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7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实体肿瘤TCR-T治疗研究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叶春梅,叶韵斌
    2020, 27(9):959-9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1
    [摘要](873) [HTML](0) [PDF 816.71 K](2508)
    摘要:
    T细胞表面含有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s,TCR),能够识别不同的肿瘤抗原,从而实现对癌变细胞的杀伤和清除。TCR工程化T细胞(TCR-engineered T cells,TCR-T)治疗即是通过钓取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TCR,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输注体内后可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尽管TCR-T治疗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治疗毒性、T细胞浸润有限、抗原特异性不佳等问题,需要不断优化TC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实体肿瘤TCR-T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拜合提亚·阿扎提,刘强,王玉杰
    2020, 27(9):968-97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2
    [摘要](658) [HTML](0) [PDF 2.38 M](888)
    摘要: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LINC00308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在前列腺癌组织与癌旁对照组织中筛选差异表达的 lncRNA 及 mRNA, 并确定LINC00308 及甲状腺激素受体因子 13(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interactor13,TRIP13)为研究对象。MTT 实验、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LINC00308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裸鼠移植瘤在体内验证上述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实验在瘤组织和癌细胞中探究LINC00308对TRIP13表达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与RNA免疫共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 RIP)及qPCR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预测并探究miR-361-5p与LINC00308及TRIP13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利用平板克隆、Transwell侵袭实验对癌细胞恶性生物行为进行验证。结果:芯片结果及qPCR共同证实LINC00308(P<0.01)与 TRIP13(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及 4 种细胞系中均异常高表达 ;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LINC00308可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P<0.05),而下调前列腺癌细胞中LINC00308表达起相反作用。裸鼠移植瘤实验证实,LINC00308能够在体内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成瘤(P<0.05或P<0.01),且能够在体内体外促进TRIP13 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与 RIP 及 qPCR 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结果证实 miR-361-5p 能够分别与LINC00308与TRIP13的3'-UTR靶向结合,且LINC00308能够通过吸附miR-361-5p而作为内源性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TRIP13的表达,MTT、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能力变化证实了三者之间的调控作用。结论: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的LINC00308通过发挥ceRNA的功能抑制miR-361-5p表达而增强TRIP13表达,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3  lncRNA SNHG5在缺氧诱导肝细胞癌细胞侵袭及迁移中的作用
    李雅睿,郭丹,陈昳菲,王如画,卢桂芳,任牡丹,卢新兰,和水祥
    2020, 27(9):978-98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3
    [摘要](375) [HTML](0) [PDF 1.32 M](1018)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SNHG5在缺氧诱导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侵袭及迁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0例HCC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HCC细胞系HepG2、MHCC-97L、MHCC-97H、Huh7和永生化人肝细胞LO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与SNHG5的结合位点,将pCMV-HIF-1α、shRNA-SNHG5(sh-SNHG5)质粒转染进HCC细胞,用qPCR法检测HCC组织和缺氧条件下HCC细胞中SNHG5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otting检测HCC细胞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沉默SNHG5后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对HCC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分别与癌旁组织和LO2细胞比较,HCC组织和各细胞系中SNHG5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均P<0.01)。缺氧可上调HCC细胞中SNHG5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缺氧活化HIF-1α 与 SNHG5 启动子结合从而促进其转录有关 ;缺氧能够增强 HepG2和 MHCC-97L 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均P<0.01),沉默SNHG5表达能够显著抑制缺氧条件下HepG2和MHCC-97L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均 P<0.01)。结论:SNHG5在HCC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并在缺氧诱导的HCC细胞侵袭及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4  miR-101通过靶向FGF2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迁移和侵袭
    郭雪茹,张其程,曹丽敏,徐克
    2020, 27(9):984-99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4
    [摘要](395) [HTML](0) [PDF 1.50 M](817)
    摘要:
    目的:探究microRNA-101 (miR-101)通过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抑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PCR法检测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NSCLC细胞系A549、H661和SK-MES-1,以及转染后A549细胞miR-101和FGF2的表达水平。分别将miR-NC、miR-101 mimics、miR-IN-NC、miR-101 inhibitor或pcDNA-3.1空质粒、pcDNA-FGF2转染至A549细胞,运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A549细胞中过表达miR-101和FGF2对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FGF2、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ERK1/2和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01在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肺上皮细胞(均P<0.05),而以A549细胞中表达水平为最低。过表达miR-101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P<0.05)和侵袭(P<0.01),且使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增多(P<0.05)而Vimentin(P<0.05)、N-cadherin(P<0.01)和p-ERK1/2(P<0.05)的表达水平降低。抑制miR-101表达后,可以显著增强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5),引起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而 Vimentin、N-cadherin 和 p-ERK1/2 表达水平增高(均 P<0.05)。采用 WB 法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 FGF2 是miR-101的直接靶基因,且过表达FGF2后显著增强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以及减少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P<0.01)而增加Vimentin(P<0.01)、N-cadherin(P<0.05)和p-ERK1/2(P<0.05)表达水平。与单独过表达FGF2组相比,共同过表达miR-101和FGF2组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均P<0.01),其E-cadherin的表达增多(P<0.01)而Vimentin(P<0.01)、N-cadherin(P<0.05)和p-ERK1/2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miR-101通过调控靶基因FGF2抑制NSCLC A54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ER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NSCL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5  lncRNA MAFG-AS1通过调控miR-11181-3p/GLG1轴促进胃癌AGS细胞迁移、侵袭和有氧糖酵解
    钱翠娟,许朱镕,陈璐彦,孙耀,姚军
    2020, 27(9):992-998.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5
    [摘要](342) [HTML](0) [PDF 1.15 M](854)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MAFG-AS1/miR-11181-3p/GLG1分子轴对胃癌(gastric cancer,GC)细胞迁移、侵袭和有氧糖酵解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 MAFG-AS1 相对高表达的 GC 细胞系 AGS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qPCR 法检测其 MAFGAS1、miR-11181-3p、GLG1的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糖酵解分析等检测细胞迁移、侵袭和有氧糖酵解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AFG-AS1、miR-11181-3p、GLG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敲减MAFG-AS1显著上调miR-11181-3p及下调GLG1的表达(均P<0.01),并可显著抑制GC细胞迁移、侵袭和有氧糖酵解(均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AFG-AS1竞争性吸附miR-11181-3p(P<0.01);抑制miR-11181-3p或过表达GLG1可部分逆转敲减MAFG-AS1对GC细胞迁移、侵袭和有氧糖酵解的抑制作用(均P<0.05或P<0.01)。结论:MAFG-AS1通过miR-11181-3p/GLG1分子轴增强GC迁移、侵袭和有氧糖酵解,可能是GC诊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6  miRNA141表达的调控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恶性生物行为的影响
    宁博,纪宏伟,陈雪磊
    2020, 27(9):999-100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6
    [摘要](310) [HTML](0) [PDF 1.26 M](850)
    摘要:
    目的:研究microRNA-141(miR-141)表达的调控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和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miR-141 mimics(miR-141 up组)和miR-141 inhibi‐tiors(miR-141 down 组)分别转染至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同时设置未转染组(Control组)和miRNA无义序列转染组(NC组)。qPCR检测转染前后各组DU145细胞中miR-141表达变化,MTT方法检测各组DU145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对顺铂(DDP)作用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U145细胞周期和顺铂作用下凋亡率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EGFR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和NC组相比,miR-141 down组DU145细胞中miRNA-141表达水平下降为(0.18±0.08),其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而对DDP敏感性显著上升、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而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46.67±5.86)%、细胞侵袭率和迁移率分别显著下降至(44.34±8.32)%和(57.73±6.19)%、VEGF和EGFR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47±0.06)和(0.36±0.06)(上述各指标分别P<0.05或P<0.01)。miR-141 up组DU145细胞中miR‐NA-141表达水平上升为(4.23±0.53),其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上升而对DDP敏感性显著下降、细胞周期提前进入S和G2期而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至(18.77±4.24)%、细胞侵袭率和迁移率分别显著上升至(89.94±6.34)%和(94.44±5.84)%、VEGF和EGFR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至(0.89±0.07)和(0.73±0.06)(上述各指标分别P<0.05或P<0.01)。结论:miR-141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发挥促癌因子作用,其下调表达能够显著抑制DU145细胞增殖活力、周期、侵袭与迁移,而促进对DDP的敏感性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和EGFR蛋白表达有关。
    7  lncRNA DGCR5通过上调EGFR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TE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段玉青,贾云泷,王佳丽,吕微,刘丽华
    2020, 27(9):1006-101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7
    [摘要](324) [HTML](0) [PDF 1.15 M](695)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DiGeorge 综合征临界区基因 5(digeorge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 5,DGCR5)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TE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PCR检测ESCC细胞系 TE1、Yes-2、KYSE150 和 Eca9706 中 DGCR5 的表达水平。将siRNA-DGCR5(si-DGCR5)和阴性对照组(si-NC)质粒转染进TE1细胞,用CCK-8、划痕愈合、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TE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依据GEPIA数据库资料分析食管癌组织中 DGCR5 表达与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相关性,并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ESCC细胞系中E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用WB实验检测转染 si-DGCR5 前后 TE1细胞中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DGCR5 在 ESCC 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 P<0.01),转染siDGCR5组TE1细胞中DGCR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敲低DGCR5后,TE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低于si-NC组细胞(均 P<0.01)。GEPIA 数据库的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 DGCR5 表达水平与 EGFR 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敲低DGCR5后TE1细胞中EGF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lncRNA DGCR5在ESCC细胞中呈高表达,可能通过上调EGFR表达来促进TE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8  食管鳞状细胞癌差异性表达circRNA的初步筛选和分析
    张德海,付正,王健,王国君,黄军贤,陈熹
    2020, 27(9):1012-101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8
    [摘要](232) [HTML](0) [PDF 1.17 M](862)
    摘要:
    目的:构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 circRNA 表达谱 ,分析差异性表达的 circRNA。方法:标本取自 2018 年 6 月至2019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胸外科住院的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circRNA表达谱,检测3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运用GO和KEGG技术分析这些circRNA涉及的生物学作用和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通过构建的表达谱分析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circRNA的表达水平,共发现了90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404个表达上调、501个表达下调,hsa_circ_0004390是上调倍数最大的circRNA(FC=7.9712),novel_circ_0012687是下调倍数最大的circRNA(FC=5.8796)。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circRNA可能涉及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组分、蛋白质结合作用等生物学过程和Hippo、cGMP-PKG等信号通路。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circRNA表达谱分析得到的高度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似可以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9  异体血小板输注对人肺癌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韩丽娜,赵学涛,马鸣,吴博,赵亮,张璁,单保恩
    2020, 27(9):1018-1023.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09
    [摘要](299) [HTML](0) [PDF 1.04 M](694)
    摘要:
    目的:观察输注的异体血小板对人肺癌细胞A549侵袭、转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 2018 年 12 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化疗科就诊输注血小板的 89 例晚期肺癌患者,实验分为 Ctrl 组(与培养液共孵育的A549细胞组)、Before组和After组(分别指与输注血小板前和后患者血浆共孵育的A549细胞组)。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与输血小板前后患者血浆共孵育的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2(VEGFR2)的表达水平。结果:After 组的 A549 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明显高于 Before 组及 Ctrl 组([ 73.67±2.60)% vs(58.33±2.33)%、(35.33±2.03)%,P<0.01或P<0.05],Before组与Ctrl组比较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After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Ctrl组和Before组([ 69.67±7.84)vs(18±2.08)、(39.33±2.03)个,均P<0.01]。细胞侵袭实验显示,After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Ctrl组和Before组([ 59.34±3.46)vs(18.34±1.56)、(37.58±2.79)个,均P<0.01]。A549细胞与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浆共孵育48 h后,MMP9、MMP2的表达均升高(P<0.05)而其抑制剂 TIMP1和TIMP2的水平均下降(P<0.01);EMT相关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升高(P<0.05)而E-cadherin 表达降低(P<0.01);血管形成相关蛋白VEGF、VEGFR2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输注异体血小板能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EMT、金属基质蛋白酶及血管生长因子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10  miR-383-5p通过下调MSH6抑制小儿髓母细胞瘤的增殖和侵袭
    陈石娇,陈妮,陈运旺
    2020, 27(9):1024-102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0
    [摘要](367) [HTML](0) [PDF 1.16 M](747)
    摘要:
    目的:探究miR-383-5p通过调控DNA错配修复基因MSH6对小儿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肿瘤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MB的15例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qPCR检测MB组织和细胞系中miR-383-5p的表达水平。将实验分为对照组(NC组)、miR-383-5p过表达组(miR-383-5p组)、MSH6 敲降组(si-MSH6 组)及 MSH6+miR-383-5p 同时敲降组(miR-383-5p inhibitor+si-MSH6),采用 CCK-8 法检测 UW473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UW47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383-5p与MSH6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WB)法检测 MSH6 的表达水平。结果:miR-383-5p 在 MB 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或P<0.01);过表达miR-383-5p显著抑制UW47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均P<0.05或P<0.01),且下调MSH6在UW47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 miR-383-5p 靶向结合 MSH6 的 3'UTR,敲降 MSH6 可抑制UW473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均P<0.01)。进一步实验证明,同时敲降miR-383-5p和MSH6能够恢复敲降MSH6对UW47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均P<0.01)。结论:miR-383-5p在MB组织和细胞系中低表达,其通过靶向下调MSH6表达水平进而抑制UW47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11  lncRNA LINC00969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林晖,黄小靖,李嵩
    2020, 27(9):1030-103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1
    [摘要](301) [HTML](0) [PDF 1.23 M](652)
    摘要:
    目的:探讨lncRNA LINC00969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应机制。方法: qPCR检测LINC00969在42例乳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收集自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以及正常乳腺细胞MCF-10A和5种乳腺癌细胞MCF-7、BT-20、MAD-MB-231、ZR-75-1、SKBR3中的表达。以过表达LINC00969质粒和空载体Vector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以qPCR验证转染效率;以CCK-8法、平板克隆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中PCNA、CyclinD1和MMP2、MMP9水平,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LINC00969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乳腺细胞MCF-10A比较,5种乳腺癌细胞中LINC00969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以MCF-7细胞中最低;过表达LINC00969使MCF-7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和DNA合成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或P<0.01),使MCF-7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1期,使细胞的划痕愈合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过表达 LINC00969 使 MCF-7 细胞中 PCNA、CyclinD1、MMP2和MMP9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均P<0.05)。结论: LINC00969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上调LINC00969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周期与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异常。
    12  cGAS-STING信号通路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笪艳艳,张彩,陆楠
    2020, 27(9):1036-1042.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2
    [摘要](753) [HTML](0) [PDF 591.90 K](3639)
    摘要:
    作为胞质中的 DNA 感受器,环腺苷酸鸟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能够识别细胞质内的异常DNA,激活干扰素刺激基因(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信号通路,介导下游的干扰素相关基因、炎性相关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STING蛋白作为DNA感受通路下游关键的接头分子,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发挥感受胞质DNA和免疫防御的信号转导作用。STING蛋白激动剂作为新型激动剂已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治疗,展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也有文献报道该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在某些情况下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GAS-STING信号通路调控免疫应答以及STING激动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靶向该通路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3  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浦嫄,任伟,刘宝瑞
    2020, 27(9):1043-104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3
    [摘要](526) [HTML](0) [PDF 666.48 K](867)
    摘要:
    局限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推荐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则仍以化疗为主要手段,但多年来疗效一直徘徊不前,各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食管鳞癌的Ⅲ期临床研究亦多以失败告终。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食管鳞癌领域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热点,包括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外泌体在卵巢癌诊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耀威,李力
    2020, 27(9):1050-1055.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4
    [摘要](263) [HTML](0) [PDF 554.85 K](704)
    摘要: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患者自身无不适症状且对其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加之目前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缺乏有效的监测及治疗方法,故卵巢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肿瘤患者血液中的肿瘤源性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TEX)携带有与原肿瘤细胞一致的生物信息学特性,通过检测TEX可以无创、连续、实时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况,是卵巢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预后随访潜在的有益指标。本文就TEX来源性质、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分离鉴定技术及其在卵巢癌诊断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5  肝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
    张思宇,查勇,姚宏
    2020, 27(9):1056-1061.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5
    [摘要](317) [HTML](0) [PDF 554.45 K](810)
    摘要:
    肝细胞癌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复发或转移,目前缺乏高敏感度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预测和评估。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可作为肝细胞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能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早预测、早诊断、早治疗及治疗过程中的疾病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相关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对循环肿瘤细胞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肝细胞癌临床诊疗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6  lncRNA XIST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在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邢益桓,付斌,夏鹰
    2020, 27(9):1062-1067.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6
    [摘要](272) [HTML](0) [PDF 599.35 K](654)
    摘要:
    lncRNA XIST是在哺乳动物中发现最早的lncRNAs之一,尤其是在X染色体失活相关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胃癌、肝细胞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膀胱癌、骨肉瘤、鼻咽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非生殖系统相关恶性肿瘤中,其作为癌基因通过介导ceRNA调控网络,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耐药等生物学行为。本文就 lncRNA XIST的分子生物学属性及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肿瘤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17  帕博利珠单抗致食管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肌损害一例报告
    王英南,张风宾,张韶辰,张瑞星
    2020, 27(9):1068-1069. DOI: 10.3872/j.issn.1007-385X.2020.09.017
    [摘要](323) [HTML](0) [PDF 454.56 K](704)
    摘要: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联系方式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1994年创刊
    •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学会
    • 邮编:200433
    • 电话:021-81871002-22
    • 电子邮箱:cjcb@biother.cn
    • 网址:http://www.biother.cn
    • 刊号:ISSN 1007-385X
    • CN 31-1725/R
    • 国内定价: ¥20元/册
    您是第位访问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