宫颈上皮HcerEpic 细胞比较,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EG3 和SOCS5 表达显著下调、miR-9-5p 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TargetScan 数据库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9-5p 与MEG3 或SOCS5 存在靶向关系。MEG3 和SOCS5 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均P<0.01),miR-9-5p 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均P<0.01)。MEG3 和SOCS5 促进E-cadherin 表达、抑制vimentin表达;miR-9-5p 抑制E-cadherin 表达、促进vimentin 表达(P<0.05 或P<0.01)。结论: lncRNA MEG3 通过miR-9-5p/SOCS5 分子轴调控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与EMT进程。
    3  miR-143-3p通过靶向EZH2 调控结肠癌RK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冯曜宇,张承磊,张世超,侯丽娟,吴秀灵,罗华友
    2020, 27(7):735-74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3
    [摘要](492) [HTML](0) [PDF 1.40 M](1008)
    摘要:
    目的:探讨miR-143-3p 通过靶向果蝇zeste 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调控结肠癌RK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2015 年3 月至2017 年7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0 例结肠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结肠癌细胞系COLO320、RKO、CL-11 和正常肠黏膜细胞株NCM460,用qPCR 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43-3p 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143-3p mimics、miR-143-3p inhibitor、EZH2 shRNA 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进RKO细胞,用CCK-8 法、Transwell 小室法分别检测miR-143-3p/EZH2 分子轴对RK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RKO细胞中EZH2蛋白的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3-3p 和EZH2 的靶向关系。结果:miR-143-3p在结肠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低表达(均P<0.01)。过表达miR-143-3p 显著抑制RKO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43-3p 靶向EZH2。同时敲降miR-143-3p 和EZH2 可逆转敲降EZH2 对RKO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43-3p 通过靶向EZH2并下调其表达水平进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4  七氟烷通过抑制PI3K磷酸化抑制结肠癌SW480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以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董德嘉,吴伟,豆发福,黄睿,乔天宇,沈振,周亚东
    2020, 27(7):742-74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4
    [摘要](310) [HTML](0) [PDF 1.39 M](916)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烷(sevoflurane)通过调控PI3K磷酸化对结肠癌SW480 细胞增殖和侵袭以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七氟烷处理结肠癌SW480 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5%七氟烷组、1.0%七氟烷组和2.0%七氟烷组进行后续实验。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W480 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 检测细胞中MDM2、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MDM2、survivin、VEGF、PI3K、p-PI3K、AKT、p-AKT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加入PI3K激活剂740 Y-P 进行验证。建立裸鼠SW480 细胞移植瘤模型,称取肿瘤质量,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DM2 和VEGF阳性表达率。结果: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比较,1.0%和2.0%七氟烷组SW480 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中MDM2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survivin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SW480 细胞侵袭数显著降低(P<0.01),VEGF、p-PI3K/PI3K、p-AKT/AKT 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740Y-P 可逆转七氟烷对SW480 细胞增殖、侵袭及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2.0%七氟烷组小鼠移植瘤质量显著降低(P<0.01),瘤组织中MDM2 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七氟烷抑制结肠癌SW480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以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磷酸化实现的。
    5  TRIM21 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耐药
    常旺燕,李爱明,窦丽,李红霞
    2020, 27(7):749-75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5
    [摘要](767) [HTML](0) [PDF 1.41 M](1158)
    摘要:
    目的:探讨TRIM21 通过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以及PARP抑制剂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8 例卵巢癌组织及宫颈上皮组织标本,并根据患者是否对PARP抑制剂尼拉帕尼耐药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4 例/组);卵巢癌细胞系CAOV3、SKOV3、OVCAR3、ES-2、HO8910、A2780 和OV2008。用qPCR 法和Western blotting(WB)分别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细胞系中TRIM21 和β-catenin 表达水平。构建TRIM21 过表达及敲减细胞系,用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用TOP/FOP 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TRIM21 对Wnt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qPCR法和WB检测TRIM21 对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并通过Wnt通路抑制剂XAV-939 作进一步验证。结果:TRIM21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宫颈上皮组织(P<0.01),且在耐药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P<0.01);TRIM21 在卵巢癌ES-2 细胞中表达水平相对最高,而在CAOV3 和A2780 中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均P<0.01)。敲减TRIM21 后,ES-2 细胞中TRIM21 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过表达TRIM21 后,CAOV3 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1),并可抑制尼拉帕尼的抗肿瘤增殖活性,其可调控Wnt/catenin 通路的激活,而敲减β-catenin 或使用Wnt/β-catenin 抑制剂XAV-939 后,TRIM21 在卵巢癌中的作用被显著逆转。结论:TRIM21 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增强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在PARP抑制剂尼拉帕尼耐药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6  CRISPR/Cas9 介导的PD-1基因敲除对食蟹猴T细胞增殖、表型及IFN-γ和IL-2 分泌的影响
    缪怡,董坚,角德灵,高嫦娥,张超
    2020, 27(7):757-76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6
    [摘要](365) [HTML](0) [PDF 1.36 M](1202)
    摘要:
    目的:探讨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食蟹猴T细胞PD-1 基因对T细胞增殖、表型及IFN-γ、IL-2 分泌的影响。方法: 设计靶向食蟹猴PD-1 基因的gRNA,构建并提取质粒,分离食蟹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加入质粒DNA,用Lonza 4D电转仪进行细胞转染,转染48 h 后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转染效率。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及T7E1 酶切鉴定。在人源性CD3 抗体和IL-2 刺激下诱导食蟹猴T细胞增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细胞周期及CD4、CD8 表达水平,ELISA检测IFN-γ、IL-2 的分泌水平。结果: 转染48 h 后,荧光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出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细胞,其转染效率为(21.6±3.2)%;实验组细胞基因组DNA PCR产物经T7E1 酶切显示3 条带,出现目的分裂条带(243、197 bp)。与未转染组比较,(1)实验组T细胞增殖缓慢、集落形成时间延迟、细胞体积较小、折光性较弱;(2)实验组处于G0/G1 期的T 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G2/M 期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3)实验组T 细胞IFN-γ、IL-2 的分泌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但CD4、CD8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1 基因敲除可使食蟹猴T细胞阻滞于G0/G1 期从而抑制其增殖,同时上调了IFN-γ、IL-2 的分泌水平。
    7  TGF-β诱导的linc01503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EMT过程
    郭艳丽,牛云峰,梁晓亮,郭炜,沈素朋,梁佳,董稚明
    2020, 27(7):764-7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7
    [摘要](390) [HTML](0) [PDF 1.11 M](727)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503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 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19 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PCR法检测ESCC 组织及ESCC 细胞系(Kyse150、Kyse170、Eca109、TE1 和TE13)中linc01503 的表达水平;分别用pGPU6-shRNAlinc01503转染、TGF-β1 处理ESCC 细胞,用qPCR 法检测转染前后EMT相关基因及处理前后linc01503 表达的变化,用MTS及Transwell 小室法检测linc01503 对ESCC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linc01503 在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均P<0.05),ESCC组织中linc01503 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联,并与生存期密切相关(均P<0.05)。TGF-β 处理促进ESCC细胞的EMT过程,同时诱导linc01503 表达明显上调。linc01503 敲低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均P<0.05),同时明显增加了E-cadherin 的表达而降低了N-cadherin、vimentin 基因的表达(均P<0.05)。结论:linc01503 作为TGF-β 的下游效应基因之一,促进了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EMT过程。
    8  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郑晓永,白艳,杨雅阁,石大伟,郭长青
    2020, 27(7):770-77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8
    [摘要](274) [HTML](0) [PDF 849.31 K](768)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9  雷公藤甲素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张雅莉,蒋欢欢,张莉,刘向娇,毕胜利
    2020, 27(7):776-78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09
    [摘要](282) [HTML](0) [PDF 814.00 K](882)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 年7 月至2018 年4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2 例宫颈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两组患者均在腹腔镜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雷公藤甲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免疫细胞和炎症反应因子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结果:观察组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10% vs 61.29%,P<0.05)。治疗后两组CD3+和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CD8+及PD-L1 T淋巴细胞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 以及TNF-α 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yclinD1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ERα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间cyclinD1 和ERα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雷公藤甲素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0  肝癌增强子-miRNA调控作用对的识别与特征分析
    唐飞,王文著,郎梅,郭志云
    2020, 27(7):781-78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0
    [摘要](383) [HTML](0) [PDF 1.28 M](964)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增强子与miRNA形成的调控关系及调控miRNA的增强子的特征,筛选出由增强子调控的差异表达miRNA并探讨其与肝癌治疗靶点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CGA与FANTOM5 数据库,对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共417 个样本的增强子与miRNA进行共表达与3D基因组分析得到调控关系。通过ENCODE数据库中肝癌与正常肝组织的组蛋白修饰与转录因子的ChIP-seq 数据分析调控miRNA的增强子上信号值的差异。筛选由增强子调控的差异表达的miRNA,并对患者的生存期与治疗靶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中分别识别增强子-miRNA 作用对93 对和40 对。ChIP-seq 数据比对分析发现,肝癌中组蛋白修饰H3K27ac、H3K4me1 和H3K4me3 信号在调控miRNA增强子区域显著高于不调控miRNA的增强子区域(|rho|>0.3,P<0.05);多种转录因子在肝癌相关增强子中的富集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rho|>0.3,P<0.05)。对增强子调控的mi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识别了6个与肝癌患者生存相关miRNA(hsa-miR-4664、hsa-miR-5003、hsa-miR-1915、hsa-miR-3619、hsa-miR-4745、hsa-miR-6728),发现这些miRNA 与87 个用于靶向治疗的基因以及8 个免疫检查点基因显著相关(|rho|>0.1,FDR<0.05)。结论:成功在肝癌中识别出增强子-miRNA调控作用对与调控miRNA的增强子的特征,并筛选出由增强子调控的与肝癌患者生存和治疗靶点相关的miRNA,为后续深入开展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11  结直肠癌肝转移差异表达基因与信号通路分析
    褚雪镭,侯成志,毛昀,李林潞,苏毅馨,陈峥,朱世杰
    2020, 27(7):787-79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1
    [摘要](410) [HTML](0) [PDF 2.01 M](1487)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肝转移的关键基因和分子机制,为CRC肝转移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O 数据库下载CRC 肝转移基因表达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DEG),利用DAVID 在线工具对DEG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图,筛选出CRC关键基因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从183 例CRC组织标本和39 例CRC肝转移组织标本中筛选出321 个DEG,其中上调基因153 个、下调基因168 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的功能主要涉及蛋白质激活级联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血小板脱颗粒、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等。PPI 网络图筛选出8 个CRC 关键基因为ALB、APOB、FGA、F2、APOA1、SERPINC1、FGG和AHSG。生存分析发现,SERPINC1、FGG表达高的患者预后不良(均P<0.05)。结论: DEG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与CRC肝转移的发生发展相关,8 个CRC关键基因可能是CRC肝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SERPINC1、FGG可能成为新的预后标志物。
    12  DKK1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其调控因子分析
    张守凯,何健,卫旭东,梁丹茹
    2020, 27(7):794-80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2
    [摘要](376) [HTML](0) [PDF 1.83 M](697)
    摘要: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DKK1 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位点与预后的关系。用GO和KEGG基因富集法分析DKK1 富集基因的信号通路。用STRING 分析DKK1 蛋白与其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TargetScan 分析调控DKK1 表达的miRNA,并通过TRRUST网站分析DKK1 的转录因子。结果:DKK1 基因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P<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HPV状态、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DKK1 高表达HNSCC患者的预后较低表达者差(P<0.01)。DKK1 存在19 个甲基化位点,其中12 个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个与HNSCC的预后显著关联(P<0.05)。此外,miRNA、circRNA、lincRNA、转录因子等也参与DKK1 的调控,共获取5 个DKK1 相关的PPI 网络可能参与HNS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结论:DKK1 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且是HNSCC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DKK1在HNSC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HNSCC治疗的潜在靶标。
    13  非吸烟女性肺癌潜在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邢益桓,付斌,郑永先,刘玉仁,陈平雄,张杰
    2020, 27(7):801-80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3
    [摘要](419) [HTML](0) [PDF 1.24 M](778)
    摘要:
    目的:对非吸烟女性肺癌潜在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探讨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标志物。方法:选择从GEO数据库下载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的基因芯片并用GEO2R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再利用STRING 在线分析软件对DEG 进行GO 和KEGG 分析以及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然后利用插件(M-CODE)对所有DEG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关键DEG,最后利用GEPIA及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工具对关键DEG进行功能预测及预后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60 个DEG,其中上调54 个、下调106 个;GO分析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与血管形成、单个生物细胞间黏附、GTPase活性正调控和信号转导密切相关(均P<0.05)。KEGG分析发现,可能主要与细胞黏附分子、白细胞迁移、紧密连接和胞吞作用相关(均P<0.05)。PPI 网络分析获得8 个关键DEG,分别是TIE1、PECAM1、VEGFD、ICAM2、ESAM、EMCN、ROBO4 和CLDN5。结论:TIE1、CLDN5、ICAM2、ESAM、VEGFD、ROBO4 可能是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靶点,PECAM1、EMCN可能是预测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标志物。
    14  卵巢癌多药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丁秋花,史道华
    2020, 27(7):807-81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4
    [摘要](315) [HTML](0) [PDF 568.35 K](777)
    摘要: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上皮性卵巢癌最多见,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对女性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卵巢癌复发和难治的主要原因。卵巢癌MDR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参与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探明卵巢癌MDR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利于寻找敏感的治疗分子靶标,从而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影响卵巢癌细胞内药物外排、细胞凋亡及自噬、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卵巢癌干细胞、卵巢癌的肿瘤异质性和非编码RNA等耐药因素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15  CAR-T细胞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王一然,陈铃,湛先保
    2020, 27(7):813-8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5
    [摘要](335) [HTML](0) [PDF 639.15 K](1083)
    摘要: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gene modified T lymphocyte, CAR-T cell)治疗血液肿瘤显示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细胞癌、胆管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提供了新选择。消化系统不同部位肿瘤的细胞特征和肿瘤微环境存在差异,故靶向抗原的选择和CAR-T细胞的设计也相应地有所不同。CAR-T细胞治疗与其他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主要体现在细胞实验和小鼠体内实验。目前存在的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副作用严重阻碍了CAR-T细胞的研究进展,限制了其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本文就近年来CAR-T细胞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16  miR-30 家族在胃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仓源,王道荣
    2020, 27(7):820-82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6
    [摘要](319) [HTML](0) [PDF 540.73 K](692)
    摘要: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等都尚未明了,诊断、治疗及预后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节剂,能够与其相对应的靶基因相结合,从而影响基因表达,以此在G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iR-30 家族中5 个高度保守且成熟的成员——miR-30a、miR-30b、miR-30c、miR-30d 和miR-30e 位于不同的染色体或邻近位点,这些miRNA在5'末端附近有一个共同序列,3'末端附近具有不同的补偿序列。通过靶向各自相对应的基因影响着GC细胞的增殖、转移、侵袭和对化学药物的耐药性。miR-30 家族在GC中发挥着重要的抑癌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iR-30 家族中5 个成员在GC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7  精准医疗背景下进展期胃癌抗血管靶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张峻岭,汪欣
    2020, 27(7):825-8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7
    [摘要](480) [HTML](0) [PDF 531.88 K](906)
    摘要:
    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传统的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差。针对HER-2 阳性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由于胃癌患者中HER-2 阳性率极低,因此获益患者数量有限。胃癌的血管生成及其相关通路对胃癌的转移、复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其关键分子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为提高晚期胃癌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 inhibitor,TKI)、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几类,尽管一些TKI的疗效尚不尽如人意,但阿帕替尼和雷莫芦单抗等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抗血管靶向治疗是改善晚期胃癌治疗新的希望。未来可通过二代测序技术探索新的分子靶点,并联合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以及更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改善晚期胃癌抗血管靶向治疗的疗效。
    18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致罕见严重过敏反应1 例并文献复习
    王小华,杨博,张秀连,邹波
    2020, 27(7):830-83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7.018
    [摘要](514) [HTML](0) [PDF 443.23 K](947)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