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7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肺癌的遗传咨询与精准诊疗策略
    白日兰,刘一凝,崔久嵬
    2020, 27(8):835-8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1
    [摘要](279) [HTML](0) [PDF 774.02 K](856)
    摘要:
    环境因素是诱发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0倍。然而,仅有不到20%的吸烟者 患肺癌。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遗传多态性在肺癌发病风险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涉及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低频高外显 突变,对其深入探究可筛选肺癌易感基因和遗传高危人群,提供遗传咨询,并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本文主要从肺癌遗传易 感性及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肺癌诊断及晚期肺癌精准诊疗三方面内容进行概述。
    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生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姜战胜,张宇,任秀宝,潘战宇
    2020, 27(8):843-85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2
    [摘要](427) [HTML](0) [PDF 822.27 K](855)
    摘要: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研发速度的提升,生物靶向治疗已经全面覆盖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免疫治疗 的出现让驱动基因野生型的晚期NSCLC患者生存得到了明显改善,中位OS已达到2年左右(15.6~30个月)。EGFR作为最常见 的驱动基因,按照敏感突变的不同亚型(L858R或19del)去选择不同的一线治疗模式:EGFR-TKI单药、TKI联合抗血管药物,TKI 联合化疗已成为共识。从中位PFS这一数据来分析,少见靶点的疗效更为突出,均已超过标准化疗的疗效, 按PFS排序:ALK(阿 来替尼,PFS=34.8个月)、ROS1(塞瑞替尼,PFS=19.3个月)、RET(selpercatinib,PFS=18.4个月)、BRAF(达拉非尼+曲美替尼,PFS= 14.6个月)、NTRK(拉罗替尼,PFS≥12个月)、MET(沃利替尼,PFS=9.7个月)。综上,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已经进入到基于不 同分子分型的“精准靶向”治疗时代,初诊患者需进行高通量测序已成为共识。
    3  CD7纳米抗体衍生的CAR-T细胞对CD7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 伤活性
    范双双,张亭亭,王恬,盛斌捷,游凤涛,陈丹,翟晓晨,安钢力,孟会敏,杨林
    2020, 27(8):852-85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3
    [摘要](424) [HTML](0) [PDF 1.55 M](1076)
    摘要:
    目的:针对CD7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开发一种新型的CD7嵌合抗原受体修饰 的T细胞(CD7-CAR-T),观察其对CD7阳性AML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基于CD7纳米抗体序列、CD28和4-1BB共刺激域序 列构建CD7-CAR慢病毒载体,包装病毒颗粒并与CD7蛋白阻断剂(protein expression blocker,PEBL)慢病毒共感染人T细胞, 制 备CD7-CAR-T;应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验证CD7-CAR-T对CD7过表达的293T细 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7-CAR-T对CD7高、中、低表达的AML细胞(KG-1、HEL、Kasumi-1细胞)的增殖和细 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CD7-CAR-T 细胞并阻断其表面 CD7 的表达,与 T 细胞相比,CD7-CAR-T 细胞可以抑 制 CD7-293T 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分泌 TNF、Granzyme B 和 INF-γ,可显著促进 CD7 阳性的 KG-1 细胞和 HEL细胞的凋亡 (t=147.1、 P<0.01; t=23.57、 P<0.01)和细胞 因 子 分 泌(P<0.05 或 P<0.01),而对低表达 CD7 的 Kasumi-1 细胞无显著影响 (t=0.7058、 P>0.05)。结论: CD7-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杀伤CD7阳性的AML细胞。
    4  DKC1影响黏膜型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且与MEKERK通路相关
    殷婷,孔燕
    2020, 27(8):860-86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4
    [摘要](282) [HTML](0) [PDF 1.33 M](691)
    摘要:
    目的:研究角化不良素假尿苷合成酶1(dyskerin pseudouridine synthase 1,DKC1)对黏膜型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细 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qPCR检测DKC1 mRNA在黏膜型黑色素瘤细胞系HMV Ⅱ、GAK和正常皮肤细胞 株BJ中的表达水平; 用DKC1 siRNA(si-DKC1 组)和对照 siRNA(si-Ctrl 组)转染 HMV Ⅱ和GAK细胞,干扰48 h后用qPCR和 Western blotting验证敲减效率,CCK-8法检测敲减DKC1对黏膜型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对细胞凋亡和周 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MEK-ERK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变化。结果:HMV Ⅱ、GAK细胞的DKC1 mRNA和蛋白表 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J细胞(均P<0.01)。转染siRNA48 h后, 与si-Ctrl组相比,si-DKC1组HMV Ⅱ和GAK细胞中DKC1 mRNA和 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均P<0.01)且促凋亡分 子caspase 9、BAK和PUMA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发生细胞周期阻滞(P<0.05或P<0.01),MEK和ERK1/2 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敲减DKC1可抑制黏膜型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 其 机制可能与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5  miR-339-5p通过抑制NUDT5增强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王柏霖,云天洋,王发鹏,林吉兴,李一民,梁朝阳
    2020, 27(8):867-87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5
    [摘要](266) [HTML](0) [PDF 1.27 M](796)
    摘要:
    目的:探讨miR-339-5p通过调控Nudix结构水解酶5(Nudix hydrolase 5,NUDT5)的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放射敏感 性的影响。方法: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结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方法诱导产生耐X射线的肺癌A549细胞株(RA549),qPCR检测 miR-339-5p在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肺癌细胞系(A549、 L78、 H1299、 H460和RA54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根据对 RA549细胞的处理,实验分为NC组、 5 Gy组(5 Gy X 射线处理 RA549 细胞)、 5 Gy+miR-339-5p mimic组、 5 Gy+si-NUDT5组和 5 Gy+si-NUDT5+miR-339-5p inbibitor组,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术和WB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以及 NUDT5、 γ-H2AX 和 H2AX 蛋白表达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 miR-339-5p 和 NUDT5 的靶向关系。结果: miR-339-5p在各肺癌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低于BEAS-2B细胞(均P<0.05),其中RA549细胞表达水平最低。验证显示NUDT5是 miR-339-5p的靶基因。与 NC 组相比, 5 Gy 组 RA549 细胞增殖活力和 NUDT5 表达显著降低(均 P<0.01),凋亡率显著升 高(P<0.01);与5 Gy组相比, 5 Gy+miR-339-5p mimic组R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12.97±1.48) % vs (5.21±0.62) %, P<0.01]和γ-H2AX的表达水平(P<0.05)显 著 升 高 , 5 Gy+si-NUDT5 组 RA549 细 胞 中 NUDT5 的表达水平 (P<0.01)和细胞增殖活力(P<0.01)均显著降低,凋亡率[(11.21±1.06) % vs(5.54±0.44) %, P<0.01]和γ-H2AX表达水平(P<0.01)均 显著升高, 而5 Gy+si-NUDT5+miR-339-5p inhibitor组细胞中上述指标均回复至5 Gy组水平。结论:过表达miR-339-5p通过靶 向下调NUDT5表达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6  二甲双胍抑制多柔比星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衰老及其相关分泌表型
    黄禾菁,张鑫,朱振新,卫子然,杨德君,蔡清萍
    2020, 27(8):874-87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6
    [摘要](349) [HTML](0) [PDF 910.42 K](710)
    摘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柔比星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以梯度浓度(50、100、150和200 nmol/L)的多柔比星处理,SA-β-gal染 色检测细胞衰老,ELISA检测SASP因子的分泌。在 100 nmol/L 多柔比星诱导胃癌细胞衰老模型中加入梯度浓度(0、 5、10、 20 mmol/L)的二甲双胍,观察二甲双胍对多柔比星诱导的细胞衰老、SASP相关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随着多柔比星的浓度和 处理时间的增加,胃癌BGC823细胞衰老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以100 nmol/L多柔比星处理96 h后的衰老细胞比例达到峰值 (68.7%),伴随SASP相关因子IL-1α、IL-6、IL-8、CXCL1表达的显著增加。在5、10和20 mmol/L的二甲双胍作用下,衰老细胞的 比例依次为(55.2±1.9) %、(48.7±2.2) %和(40.8±2.3) %;与单纯诱导衰老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1)。同时,随着加入二甲双 胍浓度的增加,SASP 相关因子 IL-1α、IL-6、IL-8 和 CXCL1 的产生均呈现梯度下降的表现。与单纯诱导衰老组相比,IL-6 和IL-8在10 mmol/L以上浓度的二甲双胍作用下显著降低(P<0.05或P<0.01), 而IL-1α和CXCL1在2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下 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抑制多柔比星诱导的胃癌细胞衰老及SASP效应。
    7  藤黄酸通过抑制GLUT-3/AKT信号通路增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 莫唑胺的敏感性
    李磊,刘蕊,苗成
    2020, 27(8):879-8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7
    [摘要](267) [HTML](0) [PDF 1020.21 K](585)
    摘要:
    目的:探索藤黄酸是否能够增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探索其增敏机制。方法: 体 外培养U251细胞,并分成空白对照组、藤黄酸单独处理组、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 活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 ROS 水平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情况。 结果: CCK-8法实验中,四组细胞处理24 h后存活率依次为(98.65±3.68) %、(93.58±2.47) %、(66.81±2.39) %和(38.65±4.13) %, 可 以看出联合处理组能够大幅提高对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联合处理组U251细胞凋亡比例为(61.43± 2.58) %,与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的(26.68±1.82) %相比明显增加(P<0.01);藤黄酸和替莫唑胺共同处理后能够上调U251细胞 ROS水平和降低GLUT-3和p-AKT的表达,抑制GLUT-3/AKT信号通路(P<0.05或P<0.01)。结论: 藤黄酸与替莫唑胺联用能够 通过上调U251细胞中的ROS水平、抑制GLUT-3和AKT信号通路而增强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8  奥沙利铂促进过表达GSDME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发生细胞焦亡
    陈婧,王策,张伟华,张春泽,任君旭
    2020, 27(8):884-88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8
    [摘要](344) [HTML](0) [PDF 1.07 M](575)
    摘要:
    目的:观察过表达Gasdermin蛋白E(gasdermin E, GSDME)基因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经奥沙利铂处理后发生细胞焦 亡的现象。方法:通过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HCOEPIC中GSDME基因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 达野生型和突变型GSDME的GSDME-WT和GSDME-D270A重组质粒,包装为相应慢病毒后感染Lovo细胞构建GSDME稳定 高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WT、 D270A和空载体组中GSDME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0、 4、 8、16、32、64 μg/ ml)作用于WT、 D270A组Lovo 细胞和 HCOEPIC 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GSDME在HCOEPIC 细胞中表 达显著高于Lovo细胞(P<0.01)。成功构建GSDME-WT和GSDME-D270A高表达重组质粒和相应的Lovo细胞株,与空载体组 相比,WT和D270A组Lovo细胞中GSDM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镜下观察发现, 64 μg/ml奥沙利铂处理各组细胞9和 12 h时,WT组的Lovo细胞和HCOEPIC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并向一侧“吹泡”,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焦亡现象,细胞焦亡率显著高于 无奥沙利铂处理的对照组[Lovo 细胞:(7.405±1.010) % vs(3.441±0.401)% , P<0.05;HCOEPIC 细胞: (7.203±1.020)% vs (4.201±0.302)%, P<0.05]。结论:奥沙利铂促进过表达GSDME基因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发生细胞焦亡。
    9  紫草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赵莉,黄景荣,龚承先,汪毅,屈银宗,计春燕,杨建美
    2020, 27(8):889-894.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09
    [摘要](251) [HTML](0) [PDF 1.15 M](525)
    摘要:
    目的:观察紫草素对人食管癌TE-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 紫草素(0、 1、 5、 10 μmol/L)处理TE-1细胞,MTT法检测24、 48、 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水平;紫草素处理各组TE-1细胞48 h后,采用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及周期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P1/Akt/ 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紫草素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TE-1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 紫草素能显著促进TE-1细胞凋亡(P<0.01), 使TE-1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P<0.05或P<0.01),同时降低TRAP1、p-Akt以及 p-mTOR表达水平(P<0.05或P<0.01),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紫草素能显著抑制TE-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G0/ G1期阻滞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TRAP1/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10  转录因子FOXP4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喉鳞癌TU177细 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赵岩,刘胜辉,王晶田,石艳凤,石健,吴干勋,兰利利
    2020, 27(8):895-90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0
    [摘要](252) [HTML](0) [PDF 1.40 M](557)
    摘要: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FOXP4(Forkhead box P4)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和细 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LSCC细胞TU177体外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间的关系。方法: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生物标本库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 的40例LSCC手术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PCR法检测FOXP4在LSCC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qPCR法和 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P4在人 LSCC 细胞系(AMC-HN-8、TU177、TU686 及 TU212)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 RNA 敲 低 TU177 细胞中 FOXP4 的表达,MTS 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 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 FOXP4 敲低对 TU177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应用qPCR法检测si-FOXP4转染TU177细胞后EMT标志物 N-钙黏蛋白(N-cadherin)、 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扭曲蛋白(Twist)、转录因子Snail及锌指E盒结合蛋白1(zine finger E box binding homeobox 1,ZEB1)mRNA的变化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FOXP4敲低后N-cadherin、 β-catenin、Vimentin及Twist 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在LSCC组织中FOXP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 相关(均P<0.05)。FOXP4在LSCC细胞中的表达亦高于癌旁组织(P<0.05或P<0.01)。转染si-FOXP4的 TU177 细胞中 FOXP4 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敲低FOXP4可抑制TU177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 P<0.01), 敲低 FOXP4 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1),减少S期的复制(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敲低FOXP4可降低 TU177细胞中N-cadherin、 β-catenin、Vimentin、Twist、Snail、ZEB1 的 mRNA水平(P<0.05或P<0.01)以及N-cadherin、 β-catenin、 Vimentin、Twist的蛋白水平。结论:FOXP4的高表达可能与LSCC的发生和发展相关,FOXP4敲低可以抑制LSCC细胞的体外 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使细胞G0/G1期阻滞及促进凋亡,且可能参与EMT进程。
    11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胃癌分子标志物
    胡鑫,高悦,田欣涓,韩明盛,李瑞华,付西峰,马艳琴
    2020, 27(8):903-91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1
    [摘要](310) [HTML](0) [PDF 2.24 M](672)
    摘要: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 因,以获得用于胃癌诊断、治疗靶标选择及预后判断相关分子标志物。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与胃癌(gastric cancer,GC)相 关芯片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 对DEG 做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筛选关键基因(key gene),进而构建共表达网络、生存曲线以及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 261个GC相关DEG,通过分析获得14个关键基因,分别为PLOD1、PLOD3、COL1A1、COL1A2、COL2A1、COL3A1、COL4A1、 COL4A2、COL8A1、COL12A1、COL15A1、ITGA2、LUM、SERPINH1。关键基因主要参与胶原纤维的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组织、 细 胞外结构的组织、皮肤形态发生、胶原的合成及血管的发育等生物学过程。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基因COL3A1(P=0.0241)表达的 改变显著降低了胃癌患者整体生存率;基因ITGA2(P=0.0679)的表达改变也显示与GC患者的无病生存率降低有关。与正常胃 组织相比,层次聚类分析表明,GC组织中基因PLOD1、PLOD3、COL3A1、ITGA2、COL1A2、COL1A1、COL4A1、LUM、COL12A1、 SERPINH1、COL8A1表达上调。结论:经筛选获得的关键基因可作为潜在分子标志物用于GC的早期诊断、治疗靶点选择和预 后判断,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2  骨肉瘤源外泌体通过Tim-3诱导巨噬细胞M2极化并促进MG63细胞的 转移
    王冶,谢海洋,张超,杨鑫
    2020, 27(8):911-91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2
    [摘要](238) [HTML](0) [PDF 1.58 M](512)
    摘要:
    目的:探究骨肉瘤来源的外泌体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 2019年10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及小儿外科行骨肉瘤切除术、病理诊断明确的18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 旁组织,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Tim-3的表达水平;分离骨肉瘤MG63细胞外泌体(MG63-Exo),并采用透射电镜及纳米粒径分 析进行鉴定,双荧光染色法验证其是否能够被巨噬细胞吞噬,利用qPCR检测MG63-Exo对巨噬细胞分化及IL-10、TGF-β、VEGF 表达的影响,应用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MG63-Exo所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对MG63细胞迁移及侵袭 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G63细胞中的Tim-3,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MG63-Exo中Tim-3 表达,再次应用qPCR、Transwell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来源于敲除Tim-3的MG63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分化及其处理后的巨 噬细胞对MG63的迁移、侵袭、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利用骨肉瘤肺转移小鼠模型验证上述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对骨肉瘤 肺转移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及纳米粒径分析结果证实成功分离了MG63-Exo,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其能够被巨噬 细胞吞噬。与对照组相比,MG63-Exo能够显著促进巨噬细胞的M2型分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 经MG63-Exo诱导的M2巨 噬细胞能够显著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与EMT能力(均P<0.05);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Tim-3后的MG63细胞中 Tim-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 且Tim-3能够以外泌体的形式转移至巨噬细胞中; 与MG63-Exo共培养的巨噬细 胞相比,来源于Tim-3敲除细胞的MG63-Exo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M2型分化(P<0.05);相比与经MG63-Exo诱导的巨噬细胞 进行共培养的MG63细胞,Tim-3敲除的MG63-Exo诱导的巨噬细胞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与EMT及促进肿瘤肺转移 (均P<0.05)。结论:骨肉瘤来源的外泌体通过Tim-3诱导巨噬细胞的M2极化并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能力。
    13  miRNA-95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MG-6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董志伟,柳丽娟,耿的玉,刘秋霞
    2020, 27(8):920-926.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3
    [摘要](234) [HTML](0) [PDF 1.29 M](523)
    摘要:
    目的:研究miRNA-95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侵袭 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5例骨肉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青岛市海 慈医疗集团外科手术的病例)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 U2OS、143B和HOS)与正常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中的miRNA-95表 达。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miRNA-95 mimics和miRNA-95 inhibitors分别转染至人骨肉瘤MG-63细胞株中,并设置miRNANC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 能力变化,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并验证miRNA-95在MG-63细胞中的靶向基因。结果:miRNA-95在人骨肉瘤组织中的表 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 在MG-63、 U2OS、143B和HOS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FOB1.19,且在MG-63细胞中表 达水平最高(P<0.01)。与miRNA-NC对照组相比,miRNA-95 mimics组中MG-63细胞的增殖活力显著上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 降而侵袭率显著上升(均P<0.01)、 而miRNA-95 inhibitors组中MG-63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周期被阻滞、细胞凋亡率显著 上升而侵袭率显著下降(均P<0.01);miRNA-95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靶向上皮膜蛋白-1(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in-1,EMP-1) 基因发挥作用。结论:miRNA-95在人骨肉瘤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中miRNA-95表达能够促进细 胞凋亡进而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通过靶向EMP-1基因而发挥。
    14  环状RNA的功能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
    柳东红,廖勇,曹广文
    2020, 27(8):927-93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4
    [摘要](344) [HTML](0) [PDF 1.00 M](691)
    摘要:
    环状RNA是一类通过特殊成环机制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环状RNA在众多病 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肿瘤的发生发展。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肿瘤发生和死亡中均居前列,探索环 状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将丰富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的了解。有不少研究表明环状RNA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 生发展及预后,本文就环状RNA的产生及功能,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及治 疗靶点选择提供依据。
    15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健力,焦作义
    2020, 27(8):938-94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5
    [摘要](341) [HTML](0) [PDF 858.15 K](2247)
    摘要: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细胞周期、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等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消化道肿瘤 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显著异常激活。随着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的 研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有部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并且,一些最初用 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最近被发现可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提示它们在治疗Wnt/β-catenin依赖性癌症中的潜力。本文对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
    16  特瑞普利单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罗详冲,李高峰
    2020, 27(8):946-950.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6
    [摘要](1329) [HTML](0) [PDF 551.98 K](1304)
    摘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全球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备受瞩目的成绩,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不断被研发并拓展于临床实践中。中国自主研发的多款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也 相继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疗效。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JS001,商品名为拓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获批上 市的国产PD-1抑制剂,基于其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该药于2018年12月17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Administration,NMPA)批准上市,用于既往接受标准治疗失败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此外,特瑞普利单抗在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等多种实体瘤中的临床试验也相继被开展并取得喜人的疗效。本文就特瑞普利单抗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 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疗效预测标志物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7  奥希替尼联合厄洛替尼治疗EGFR-T790M与C797S反式突变的肺腺癌 一例并文献复习
    王小艳,汪睿,姚圆圆,徐玲玲,王安邦
    2020, 27(8):951-95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8.017
    [摘要](285) [HTML](0) [PDF 799.12 K](633)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